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推薦」大學聯考高分的背後

其他3.23W

曾經,南通教育因爲這樣一句流傳在民間的話而出名:“全國大學聯考看江蘇,江蘇大學聯考看南通!”在江蘇省,南通市連續10年大學聯考錄取率排名第一,但是一般人在盯着這裏的大學聯考高錄取率時,卻忽略了這裏教育發展的豐厚底蘊和基礎教育整體發展的高質量。南通市地處江蘇省中部,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江蘇,經濟相對落後,隔江相望的蘇州,一年的產值就比這裏高得多。經濟條件的不足,使南通教育發展也面臨着投入相對不足、辦學條件相對較差、教師待遇相對較低的客觀障礙。但是,南通教育在江蘇卻長期處於領跑位置,形成了令教育界人士關注的南通教育現象,南通教育的品牌特色被歸之爲優質、高效、低耗。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南通,辦學水平不是某所學校一枝獨秀,而是轄區內學校百花爭豔,經過長期以來的精心管理,南通教育形成了整體上的發展“強勢”。

「推薦」大學聯考高分的背後

南通市教育局局長王建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南通教育有幾“多”:名校多,有11所國家級示範高中、17所省重點中學;名師多,有6名江蘇省首批名校長、名教師、107名特級教師、有3000餘名獲國家、省、市表彰的優秀教師;獲獎多:在各種國際國內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很多;狀元多:很多學生不僅僅是大學聯考考試中的狀元,而且是全面發展、素質高的優秀學生。2002年,南通在江蘇省不僅僅是大學聯考成績驕人,優秀學生率排名也位居第一。南通人羣策羣力,打造了自己發展基礎教育的“祕密武器”。“硬軟”之變,選擇內涵發展之路在發展基礎教育的過程中,南通最終選擇了加強學校“軟件”建設、走內涵發展的道路,而在此之前,在全面“普九”階段,南通也一度把大量的精力主要投放在學校硬件的建設和改善上,投放在有關入學、升學指標的完成上,數量、規模和辦學硬件方面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壓倒了質量、效益和制度建設方面的要求。學校的辦學條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比較大的改善,但在外延發展到一定程度,學校整體硬件水平提高了之後,南通也面臨教育發展道路的新抉擇:繼續走外延發展道路,加快教育發展現代化的步伐,並以此帶動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這樣的選擇對南通來講,並不具有優勢,南通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建設和發展所需經費嚴重不足,要想大面積實現辦學條件現代化非常困難。

因此,在江蘇省提出教育現代化口號伊始,南通審時度勢提出走“內涵發展”之路來推進教育現代化。南通看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上的傳統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並着手通過抓課堂、建隊伍、做科研來促進全市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抓課堂,好經驗遍地開花結果加強課堂教學是南通推進基礎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他們強化了教學在學校的中心工作地位,建立了以學科教學爲主體,環境課程和活動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的育人模式。“千層之臺,起於壘土”,南通強調課堂教學的在學生培養中的“壘土”之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作到教學“六認真”,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他們還建立了領導聽課、專家評課和課堂教學質量抽查制度,引導和督促教師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益,形成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在實踐中,南通出現了很多真正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經驗。啓秀中學的李庾南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自覺和創造性地學習,最終創立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模式;南通市虹橋二中的顧飛宇校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創立了素質協同教育理論,並將此變成虹橋二中全體教職員工的教學行爲,將學校、社會、家庭及學生的自我教育,將數、理、化、語、外、生及藝體融爲一個協同教育的整體,將虹橋二中這所新村配套的年輕初級中學搞得紅紅火火,成績斐然;“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作爲南通市首批語文學科帶頭人和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秦志強老師的語文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

秦老師提出,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主閱讀、自主體驗感受出來的。他將語文課變成辯論課、討論課、賞讀課、交流課和自改自評課,自己則由“講師”變成“導師”,從“主演”變成“導演”。這些優秀教學經驗在全市遍地“開花”結果,帶動了全市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南通的課堂教學在普遍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大面積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學生不僅學得好,學得活,也成了考試中的優勝者。建隊伍,名師效應催生新名師在南通,特級教師、省級名校長、名教師加起來有近百人,這是一筆難得的教育資源。南通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們不僅沒有讓這筆資源閒置,而且通過管理和制度建設,促使這些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中產生“名師效應”:一個名師帶動了多個教師的.成長。南通把名教師、名校長等教育精英整合起來,建立了南通教育的專家庫。取意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青藍工程推行教師之間“青藍結對”,發揮名教師的作用,實行一師多徒、多師一徒等形式,有的教師既上拜師傅,又下帶徒弟;有的還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跨地區師徒結對。目前,南通有“青藍師徒”20000多人,許多青年教師在名教師的傳、幫、帶下拿到了解讀教育教學科學規律的金鑰匙,並逐漸成長爲新的名師。爲了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南通總結出了“粹其識、治其德、精其業、轉其勁”4招,意即要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和知識、引導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教育教師學會科學育人,從蠻幹向巧幹轉變,從經驗型向理論型和科學型轉變、通過人事制度改革鼓勵競爭上崗,引導教師把精力放到在教育教學業務上。這4招的堅持和落實,使南通的師資隊伍得以長期保持整體較高水平。抓隊伍建設在南通產生了“核聚變”般的能量,南通不斷涌現自己的新“名師”,在江蘇省,無論是說課上課,還是論文評獎、教學基本功比賽,南通教師都表現突出。

“九五”以來,南通教師在國家、省教學基本功、評比課等比賽中獲獎者達216人,其中獲一等獎的有103人。江蘇全省最年輕的基本功大賽第一名獲得者、最年輕的特級教師等都曾出在南通。促科研,“個十百工程”爲教育提速在中國小,教師做科研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南通推進教育科研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入令人印象深刻。在南通,教育科研不僅是大面積、加速度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還是促進基礎教育整體發展的凝聚力、組織力和戰鬥力。南通在江蘇最早提出“教育科研是一把手工程”,要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和學校校長親自抓科研。在江蘇,南通是有名的課題大戶,“九五”期間,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數南通遙居榜首,“十五”期間立項課題仍在全省蟬聯冠軍。在抓科研的過程中,南通形成了著名的“個十百”工程:通過培訓一萬科研骨幹,帶動十萬教職工,教好百萬中國小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南通,特級教師從各自優勢出發,以課題爲紐帶,組建起了20多個科研集團軍,形成了一支以特級教師爲核心的教育科研骨幹隊伍。爲促進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的應用,南通專門設立特級教師專項課題,推廣優秀科研成果。在名師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下,一批教學骨幹和教科研能手成長起來,邁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的行列。今天,南通教育不僅吸引了教育研究者的眼光,也吸引了衆多求學者,正是在“硬軟之變”中選擇了苦練內功、堅持內涵發展,南通基礎教育才創造了今天的“高位持續走強”,形成了自己的質量優勢。王建民說:南通教育將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質量優勢,並爭取到2015年實現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現代化。

標籤:大學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