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精選6篇)

語文1.39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範文(精選6篇)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1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級上冊課文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本書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級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淺顯的小古文,因其體裁不同,所以要明確學習目標,一是能夠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美、節奏美,學會正確斷句,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熟記;二是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孩子學習小古文的興趣,培養語感,通過學習知道文中蘊含的道理。但大部分都是平時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內容理解起來也不會太難。

本週我們一起學習觀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開課教學,下面就談談我在聽課過程中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層層推進,結合精美的課件,讓整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開頭以“解釋課題”進行導入,尤其對易錯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講解,讓學生對課題及文中要講的事情有了大致的瞭解。不過,此處的導入時間有些過長,導致後面的內容比較緊湊,並且課件中課堂練習的內容沒有派上用場。

二、朗讀過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律美,有齊讀,有個人讀,再通過學生互評的模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特點。

三、抓住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的引導與思考,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讓課堂變得井然有序。其中,對“折”字,用軟尺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折是折彎了,而不是折斷了,非常形象生動。並且對古今異義字“走”,還有文中的“三個代詞之”的意思做了重點講解。當然,在抓住重點詞解釋句子意思時,可多叫幾位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點評總結後,可以進行復述,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四、在主題上有一定的昇華,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通過學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王戎是一個觀察仔細、善於動腦、聰明機智、冷靜思考的孩子,而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學習他這種品質。

五、當然,我認爲本堂課中還可以利用多種方式讓課堂氛圍更活躍,教師的板書內容可以再簡潔一些。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2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分析的一個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僅49字,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篇文章是不難的,因此,對這篇文言文我的教學重點並沒有放在文言文的知識點教學上,而是放在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上。這節課總的說來,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上課節奏太快,學生明顯跟不上節奏。從我進教室開始,因爲意外,沒有思想準備,大腦出現暫時的空白,沒有上課的激情,缺少激情的我當然就處於應付的狀態。再加上時間已經過去將近5分鐘,因此,喜歡快節奏的我就必然要犯這個致命的錯誤。

(二)出現了一些知識錯誤,在舉例時誤將“錢學森”說成“鄧稼先”等。

(三)爲追求快節奏,對學生的讀音沒有糾正。如果說這節課有點作用的話,我認爲首先是讓學生學會了思考,我讓他們參與到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來;其次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甚至推翻已有的理論重新進行思考,並採用模擬網上發帖的方式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從中對“王戎識李”這個故事和故事中的王戎說出自己的獨創性見解。第三就是知識的拓展環節,不僅讓學生知道王戎識李,還讓他們去認識更多的機智少年,從而達到拓寬知識面的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只有讓他們主動來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真正地自覺地操練,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他們學會讀書,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新課程所提倡的那樣:“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起到主體的作用,讓他們插上翅膀,然後放飛。這是新課程中應有的理念。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3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在文章中,王戎僅僅是七歲,就能夠根據環境來進行分析,可見王戎是一個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人。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一、教學效果

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難度不大,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的效果還算滿意,現總結如下:

1、以讀爲主

四年級的國小生對文言文不陌生,所以想理解文本內容必須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然後同桌互讀,互相糾錯,接着指名讀,發現學生認識字但是不會停頓,所以接下來老師範讀,讓學生邊聽邊學習文言文的讀法。聽完之後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發現問題在班內及時指導,爭取每個學生會讀本文,也能以此爲根基學會去讀其他的文言文。

2、自學爲主

在讀熟讀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手頭資料和課文中的批註試着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創設自讀自悟的氛圍,讓學生去自學。此環節要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學着寫批註。接着,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然後是開展講故事比賽。試着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小故事。先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在班內再展示。最後創設討論的`環節,出示課件:說說爲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導學生學會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在觀察所得中去分析解決問題。

3、潛移默化

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說說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能談得比較準確,感受非常到位。設想:你還讀過哪些名人軼事呢?引導學生談出司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歷史人物身上再次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成功之處

學生能很好地朗讀文言文,理解非常到位。整堂課氣氛活躍。

三、不足之處

課堂上有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理解還有難度。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4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本文主要講的是王戎年僅七歲時即善於思考、冷靜推斷的故事。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藉助關鍵詞和圖表複述故事內容;讓學生了解《世說新語》這本書,激發學生閱讀《世說新語》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範讀,自讀,齊讀,)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

2.抓住教學預設之外的突發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課堂動態生成,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藉助關鍵詞和圖表複述故事內容;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可以藉助註釋、關鍵詞、圖表的方法複述故事內容。

三、不足之處

環節設計過於全面,顯得臃腫繁瑣。過於看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環節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應留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也就少有個性與創新。有時留下空間,就是留下期待,留下餘韻,留下創造!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並重。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接着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教師提示,課件展示自譯方法。然後自讀自譯:學生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教師在巡視中引導學生讀課文,讀註釋,嘗試翻譯文章,並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最後悟讀主旨,質疑探究:試對人物進行評價,並思考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5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南朝文學家劉義慶等人寫的《世說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冷靜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僅用四句話,就表現了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讓學生在讀中得到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首先我用《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從課題入手,理解題意,質疑。

2、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課文中的批註,試着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創設自讀自悟的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後全班一起學習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體會王戎的聰明機智、善於觀察。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理解意思,讀中領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強,適合講故事,於是我組織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講故事,讓學生在閱讀、講解的過程中,真正將書本語言化爲自己的語言。學生從讀到悟,由悟到說,從說到講,進行語言實踐,內化語言,真正體會到王戎的機智、冷靜。

4、最後設置填充、背誦,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從而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練。

5.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中領悟到如何做人。

二、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有點大,教學中每個環節,學生讀得較少,朗讀的作用和意義也沒有完全發揮。講故事的過程沒有時間讓更多的學生上來體驗。講故事過後評價較少,也沒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講述他的玩耍中的發現,結合文章,得出結論等等。

2、在總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這一環節時,學生對於概括並提煉出哲理性的語言做得不夠到位,學生的認識不夠全面,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3、朗讀指導過程中,自己的示範缺少。學生朗讀形式單一。

三、教改措施

1、如果再上這篇課文,我會更合理地安排時間,減少課文分析的時間,把講故事部分改爲表演。讓更多同學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2、學生對於概括並提煉出哲理性的語言能力差,認識不夠全面,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舉例子時,我要更加註意自己語言精練和大方得體的教態。

3、在朗讀方面爲了節省時間,基本以齊讀爲主,方法太單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以後的教學中老師多範讀,同學間比賽讀,老師和同學比賽讀,打着拍子讀等各種各樣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樣,還要注意朗讀方法的教授、停頓,比如重音,聲斷氣連等,學生掌握了方法纔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讀越有趣。

4、新課程提倡:“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起到主體的作用,讓他們插上翅膀,然後放飛。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年級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6

《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推理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語言簡潔,僅僅有49個字,但是內涵卻十分豐富。

反思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以學定教,爲學而教。整節課目標的制定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學而定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教學的一切意義都在於學生的發展,在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基於學生的學情情況,初步朗讀課文時引導學生不同形式的朗讀,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在學生遇到多音字“折”不知道該讀哪個音時,教給孩子要因義而定音,根據在文章中出現的詞句“多子折枝”來選擇讀音,理解了詞句的意思自然就明白,在這裏應該選擇zhé這個讀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讓學生習得一種方法,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取捨。在這節課上並沒有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這則文言文,而是藉助註釋簡單理解一些生字詞的障礙,比如“競走”的意思,三個“之”字具體指的是什麼。讓學生把重點放在講述故事上,而在講故事這個環節當中,根據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引導學生來挖掘教材當中的非語言因素,鼓勵學生去大膽的想象,加入文中沒有的一些內容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我們這個文言文文字活起來,有了靈性,同時也讓學生保持着這樣學習文言的一種興趣。同時還提供了一些練講故事的方法:講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豐富的想象;還可以加入適當的動作、語言、神態等。學生的思維在一次次創新當中得到了提升,特別是當提出“諸小兒看到路邊裏樹上結了這麼多李子,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這個問題後,緊接着追問“諸小兒去摘李子的時候會說些什麼?動作又是怎樣的?”同學們的發言讓我感到了莫大的驚喜,爲孩子們神奇的想象力而折服,這正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培養的方向。講故事的環節,既鞏固了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這種想象能力,還能遷移到自己的生活經驗當中。

三、注重課外延伸。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突破教材固有的邊界,將文本外面的世界敞開天窗,注重課堂容量。所以在課堂上,後面的環節當中瞭解《王戎觀虎》這個小故事,讓學生對王戎這個人物有更全面的瞭解,調動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順理成章地推薦閱讀《世說新語》,引領學生慢慢地喜歡上文言文,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也有自己認爲不足的地方,課堂上考慮到時間因素講述故事的同學有點少。以後,我會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潛心鑽研,細心雕琢,且教且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