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合集)讀《愛的教育》有感

教育2.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讀《愛的教育》有感

讀《愛的教育》有感1

自從看了《愛的教育》之後,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並感動着。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孩子與爸爸、媽媽、同學、老師及其他人之間的愛。這本書還講了怎樣教育小孩,尤其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社會上有很多好心人,這些好心人奉獻了他們的一生。爲了我們的健康和幸福而犧牲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如在戰場上犧牲的英雄們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愛,愛無處不在。《愛的教育》寫了很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愛。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尋母記——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每月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馬爾科的家庭屢遭不幸,窮困潦倒,債臺高築。母親爲了養家餬口,兩年前獨自一人去了一位富人家當女傭。但是小兒子馬爾科太想念媽媽了,不到一年,他就一個人出去找媽媽。他來到媽媽的.住所,但那兒早沒了媽媽的影子。他又找了其他地方,還是沒有找到。馬爾科傷心地哭了,但他還是勇敢地站了起來,不怕困難,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媽媽。這就是馬爾科與他媽媽之間的愛。

《愛的教育》確實是一本好書,讓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我會更加愛我的爸爸、媽媽、妹妹及其他長輩與親朋好友。

讀《愛的教育》有感2

《愛的教育》是一部團體小說,使我感觸頗深。

這部書以學生、教師和學生家長爲主。反映了這些人的高尚品質。我記憶電子學人的是卡羅納,他是一個個高膽大的人,穿着十分樸素,樂於助人是他最大的特點,可他的母親卻去世了,我爲他感到惋惜。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品質最高尚的應當是安利柯教導,讓他好好做人。這一切都說明了他有一顆高尚的心,更說明了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永遠是完美的春天。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有一顆高尚的心,樂於助人的心。我們班的週一同學,每次吃飯時都幫我們添飯加菜;荊州市的曾大媽,和丈夫一齊巡山護墓;還有王師傅,他每次回家都要收留幾隻流浪貓、流浪狗的。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永遠是完美的春天。

讀《愛的教育》有感3

這一週,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看了名著——《愛的教育》。在三年級時我也曾學過《愛的教育》裏面的幾篇文章,那感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迷住了。

書中以國小生的口吻,記錄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中的一百個動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學生、老師,以及學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他們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作者亞米契斯把這部日記體小說寫出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長輩和同學之間深厚而真摯的愛。

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兩篇《雪球》和《訪問負傷者》。它們講了評價公安利柯的同學卡洛斐玩雪球時不小心打傷了老人的眼睛。卡隆陪伴着卡洛斐一同去道歉。正直的卡隆讓我感到無比的歡喜!朋友做錯了事,陪伴他道歉,讓他感到溫暖;朋友做錯了事,應用自己的一舉一動來告訴他:做錯了事就應該承認錯誤!第二天,安利柯和爸爸一起探望老人。老人依然在爲卡洛斐着想着。不久,卡洛斐來了,送給了老人一個禮物——正是他平時費盡心血,如寶貝般珍愛的.集郵冊!這個比他生命還重要的東西,竟然用來做贈品!這時,我不禁爲老人的寬宏大量而讚賞,爲卡洛斐的誠心誠意而讚揚!

《愛的教育》告訴我們:愛能讓大家變得正直、仗義、勇敢。

愛是一絲春風,給人以清爽;愛是一陣香氣,給人以芳香;愛是一句“對不起”,給人以真誠!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用自己的一點一滴關愛,讓人間充滿溫暖,讓世界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4

可能大家都知道,曾有過愛的教育一書,不外,我也是囫圇吞棗,亂讀一通罷了,根本不會在乎它有着什麼出色內容,有什麼吸惹人的地方,直至爸爸指出了我的錯誤,我才認當真真地讀了一遍,可我是一口吻讀完的中間沒有休息也沒有距離,我沒有落淚,我也覺得不值得落淚,由於它是對心靈的浸禮,我爲我讀了這本書而覺得快樂,幸福,即使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

在這裏的人類品德都是高尚的,他們始終爲別人着想,曾有一個高年級的孩子望見一個小孩子馬上快被車撞了,便直衝過往,孩子保住了性命,可他卻被車子軋碎了骨頭,校長及時趕了過往,可一望,這孩子救不了了,他被校長高舉過頭,此時,所有人都已淚流滿面,可這孩子卻不慌不忙的用微弱的聲音哀求校長知足他最後一個願瞅,可他無邪的願瞅就是但願望一眼他自己的書包,並背上書包離開人世。

我經常感嘆外國人的餬口多麼有規律,人與人之間多麼激動慷慨大方,他們多麼無私啊!而我們中國人,這些黑頭髮黑眸子就比不上那些藍眼睛黃頭髮的.人嗎?我覺得人人都應該無私,敞開大愛的胸膛啊!

讀了《愛的教育》一書,我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浸禮,洗往了骯髒的思惟,愛!是多麼的偉大!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愛的教育》,它是意大利作家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期寫的。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寫的。裏面有安利柯的校園生活;也有他的老師講的每月故事;還有他的父母寫給他的信等,既我看到了同學、老師和父母對他的愛,讓我對愛有了具體的認識,即“愛”可能就是一句話,可能就是一個動作,可能就是爲你做的一件事,甚至因爲愛你而犧牲自己的一切·····我還發現這些愛中飽含着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這本書講了很多人物。其中有勇敢善良的羅貝蒂、和藹親切的'波巴尼老師、善解人意的爸爸、富有愛心的校長、正直厚道的卡隆、活潑可愛富有同情心的代洛西、學習刻苦用功的潑來可西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每個人身上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的身邊也有愛我的許多人,比如給我關愛的老師、給我疼愛的父母家人、給我友愛的同學等,正是這些人,這些人的愛,讓我不斷長大、懂事、進步。我愛他們,更是感謝他們。

我要做一個愛生活的人,做一個寬容的人,做一個愛自己也愛他人的人。

讀《愛的教育》有感6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好多的書,其中有一本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羣積極向上、內心充滿愛的少年的感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書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很生動感人,引人入勝。當我看到一羣女孩兒爲掃煙囪的小男孩湊錢獻愛心的美好場面時,我心裏也感到好溫暖;書中還寫了捨己救人,勇敢又有愛心的'羅伯蒂;誠實可靠,又富有正義感的卡羅納等人物,他們從不同的方面都體現出了愛的含義。其中在“雪球事件”那篇文章中,卡羅菲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讓我佩服。同時讓我想到前幾天我剛犯的一個錯誤,我偷偷把媽媽心愛的一個手錶拿出來玩,不小心弄壞了,但是我怕挨吵,一直都沒敢承認。我想找機會,一定向媽媽勇敢的承認錯誤,以後也要做一個像卡羅菲一樣勇於承擔責任、知錯就改的孩子。

從這本書中,我還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比如:同學之間的友誼,老師們的鼓勵,還有家長對孩子們的關心等。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爸爸媽媽對我們的囑咐和嘮叨,雖然有時很煩,但我知道那也是因爲愛我們;在學校老師對我們的嚴厲要求和批評,也都是因爲愛我們,希望我們都有出息;同學之間誰有了困難,我們也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幫助他。所以愛就像溫暖的陽光,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就能感受到它。

讀《愛的教育》有感7

寒假裏,我讀了《愛的教育》,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篇是:《弗蘭帝的母親》。

文章講得是:有一天正在上宗教課,弗蘭帝的母親闖了進來,原先是她來求校長讓弗蘭帝繼續在學校唸書的,如果他不念書了,他的父親就會宰了他,經過弗蘭帝的母親再三懇求,校長同意了,讓弗蘭帝回到了座位,母親下樓時咳嗽了幾聲,可是,弗蘭帝卻還在笑。

弗蘭帝的母親當着大家的面,求校長能讓弗蘭帝繼續在學校唸書,因爲她愛弗蘭帝,雖然弗蘭帝不聽話,可是她不願看到弗蘭帝的父親宰了他,更期望自我的`兒子能回到學校,和同學們學到一些知識,能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所出息。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我們必須要孝敬父母,長大後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國小生一個道理,在學校裏唸書必須要聽從教師的教導,遵守學校的紀律,上課的時候不開小差,認真聽講,不和同學上課講話,認真傾聽同學發言,會回答的問題就舉手回答。要好好學習,掌握好所學知識,爲自我的目標奮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大家對我們刮目相看。

讀《愛的教育》有感8

黃山乃天下名山,集聚了五嶽的優點:它擁有着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恆山之奇、嵩山之絕,不愧爲“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的爸爸,很倔強,但是對他女兒很好.。讀愛的教育有感作文俗語說得好"打蛇要打七寸",別看我長得高大,可我的"七寸"便是遇事膽小,缺少冒險精神。

愛,像空氣,每天縈繞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就如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愛,如此平凡,可很多人卻無法感受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的好多跟我年齡相仿的學生都爲自己的`日記鎖上了一把小小的鎖,把父母排斥在千里之外,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不明白,難道親情的力量還不及一把鎖嗎?

讀《愛的教育》有感9

愛,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愛感覺得到。自從媽媽爲我買了《愛的教育》之後,我對愛就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這是一本由著名的作家愛德蒙多德亞米契斯用日記的形式寫成的小說。在書中,講了同學的愛、教師的愛、父母的愛……,這都體此刻主人利柯的68個故事中,好多次,我讀着讀着,眼睛就會被書中的“愛”溼潤。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人感動不已,愛,像空氣,天天都在我們身旁,但它卻常常被我們忽略。比如,馬可萬里尋母的故事。故事的開始,馬可的媽媽決定去路途遙遠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因爲之前馬可家裏遇到了一連串的不幸,母親爲了擺脫困境,所以纔去工資豐厚的遠方。一開始,家裏和馬可母親還是有着很好的聯繫,但自從得知母親身體不適後就音信杳無。過了不久,馬可就再也忍無可忍了,他就準備親自去尋母。一路上,他受到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最終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親。馬可奇蹟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忙下,馬可和媽媽再次重逢了。啊,是愛,讓馬可母子再次重逢!是愛,讓在馬可母親的生命重放光彩!是《愛的'教育》,讓我更深切地領悟了愛的意義和價值!

愛,多麼熟悉的字眼,純潔又博大!讀到那裏,我不禁爲馬可對母親深厚的愛迷住了。再想想自我,同樣是個男孩子,卻有時那麼不懂事,那樣不成熟。只要發生一點瑣碎的小事,就把氣往父母身上撒,有時還會跟父母賭氣。記得有一次,我要去上興趣班,因爲媽媽想讓我多睡一會兒,遲叫我起牀十多分鐘,我就衝媽媽發脾氣,此刻想起來我感到十分慚愧……。

我會改變我自我,讓我的愛變得更有意義。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亞米契斯以一個13歲男孩安利柯的語氣,對這世界闡釋着愛與打動,滌盪着大家因權益而冷漠無情的內心。10個月的學校生活,讓安利柯學得的不但是專業知識,也有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也學會了如何去善待自己身旁的每一個人。安利柯的同學們來源於不一樣的地區,擁有 不一樣的家世。因此,愛不僅是相互照料,還包括了公平、尊重、與包容。

有那樣一個故事:一名黑種人出租車駕駛員載着兩位白種人母女,小孩子問母親:爲何大伯和大家的皮膚顏色不一樣?母親說:那是由於造物主以便使這世界越來越絢麗多彩,因此鑄就了不一樣皮膚顏色的人。黑種人駕駛員備受打動,由於小孩子的母親並沒有告知小孩子皮膚暗沉的人影響力不高這類得話。在安利柯的全球,無論是媽媽靠賣野果謀生的克洛西,還是爸爸是士兵的可萊諦,無論是地地道道的當地小孩,還是不遠萬里的插班生,大夥兒在一起就沒有影響力勝負之分,手足情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一樣,每一個人即便人種影響力不一樣,但全是同一個祖國母親的子女,理應公平以誠相待。

就算是貧民區裏的難民也非常值得大家重視她們的人格,她們也是有自尊心,傷殘人也一樣這般。我們不能由於本身標準的優異而岐視她們,乃至取笑她們,這種全是不重視另一方的主要表現。大家理應像安利柯和他爸爸一樣,尊重難民和傷殘人,儘自身較大的勤奮去協助她們,平復她們心裏的痛苦,讓她們感受到世間的關愛,而不是遭人冷淡的人情冷暖。勞動人民更非常值得大家的尊重,儘管她們全身土灰、大汗淋淋,可是沒有她們的努力,談何今日的熱鬧?她們的身上的每一把灰全是摩天大廈的磚瓦窯,每一滴汗全是爲祖國的興盛而艱苦的.榮譽,因此我們不應瞧不起勞動人民,而應當對勞動人民心懷感恩和尊敬。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晴空萬里,退一步開闊天空。在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中,在所難免遭受他人無意的損害,如同克洛西並不是有心把墨水瓶砸在了教師的身上。安利柯的學校生活使我們明白了包容,明白寬容他人的無意損害。爭執是一顆鋼釘,深深地紮在心中,雖然鋼釘已沒有,心裏還會留有傷疤。而包容則是一根線,把二顆因惱怒而生疏的心又牽在一起。

期待每一個人都可以像這本書中的人物一樣,用仁慈的心應對全球,應對身旁的每一個人,多一點關愛,少點耍心眼,多一點和睦,少點爭執,那麼這世界會更爲幸福。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最近,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對愛的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中以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向人們講述了身邊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身有殘疾,有的家庭貧困,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出身、性格迥異,但他們身上卻有着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愛!

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忽略了,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因爲它的'意義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命裏。就如同父母的愛,時時刻刻存在卻最容易被我們忽略。愛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它的不求回報。而如今我們的社會太需要加強愛的教育了。因爲社會上自私自利、妒嫉打擊、惡意競爭等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人、幫助人的優良作風日漸淡漠。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和開展愛的教育,愛同學、愛老師、愛父母、愛祖國、愛幫助人。

讓我們每個人都帶着愛去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吧!因爲有愛,我們才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擁有生活的力量。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讀了《愛的教育》,我終於知道了愛是什麼。

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使我萬分感動,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

愛是一盞路燈,可以給你心靈的溫暖。其實,身邊的每一件小小的事都值得記錄,那就是愛,哪怕給淋雨的人借一把雨傘,那都是愛。

讀了《愛的教育》,我突然想到今年五月份的5?12大地震,在大地震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英雄的氣息,都讓人感動。

讀了《愛的教育》,我知道了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教育恐怕是最難的事情了,魯迅早在80年前說中國少有合格的父母,到今天依然讓人覺得沒有過時,因此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而言,教育子女的關鍵是父母要具備教育的資格,老師要具備教育的資格,可是不幸的是並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一點,於是在"問題父母"、"問題教師"的教育之下,社會上批量生產"問題少年",面對這樣的形勢,許多人在焦急中束手無策。

在《愛的教育》之《譯者序言》裏,譯者夏先生把辦學校比做挖池塘。他說,我國辦學校以來,老在制度上方法上變來變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說方的好,有人說圓的好,不斷地改來改去,而池塘要成爲池塘必須有水,這個關鍵問題反而沒有人注意。他認爲辦好學校的關鍵是必須有感情,必須有愛;而當時的學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愛,因此都成了沒有水的池塘,任憑是方的還是圓的,總免不了空虛之感。夏先生給這部小說的評價很高,說作者寫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學校、家庭、社會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小說原名《心》,夏先生覺得這個書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內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後決定用《愛的教育》。

看了《愛的教育》後感受頗深,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愛的教育,“用正確的愛去滋潤、培養青少年的成長,教會他們在生活中學會愛,學會做人。成爲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這是一句極一般的解釋。更有許多人說: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們來說,愛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這種教育又有多少實際效用呢?在這裏,人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詞,那就是“正確的愛”。

一說到愛,人們的腦海裏出現的,總是那種要啥有啥、樣樣遷就的溺愛;管頭管腳、包辦控制的佔有式的愛;或以滿足物資需要爲主要內容的物化的愛。

其實愛既需要慈,同樣需要嚴,它是嚴慈統一的愛。如果對孩子不講原則,沒有嚴格要求,只能培養自私、任性、依賴、驕橫的人。長大後不能適應社會,也沒有能力服務社會。這個不是正確的愛。

愛也絕不能把活生生的孩子當成自己的佔有物那樣去控制。不尊重孩子的個性、天賦、意願,剝奪了他的自由思想和實際能力,這將使孩子不會自己走路,永遠都不會成爲真正獨立的人。這不是正確的愛。

同樣,愛不是物資的代名詞,人們可以通過物資贈與去表達自己的一份愛,但華服、美食、新車、豪宅絕不能與愛劃上等號。愛更多的是情感的東西,精神的東西。在日常的生中,愛給人一種被肯定、被重視、被關注、被接納的感覺。使人感到溫暖、快樂、振奮和上進。愛包含四個要素:

1、愛是關心。心中裝着他人和集體,時刻敏感到他人的困難和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主動去幫助別人。如敬業中學韓老師班的一位好學生,一次考砸了,黯然地在操場徘徊,不知如何向對他期望值很高的父母交代。韓老師有意借倒垃圾,走近他身旁,輕輕地說了一句:“所有困難都要靠自己去面對的。”這句話竟成了這位學生日後的座佑銘,上高中後,他在一張賀卡中寫到:“那個籃球場上的傍晚,是您爲一個迷路的孩子找回了回家的方向。”愛,有時並不要化很多時間,只要你時刻敏感到他的需要,就能及時爲他的心靈作嚮導。

2、愛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獨立存在,尊重他的獨立個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長規律,平等與之相處,不以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二期”課改強調以孩子發展爲本,使“教師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教師在學會支持、引導中創設讓幼兒互動的環境” ;“二期”課改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信任”,“活動空間”;“二期”課改中重視了隱性課程對孩子發揮的'作用,等等。

3、愛是理解。教師要理解孩子的需要,過去教師是幼兒園活動設計者、組織者,而今教師們將幼兒園活動設計部分空間讓給了孩子,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生成新的課程。

4、愛是責任。以孩子的成長、幸福,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旺爲己任。對集體的事業有一種承諾感、義務感。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如“三八”節發給每位幼兒五元錢,讓他們進入超市爲媽媽挑選禮物,雖然只有五元,但是包含了孩子對媽媽的愛,他們首先要了解媽媽喜歡什麼,然後要了解五元可以買哪些東西,最後把買好的禮物要保管至媽媽的到來,這些就是任務,這就是愛的教育。

我們強調愛的教育,其真正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付出。處以“獨”的生活環境,使獨生子女們容易產生自我中心。他們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冷暖,自己的飢飽;卻不知別人的需要、冷暖、和飢飽。他們只知父母是萬能的依靠;卻不知父母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痛苦和悲傷。只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卻不知別人的感受,不知自己的行爲是否會傷害別人。

因此,我們的任務是讓獨生子女們從自我中心的圈子裏跳出來。懂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巳外,還有別人存在。除了自己的需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外,同樣要滿足別人的需要,別人的感情和感受。

愛其實又分爲兩個方面,它是愛和被愛的和諧統一。當我們說到愛的時候,大多人想到的是被愛。尤其是孩子們,總是等待大人來關愛、呵護自己。甚至一些年齡超過18歲的大學生,還是習慣於向父母伸手,向學校和社會伸手。貧困生接受了社會的贊助,不知感激,不思圖報,還以爲是理所當然。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讓他們認識和體驗:不但接受愛是人的需要,而且付出愛也是人的需要。如果只有被愛而不會主動愛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的途徑是從被愛中學會愛。愛是一種情感,情感是不能用說教,用命令和收買來獲得的。只能象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只能用愛去交換愛,用信任去交換信任。”我們提出用愛去培養愛,在幼兒園裏經常會碰見,幼兒們看到一位在樓梯上跌倒的小夥伴,開始大家只是大叫“XX摔交了”,沒有一人過去攙扶,安慰他。老師走過去,把他輕輕扶起來,仔細察看膝蓋上小小的破皮,拿出紅藥水擦一擦,用手輕輕揉一揉,並關心地問:“還痛不痛?”“不要怕,就會好的。”以後,每當有孩子跌倒時,孩子們都會擁上去,攙扶他,問候他,拿紅藥水了。這就是愛的教育。

要別人愛你,首先學會愛別人,從小在愛的雨露滋潤下,長大才能成爲有愛心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也一定是得到愛的人。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愛的教育是什麼呢?在生活中,是母親日日夜夜辛勞,在身邊陪伴我;是父親每天早出晚歸,爲家人幸福而工作;是老師嘔心瀝血地教導我們,讓我們成爲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材;是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提升自我。而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對愛的教育更是有了新的感受……

一個飄雪的日子裏,卡洛斐的雪球不小心打到了老人,他馬上承認了錯誤,老人原諒了他。卡洛斐勇敢地承認錯誤,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品質呢!不僅如此,他還把自己視爲比生命還貴重的郵票簿送給了老人,他可真是個好孩子。老人見有小孩打到自己,知道對方不是故意的,不僅不計較還表示自己沒事,老人的寬容大度和溫柔善良深深觸動了我。讀到這裏,讓我不由想起在生活中類似的經歷:我玩耍時不小心把姐姐的東西弄壞了,雖然很爲難,但是最終主動承認了錯誤,姐姐安慰着我,微笑着原諒我,提醒我以後玩耍要更加留心,我也記在了心裏,也因此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誠實與寬容的美好,這不恰恰是一份愛的教育嗎?

炎熱的夏季,主人公安利柯因爲父親工作原因,不得不轉校。主人公和朋友告別,讓我想起了幼兒園時和大家分別的場景:大家都很傷心,向老師們告別,向同學告別。但同時,這也告訴我們要感恩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和感動。珍惜朋友,不要因爲一點小事傷害朋友。這也是一份愛的教育,一份關於坦然面對離別的教育。

愛的教育或許不可言說,卻教會了我許多: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不同出身的人,凡是勞動帶來的都是光榮的;要學會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因爲父母是最疼愛我們的人,是他們爲我們撐起一片天空;要學會禮讓和理解殘疾人,讓他們感受到世界上到處充滿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裏克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寫起,一直寫到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髮生在恩裏克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小說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在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的.過程中,它教會人們用愛去審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懷揣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那些細微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雖然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是感人肺腑,發自內心的。《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因此這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如同書中所描述的形形色色的社會勞動者們,在默默地爲這個社會奉獻着,愛,是他們應當擁有的。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吧,用愛去回饋這個世界吧!畢竟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相信在感恩與愛的澆灌中,定能長出明豔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