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關於高中歷史學習啓示

歷史3.21W

單元課標要求

關於高中歷史學習啓示

1.瞭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感受個人發展與民族、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繫,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3.瞭解我國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以及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4.瞭解我國50年來的發展變化。 知道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體會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鬥,立志爲將來報效祖國、奉獻社會而努力學習。

1.本單元教材簡析(在教材中所佔的地位、作用,教學資源分析,重、難、熱、疑點、重點章節、語篇等)

本單元的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曆史,簡單瞭解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及成就,懂得中華民族精神精髓,學習以歷史的方法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的偉大的歷史貢獻。

本單元安排了三課,分別闡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中華民族的精神,以及中華兒女爲祖國繁榮發展應承擔的責任。 第一課“歷史的足跡”揭示了國家興亡對國民的影響,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第二課“歷史的昭示” 這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爲自己的理論基礎,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最終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 第三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是本單元內容的總結和提升。在這一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學生爲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民族精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樹立憂患意識振興中華。“發揚民族精神”闡釋了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可貴品質,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民族自信心。“憂患可以興國”,引導學生了解國情,使他們正確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樹立憂患意識。“以振興中華爲己任”,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擔的歷史責任,激勵青少年面對現實,瞭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懂得爲中華民族的興亡做好準備。

重點章節:第二課 歷史的昭示 第三課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教學資源:由於本單元內容涉及到許多歷史知識並已學過,學習中可簡單處理。

充分利用好課本中的材料與圖片,適當補充備課系統中的相關材料。讓學生課後蒐集部分材料:如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爲什麼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簡要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瞭解我國近代以來所遭受的民族災難以及我國人民爲爭取民主、獨立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道理。

能力目標:學會以歷史的方法認識我國的國情,學習客觀地分析我國取得的成就和所面臨的挑戰。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個人發展和祖國發展同命運,爲祖國的繁榮而奮鬥的價值取向,產生報效祖國意願。

3.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學習本章知識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等)

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國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青少年富有激情,熱愛生活,對社會懷着極其美好的憧憬,對未來充滿幻想。但是,青少年的情感又是缺乏理性的、不夠穩定的,他們會因他人的影響而動搖自己的信念,會因不公平的現象而產生過激的思想和行爲。由於青少年對我國社會歷史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可能對我國社會的現狀產生不滿的情緒。同時,受到國際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一些青少年存在貪圖安逸、不想吃苦的思想,淡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引導他們瞭解我國的歷史和現狀,培養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熱愛和平的國際主義思想,對於我國的青少年以及我國的未來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教法和學法的選擇(教法設計、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的選擇,合適的學法設計、學法選擇及指導)

我國五千年曆史和百年屈辱、百年抗爭的歷史史實,學生之前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可以不作爲教學的重點內容。但是,要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能夠利用這些史實說明道理。

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具體方法:討論法:如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知識點、語句等要通過筆記批註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