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國小生的道德教育

教育1.49W

摘要:隨着社會的日益發展,思潮的日漸多元化,青少年的主體意識增強,個性化特點愈加明顯,如何針對國小生的個性特點施行個性化道德教育,使學生在道德方面的主體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充分自由的發展,成爲了當前教育界普遍關注的話題,本文以下對此進行了探索。

國小生的道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國小道德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個性差異得不到的承認,忽略了德育促進人個性發展的功能,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發揮個體的主動性,造成了國小生不善於獨立思考、缺乏自我表現能力等問題,影響了其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獨立判斷、自立自理、自尊自信等獨立個性特點,具備競爭和創新意識。因此,必須對傳統的國小道德教育進行改革。國小生個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對此進行的一項有益探索。

國小生個性化道德教育是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個性特點,進行相應道德教育方式、內容、途徑的設計、規劃、實施,深入發掘學生的發展潛能,把發展個性和實現人全面發展有機統一起來的,培養學生良好和完善的道德能力與素質。

一、施行國小生個性化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發展目標:

國小生個性化道德教育必須要熟悉國小生的個性特點(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同時還要確立德育教育的目標,然後從各個類型學生的特點出發分別設計和實施的不同教育方法。

(一)、國小生個性化道德教育的前提

國小生的個性化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對國小生個性特點的進行全方位瞭解,組建由家長、學校和社會參與的各類道德教育活動,從家庭、學校、衛生部門、校外活動基地等獲取必要的信息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

(二)、實施個性化道德教育需要確立正確的目標。

挖掘和發揮每一個國小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做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這是個性化教育的一個最終目標。

同時,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受教育者的性格、年齡特徵,遵循其身心發展的規律,正確確立德育微觀具體目標,爲具體的教育過程指明方向,提供有效的考覈依據。

二、在國小道德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國小道德教育如何顧及學生個性年齡特徵和思想品德基礎,如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使道德教育內容更豐富,方法更靈活。這就需要在個性化道德教育實踐中,必須遵循以下的原則:

(一)、國小生的教育個性化道德教育,要堅持針對性原則。

個性化道德教育,要針對國小生個體的個性特點,發揚其優良個性,鼓勵和提倡特長,修正自身缺點,養成良好習慣,因材施教教育學生,使學生的個性能夠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採取開放的態度,讓國小生獲取儘可能多的行爲機會,表現自己,鍛鍊自己,發現特長,培養特長。

(二)、國小生道德教育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道德教育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主體所具有獨立、自覺、能動和創造的內在特性。外在道德觀念必須爲道德主體所認同,才能發揮作用。教師要啓發國小生作爲活動主體,主動地參與各種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以此發展自主意識、自律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實踐的主人。

(三)、國小生個性化道德教育,還應堅持長期性的原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個性的形成和扭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個性化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有充分的奉獻精神。個性的形成,同時也是默化潛移的,這就要求必須充分注重學生學習、生活環境的建設,爲國小生提供積極向上的道德教育環境,更好地發揮優秀文明傳統對學生個性的薰陶作用。

三、對不同個性的國小生採取的不同的方法、途徑和措施進行道德教育:

對國小生的個性化道德教育,要針對各類國小生的年齡大小的不同、性格的差異,原有道德水平的層次的高低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然後對其分析、綜合,採取相應的途徑和方法進行個性化的道德教育。

(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國小生的個性特點,要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行爲到習慣的道德教育。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國小生道德教育呈現出一個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的進程。我們應根據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日常行爲規範訓練爲基礎,針對各個年齡段、各年級道德個性特點的不同,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有計劃、有目的進行不同的道德教育,逐步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行爲習慣。

例如年紀小的兒童對具體性和情境性的行爲的理解較爲容易,因此教師、家長要根據他們這方面的個性特點對其進行相應方式的道德教育。對高年級的國小生,除了讓他們理解道德行爲的規則和步驟外,還要使他們將其運用到具體生活中。

(二)、針對各類國小生的性格的差異進行個性化的道德教育

1、對內向型的國小生要注意培養敏銳的反應和辦事果斷的作風。

“內向型"的國小生,不善於與老師和同學們交往,做事情優柔寡斷。上課回答問題不踊躍,參加課外活動不積極。對於這類學生,教師首先要有足夠的誠心和耐心,要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引導他們主動的與老師和同學們交往,並安排幾個外向性同學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參加各類學習和課外活動,融入到班集體中,克服自己的孤僻感。同時要求他們多動手多動腦,思考問題時要求反應靈活等,逐步養成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習慣,不斷修正自身的缺點。

2、對過於內向型的國小生要多加鼓勵,培養其樹立自信心和適應緊張學習的能力。

性格過於內向的這類國小生多爲女生,她們不愛說話,敏感、小心謹慎、自尊心強,但也有孤僻、狹隘、多疑、膽小的缺點。上課回答問題時,她們會特別緊張,平時跟老師、同學很少接觸。對待這類學生,要多加鼓勵,樹立起她們的自信心,進行耐心地啓發教育,促使他們認識和改正缺點,遇事不畏難。

3、對外向型的學生,注重培養學生沉着、穩重的.精神品質,進行有說服力的教育。

外向型的國小生爲人耿直、熱情、果敢、有進取心、喜歡與人交往,但往往又脾氣暴躁、粗心大意、性子急。對這類學生,要培養這類學生穩重、堅持到底的精神。對他們有時犯得錯誤,要進行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批評教育,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4、對過於外向型的國小生,要培養他們的刻苦精神,並逐步養成做事認真、善始善終的好習慣。

“過於外向型的國小生”的特點是機敏、靈活、熱情,興趣愛好廣泛,但也有情緒波動性大等缺點。如果教育不當,學習成績就會逐漸下降成爲雙差生。家長要協助和支持、配合,教育每一位學生學習注意力要集中,培養他們的刻苦精神,並逐步養成做事認真、善始善終的好習慣。

(三)根據國小生原有的道德水平層次高低,因材施教。

由於國小生所處家庭、社會環境的不同,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在思想道德品質上也同樣存在着不同層次。對道德品質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要依據德育大綱提出的目的要求,着眼面向全體,分層次進行的道德教育。例如:對思想品德處於中上位置的學生,注重社會理想價值觀念的教育,培養學生高遠的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對後進生這一層次的教育,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首先應從他們的行爲規範抓起,實行“學和行”的有機結合教育,使他們熟悉“知”,領會規範要求,並在實踐中演練。

結論:

國小生的個性化道德教育試圖將社會要求的價值觀轉化爲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使外在的道德規範經個體分析,形成自己的信念,發揮出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主動性、能動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研究國小生的個性特點,瞭解每個國小生的個性差異,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國小生進行道德教育,真正將教師的知識與能力轉化爲學生的個體智慧,促使學生逐步認識自己、調控自己,以促進以後自身個性化而有全面性的發展,發揮好國小生道德的個性化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