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

其他3.81K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

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1

吳青青老師在教學《王戎不取道旁李》時,首先幫助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文言文,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拓展遷移。挖掘人物形象時,抓住關鍵詞對比,層層深入剖析。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及文言文特點,吳老師將拓展講故事作爲難點之一,課堂中教給學生方法,同時爲學生搭支架,引導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動作、語言、心理、神態描寫,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

課後,兩校老師進行了積極溝通和對接,聚焦如何凸顯“同步”、如何提升實效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爲進一步實踐同步課堂總結成功經驗,彌補缺憾。

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2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對於初涉文言文的國小生來講,學習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我一直擔心,學生能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否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否感受到文言文的音韻之美。再加上老師借班上課,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老師能否完成教學目標,我在心中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當觀摩劉瑩瑩老師執教《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後,我這顆懸着的心終於安放下了。劉老師以其嫺熟的教學技藝、良好的課堂效果,受到了大家的積極評價,也帶給我很多啓發思考。

劉老師的課堂是智慧的。

1、設計了“以讀爲本”的學習活動。

文言文和現代文是不同的,我們學習現代文要多讀,學習文言文也要多讀。因爲任何語言學習都離不開語言材料的積累,讓兒童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通過大量規範的書面語言材料的輸入,儘可能多地積累語言材料,才能爲學生終身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就是多讀多背,積累語言材料。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倡導:多讀。只有多讀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音韻之美,只有多讀才能豐富文言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加深文言理解。劉老師的課堂正是以讀爲本來設計學習活動的。

首先,讀的形式多。學生自讀,指名讀,教師示範讀,學生齊讀,背誦,乃至講故事,可以說是“讀”佔鰲頭,“讀”串聯起了整節課。

其次,讀的目的明確,有層次。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接着要求讀出節奏,讀出停頓,讀出韻味來,最後在理解文意後背誦。

2、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紮實語文要素的訓練。

理解題目“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取”字,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得出是“摘”的意思,教師相見出示方法字條“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文章意思是,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方法並適時字條展示“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補充”。這些學習方法的滲透,可以看出劉老師能夠緊扣語文要素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紮實推進語文要素的訓練。

3、關鍵字詞的教學體現出教者的智慧。

如:教學“戎”字時,板書的課題以“田”字格空出,凸顯這個生字的'重要,進而通過“戎”字的形體演變,理解掌握這個字的意思。如此這般,劉老師輕鬆突破了文中重要生字的教學。再如,理解“競走”一詞意思,明確古今異義後,結合三年級《守株待兔》中“兔走觸株,折頸而死”,以及成語“飛禽走獸、東奔西走”,加深對“走”的古意的理解。這樣的字詞教學有趣高效,體現出教者的智慧。

劉老師的課堂充滿了趣味。

1、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語激發學習趣:孔融四歲讓梨,曹衝五歲稱象,司馬光七歲砸缸,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關於小神童的故事。

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親和力:“字典老師”“學習小助手”(把課件插圖說成學習小助手)“請你誇誇王戎吧!”……

對學生的評價語有趣:“你真是我們班的智慧小達人。”

2、介紹“戎”的形體演變,進而理解字意,培養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3、教師富有韻味的朗讀指導,讀出了文言文的趣味。

劉老師課堂上的高光點俯拾皆是,這裏不再一一贅言。總之,劉瑩瑩老師的課是智慧的,是輕鬆有趣的,達到了智趣共生的效果。當然,一節好課總會引發我們的思考,比如:文言文的教學如何落實單元教學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呢?統編教材國小階段安排了15篇短小的文言文,這麼少的幾篇文章顯然不夠的,我們是否必要拓展補充文言文篇目閱讀呢?我們設計的學習活動,如何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呢?……這些都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去思考領悟。

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3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級上冊課文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本書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級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淺顯的小古文,因其體裁不同,所以要明確學習目標

一是能夠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美、節奏美,學會正確斷句,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熟記;

二是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孩子學習小古文的興趣,培養語感,通過學習知道文中蘊含的道理。但大部分都是平時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內容理解起來也不會太難。

本週我們一起學習觀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開課教學,下面就談談我在聽課過程中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層層推進,結合精美的課件,讓整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開頭以“解釋課題”進行導入,尤其對易錯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講解,讓學生對課題及文中要講的事情有了大致的瞭解。不過,此處的導入時間有些過長,導致後面的內容比較緊湊,並且課件中課堂練習的內容沒有派上用場。

二、朗讀過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律美,有齊讀,有個人讀,再通過學生互評的模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特點。

三、抓住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的引導與思考,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讓課堂變得井然有序。其中,對“折”字,用軟尺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折是折彎了,而不是折斷了,非常形象生動。並且對古今異義字“走”,還有文中的“三個代詞之”的意思做了重點講解。當然,在抓住重點詞解釋句子意思時,可多叫幾位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點評總結後,可以進行復述,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四、在主題上有一定的昇華,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通過學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王戎是一個觀察仔細、善於動腦、聰明機智、冷靜思考的孩子,而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學習他這種品質。

五、當然,我認爲本堂課中還可以利用多種方式讓課堂氛圍更活躍,教師的板書內容可以再簡潔一些。

國小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4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在文章中,王戎七歲時,跟小孩子們一起玩耍,面對長在路邊又紅又多的李子,其他小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去摘,而王戎根據環境推測這樹上長得肯定是苦澀的李子,大家嚐了嚐,果然如此,可見王戎是一個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人,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觀察與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的效果還算滿意,現總結如下:

1、“讀”佔整頭。四年級的國小生不常接觸文言文,所以想理解文本內容必須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許老師首先板書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她先指生試着讀一讀,發現學生認識字但是不會停頓,所以教讀題目學會停頓。接着播放音頻資料,讓學生邊聽邊劃分本課朗讀時的停頓,學習文言文的讀法。聽完之後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發現問題在班內及時指導,爭取每個學生會讀本文,也能以此爲根基學會去讀其他的文言文。最後,指學生在班內展示朗讀,讀得好的當小老師教讀,去體會當小老師的.喜悅感。

2、“學”字當頭。在讀熟讀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已經掌握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擴詞、聯繫上下文、藉助註釋等)試着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創設自讀自悟的氛圍,讓學生去自學。此環節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接着,開展講故事比賽。試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小故事,先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在班內再展示。要求:自然得體、大方,語句通暢通過學生上臺展示。根據理解的程度,及時予以引導,以便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最後創設討論的環節,出示課件:說說爲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導學生學會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在觀察所得中去分析解決問題。

3、潛移默化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說說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道理。

不足之處:課堂不夠生動,有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說的部分較多,讓學生自主思考、交流的環節設計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