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考試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

考試4.32K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1

一、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複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等問題。

二、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覆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範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範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三、目標

學科前5

組內前7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2

一、試題綜合分析:

這次考試的題量適中,大部分學生四十分鐘就能把會做的題做完。難易程度也比較適中,能真正考察學生的能力,既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試題的區分度也比較適合。涉及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既有綜合的知識點,也有細小的知識區分,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總體上來講,這次試題能考查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重點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學生的做體審題能力及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是比較符合課改新理念的。

二、反映出的問題及原因:

1、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掌握知識不牢固,即使教師用對比法,

圖示法,線索法等方法讓學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學生模模糊糊。

只要稍有變化學生就出錯。再有第21、22、24題學生根本不審題,僅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對歷史這門課不重視,雖然是九年級,但學生仍然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對這門科也抱着馬馬乎乎的態度,成績不夠理想。有些學生甚至揚言,歷史這門課平時不用用功,考試以前看看書就可以。

3、審題不仔細,做題能力差。雖然通過階段性檢測,二次過關,

學生的做題能力仍然需要加強,有些學生,兩問答成一問,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4、學習習慣不夠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

知識聯繫起來思考,錯別字較多。

三、措施:

1、繼續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精講多練,真正把具體的措施落實到人。

2、課中注意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竅門,由繁化簡,讓他們樂於接受。

3、注意個別輔導,通過寫來培養學生的習慣,解決錯別字問題和提高學生的審題做題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做題,練題中自己掌握做題技巧,實戰出真知。

4、通過階段性檢測及二次過關查缺補漏,做到由面再到點。

5、繼續探索新課改方式,讓學生感興趣,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成績。

四、感想:

本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夠好,自由散漫。加上對歷史不重視,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下不會複習,對知識的記憶不連貫,因此成績還是不夠理想。雖然經過我的努力,學生已經有了很大改觀,課堂教學效果,成績也在一步步提高。總之,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試卷分析,期會考試,基礎知識,覆蓋面,知識點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3

本次歷史試卷題目偏難,但仍然緊扣課本、題型多樣、新穎,並且能與當今社會聯繫起來。既考察了要求學生識記的內容,又很注重靈活運用,不過學生成績不太理想。

本試卷滿分爲100分,在材料分析題中部分學生失分比較大,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

二、審題不清,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三、在講解過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以致學生在做此題的時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四、憑印象答題。學生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自己記得多的印象深刻的東西,所以憑印象就做錯了。

綜上所述,本試卷失分嚴重,平均分只有四十多分。許多原因在於我講解的時候,有一些考點把握還不到位,還又要沒有很好的監督學生進行識記,加上學生審題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也出現失分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我準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

一、繼續加強基礎知識的識記,對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進行重點排查、抓好落實工作。

二、抓紀律,紀律不好,會影響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期會考試後,我會加強紀律監管力度,向課堂要質量。

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四、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六、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七、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門課程。學生普遍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高,成爲影響歷史成績的一大因素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着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4

這次期會考試過去,我現在還是覺得自己有一些不足,高一階段的學習還是非常珍貴的,平時在學習當中,在平時的學習期間,我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這次的期會考試,我還是覺得有很多的問題,我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朝着什麼方向發展,這對我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幫助,但是我還是有一些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所以成績出現了很多不好,所以我應該要好好的總結反思一下。

高一的學習同時也是比較緊張的,自我步入高中之後的,我就非常在乎這一點,這讓我感覺非常的有必要,學習方面的積累,確實還是感覺應該要遵守相關的規定,接下來也應該合理的去做好,考試結束之後我現在還是認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讓我感覺很有動力,這是我應該要去合理安排好的,我也總結了一下這次的考試,我確實還是需要維持好的狀態,這也是我應該要好好去調整的,對於這一點我也應該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這次考試我也是認識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我也感覺非常的有動力,學習方面,我也是應該要去合理安排好好的,這也是對我專業能力的提高。

我也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的,我也渴望能夠在接下來能夠做出更好的成績來,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要認真維持下去的,有些事情確實是應該要認真去鑽研,高一的學習我還是需要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一點,這對我個人能力還是有着很大提高的,期會考試的學習確實還是需要繼續去做好,這也是接下來我應該要去維持好的,高中階段我還是非常認真的,這次考試主要就是數學和物理考的非常的糟糕,我自身也是有非常大的壓力,我真的感覺非常的不好,我應該要好好的去糾正自己,高一的學習也即將結束了,這第二個學期也已經過半,我確實應該要好好地去安排接下來的學習。

這個學期後面的時間,我也一定不會辜負了老師的期望,我會認真去做好分內的事情,落實好相關的規章制度的,我也是認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要去糾正的,這次考試結束之後,我也一定會做的更好一點,總結這次出現的問題之後我也是感覺很好,希望能夠在今後的學習當中能夠保持做的更好,我覺得考試成績出現問題,主要還是因爲自己沒有認真對待,所以我一定會讓自己去接觸更多的知識。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5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鐘,分爲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國中歷史教科書爲依據,沒有超出規定的範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50%,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佔50%,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繫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繫與影響方面着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5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學生能力爲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啓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着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並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規範,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複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象,也充分說明了複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爲指導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於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考試,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爲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啓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啓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幹、重基礎。突出主幹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規範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後進生的輔導與轉化工作,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6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爲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爲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爲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爲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爲“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爲“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爲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爲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爲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爲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爲“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爲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7

期會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會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爲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爲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會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爲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爲會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八年級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爲九年級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八年級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會考考查的重點,佔會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八年級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繫,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期會考試總結集合8

本次期會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會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佔40%。由於本次考試爲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中招試卷結構中的五道題減少爲四道大題,分值仍爲30分,佔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現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九年級較爲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瞭解,七年級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啓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爲前三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爲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爲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並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七年級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可見其考試過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後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說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後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會考現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纔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於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對其提高要求。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標籤:期會考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