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于丹主講《感恩教育》觀後感

教育3.77K

主講是以一則預言故事而展開,每每聽到這個故事,都會一次一次地打動着我的心,我相信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都是全身心的付出。而現如今,當孩子聽到這則故事,是不是真的能打動他們幼小的心,能夠體會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他們撫養長大呢?

于丹主講《感恩教育》觀後感

父母和孩子之間既是愛的結合體,也是矛盾的結合體,往往因爲有愛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會形成積怨。

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第一天看到我的女兒時,突然覺得我有了孩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可就在昨天,我還是一個人的女兒,而今天我要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要用自己的全部去愛這個孩子。在我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很忙,她要照顧全家,還要在外農忙,很少陪伴在我身邊,和我一起玩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漸漸長大,完成學業,參加工作,結婚生子,我將自己的業餘時間幾乎全部用來陪伴我的女兒,她一天天的長大,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喜好,我們往往會因爲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相互爭吵。孩子是任性的,父母是固執的,矛盾因此產生。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對孩子管得太多了,總是一廂情願的希望,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少碰荊棘,想給她的人生道路上點上一盞指明燈,但結果總是不隨人願。于丹老師講了他大學時登泰山的經歷,她走了兩條不同的路,最終都能夠到達頂峯。或許我們還是不瞭解我們的孩子,或許我們的孩子也想走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完成她的人生目標。我們作父母的也應該反思,孩子不是我們的複製品,不應該一定要按着我們的路走下去,可能在她人生的道路上,幫助她選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鼓勵她堅強的走下去,是對她最好的愛。

于丹老師講到 “仁”,也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仁”或“不仁”。對此我也深有感觸,人作爲社會的一個個體,是不能脫離社會的這個整體而獨立存在的,父母有責任有義務教導孩子如何和周圍的人打交道。學齡前的孩子,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如果我們經常和孩子發脾氣,打罵孩子,甚至不考慮他的個人感受,固執己見,這會對孩子的人格是一個很大的傷害。當他進入到校園,周圍有很多性格各異的孩子,她會很難和同學們建立和善的關係。試想一下,我們這樣愛自己的孩子,什麼都想給他最好的,可這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我們會經常在路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有一個兩三歲的小孩,掙脫了家長的手,一直往前跑,家長就在後面喊他,叫他,狠狠的批評他,死死的抓住了這隻小手。這個孩子在馬路上跑的時候,並不是他勇敢,而是他並不知道危險的所在,他的好奇心迫使他幹各種各樣危險的事情。我們家長也可能在這個時期,漸漸的打擊了他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而沒有更好的引導他。這種好奇心和自信心的缺失,將會影響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現在的孩子在一起玩,不是跳皮筋、踢毽子、跳山羊,而是一羣孩子圍在一起打遊戲,要麼就是追逐打鬧,要麼就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互相攀比誰的最好玩,各誇各的好。就這樣孩子漸漸的獨立,沒有團隊競爭意識,以自己的意志爲中心,當事情的發展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時,往往會表現出手足無措或不敢面對困難,難道這就是我們家長花重金給孩子的愛嗎?

聽完這次《感恩教育》的講座,我深深的感覺到,在很多家庭,不是孩子不會感恩,而是我們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有了依賴,有了對物質的攀比,等等……,讓孩子們覺得一切來之容易,更不會珍惜,包括父母的愛。

教育好一個孩子真的是不容易,在我們還不是父母的時候,沒有一堂課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可如今不論我們是不是合格的父母,都上了崗,所以,只有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纔可能成爲一個合格的父母。最後,祝願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