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例證教材的挖掘與重組論文

教材2.78W

摘 要:例證說明,課堂教學必須從教材的重組和挖掘入手,要注意做到明確目標是關鍵、分析教材是基礎、確立課魂是中心、劃分層次明思路、提煉主線控方向、能力培養是實質,使課堂成爲智慧論壇。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例證教材的挖掘與重組論文

關鍵詞:教材 挖掘 重組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深刻認識與理解“新課標”的目標和要求,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啓迪他們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與實施者,其駕馭教材、組織教學的能力面臨着巨大考驗。

華東師大版義務教育九年級歷史(上)第二課《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講完之後,雖然已經進行了點評和研究,但仍然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就依此課爲例,從教材的挖掘與重組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明確目標是挖掘和重組的關鍵

人生需要理想,教學必有目標。新課程標準就是我們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終端目標,它是我們教學的關鍵。《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課課標中運用了知道、瞭解、識記、掌握、學會、分析、探索等詞語做了描述。教師面對這衆多目標要求,就需要字斟句酌、理解其意,依據教材、做好重組,立足課堂、抓好教學。這樣才能使你的教學活動真正達到新課程的各項要求,使你的課堂成爲智慧論壇。

二、分析教材是挖掘和重組的基礎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課承接《史前時期的人類》,在教學中學生已經對人類的起源、進化歷程、生產生活狀況有了一個系統的知識建構。在講《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時,我們迴歸歷史原貌,這些古代人類憑藉圍獵、駕畜犁耕、挖溝建房、定居生活,依託江河沖積形成的肥田沃野,安居樂業,生產快速發展。特別是在非洲東部的尼羅河流域、西亞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中亞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和東亞長江黃河流域,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凸顯了社會生產發展到最高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時代特徵——文明(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埃及古國家出現、古巴比倫頒佈《漢莫拉比法典》實行專制統治、古代印度分裂爲四大種姓階級產生、印度佛教文化的產生,這些都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成爲古代文明的特徵。綱目相連,教材編排意圖清晰,打好了教材重組和挖掘的基礎。

三、確立課魂是挖掘和重組的中心

從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實際上可以概括爲七個字——上古東方文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課魂。教學目標要依靠它來實現,教學工作要圍繞它展開,課魂便成爲我們教學工作開展的指揮棒。

四、劃分教學層次,明確教學思路

劃分教學層次,首先要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要遵循課程標準,又要維護課魂的中心地位,還要囊括教材的方方面面。《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中,金字塔、《漢莫拉比法典》、種姓制度、佛教的產生成了教學的重點;如何從這些文明標誌中提煉文明特徵並進行理解成了教學的難點;還要講授文明的產生和四大文明古國的形成,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明確,教學工作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五、提煉教學主線,把控教學的方向

教學工作必須把零碎的各個知識點用線串起來,才堪稱完美,纔夠得上藝術,教學的大方向纔會操控在你的手中,教學工作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知識體系化、明瞭化。《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學主線就是上古東方文明的形成和特徵。這樣做就把教材中的四個章節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六、重視能力培養,達到教學的實質

能力培養不能停留在表面,應有深層次的挖掘。《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除了我們前面找到的教學主線外,還蘊含了一條暗線,那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啓發誘導學生思考:這三個爲什麼會連成一條線?通過學生的分析,他們分析理清了三者的關係,並在分析過程中學生又成功提煉出了一個主題——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創造了文明,政治壓迫與思想反抗的不和諧爲佛教的出現提供了土壤。進而教師可以結合對我黨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融入愛國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昇華教學目標,展現歷史無窮的魅力,迴歸教育本質,促成課堂爲智慧論壇。

經過紮實的重組梳理以後,我們就可以進入備課程序,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水到渠成。在備課中,我們還要遵循論從史出的原則,精選史料,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在課堂中賞玩品讀,遊歷史河,用智慧叩擊學生心靈,開拓知識視野。同時要發揮歷史借鑑作用,分析社會發展趨勢,感性理解社會現象,養成知史、鑑史、用史的良好習慣,達到歷史教學的最高境界。教育創新,思想先行。老實說我對新教材就有牴觸情緒:重點不突出,編排體系亂,教學難度大,學生不易接受。現在我才真正找到了原因:原來是我沒有理解新課程的實質,沒有梳理出教材編排的意圖,不會利用教材,把轉變觀念、改進教法、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只停留在筆記中,沒有落實在教學上。這是沒有積極地投身教改實踐所造成的,有悖於教育改革,也是悖逆教育潮流的。只要我們加強學習,勇於實踐,積極投身教改,加強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新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成爲智慧的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