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集合]《雨巷》讀後感8篇

觀後感1.4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雨巷》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合]《雨巷》讀後感8篇

《雨巷》讀後感1

說實話,在老師爲我們講解雨巷之前,我初初讀到這首詩時,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首愛情詩。我認爲文中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作者理想的、思慕的女子,是作者理想的另一半,代表着作者對愛情美好的嚮往和期許。但在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還是太過淺顯簡單了。

按照老師在課堂上所說,文中的姑娘實際上是一種象徵,姑娘的彷徨、冷漠、悽清、惆悵、悽婉、迷茫,實際上都代表着詩人自己;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實際上就象徵着詩人對美好事物、對理想信念、對人生追求的'迷罔和彷徨。我覺得這種解釋很有道理。

可是,在之後的幾天裏,閒暇之時揣摩起這首詩,我心中漸漸地冒出了一個與我最早的想法、與老師的解釋都大相徑庭的想法。

我覺得,詩人其實並不想通過這首詩來特意表達什麼,甚至,可能連詩人自己,都不太說得清楚他寫這首詩的動機爲何。自古以來,詩人寫詩,其實都很少有什麼“預謀”,多數不過是受到某人某事某物的觸動,即興而爲罷了。所以,固然每首詩的字字句句都凝注了詩人當時的感情和思想,可是同時,也很少有詩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特殊意義和象徵性。基於以上考慮,我覺得,其實我們真的沒必要對每首詩都逐字逐句挖個清楚,一定要給它安上一串分析解釋。當然,其中有一些詩人情感表現得比較明顯的、詩人自己寫時就能夠明確自己想法的詩,如此分析,倒是一樁樂事,相當於我們後人與前人的交流對話。我們去猜測詩人的所思所想,揣測詩人的處境心情,其樂無窮。

可是,像《雨巷》這樣的詩,通讀下來,我們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詩人的迷茫。一個人在迷茫的時候寫下的詩作,我覺得很難會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和象徵。只是詩人處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路一片迷茫,偶有所感,然後將這種感覺用文字記錄下來罷了。可是無論是老師的講解、我一開始的想法、網上的種種評論,都是對這首詩有一個明確、精細的分析判斷的。可是若連詩人本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想說什麼,我們這些根本不瞭解他的旁觀者,又哪裏來的底氣下那麼武斷的定論呢?我們讀詩,固然要揣摩詩人的情感和想法,可那終究是揣摩,不是定論。另外,我希望未來的語文教育可以給我們學生更大的自由度。

《雨巷》讀後感2

無法觸及,又如何走向心愛的姑娘?

這種真情在《蒹葭》與《雨巷》中皆有體現。《蒹葭》借景起興,意境朦朧、亦真亦幻,伊人可望不可即,似一草葉搖曳白水盪漾的夢……此詩源於先秦時期,而在常人印象中,秦風的詩應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般粗獷豪邁。若只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類詞句,誰又能想到它誕生於先秦?正所謂“何意百鍊鋼,化爲繞指柔”,那剛勁之下,也藏有一顆渴望的心。

《蒹葭》所描述的、追尋意中人的景況,委婉動人。儘管與伊人相會不易,由此引發自己的空虛與惆悵,但執著的精神不變。對待愛情不棄不怨,對人生仍是永不停息,這是它留給後人的愛情觀與人生觀。

《雨巷》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是它一大特點:如“丁香”、“雨巷”、“油紙傘”。最富象徵意味的是“丁香姑娘”,她是追求的象徵性意象,同樣表現了執著的精神,而《雨巷》的惆悵較於《蒹葭》來說是更濃些。如其中多個描寫感情之詞:“彷徨”、“寂寥”、“愁怨”等,都渲染了一種愁苦的情感主調,點明求之不得的感傷:姑娘出現了,但轉瞬便已離去,唯留下自己在雨巷獨自彷徨。雨巷悄然恢復寂靜,可那眼光與嘆息,卻久不散。此詩擁有詩歌節奏的音樂性,形式有意味,成功營造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

從深層的角度來看,戴望舒詩中的姑娘就是他可遇不可求的一切美好的化身。即便無法再得到她,他仍然感受着那姑娘留在雨巷的清冷與哀怨。而這哀怨亦是他自己的`:詩的最後一節,將“我希望逢着”改爲了“我希望飄過”。雖然這表明他的希冀仍在,但卻讓人感受到他的希望已愈加渺茫。漫漫的追求路,儘管渴求,也只剩一人獨自去走。而用《蒹葭》所表達的觀點來看,對於求而不得便又是另一方態度。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人是物?是理想,還是一個概括性的象徵?我們不得而知。它是眼前的虛無,不斷追逐卻永遠無法觸及,然而世上並無完美之物。美之所以成其爲美,正是因爲它的不可得,給予鼓勵的或許就是追求的過程本身。都說過程較結果更爲重要,實是言之有理。

雨中蒹葭,具備一種精神,更活出了一種境界。秋雨淅瀝,葦湖深處煙雨瀰漫,這是未知。而正因爲追求的未知,無法預測將來的結局,才讓追求的精神與過程物有所值。日出之美便在於它脫胎於最深的黑暗。若不通過黑暗之徑,如何抵達黎明?因而更要投入生活,追求美好,一如曾經。

《雨巷》讀後感3

在這周的學習生活中,我學習了雨巷這首詩,一說雨巷,大家都會聯想到,在一個下着雨的小巷裏,一個人孤獨的彳亍着,他也許是在思念自己的戀人,也可能在思念自己的工作,而我,在學習了雨巷這首詩後,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家鄉的雨巷,窄窄的,非常寂靜,往往除了早上買菜時聽到別人砍價的吵鬧聲後,便再也聽不到別人的交談聲了。而如今,窄窄的巷子已經被擴寬了好幾倍,每次我回老家時,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因爲,每次回家,都會爲故鄉的變化而感到吃驚,記得那一天,也是一個下雨的日子,但再也不是以前那樣悽清了,以前只要下雨,街上一個行人都沒有,而如今,人潮涌過,花花綠綠的塑料雨衣早已替代了當年油紙傘的單一色調。以前不喑世事的我到如今已轉換成了那張成熟而長大的臉。這條巷子見證了我的成長。走着,看紅燈綠酒漸漸模糊,並集成幾束光線從身邊劃過,是時光,是時光在流逝……而唯一不變的.,是雨巷裏的善良。

那天,我走過,走過老人的修鞋鋪,看那個嶄新的節能燈。哦,多年前這兒掛的還是老款的白熾燈,總在悠長漆黑的夜中安靜的亮着,似乎等待着什麼,直到人流漸漸稀少,巷的那頭才傳來“嘎吱”的蹬車聲,一個男孩騎車歸來,向修鞋的老人問聲好,“又是這麼晚了,還不回家啊?”老人總笑着應到:“快了,快了。”於是年輕人依舊愉快地蹬着車,消失在小巷盡頭,老人慢悠悠站起車,收拾東西,起身,熄燈,回家。

這是幾年前與媽媽從回家見到的,那時媽媽說:“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和諧,是愛。”當時我還疑惑,“老人到很晚收工與愛八杆子打不着邊,怎麼會扯到一塊呢?不管太多,媽媽說的,就一定對。”於是每天早晨到鞋鋪對面打豆漿買油條,都總要向老人問聲好,老人也會回敬一個微笑,直到多年後,才懂得了其中真真正正的含義。人世間的愛,多麼抽象的字樣,原來也可以言的如此形象,又如此地深刻,也許當年的那個男孩時至如今都不知道老人等待到深夜的原因,不是爲收穫利益,而是爲獻出愛心,獻出關懷。

“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和諧,是愛。”

走過,走過雨巷,走過這充滿人與人之間和諧與愛得雨巷,走過我的故鄉。

《雨巷》讀後感4

鮑佩珍《雨巷中的伊人》打開這本充滿書香和內涵的美書,一股清新和寧靜之氣即刻充滿你的鼻翼,這倒與《紅樓夢》大不相同,《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戴望舒的詩,現在的我,該是看不懂的吧!只像李商隱中“只是當時已惘然”所描繪的那樣!戴望舒,那剛強的文字,好像不只是文字,而是多了一份東西,濃厚強烈。時而捉摸不清、朦朧、含蓄,時而又明朗、沉摯。終還是明瞭,還是那份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吸引着我向他靠近,去細嗅那股單純的愛國氣息。現在的我,正是在慢慢的細嗅着吧!

夏天的夜晚,九年級的學子們在期盼着那美妙的下課鈴聲。“鐺。”,“下課”老師的一聲令下,便是我們的解放。各自手忙腳亂地收拾着書包,拎起書包,便衝向了那門外的一片黑色。驟然間,巨大的雨滴砸在了地上、傘上、頭髮上。撐着紅色的傘,獨自踩着輕悠的腳步,踏過一個個的水坑,走在巷子中。忽地,腦子中閃過一幅雨巷的畫面:1927年的雨在沉痛的吟唱,白色的恐怖在天空中蔓延,讓朦朧的雨顯得格外的淒涼。緩緩地,丁香一樣的姑娘,襲一身紫紗,披一頭秀髮,撐着油紙傘,緩緩地,帶着丁香一樣的顏色,帶着丁香一樣的芬芳,帶着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彷徨在這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像夢一樣,帶着冷漠,淒涼,惆悵。丁香一樣的姑娘默默地走近,走近,有發出嘆息,驚歎爲何她會如此默默行進,默默地嘆息。雨巷幽深的氣息夾雜着青石板的翠綠以及舊時木屋咖啡灰。爲此時的雨巷上空原本昏暗的天空更加抹上一絲幽暗。她像夢中飄過一般,靜默地遠去,到了頹矮的籬牆,走盡在這雨巷。我殊不知已脫口而出:“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多美的詩啊!是否1928年8月的他也是這麼覺得的呢?夜幕再次降臨,獨自披上青色的'外套,走出家門。

夏天的夜晚,或是多了一絲燥熱,或是多了一絲清爽與溫暖。撥開一堆草窩,幾點亮光突地闖入我的視線,它們慢慢的搖曳在空氣中,輕輕的吟道:“螢火,螢火,給一縷細細的光線——夠擔得起記憶,夠把沉哀來吞嚥!”1941年6月26日的他是否也是因看見了它們這些美麗的精靈耳描出瞭如此美的詩呢?收拾好心情,披着外套往回走,往回走,只留下一副黑色的畫面,只有那星星點點的亮光訴述着一夜的寂寞、、、、、、

《雨巷》讀後感5

是雨,腳下是古樸的青石板,纏綿的雨絲拂過臉龐,捎過一份涼意。茫然地前行着,四周是從未見過的小院,淺白石灰的牆,暗紅木頭的大門,幾點芭蕉,幾樹楊柳,還有在角落獨自妖嬈的青苔。如銅雀深鎖大小喬,秀美隱隱從莊重間透出,一片含蓄的美。

路邊是河,不寬,也不深。靜靜地流淌,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走不了多久就見小河上的石橋。手輕放在橋身上,漫長的歲月磨平了它的棱角,光滑的,隱約帶着深邃的寒意。收回手,再看那石橋,仍是那般古樸溫潤的模樣,彷彿剛纔那幽幽寒意,只不過是一個錯覺。

耳邊隱隱有溫婉的小調,如風一般,帶着些許哀愁,又細膩可人。頭腦彷彿被空氣中潮溼的水汽所浸漬,什麼也想不起,也不願多想。那些俗世間污濁的心念,此刻竟不知遠遁何方,一片清明,也一片迷茫。

走得有些乏了,在河邊坐下,將鞋脫下放在一旁,赤腳伸進河水中。沁涼的感覺包裹了整個腳步,一點一點透過血肉,直到骨髓,最後傳至全身。就連冰冷,都可以如此之溫柔。

突然間,一枝丁香被伸到面前,詫異地接過花,轉頭,是一位年邁的老婆婆。她微笑着,每一條皺紋都舒展開來,條條皺紋不是年老的象徵。微風拂過,帶來一種心境的平和與內心的安詳。脣角揚起的弧度淺淺的,彷彿要說些什麼,又什麼也沒說,只是微笑着看着我輕嗅芳香,再慢慢踱去。她的步子極慢,在濛濛細雨中,撐着把油紙傘,模糊了輪廓,消逝了影蹤。而我,手持着那枝丁香,整個世界都瀰漫着一股清幽的芬芳。

閉上眼,世界很安靜,能聽見雨絲拂過河面的細微聲響。來往的人極少,偶有人經過,卻聽水窪濺起水的脆響,腳步聲或重或輕,都是一樣的.緩慢。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我用腳輕輕拍打着河水,幾條青鯉被這聲響驚動,向四周散去。一圈一圈大漣漪,和着一圈一圈小漣漪,極盡溫柔地纏綿。

童心忽起,我赤着腳,在石板路上小跑着。細雨滌盪着世界,也滌盪着我的靈魂。小跑過一個又一個小巷,巷角口偶敞開的小巷總散發出一股混着潮溼水汽的黴味兒,不難聞,反倒有一種記憶陳釀的醇香,令人心醉。

這是江南,有關江南,有關雨,有關夢,有關心裏隱藏的悲哀。無關名利,無關現實,無關那些擾人心緒的或繁重或微小的事物。

《雨巷》讀後感6

每一個浸泡着江南煙雨氣息長大的人,想必對雨都會有種無法言說透的眷戀情懷吧。總想着可以毫不猶豫得扎進浸着涼意的雨水中,任憑它滑過臉頰,又順着面部的堅挺蜿蜒而後滑進衣襟,沾溼自己的衣裳,任由雨水帶着絲縷涼意侵入體膚,又悄然滌盡一切哀思與惆悵。

余光中說:“無論工業多麼發達,似乎一時還荒廢不了雨傘。只要風不斜吹,雨不傾盆,撐一把傘在雨中,任不失古典意蘊。”那時起,我就一遍又一遍的思考着那把在雨中的傘到底有怎樣的韻味,竟會讓那麼多的人爲之動容。

後來我去讀了戴舒望的《雨巷》,腦海裏的那把油紙傘便揮之不去,像是終於給小時稚嫩的畫面畫上了最後一筆,但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撐着油紙傘漫步在小巷裏的丁香女孩。

與《蒹葭》中的淑女不同,在戴舒望的小詩中,我像是通過氣味認識了一個女孩,認識了一個男孩的心上人,她安靜恬淡,有着濃烈的感情色彩,有喜有怒,有哀有悲,沾染着人間的七情六慾,卻也讓人爲之心動。

雨後的小巷,褪去了往日的繁華,倒是鍍上了片刻的靜謐。她身着一身旗袍,撐着油紙傘,漫步在雨巷中,眼神裏袒露出的卻是哀怨與彷徨,像是找不到家的孩子,無助而又悽清。她慢慢的走近,帶來了陣陣丁香的香氣,更是帶來了恍惚間的真實,最後卻還是飄過,像夢一樣安靜卻帶着強烈的情感,渲染着自己與旁人,宣誓着自己的寒漠與孤寂。

字裏行間倒更像是一場醒着的夢,恍恍惚惚兩人相愛,伸手輕觸不過是團簇丁香遺留下來的若有若無的香氣。

好似擁有過,又好似沒有過,只有若有若無的花香還殘留在鼻尖,細細縈繞。

《蒹葭》裏的`女子更像是天邊的仙人,衣袖飄飄,靜然一笑便孽了蒼生,美的令人不可方物,更不敢伸手觸碰,只得在心裏惦念她的容貌姿態,回想着夜夜難眠。

雎鳩成雙,帶來遠方情愛的氣息,揮動雙翅,輕緩灑落與人間。她像是天仙下凡,只是輕搖船槳,袖衣微卷,兩鬢未能紮起的碎髮隨風飄動,裹挾着荇草的清香幽入男子的鼻中,清晨的霜霧朦朧,襯的此地更爲像仙境,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機會眸?

她像是沒有七情六慾,沒有人間情仇,只是淡掛淺笑,紅脣微張,眼眸輕柔,纖纖素手小心地專注地採摘着荇草,無暇顧及周遭的紅塵。

小雨淅瀝,微霜依附,她與她,帶着清幽的丁香與空淨的晨氣,她撐着油紙傘,她提起長裙,緩步向我走來……

《雨巷》讀後感7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首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一首朦朧的詩,訴說一個辛酸的愛情,暗示一個執着追求的精神。

在潮溼而又窄小的巷子裏,雨水滴答、滴答的落下,在這靜謐的小巷裏顯得猶爲突出。這時,一位美麗的民國姑娘撐着一把油紙傘,從這寂靜的小巷子中走過,慢慢的,默默地,眉間帶着憂愁,帶着惆悵,像夢一樣,像丁香花一樣,芬芳迷人,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給詩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詩人戀上了,也牢牢的記住了這位丁香姑娘,可這位丁香姑娘都在詩人戀上她的時候,消失在那小巷的'盡頭。到了坍塌的籬牆,走盡這雨巷,遠了,遠了,留給詩人一個背影。

詩人感到冷漠,感到淒涼,他對丁香姑娘的戀戀不忘,導致了他對美事融而不得,得而復失,理想落空的痛苦,丁香的原型其實是詩人曾經的初戀施絳年,施絳年對詩人只有敬仰之情,詩人愛上了她,並向她告白,施絳年無奈也只好接受,並提出要詩人獲得學位,詩人爲了他的愛情,踏上了去法國留學的道路中,可當他滿懷希望地回到祖國,卻發現施絳年早已有了心儀之人,愛情的失利之下,詩人寫下了這首《雨巷》來訴說他的痛苦。

但這不過是詩的表層罷了,當時的詩人所生活的地方十分混亂詩人彷徨着、迷茫着,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對現實黑暗光明的渺茫,以這對美好未來的渴望之下,詩人寫下了這首詩,這首名叫《雨巷》的優美而又傷感的詩。

“在雨的哀曲裏,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詩人以自己的經歷,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使得這首詩是這樣的淒涼這樣的哀怨,詩人多次運用象徵的手法,多次運用復沓手法以及重複的手法,表達了更爲強烈的感情,雖然現實黑暗,光明十分渺茫,但詩人對未來仍是充滿着希望,對理想更是有着執着的追求。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雙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詩人借丁香姑娘來寄託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內心的執着追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雨巷》讀後感8

也許課本中結合戴望舒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會比較傾向於將這首詩理解爲一首革命抒懷詩。可是我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女,哪個少女不懷春,看到這首詩我更多是想到男女之間曖昧幽怨的情感。

戴望舒是一個文學工作者,一般能夠接近並深入瞭解文學的人都是感性多情,心思細膩的人,戴望舒也不例外。他曾迷上同窗好友,也就是當時號稱“文壇三劍客”之一的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可是施絳年卻提出一個條件:戴望舒要出國留學,取得洋學位並找到體面工作後,才能與她正式結婚。建立在一系列條件基礎上的感情是十分脆弱的,沒有多久,他們破裂了。在《雨巷》中我們可以時時見到一個盛着油紙傘在雨中彳亍的丁香少女。雨巷這個地方本來就是能讓人從心底深處涌起一股寂寞淒涼的地方,耳邊頓時聽見淅淅瀝瀝的一陣雨聲。

記得從前在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的`讀後感中寫道:我喜愛雨聲嘀嗒,享受細雨的觸摸。余光中的雨也是冷的,可那是鄉情無以舒展時的失落之冷,而戴望舒的冷則是有這對愛情的渴望而無以實現的冷。看到丁香少女我眼前又浮現了婉君的影子,這個與悲劇聯繫在一起的悲情女子。當然丁香少女還沒有苦情到這個地步,她在雨中哀怨彷徨,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流露出太息般的眼光,朱脣微啓,吐出丁香般的惆悵。我喜愛有着幽怨的美麗女子,這會賦予她們神祕而淡漠的優雅氣質。也許丁香正在雨巷中無盡的回憶剛逝去的愛情,想念着愛人的面容和體溫,鼻前縈繞的是那永遠不能釋懷的氣味。 愛是空城,回憶是雙城的距離。我只想對所有丁香般的女子說,回憶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應該將回憶用水晶盒裝好,藏在心靈一角,讓它在歲月的流逝中轉化成心靈最美的一顆水晶鑽,但不要讓它變質,不要經常打開盒子,因爲那隻會讓你因上一段愛情的逝去而變成嘮叨不已的怨婦。

只有讓遺失變爲美好,才能在夢中與幸福相見。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 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 愛如果走得夠遠應該也會跟幸福相見 承諾常常很像蝴蝶 美麗的飛盤旋然後不見 但我相信你給我的誓言 就像一定會來的春天但我認爲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誓言,只有靠自己自立自強才能贏得屬於自己的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