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的隨筆(15篇)

歷史3.1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的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的隨筆(15篇)

歷史的隨筆1

今天上午第三堂課,崔子雄老師給同學上一節歷史課,衆所周知歷史課是一節又枯燥又無聊的課,但崔子雄老師把歷史以故事性的形式講述給同學,同學們聽得十分入迷。

歷史老師剛進教室,班裏安靜極了,只見每一個同學都坐得端正,緊繃的臉靜靜的等待着,都認爲歷史課是嚴肅的`。這時崔子雄老師意識到氣氛有點沉悶,就對同學們說:“我的歷史課是講故事給大家的,同學們放鬆聽故事就好了。”聽完老師親切的話,似乎對老師產生好感,同學們的神情稍微放鬆了些。

老師先給同學們介紹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你們都認識這些東西嗎?”老師詢問到,“知道!知道!火藥是炸彈,原子彈。”有個同學急切地喊出聲,班裏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笑聲充滿了每一個角落,我也用胳膊支撐着頭,望着同學們笑了起來。“是的,火藥就是炸藥,爆炸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嗎?”這時教室鴉雀無聲,“不知道不用擔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四大發明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我們先從造紙術講起吧,從前有一個叫蔡倫的人……”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老師,目不轉睛地聽着老師的小故事。

最後老師開玩笑地對同學們說:“前面三項發明同學們今天學會了可以學以致用,最後一樣就不要了。”同學們也再一次爲李老師這種新鮮的教育方式笑起來,這時,下課鈴在笑聲中打響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去。

我真敬佩崔子雄老師風趣幽默的歷史課,其實無論什麼課,帶點風趣幽默,不要一味的呆板死板,會讓課堂的效率更高 。

歷史的隨筆2

凡夫俗子,諸如我之類,對歷史名人都不曾深入瞭解,也不懂他們的世界。我們對他們也僅止於教科書上的簡介常識,不做學術研究,知之甚少。本週跟隨張先生讀歷史名人曾國藩,感觸頗多。

知道張先生,是因爲粗粗略過他的另一本著作《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沒有純歷史教科書的死板,小說式的寫法,引人入勝,讓人不知不覺就讀了下去,即瞭解了歷史知識,又慢慢了解了那些歷史長河中的名人也是有血有肉,複雜又立體的。

小時候,我們看電影,總會問:“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好像人只介定在好與壞兩面。長大了,漸漸明白人不只是好與壞之分,人性是複雜的。好人也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時候。就如同曾國藩,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兼具拘執與圓通,笨拙與精明的真實的人格魅力。我們如何看待一個人,必須將他置身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以一種“理解之同情”的態度,重面歷史文化,剝離被包裹的真實靈魂。曾國藩的一生,謹奉傳統文化的教義,以天下爲己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嚴於律己,勤儉治家,爲家族後輩留下可貴的精神財富。

動盪不安的晚清,以及他年輕時鋒芒畢露的個性,讓他的政治生涯頗多坎坷,屢次遭遇人生劫難,卻沒能消磨其意志。反而“自省”讓自己圓融的融入這個朝代,“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凡成就大事者,皆能屈能伸,把磨難當作人生必渡的劫。

看到曾國藩與左宗棠一生的.糾結,我唏噓不已。既生瑜,何生亮?歷史證明,聖賢終歸是聖賢,豪傑只能是豪傑。再好的關係真的要保持距離嗎?滾滾紅塵,茫茫人海能遇見已是緣分,而彼此相知相惜更是多少年修來的緣分。如何續寫這段緣怕是需要彼此共同的努力。剛剛你推心置腹的和他告知心事。他卻轉身把你的心語告之於你的對手,並與他稱兄道弟。在你遭遇人生的低谷之時,不僅沒有關懷鼓勵,反而落井下石。人非聖賢,孰能心無芥蒂?再怎麼欣賞你的才華,情誼也只能到此爲止的吧。說什麼防火防盜防閨密,兄弟一樣得防啊。

人生低谷,考驗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真心待你?希望你早日振作,重振河山!有多少人就此別過,不再往來。又有多少人惺惺作態,虛情假意。人生低谷,是上天給你一次擦亮眼睛,讓心靈不蒙塵垢的機會。跨越過去,你就是人生的贏家。正如金錢對你的考驗,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很有哲理的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萬萬不能。如何獲得金錢?考驗你的智商,也考驗你的情商。不管你富甲一方,還是安於清貧,在金錢面前,心靈的寧靜是唯一考驗你快樂與踏實與否的標準。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你在什麼樣的圈子就有什麼樣的眼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人看他身邊的朋友就知道他爲人如何,此話不無道理。

頗讓我感興趣的還有文中描寫曾國藩對風水的看法。風水學在很多人看來是迷信,但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風水卻一直在人們心裏或明或暗的佔據着的地位。隨着它越來越多的被自然科學推理證明,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自然界中那些表面看起來玄而又玄的東西,是否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信它亦不全信,亦可把生活打點的有條有理。就像曾國藩所言:人生有可爲之事,也有不可爲之事。可爲之事,當盡力爲之,此爲儘性,不可爲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盡命。

這個世界太多的誘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太複雜。終不過是在名與利中周旋。吃虧是福,不無道理。滿心歡喜地入世,灰頭土臉的出世,有什麼關係呢?當你理不清這一切的時候,讀書吧!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被這其中的意境深深震撼,也被他的淡定折服。我發自內心的愉悅的笑了,你可解這笑的滋味?

讀歷史使人明智,人性的光輝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人性的邪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泛出惡臭。做什麼樣的人,在我們自己。我們讀書,也就是借鑑他人的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不是嗎?

歷史的隨筆3

——靈遁者

過去就像一個湖

湖中還藏有尼斯湖水怪

說不清,道不明

別人不理解

我不會去介意

更沒有因此落淚

凝望歷史

誰也不清楚

在這塊土地上

究竟存在過多少人

男人和女人各有多少

總歸是很多很多吧

我只能久久的沉默

來掩飾我在人間的尷尬

這是一塊帶有拷問的土地

你去看看奴隸們

是如何蜷縮在籠子裏

等待明天和另一個奴隸去決鬥

永不消失的聖鬥場

留下過多少屍體

被多少次尖叫震撼

凝望歷史

你一定能發現一個和你一樣的人

還有一個和你妻子相同的人

歷史會重演

活着的人總是會死

寫到這裏

難道我要爲此哭泣?

不!哪怕我也要死

但今晚我不會哭泣

今晚我在凝望歷史

凝望歷史

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所有的東西都從土裏獲得

於是人們佔有土地

佔有沒有土地的人

神奇的土地也貧瘠

永遠有喂不飽的肚子

把每個人都餵飽

是件可怕的事情

但可怕的事情終究會來

所以這也是一塊變革的土地

這土地永遠不會寂寞

有很多鮮血來灌溉它

有很多吶喊來叫醒它

但無窮的人像野草一樣

遠遠看是白茫茫一片

景象萬千卻似毫無內容

是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每一年都是不同的野草啊

凝望歷史

我像蒼老的爺爺

戰戰巍巍的扶着古樹

這是雙重的危險

歷史粗糙的不可觸摸

我脆弱的不敢深蹲

但總有勇敢的人

勇敢的前進

勇敢的戰鬥

凝望歷史

我不得不低頭

人們對於機器的嫉妒

讓人頭皮發麻

誰說機器冰冷?

誰就是可憐的哈巴狗

嫉妒會引起憤怒

我在等待憤怒的爆發

他總會悄悄的到來

凝望歷史

我看着這塊帶有膚色的土地

我看着這塊帶有宗教信仰的土地

我看着這塊帶有高貴的土地

我在找屬於時間的祕密

我在找最殘酷的屠殺

我在找最黑的黑人

我在找最美麗的女人

我在找最可愛的孩子

我在找最無恥的壞人

我最後無功而返

蹲在地上忙着搶食的孩子們

不只是過去有

現在還有

他們誰也沒有注意我

連撒食物的胖女人也沒有注意我

在她的眼中

我應該也像一隻鴿子

沒有吃到食物的鴿子

我沒有靠前的原因

不是因爲強烈的自尊

而是我無力向前去爭

凝望歷史

每一個將死的人

都後悔有沒做過的事情

做過這件事情的人

又沒有做過另一件事情

歷史就是這樣一塊魔鏡

看到了自己的過去

看到了自己的現在

至於未來

他總是要留點懸念

恐懼歷史的人

一定是可愛的人

憎恨歷史的人

是洪水猛獸

我們必須遠離

凝望歷史

對於任何字眼的'定義

比如可愛,戰爭,死亡,靈魂,性,自由,鄙視……

我們都該小心翼翼

甚至沉默

使用它的權力

比任何皇權,宗教的權威都大

王者自在民間

而每一個的帝王的死亡

迎來的是另一羣宮女的怨詩

誰的面孔都不夠堅硬

歷史的淚水也滲不透我手中的紙

我甚至無法區別

誰的淚水是真的

誰的淚水是假的

現在一切都好了

就像剛剛下過一場雨

就像剛剛驅散一團霧霾

我們換得了晴天

但時間過去很多了

這意味着——

我一定要爲此忍住哭

凝望歷史

讓自己傷心在所難免

歷史讓女人替男人流淚

不是爲了讓男人長壽

是爲了讓男人替女人爬山

一定要像獅子那樣怒吼

一定要像老虎那樣咆哮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擁有力量

但無論我們在哪裏

總能聽到一個女人銀鈴般的笑聲

總能看到一個俠客飄逸的步伐

還有一些個老頭的倔強精神

今晚凝望歷史

對於活着的人而言

大家都沒有遺憾

但遺憾會在你將死的前一晚出現

前行吧,活着的人

在成爲歷史之前

一定要爬山你愛的那座山!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詩歌作品。

歷史的隨筆4

以前看過一個成語故事,叫做一衣帶水,故事大概就是隋文帝楊堅統一了北方,只剩下了長江南岸的陳後主,據說陳叔寶很荒淫,以致民生凋敝,於是楊堅說我作爲百姓父母,怎麼能因爲一條衣帶寬的河流而阻止我救陳朝百姓於水火呢,(我爲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於是出兵滅陳。

那時候還小,看了之後覺得,嗯,楊堅是個好皇帝,陳叔寶是個壞人,陳朝被滅是理所應當的,其實現在想想,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其實無關拯救,只是征服而已,不是誰好誰壞,誰對誰錯的問題,而只是誰強誰弱,誰大誰小的問題。

總覺得書上關於歷史人物的記載,會給你個鮮明的印象,要麼忠,要麼奸,要麼聰明,要麼愚蠢,要麼悲壯,要麼卑微,其實記錄歷史的材料如此斑駁破碎,又時間久遠,連幾十年前的民國曆史都混雜紛亂。

說各話,現在的人都忙着向錢看,有幾個人真正的全心埋在故紙堆,又怎麼能從那些晦澀的史料中分析出那幾百年乃至幾千年前歷史人物的忠奸善惡呢。很多人喜歡聽於丹,易中天什麼的,聽聽沒關係,至少說明你還有學習的慾望。

是不要以爲這些人講的就是真正的歷史,他們講的東西你可以當故事聽,消遣一下可以.道,他們講的東西很多都是民國時代的那些大家就都已經做過的學問,這些人呢,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可能我的觀點有些偏激,很多人會認爲我這是嫉妒別人的成功才抨擊別人,貶損別人。

多時候我覺得應該學會割裂的看問題,就是你忽略掉我說這些話可能存在的動機,而單獨的去分析我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邏輯思維有一期就講過胡適,羅振宇在開頭的時候就講過這麼一段話,大概是這麼個意思:爲什麼民國出了那麼多大師,胡適啊,王國維,梁啓超,辜鴻銘等等等等,那真的叫一個浩若繁星。

現在呢,文學,國學,歷史學,真正能稱得上是大師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不過分吧,這主要是因爲民國正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稍微有點學問的人的拿點什麼的歷史研究研究就開了先河,當然這只是一個主因,還有文學環境,文人素質,以及生活環境都是有關的,不能說那是一個好時代,但絕對是一個文化昌盛自由的.時代。

說了太多的體外話,關於流傳的歷史是不是真實的,大歷史我不敢否定,不過關於某些歷史的事件和人物,我還是有疑慮的,下面這段話是胡適說的,出自一本《胡適談史學》的書:總之,古代流傳的史,都是講故事的瞽史編演出來的故事。東方西方都是這樣。希臘文HISTORIA,拉丁文HISTORIA,也是故事,也是歷史,古法文的ESTOIRE,英文的STORY與HISTORY,都是出於一個來源的。

歷史的隨筆5

當項羽縱燃的那場大火在我們的腦海裏熄滅之後,驟降的氣溫激醒了困入睡意中的思維,睜開迷茫失落的雙眼,我們順着秦朝這座碼頭逆渭水巡視,夢幻般的目睹了大河上空海那一幕海市蜃樓奇觀。寬廣的視頻上,一隻燕子從東方翩翩飛來,俯視着尋覓着,就在它無望的要繼續飛走之時,突然,一道五彩霞光穿破雲層直衝牛鬥,燕子順霞光定睛看去,見是黃帝的後裔女修在織五色雲錦,它心花怒放,當即將那枚聖神的卵拋向了女修。女修喜得鳥蛋,遂煮而食之,一個叫大業的男孩兒呱呱墜地了。鏡頭一閃,大業的兒子大費已經成爲大禹治水的功臣,繼而又爲舜成功的馴養着禽獸,一位功勳卓著的英才,便深得衆望,舜就賜姓予他,贏氏一族自此誕生。贏,多麼吉祥而又功利的一個字呀!

海市蜃樓上的故事仍在一幕幕的演繹着。贏氏這個舜禹時代的功臣,殷商時代的顯族,卻因了蜚廉、惡來父子不識時務的'愚頑和助紂爲虐的蠻勇,幾經流離失所後被迫西遷,虧的孫子猛增繼承了祖先的技藝,重操舊業爲周室馴養馬匹,盡顯才華而博得寵信,從而成爲了周室王朝的宅臣,可謂青出於藍。而最終使贏氏獲得穩定和發展空間的當屬惡來的後裔非子了。非子也是位養馬馴獸的行家裏手,技藝精湛深得周孝王的寵愛,這次他獲得了列祖列宗夢寐以求的賞賜---分封。

當非子率領他的家族來到黃河上游的西北荒野,望着汧水渭河交匯地的茫茫草原,他心裏直唸叨着一個字:秦!

歷史的隨筆6

沒有完美的世界,沒有永恆的國度,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有時候,不知道自身的缺點,並沒有什麼。

可悲的是,明明意識到了,卻因爲種種緣故,不願去改變。

不短的人生,讓我認識到了,原來……我最大的缺點就是,放不下。

放不下生死,放不下愛,放不下恨,甚至放不下已經完成的作品,力求完美。

明知道人的一生是要往前走,我卻總是往後看,前方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充滿了迷茫,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我,並不知道前方有什麼值的我珍惜的東西。

可我的身後,我的身後有我所經歷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我忘不掉,我放不下。

時間一天天的流逝,過往總是在重複,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每次離別,我總是排斥新的.生活,不願從過往的夢中醒來;但生活不會因爲你的緣故就停止下來,生活在繼續,從排斥到接受,到不捨,又迎來了新的離別。

生活就像是個巨大的輪迴,我們這些陷入輪迴中的人,不知因什麼而喜,不知因什麼而悲。

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再這樣的活下去,你的執着,癡傻的堅持,不會改變任何人,任何事,最後……你只會被生活打敗,最終被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夠了,受夠了,沒有人能永無止境的堅持,堅持着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

我告訴自己,夠了,真的夠了,無論是先天的性格,還是後天的形成,這種性格真的夠了,這樣癡傻的行爲不要再繼續下去了。

不想再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不想再這麼一次又一次的輪迴。

微笑面對生活,向着前方看去,讓這篇文章的每一個字,都作爲對過去的一種祭奠,銘刻在過去的人生中。

從今天起,我會走向一個新的未來。

歷史的隨筆7

喏,期會考試成績下來了,我們班的歷史拿了第一。他們不會告訴你們班拿到了第幾,但你只要將你們班的平均分和其他班一比較就明白了。

我對歷史的到第一感到快樂又失望,因爲這表示我得持續了。

說到歷史,我務必得好好介紹一下老師,因爲沒有她,我們能上個名次都難。

這老師是九年級級長,教了三十多年書,桃李滿門,來了七中二十二年無疑是七中最好的老師。她的姓十分奇怪,姓苗。

這就是我們的'苗老師。

這老師上課時十分的兇,但是效果好了,我也就忍忍。

這天她突然給我們了一些獎勵,突然對我們那麼好,我真的不適應。她給我們每個人都發個糖,包括班主任,而且允許我們上課時吃。

畢竟是最後一節課,大家都餓了,所以全都把糖吃了,除了我,出於對老師的尊重,我放到了下課才吃。

我們的垃圾桶放在教室外面,並且隔了一些距離,所以同學們全都跑出去扔垃圾,就我留在教室。能夠想象得出,當時所有人都不在的那個瞬間,我和苗老師對視着是有多尷尬。

我真期望我也把那個糖吃了,免得尷尬,但來不及了。

歷史的隨筆8

在10月份,我迫不急待地拆開了從網上訂的《讀歷史學成語上冊》,書裏夾這一張非常精美的書籤,上面有着三數列字:“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這句頗有韻味的語句將我吸引住了……

翻開書的第一頁,紙張上打印着許多的成語,後面是對這些成語的解釋。第一篇課文是:《開天闢地》。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從古代到現在,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所以叫“上下五千年”,但這些卻沒有文字記載,只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團氣,就像一個雞蛋,漆黑一片。盤古在這樣的情況下,甦醒了,他揮舞大斧,劈開了黑暗,所以一直頂立在天地之間。後來,盤古死了,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成了各種東西--日月星辰,風雨霞霓,山河湖海,桑田沃土,花草樹木,將宇宙打扮美麗了。

雖然這個神話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卻很感人。盤古沉睡在黑暗的宇宙裏,已經一萬八千年了,終於拿起大刀,砍破了黑暗,讓宇宙也得到了光明,但盤古卻要一直頂力着天,踩着地。當盤古死後,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成了世間萬物,有樹有花,有河有湖有海,有太陽和月亮,有風、有雨、有沃土……從此,宇宙的黑暗消失了,宇宙變得美麗極了!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這篇文章名叫:《覆水難收》。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姜太公的妻子馬氏嫌他太窮了,毫不猶豫的離開了他,只留下了姜太公一個人。後來,周文王尋得姜太公,並封他爲相。姜太公用自己的智謀,幫助周武王攻滅了商朝,並立下了汗馬功勞。馬氏得知姜太公無比富裕時,找到了姜太公,想要和他恢復夫妻關係。姜太公將一壺水倒在地上,讓馬氏將水收回壺中,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於是姜太公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起了。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我覺得姜太公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他並沒有大聲罵吼自己的“原”妻子,而是巧妙的將水倒在地上,讓馬氏收回,但是倒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讓馬氏說不出話來!我還認爲馬氏是一個嫌貧愛富的人。當姜太公很窮時,她自己頭也不回的走掉了,而現在,姜太公成爲了宰相,她馬上“厚着臉皮”地“粘”着姜太公,讓姜太公和她恢復夫妻關係,這明顯是“嫌貧愛富”的表現!

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讀《讀歷史學成語下冊》,很多精彩還在等着我呢!大家也去讀一讀吧!

歷史的隨筆9

據老人們回憶,通往安頭村的路,以前只有一條,就是安頭村的最前方 “前嘴裏”的盤山路。此路的寬度,只適合一頭馱載貨物的騾馬通過,極其危險。古人爲了祈福平安,在山下的入口處,建了一座馬王廟。每次騾馬通過,都要在馬王廟前歇歇腳,或敬敬香。過去的人有個講究,路過危險或者有廟的地方,要拿塊小石頭或者一根細木條,放在此處,據說此舉可以消除災禍。我想,這是古人對危險路段“支撐”的樸素願望。我小時候在老人的要求下,路過這些路段時,還這麼做過,現在仍記憶猶新。老父親以前給我講過,他們年輕的時候,在山裏燒木炭。常常把燒好的.木炭用肩膀挑着,從這條路走,一直要挑到趙城城裏去賣。賣完後,又在城裏,把玻璃,酒等貨物挑回山裏,一般的腳費是五元一趟。

對這條路有突破性改變的是1958年。此年,開展“大鬧鋼鐵運動”,因爲,安頭村西北方向的東灘裏有鐵礦石,所以就把洪洞縣“大鬧鋼鐵”的重點放在這裏。據說,在1958年的一個冬夜,村裏的人在睡夢中被叫醒,說有人給村裏修路。當人們出去的時候,看見在村子東面,從山下到山上都掛滿了馬燈與“沙燈”(可能是“汽燈”),有七千人的隊伍,人挨人,肩並肩地修路。據說,一夜的功夫就在安頭村東面,靠近八石溝的地方修了一條能通過平車的“公路”。第二天,運往東灘裏鍊鐵爐的柴油發電機,就是從這條路上由三十多頭騾子拉去的。據說,由於路基很軟,有幾百人配合運輸。

1958年的這條路,爲以後安頭村的公路建設提供了一個思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的公社負責人與村裏的幹部,曾在村子的西面修了一條汽車能通過的土路,希望能與現在的趙克公路連接,但因選址不太合適,還有,後來趙克公路改道等原因最終放棄。進入新世紀後,村裏的幹部發揮集體智慧,在1958年路的東邊規劃了一條比較坡緩的路。前幾年,又對該路進行了硬化,較長久地改變了安頭村行路難的問題。

或許,有人要問,爲什麼在這樣的時候,還要追述這段修路的歷史呢?此刻,我只是想到,任何路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山路是這樣,人生的路也是這樣。希望鄉親們腳下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歷史的隨筆10

長期以來,國中歷史在許多學生和教師的心目中作爲一門“副”、科,教師、學生及家長都不重視,是“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學生和家長的功利思想使學生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主科上,歷史作爲一門“無所不包”的學科,每週只有2節課。

在整個國中階段,往往只有在九年級才能喚起學生的重視,這在當今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費解的。近年來,雖然教育部規定會考的科目裏已經加入了歷史考試,然而可能是開卷考試的原因,仍然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慾望。七、八年級的歷史更是可憐,往往被學生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認爲“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都一樣”。

去年參加“國培計劃”的時候,很多老師在網上發帖子討論,都放映各地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歷史教學,在歷史課程的安排上也不合理,一個歷史老師帶多個年級多個班級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大大影響了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目前的國中歷史是學校、家長不重視,學生不愛,歷史教學無人關注這樣一種尷尬而又可憐的境地。

歷史的隨筆11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再有半個月就是農曆馬年新年了,“回家的誘惑”讓人無法拒絕,對親情的渴望令人無比期待,但與此同時,“回家成本”也成了網友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媒體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57%的網友表示春節回家最擔心的就是賺錢太少不夠用;而高達八成的網友表示自己回家過年的花費已經超過自己一個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網友感嘆“回家一次,損耗半年”。

所謂回家過年指的是回老家過年,也就是回到父母身邊過年。有網友擔心賺錢太少不夠用,更有網友感嘆“回家一次,損耗半年”。我認爲有這種擔心和顧慮的人不是沒有,而是極少數,並不是社會的主流,一概的說回家過年,損耗半年,有點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是用矛盾的特殊性去概括矛盾的普遍性。因爲,大多數國有企業職工是不需要千里迢迢回老家過年的,只有極少數。國有企業職工的父母基本上都和父母在一個地方居住,即使不在同一個家居住,也大都離得不遠,無需車馬勞動,千里迢迢回老家過年。

就拿我們單位來說,父母基本上都在身邊。煤礦企業員工在井下連續工作十年就可將配偶轉爲城市戶口,子女可隨父親上戶,即使娶了農村媳婦,也不必兩地分居,可先將老婆孩子接來居住,等不了幾年就是城市戶口。大多數職工都是和父母同在一個城市,過年基本都省了車馬勞動的費用。不過也有父母在農村的,子女想接過來一起住,但有些父母在農村住慣了,不願意來城市居住。這樣的畢竟是極少數。

企業員工回家過年請探親假已經成了歷史,現在基本沒有兩地分居的,父母基本上都在身邊。這跟以前比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父親當年春節回家就得請探親假,不過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後來,煤礦工人落實戶口政策,全家轉爲市民戶。如今,過年回家探望妻子兒女的,已經成了歷史。

極少數父母不在身邊的多了回家的路費,再加上長年不回家,回家的應酬也就多了。春節放假七天,時間短,來回路上耽誤兩天,有效時間只有五天。

其實,回家過年也應堅持節儉的原則,不該花的錢,就不要花,該省即省。不要過於奢華,不要攀比。至於壓歲錢,也不要攀比,主要是表達意思即可,沒必要給的太多。其實,回一趟老家過年,本家兄弟、鄰居、朋友都會請你吃飯,你象徵性的給孩子點壓歲錢,並不會給你帶來負擔,我們還吃人家的飯呢。

有些費用不是過年才花的',平時也得花,比如,衣服、電話費、肉、菜、等不是過年才花的。不要把這些費用一併算到過年上。

那個過年才吃好的的時代已經成了歷史。其實現在平時過日子都跟過年一樣,有些吃的不是過年才吃,平時也吃。穿衣服也一樣,不是過年纔買新衣服,平時也買。那種只在過年才吃,才穿的,我們就已經找不出多少了。

現在日子好了,我們的生活好了,平時就如同過年,感覺我們天天好像在過年,也許,這就是人們對過年沒有了新鮮感的原因了。

父母在身邊的職工是城市職工的大多數,我們可以把父母接到家裏來,一起過年。孝敬父母天賜福,我們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孝敬,多體貼。多和父母聊聊天,說說話。給父母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被褥,吃點他們想吃的東西。讓他們安度幸福的晚年,不要等到父母離開我們了,纔想起了孝敬,那就晚了。

隨着戶籍制度的改革,極少數農民工也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戶,其子女,父母也可一併遷入居住,那種車馬勞動,千里迢迢回家過年情景就會成爲歷史。只要我們有本事,有穩定的收入,就可將父母妻兒接到身邊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起過年。

綜上所說,千里迢迢回家過年將會慢慢成爲歷史,成爲回憶。每天享受夫妻團圓、兒女親情、父母親情的美好時代,就在眼前。

願每一個家庭都幸福,願每一個家庭都和睦,願人人都擁有一個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家。

回家一次,損耗半年。只是特殊羣體的感受,是特殊性,不是普遍性。不是社會的主流意識。

有人擔心過年回家怕花銷,那可以節儉一點。過年和過日子一樣,不必攀比,有錢多買點,沒錢少買點,沒有一個標準。只要我們抱着節儉的原則,注重親情,溫情,營造一種團員、和睦、快樂、平安的過年氛圍就足夠了。

有的因爲自己這麼多年來,地位沒變,沒有可炫耀的成績,就不敢回家過年,怕人笑話;還

有的怕給人家壓歲錢少了,自己沒面子。等等,這些都是虛榮心在作怪,需進行自我心理調試,與回家過年沒有關係。

因父母在身邊,而且父親還有退休金,我不必給父母貼補多少,可過年時和他們一起吃一頓年夜飯,就感覺很幸福了。

願每一個爲城市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員工在城市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願每一個員工的父母都能來到子女身邊,共享天倫之樂。願千里迢迢回家過年永遠成爲歷史。

願每一個回家過年的員工,都能過一個和諧、快樂、平安、健康、幸福的春節!

歷史的隨筆12

經過了近半學期的教學,學生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於新生事物的興趣比對歷史的興趣更爲濃烈許多。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歷史事件是既成事實,且已有定論,現在所用的課本中,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所述的史實,往往忽略了紛繁的歷史事件對其的影響,那麼作爲教師的我,究竟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注意滲透對創新人格的培養,既要創新,又要抓基礎,畢竟要進行會考。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傳統教學,又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

作爲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課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沒有學生不可以提的問題”等觀念。如果教師以“師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單一化、公式化、標準化,這樣教師不當的目標觀、質量觀、方法觀將對一個班的學風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就會被壓制,創新靈感被扼殺。平時多鼓勵學生大膽陳述已見,正確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不人云亦云,倡導認識多元化。教師在精心營造有利於滋養創新個性的空間同時,要給予學生髮表已見的機遇,使學生有積極主動發展的時間。創造安全自由時空,使創新之花在適宜的土壤中成長。

我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問題激疑、複習導入、巧設懸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圖示等各種方法,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動機,營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情境,則是啓迪創造思維,培養創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學中可讓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相互啓發,鼓勵創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歷史教學中,要經常開展討論或辯論,堅持啓發式教學,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抒發自己的感受,發展鮮明的自我個性。例如教學《戊戌變法》一課中,“爲什麼要迫切進行變法呢?”可先進行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一個開放性問題:“甲午戰爭後,中國缺什麼?”通過討論、爭論形成共識:甲午戰爭後,顯示出中國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方面的薄弱,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圖強,實屬國家當務之急。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經常形成辯論、探討氣氛,學生從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創新型人格將組織着個體對環境的`習慣反應,將持續影響其對事物的態度。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中,組成兩大小組,正反兩方,進行辨論,課前查找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課堂中圍繞問題,暢所言,抒發自己的感受,也從中體會到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變化和對中國歷史的變化。教育論文

部分課內課完全轉變爲探究課,全部由學生主持,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形成技能,展示個性,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創新。開展歷史課外活動,是落實教學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新中國的逐步強大,與外交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歷史的隨筆13

今日閒暇無事,隨手翻看北京大學王竹溪教授的著作《熱力學》。對以前沒太在意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熵的概念,靈光突現,有了新的感悟。大意是一個相對孤立的系統的熵值只增不減,因此熵應該叫熵增,細思極恐。當然,是在系統發生不可逆的過程時熵才只增不減,如果過程可逆,熵值有可能減小。但綜觀世界,大到宇宙的演變法則,小到社會的發展規律,甚至更小的個人的身心歷程,互逆的過程何其之難,幾乎不可能。

具體概念和公式大家也不用過多探究,只需要知道熵增是表示一個系統混亂度高低的指標即可。一個系統混亂度越高,我們就稱這個系統的熵增值越大。

關於宇宙的形成,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大爆炸理論,由最初的一個點極度膨脹爆炸而來。那麼最初的這點的熵值是很小的,即有序度很高,隨着熵增的加大,有序度越來越小,混亂度越來越大,直至最終爆炸。也就是說熵增到一定的數值就意味着消亡、崩潰或者是新生。大家都知道星球也是有生命週期的,誕生——壯大——滅亡。從有規則的球體到爆炸後的星雲,這就是從有序到無序的一種不可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熵增的數值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當然星雲要重新形成星球必須要有超強外力促成,這種外力讓星雲顆粒凝結聚集,經過漫長時間重新形成新的星體。再次重複演示熵增變大的過程,周而復始。也許有人會說這難道不是一種可逆的過程嗎?從星球到星雲,再從星雲到星球。在超強外力的作用下看似促成了一種循環,好像是一種可逆的過程。但是此星球還是彼星球嗎?這已經是兩個系統了。所以,同一個系統中熵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

由熵增的概念也讓我聯想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進程。一個社會階段可以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該階段確立之初熵值很小,隨着社會的發展,熵增數值是逐漸變大的。社會生活由單一變的多元。國民的狀況由貧窮變得富有,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由低變高,思想意識由簡單變得複雜,棲居環境由恬靜變得聒噪,社會風氣由清純變得污濁。這些都是熵增變大的結果……隨後社會混亂度越來越大,到各層面無法收拾的階段時,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改朝換代。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原因的物理解說。

人類社會由一種無序狀態的系統演變爲另一種新的有序狀態的社會系統,也是需要超強外力的作用來促成的,這種超強外力是隨着歷史風雲人物的出現而誕生的,他終結了一個時代,開啓了一個新的進程。他的豐功偉績就是這段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史,他使得人文社會重塑一種熵值很小的社會體系,隨後的歷史將再次演繹熵增變大的過程,周而復始。這也是毛偉人思索的社會發展的週期率,併爲跳出這種週期而作了大量的社會實踐,努力延緩熵增的速度,雖然有人認爲這是註定要失敗的無奈抗爭,但人定勝天的宏大氣魄及其憂國憂民之舉令人崇敬。風雲人物退出歷史舞臺之時也就是熵增急劇變大的開始。

人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把熵增的概念應用到人的思想及道德層面會是一種什麼現象?

同樣的,一個社會的初始階段,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準之熵增數值是很小的,展現出的社會風貌也是令人欣喜的。統一度很高,全民講奉獻,不思回報,爲社會的發展傾注了很高的熱情,很少關注自我。人生的`價值觀就是以國家貢獻度來衡量,因此使得社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之後熵增數值開始急劇增大。隨後我們看到人們開始追求自由化,要求解除思想禁錮,以人爲本,以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作爲行爲準則。按理說,這些都不過分,但不要忘記了人是社會性動物,以自我爲中心的發展模式,必然導致社會離散性的加劇,隨着熵增數值的快速加大,最終威脅到的是人類思想的共識——道德尊嚴。試想一下,一個人出生後如果沒有道德層面的教育,行事完全憑人性自發的本能,不加任何約束管制,人人皆如此,社會將是一種什麼狀態?不堪想象!道德熵增的急劇加大把人的劣根抖摟得一覽無餘,這也預示着未來道德水平的演進方向。道德崩潰後的重塑纔是唯一的期待,不要幻想逆回到從前。

綜上所述,熵增是表述一個系統混亂度的指標,無論是浩淼的宇宙還是豐富的人文世界,或是更小的人的身心狀態,都在朝着熵增加大的方向行進,直至重生。

歷史的隨筆14

  曾經的自己,只知道明天很好,明天很精彩,可是卻忽略了:今天是昨日的明天。  沒有領悟到時間的飛逝,沒有體會到今日的珍貴,更沒有料想到世事的多變。每天拖着疲倦的身體虛無的度過,坐在電腦前漫無邊際的搜索,當自己躺下時,又覺得那麼的空虛。  不知道自己何時竟然變成了這樣,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將會怎樣,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堅持自己的理想。看着自己的理想之路變得越來越朦朧,心中不時有些許的遺憾,不時閃過放棄的念頭,可是,我就這麼一輩子,難道連自己的理想也要放棄嗎?我不甘心。我會堅持的。  今天雖是昨天的明天,但昨天的此時,自己卻對這個未知的今天無比憧憬。當今天從自己的身邊溜走時,才發現,憧憬很少變爲現實,相反,憧憬只會浪費掉自己寶貴的時光,只會讓自己更加空虛。  所以,我不會再坐在一邊看天空,我要付出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歷史的隨筆1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誰不向往呢?

從原始人到戰國再到各朝各代最後到民國。歷史的背後有那麼多的辛酸、那麼多的苦楚、那麼多的功成名就。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一一探究嗎?

其實我想見證的歷史有很多,如:三國美人貂蟬是真的嗎?隋煬帝果真如此荒淫嗎?武則天如何坐享江山等等。但我最想見證的歷史還是秦始皇的一生。

不知爲什麼。我不愛隋唐的繁盛,清朝的繁複,唯獨對這秦朝情有獨鍾。

秦始皇也是人,有過也有過,但我認爲,他是功大於過的。他統一了全國、統一度量衡、建造長城、爲子孫萬代奠定了基業。雖然有過東渡求仙、焚書坑儒、採用李斯,趙高等小人、殘暴等的`錯誤。但這也不能影響他成爲一個成功的人。

我認爲這些都不算什麼,最讓我不可思議的是秦始皇留下的兵馬俑。秦朝距今有兩千多年,而兵馬俑大多完好,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奇蹟嗎?

千古第一帝多麼豪壯的稱號啊!我多想去見證秦皇的暴政有多暴,後宮佳麗又是有何其之多。

但這一切都只是想,我沒法穿越時間到秦朝。但,西安!兵馬俑,阿房宮!你等我,我一定會來看你的。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它深入每一個人心中,它的每一個片段都能成爲一段佳話流芳百世。

哎!嘆只嘆,我不會穿越,沒法親眼見證歷史。這個夢就如同一潭萬丈深水,深不見底,只能看到它表面微微的漣漪。

標籤:隨筆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