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人類簡史》讀後感-對人類歷史的一種觀點

歷史1.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後感-對人類歷史的一種觀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簡史》讀後感-對人類歷史的一種觀點

本書主要分爲四部分,講述了作者認爲的人類歷史歷程的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學革命。可以看出,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講歷史卻脫離具體歷史事件的討論,從歷史事件中提取出抽象概念進行分析。以下從四個部分分別討論。

在“認知革命”中作者提到,在百萬年前存在許多人種,而一萬年前卻只剩下了智人,其中緣由作者歸結爲認知的發展,具體表現爲以語言爲代表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大發展。智人良好的語言能力使得彼此間可以交換更爲複雜的信息,加上記憶的發展,使得跨時間、跨空間信息交流不再困難,更容易形成集體性的知識庫,大大增加了在原始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伴隨智力與語言能力的發展,社會結構變得愈發複雜。其他動物集體中也可以觀察到類似“階層”、“地位”的劃分,但智人的社會結構由於語言等交流手段的廣泛運用而在此基礎上更加龐大、複雜,可形成上百人的集體,集體成員間的聯繫由於跨時空交流和表述虛擬概念的可能較其他物種也更爲緊密,這些都是智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人種成爲唯一存活下來的.人類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認知的發展,跨時空交流在一些智力水平較高的物種身上也能看到,使智人最終區別於這些物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虛擬概念的充分表達。在人類的幼年期,虛擬的“神”即成爲部落認同的基礎,由集體認同進化而來的社會組織較其他物種而言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因而在生存環境惡劣的原始社會,身體機能並非十分發達的智人憑藉集體的力量生存了下來。今天人們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虛擬概念的表述,現代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性在一些方面上遠遠超過了物質生活,可以作爲一個複雜社會信息交流需求的註解。

作者認爲,使人類脫離原始社會的農業革命反而是一場騙局。作者描繪了一幅農業革命前原始人悠哉遊哉生活,農業革命後封建社會農民整日工作、自由受土地限制的圖景。這一點其實是大可商榷的。對一種社會的過度美化描述往往出現在對它知之甚少的羣體中,作者也犯了以今求古的錯誤,將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後的當代社會圖景想當然地套在了生活物資堪稱貧乏的原始人身上。沒有農業革命解放生產力、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原始人每天睜開眼都要考慮今天食物從哪來,哪有作者所說的那樣悠遊自在啊。原始人之所以開發農業、之所以投入人力物力發展農業,不就是爲了穩定的生活嗎?也正是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後,社會結構相應地發生變革,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羣體開始發展,更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漸漸出現在人們眼前。

人類的融合統一作爲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作者給出了很精煉的概括。貨幣的廣泛使用代表着商業需求成爲重要發展動力,對已知範圍之外可貿易材料和對象的尋找促使了歷史上多個遠洋尋訪事件的發生,可謂融合的開始;帝國的建立大都伴隨着域內人羣的融合統一,局部的統一爲整體的統一提供了依據;宗教尤其是全球性宗教的發展爲信徒提供了集體認同,傳播信仰的需求又進一步促使了不同人羣的融合。

科學革命無疑有着極其廣泛的影響。科學體系的建立使得集體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共同體的建立與發展又促進了世界範圍內共同經驗的增加,科學共同體本身也成爲人類融合統一的重要表現和組成部分。科學革命之後,人類正式成爲地球霸主,對整個地球自然資源的掌握帶來了無數的財富與繁榮的經濟,人類的需求隨之更上一層,精神層面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人們快樂嗎?對幸福快樂的需求帶來了新一輪的變革,是否會引發下一場革命,讓我們拭目以待;科學的發展使得創造更發達、更聰明的生命成爲可能,科學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的可能會將人類引向何方,智人將繼續進化還是被自己創造出的生命形式所淘汰,都是有待回答的問題。

《人類簡史》總體上來看爲我們看待人類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是一種新的觀點。我們應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探索將來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