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天文學是哪個朝代的

其他2.87W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天文學是哪個朝代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天文學是哪個朝代的

曆法與天文學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有曆法的國家之一。遠在5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陰陽曆》,每年366天。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66年)時期,已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天文曆法,當時採用的是《陰陽合曆》,將閏月放在歲末,稱爲“十三月”。西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時期,天文學家用圭、表測量日影,確定冬至、夏至和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來指導農牧業生產。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漢武帝時,命令官員在古歷的基礎上重新制定了新的'曆法——《太初曆》(公元前104年成書),沿用200餘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初年,國家又制定了《四分曆》。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18年)時期,祖沖之制定《大明曆》,首次將歲差計算入內,每年365.2428天,與現在的精確測量值僅相差52秒。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經過數年的測量後製定了中國歷史上最全面最詳盡的歷書——《大衍曆》。該書共七部分,包括:計算朔月,望月的方法,計算二十四節氣及晝夜長短的方法,計算太陽,月亮運動,計算五大行星的運動,七十二侯,六十四卦,以及預測日食,月食等。這個歷

法對中國曆法史影響很大,在明末採用西歐方法編歷之前,歷次修訂曆法都是仿照它的結構進行的。

北宋時期(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沈括制訂了依據時令氣節而定的《十二氣節歷》,撤銷閏月,與現行的公曆主張一致。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郭守敬在實際觀測的基礎上,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加上自己的創見,編訂了中國最優秀的歷法《授時歷》。廢除了上元積年的日法,創立了招差法,孤矢割圓術,精確而圓滿地解決了古歷中定朔、閨月安排,二十四節氣安排,預推日、月食日期、時刻和見食情的四個主要問題。

從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萬曆年間開始,中國曆法引入西學,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初期順治時,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等人編制《時憲曆》。公元1912年,中國開始使用公曆,但同時使用農曆,其實質上仍是《時憲曆》。

上古人們認爲宇宙有一位至高無上的主宰,稱爲“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獻裏,天和帝常常成爲同義詞。自然現象各有它的人格化的主持者,如風師謂之飛廉,雨師謂之屏翳,雲師謂之豐隆,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這些名字,主要用作古詩賦中的辭藻。)可刪,因爲“豐隆”、“羲和”、“望舒”在《黃帝內經》中用以論述自然界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出於農耕民族掌握四季變化的需要,古人觀測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敘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

古人的天文知識不僅豐富,而且也很普及。明末顧炎武在《日知錄》裏說: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標籤:朝代 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