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關於教育讀後感

教育1.9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育讀後感

關於教育讀後感1

從李龍教授關於教育技術定位問題的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他認爲教育技術學是教育學門類中技術學層次的、具有方法論性質的綜合學科,是教育科學(教育學和心理學)與教育、教學實踐之間的連接橋樑,李龍關於教育技術定位的讀後感。教育技術學根據它的邏輯起點的雙重性,學科自身也具有雙重特徵(雙重定位):既有教育定位,又有技術定位。正是這種雙重定位,爲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機遇和可能,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和擔憂。

當我們深入去探討教育技術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時,卻發現人們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大相徑庭,我們能認識到,各種看法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對教育技術學科的性質和定位的認識不同。這就告訴了我們學科定位的重要性——它能決定學科當前的地位和作用的發揮,也影響到將來的健康發展。

從《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一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以下簡稱《一論》)中提出的教育技術本質的概念:“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手段與方法的總稱,讀後感《李龍關於教育技術定位的讀後感》。”可以看出,教育技術的核心是“手段與方法”,即包括物化形態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形態的技術(方法)兩部分。換句話說,教育技術的定位是“技術”。這裏所說的“技術”是廣義上的技術,是包括物化形態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形態的技術(方法)兩部分、並在正確教育技術哲學指導下的技術。

“技術(手段)”指狹義的技術,即物化形態的技術;“方法”指智能形態的技術。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只有物化形態的技術(手段)而沒有智能形態的技術(方法)時,教育與技術的結合,只能稱爲“教育中的技術”,而不能稱爲“教育技術”;只有當物化形態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形態的技術(方法)同時存在,它們與教育的結合,才能稱爲“教育技術”。

另外,“信息技術”是“技術”中的一部分,它和“教育”、“方法”相交的部分稱爲“教育信息技術”。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術”是“教育技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教育技術”的全部。也就是說,“教育信息技術”不等於“教育技術”,它的內涵與外延均比“教育技術”要小。對照《一論》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定義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技術基本上是等同的。

關於教育讀後感2

每每問自己,我要做一個怎樣的老師呢?我想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愛學生的老師,做一個富有童心,心中充滿愛的老師。

李老師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其實現在的社會何嘗不需要有愛心的老師呢?每次和家長交流,已不多是以前家長所要求的嚴厲與管束,更多的家長現在會說,希望這位老師是我孩子喜歡的老師,是教育有方,態度和藹可親,能正確引導孩子的老師,是能夠讓孩子愉快學習,經常能搞些活動來豐富孩子生活的老師,或是能讓孩子有一些鍛鍊的機會,提高能力的老師。總之是一位擁有愛心和童心的好老師,讓孩子能在他的教育下快樂成長的老師。聽聽要求還真不少,而且還很高。不過這話一點也不假,作爲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是這麼想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師,讓孩子在他的引領下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現在的我已經是一位家長同時是一位老師,捫心自問,我是一位好老師嗎?這個問題總是引起我的思考,工作認真負責,鑽研教材,備課一絲不苟,上課認真投入,批改作業認真及時,這樣充其量是個合格的老師。而在大家心中一致的好老師,我想做到這些肯定是不夠的。就如上面所說的,做一個有愛心和有童心的老師,是多麼難能可貴,也是所有孩子和所有家長都期盼的,也正是老師最難做的。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爲了一切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李老師的這些話不正是詮釋了素質教育的真諦嗎?不正是告訴我們童心和愛心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兩把金鑰匙嗎?

一位被孩子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只有具備了童心,纔會理解學生看似幼稚的言行,珍惜學生的奇思妙想;知道了具備一顆愛心,才能寬容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耐心對待學生千百次的發問。“老師的尊嚴都是學生給的。” 細細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可愛,都值得用我們的心去愛。

關於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的作者是埃·德·阿米琪斯,1846年10月生於意大利,陸軍學校畢業後參軍服役。在軍中他就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幾個短篇小說最初發表在意大利軍報上,廣受讀者的歡迎。愛的教育是於1866年出版的。該書意大利語的原意是心的意思。另有副標題爲“一個意大利國小生的日記。作者以日記體寫了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一學年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熱愛。所以,這本書在意大利成了孩子們的必讀之書。

全書共分一百篇,文章由三個部分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記,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師講的九則故事。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爲中心,但內容各有側重,體裁也有所不同。安利柯的日記部分,以第一人稱講述他的內外生活,其中有老師。家長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兒童世界。他們有缺點有毛病,如不守記律愛虛榮有嫉妒心有的還欺負弱小同學,但孩子們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品德,這可是小說極力讚頌的地方,由於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寫的日記,所以給讀者留下了非常真實的感覺。

這本書之所以成爲一本名垂千史的著作,不僅僅是因爲他給人強烈的真實感,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中所細心描寫的愛國思想與美好品德。就如安利柯父親曾給安利柯寫過一封信。這裏麪包括了對安利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以抒情的筆調,優美的語句,歌頌了祖國的山川景物,抒發了對祖國的熱愛表達了爲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獻身的決心。因此,我覺得這不但是講給安利柯聽的,也是對千千萬萬的.讀者進行了一種不同一般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也有很多典範。如這一段:我們意大利是一個富強的國家。要使意大利比今天更富強,那時你們每個少年的應盡的義務也是你們應付的使命。少年是國家富強的原動力,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少年的好壞關係着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要使意大利比今天更富強,你們就要立志做個好少年。從今天開始我想把許多好少年的美德善行。一一編成故事來講給你們聽。希望你們拿他們做榜樣,各個都成爲意大利的好少年。

愛的教育真不愧是一本好書啊,他給了上千萬的讀者一個深刻的教育。他教育了我們各種各樣優秀的思想品德。是我們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怪不得意大利的孩子如此喜愛這本書!

關於教育讀後感4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令我深有感悟,這本書當然非《愛的教育》莫屬了!

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學齡前男孩恩裏克的眼光,從10月4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國小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凡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轟轟烈烈的,但卻感人肺腑。整部小說以一個國小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這裏有讓安利柯深以爲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樂於助人;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屈的克洛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引起了我的興趣,在這本書裏,到底寫的是什麼愛呢?母愛、友愛、真愛、父愛……誰也不會真正知道愛的意義,因爲愛是無限的。在電視裏、報紙裏,有多少條爸爸媽媽在地震中,爲了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幸被塌落的房板砸死的新聞,這不就是世間最平凡無私的愛嗎?

“愛”是一個很普通的字眼,如爸爸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細心教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這些小事可能我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觀察着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愛我、幫助我。在生活中,如果沒有了愛,那麼就像一盤菜裏沒有加鹽一樣,淡淡無味。

愛是什麼?永遠沒有答案。愛可能是在失落時的一聲聲安慰,在成功時的一句句祝福,在發脾氣時的一次次包容……愛每天都在我們身邊,雖然我們有時發現不了它,但愛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可能在你眼裏對別人微不足道的幫助,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比珍貴的溫暖。當你做了一件善事,相信你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如果只懂得索取,而不付出的話,那快樂就會和你失之交臂。愛在哪裏?沒錯,愛看不見,摸不着,好像空氣,圍繞在我們四周,我們卻沒有察覺。

其實,愛一直如影隨形地跟着我們,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愛,就永遠陪伴着我們。

關於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是用國小生童真的語言和視角寫成的日記體小說,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很多很多年來,一直都是各國讀者爭相閱讀的作品。這本書裏,並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豪言壯語,所有人說的話都是貼近生活的,但那些樸素的話語裏,處處閃爍着愛的光彩。這正是這部小說的偉大之處。

《愛的教育》以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口吻,講述了他從四年級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的經歷,他的每一天,都記錄着那些校園生活裏隨處可見的小故事,體現着父母、老師、同學的愛和情誼,讓人深深感到,因爲愛,生活變得多麼美好啊!

在這些小故事裏,我最喜歡的是《卡隆的母親》這一篇。卡隆是安利柯的同學,也是他們班上最令人尊敬、最受歡迎的一個很好的同學。卡隆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一向開朗的卡隆非常傷心,變得沉默寡言,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願意和別人一起玩兒了。老師和同學們很關心他。但是,他們並沒有強迫卡隆振作精神,而是給了他足夠的包容和理解。他們不去打擾卡隆,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給他支持和鼓勵。安利柯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來接安利柯回家的時候,見到安利柯撲過來想要抱住自己,卻把他給推開了。安利柯一開始並沒有明白母親的用意,但很快他就想到了其中的奧妙:原來,自己的母親是怕卡隆看到母子相擁的場景而更加難過。她是多麼善解人意啊。如果不是因爲心中有對卡隆這個孩子的愛,她又怎麼會這樣做呢?如果不是因爲對卡隆情真意切,安利柯又怎麼能立刻就懂得了母親的心意呢?這個故事,難道不是最清楚不過地告訴大家,什麼纔是真正的愛嗎?

《愛的教育》裏,幾乎每一篇都圍繞着愛的主題,當我們把這些故事都一一讀完,自然就能更加理解冰心奶奶說過的那句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是啊!有了愛,我們的品德會更高尚,我們對別人會更關心、更愛護,我們會變成更好的人、更有愛心的人。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變成了更有愛心的人,那麼這個世界,也會變成更有愛心的世界的。那樣的話,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無比幸福了!

標籤: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