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歷史3.19W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歷史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2月23—24日,我參加了爲期兩天的工作以來的首次有關歷史學科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短,但對我來說確確實實是受益匪淺。因爲參加工作28年來從未聽過其他學校任何學科教師的講課,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在本校我儘量聽各學科教師的講課,包括英語課,從中借鑑一些好的方法,然後自己不斷探索,從未有人說我的課講得不行。但通過這兩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訓,我確實感覺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

對我來說,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很珍惜這兩天的培訓學習,也認認真真地聽了四位老師的講座,我覺得李秋雲老師和李仲林老師講的特別好。她們講的教學方法,有些我在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中都用過,但沒有堅持下來。如李秋雲老師講的跟蹤提問法,我很早就用過,也很有成效。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費很多很多的課餘時間來監督學生完成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忙的焦頭爛額,另一方面,我也佔用了學生的一些課餘時間,引起了其他老師的不滿,於是就慢慢放棄了課餘時間的追蹤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課堂時間完成上課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平時只要有空堂課,我都去上,特別是到放假前一個月,不統考的課都停課了,我就抓住時機加課,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成績也總是在不斷提升,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20xx年以前,歷史還沒有列入會考範圍,除了歷史老師之外的

人都不重視歷史,儘管這樣,我依然經常在課堂上強調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的重視。20xx年曆史列入了會考範圍,漸漸引起了學生的重視,但現在又定爲開卷考試,讓學生又放鬆了,如果老師不抓緊,學生就學不到多少知識了。在培訓討論中,有位教歷史17年的老師說他上課的方法是:先讓學生看書他板書,學生看完書後就讓學生上黑板做題,然後完成課後作業,課後什麼作業也沒有,他很輕鬆。但學生能學到什麼呢?純粹是爲應付考試。在我近30年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對知識現狀不滿足,因爲在我上國中時,教我的歷史老師每節課都是把課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實在是無聊,我什麼也沒學到,高中上的是理科,畢業後就參加教學工作了。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除了教科書和參考書外,什麼資料也沒有,有時連參考書也沒有,自己一直是現學現賣,就這樣教了幾十年。

這次培訓,時間短,我認爲很有必要,其他老師不知怎麼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訓,共20人蔘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們不好意思。以後若有類似的培訓,我覺得應挑選最好的老師授課,並有示範課一同進行,效果會更好。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2

題外的話:經過兩天的縣級培訓,回到學校一交流,我瞭解到各個學科的教研活動的都異常精彩,好的教學經驗層出不窮,心得體會視角獨特,大家都在爭先恐後得爭取發言的機會。由此看來我們教師的主流還是贊同培訓的,大家都想在這次教育局提供的培訓平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

我校的歷史教研組只有我們三個人,培訓七年級歷史教材的時候,我們只滿足於完成鎮校兩級佈置的任務,通教材—分析單元知識點—找重難點—找成功經驗—疑難問題—解決思路。可經過兩天的縣級培訓,培訓思路在我們眼前清晰了,鑽研的方向明確了,7月19、20兩天的校級培訓,我們的效率更高了,分析的知識也越來越深刻了,當時的心情都有點盼望着縣級培訓的到來了。

我們19日用一天的時間完成了兩冊教材的梳理,解決了教材的重難點,完成了鎮校佈置的任務。通教材時我們連休息的時間也忘記了,當同事給我送女兒需要的二年級語文課本時才發現休息時間已經過去了。20日我們精心設計着在縣上的發言課件,這其中有有分工也有合作,第一個人深研教材尋找疑難問題,第二個人上網尋找課件所需材料,第三個人則負責設計教學思路;彙總意見時你提出你的觀點,我說出我的思路,誰的主意好、觀點新穎就用誰的,在這裏沒有年輕教師和中年教師的區別,沒有執教歷史時間短的老師服從執教時間長的老師現象,有的只是對錯,有的只是集思廣益,這真響應了那句古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3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已經看得更遠,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培訓就讓我有這樣的感覺。魏老師和全縣的同仁就好比是一個又一個的“巨人”,而我有幸聆聽這些“巨人”們精彩的發言。收穫很多,自己的知識和心靈都受到了莫大的洗禮。

你講一點經驗,我談一些收穫。經過共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質疑之後,越來越多的知識聚攏來,每個人都上升了一個層次。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這正體現了團隊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也讓我更充分的體會到了縣教育局領導組織這次培訓的意義和價值。直到今天,我才從思想上轉變過來:從前幾天的滿腹牢騷,到今天的信息聆聽,積極參與,也許這樣的變化是每個老師都要經歷的吧。

今天我們歷史學科的培訓形式發生了新變化,採用現場抽籤,點名回答問題的方式。本來魏老師的意圖是抽查年輕教師對教材理解和把握,卻變成了老教師們展示才能的舞臺。這也充分暴漏了年輕教師在業務素質上的欠缺。對此,我深有感觸,面對一個問題,總覺得很難從整體上、多角度的去分析。所以只好望洋興嘆。同時自己也暗暗發誓:一定要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縱觀當今的教育形勢,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纔是制勝的法寶。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4

通過這幾天的培訓,讓我真正瞭解和認識了全縣的歷史老師,我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秀團體,老教師們的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高瞻遠矚的境界和年輕教師的積極開拓進取的精神,激勵我必須重新定位,不斷提高。

培訓時,在魏老師的指導下,老教師把多年來積累的處理教材的途徑、分析教材的方法、教材在教學中的應用技巧和管理學生經驗,都毫不保留的傳授給全縣的教師。他們把久遠的、與學生毫無聯繫的知識,通過設置情境、巧妙設問,把學生融入到歷史中,想盡各種辦法、採用多種方式,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歷史活靈活現,提高歷史的趣味性,達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和活動中,學生就順其自然的掌握知識,體驗了歷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順利完成歷史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年輕教師他們抓住培訓過程中,敢於對教材質疑,爭先恐後的提出許多問題,以包容的心態囊括教師的各種答案,並進行整合。每天我們都是幾個培訓學科中結束最晚的,他們都沒有怨言,老師們臉上的喜悅就是體現。

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在以後教學中注意從積累歷史知識、課堂教學和課後活動中,勇於從不同角度研究教材、研究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學生特徵,改變以前只重視教學形式,不重是分析教材內容的缺點,努力讓好每一節課,讓學生能從我的課堂上學到真正的知識,學會真正的思考,學會創新,提高學生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5

7月22—23日,我們歷史教研組根據縣教育局的統一安排進行了培訓成果展示交流、答疑,各縣直、鄉鎮成員代表積極主動發言,踊躍參加,討論激烈,在教材梳理、課題研究等方面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整合,魏老師又在此基礎上做了深化和提升,並對各單位的成果展示進行了精彩點評。通過討論,老師們對疑惑又有了新認識,對教材有了新理解。

但是,培訓中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杜金英老師新穎別緻的教學設計,在不經意間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設計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把重點問題做到深入淺出,與身邊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獲得省優質課一等獎。

這是杜金英老師長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的結果,我們平實的工作中沒有養成勤於反思,善於反思的習慣。

這段時間我時常想,善於反思應該是現代每一位老師必備的素質。老師,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錯誤的想法,做出錯誤的行爲。這時,該學會反思,不斷地修正自己。在反思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超越自己,從而獲得更大寬的路上前行。

曾看過這麼一個故事《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王藏,另一位是柳生義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當年,柳生拜師學藝時,問宮本:“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爲一流的劍客?”宮本回答:“最少要十年。”柳生說:“假如我加倍苦練呢?”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連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日繼地苦練呢?”宮本回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爲一流的劍客。”柳生非常吃驚,問:“爲什麼?”宮本答道:“要成爲一流的劍客,必須永遠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卻死盯着劍客的招牌,哪裏還有眼睛注視自己?”柳生聽了,當場開悟,最終成爲一名一流的劍客。是的,如果把目光全部放在了外界的因素中,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6

今天是集中培訓的第二天,一場夜雨帶來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悶熱所取代,就在這份浮躁中我們聆聽了幾個學校的工作展示,每個學校都是儘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獻給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但有兩位老師的發言卻讓我體會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漸沉靜,又充滿了繼續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氣。

一位是來自龐家中學的老師,他的語言可謂樸實無華,開頭的故事卻引人深思,這個故事出自於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講,故事告訴我們: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隻能是爬上去,從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作爲我們來說,雄鷹式的人物畢竟是少數,我們在羨慕他們的同時,所做的就要像蝸牛一樣,從點點滴滴開始,失敗了、跌倒了、爬起來、站起來、重新再來,最後到達勝利的彼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訓這樣來教育我們,做好身邊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這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邊的同事張齊慶老師,他的語言充滿着睿智,他以淵博的知識贏得了滿場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師在總結時提到:張老師的深厚功底來源於平時的積累,而積累就在於不間斷的讀書學習。可以說張老師的表現是成功的。過去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學生會的老師必須會,學生不知道的,老師也應該知道,只有這樣纔會走向成功。

有人說成功的道路不盡相同,但成功的人永遠行進在路上!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7

任教九年來,經歷的培訓不少,可這次縣國中歷史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訓已過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因爲每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類型的亮點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這裏,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學習,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擴展自己的舒展空間,突破自己:

此次培訓中我發現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專業技術知識不足,上哪個年級看哪個年級的教材,現學現賣,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纔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要充實:

主要指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延伸"。

通過培訓,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且有了日後工作的指南:

1、作爲一名教師,我要向馬玉梅老師學習,要讓教育具有“親和力”。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並以一種積極的方式生活。讓他們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努力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2、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博覽羣書,不斷進取,善於總結反思。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通過這次培訓,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閱自己的教學行爲,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我會時時警醒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今後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8

20xx年,我終於考上了齊河縣教師編制,正式進入教師行業。上崗之前,齊河縣教育局對我們新聘教師進行了爲期3天的集中培訓,通過全面而深刻的培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本次培訓的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我們新聘教師與各位專家、名師積極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培訓內容包括:如何儘快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專業素養髮展,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概述,教學常規問題等諸多方面的深入學習。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想做一名好教師,首先要“做好人”

教師作爲學生的引導者,應當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承擔着國家下一代的希望,承載着祖國與人民的囑託,所以,我們要爲學生樹立好榜樣,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時候,應當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如果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談何再去要求自己的學生去做呢。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二、要做一名有愛心的教師

把每個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來關心呵護,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積極引導鼓勵他們。同時也要把自己當成孩子,有顆童心,有一種陽光的心態,用以感染每個孩子。對於後進生要有耐心,要細心觀察他們,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並以此激勵後進生,增強他們的信心。同時也應當教育孩子們有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三、要做一名正直的教師

作爲一名教師,應當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要敢做當,而不是遇到問題選擇逃避責任。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對領導溜鬚拍馬。

四、要勤學習、多讀書,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教師應當擁有淵博的知識,並不侷限於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其他的學科也應當涉及到。

進入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驚人,以往有些的知識放到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說服力和意義了。作爲教師,也應到順應時代,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把知識聯繫生活,聯繫實際,對所涉及的相關知識信手拈來,是多麼愜意的事情。所以,教師應勤學習,多讀書。讀書的時候,要做個有心人,多思考,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成功是與自己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

最後,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在教學中,要善於動腦,記住每一位學生的名字,這樣就能讓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對待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要善於觀察學生,對於學生犯下的過錯,不輕易下結論。對學生的愛,不是過分的遷就,而是善意的引導。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找到歸屬感,不偏袒優等生,不打擊後進生,給孩子們一個相對民主自由的氛圍。

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3天,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讓我們每一位新教師對教育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下一步走進課堂教學做好了鋪墊。最後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說一句:我能行!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9

10月24日,我們歷史學科一行六人到xxxx酒店參加學科培訓,剛到酒店門口時,一棵翠綠的盆景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是什麼樹,都深秋了,還這樣綠!”同行的一位老師說。我們大家看了一眼,都很驚訝,然後大家都忙着去登記住宿。

一會兒,一切都安頓好後,已經下午三點多了,我們相約到外面吃飯,再返回酒店時,這一棵樹再次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究竟是什麼樹,我們好好看一看。”我說。當我走近這棵樹,用手摸了一下樹葉,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樹是假的,葉子都是塑料做的,當然不怕寒冷,即使冬天也是綠的。我們不禁感嘆人類的創造力。“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其中一個老師,順口吟誦起這首詩來。

“剛纔我是看到樹幹像真樹,才判斷這是一棵真樹,沒想到居然是假的。”聽了這句話,我不由地想:這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樹幹,怎麼這麼像真樹?於是,我就用手摸了摸。唉!好像是真的。這種情形激發了我的探究欲,我用手切了切樹皮,果然是真樹,我就重新觀察了整棵樹,這次我發現,這是一棵真假結合的樹,它的樹幹和樹枝是真的,而葉子是假的。可能是秋天葉子落了,樹沒有了生機,於是酒店的人就把假樹葉捆在真樹枝上,讓小樹依然生機盎然。

一棵小樹,我們認識它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認爲它是一棵真樹,依據是:樹太像真的了,樹幹是貨真價實的樹幹;第二個階段,我們認爲樹是假的,依據是:樹葉是假的;第三個階段,我們才認清楚地認識了這棵樹,它是一棵真樹幹,真樹枝,假樹葉的樹。我們的解釋是:“酒店爲了讓小樹在秋冬季節依然保持生機,在小樹上綁上了翠綠的塑料枝葉。”

依據的不同,導致了結論的不同。

我們這次培訓的主題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史料實證素養”。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及其規律的學科。歷史解釋的依據便是史料,有一分史料說一分話。沒有依據的結論是主觀臆測。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依據客觀真實的史料,經過縝密的分析,得出結論是培養實證意識的重要途徑。例如:探究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歷史意義時,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史料。

依據材料一,我們看到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思想得到極其廣泛的傳播,但是不是真的達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呢?下面一則史料會給我們另一種答案。

從這一則材料,可以看到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並未達到“深入人心”的地步,因此辛亥革命在解放思想方面的深度和廣度是有限的。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觀念得到廣泛傳播。

但是依據這樣的材料,得出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材料一中所列舉的是廣泛統計的結果,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材料二中是一個農民的認識,這是孤證,如果這個老農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或是一個從大牢裏釋放出來的人,抑或是其它情況,我們能以偏概全嗎?

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孤證不立,多重互證,多方面,多角度搜尋史料,全面客觀地解釋歷史,我們才能得到較爲真實的結果,才能讓我們對歷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樣歷史的智慧才能被我們真正地汲取。

所依據的史料不同,歷史解釋的結果就會不同,依據真實的史料,才能得出接近真實的結論。而對真實結論的追求,是一個不懈努力的過程,隨着史料的不斷增多,歷史結論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以前我們對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已經有了結論,但是隨着"經遠艦"的發現,可能對甲午戰敗的原因進行新的解釋,究竟是技術問題,制度問題,文化問題,還是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問題,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在以後的發展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核心素養落地的主渠道是課堂,一節課只有45分鐘,我們給學生呈現多少史料,怎麼呈現,是實踐中要逐步探索的問題。在課堂上種下學科素養的種子,讓它在學生的意識中生根發芽,慢慢成長。

學科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五大素養不是機械地組合在一起的,而是一個整體的五個方面。只要有計劃地,逐步培養,就能讓學生的素養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漸漸形成。當學生對司空見慣的小樹,也能用不一樣的方法和意識去解釋時;當學生對從未見過的大樹也能從容地用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和認識時,那麼讀史明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核心素養也就形成了。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0

隨着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是必須的和必要的,經過培訓,聆聽了專家和有經驗教師們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作爲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也使我充分認識到一些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東西,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理論、課改理念的培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人文學科,它要求歷史教師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因此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首先,在專業情感方面,教師要把“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變爲實際的行動,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建立起專業自信,堅定自己適應新課程的信心。

其次,教師不僅要不斷地更新學科知識,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在教育理論知識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教師能夠真正從一位“教書匠”轉變爲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況、新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會不斷涌現,教育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主動地研究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變革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行爲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更新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爲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爲、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爲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

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祕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二是觀察學習法,它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運用觀察學習法的主要內容是對歷史實物、歷史圖畫、歷史環境等的觀察”。觀察學習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達到深刻理解和認識歷史的目的。三是實踐學習法,是指“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情境模仿和解釋現實問題是等途徑來學習歷史的方法。”高中歷史課標解讀對這種學習法的開展有明確的指示,我們可以以此作爲指南,指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

四、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合理利用與開發歷史教材,必須吃透教材。教師應對教材結構,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認識;對照課標,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瞭解教學目標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教材中輔助材料如課前的引文、歷史圖片、問題設計、課後練習等進行深入研究,揣摩編者這樣設計的意圖;分析課與課、專題與專題之間的關係,分析專題在模塊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教師也是重要的教學人力資源,教師不僅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還是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之一。如果歷史教師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種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實現教學資源價值超水平的發揮”。

第三,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之一,對教育教學具有能動作用,由於學生對教育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有效的學習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爲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使其在朝目標邁進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節。

第四,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互聯網、歷史音像資料、圖書館、歷史遺存、博物館等都是對實現歷史課程目標有利的課程資源,依據課標要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非淺。作爲教師既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1

一、加強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學習

我們必須真正的瞭解、理解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爲教學依據。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瞭解本課程標的程標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本課程的內容標準、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只有瞭解了這些內容,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它包含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如何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直接關係到歷史課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學生歷史學習方法改進的前提,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服務的,教法改進是手段,學法改進是目的和目標。在教學中逐步推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現代化。

三、轉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改變,僅僅是內容、手段、方法的先進,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的。比如,我們的許多教師現在已經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學軟件,但其作用僅僅是輔助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講授,而較少考慮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這種多年來統治我們課堂的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轉變,歷史教學的現狀就不可能真正的改變。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促進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構。

四、更多地關注學生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採用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爲基本特徵的方式學習歷史。這種歷史學習方式消磨了廣大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影響了歷史學習的質量,嚴重製約了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中心,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爲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實現歷史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並形成習慣,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2

這次我參加了20xx年國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後聽取了幾位骨幹老師關於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國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國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着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爲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啓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爲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

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爲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儘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課堂中去,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願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爲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啓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3

什麼事都有開始的第一次,請你不要在意做事前周圍人的議論,也不要在意以後人的評價,只要是在做的過程中人們都熱情的參與其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這就足夠了。這是博興縣教育局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教師暑假全員培訓,培訓之前我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既然自己認同這次培訓,那就應該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和我的同事們每天都是按教材梳理——單元梳理——課時分析的思路認真研討,其中總結了我們的收穫,也發現了我們的困惑。我們快樂的忙碌着,精心的耕耘着那一畝三分地——六冊歷史教材,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根本沒有牢騷,沒有不滿。滿以爲我們的精心設計會在縣裏獨樹一幟,大放異彩,可真正到了展示成果時,沒想到一個單位的發言比一個單位好,一個單位的成果比一個單位精彩。大家成功經驗層出不窮,你引入了單元梳理樹,我總結了學生願意接受的授課模式,你用順口溜幫助重點記憶,我用歷史圖冊突破教學難點,你分析到了七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大家你展示你的亮點,我說我的成功經驗,你一言、我一語彙聚成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成果,所有的老師都深入其中,每一位老師都有有或多或少的收穫,誰能說這不是一次成功的培訓。

正像一位移山大師所說的移山竅門一樣: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既然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制定規則,那麼我們就好好執行規則吧!更何況暑期培訓對教育來說是件好事,教師的職責不就是教書育人嗎,現在教育局免費吃、免費住、免費提供電教器材、免費提供優秀師資供你學習,大家何樂而不爲呢?我們還希望教育局提供同樣的培訓機會。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4

通過6月16日以來的在線培訓,我對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教育培訓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正確把握新課標規定的學習版塊,學習主題和學習內容。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選修分爲六個學習模塊(六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9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7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6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6個)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祕(1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

二、轉變教師、學生角色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所以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上課先由學生閱讀,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就課文內容互相提問,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對於有爭論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動手查找資料,製作資料冊或小報,作爲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總之,教師的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將學生置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主體之中。

三、要認真鑽研課標,重新審視教材,研究教材教法。

以往的歷史課教學是以教學大綱爲基礎,只有全國統一的一本歷史教材,教師上課只需要一本書而已。而新課改中,我們實行的是一標多材,共有四個版本的教材,且每種教材的內容會有些許的不同,而大學聯考卻是依據課標而非教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牢牢樹立一個觀點:歷史的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是講授增減的唯一依據。在備課中,應深入研究課標內涵,把握課標的各項具體要求,針對課標的不同要求制定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決定每節課之前,將課標內容首先在黑板上標出,讓學生第一時間去把握課標,從而有的放矢,不做無用功。從備課到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時時處處將課標理念貫徹進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四、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主要目標

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歷史新課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爲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爲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五、教育資源、課程資源的整合

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科技成果。認識並開發這些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受益非淺。作爲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同樣就選擇了付出奉獻,更要終身學習,更新觀念,腳踏實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來完善自己,我們更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更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歷史培訓心得體會15

今天,全縣歷史老師開始了第二輪的集中培訓,在樂安歷史老師的主持下,培訓開始了。首先由來自縣、不同鄉鎮的教師進行了前兩天培訓活動的成果彙報,他們分別就八年級上歷史教材新授課、複習課的設計、教材的梳理、知識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精彩展示,各種類型課的設計環環相扣,教材梳理線索清晰明瞭,重難點突出。我認爲他們展示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重難點的突破方法,而是展現出了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的精神,更體現出了教研室領導對老教師的尊重,更爲年輕教師創造了鍛鍊的機會,提供了成長的舞臺。

老師們在緊張的展示着,展示着他們的精彩,忙碌的記錄着,記錄着他們的收穫,生怕別人的優秀成爲劃過天空的流星,試圖在自己的腦海中留下深深地痕跡。特別是問題回答環節,老師們妙語連珠的解答,是那樣的條理,那樣的讓人信服,還有教研室魏禮堂老師的點評,都表現出一個歷史老師豐厚的歷史知識和一個學校、一個團體的文化特色,我縣的歷史老師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感覺以前所學的知識太有限了,看問題的眼光也太膚淺了。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經過這幾天培訓後,我覺得教師絕對不是一桶水這麼簡單,它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溪流。我認爲,教師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知識發展的步伐,才能勝任複雜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工作。“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否定自己,才能不斷進步,擁有的知識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憐的“一桶水”了。

作爲一名教師我時刻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的培養,善於傾聽,善於學習,多從其他教師身上博取智慧,廣泛採納意見,並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在工作中不斷研究、創造、發展、提高,讓自己以後的教育路子走得更加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