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5篇

教育1.09W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5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

本課以青春的美爲主線,從青春期是一個人由兒童向成人過渡必經的階段,引出身體的各方面都發生着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更加關注自己的容貌和形象了;然後從幾方面去討論如何使自己的容貌看上去更加完美,如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健康的體育運動等。其中,學生回答時提到的使用護膚品,教師在這也可以略點一下,它只能使容貌得到短暫的美;只有充足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健康的體育運動纔是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睡眠這個環節,從一個短片段,讓學生去討論與分析睡眠的重要性,利用採訪個別學生的形式,瞭解他們睡眠的狀況,使分析更有說服力。接着,用簡潔而自然的語言過渡到科學的飲食這個環節;這個環節,首先利用了問卷與分享的形式,瞭解了學生平時喜愛吃的食物類型,然後教師出示十大垃圾食物名單,讓學生對照自己喜愛吃的食物是什麼食品,進一步去了解平衡膳食寶塔;最後,教師再給出一些圖片讓學生判斷健康與不健康食物。使學生懂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健康的體育運動這個環節,也是學生忽視的一個問題。教師採取互動的形式,請出了兩名不同體型的學生進行1分鐘的跳短繩練習,練習完成後讓他們倆分別談談感受,體型較胖的同學練習後自己感覺很難受,經過了解,該學生平時鍛鍊的時間少,所以導致胖體型。而另外一名同學每天都進行鍛鍊,因而能保持良好的體質。

本節課從三個方面討論分析了容貌、形象美如何獲得,教師利用了祕笈傳授給學生。並

提示了,不但要有外在美,內在方面的涵養也是很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2

一、教學設計思路

心理學認爲,自我是指對自己存在的察覺,即認識自己的一切,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徵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等。

本課的活動對象爲國中七年級學生。處在青春期的國中生正是這一心理活動最活躍、最激烈的時期。他們的同一性正處在混亂與和諧的邊緣,時常會有一些激烈的衝突表現,比如一會兒自高自大,一會兒又自暴自棄。因此,讓他們能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在認知上使學生進一步認清自我,不管優點還是缺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情感上培養學生對自我的積極情感,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行爲上使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反省及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評價瞭解自己,正確面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爲了達到以上活動目標,本課主要採用小組討論、感悟分享、體驗練習等活動形式。

圍繞內容和目標,教師設計了三個螺旋上升的活動環節——學生通過找出“我的葉子”,初步學會悅納自我;通過寫出“我的詞語”,全面地認識自我,充分地悅納自我;通過製作”我的優勢名片”,懂得要發揮優勢,去展示自己獨特的價值。在板書設計上,除了“習得性無助”和“上升式螺旋”這兩個心理學術語是教師提出,其他內容均爲學生作品和學生的話。

二、教學片段實錄

活動一 我的葉子

(課前請學生找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通過欣賞繪本《落葉跳舞》導入,請學生相互描述葉子,同學們積極參與,氣氛輕鬆、活躍。然後請學生六人一組,將葉子放在一起,找出自己的葉子。學生興趣盎然,從組長的桌子上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葉子。之後是感悟分享環節,實錄如下:)

師:你是怎樣找到你的葉子的?能說說你的感想嗎?

生1:我的葉子是我們組裏最大的一片。

生2:與別人的葉子相比,我的葉子顏色很特別。它的顏色是紫色的。

生3:我的葉子是中間開叉的,它的形狀和別人的葉子很不一樣。

師:說得真好!一位哲學家也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每一片葉子都是那樣獨特,那樣寶貴。在茫茫葉海中,它以獨特的氣質贏得了你的芳心,只因爲它就是它,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片葉子。那麼我們人呢?我們能在教室裏找到兩個性格或者長相一模一樣的人嗎?通過感受手中這片獨特的葉子,聯想到我們自己,你又有什麼感悟?

生4: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生5: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生6:我現在覺得我自己是與衆不同的,我更加喜歡這個獨特的我了。

師:謝謝你們與大家分享你們的感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與衆不同的,都有着我們自己獨特的價值,不會因爲我們的某一優點而比別人更高貴,也不會因爲我們的某一處不足或某一次失敗,就失去價值。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愉悅地接納自己——“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學生齊聲朗讀“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思考與分析】課前請學生欣賞繪本《落葉跳舞》,配以輕音樂,爲學生營造了輕鬆、靈動的心理氛圍。描述並找出葉子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每一片葉子都是獨特的,教師給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點評,強調每一片葉子都很獨特,爲他們創造了易於感受、易於激發的情境。感悟分享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葉子的獨特聯想到人的獨一無二,教師讓學生充分地分享他們自己的感悟,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悅納自我,積極、自覺地進行心理建構。

活動二 我的詞語

(練習一,請學生進行自我觀察,寫出描述自己的詞語,並數一數個數。練習二,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分別用紅筆和黑筆圈出表示優點和缺點的詞,最後數出優缺點的個數。下面是小組活動環節,實錄如下:)

師:經過了自我觀察和自我分析,接下來就讓我們來進行小組討論吧。在六人小組中,請組長組織大家輪流念出練習一中的詞語。每個成員發言後,小組其他成員補充自己對發言者的認識。小組活動現在開始。

(學生進行熱烈的小組討論,教師在教室裏進行巡視,參與各小組的討論,肯定各同學的發言。)

師:經過剛纔的小組討論,我相信大家一定對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來比比看,哪個小組的收穫最大。請組長來彙報你們小組討論的成果。

(教師先後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兩個小組的“小組討論成果彙報表”,請兩位組長進行彙報。)

第二小組組長:我們組的任紅麗同學在小組討論後詞語變多了,從6個變成了14個,他對自己的瞭解更全面了。

師:任紅麗同學,你能說說同學們都給你補充了哪些詞語嗎?

任紅麗:他們說我虛心、無私、樂觀、機智幽默、愛動腦筋、足智多謀、朝氣蓬勃、初生牛犢不怕虎。

師:機智幽默這一特點是誰給你補充的?

(任紅麗指該組一位同學)

師:你能告訴大家,他平時哪些行爲體現了他的機智幽默嗎?

小組成員:他平時總是笑嘻嘻的。

師:哦,原來你喜歡笑,還能讓身邊的人都感到快樂!

(第五小組成果展示,略。)

【思考與分析】小組討論是本節課最重要的學生活動之一,教師給予了充裕的時間;組織學生以六人爲一個小組進行討論,並在課前定出每組組長,每組發一張“小組討論成果彙報表”,以廣泛地展示了小組成員的進步。教師始終及時地發現有困難的同學,並給他們充分的關注和鼓勵,幫助他們更好地悅納自我,重拾自信。

三、教學反思

(一)以學生爲中心

在價值觀日趨多元的社會,人的心理空間也日趨複雜,教師無法爲學生設定不變的準則,因而要設法使學生從單純接納轉變爲自主選擇。本節課我沒有從外在的目標出發來設置活動,而是從主體自身的需要、興趣、動機出發來組織和開展課程,學生作爲心理意義的主動構建者,主體自身始終處於活動的中心位置,活動的結果,如小組討論後新認識到的特點、自己製作的優勢名片等,都是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心理的成長。本課學生的心理成長是在學生自主選擇的活動中實現的,是學生能動性的活動過程。上課時,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的心理髮展以及學生的心理在何種程度上得到發展,最終依賴於主體自身的心理建構。這一切都說明“自主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精髓。

(二)以情境爲中介

“認識自我,悅納自我”這一心理髮展的目標是無法通過直接傳授知識達到的,而需要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情境。因此我設計了“我的葉子”、“我的詞語”、“我的名片”這三個與自我認識緊密相關的環節。這些情境的設計把他們帶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進而自主地建構自己的心理結構,生成自己的價值理念。比如,欣賞繪本《落葉跳舞》、描述自己喜歡的一片葉子,這些真切的情境氛圍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易於感受、易於激發的心理空間,使置身於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感染和薰陶,並激發其探究的心向。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我認識到,學習總是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的,不同活動情境對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組織首先應該是情境的組織。情境的設計既是課程開展的前奏,也是維繫課程的保障。

(三)以活動爲載體

心理學研究和生活實踐表明,人的心理品質是在活動中展示也是在活動中發展的。通過活動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爲真實,也最爲自然。課前,我精心設計了自主性活動,但我發現,教師可以進行活動的設計和導向,卻無法主宰活動的進程,更不能剝奪學生交流和選擇的機會,因爲這節課中學生分享感悟、展示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優勢名片時的話語和作本站是最讓人感動的。本課中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是通過教師的視頻展示、自我示範、激發感悟等教育引導,使主體自身在活動中自主定向、自主選擇、自我完善、自我建構的過程。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人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是難以通過直接的“教”的方式來進行的。“教”只是提供外圍的情境、提供有助於心理髮展的心理空間、提供有助於學生自主選擇的物質與精神條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一種學生自我教育的課程,這種自主性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來實現的。

(四)探索與提高

這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我在參加積極心理學的培訓後,將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諸教學實踐的一次嘗試,獲得了鼓勵,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與學生交流,有時只滿足於表面的回答,追求形式上的熱烈,而對學生內心世界更深層次的關注不夠。以後上課要在細節敘事中更多地展開,追問更深入,關注到學生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更具內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不是靠一堂課所能達到的。如何讓積極心理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則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3

心理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

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我逐漸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

面對從未正式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從情緒感染到情緒昇華,從“肢體語言”到“從衆”,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

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爲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三、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

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可以讓同學們聆聽同齡人的`“故事”。

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

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過作爲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

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更多、更強關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4

1.確定合適的活動主題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以及社會賦予的角色要求都是不同的,國中階段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基礎知識,爲進一步的知識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做好準備。在這一階段暴露出來的具有普遍性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目標意識,進而缺乏學習的動力,針對這個問題,我確定了以自我目標的合理設定及確實執行爲主題的活動課——《我的未來不是夢》。

2.設計合理的活動環節

“活動”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本節課我設計了多個活動:冥想、情景模擬、討論溝通、問卷調查、行爲訓練等,分別安排在不同的環節中。

第一環節,熱身活動:根據孩子好奇愛玩的天性,通過冥想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在活動中通過想象體驗自己的未來,初步感受人生目標的設定。以此方式把學生引入本課主題。

第二環節,情景討論: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人在一個確定的目標下,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心理到生理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第三環節,問卷調查:讓同學們檢視自己的目標概況,體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可及性與不可及性的差別。

第四環節,名人故事:向學生介紹約翰·戈達德的故事。討論約翰·戈達德是怎樣爲自己確立目標的,又是怎樣付諸行動的?引出活動“寫給未來的信”,請學生回顧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信紙上寫下自己“一生的志願”及人生激勵格言,裝入信封,寫上姓名、日期等,作爲送給老師的禮物,約定30年後再啓封,看看自己的願望實現了多少。我認爲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第五環節,策略指導:介紹“立志”的三個心理過程:動機鬥爭、暗示成功、自我激勵。幫助學生掌握實現目標的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確立的奮鬥目標更有實現的信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昇華點。

第六環節,行爲訓練:請學生設計一個實現目標的方案,寫在即時貼上,貼在課桌一角。要求利用一週至兩週的時間實施該方案,並達到目標。

第七環節,在看未來:請同學注視大屏幕上的人生軸,在“我的未來不是夢”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堅定而滿懷信心的想象自己的未來。與第一個環節首尾呼應,使本節課的結構更具完整性。

3.產生合情的活動體驗

“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第二個要素。對於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啓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

這堂課是在山觀中學八年級6班上的,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非常樸實,也非常配合,隨着上課環節的進行,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融入到課堂氛圍中,用坦誠的心態思考與交流。從整堂課的實施情況來看,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互動好,通過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認識了目標確定的意義,並嘗試落實到行動。我相信這堂課會在上課的每位同學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4.存在的不足和遺憾

在上課過程中,總的來說,生成和預設基本相符,但在有些環節上,實施時還可以更完善一些。比如:

1.在熱身活動——冥想時,我設計是讓學生找一個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情緒放鬆,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要求學生積極配合,但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由於覺得這個活動很新奇而表現的太過激動無法進入冥想狀態,還影響到了周圍的同學,從而沒有完全達到我設想的一個狀態和氣氛。

2.在活動“寫給未來的信”中,我讓學生在信紙上寫下自己“一生的志願”及人生激勵格言後,就將信紙裝入信封,交給了老師,此環節如果讓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交流,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肯定,相信會讓整堂課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延展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5

我很尊崇孔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一個人德行的積累離不開反思,同樣教學的進階也離不開反思。下面我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階段反思,以便揚長避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這學期我利用兩次課的時間來做適應環境的活動課,第一次訓練學生對學習的適應,第二次是探討對學校環境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適應。

1、我之所以把學習適應單開一節課,是考慮到國中的學習與國小有較大的不同,比如學生提出,中學的科目多了、課時多了、筆記多了、作業多了、背誦多了、聽寫默寫多了、學習難度大了,要讓學生有自我認識,並着重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先讓學生聽聽各自的解決之道,體現出同伴互助的作用,然後老師指出國中的一大變化,就是要提高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師生共同羅列出學習需要適應的幾個環節,每人找出自己的問題,糾正提高。

2、在另一節的適應課中,我聯繫學校的具體實際來設計課程,比如學生提出了操場小、飯菜不可口,特別是如廁不滿意的問題,我談了一個觀點“改變你能改變的,適應你不能改變的”,如果你既不能改變也不去適應,只能使自己增加不良情緒,身心受損。

針對同學提出的高年級學生存在的抽菸、罵人等問題,我提出並辨析了“適應不等於認同”的觀點,促進學生思考、選擇和適應。

還有的同學有個誤解,以爲在短期內結識很多高年級的同學就是交際能力好的表現,我提出了不同的參考意見,建議學生在對高年級同學不瞭解的情況下,先以“靜觀”爲主,長時間觀察、瞭解之後再做選擇性的交往,以免結交不理想的同學受其不良影響。

二、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我在有的班開展了“教師節與感恩”活動,請同學談感受和想法,同學記住的多半是國小高年級的老師,而對自己低年級的老師和啓蒙老師往往忽略,對批評過自己的老師往往印象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帶領大家探討,什麼樣的老師是好老師,是不是批評過自己、對自己嚴厲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對學生理解中學老師不同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對待學生好習慣的培養,我從細節上嚴格管理要求,比如上下課起立儀式,讓學生安靜收心,起立不規範和無精打采的就要重來,爭取每節課有個良好的開始。

四、對出現的問題課內不能解決的,課下及時解決。一次上課起立時發現一個女生起立慢,心不在焉,就點了她一下,不料坐下後,她就開始摔書,還眼淚汪汪的,我覺得她有點反應過度,沉了一下沒去理會,下課後馬上找她談話,才知道她課間跟一個男生鬧矛盾,很窩火,我及時做了解決,學生心理也寬鬆多了。

五、我一直設有各班教學評價表,每次課後填寫,包括主題、遊戲活動、發言分享情況等,對於瞭解班級狀況,進一步有針對性的教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在教學上,每學期我都有一些新改革、新的舉措,並不斷改進,還需要繼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6

心理健康活動課是一門新生課程,要上好,要達到較好的效果,使其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教學上的不斷改進外仍需要我們做好以下的努力:

首先,學生觀念要轉變。學生首先要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去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課時認真對待,全身心投入,該動時動,該說時說,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教師觀念要轉變。上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打破傳統的以老師講、學生聽爲主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

1、創設心理情境

因爲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啓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於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啓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可見在“情境”中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課堂可以說是心與心的交匯,是靈魂對靈魂的告白,是生命節律的振動,是每個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瞭解、自我更新的歷程,它需要在一種彼此尊重、接納、信任的氛圍中,放下個人的防衛意識,與其他成員進行探討、分享,真誠地進行交流。因此我感覺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就要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形式來調整和選擇物理空間,以縮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進而營造一種適當的心理情境,保證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時可以不必拘泥於固定座位,可採“前後式”“扇面式”“自由結組式”等有利於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溝通信息、傳達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於學校範圍內,到生活實踐中去體驗,去感悟。

另外,爲了更好地創設課堂情境,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媒體信息技術集於課堂,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例如,我在三年級的《拒絕的藝術——學會說不》的心理課上,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在電腦中下載了一個郭冬臨的小品《有事您說話》將學生們帶入了因爲“不”字說不出口而帶來的煩惱和困惑。這種情境的設置是動態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師設計的課堂環節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體會到不說“不”的害處,又幫助主人公破譯了重重關口,最後總結出只有學會拒絕的藝術,適當地說“不”,我們纔不會有那麼多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強調如何合理適度地拒絕。在無知無覺、不着痕跡之間,達到了活動的目的,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創設了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

2、恰當選擇活動內容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課,課程內容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對於心理教育課內容的選擇,應把握好一個原則,就是要從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最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活動感興趣,從而使活動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爲出發點,做一些課前的調查,或者根據學生來信選題,都不失爲一種好方法,只有來自學生的問題,學生纔會覺得真實,教學纔會有針對性。這樣既不會無的放失,又可以爲活動提供生動的素材。

同時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教師的眼光也不能侷限於課本和課堂,要放眼社會。當今社會,學生接受信息已不限於課堂、學校和家庭,學生的信息來源十分廣泛,他們課外閱讀的書籍、報刊、雜誌,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參與社會調查,甚至還有少數同學通過互聯網索取資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課,應該能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師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資料,加強信息的交流,使課內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擴大課堂信息量,拓展學生知識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3、採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活動的形式應該是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因爲年齡限制,中國小學生的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決定了中國小生心理活動要形式多樣、輕鬆活潑,例如遊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爲訓練、心理測試等等。活動過程中,教師只給適當的啓發、引導、示範,要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自強、自立、自信,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何種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動中,教師都要遵循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整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講解,使學生把活動課上所獲取的心理體驗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指導實踐。即使是在教給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時,也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總結、去想辦法,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以提示,最後幫助歸納、總結、補充和提煉。這種讓學生自得自悟的方式顯然要比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有意義得多,體會也深得多。

4、課堂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強調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而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是心理活動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成功與否,關鍵看能否激活學生的心理歷程,引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要重視教師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及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的活動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爲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教師要注意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開放自我,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學生的講話沒有對錯之分,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思想,教師都應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作爲教師,應傾情地參與活動,充分地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認真地傾聽學生,耐心地啓發學生,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經歷內心的思考、內心的體驗,有感而發,反映出真實心態,在這其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起到了重要作用,影響着活動的每一步進行。要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真實的自我體驗,獲得情感的觸動,願意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索,心理確實獲得改善和提高,教師富有智慧和啓發的課堂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心理教師平時要注意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還要關注兄弟學校的動態,吸取先進地區的經驗,力求把課上得更好。

總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心理需求爲出發點,在活動過程中,能讓學生獲得心理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心理調節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識,減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7

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無缺陷或者重大疾病,心裏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也非常關鍵,生活中往往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爲發生者的心裏出現了問題。一些來自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壓力,還有人際關係的羈絆,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的心裏健康,心裏不健康做起事來真的很容易出錯,甚至犯重大過錯。

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心裏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沒有被解決過都是自己解決或者發泄掉了,但是對於現階段的頂崗實習老師和學生,他們的心裏健康問題真的很嚴重,也沒有解決的途徑,xx是一個完善的大學,有能正常進行的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學生可以通過預約接受心裏輔導,即使現在定崗實習的老師們,xx也會關心我們的心裏健康問題會不定時的發一些問卷調查的,即使反饋實習生的心裏問題,但是在我實習期間,我發現很多學生做的錯事,一大部分是因爲學生心裏出現的問題導致的,而老師批評和教導的過程中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是單純的認爲是學生這個年齡段犯錯誤比較多而已,或者說是不懂事。這個實習學校的五樓是有一個心裏諮詢室的,但是來這裏已經一個月多了,並沒有看到他打開過,相信那只是個擺設,如果學校都不重視學生心裏健康問題,不去解決,哪怕纔是國中生。難道等着把他們送到社會上去再去關注解決心裏健康問題嗎?那個時候人犯的錯誤就很多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十多歲已經懂事的年齡關注並且告訴他們人心裏健康這個問題的存在,並且出現問題去解決掉。

即使在頂崗實習的我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也會有一些心裏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對以後做事也是不好的,實習已經過半,大多數學生基本已經適應實習生活的,接近兩個月的時間相信也不是順風順水的吧,實習生,本來沒有什麼‘能力’和經驗,人事處理也不太好,每個人的性格差異也有很多。心裏出現很多問題,或者是感覺到煩惱,心煩,心累。說實話我最近就有一些心累的感覺,實習的第一個月,我感覺我是屬於這個地方的,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我覺得我不屬於這裏了,人事關係太複雜,很多道理他們哪裏行的同,可是我就不理解。可能我比較偏執。不知道其他的實習老師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不光是在實習期間,我希望我的學生身體好,學習成績好,也希望他們的心裏健康沒有問題。即使我不在,他們以後的人生也是。

還有大概兩個月的實習生活,我會繼續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狀態調整出來,認真負責的教我的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去工作的,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接下來的時光不要辜負自己的期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8

《高三壓力應對》教學反思

1.本節課活動豐富多樣,使學生在積極的活動中獲得體驗。

2.課程充分以學生的體驗分享爲主,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省自助,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信念,也可以從他人的想法中得到啓發,避免了教師理念的灌輸,這樣更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學生用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對於事物進行理解、感受、建構,從而生成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領悟和意義,這樣才能夠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

《帶上焦慮上考場》教學反思

大學聯考,對學生意味深長,因而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在所難免,但是很多時候,學生並不是因爲大學聯考本身而焦慮,而是因爲焦慮而焦慮,所以本節課以認識焦慮爲主要內容,讓學生去認識焦慮的現象,並大膽對一些關於考試焦慮的不合理觀念進行辯駁,從而對考試焦慮有個正確的認識。相信學生對考試焦慮有了正確的認識,就能更加坦然地繼續奮戰大學聯考。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9

通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

比如,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於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爲重要。

首先, 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也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就應該做到實處。

使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

據瞭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爲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

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另外,我認爲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個別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

教師要本着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那麼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共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0

這堂課上過多次以後,我不斷地反思,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切入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對生理變化的接納、與異性交往的技巧、男生女生心目中的理想異性形象,等等。這堂課我採用了團體活動課的形式,利用學生喜愛的遊戲、小品(心理劇)的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情境,滲透異性交往的主題,每個環節活動的主題要點層層遞進。

活動之前我做了一些準備:

1、瞭解班中異性交往的情況,以及對待異性交往的態度。

2、調查在學生中能夠坦誠與異性交往的同學是誰?

3、活動前讓學生任意選擇座位組成若干小組。

責任時大家可以變得嚴肅起來,冷靜地思考。這纔是性教育應該達到的效果。”馬航說,“中國性教育遠遠沒有達到一個正常的水平,真誠希望在我們這一代可以改變。”

學生在進入青春期以後,生理、心理上均發生了許多變化,隨着這些變化的產生,隨之而來各種心理和生理的困惑,讓他們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會因此焦慮不已。這一課就青春期產生的一些普遍問題,與學生一起討論,解疑答惑。課題針對性較強,切合學生需要,教學目標完成較好。不足之處就是問題類型並沒有一一涵蓋,需要做好後續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1

讚美他人是人際交往的一項重要手段,但對國小生而言,有的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有的不會誇讚他人,有的不好意思去讚美他人,通過這節課,我個人認爲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本班學生每天在一起的時間大約有六個小時,他們一起學習,一起遊戲,有時還一起生氣,一起瘋狂。這就需要學生去發現每位學生的不同優點與長處,也可看到他人的缺點與不足。

2.要善於準確地讚賞他人。當發現他人有優點、長處時,我們要去讚美他們,並講出自己需要向你學習的地方,感受激勵作用,使之學生不斷取得進步。

3.稱讚別人要真誠。我們對他人的誇獎與稱讚,必須是發自內心,講出真情實感,讓對方感到是真實的評價。

4.稱讚、被稱讚者都感到是一種幸福。當有人發現你的長處優點加以稱讚時,被稱讚的人感到身心愉悅,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稱讚別人的人帶着謙虛向學的心態去讚美他人也感到快樂、高興,稱讚被稱讚彼此雙方都感到一種幸福。

5.要學會當面稱讚。學會當面讚美他人,能夠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給膽怯的學生鍛鍊膽量的機會,爲學生的今後發展做好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2

我們的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時期,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變化多,絕大多數的國小生出自獨生子女的家庭,平時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學後只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獨處現象的普遍存在,培養國小生如何健康獨處非常關鍵的。

本節《當我獨自一個時》的心理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活動課,爲學生的獨處經歷創設交流平臺,努力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獨處能力。鼓勵學生體驗獨處多樣性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獨處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初步的獨處能力,通過輔導活動,使學生樹立“自護、自立、自律、自強”的意識。

活動課開始,我通過創設情境,體驗獨處情緒,進行一個軟熱身,情境體驗,再漫話導入,揭示課題,因爲我到這裏是借班上課,所以對學生的獨處心理設置一份問卷調查,從中暴露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節活動課的重點。學生有了一定的獨處能力,但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通過貼切深切學生實際的一段錄相,運用心理換位的形式,討論交流,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自助互助共同分享獨處的要領和方法。重點解決後,就是這節課的難點了。在初步學生四要領後,我設計了圖片辨析這一環節運用法。通過學生的自己討論交流,進行內在小結,從而讓孩子們知道獨處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千變萬化,每一個人都會有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危險等應急的事情,通過一段四川地震視頻,進行提升,讓學生們知道獨處不僅需要膽量,更要我們的智慧。

當然,由於我是初次嘗試這一學科的教學,所以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同行們多多指教,謝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3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爲一名從未接觸過心理教學教師,一直在不斷的思考。對於本次目標和人生這一課的教學,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課堂導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我安排在頭上貼五官的遊戲。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本次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比如: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與目標對話,要求學生站起來,閉上眼睛想像5年後的那個自己就站在自己一米遠的前面,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停頓10秒)?請你上前走進他,現在請你站在5年後的自己的位置,好上前去,走進他(停頓5秒)。好,現在你就是5年後的自己了,轉個身來,面對現在的自己,未來的你想對現在的你說些什麼?(停頓10秒)好,現在我們要從未來回到現實了,請你走回現在的自己的位置,好,轉過身來,看看未來的自己,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停頓5秒)本來不是這麼設計的,後來我把它重新設計,從而活躍氣氛的目的達到了。

3、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我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問:“老師,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呀!”我就把自己的目標分享給學生,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心理健康課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4

高一學生處於艾裏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自我同一性”階段,他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諸如“我是誰?”“我要向何處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關於人類自我認識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的好,他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就會很和諧,個體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果解決的不好,將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針對我們學校高一學生的具體特點,我設計了“第二起跑線”這個課程,期望通過遊戲活動、畫生命線設計自己的未來、案例分析的方式,能讓學生肯定過去並且及時找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將目標具體化,確定行動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最後激發其社會理想,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本堂課程40分鐘,分爲引入話題、聯繫自我確立長期目標、確立短期目標、總結深化4個環節完成。引入話題用時5分鐘,確立長期目標用15分鐘,確立短期目標用15分鐘,總結深化用5分鐘。

首先,我在課前瞭解到學生的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根據相關的心理學理論和以往的教學經驗確定了教學目標;

第二,在課程的進行過程中,我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思考。發現教學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心裏特點,學生對於畫出自己的未來的方式感到很新鮮,在畫自己生命線的過程中很認真,分享也很快樂。

在確定具體目標的時候,學生有些猶豫,因爲涉及到每天的生活,他們就會比較矛盾,想要上進和想要放鬆之間很難調整。這是在下一堂課中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

第三,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這堂課還有待改進。40分鐘的課程用的很緊張,學生的分享很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分享的少勢必造成思考的少,思考少對於自身的體會就會減弱。

第四,在教學互動中,這堂課的效果比較好,我以自己的情況做例子,學生比較感興趣,也感到了和教師的平等性。

第五,這堂課除了時間安排有待改進外,還有一點需要改進的是,減少教師引導,增多學生的自我表達。

本堂課適合高一普通班學生。他們對於自己的定位比較模糊,如果在學業成績比較好的班級使用這堂課效果估計會減弱,因爲實驗班的學生計劃性很強,他們對於自己已經有了很好的規劃。

另外,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不能只考慮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普遍情況,因爲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15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對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課堂導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每一堂心理健康課之前,我都會安排一名學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紹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對於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動對於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溝通》一課,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要求學生每個人背上夾一張紙到處找同學,配合完成。後來考慮到學生的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極容易形成混亂。於是,我把遊戲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換教室活動爲座位傳紙,有效的避免了混亂,從而也達到了說明道理,活躍氣氛的目的。

3、堅守課堂紀律,顧此顧彼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根據需要,創設相應的氛圍,但不能沒有原則和標準,它必須以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爲基礎。就我所教的高一學生來說,他們自律性不強,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主動遵守紀律和規則。課堂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忽視傾聽”:要麼發言過於隨意,只顧自己大聲說話,不傾聽別人的心聲;要麼封同閉自己,嘲笑講出真心話的同學。這些不好的雙向互動使課堂缺乏溫馨的氣氛,很快亂作一團,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級內無法形成真實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紀律,積極性也受到打擊。一堂原本精心設計的課可能就此功虧一簣。因此,教育學生保持紀律、遵守規則、尊重別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創設輕鬆、愉悅氛圍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4、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麼樣的?給我們說說啊!”不過作爲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5、拓展延伸課堂,“裏應外合”

(1)樹形象。在學生眼裏,“心理教師”的角色陌生而新鮮。學生對這一角色的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和個性魅力,以及專業修養顯得非常重要。

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模仿”爲主,需要學習榜樣,如果告訴學生“要合理的調節情緒”,自己卻動不動就發脾氣,學生就會想:“老師自己也做不到,那我們學了又有什麼用呢?”因此,課堂內外,我都盡力表現得開朗、愉悅,給學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語錄”。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心語錄”,用它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作爲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我要求學生每人都交本,但沒有困惑可以什麼也不寫,這樣有效的保護了交作業的同學。“心語錄”上,他們把學習中、生活中、師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經歷告訴我,我都會及時回覆,並寫上激勵的話語,這都拉近了我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時而他們也會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來,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通過它隨時與我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把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鬱悶情緒宣泄出來。有位學生用長達兩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傾訴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長經歷,來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成長。“心語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延伸,爲師生交流、心理輔導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