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

歷史1.66W

作爲一名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1

《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評課稿

程河中學趙虎

今天聽了田老師的歷史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這一堂課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一、評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目標制定得全面、具體、恰當。能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確定;這三個目標從淺至深,課堂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相互滲透,既有知識的傳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養與薰陶。本課能夠以課標爲指導,符合了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也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特點。課堂上,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明確科學和思想的重要性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通過教師活動的設計以及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細緻的認識瞭解,不僅知識目標很好地達成,而且更深層次的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了解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評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能給學生以新鮮感受。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能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本節課中課堂利用神八與天宮一號對接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視頻導入,既切合課題又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感情共鳴,很快進入學習佳境。教學過程中教師緊緊圍繞自己的小課題《在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設計,課堂主要通過三個活動來完成。一是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以問題引路,提出四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首先讓學生通過讀書自主解決課本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思考精神和自學能力,然後分組討論交流,讓代表發言,強調了學生間的合作,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這個環節很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一。二是辯論賽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精心設計論題,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每一方各有四個辯手,雙方首先亮明自己的觀點,一方主張思想的力量大,一方認爲科技的力量大。交戰雙方脣槍舌劍、針鋒相對,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唯物史觀學生的思維和表達都得到提高。也很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二。三是角色扮演活動。學生通過講述名人的故事,講述他們爲之付出的艱辛勞動,辛勤和汗水,從中體會他們的偉大人格。學生從他們的事蹟中感受他們的精神,受到思想的薰陶和洗禮。完成了學習目標三。另外本課的課件設計科學合理,有條理性,直接體現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學生易懂。

  三、評教法學法

本課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爲主,輔以目標導學、問題探究等學習方式,通過活動創設寬鬆、民主、自然、和諧的課堂氣氛,活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整堂課的一大特色。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能讓學生自己通過活動得出結論,同時又能引起波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並且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如:通過視頻、辯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將內容直觀化,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點撥爲主,讓學生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鼓勵學生自學,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師生共同探討,多角度創設活動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這節課課堂結構合理,構思新穎,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課堂起伏,採用多種形式,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活動來

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達到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

課堂中自主學習時學生的讀書時間過少。設計了小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建議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更多一些師生互動,教師也參與課堂討論,給學生一些建議或評價,課堂可能會更和諧,小組討論也會更有效。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2

《科學和思想的力量》評課稿

程河中學趙虎

今天聽了田老師的歷史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這一堂課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一、評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目標制定得全面、具體、恰當。能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確定;這三個目標從淺至深,課堂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相互滲透,既有知識的傳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養與薰陶。本課能夠以課標爲指導,符合了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也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特點。課堂上,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明確科學和思想的重要性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通過教師活動的設計以及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細緻的認識瞭解,不僅知識目標很好地達成,而且更深層次的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了解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評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能給學生以新鮮感受。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能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本節課中課堂利用神八與天宮一號對接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視頻導入,既切合課題又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感情共鳴,很快進入學習佳境。教學過程中教師緊緊圍繞自己的.小課題《在活動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設計,課堂主要通過三個活動來完成。一是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以問題引路,提出四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首先讓學生通過讀書自主解決課本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思考精神和自學能力,然後分組討論交流,讓代表發言,強調了學生間的合作,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這個環節很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一。二是辯論賽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精心設計論題,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每一方各有四個辯手,雙方首先亮明自己的觀點,一方主張思想的力量大,一方認爲科技的力量大。交戰雙方脣槍舌劍、針鋒相對,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唯物史觀學生的思維和表達都得到提高。也很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二。三是角色扮演活動。學生通過講述名人的故事,講述他們爲之付出的艱辛勞動,辛勤和汗水,從中體會他們的偉大人格。學生從他們的事蹟中感受他們的精神,受到思想的薰陶和洗禮。完成了學習目標三。另外本課的課件設計科學合理,有條理性,直接體現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學生易懂。

  三、評教法學法

本課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爲主,輔以目標導學、問題探究等學習方式,通過活動創設寬鬆、民主、自然、和諧的課堂氣氛,活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整堂課的一大特色。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能讓學生自己通過活動得出結論,同時又能引起波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並且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如:通過視頻、辯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將內容直觀化,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點撥爲主,讓學生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鼓勵學生自學,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師生共同探討,多角度創設活動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這節課課堂結構合理,構思新穎,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課堂起伏,採用多種形式,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活動來

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達到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

課堂中自主學習時學生的讀書時間過少。設計了小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建議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更多一些師生互動,教師也參與課堂討論,給學生一些建議或評價,課堂可能會更和諧,小組討論也會更有效。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3

國中歷史說課稿:《辛亥革命》

  一、說教材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近代化探索”中的第3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之後,就中國近代化艱難歷程的又一段新的歷史體驗。本課與教材前兩課《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下一課《新文化運動》貫穿起來,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條重要歷史主線,所以本課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和掌握有關孫中山創辦興中會,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歷史基礎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蒐集資料以及從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意識。

教學重點:同盟會的建立以及革命綱領;辛亥革命的意義。

重點體現方案:

通過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的內容,對比媒體展示的“興中會成立簡表”,自己設計“同盟會成立簡表”。教師強調同盟會成立的意義,並通過討論探究理解同盟會的革命綱領。

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分析:辛亥革命的意義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實又被袁世凱竊取,革命又是失敗的。因此,學生在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難點突破方案:

通過對辛亥革命的目標和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找到以完成目標的和未完成的目標,再結合辛亥革命的結局,從而認識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敗的一面。

三、說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課前導學,採取提問討論、分析綜合、、創設情景、對比分析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好學教育:

指導學生收集歷史證據和觀察圖片,瞭解辛亥革命過程中以孫中山爲代表的革命黨人重要事實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培養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與能力。

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方法,認識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方法分析歷史的能力。

通過問題的設計和提出,讓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並充分利用學生合作探索、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五、說教學構思

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顯示孫中山畫像,學生介紹孫中山是怎樣走上革命道路的?(要提示學生,只是簡單介紹。)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以課本兩個大標題爲依據,通過辛亥革命的組織準備和發展——高潮——結局——歷史意義四個環節開展教學)

一)、組織準備和發展——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用媒體展示《興中會成立簡表》,指出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創建人、革命綱領以及性質,並指導學生看《興中會會員在檀香山祕密宣誓地點》,讓學生想象宣誓場景。教師強調:興中會的成立,標誌着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已經形成,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必然建立。

2、同盟會的建立: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參照《興中會成立簡表》自己設計《同盟會成立簡表》;學生完成後,教師強調,同盟會的成立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導政黨,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並提出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上,把同盟會的綱領闡述爲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進行活動與探究:

(1)如何理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和“三民主義”的關係?(提示學生結合第37頁小字內容分析)

(2)(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探究課文第37頁的`“動腦筋”的問題。

二)、革命高潮——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武昌起義:

多媒體展示武昌起義的形勢圖、教師根據形勢圖簡要講述武昌起義經過:(不展開講解)武昌→武漢三鎮→(湖北軍政府)→全國(清朝土崩瓦解)

中華民國的成立:

好學教育:

多媒體展示圖片資料。學生掌握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地點和領導人

設問:1、中華民國是什麼性質的政權?(資產階級民主政權);2、l的作品《紀念劉和珍君》中提到“民國十五年”,你知道是哪一年嗎?(來了解民國紀年法)

三)、革命結局——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袁世凱出賣維新派等劣跡。並結合視頻材料和查詢資料,進行討論分析:袁世凱作爲一個反動人物,爲什麼可以竊取革命的果實呢?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總結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的原因。(多媒體展示結論)

四)、辛亥革命的意義

指導學生歸納辛亥革命的結果,然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辛亥革命的目標和結果”,要求學生對比辛亥革命的目標和結果進行分析,找出革命已完成的目標和未完成的目標。進行討論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敗的一面”,並做進一步的分析說明。

課堂小結:利用媒體展示本課的知識結構,教師簡單概括。

鞏固練習:媒體展示習題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4

國中歷史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評課稿

今天有幸聽了周梅老師《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一課,值得回味的有一下幾點:

1.教學目標明確,符合新課程理念和課標要求。教學內容圍繞本課標題“萬千氣象”展開,突出了宋代社會風貌的特點。既有宋代社會生活的展示,達到了知識目標;又有總結歸納的方法提升,達到能力的鍛鍊;更有宏揚中華文明傳統文化的情感提升,出色地實現了三維目標的要求。本課重點明確突出,理清了宋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內容充實豐富,使學生印象深刻。

2.教材處理得當。本課以學生探究展示爲主,貼合教材內容的同時,適當拓展外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內容側重鍛鍊學生表達、分析等能力,條理清晰。課堂結構編排合理,將教材內容設計爲幾個生活場景,並設計了主人公來福這個角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這種設計是本課的`亮點所在。

3.教學程序流暢自然,合理有序,環環相扣。用幾個探究案例將宋代的社會生活一一呈現,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內容編排合理、順暢。通過教室佈置渲染過年氣氛,導入自然,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組展示之後由教師總結,啓發設問,提起學生思考的興趣,最後由小組互評和自評,實現了完整的教學和評價過程。本課教學由學生展示,感性認識;教師總結,理性分析;最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情感昇華。整個過程渾然一體。

4.教師的教學方法多樣,情景導入、啓發誘思、講述法等教學方法靈活應用;文字、圖片等課外資料非常豐富,令人目不暇接;學生的學法也非常靈活:分組合作探究、小組彙報、材料展示、知識歸納、互動提問等,顯示了本課極高的學生參與度,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同時,又有教師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史論結合,學生之間交流探究途徑,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評價,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5.教師的教學技能嫺熟,語言簡潔精煉,課件精美,教態自然,合理利用了一節課45分鐘的教學時間。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受益匪淺,教學效率高,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能力和教師風采,是一節令人稱讚的優質課,值得回味和學習。

國中歷史評課稿範文5

國中歷史說課稿:《隋唐的文學藝術》

導語:各位領導、同志們:你們好!

我選擇說的課是:嶽麓版七年級歷史第五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中的第7課內容,題目是:《隋唐的文學藝術》。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在我國和世界文學史都處於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唐詩及代表人物,楷書、草書的代表人物,畫家閻立本、吳道子,石窟藝術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樂和舞蹈等。

通過閱讀教材與課後的閱讀與思考、解析與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在小組的討論、合作的基礎上,能使學生初步瞭解政治、經濟與文藝關係。

過程與方法

感知隋唐文學藝術,學會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教材重點與難點

重點:詩歌的黃金時代。

難點:敦煌莫高窟保存至今的原因?

二、說教法、學法

(1)多媒體輔助的導談法:增加課容量,同時把繁雜的問題簡易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提高教學效率。

(2)引導討論法:通過師生與生生的互動,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觀察學習法:所謂觀察學習法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通過觀察實物,如歷史文物、歷史遺蹟、古人的詩歌等,從中發現

好學教育:

它們的特點、所反映的.歷史內容,並與所學內容聯繫,如此爲學生的思維力的發展、想象力的發展,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實踐學習法: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徑來學習歷史,讓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歷史和感受歷史。

三、說學情

我所講的這節課面對的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文學藝術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爲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爲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啓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

四、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採用問題導學探究法,引入課題)

隋唐時期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學生回答)

同學們回答非常好。隋唐的科技領先於世界,那麼,你知道嗎?隋唐的文學藝術成就,也是享譽世界的,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隋唐的文學藝術。

2.講授新課:(多媒體課件展示)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詩的空前繁榮。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爲什麼到唐代會出現詩歌的黃金時代?”

(2)李白:①學生介紹李白生平。

②展示其作品:《蜀道難》。

③欣賞《望廬山瀑布》、《下江陵》。

(3)杜甫:①學生介紹杜甫生平。

②欣賞《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白居易:①學生介紹白居易生平。

②琵琶詩及白居易。

學生討論“李、杜、白的詩各有什麼特色?”

二、書法與繪畫(掛圖展示師生欣賞學生談感受)

(1)書法:楷書:顏真卿、柳公權

草書:張旭、懷素

好學教育:

(2)繪畫:閻立本吳道子(欣賞作品)

三、敦煌莫高窟

(1)地理位置:(出示掛圖)

(2)欣賞塑像和壁畫

思考:“聯繫當地自然地理條件,保存較好原因?”

四、音樂和舞蹈(師生共同欣賞)

3.鞏固練習(略)

4.作業佈置(略)

5.板書設計(略)

通過簡明實用的板書,使學生對當堂所學的知識一目瞭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6. 總結(學生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隋唐的文學藝術有了一定的瞭解,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在我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情感。使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爲祖國的輝煌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