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入伏是什麼意思?入伏時間怎麼算

其他1.19W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是什麼意思?入伏時間怎麼算

伏,是避暑之意。從夏至開始,晝開始變短夜開始變長,熱的中間潛伏着寒冷的因素,當初起名“伏”是很科學的。入伏就是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總的來說,“伏”的開始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決定的。按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規定,“頭伏”始日必須是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一庚爲10天),即常言“夏至三庚便是伏”。第三個帶“庚”的日即爲“頭伏”開始之日,如1997年7月17日,經天干、地支配合排至該日時,爲“庚申”日,恰好是第三個庚日開始,亦即“頭伏”開始之日。在此必須強調指出的是:這種天干、地支的配合紀日是早在千百年前就開始了,且以此循環,當排至1997年陽曆7月17日時恰爲“庚申”日,並非當年臨時現配合。通常每年“夏至”往往在6月21-22日,個別年份在6月23日。

入伏時間怎麼算

傳統的計算伏天的方法是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爲初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那麼,2014年什麼時候入伏?我們可以計算出,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6日 末伏:8月7日-8月17日

通常來說,入伏的時候,恰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麪,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此外,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爲“伏”,是因爲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2015年入伏時間表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後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爲什麼伏天的長短會不一樣呢?

“伏”分爲初伏、中伏和末伏。農諺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秋後有一伏”的說法。按照干支紀日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10天就有一個庚日。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也是農曆的“丙子日”,如此推算,7月18日正好是第三個庚日,所以今年7月18日入伏。但每年的入伏日期卻又不相同。今年7月18日是入伏日,明年的同一天無論是公曆還是農曆都不可能是庚日。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入伏日,第四個庚日開始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末伏。因此,伏期的長短主要決定於中伏。夏至到立秋一般是47天,在一般情況下,7月19日以後入伏,中伏就是10天,7月18日以前入伏,中伏就是20天。

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爲20天。

標籤:入伏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