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

教材1.17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1

工作室全體成員及我校全體國中語文教研組成員於九月下旬參加了雲南省促進國中語文教材使用研討會的學習,會上省內外專家、名師匯聚一堂,由專家引路,名師示範,就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新教材展開深入研討,從教材解讀,語文活動、課例示範三個維度做了詳盡細緻的分析,給在座的語文老師們指點迷津,使人受益匪淺。

在大容量的信息獲得中,我個人感覺經歷了一個由醍醐灌頂到磨合內化的過程。不敢說已經接受了專家名師們的傾心授予,只能說從中有了一些與個人教學經驗相結合的感悟。現就活動的第二板塊,由來自南京三中趙富良老師的示範課及教材使用建議中衍生出的關於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來談一談自己的心得感悟。

趙老師提倡語文教學還是要回歸到“閱讀”本身。趙老師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在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的本錢就是自己的閱讀積累、閱讀經驗和閱讀功底。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悟,因爲自己本科學習的專業不是中文,而研究生的學習則側重語言學、語體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文學、文化尤其是古漢語的專業知識成爲了我學習中的斷層,這一致命的弱點在從事語文教學以後,暴露的比較明顯。可以說,這些方面的知識都是從我工作以後自己不斷的讀書學習中漸漸彌補起來的。所幸通過研究生論文的撰寫和工作以後不斷的讀書學習,閱讀方法的積累是有一定功底的,這也給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一些理論支撐。儘管現在在實踐方面做得還不夠好,但閱讀和學習勢必成爲我終身的習慣,這與能不能教好書沒有功利性的關聯。

趙老師還提出,語文老師不僅要自己閱讀,還要教會學生閱讀,這就是“閱讀教學”。“真閱讀”應當四貼住文本,着眼字詞句篇。引導學生思考內容,體會情感,學習方法。閱讀教學中的語文活動一定要立足文本,以引領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爲前提。活動設計一定要關注自己教學的“這一篇”文本,去發現每一個“這一篇”獨特的價值。

縱觀之前“熱鬧”的語文課上所設計的一些語文活動存在的問題:文本缺失下的卡拉ok;對話解讀下的熱鬧蒼白;愛心氾濫下的本末倒置……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早已爲了“吸睛”——引起學生的興致,吸引聽衆的關注,而放棄了語文學習本身對語言文字的實踐要求,跑入了和其他學科所謂“融合”的不專業道路上去,這對於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是沒有切實作用的。

反思我自己前幾年的教學中關於活動設計也多少存在這些問題。關於蘇教版語文本教材中幾個專題的學習,我也設計過相應的語文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分爲幾個維度,給班級裏的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安排任務,然後在課堂上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有些是ppt 形式,有些是調查報告,有些是照片配以文字……對於這些學習成果其實屬於純語文的東西並不多,但是爲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我並沒有做出規範的要求和指導,後續也沒有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修改和完善,現在想來,其結果就是學生對於信息篩選,資料甄別,創造寫作,文本展示這些語文能力並沒有得到實際的訓練和提高。相比較趙老師對於“文學部落”語文活動的設計:緊緊相扣的環節,落實到位的指導,合作交流的反饋,其效果真是感覺相差甚遠。

單篇的教學課文,要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習目標的不同而設計個性化的語文活動。例如,文言短篇《詠雪》,趙老師的建議是爲課文內容設置情景,把它當做一個小故事來讀:“生動地說”或“有趣的讀”,在文本閱讀中去品味人物的心理甚至性格特點;在語言形式、標點符號的信息中對內涵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還會學習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提升自己的文本解析能力。

除了單篇課文教學中的語文活動設計,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趙老師介紹的名著推薦與閱讀的活動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設計;寫作教學中的活動設計……這些活動無不令我感覺耳目一新,腦洞大開,同時細細品味,又發現這些活動的設計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可以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命,體驗情感,並把這一切用心,用筆記錄下來,構成自己的生活軌跡。於是學生就能領會到閱讀和寫作是生活中的“必須能力”。寫作其實也並不難,可以是自己真實的心理軌跡和情感體驗。閱讀體驗點燃寫作慾望,寫作慾望滿足寫作能力,寫作能力又再次考察閱讀體驗……在這樣的循環推進中,個人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會得以質的飛躍。

趙老師戲稱自己的講座專題是“低小下”的教學建議,可是在我看來卻是在高超理論輻射下特別實用的教學指導。對於指導一線教師自身素養提升,語文教學能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警醒自己在今後的語文活動設計中不再一味追求形式的新穎,課堂氣氛的活躍,而是遵循貼近文本的原則,從屬於語文學科,在“聽說讀寫”學習範圍內,在言語實踐範圍內,力求創設以學生爲主體,充滿語文味,妙趣橫生又充滿時代感的語文活動。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2

10月2122日我參加了三年級語文教材培訓,通過聽課、評課、聆聽專家報告,深刻地體會到本次培訓培訓模式的新穎,交流互動頻繁,反饋及時,體驗深刻,成效顯著。通過學習,聽專家們的講座,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爲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條捷徑。我們教師在新的課改中任重而道遠,即如何把信息知識同其他課程整合起來,教師首先要有課程整合的意識,在備課、上課、課餘的輔導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資源。其次,教師應教學生如何正確應用信息資源,如何教會學生學習,學科之間如何融合貫通,學以致用,如何與別人溝通與交流,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把新課程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教學當中來,這和老師的學習與引導是分不開的。

從四節語文閱讀教學的公開課,我深刻體會到閱讀教學要做到迴歸本位,即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要集中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觀從“教師爲中心”到“學生爲主體”。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這一目標,應注意以下幾點:

(1)師生關係民主、合作、和諧。

有的學者指出,現代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必須成爲開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體間性的關係,其基本要求是:師生的相互尊重,師生的相互理解,師生的交互作用。教師的角色也應由知識的傳授者和權威變爲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調控者、學習氣氛的營造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學習信息的交流者和學習探究的協作者。

(2)全體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

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要做到:樹立並體現“差異參與”的教學觀念,使全體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應是全程參與,要努力創造機會,使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流向的調整、教學效果的評價;保證學生以不同方式參與教學,以充分的學生個體學習爲參與的主要方式,輔之以小組學習、全體學習的方式;切實保證學生參與的程度、時間,避免形式主義的膚淺的參與;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保護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力求做到:目標儘可能讓學生確定,“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學到什麼呢?”問題儘可能讓學生提出,“讀了這篇課文,針對課文的題目和內容,你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嗎?”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解決,“有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那麼,你打算怎樣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呢?”方法儘可能讓學生掌握,“我想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我通過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我們小組可以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自學、質疑、探究、合作、彙報、品讀、體驗等都讓學生來參與。知識儘可能讓學生髮現,“我讀懂了這個問題。”內容儘可能讓學生選擇,“老師,我想彙報這個問題。”

(3)切實保證學生充分、自主、獨立的語文實踐。實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將學生的語文實踐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夥伴、學習進度,學生可以有充分的讀書、思考、質疑、討論、練習的時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想象力。

2.閱讀觀從“還原”到“建構”。

國小生是一個特殊羣體的讀者,對於他們,閱讀具有兩重意義,一方面是學生要通過閱讀,解釋本文話語的結構方式,從詞到句到篇章,學生將在教師的指導下給於恰當的解釋。另一方面,學生在閱讀中要透過語言的結構方式探求本文的話語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3.過程觀從“傳話”到“對話”。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間言語與精神的溝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對話教學體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對話教學改變了兒童作爲工具、手段、奴隸的處境,使學習活動成爲促進兒童言語和精神成長的一部分。三是對話教學順應了開放教學的需要。開放教學實行的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其他學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溝通。這樣,教師作爲知識壟斷者的權威被消解了。“對話”的本質不是用一種觀點來反對另一種觀點,也不是將一種觀點強加於另一種觀點之上,而是一種“共享”,是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不只是一種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過“對話”獲得人生體驗和生活智慧的過程。

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教學,包含着“閱讀對話”和“教學對話”兩層意思。“閱讀對話”,其主要形式是“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教學對話”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過程,其主要形式是“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樣,都是對話的主體,彼此接納與分享,互動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

4.方式觀從“肢解分析”到“整體感悟”、從“理性分析”到“情感體驗”。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關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細節,忽視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時,將完整的課文肢解成字、詞、句、段。學生學完一篇課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詞、句、段的意思以應付考試而外,對課文中蘊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動的形象缺乏整體的把握和感悟。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針對這一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整體把握和感悟,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就教學方法而言,整體把握和感悟的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有的課文可以採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整體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品味美妙的語言文字。有的課文可以採用思路教學的方法等等。

總之,這幾天的國小語文教材培訓中,爲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臺,在教學中,作爲一名實施者,我一定積極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腳踏實地,讓我們的教育落到實處,爲推動我校語文閱讀教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3

我很榮幸在9月10日參加了由上杭縣教研室組織的“上杭縣國小一、二年級部編教材培訓活動”。活動進行了一天,收穫非常大。因爲沒有執教過部編的新版教材,現在接手二年級的學生,很想知道他們在之前的一年裏學了些什麼?所以,上午張莉老師的“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解讀及使用”聽得很用心,收穫也是頗多的。通過張老師的講座,我對一年級語文的整體結構與內容,以及編排特點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聽下午伍祝金老師的講座有了很大的幫助。現在就伍祝金老師的講座“部編教材二年級語文解讀及使用”說說我的收穫和體會。

伍老師的講座主要講了三個部分:一是整體結構與內容;二是總體特點;三是具體編排與教學建議。

在介紹整體結構與內容時,伍老師特別提到了“快樂閱讀”和“我愛讀書吧”,這是一個新增內容。在以前的教學中我一般執教的是中年級的孩子,也是比較注重孩子們的課外閱讀,但是對於低年級的讀書要求不高。可現在想想愛讀書也是需要培養的,不能因爲低年級識字不多而不作要求。只有讓孩子從小懂得愛書,能養成睡前一頁書的好習慣,纔會讓孩子對識字感興趣。部編的一年級語文中就有編排“和大人一起讀”,就在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現在,我所教的二年級的孩子識字不少了,可是因爲生活在農村,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或是家長重視程度不夠。詢問過後知道家裏有課外書的寥寥幾個,有的家裏有兩三本書也是不帶拼音,或是不適合孩子看的書。而堅持每天讀一頁書的孩子更是少。但是我們都知道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是多麼的重要。也許只有在學校多提供些機會讓孩子們到學校閱覽室看書,或班級組織學生交換讀書等方法讓他們多讀書,愛上讀書。

二年級語文部編教科書也是比較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伍老師介紹說教科書中古詩文的比例佔全套教材選文總數的30%,就連書本封面都設計了許多傳統文化的元素。孩子們拿到書本就會被封面上的皮影戲,鑼鼓等中國特色的東西吸引。古詩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成果,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最燦爛的明珠。而詩中讚美的祖國大好河山也讓孩子們無比的自豪。寓言故事、傳說故事、歷史名人故事等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曾經有人說,國小生學習的生字是從外國人名中認識的,是從外國文章學來的。相信這樣的話不會再有了。孩子有了興趣,相信一定可以學得更好。

培訓中伍老師還講了語文要素的梯度序列。其中講到長線發展時以“複述能力的發展”爲例,講了二年級安排的藉助圖片、關鍵詞句或者根據表格內容講故事,幫助二年級的孩子說完整的一句話。例如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的課後練習中有根據小蝌蚪成長成青蛙的過程圖片,我讓學生按順序排好圖片後讓學生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我發現好些孩子能比較有條理的把故事講清楚。相信在以後的語言訓練中,孩子們會慢慢地進步,爲以後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而伍老師提到的短線發展是以“積累並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爲例。讓孩子們從文中的動詞感受用詞的準確,感受詞語在描述情形上的細微不同,關注詞語的運用。相信孩子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部編語文二年級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爲編寫依據,吸納語文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培訓中,各位老師的演講爲我們解讀了教材也給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努力鑽研,勤於總結,相信自己會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4

我參加了由學校舉辦的新教材培訓,在符文娟的引領下學習了新課標及新教材,我對這次教材的修訂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是我學習新教材運用的體會。

一、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知道經過多年的課改實踐,國家層面在全國範圍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課改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基礎教育各學科的課程標準進行了認真修訂。對相應教材進行了修訂調整。

二、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標準不僅對教材進行了修訂調整,對教師的角色也提出的了新的問題,即是如何按課改的要求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程涉及理念、內容、學生、教師、環境、資源等諸多因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是有既定目標的、講求效率的、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目標、效率、發展是搞好課堂教學的。

三、語文定義的變化利於學生接受。速度、密度的定義採用了比值定義法,老教材對速度等定義說法不科學。比值定義法是國中語文定義語文概念最常用的方法,又如壓強、功率、電流強度、比熱等重要的概念都是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的。這種定義法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

四、內容的充實便於學生使用。修訂版教材與實驗版教材相比內容更充實了。實驗版教材過多的強調探究過程,很多重要的實驗並沒有給出最終的實驗結論。這樣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無法從教材中獨立學習到這些知識。而新教材彌補了這個缺陷,既重視實驗探究的過程又重視了實驗結論的總結,這樣的教材學生使用起來更方便。

五、實驗的變化有利於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掌握及實驗技能的提高。學習實驗操作技能不同於學習知識,其學習機制和規律都不同。學習實驗操作技能需要充分的體驗和多次反覆操作練習並且實驗操要清晰。

六、教材的變化更注重聯繫實際。教材的一些小資料、插圖及教材的正文部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體現了時代性。

以上是我對新教材變化的幾點看法,作爲普通校老師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讓學生從新教材中受益,進而更大的發揮新教材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呢?其實我個人認爲新教材的變化更有利於普通校的教學。普通校學生起點低、底子薄,幫助學生學會看書,讓他們體驗自己從教材中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會令學生興奮不已。他們會在教材的使用中獲得重點校學生無法想象的快樂,所以我們可以很好地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比較低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好新教材。

這次培訓中讓我觸動很大,新教材更體現出語文的魅力,更激發了我對語文教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了符老師的培訓,我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了指明燈,我原把這次的培訓精神“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讓我們語文教學成效更上一層樓。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5

20xx年10月21——22日,我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培訓活動。在培訓過程中,不但觀摩了四位優秀教師的課,而且有幸聽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兩位專家的報告,感覺收穫很多。幫助我解決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並且指明瞭以後閱讀教學的方向。

一、更加明確了一堂好課的標準

從幾位特邀專家評委老師給四位優秀教師的評課中,我更加明確了一堂好課的標準。那就是:

1、看教學目標的制定。首先是語文課的教學目標,並且是國小語文課的教學目標。要體現年段教學目標。

2、看教學內容。是不是僅僅把課文當成了教學內容,要憑藉課文這個例子找好三個點來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

3、看教與學的過程。看學生課堂上是否生動活潑的學,包括恰當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的作用就是導學,看指導是否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上。

4、看教學效率。是否做到省時高效。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了以上幾點,那麼就具備了一堂好課的條件。

二、指明瞭閱讀教學的方向

1、國小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出現偏向人文性的傾向。

2)教學目標階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內容上用力,目標越位和不到位現象嚴重。存在低年級向中年級靠、中年級向高年級靠、高年級向國中靠的現象,部分教師把語文課上成文學賞析課。對教學內容進行繁瑣分析,沒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標。

3)字詞教學普遍有所忽視,應做到該識的識、該寫的寫、該積累的積累、該解釋的解釋。

4)閱讀教學找不準起點,抓不住重點,浪費在過於細摳深挖課文內容上,往往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

5)口號提的太多。國小語文要主要把握語言文字的教學,提倡百花齊放。

6)兒童閱讀還沒提到日程上來。

結合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我發現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於我們的閱讀教學工作中,應真正的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思考。

2、閱讀教學該怎樣進行

1)繼續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總的概括爲低年級學段目標是:字識得鞏固、寫得端正;能正確朗讀;在背誦中積累詞句;敢於說、樂於寫。中年級學段目標是:有初步識字能力、把字寫好;加強朗讀學習;繼續加強詞句訓練,加強段的訓練,向篇過渡;多讀書、重積累;自由表達、有內容、有真情;在口語交際中要聽得懂、說得通。高年級學段目標是有較強識字學詞能力,吧字寫美觀;會朗讀、默讀、略讀、瀏覽;在詞句段練習基礎上加強篇的訓練;會寫記事作文、想象作文、應用文;在討論中有較強的表達和應對能力。

2)把握好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國小課本不是全部的教學內容,學生閱讀數量要增加,且要經典;藉助課文這個例子進行語文訓練。要從課文提供的語文材料出發找準三個點。既語言訓練點、能力培養點、方法習得點。

3)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母語的興趣。

4)國小語文目標要明確恰當。

5)牢記語文學習本質是學習語言文字。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過分地依賴課內閱讀,把培養閱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分析課本閱讀上,由於量小,則不能產生質變,即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更重要地是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6)教師要時刻學好反思。伴隨着反思才能進步,纔會有發展,才能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識字寫字教學,要讓識字寫字貫穿始終;要重視語言文字教學,真正讓學生踏踏實實學好母語,提高語文素養。要注重文章整體的把握;要整合的提問;在語言學習中滲透人文情感的薰陶;做到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要真正爲學生的將來考慮,要教給學生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授之以漁”而不要“授之以魚”。它必將在我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將是閱讀教學的未來之路。

語文教材培訓學習心得6

第一個方面,基本認知。分爲三個:1、有語文的生活與有生活的語文。2、只可意會與即可意會又可言傳。3、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與雙線結構。首先,教材反映生活。以《一個接一個》課文爲例,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們能從文章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讀起來很有代入感。再例如《夜色》,和大家晚上走夜路的心理活動很相像,不僅是孩子,和我們成人的經歷也很相似。

統編版課本的特點是典範性,基本思想是作爲學生的學材,學生喜歡纔是首要的。學生如果拿起教材,不是討厭的,而是感興趣的,這就說明統編版教材所做的改變達到了。孤獨是當前社會的一個重要現象,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尤其現在的很多的小孩子也面臨着孤獨的問題。《樹和喜鵲》這篇文章就以孤獨爲主題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雖然是編出來的,但背後所反映的現象卻是真實的。還有和生活的認知相貼合,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除了教會孩子認字以外,還承擔着事物的認知,道理的理解功能。語文教材改革首要強調立德樹人這一文化價值。

有品質地表達生活。語文園地中用笑臉來表達心情,下邊留出的問題是: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試着寫一寫。沒學過語文的人在表達生活時會更生活化,更隨意化,學過語文之後就要求你的表達是很準確的,很規範的,甚至於是很生動的。這就叫做有品質的表達生活。再比如語文園地中給出一組詞語,讓學生選出幾個詞語,連起來說句話,這就考驗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