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觀《感恩教育》有感

教育1.74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感恩教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感恩教育》有感

觀《感恩教育》有感1

週六早上7:30左右,我收看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深受啓發!

“孝爲德之本。”早在古代,甚至更遠以前就有了這一觀念,“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都是這類典型的代表,就連偉大的周總理在操勞於繁重的國務之餘,也無時無刻不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老父親……這些都明確了從古至今“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然而現在,有些人卻忽略了“孝”的重要性,由於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

於是乎,在生活中,就常常能看見下面一幕幕場景:快餐店裏,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飯,,母親卻在一旁滿臉笑容地看孩子吃;飯桌上,添菜的永遠是母親,兒子卻不知道爲父母添;大人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地拼命工作,小孩在一旁悠哉閒哉,還埋怨父母工資太低,買不起豪華的洋房別墅……

“百事孝爲先!”正是因爲有爸爸媽媽纔能有我們今天的生命!不僅如此,父母還給了你明亮的眼睛,讓你去觀察世界;給了你靈敏的耳朵,讓你去傾聽世界;給了你一雙腿,讓你去走遍世界;給了你一雙手,讓你去改造世界;給了你一顆心,讓你去感受世界……難道我們不應該心存感激嗎?我覺得,孝敬很簡單,只要遇到一些山珍海味或一些好玩的先想想父母需不需要在考慮自己,平時幫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節目雖然已經播完了,但它所包含的內容還深深印在我心中!

觀《感恩教育》有感2

感恩,這兩個字,我們幾乎天天掛在嘴邊,但是人要是能夠堅持做到,卻很難。今天,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更加透徹地理解了感恩的意義。

講座首先映的是一部電影,名叫《暖春》。裏面講述了一個女孩子從年幼到成年的一段看似平凡卻做起來不容易經歷。她的父母開始對她很不好,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感動了父母。成人後,她沒有離開家鄉,而是留在了這裏,當了一名鄉村教師,用這種方式來回饋自己的父母和這片土地。

在這個講座裏,于丹老師還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棵大樹,它將自己的一切都無私地給了一個小男孩。最後,大樹已面目滄桑,而滿頭白髮的孩子,卻來陪伴那早已一無所有的老樹根。大樹做的一切不正象徵着父母對孩子的毫無保留地愛嗎?

看完了講座,我更加感覺到,父母給予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想起三字起上的一句話:羊跪乳,鴉反哺。連動物都知道感恩,我們呢?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行動起來,感恩大地,感恩父母……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觀《感恩教育》有感3

週六早晨7:30上下,我觀看了由北師大專家教授,博導于丹講學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備受啓迪!

孝爲德之本。早古時候,乃至更遠之前就擁有這一意識,孔融讓梨、戚繼光盡忠報國,全是這類典型性的代表,就連傑出的周總理在勞碌於繁雜的國務閒暇,也無時無刻不體貼入微地照顧好自己的父親這種都確立了從古到今孝在大家心裏的影響力!殊不知如今,有的人卻忽視了孝的必要性,因爲大部分人全是獨生子,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爺公主的生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經常能看到下邊一幕幕情景:快餐廳裏,小孩津津樂道地吃着飯,,媽媽卻在一旁一臉微笑地看孩子吃;餐桌上,添菜的始終是媽媽,孩子卻不清楚爲父母添;成年人每日不辭辛勞,起早貪黑地拼了命工作中,小孩子在一旁悠閒自在閒哉,還抱怨父母薪水太低,沒錢買奢華的花園洋房獨棟別墅

百事可樂孝爲先!更是由於有父母纔可以有大家今日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也給你眼睛說話,讓你看世界;給你聰明的耳朵,讓你傾聽世界;給你一兩條腿,讓你去世界,給你一雙手,讓你去更新世界;給你一顆心,讓你瞭解世界不應該感激嗎?我認爲,孝順非常簡單,要是碰到一些美味佳餚或一些好玩兒的先想一想父母要不要在考慮到自身,平常幫着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事就可以了。

綜藝節目儘管早已播完後,但它所包括的?熱蓴股釕畹賾≡諼業男睦錚?/p>觀《感恩教育》有感4

今天是10月14日,星期日, 上午7點,我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感恩教育》節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看過得人一定十分奇怪,這是一個教家長教育孩子的講座,你一個小屁孩兒,能有什麼感受呢?因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個講座一共分爲四講,我總結起來就是四點:認識自己的價值;不聽話,愛發脾氣的正確引導;學會感恩;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三·四講。

第一講,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就是一個人在教育中完成了他自我的認知,和自我潛力的開發。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開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可見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爲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儘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後要克服于丹老師指出的現代兒童的主要病症,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自己。

觀《感恩教育》有感5

週六早上八點十二分,我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知識講座。于丹老師語言妙趣天成,一個個小故事被她娓娓道來,而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讓我受益匪淺。

“什麼是孝呢?”于丹老師首先發問,然後講述了一個《男孩與大樹》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後來大樹貢獻出樹幹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遊世界。可以說大樹爲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後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爲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看過了,現在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

故事中大樹和男孩的關係多像爸爸媽媽與我的關係呀!都說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的愛,它只求奉獻不求回報。而作爲子女又應該如何呢?“正爲本,孝爲先。孝爲德之本。”作爲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的故事,現代有偉大的總理周恩來在百忙之中還要抽出時間給父親餵飯,田世國爲救母瞞着她偷偷捐腎;臺灣企業家賴東進跪着給失明的父母餵飯。看看我自己,在家是個“小公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要什麼有什麼,可一遇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我就會對爸爸媽媽大發脾氣,怨東怨西的,甚至有時對他們的說教不屑一顧。

講座中說到:作爲兒童,我們應該要去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快樂、面對挫折。可是,于丹老師提到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一名兒童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每個人都有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而我卻不一樣”。如果孩子沒有朋友,整天只知道呆在課桌前、電腦旁,不同別人交往、溝通,就會變得自閉、自卑,不自立。

現在,爲數不少的家長都反對孩子自己在外交朋友。也許是爲了安全吧,只讓孩子呆在家裏,變成了“宅童”。這些家長的糊塗觀點,不好!我認爲只有讓孩子充分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同分享收穫、經歷困難、將來步入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才能更強。

于丹老師說:把一個雞蛋、一根胡蘿蔔、一把茶葉分別放在三個沸騰的鍋裏煮一段時間後,再把它們拿出來看看。把雞蛋剝了皮兒,所見到的蛋清和蛋黃被煮的硬邦邦的,這種人就是被現實世界熬得心硬的人;另一個鍋裏的胡蘿蔔,被煮成了一灘軟蘿蔔泥,這是被世界熬得完全沒了自我的人;那一大把醜陋的茶葉,已經在水裏舒展開來,還把一鍋無色無味的水,煮成了一鍋好喝的茶,這種人通過煎熬僅使自己變得美麗。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後我懂得了要珍惜父母之愛,學會感恩,努力學習,將來成爲有用的人才,回報父母。我們要像茶葉一樣,奉獻自己,留芳他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只有能經得起煎熬、克服困難,甘於奉獻,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觀《感恩教育》有感6

這一週,學校要求同學和家長在星期六上午一起收看《感恩教育》的電視節目。星期六上午,我早早地起了牀,到了時間我打開電視,調到了浙江少兒頻道。不一會兒,節目開始了,主講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

于丹老師講了好多方面的東西,什麼學會自強、自信、自律啊,學會孝敬父母長輩啊,對我和媽媽都受益匪淺。其中,我聽於丹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深受感悟。這個故事講了,有個男孩有着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當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牆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在也不會失去耐性亂髮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撥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撥出來了,父親握着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你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覆成從前的樣子了。”這使我想到:一個人和你吵架,你對他說了難聽的話,就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個傷口與陰影,難恢復。

看完後,我思潮起伏,想起了以前我所做得不對的事,想着我要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標籤:有感 感恩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