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參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的思考論文

教材1.24W

當今隨着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專業護理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本人作爲多年從事醫學教育並參與護理人才培養的教師,深感責任重大,擔子沉重。目前,我國對護理人員的培養已形成獨立、完整的教育體系。但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建設相對滯後,至今,尚未有針對護理專業的系列教材。本人通過參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產生了一些思考。

參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的思考論文

1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使用現狀

根據衛生部頒佈的護理專業教育計劃所列的基礎醫學課程,迄今未見一套教材是按護理專業培養的要求編寫的。全國大部分醫學院校護理專業所使用的醫學基礎教材是借用醫療專業的教材,這些教材對護理專業而言,專業針對性不強,內容偏多、偏深,整體分量偏重(每學時字數介於4100-6600之間)。從基礎醫學教育的要求來說,亦應隨各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教學時數的差異,所選用教材也應有所不同。由於一種教材供多專業使用的普遍現狀,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育中矛盾尤爲突出。故必須重視教材建設這個關鍵,有必要編寫一套針對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及早改變護理專業教材不配套,缺乏專業特色基礎醫學教材的現狀。

2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編寫的構架

根據我們多年從事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育的經歷認爲,教材編寫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面向護理專業,體現護理專業特點

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材的'編寫,在聯繫臨牀實際打基礎方面應注意偏重護理專業特點。基礎理論知識在保持其原有系統性前提下,應儘量與臨牀實際應用相吻合,但要防止牽強附會地湊合護理內容,而消弱本學科的基本要求,絕不能出現基礎代替臨牀、理論與實際脫節或本末倒置的現象。教材的編寫既要以基本理論爲主幹,又要圍繞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與護理密切相關的問題上做恰到好處的延伸與擴展,達到學以致用,爲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不能簡單的消減內容,降低要求以適合教學時數。而是要精選內容,與護理專業相關部分的理論知識深廣度和基本技能訓練方面,均應着重加強,使之更切合護理工作的要求。例如,在生理學循環生理章節中有關血壓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條件和機制、影響因素等基本理論知識應重點闡明,而且應配合必要的實驗,使學生理解深而透,使之與後續的臨牀應用能相呼應。

教材編寫中,在保持本學科基本知識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前提下,對那些與護理工作關係不大的繁瑣理論知識,可以刪繁就簡。這樣才能在闡明與護理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方面的篇幅得以充分的保證。如,在生理學能量代謝與體溫章節中,關於能量代謝的測定方法及計算過程儘可刪除,而對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測定在臨牀上的應用及測定的注意事項應詳細闡述。對體溫的生理變動、散熱方式、途徑及調節,可結合生活過程,聯繫臨牀護理實際,做深入淺出的講解,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基礎理論對指導臨牀護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總之,護理專業使用的基礎醫學教材,既要傳授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又要面向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爲學習後續的各科護理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要爲今後參加護理工作實踐需要和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

  2)反映現代科學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不僅要介紹本學科的傳統內容,而且還應反映本學科進展的現代水平,並能適當的指引未來,使讀者能開闊思路,培養富於創新的精神。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和現代化,要立足於不斷“更新”和認真“精選”。先進性不能理解爲有新必錄、凡舊必刪;而現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學前沿和尖端內容都編進去。應該是把學術上被廣泛肯定,技術上屬於現代適用,且被多數醫療衛生單位引進和使用的內容編寫到教材中去。

在強調教材先進性、反映現代水平時,要防止把本學科應該掌握的傳統內容和經典理論當作陳舊的東西而被棄之。衆所周知,傳統的經典理論,往往是反映事物本質的、規律性的基礎理論,它對於奠定基礎、啓迪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編寫應處理好傳統內容和現代進展之間的關係,教材的更新仍應以傳統的經典理論爲主幹,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瑣的內容,精選那些與現代科學發展密切聯繫的部分,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來闡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現代水平,應按本學科的性質任務,圍繞“三基”,針對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去精選內容。要注意適應我國醫療衛生的實際水平,不能把尚未成熟、尚未能被廣泛使用的東西,過早過急的引入。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某些區域以達到先進水平,但還有較多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設備還較簡陋,因此要求我們所培養的護理人員應有較大的適應性,這一點在教材編寫中應有所體現。這就是說,既要吸取當代科學新進展,又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以選擇,還應注意反映國內外有關本學科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動態。

此外,教材不同於專著,不能側重與顯示編者的學識和才幹,教材的着眼點要放在適應教學所需,應便於教和學,因此,教材的結構和編排方式,要符合教學規律。

3)有利於培養能力

教材對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能力方面,無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培養的範圍很廣,我們認爲應側重以下幾種能力的培養。

(1)思維能力

教材的編寫在傳輸知識的同時,還應着力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求教材結構前呼後應,左右溝通,使學生通過閱讀、鑽研,能將所學的知識相互聯繫,融會貫通,而不是孤立的死記硬背;另一方面在學生能力所及之處,提出問題,啓發學生思考,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結合本學科的發展過程,在相關章節穿插一些國內外學者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史話。這樣有利於啓發學生去觀察、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勇於創新的開拓精神。

(2)自學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知識容量急劇增加,因此要求所培養的人才應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善於關心與專業相關的科學技術的進展,主動吸取新知識。這樣,走上工作崗位後,能不斷充實和提高業務水平,適應現代化的要求。這就要求教材應特別強調文理上的深入淺出、通順明瞭,使教師可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和指導學生在預習和複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自學和閱讀能力。

(3)實踐能力

作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醫學教材,在實踐能力培養上負有重要責任。應針對護理人員的培養目標,加強實驗實習,實驗項目要精選,適當可減少些項目,增加實驗時數,讓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機會,培養學生善於自己動手,主動去觀察剖析所得結果,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作爲教材應努力提高“思想性、科學性、啓發性、適合我國情況的先進性和教學的適應性”等等。此外,我們認爲應該提倡一門學科有多種版本教材,以便擇優選用。對於全國通用教材出版以後,應廣泛聽取教師和學生的評議,及時組織修訂,使之不斷完善,以利教材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