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

教育1.91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1

細雨濛濛的午後,我在靜靜地整理着書架上的書,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映入我的眼簾,我不覺停下手中的活兒,重新翻開書本,於是,熟悉的故事又展現在眼前:母親帶着兒女兩個給一位窮苦女人送去布料,還周到地小心翼翼地維護女人孩子克洛西的自尊;身強體壯的卡隆面對瘦弱的奈利遭受他人的欺負,挺身而出堅持正義,用自己的力量來保護奈利;“我們”全家誠心誠意對“小石匠”的點點滴滴;面對喪母的卡隆,校長、老師、同學,甚至是家長都對他疼愛有加,細心呵護他受傷的心靈……一幕幕畫面,一句句話語,一個個動作,無不鐫刻着愛的烙印。讀着讀着《愛的教育》,窗外的天空似乎明亮了起來,我整個人猶如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心也立刻變得柔軟而溫暖。

是呀,人世間不能缺乏愛,而作爲傳道授業解惑者的我們——教師,面對着一個個鮮活獨特的生命,心中更要有愛的火種,用愛來爲我們的學生播灑陽光。我們面對的孩子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性格特徵,來自千差萬別的原生家庭,其中不乏各方面表現優異的佼佼者,自然也存在着相對落後的學生。作爲他們,可能會遭受更多的責難和抱怨,甚至是冷落和白眼。然而他們也更渴望平等和關愛,當然也包括自信和成功!身處角落的他們更渴望陽光的照拂。

值得慶幸的是,孩子們遇到了這個充滿愛心的人羣——教師,可愛的同事們啊,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爲孩子們帶去愛的陽光,你瞧:一年級的李老師正在辦公室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給一位學生開小竈,可是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這個孩子還是沒有記住一個拼音,於是明天李老師的補課還要繼續;三年級的王老師輕輕攙扶着一個有先天性眼疾的孩子走向食堂,以至於每次中飯時間最後到達食堂的都是這一大一小的身影;六年級的陳老師正拿手帕紙小心擦去一個孩子滿臉的鼻涕,然後又細心掃去孩子桌底下一堆的紙屑和痰液,這一掃就掃了整整六年……

一幅幅畫面在走馬燈似的盤旋,一股股熱流涌上心頭……一個扎着羊角辮的女孩面容漸漸在我眼前清晰起來……

十二年前,我接手了一個五年級的班級。接班沒有幾天,我就發現了一個與衆不同的女孩:黑黑的皮膚,小小的臉蛋,扎着兩個羊角辮,頭總是微微地側着,表情是漠然的,眼睛是空洞的……找到原來的班主任瞭解情況,知道她叫徐小雅(化名),原任老師說到她都是一致的口吻:內向自閉,獨來獨往,上課走神,成績糟糕……我上課下課時特意留意了她,果然如同事所說,上課基本在走神,下課總是一個人站在一邊,與同學沒有交流。第一次翻開她的作業,基本的題目都是空着的,但是我發現在僅有的一些字跡上,徐小雅的字跡非常端正,每一個字都寫得清清楚楚。我靈機一動,何不從此處入手,給孩子樹立信心呢?於是,我特意跑到她面前,由衷地讚歎:“徐小雅,你的漢字書寫又認真又漂亮!”聽到我這樣說,她臉上露出詫異的表情,隨即一抹羞澀染上她的臉頰。從那以後,我總是找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徐小雅的書寫漂亮,還說她人也清爽,很講衛生。漸漸地,我發現她上課不再一直低着頭或走神了,有時候還會和我的目光有交會,於是我趁機又表揚她上課認真聽講,她也真的越來越專注起來。

期會考試過後,我按慣例對全班學生進行了家訪活動。來到徐小雅家,發現他們家是一幢嶄新的三層磚瓦房,家裏的裝修也比較講究,門口還停着一輛私家車,看來家境不錯。那天,她爸爸媽媽都在家,還有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小弟弟,看上去活潑淘氣,不停地纏着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很耐心地哄着寶貝兒子。徐小雅則拘謹地坐在離爸媽三米開外的小板凳上,兩隻手不知所措地絞着衣角。談起徐小雅的情況,爸爸媽媽說早幾年他們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從小跟他們不親,媽媽說:“像啞巴一樣的!”爸爸說:“唉,不會讀書的,三年級以後考試就沒有及格過!”語言中滿是失望,看向小雅的眼神也是冷冷的。此時此刻,徐小雅的頭低得更低了。我連忙說:“不會的,孩子有很多優點,比如她的字寫得很漂亮,很講衛生,和同學相處和睦,班級的值日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小雅聽了我的話,向我投來感激的一瞥,那種猶如抓到救命稻草一樣的眼神,看得我的心揪了起來。一定要幫幫這孩子!

第二天來到學校,我特意把徐小雅找到辦公室,送給她一本繪畫本,我說:“老師看到你畫畫很厲害,繼續加油哦!學習上有需要幫助的,隨時來找老師,老師一定會盡力幫助你。”我看到她很用力地向我點了一下頭。過後,我悄悄找到班上幾個成績好又乖巧的女生,交代她們課餘主動找徐小雅玩耍,還要耐心輔導她的學習。一個多月後,我留意到課餘時間徐小雅不再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了,她會和同學們在一起說話、玩耍,偶爾還能聽到幾聲她的笑聲。

一天傍晚,我在校門口碰到了徐小雅的父母,他們正從隔壁的幼兒園接了兒子,走向停在校門口的私家車,準備回家。我連忙叫住他們:“小雅爸爸媽媽,來接小雅了!她馬上出來了,不急哦,請稍等一下。”她爸媽聽了一愣,然後他爸爸尷尬地說:“哦……小雅也快放了?”我說:“是的,小雅馬上出來了,你們不會把她放學時間忘了吧?”他們訕訕地說:“不會,不會的。”等徐小雅出了校門,我連忙把她送到父母的車上,並及時向其父母彙報她在學校各方面的進步:上課會舉手發言了,作業正確率高了,同學們喜歡找她玩耍,繪畫作品在學校獲獎了……顯然,她父母感到很意外,也挺開心的,我趁熱打鐵:“小雅是個好孩子,只是她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鼓勵呢,有你們的支持,小雅進步一定會更大的!”“哦,是的,是的,我們一定支持,謝謝老師!”看到爸爸媽媽向她投射過去欣喜的目光,小雅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時光的流水在緩緩流淌,梔子花開的畢業季馬上到來了,徐小雅也與我當初見到時已經判若兩人,她的臉上時時洋溢着燦爛的笑臉,她還會積極參與集體的事情,畢業考試時她的語文成績達到了八十分,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大逆轉。

正如雨果所說:“人間如果沒有愛,太陽也會滅。”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們是幸福的,因爲我們愛,因爲我們有愛。心中有愛,陽光燦爛!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爲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裏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鉅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說:“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國小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爲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爲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爲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3

媽媽從新華書店帶回了一本《愛的教育》。整整的一天時間,如飢似渴地讀着,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又細細地品味着這本書,我慢慢地融入了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裏……

作者埃·德·阿米琪斯從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恩利科的角度,描寫他在學校裏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富有哲理,讓我沉思領悟,有的辛酸哀傷,讓我潸然淚下,有的輕鬆有趣,讓我捧腹大笑。這些關於愛,關於教育的故事,將永遠讓我銘記在心。

“您要永遠記住我,替我親親媽媽,親親爸爸……還要親親小妹妹路易吉娜……” 當菲魯其奧的脊背被刀子刺穿,將要死去的時候,他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句話,不是“我很痛”,也不是“我想活着”,而是囑咐外婆,要傳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意。

掩上書本,我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眼淚早就流了滿面。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同齡人。他爲了救他的外婆,用自己弱小的身體擋住了兇手的砍殺。一開始,菲魯其奧是一個很不孝順的孩子,他曾經讓他的外婆傷透了心。但是,這一次,當危險真正來臨時,菲魯其奧卻用生命守護了那個一直愛着他的人。

是的,正是“愛”,觸發了一個會打架會賭博的“壞”孩子藏在內心的力量。菲魯其奧的本質是不壞的,他只是驕縱和頑劣。面對這麼一個野孩子,外婆痛哭流涕、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希望他能做個好孩子。爸爸溺愛他,又希望他某天能幡然悔悟,做一個意志堅強,慷慨大方的人。他的家人,始終沒有放棄他,這給菲魯其奧帶來了改正缺點的動力。

像我們這樣的孩子,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時候會頑皮,會惡作劇;有時候也會因爲我們的漫不經心、蠻不講理,傷了爸爸媽媽的心。但是,親人們和老師們,給予了我們最大的愛與寬容,就像海上的燈塔,永遠指引着我們朝着正確的方向遠航;也因爲他們的愛,我們的內心愛的種子,也正慢慢地成長,總有一天,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我心甘情願幹這種事。但我絕不給德國人幹。爲我們自己幹事,我樂於去幹。要知道我是倫巴第人。”這是一位年輕的小哨兵的話。當長官交給他一件既光榮又危險的任務時,他毫不猶豫地做出這樣的回答。

這個孩子生活在硝煙瀰漫的年代,看到的是閃閃的刀尖,聽到的是隆隆的炮聲,承受的是來自敵人的欺負。當他知道自己能爲自己的祖國獻上一份力量時,他,把內心的驚恐、一切的危險都拋在腦後,他想的只是——“我是倫巴第人”。

從小到大,我一直接受着愛國主義教育,聽過很多感人的故事,也知道了,愛國就是把個人的生命價值和祖國的榮辱聯繫在了一起。但是,我還是經常問自己,什麼是愛國,尊嚴又是什麼?這一次,我從我的同齡人——小哨兵身上找到了答案。“愛國”不僅僅只是喊幾句口號,唱幾句國歌,而是,我們的心靈深深地感受到“祖國即我,我即祖國”這種蘊意,並被這種蘊意所觸動時做出的行爲。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還是一名國小生,還沒有機會做偉大的事情。但是媽媽告訴我,一個十歲的孩子,愛國就是愛自己,愛家人,愛老師,愛同學,愛朋友;愛國就是認真學習,愛護環境,有尊嚴地生活着。

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不僅有菲魯其奧的臨終託付,小哨兵的慷慨激昂,還有很多很多。堅強的卡羅納,失去了母親,強忍着悲痛去上學,那一雙溫暖的手給予了他多少安慰啊;經常嘲笑別人的弗朗蒂,卻讓自己母親蒙羞,他的行爲遭到了校長和同學們的鄙視,他又是多麼後悔;經常幫助父母砍柴的克萊諦,得到了大家的讚揚,真令人羨慕;膽小怕死的波列科西,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家庭勞動、學業、書法、品德等方面的二等獎,難道不是我學習的榜樣嗎?

作者描寫的雖然是十九世紀的故事,但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一個一個感人的故事,彷彿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他們是如此貼近我的心靈。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愛教育了我,如何面對困難,面對他人,面對生活,更教育了我,如何理解親情,理解尊嚴,理解愛國。

標籤: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