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一年級評課稿《兩隻小獅子》

其他7.47K

年級評課稿《兩隻小獅子》1

一、字詞教學方面

一年級評課稿《兩隻小獅子》

在教學中,曾老師在一定的情境中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例如“獅”字,是通過同偏旁的字的拓展,並藉助形聲字的特點幫助學生牢牢地記住這個字;“滾”、“撲、咬”則是結合偏旁讓學生來做做動作來加深印象……這樣的識字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效果自然要好很多、

同時,在詞語的教學中,曾老師是在與學生一起讀課文的過程中,說着說着、讀着讀着就自然地帶出了詞語的教學,有生字的正音,也有詞意的理解,幾者的融合還是比較自然的,學生的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識記了那麼多的字詞、

二、朗讀指導方面

在第二自然段的朗讀指導中,曾老師不僅僅是在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同時也十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讓學生看圖觀察“滾撲撕咬”的動作、讓學生去做做“滾撲撕咬”,再把這種體驗帶到句子中去讀,有一定的效果、

同時,文中兩隻小獅子的對比是十分明顯的,曾老師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點,把勤勞的獅子取名叫“勤獅子”,把懶惰的獅子取名叫“懶獅子”,引導學生去體會兩隻小獅子的不同,從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當然,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曾老師還穿插了很多的說話訓練來,來填補課文中的空白,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效果不錯、

三、說話訓練方面

曾老師在整堂課的教學中,非常重視說話訓練,設計了很多的語言訓練點,還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1、當學生在學習“滾撲撕咬”這一部分的時候,葉老師引導學生:“這隻小獅子經過刻苦練習終於學成了本領,它看見草叢中有隻野兔……”學生就想象着小獅子利用自己學會的“滾撲撕咬”的本領,怎樣成功抓住了野兔、這樣的語言情境創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同時因爲有了上文的依託,學生言之有物,訓練的效果自然就好、

2、在幫助學生理解了“整天練習”後,爲了能更好地理解“非常刻苦”,葉老師引導:“小獅子在練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想象小獅子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從而感受在這樣的困難面前,小獅子依然堅持練習,確實是“非常刻苦”、

3、在學習“懶洋洋”的時候,先讓學生說說“懶洋洋”是什麼樣的,接着讓孩子們做做懶洋洋的樣子,然後讓孩子們說說這隻小獅子除了會懶洋洋地曬太陽,還會懶洋洋地幹什麼?從而與“勤獅子”進行比較,還十分巧妙地引導孩子進行對比朗讀,效果還是很好的、

但是,在整節課的設計中,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地方需要與曾老師商榷的:

(1)在讓學生觀察“滾撲撕咬”的圖片時,只有一幅圖,不能很明顯地分辨四種不同的'動作、——建議用四張不同的動作圖,讓學生逐一觀察,然後自己來試着做做動作,接着問孩子:“小獅子臉的‘滾撲撕咬’與你們做的一樣嗎?”引導孩子思考:小獅子練習的是生活的本領,是搏鬥、捕捉獵物的本領,小獅子生活的是叢林中……從而幫助學生建構起這樣一個概念:小獅子練習的本領是很厲害的,而且想練得好也是很困難的!這樣也爲教師在後面問學生:“小獅子在練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呢?”時才能說得更深入、更實在!

(2)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曾老師安排了學生邊朗讀邊做動作,我不是很贊同、首先,學生的手、身體在揮舞中,能控制好自己的聲音進行朗讀嗎?另外,像第二自然段的朗讀,我還是更注重讓學生能夠讀出自己對兩隻小獅子不同的態度,這樣纔是讀出了學生內心的感受

一年級評課稿《兩隻小獅子》2

《兩隻小獅子》這堂課,黃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上。識字目標明確、方法多樣,朗讀有目的、有步驟進行。教學形式生動,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主動探究地學習,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主要從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在情境中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黃老師描述着:有一片美麗的森林裏,獅子媽媽生出了兩隻小獅子,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吧!(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形態不一樣的兩隻小獅子。孩子們看到了可愛的小獅子,一臉的喜悅……當學生對畫面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黃老師揭示了課題。孩子們興趣濃郁,立即產生了閱讀期待,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識字教學靈活多樣,學生掌握紮實

1、以字義爲核心,讓學生在語境中進行識字,理解詞語的意思。本節課教學的14個生字中,黃老師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或隨機教學,或歸類識字,或抓相同詞性教學,並能做到音、形、義結合,效果較好。

2、在聯繫生活中識字。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中進行識字,如教學“ 懶洋洋、慢吞吞””是什麼意思,有的學生說不知道,黃老師很機智,平時你看到誰懶洋洋地幹什麼?誰滿吞吞的做什麼?學生就都會說了。這樣,利用詞語說話的形式比解釋要強多了。

3、識字教學做到動靜結合。低段的小朋友喜歡好動,如果在教學時,能適當的穿插動作,不僅能起到組織紀律,激發興趣的作用,還能加強學生對字詞的理解、體會。如在教學“滾、撲、咬、靠”四個動作詞時,黃老師在讓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利用做動作來理解字義。

三、充分體現以讀爲本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獲得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能力的獲得主要是靠語文實踐,而朗讀是一項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這節課,黃老師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現以讀爲本。

1、明確讀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黃老師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並且每次讀都明確目的。第一次朗讀,要求:請小朋友放聲朗讀課文兩次,遇到生字寶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第二次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順,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讀一讀,並讀給同桌聽、老師聽和全班同學聽。第三次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給文中的兩隻小獅子取名字,其實就是檢查孩子讀懂了什麼?

2、讀得較有層次。從以上就明白:每次朗讀都有目標,而且目標都是由易到難,由表及裏,循序漸進。在導入課題之後,黃老師問小朋友:想認識這兩隻小獅子嗎,趕緊去讀一讀吧?學生帶着好奇心去大聲朗讀課文,並要求學生讀準子音。初讀課文之後,黃老師又引導:兩隻小獅子你最喜歡誰呢?把自己喜歡的地方再讀讀?請小朋友們再讀課文,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讀一讀,然後讀給你的同桌聽。然後指名讀分自然段讀課文,給兩隻獅子取名字,既童趣,又引導孩子理解了課文內容。

3、採用多種形式朗讀。爲了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更好地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黃老師採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分讀、師生合作讀、加動作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訓練。各種朗讀形式激發了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使他們以較高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