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感恩教育觀後感(合集15篇)

觀後感4.74K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恩教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恩教育觀後感(合集15篇)

感恩教育觀後感1

上週一學校有幸請來了心理諮詢師石凡老師給我們講課,主題是“感恩我們要行動”,是一個“惜福感恩”勵志報告會。在我們熱烈的掌聲中,石凡老師走進我們的視線,並開始了她精彩的演講。

會場開始有些喧鬧,漸漸地,在老師激情高昂的言語中,在老師悲痛欲絕的故事中,在老師深情實感的傾述中,所有人停止了他們的不專心,開始融入這讓人感動的場景中。

當老師問我們是否經常對家長髮脾氣,是否對家長有諸多抱怨,是否從來沒有對家長說過一句“謝謝”或“對不起”。在老師的嚴厲的指責下,在老師的沉重的教誨中,在自己深深的反省中,我們流下了後悔的眼淚。

當開始進入家長和孩子互動的活動時,現場一片哭聲,孩子們撲在親人的懷中放聲大哭,家長們默默流着感動的淚水。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深深的體會家長、老師的辛苦,他們心中的委屈,他們辛勞的付出,應該得到最真摯的回報。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我哭了,媽媽哭了,高老師哭了,所有受感動的人都哭了。

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做人要有責任感與使命感,要想成功就要付諸於行動,要帶着感恩的心回報所有愛我的人。

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

x年級x班xxx

  20xx年10月6日

感恩教育觀後感2

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

什麼是生活?說的通俗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調,努力過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爲生存而活的話,拋棄了理想,放棄了朋友,埋沒的親情,忘卻了情懷,那自問和那些茹毛飲血的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種誘惑困擾,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競爭不僅提升着每個人的能力,同時還改變着大家的心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家國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要學會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勢,而後慢慢地去學習,去完善。待到機會來時,才能厚積薄發,展翅鵬飛。當理想得到放飛,價值達到昇華,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感恩教育觀後感3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關於中國小生感恩教育的講座,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首先,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我們不能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又是摘果子又是砍樹枝,還要砍樹幹,最後到老了才明白,回過頭來坐在樹根上,陪着老樹根看太陽。尊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沒有人會相信他在社會交往中能關心同學,體諒他人,更不用說對他人對社會奉獻了。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讓我們在溫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但就是在父母的關愛下越來越多的人卻忘記了孝敬父母這一做人的根本,而我們要做一個體諒父母,爲父母緩解壓力,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的人,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孝敬父母的人,經常幫父母洗碗、倒垃圾、摘菜、搬東西。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領悟到了沒有信心的人與人交往時會很膽小,不敢說話,一點陽剛之氣也沒有,這樣的人往往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自立精神。我們要做一個對自己有信心,勇於面對挫折、打敗困難,做一個敢怒敢言的人。這樣纔不會讓生命之舟擱淺,纔有可能托起生命的巨輪。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感悟到了與社會上的人溝通,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你的朋友越多好處就越多,如果有困難和朋友一起開解,痛苦就會減少一半,如果快樂和朋友一起分享,那快樂也會增加一倍。所以我們要善於與人合作、溝通、交朋友。

通過講座,我想,我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不斷的完善自己,做一個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自強自立的好少年。

感恩教育觀後感4

今天,非常有幸地觀看了于丹老師《感恩教育》專題講座,她那溫和慈愛的笑容感染着我,那娓娓道來的教導也震撼着我的心靈。

從前,我總認爲感恩是長大以後的事,其實非也,感恩應從點滴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于丹老師強調:在我們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係、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于丹老師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在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幾乎都由父母包攬,即使洗衣服、洗碗這樣的小事都從未做過,從未給父母分擔過任何家務。記得國小時,爲了參加學校的野炊活動,我們全班每位同學都在家練習了做菜,野炊那天,別說還真是色、香、味俱全,這說明我們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卻沒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勞作過。

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中學生,如何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則是最重要的:在家,我們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工作辛苦時,要關心體貼父母,比如給父母倒水、擁抱、洗腳等,讓父母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在學校,要尊重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老師站着講課本來都很累,我們再不認真聽,真的是對不起老師。我們要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感恩老師。將來在社會,我們才能感恩培育我們的父母、老師及祖國。

讓我們伴着愛成長,讓感恩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刻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感恩教育觀後感5

週六上午,我觀看了于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講座。在這次講座中,它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如今學校、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難。看完之後,我對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溝通、學習、成長問題有了很多的感觸。

一、于丹老師主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習,是自我能力的開發。

每個家長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都應該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中過於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一直與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提高操作能力、鍛鍊身體強健體魄的課程和活動嚴重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少、甚至從不讓孩子做家務,因此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己父母勞動的辛苦。

我認爲:和生活脫節的學習不僅是不快樂的,而且自我能力的開發也受到嚴重的阻礙。

二、于丹老師也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的絕大部分家庭都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碎了“。這樣一來,子女就都認爲,父母對自己的給予是本分,不給予是虧欠。還不僅這樣,有許多的子女總是會對自己的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甚至以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用古代的孝順歷年來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於比登天還難。

因此,要從小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一切。

于丹老師的教育觀點和理念不僅僅是這些。總之,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信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孩子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愛,在山水中明白永恆,在社會法律法規中學會勇於承擔!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觀後感6

今晚,我在家打開電腦,按百度打開了《最感人的感恩教育演講》的視頻。我點了播放,主持人一橫老師剛開始說了一些開場語,我聽得有點不耐煩了,便按快了視頻。剛好一橫老師正講着一個故事。我聽着聽着整個人似乎走進了現場。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男孩的:小男孩他才4歲,他的母親的了癌症,她臨死前,她對兒子說:“兒子,媽媽將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你在家要聽爸爸的話,要是想我了,就數天上的星星,其中一顆星是我的眼睛。”她的媽媽去世了,有一天,小男孩的老師要他寫一封信給媽媽,小男孩聽了,哇哇大哭起來,他閃着淚光把信寫完。在信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媽媽,您在天堂,吃得飽嗎?穿得暖嗎?故事說到這,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我心裏十分內疚:“我有吃的,穿的,還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在我身邊,我應該知足了,我還經常惹她生氣,我想對她說聲對不起。”

“在我們身邊也有一個人爲我們操勞,那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可否想過老師爲我們沒交作業,上課不專心,去網吧……在背後默默地流淚,傷心?我們可否體會過老師嗓子沙啞,仍然給我們上課的辛苦?老師這麼做,爲了什麼?就爲了我們的前途,我們是不是更要認真去聽老師講課?”一橫老師也不禁流下了淚水……我流着淚,走出了視頻。我真想對老師說聲:“您辛苦了。”

看完了視頻,我想感謝我的父母、老師,以及關心我的人。我從視頻明白了感恩,與愛同行。讓世界充滿愛吧!

感恩教育觀後感7

週六早上,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爲,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于丹老師通過《大樹和孩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樹一樣用全身心的愛,用自己的一生無私地給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後悟出了感恩。一個人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身邊每一個個幫助和關心他的人!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于丹老師講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際關係的扭動,需要靠行動上的態度來獲取。人的成長分爲3個階段:分別是學業、閱歷、人格。其中閱歷與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得到。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 要有信心,有恆心與毅力,將來纔會走向社會的最高峯。只要自強不息,成功就屬於你。我們要記住這世上知識很重要,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經驗,比經驗更重要的是悟性。

看了這個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這一刻做起!

感恩教育觀後感8

看到一本好書,遇到一位良師益友,參加一場有益人生的會,都無疑是一次淨化心靈,提升人格底蘊的難得機會。很幸運能觀看這場感人肺腑的報告會。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身爲家長,身臨其境,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爲,真的好慚愧。一直以來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寵愛着,嬌慣着,爲其遮風擋雨,爲其提供最好的條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絆絆中生活學習,總想着能給他解決所有問題,然後讓他在康莊大道上暢通無阻地疾行或奔馳。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家長的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得生命的給予和接受都應該是相同。

人一輩子都會遭受到不同的挫折困難,這是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也是財富,怎樣在挫折中修復纔是至關重要的,修復的越快就越能贏得更好的時光。

讓孩子學會感恩社會,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每一個關心自己,爲自己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也讓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給予我幫助的每一個人,感恩上蒼給予我溫暖的家,健康的寶貝,感恩兒子能在一所好的學校接受好的老師給予好的教育。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懷感知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世界。在人生這個社會大舞臺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感恩教育觀後感9

每個人的生命,因爲有愛的包圍,纔會有希望,因爲有愛的縈繞,纔有了溫暖,因爲有愛的牽絆,纔有活着的動力,感恩教育觀後感。愛,很簡單也很複雜。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愛是最簡單的愛,是一種人性化的愛,但又是最深的愛,最偉大的愛,這是我看過“李強的感恩教育”後的感悟。回想,每當我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是鼓勵着我,讓我不要氣餒;回想,當父母親爲了讓我添上一件衣服而嘮叨時,無非是怕我着涼;回想,母親爲了不讓我看電視而嘮叨時,無非是怕影響我的學業;回想,母親嘮叨的一切事情,無不是那顆愛女之心的體現,而我卻辜負了那顆愛女之心。

我不僅不能理解、體會母親的心而且更不能體會父親的心,我總是怨父親太小氣,不捨得給我買好衣服,每當父親聽到這些話時,眼睛裏總會含着淚水,而我卻覺得沒什麼了不起,這幾天總會聽見父親深深的嘆息聲,我真想去認錯,並且向父親表示安慰,可我沒勇氣,在此,我告訴父親,您已經做到了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一切,你別再自責了。雖然我沒有吃過大餐,沒有穿過昂貴的衣服,但你給我的已經夠了。我有一個好父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孝敬父母吧!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一個家,是父母讓我體會到了人間有情.

看了短片後,我感受頗深,我狠自己不能用華麗的語言來描述我當時的心情。我深清的閉上雙眼回想以前那不懂事的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我不想要成爲原來不懂事的我了!

感恩教育觀後感10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國小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

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

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後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

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

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能夠把它們砍了然後去蓋房。”孩子聽了立刻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幹問他:“你又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

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

樹幹想了一會兒說:“你能夠砍了我的樹幹,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幹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髮。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

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此刻,我就想陪着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向像這樣滿足着我們,我們要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感恩教育觀後感11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國小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後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能夠把它們砍了然後去蓋房。”孩子聽了立刻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幹問他:“你又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樹幹想了一會兒說:“你能夠砍了我的樹幹,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幹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髮。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

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此刻,我就想陪着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向像這樣滿足着我們,我們要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感恩教育觀後感12

週六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看完後讓我明白了作爲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所有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賦予了我們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們成長,使我們長大成人,這種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們一生一世來回報。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師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他們傳授了我們知識,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是他們引導我們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們培養成人,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報社會。社會給了我們施展個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學習之動力,學有所長,學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報之源泉,努力學好本領,爭做有用之人,回報社會。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備的優秀品質之一,是其它優秀品質形成的基礎,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對他人、對社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賞。常懷感恩之心,就能使我們心胸廣闊,寬容豁達,對生活充滿愛和嚮往。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感恩教育觀後感13

看到一本好書,遇到一位良師益友,參加一場有益人生的報告會,都無疑是一次淨化心靈,提升人格底蘊的難得機會。很幸運能觀看這場感人肺腑的報告會。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身爲家長,身臨其境,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爲,真的好慚愧。一直以來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寵愛着,嬌慣着,爲其遮風擋雨,爲其提供最好的條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絆絆中生活學習,總想着能給他解決所有問題,然後讓他在康莊大道上暢通無阻地疾行或奔馳。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家長的'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得生命的給予和接受都應該是相同。

人一輩子都會遭受到不同的挫折困難,這是

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也是財富,怎樣在挫折中修復纔是至關重要的,修復的越快就越能贏得更好的時光。

讓孩子學會感恩社會,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每一個關心自己,爲自己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也讓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給予我幫助的每一個人,感恩上蒼給予我溫暖的家,健康的寶貝,感恩兒子能在一所好的學校接受好的老師給予好的教育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懷感知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世界。在人生這個社會大舞臺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感恩教育觀後感14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講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了自己的人生。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爲,一般表現爲孝順,孝敬。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仁”。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心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人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信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羣中學會愛,在山水中發現永恆,在社會的規則中勇於承擔,在這一切之中。這樣的一個孩子,站在一個起點上,我們纔有理由去祝福他們所有的未來。于丹《中國小生感恩教育》觀後感500字于丹《感恩教育》觀後感400字《中國小生感恩教育》觀後感

感恩教育觀後感15

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大學生還是成年人,人格健康總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堅強的意志,敢於拼搏的勇氣,寬容、謙虛、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質等等。一個人人格健康,猶如擁有一片沃土,它會使每一粒知識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一個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內心猶如一片荒漠,即是給它栽上豔麗的花朵,隨着時間的推移,它也會凋謝。所以,一個人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擁有健康的思想,纔會清楚地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爲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說得對,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