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

其他2.52W

說到評課稿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一般上完公開課後對課堂進行回顧和點評都會用到,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1

在啓智環節,四年級的國小生對文言文還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內容必須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首先板書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先指生試着讀一讀,發現學生認識字但是不會停頓,所以教讀題目學會停頓。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發現問題在班內及時指導,爭取每個學生會讀本文,也能以此爲根基學會去讀其他的文言文。最後,指學生在班內展示朗讀,讀得好的當小老師教讀,去體會當小老師的喜悅感。

在智行環節中,在讀熟讀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課文中的批註試着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創設自讀自悟的氛圍,讓學生去自學。此環節要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學着寫批註。接着,開展講故事比賽。試着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小故事。先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在班內再展示。要求:自然得體、大方,語句通暢。通過學生上臺展示,用投票的方式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發獎狀以資鼓勵。在講故事中能發現學生理解的程度,及時予以引導,以便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最後創設討論的環節,出示課件:說說爲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導學生學會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在觀察所得中去分析解決問題。

在生智模塊中,引導學生交流:說說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總結

勤于思考、愛動腦筋,通過一些現象來進行合理的判斷真是一個好習慣,正因爲如此,長大後的王戎才學過人,在當時被人們稱爲“竹林七賢”之一,讓學生在熟悉的歷史人物身上再次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2

《王戎識李》選自《世說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分析的一個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僅49字,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篇文章是不難的,因此,對這篇文言文我的教學重點並沒有放在文言文的知識點教學上,而是放在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這節課上下來,我是不太滿意的,由於本人的疏忽,將上課的時間記錯,都上課幾分鐘後,教研組長鬍廷俊去四樓喊我,等我走進教室,發完資料,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5分鐘,沒有與學生簡短交流的過程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但我經過調整,很快就調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這節課總的說來,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上課節奏太快,學生明顯跟不上節奏。從我進教室開始,因爲意外,沒有思想準備,大腦出現暫時的空白,沒有上課的激情,缺少激情的我當然就處於應付的狀態。再加上時間已經過去將近5分鐘,因此,喜歡快節奏的我就必然要犯這個致命的錯誤。

二、出現了一些知識錯誤,在舉例時誤將“錢學森”說成“鄧稼先”等。

三、爲追求快節奏,對學生的讀音沒有糾正。

如果說這節課有點作用的.話,我認爲首先是讓學生學會了思考,我讓他們參與到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來;其次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甚至推翻已有的理論重新進行思考,並採用模擬網上發帖的方式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從中對“王戎識李”這個故事和故事中的王戎說出自己的獨創性見解。第三就是知識的拓展環節,不僅讓學生知道王戎識李,還讓他們去認識更多的機智少年,從而達到拓寬知識面的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只有讓他們主動來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真正地自覺地操練,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他們學會讀書,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新課程所提倡的那樣:“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起到主體的作用,讓他們插上翅膀,然後放飛。這是新課程中應有的理念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3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南朝文學家劉義慶等人寫的《世說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冷靜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僅用四句話,就表現了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針對本課的教學,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一、講故事導入,瞭解《世說新語》。

備課時,我想:如何讓學生快速瞭解《世說新語》呢?我讓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講一講學過的“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等四個故事,然後讓學生找到四個故事的規律性——都是寫人的。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效,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表演故事,內化感悟。

文章故事性很強,適合表演,於是我組織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閱讀、表演的過程中,真正將書本語言化爲自己的語言。學生從讀到悟,由悟到說,從說到演,進行語言實踐,內化語言,真正體會到王戎的機智、冷靜。

三、不足之處。

在總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這一環節時,學生對於概括並提煉出哲理性的語言做得不夠到位,學生的認識不夠全面,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4

一年一度的滻灞優課是老師們學習、交流的平臺,非常有幸能參與本次優課展示。活動結束後,深感意外的是自己並不是長舒一口氣完成了一項任務,而是回味無窮。回想從接到任務到今天,心中頗多感受,我想,這種獨特的體驗正是本次展示課帶給自己的成長吧。

我執教的是統編版第七冊教材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僅49個字,故事簡短,卻描寫生動。講述的是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能根據環境來分析路邊李子樹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讚揚了他的聰慧、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

接到任務後,我並沒有着急備課,而是反覆讀課文,問問自己讀完文章有哪些感受,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確定的知識。同時從一位老師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了本課需要教會學生的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取捨、設計。本單元的人文要素是瞭解歷史中的俊傑,語文要素是“瞭解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和“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針對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教學本文時,需要將簡短的.文言文變長,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梳理文言文學習方法,圍繞“複述課文”及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神態來想象畫面講故事作爲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設計了一個課時,如何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帶給學生更多的收穫,哪些是學生明顯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師課堂上引導提升的方面,以何種方式來引導,突破重難點是我在設計教學時考慮最多的方面。

經過多次試教,我決定關注語文的實用性,將課堂還給學生,整體上設計了五個環節:字理導入,激發興趣;梳理方法,做好鋪墊;理解文意,挖掘形象;創造性講故事;拓展延伸,以文帶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5

整堂課下來,覺得呈現比較好的幾個方面:

從課題入手,抓住了一個“戎”,字理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關注到了“戎”常用的義項,導入直接、紮實。

第二環節幫助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文言文,旨在喚醒舊知,搭建起新舊知識的關聯,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拓展遷移,克服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理解文意,深挖人物形象時,用到了本節課總結的方法,沒有使方法流於形式,同時在此過程中教會學生從積累古文中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或者意思差不多的詞語,感受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方法滲透、歸納貫穿整堂課。

挖掘人物形象時,也能抓住諸兒“競走取之”與“唯戎不動”的區別,層層深入剖析出王戎的冷靜思考、善於觀察、善於推理,而不僅僅是學生浮於表面的“聰明、機智”等。

創造性講故事有抓手。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及文言文特點,我將拓展講故事作爲難點之一,課堂中教給學生方法,同時爲學生搭支架,引導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動作、心理、神態描寫,最後四人小組人人彙報,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

以文帶文,拓展學習了《孔融讓梨》,該環節也是圍繞本節課教的方法來學習,豐富了學生的文言積累,也運用了當堂課教的方法。

總之,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我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將學生放到了第一位,致力於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穫,課堂呈現還算順利。

本次活動結束了,但是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以生爲本”的課堂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理念,可是真正能時時把學生放在心裏,放在課堂的第一位,關注語用並在課堂中呈現,我是在本節課的反覆打磨中才逐漸實現,希望今後自己的課堂能以此爲契機,在以生爲本的語用課堂上越走越遠!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6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本文主要講的是王戎年僅七歲時即善於思考、冷靜推斷的故事。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藉助關鍵詞和圖表複述故事內容;讓學生了解《世說新語》這本書,激發學生閱讀《世說新語》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範讀,自讀,齊讀,)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

2.抓住教學預設之外的突發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課堂動態生成,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藉助關鍵詞和圖表複述故事內容;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可以藉助註釋、關鍵詞、圖表的方法複述故事內容。

三、不足之處

環節設計過於全面,顯得臃腫繁瑣。過於看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環節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應留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也就少有個性與創新。有時留下空間,就是留下期待,留下餘韻,留下創造!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並重。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接着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教師提示,課件展示自譯方法。然後自讀自譯:學生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教師在巡視中引導學生讀課文,讀註釋,嘗試翻譯文章,並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最後悟讀主旨,質疑探究:試對人物進行評價,並思考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7

《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推理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語言簡潔,僅僅有49個字,但是內涵卻十分豐富。

反思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以學定教,爲學而教。

整節課目標的制定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學而定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教學的一切意義都在於學生的發展,在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上,基於學生的學情情況,初步朗讀課文時引導學生不同形式的朗讀,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在學生遇到多音字“折”不知道該讀哪個音時,教給孩子要因義而定音,根據在文章中出現的詞句“多子折枝”來選擇讀音,理解了詞句的意思自然就明白,在這裏應該選擇zhé這個讀音,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讓學生習得一種方法,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二、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取捨。

在這節課上並沒有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去理解這則文言文,而是藉助註釋簡單理解一些生字詞的障礙,比如“競走”的意思,三個“之”字具體指的是什麼。讓學生把重點放在講述故事上,而在講故事這個環節當中,根據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引導學生來挖掘教材當中的非語言因素,鼓勵學生去大膽的'想象,加入文中沒有的一些內容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我們這個文言文文字活起來,有了靈性,同時也讓學生保持着這樣學習文言的一種興趣。同時還提供了一些練講故事的方法:講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豐富的想象;還可以加入適當的動作、語言、神態等。學生的思維在一次次創新當中得到了提升,特別是當提出“諸小兒看到路邊裏樹上結了這麼多李子,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這個問題後,緊接着追問“諸小兒去摘李子的時候會說些什麼?動作又是怎樣的?”同學們的發言讓我感到了莫大的驚喜,爲孩子們神奇的想象力而折服,這正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培養的方向。講故事的環節,既鞏固了對這篇文言文的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這種想象能力,還能遷移到自己的生活經驗當中。

三、注重課外延伸。

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突破教材固有的邊界,將文本外面的世界敞開天窗,注重課堂容量。所以在課堂上,後面的環節當中瞭解《王戎觀虎》這個小故事,讓學生對王戎這個人物有更全面的瞭解,調動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順理成章地推薦閱讀《世說新語》,引領學生慢慢地喜歡上文言文,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也有自己認爲不足的地方,課堂上考慮到時間因素講述故事的同學有點少。以後,我會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潛心鑽研,細心雕琢,且教且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