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推薦】國學作文9篇

國學1.9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國學作文9篇

國學作文 篇1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閱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閱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三字經·弟子規。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麼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爲如此,孟子從此發奮學習,成爲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 不應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後什麼事都無法去做,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爲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該及時迴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常因爲一些事情會和媽媽鬥嘴,現在我明白做爲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爲言語謙和,說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通過閱讀,我懂的瞭如何成爲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閱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爲真正的"讀書郎"!

國學作文 篇2

其實“國學經典”這四個簡單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長輩們提起過。

依稀記得是春節拜年的時候。我隨着爸爸媽媽來到大爺爺的家中,那時候表姐長我幾歲,她見到我就歡歡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間,看着那佈滿灰塵的書櫃,輕輕地對我說:“小妹啊,你要多讀國學經典啊!”

吃飯的時候,大爺爺看向我,我記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爺爺這般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對我說:“丫頭,好讀書,讀好書,讀國學經典。”

回家時,表姐遞給我一本書,紙張有些泛黃,卻依舊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紅樓夢”。表姐對我說:“小妹,多讀國學經典!”

那時的我還很小,就單純地以爲“國學經典”是一本書,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長大,慢慢地知道“國學經典”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一種傳承。

我慢慢記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記得《道德經》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記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爲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見到了“國學經典”的真實事例。在火車上,我見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着老花鏡,飽經風霜,他用皺紋遍佈的雙手吃力地翻動着手中的“國學經典”。在路邊,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推着嬰兒車,悠悠地漫步在公園裏。年輕婦女輕柔地對嬰兒車裏的嬰兒念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想學國學,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樣,去品國學,讓心記得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詳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國學經典。

我長得越大,就越清楚春節三次聽見“國學經典”的緣由,也明白“國學經典”爲什麼婦孺皆知,而且還那般深入人心。

“國學經典”不止陪伴我成長,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嬰兒的童年。國學經典,謝謝你!

國學作文 篇3

回眸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五千年的洗禮,它承載的文化,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給人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高科技發達的21世紀,大快人心的手機和電腦已經使人們淡忘了古典詩詞的韻律美和境界美。所以,爲了讓歷史不斷線,爲了使傳統經典中的知識和精神更好的傳承,我省舉辦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比賽。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每天都是同樣的開頭,每天都有意外的收穫和驚喜

我是一名國中生,很享受詩詞朗誦,享受其中的韻味,享受投入其中的感情。可以說,雖然我不是一位古典美女,但我對經典的古詩文非常喜愛,喜歡它的抑揚頓挫,喜歡它的朗朗上口。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一字一句都蘊涵着深刻的哲理。可是,對於現在的大部分中學生來說,古詩詞就是一些極難理解而又極適合於寫在試卷上的句子。但是,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國學小名士》中的參賽選手用他們稍加思索,便可回答問題的速度真切地告訴我們:古詩詞,是需要理解的。

所以,我們要放棄傳統的不求甚解的觀點了,我們應該試着理解經典,與詩爲友。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應該融入到古時的意境中,和詩人一起漫遊於它的意境。和李白一起觀賞"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與吳均一起享受"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的有趣生活;和劉方平一起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的夜色下等待春天的到來。

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顧名思義,古人擅長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我們還要用心體會詩中的境界。白居易在《觀刈麥》中一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道出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陸游曾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高潔與堅貞。

意境與境界的結合,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名作,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我們,肩負着沉甸甸的使命:把古人的智慧接過來,並傳下去。

我們應該向《國學小名士》中的同學學習,讓古詩詞陶冶我們的情操,讓經典在心中永存

國學作文 篇4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歷朝歷代的文化積累和傳承,形成了特有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體系,這一龐雜的體系體現在燦若星辰的各種傳統文化經典中,這些經典讓我受到了許多啓發,悟出了中華的美德。

對國學經典,我是沉浸在其中的,因爲中華上下五千年,哪些中國文化不是刻上了歷史的痕跡。從最初觀看國學大賽,我就覺得中華美德數不勝數。比賽現場中,有不少的來自各地比賽的選手,他們每一次回答國學問題,都是毫不猶豫、自信的說出答案,好像他們親身去過歷史的開篇,體驗過與國學人物在一起的經歷。我從而覺得這不是比賽,不是回答,而是去感受了一番歷史的味道。從大賽開始到結束,那一個個經典問題都被我牢牢記住,被我轉化成自己的經典,自己的美德。因爲我感受到了那些中國的歷史,國家的學問,都是讓我們去理解,去朗誦,去一個個地方,把他們傳給所有國人,去自己心裏,讓自己學會這些道理。這不像是國學大賽了,而像一些經典和美德的傳承,教會我的老師。

學習經典不只是觀看,還有誦讀。在學習各種知識時,我還在學習着傳統文化經典,《論語》。讀了那麼多古文,可以說論語是我最好的老師。這是本由孔子的學生編寫的一本領悟孔子學說的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我先理解句子意思,再去品讀,去悟道理,最後去背。它真的讓我感受到了聖賢的智慧,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和學習方法,想到這就不由念出一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讓我在學習上知道。學習知識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穫,只是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不只是這句,還有很多給我啓發的句子,我不由感嘆:原來孔子是這樣有智慧,有仁德的人那!可以說,這是第一本給予我美德的書。

我幾乎生活中處處不離經典,只要是好的,都可以去學習,古人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對呀,只要學到了知識,何不快樂呢?學到經典,自然懂得美德,自然也會踐行美德。關心殘疾人,在公交車上爲他們一次讓座,就是在踐行美德,讓別人感受到溫暖,是經典給我的啓發。

讀了經典後,我對長期存有的社會問題也有了很深的思考。其中信仰缺失佔了一大部分。有些人已不再去過國家的傳統節日,而是信仰外國的節日。可我認爲,這些傳統文化節日,是中國特有的,去紀念祖輩留下的文化知識,所以不可缺少。

學習經典、美德一時是學不完的要用一生去感悟。我打算之後的學習生活裏我要繼續學習《論語》,完成它的背誦和它的理解,同時也建議,多多實踐學過的美德,開展一系列活動,一起學習傳承美德精神!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是今天的學習。我們去實踐它,能讓更多人悟出道理,因爲中國經典文化不是我們一人要懂得,而是幾億人一起去理解的。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承精神!

國學作文 篇5

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仍然以高貴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建國以來六十年年來的輝煌與磨難,又讓我陷入了對民族精神深深的思考。

自強不息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精華。我認爲,所謂的自強不息是追求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是我們在困難中對生活的釋懷詮註。只有我們不斷地努力,經受困難的考驗,才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成就,才能成功……

清朝末年,我們的祖先失去了自強不息的精神,生活如同行屍走肉,受到了周邊的列強的侵略而無力抵抗,在一次次的流血之後,大家重新走到了一起,重新找到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重新團結在一起,獲得了成功。

我們曾經飽受失去民族精神的痛苦,也曾經在擁有民族精神而自豪!在新的一個時代,一個屬於我們的時代,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民族精神,而應該繼續把我們民族的弘揚下去。作爲新時代的希望,增強自己的素質!在同學們老師們的幫助下,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有自己的追求,自強不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麼艱難險阻,都要走下去。不斷地完善自己,把自己做好,做強!

自強不息,讓我們經歷了從貧窮到富強的鉅變;自強不息也讓我們經歷了到了從屈辱到尊嚴的豪邁體驗;自強不息,也將讓我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爲下一個輝煌的六十年,共同奮鬥、共同期待!

國學作文 篇6

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讀過的書是可以跟 人一輩子的。笛卡兒說:“讀傑出書籍,有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促膝交談。”閱讀經典名言《論語》瞭解古人的教育方法,傾聽老子與孔子對人生的理論,感悟成長。認真閱讀經典有時對一個情節乃至細節,可以樂至沉醉,又轉生悲涼;有時一個故事及結局,可以憂鬱入深,又反爲曠達。每一次與經典相遇共實都是與人性照面,與自己交談成爲日後一再提及的永恆記憶。

人生就像一盤棋而學下棋的人,不是在學規格而是在學佈局,不一定真正有本事的人就能堅強的走向成功,而支配人行動的是一顆心,“神於天,聖與地”心是大於天與地之間距離,人心有大小之分它在不停成長。習道家經典把道作爲一個自然的航標更加永恆,讓心靈澄澈看清人心,讓心靈飛揚,心中有一片天空才能建立一個天高地闊的空間。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寬度。人生的寬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目標就有多麼高遠。

中國社會是一個理論社會,中國人的人生是理論人生。心中要想回報社會的心就要先有一顆“孝心”只有先孝敬父母纔會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回報社會,所謂百敬孝爲先,古代都以孝爲衡量一位君子道德高尚的根本。

假如你問我我的生日是幾號,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可我卻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哪怕每天都會見面,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每天你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什麼樣的特徵?他們每天上班在幹什麼?我一概不知甚至從來都沒有留心觀察過。當他們下班後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後從來都沒有給他們捶過背遞上一杯溫熱的茶,送上一句溫馨的慰問的話語。當小時侯父母用那雙柔軟的雙手拉着我過馬路時,那雙手是那麼柔軟、溫暖。現在它變得粗糙了時,我都還沒有誠心去撫摸過它,是這雙手爲拉着我們走過風風雨雨,是這雙手爲我們撐起了一片湛藍的天空讓我們放飛了夢想。從現在開始爲父母捶捶背、洗洗腳、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句慰問的溫馨話語,不要等失去這次機會後在去後悔。

孔子說過:“入則孝,出則遞。謹而信,範愛衆而親人。行有餘力則可學問。”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傳遞愛心做值得別人信賴的人,面對別人要付出對家人一樣的關愛,這樣再去學習更多知識,當你對着三句話真正覺悟時心靈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真正的看見自己的心在去涵養這顆心,在社會上以忠誠和寬容的心去體諒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這纔是正的覺悟。

國學作文 篇7

記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無聊,就去我的書架上找了一本書看。那時,我到書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藍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書,我就抽出來看看了。抽出來一看,原來是《國學經典》。記得,這是那次誦讀比賽時發下來的。因爲是以前,很多內容都已經忘了,我有興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目錄裏有弟子規、千字文、古今賢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禮、智、義的片段。我就慢慢翻着,津津有味地品味着其中的品質和精神。

當我讀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們保持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時,我心裏想:我也要學會感恩,感恩是多麼快樂啊!我有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讀。“感恩,來自於生活的愛與希望。……”當我讀到:“重拾感恩,是爲了將無以爲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時,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義。我又繼續往下讀,過了一會兒,當我將這一本誦讀讀本全部讀完一遍,我有回過頭來想:這本書真好。一本小小的書,經包含了我們祖先遺傳千年的品德。比如說:《弟子規之信》是教我們要講信譽;《母親》是告訴我們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重拾感恩》告訴了我們學會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開幸福之門,使自己快樂 ,別人也舒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那時學校爲什麼要我們讀這本書。不正是因爲他們想我們永遠記住祖先們遺傳千年的美德,待日後,我們長大之時在將這些美德發揚光大,遺傳萬古嗎?

國學作文 篇8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經說過,人生有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把這“人生三境界”化爲我的“讀書三境界”,讀書需要這樣的境界。

古語云,開卷有益。人,要博覽羣書,但在浩如煙海的書林中,如何尋找適合自己讀的書呢?這需要我們查找、搜尋,選擇適合自己的書。作爲學生的我,就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剛開始上高中的時候,因爲自己的語文成績不理想,想多閱讀一些文章作品,於是把《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等雜誌買來看,經過一段時間後,自我感覺還不錯,但是到真正寫作文的時候,還是“擠不出牙膏”來。向老師請教才如夢方醒,讀書作學問不能只關照“快餐文化”,要讀經典,讀名著,並且寫讀書筆記,記自己的閱讀心得。讀,一定要有所得。在老師的啓發下,我改變了讀書的策略,按照老師的說法去做,果然很奏效。真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啊!

高中生還有很多必讀書目,擺在我眼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讀。怎麼辦呢?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像海綿裏的水,要擠總會有的。我把一切課餘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別人閒談的時間,我用來讀書;別人閒逛的時間,我用來讀書;別人遊戲的時間,我用來讀書。那一段時間,很多同學都認爲我變得不可思議,變得不可理喻,但,我心是有方向的,爲了這個方向,我“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間,我讀了中外名著40多部,寫讀書筆記10多萬字,考前捧着厚厚的精神食糧,我欣慰自己三年沒有荒廢。今天,看到這個與閱讀有關的材料,“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自己的思維馬上回歸到了我的精神家園,在那裏,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領地,心靈之筆以最快最好的速度訴說“我”的閱讀經歷,我的閱讀境界。

人生,仍然在繼續;讀書,依然在進行。在人生與讀書之間,我找到了一個最美的境界。

簡評 文章記敘了“我”的閱讀經歷。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一、選材精當。作文的範圍是寫閱讀的,但怎樣寫卻是很難處理的。本文作者卻以很小的角度切入,以“人生三境界”爲引子,轉而化爲自己的看法,精闢!二、思路清晰。作者敘述了“我”的閱讀經歷,以一個橫斷面的形式切入,只說了自己在高中三年的情況,而且以時間爲序,水到渠成。三、語言有文采。文章作者善於運用排比、引用來渲染氛圍。

國學作文 篇9

今天,我從爺爺的剪報中讀到一條新聞《蘇州國中生拍的實驗圖片被牛津大學出版社看中啦》。

新聞講的是立達中學八年級(5)班學生沈於藍去年10月11日下午,在發展性綜合實踐課程班“生物大發現”的課堂上進行“觀察小魚尾鰭血液的流動”的實驗時,在用低倍物鏡進行觀察的同時,她用手機一一拍下照片,並上傳在學校網站的社團實踐展示板塊中。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的科學部編輯Shirley通過互聯網發現了這些圖片,認爲“這些照片對教育出版非常有用”。隨後,她通過校園網站上的校長信箱,電郵費校長,希望批准牛津大學出版社使用這些照片,作爲配圖錄入牛津大學出版物《新高中掌握生物學(第二版)》中。她還告訴費校長,這本生物教材預計將在今年年內出版,使用對象主要是香港的高中學生。

徵得沈於藍和指導老師的同意之後,學校最後決定免費提供照片。在《新高中掌握生物學(第二版)》出版時,立達中學和學生沈於藍的名字都將會出現在該教科書中啦。

這是沈於藍和立達中學的光榮,也是中國學生的光榮.

標籤: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