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

教育2.33W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1

提到家訓,人們自然首先會想到有“古今家訓之祖”之稱的《顏氏家訓》,它是現存第一部以“家訓”爲名的家訓專著,在中國家訓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顏氏家訓》繼承了傳統儒家家庭教育學說的精髓,並結合顏之推自己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及其家庭教育的實踐經驗,系統地闡發了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論體系,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對後世家訓及封建社會家庭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根據兒童、青少年心智發展特點以及道德養成規律,提出了立德爲上、家教宜早、一視同仁、嚴慈相濟、以身作則、重視教育環境等家庭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仍能給我們以積極的啓示和有益的借鑑。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

一、“立德”爲“上”

在傳統儒家的價值觀體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之說,三者之中又視“立德”爲“太上”之功。這種“立德”爲“上”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了古人的教育觀念,因而特別重視對子孫的倫理道德教育。顏之推雖然並不忽視子女的語言教育和技藝教育,如《顏氏家訓·音辭》雲:“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爲己罪矣。”[1](p530)《顏氏家訓·勉學》雲:“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1](p143)“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1](p157)強調語言、農、工、商等技藝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因而更爲強調教育應以“立德”爲“上”。

(一)強調“守道崇德”

《顏氏家訓·省事》明確告誡子孫:“君子當守道崇德”,[1](p334)而不可單純爲了仕進利得,憑藉雕蟲小技投機鑽營、諂事權貴。《顏氏家訓·教子》載:“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日:‘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爲之。”[1](p21)顏之推教育子孫,讀書治學當以“增益德行,敦厲風俗”[1](p157)爲第一要務,對當時目光短淺、思想狹隘、諂媚邀寵之徒的家教觀念和實踐給予明確否定。顏之推還教育子孫要忠誠、明禮、恭謹、節儉、仁義、信實。《顏氏家訓·勉學》雲:“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本應作忠,避隋文帝父名諱而改)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爲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1](p166)《顏氏家訓·歸心》雲:“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1](p395)《顏氏家訓·治家》雲:“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爲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1](p42)《顏氏家訓·省事》雲:“爲善則預,爲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凡損於物,皆無與焉。……墨翟之徒,世謂熱腹,楊朱之侶,世謂冷腸;腸不可冷,腹不可熱,當以仁義爲節文爾。”[1](p337-338)他甚至認爲:“不識仁義,……慎不可與爲鄰,何況交結乎?”[1](p406)《顏氏家訓·名實》雲:“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幹浮華之虛程,非所以得名也。”[1](p303)又云:“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幹櫓也。”[1](p306)他還以自己“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盪”[1](p4)之反面典型教育子孫應儘早磨礪節操品行,以“德”立世。

(二)注重家庭人倫教化

俗話說:“家道和順”,“家和萬事興”,中國古人特別注重家庭關係的和諧融洽,提倡以儒家的“夫義婦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作爲處理家庭關係的倫理準則。顏之推信奉儒學,十分重視家庭人倫關係的和睦親善。《顏氏家訓·兄弟》雲:“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己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入倫爲重者也,不可不篤。”[1](p23)因而特別重視以儒家家庭倫理準則爲依據,對子孫進行家庭人倫教化,協調家庭人倫關係,培養家庭成員的家庭倫理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

二、家教宜早

顏之推認爲,對後輩子孫的家庭教育開展得越早越好。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顏氏家訓·勉學》雲:“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1](p172)就是說,小孩子知欲未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應當在孩子精神專一的時期抓緊教育孩子,切不可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思想已懶散的時期纔去教育他們,那就喪失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時期。教子宜早的教育理念反映了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上積極主動的態度,同時也反映了其對個體認知發生規律及道德養成規律的認識,對於當今的家庭早期教育仍具有積極啓示。當然,顏之推強調早教、早學的重要性,卻並不認爲,一旦失去早期教育便可以自暴自棄,而是明確肯定了晚學、晚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顏氏家訓·勉學》指出:“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爲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又指出:“幼而學者,如開月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1](p173)可見,《顏氏家訓》雖然贊同“教婦初來,教兒嬰孩”,[1]8而一旦失去早教機會,只要發奮努力,老而彌篤,仍然可以大器晚成。[2](p273)

三、一視同仁

顏之推主張父母應一視同仁地愛每一個子女,而不能偏寵偏愛,偏寵偏愛背離爲人父母之道,也不利於子女的成長與家庭的和諧穩定。《顏氏家訓·教子》雲:“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至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持。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1](p19)因此,父母在對待子女時任何小小的偏愛,都會在孩子們中間引起不良反應,以致造成他們之間的分裂,影響各自良好品性的形成。被偏愛者往往自高自大,驕橫跋扈;被冷落者則可能自暴自棄,失去進步的勇氣和信心。所以,無論是“賢俊者”,還是“頑魯者”,都應同樣對待。[3](p339)雖然目前我國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獨享父母全部的慈愛,父母在慈愛子女時也不存在厚此薄彼。但也還有少部分家庭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就應不分男女、俊醜、乖淘、智愚等,對他們一視同仁,慈愛他們,教育他們,爲他們創造符合各自個性的發展機會。並且,當前的“獨生子女”政策與作爲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政策有很大區別,它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從長遠看,我國今後大多數孩子可能不會再是“獨生子女”,到那時對子女一視同仁地愛、育就成爲家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原則。

四、嚴慈相濟

中國自古就有“養不教父之過”、“慈母敗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等觀念。反對溺愛子女,只愛不教;強調家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的權威性。這一家教觀念對顏之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且,顏之推早年即喪父母,跟隨兄長生活,兄長對他慈愛有餘而嚴教不足,致使他走了一斷坎坷之路,所以顏之推特別強調,對子女光有愛是不夠的,一定要寓愛於教、嚴慈相濟。《顏氏家訓·教子》雲:“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1](p8)這一訓誡確是真知灼見,發人深省,值得爲人父母者牢記。不過,顏之推在主張嚴慈相濟的同時,尚存在肯定嚴苛粗暴教子的片面化傾向。《顏氏家訓·治家》雲:“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力見”,[1](p41)認爲棍棒體罰是管教子女的必要手段。《顏氏家訓》還肯定了王大司馬之母魏夫人對其子“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勳業”[1](p13)的極端做法,這一“棍棒底下出孝子”、“家庭之內肅如公堂”式的封建家長制作風與粗暴家教觀念理應摒棄。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體罰從根本上說是強制性的、消極的教育方法,它雖然可以取得一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往往會扭曲被教育者的個性,影響被教育者身心的健康,其效果也不會持久。[4]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獨生子女已成爲社會的普遍現象,獨生子女幾乎被每一位家長視爲“掌上明珠”。在家長過度寵愛與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造就了許多自私、任性、脆弱、孤僻懶惰的家中“小皇帝”,諸多家長陷入了極度矛盾與焦慮之中。作爲家長,應當切記,溺愛不是真正的愛,嬌子猶如殺子!當然,家教過嚴是對子女身心的摧殘,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家庭教育要落到實處,必須使慈愛性與威嚴性、嚴肅性與民主性有機結合起來;有愛無教或家教過嚴,都達不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家庭教育如此,學校教育也是如此。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並不等於對學生的溺愛、縱容和放任,而是把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只愛不嚴,不是真愛;只嚴無愛,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5](p90)

五、言傳身教

顏之推認爲,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與孩子關係密切,情感深厚,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對於家庭早期教育,家長及親近的人的諄諄教導更易激起孩子們感情的漣漪,獲得他們的信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顏氏家訓·序致》雲:“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鬥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1](p1)顏之推重視言傳,更重視身教,他把父母等居上位者的身教作用稱爲“風化”,此“風化”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仿效,不需要居上位者的強制,教育感化的效果如何,完全取決於居上位者自身的言行。《顏氏家訓·治家》雲:“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1](p41)顏之推認爲,上行則下效,因此,爲人父母者首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先正己身,然後才能發揮表率、示範作用,不斷地薰陶和真誠感染子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培養子孫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一思想是對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6](p134)“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p136)與孟子的“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7](p327)重視身教思想的繼承與發揮,對於當今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家庭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六、重視教育環境

重視教育環境對子女的影響,是我國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古代教育家墨子和荀子曾分別以“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8](p11)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9](p3)“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9](p96)形象地概括了環境對於人的巨大影響。顏之推繼承了這一家教傳統,並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特別強調客觀環境對子女教育的影響。《顏氏家訓·慕賢》雲:“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以款狎,薰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1](p127-128)意思是說,人在年少的時候可塑性強,和賢者交往密切,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對方的薰染,言行舉止會自然而然地加以效仿,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顏氏家訓·慕賢》又云:“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也。君子必慎交遊焉。”[1](p128)所以和善人相處,如同進入了滿是芝蘭香草的居室,時間久了,自己也會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如同進入了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久了,自己也會變得腥臭起來。墨子看到染絲的情況,感嘆絲染在什麼顏色裏,就會變成什麼顏色,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顏之推告誡子孫要注意選擇良師益友,擇善而居,擇善而處,擇善而交,揭示了人際交往對象的道德品行對自身品行養成的重要影響。這一注重環境,強調慎擇師友的家教思想,反映了道德養成的一種客觀規律,具有普遍適用價值。

七、餘論

《顏氏家訓》作爲中國古代特定歷史文化背景、家庭文化環境和個人人生際遇中形成並流傳下來的垂詢子孫的家訓專著,其中所蘊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帶有其所產生的時代印跡,受到特定階級關係的制約,代表特定階級的要求,體現特定階級的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歷史和階級侷限性。如主張“夫主妻從”,肯定嚴訓體罰等體現封建家長制作風的家教觀念,有悖於現代家庭教育的平等、民主理念,理應予以堅決批判與否定。然而,《顏氏家訓》中闡述了立德爲上、家教宜早、一視同仁、嚴慈相濟、言傳身教、重視教育環境等符合家庭教育普遍規律的家教理念,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即使到了今天仍未喪失其應有的理論光輝,值得我們去發掘、提煉、批判地繼承,給現代家庭教育以積極啓示。

《顏氏家訓》家庭教育2

衆所周知,顏之推出身於世代精於儒學的仕宦之家,其一生經歷四個時期,混亂的社會將他改變成一個矛盾的人,這一點在《顏氏家訓》中有體現,但拋開矛盾的一面,對於家庭倫理方面,顏之推主要圍繞“修身、齊家”,強調修身是齊家的重要前提。雖然顏之推闡述的是早期的教育問題,但《顏氏家訓》被譽爲“中國家訓之祖”到現今仍然對我國家庭教育具有指導性的作用。本文從其提出的六個方面理論來與現實情況相結合,以指導現代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成功塑造出優秀的孩子。

一、家教奠基,父母有責

家庭教育,顧名思義是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對此沒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孩子進行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人格塑造時期的關鍵因素,在進入基礎教育階段之前,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顏氏家訓》序致中說“禁童子之暴虐,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鬥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說明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有時比道理來的更有效。家教的好壞與父母有着直接的關係,是父母的責任。當今社會我們往往可以聽到類似“你有沒有家教啊?”之類的話語,表明人們潛意識就認爲是孩子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有責任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家庭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較高的`素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兒嬰孩,勿失良機

對於孩子的教育,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勉學篇和教子篇中有提到“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故須早教,勿失機也。”意爲要在孩子最初開始接觸世界的時候就進行教育,由於孩子年幼時,其思想還沒形成固定的模式,此時進行教育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思想,千萬不要錯過最佳的教育時期。這種觀點對於現代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意義。在孩子進入學校教育之前,最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具有一定的影響,根據顏之推的早期的教育思想來看,家長應該“及早施教”,並且這也符合現代兒童發展與教育,爲兒童的諸多發展奠定基礎。

三、偏寵有害,嚴教是愛

顏之推認爲對於孩子要一視同仁、嚴教結合。在教子篇中有這樣的描述:“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對待子女的態度,要不偏不倚,嚴格要求,如果有偏愛的情感就是危害,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需要嚴慈相結合的原則,教導要有方式方法。隨着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不止一個孩子,在教育的問題上就會出現是否“一碗水端平”的局面。目前社會上有很多家庭教育失敗的例子,如父母過度溺愛孩子;有些傳統的家庭重男輕女現象嚴重等都會對其今後的人格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學會公平式教育,拒絕偏倚,並且嚴中有慈,慈中有嚴,權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父母的行爲將影響孩子學會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四、注意環境的影響

《顏氏家訓》慕賢篇中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薰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強調對於子女的教育,環境也非常的重要。他認爲孩子在年幼的時候一定要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有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在今後辨別是非的時候能有自己的判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與之相似,環境的影響作用非常大,現實社會中存在着很多環境影響孩子的例子,例如,父親酗酒打人對孩子今後爲人處世的影響;學習生活中,與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交往,也會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等。因此,環境的影響不容小覷。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亞於學校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和諧的、積極的、健康的家庭環境,並且父母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並且讓孩子多接觸好的事物,從中感染好的風氣。

五、重視家庭的語言教育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提到了兒童早期的語言教育。音辭篇中:“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爲己罪矣。云爲品物,未考書記者,不敢輒名。”他認爲對於孩子,語言是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是教育的基礎,兒童時期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時期,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重視自己的用詞和發音等,要做到清晰準確,以防孩子形成不規範的記憶對今後造成困擾。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由於地域限制,存在着地方語言,那麼在家庭教育中,語言的規範理解顯得尤爲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方面都需要準確清晰地接受學習,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呼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運用正當的、準確的知識,使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語言觀,擁有標準的語言技能

六、重視兒童心理觀察

顏之推在名實篇中提到:“人之虛實真僞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爲察之所鑑,巧僞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提倡通過觀察兒童的外在行爲以觀察瞭解孩子的心理。他認爲孩子的心理都是通過行爲表現出來的,通過外在的行爲去了解孩子內心更容易。家庭教育中,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教育與學校的老師相比,無論在時間還是精力上都比學校有優勢,家庭教育中家長更有條件對孩子進行觀察,通過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爲,來分析孩子的心理,能更直接的瞭解孩子的心理並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因此,幼兒時期是孩子心理塑造的關鍵時期,不要因爲不重視孩子在兒時的行爲及心理,錯過了最佳瞭解孩子的機會。我國對於家庭教育的觀念還不是很成熟,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家庭,由於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可能對家庭教育更沒有深刻的認識,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也存在。甚至有些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家長也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還有一些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無從下手。希望通過藉助顏之推《家訓》中的積極思想,來幫助更多的家長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進而使家庭教育得以重視,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