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雨巷》讀後感

讀後感2.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雨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雨巷》讀後感

《雨巷》讀後感1

南唐李璟有詞“青鳥不傳雲外語,丁香空結雨中愁”。

“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句詞與戴望舒的《雨巷》甚是匹配。《雨巷》創作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正是詩人這一心境的表現,其中交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從詩的開篇“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便步入了充塞着迷茫雨霧的小巷,這條小巷隨詩的流動而貫穿讀者整個感受,不曾中斷。雨巷“悠長”,雨巷“寂寥”。雨是蒼茫迷濛的,巷是深邃悠長的。這狹窄單調、寂寥無人、視野迷濛的小巷,以它森冷的石壁,逼窄促狹的空間壓縮着,消減着巷中“獨自彷徨”的“我”的活力。漫天的雨霧冰冷地拒絕了“我”對天空的仰望,對天空的高遠遐想;這碗延悠長無盡的小巷在迷濛的煙雨中晦暗不彰,將一種難以突破封閉的錯覺重重地砸向“我”,使“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來轉移“我”在更加逼仄、侷促的傘下的那縷剪不斷的愁緒,希望走到那“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雨巷》始終迴盪着和諧的音韻,在音韻美的點綴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欣然接受,這音韻是不急不徐的,是舒緩而悠遠的,是流暢的.,同時這音韻又兼備着直指詩情詩意的深刻性。《雨巷》的首尾相同,這樣的結構安排使《雨巷》呈現出一定的封閉性,加以詩中一定位置出現的ang韻(娘~芳~徨~巷,樣~帳~光~茫,郎~牆~巷,芳~光~帳~蒼~娘)造成了在一個大的封閉圈中一個又一個的小小的迴旋。詩中重疊、復踏的句式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凡此等等,都給人造成一種徘徊不前的感受,並使語言的節奏變得更加的低緩,造成一種低迴的氛圍,從而使雨巷中的“我”“雨”“巷”“丁香姑娘”顯得哀怨而纏綿。

《雨巷》讀後感2

與其說是一首詩,倒不如說它是一首浪漫唯美的音樂,畢竟它的韻腳那麼縝密,它的音律那麼優美,它的意境那麼深遠,它的寓意那麼深刻,它的感情那麼豐富。它就是戴望舒的《雨巷》,明明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詩歌,它卻偏偏要做一首節奏感強烈的樂曲,然後反反覆覆在世人的腦海裏迴響吟唱,讓人忘也忘不掉……

江南煙雨的小城裏,黑瓦白牆的建築古典又雅緻,而在那悠長悠長的`巷子裏面,一個撐着油紙傘的姑娘正邁着婀娜的步伐在遊走徘徊着,她和那綻放的丁香一樣,一樣的清純皎潔,一樣的美麗動人,一樣的高潔莊重,一樣的典雅芬芳。

可是在漫天的雨絲中,在朦朧的雨幕中,在寂寥的雨巷中,那姑娘又是那麼的迷茫,那麼的悽苦,那麼的幽怨,那麼的惆悵,那麼的無助,那麼的彷徨,那股憂鬱的氣息很氛圍着實讓人覺得孤單,覺得淒涼,覺得悲傷,覺得愁苦,覺得嘆息。

可是,你知道嗎,那姑娘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啊,那是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夢想啊,經歷千辛萬苦,作者好不容易看見她了,可是她卻又沿着長長的巷子默默走遠了,她甚至躲進了頹廢殘敗的籬笆裏去了,讓人碰也碰不得,抓也抓不住,真真是愁壞了人。更爲過分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現實的壓迫,這夢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越飛越遠了,那一刻,作者心中的恐慌和無奈就像那綿綿細雨一樣落也落不盡,散也散不去。

不過理想破滅了又如何,夢想粉碎了又怎樣,作者沒有絕望,也沒有放棄,所以他還是勇敢期盼着,盼望着再次遇見一個丁香一樣美好的姑娘,即使要在漫無止境的雨巷裏去追尋她,作者也無怨無悔。

是啊,夢想總是遙遠的,成功總是不易的,在奮進的路上,會遇到陰天,也會等到晴天,只要我們敢去追尋,只要我們願意去等待,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披荊斬棘、看到一條絢麗的彩虹的。所以,請再努力一點,請在堅強一些吧,今日的丁香敗了,我們就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喜迎明年的丁香吧,我相信,那時候的丁香還是那麼楚楚動人,還是那麼高貴典雅。

《雨巷》讀後感3

一條老巷,悠長而淒涼。細雨,自空中落下,搖曳了行路人的傘,固實了老石橋的磚,濺醒一汪波瀾,觸動了巷的深處,更驚駭了癡情人的心,淅瀝、淅瀝……

一個少年,帶着憂愁,獨自走在巷頭徘徊、張望。撐着一把油紙傘在纏綿的雨中期盼、等待。年輕的心,迸發着無盡的柔情,充溢着飄渺的思緒。風拂起他額前的頭髮,雨濺溼了他的衣肩。他獨自在這寂寥無人的雨巷,憂傷又彷徨,只希望遇着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他幻想,這個姑娘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撐着油紙傘,和他一樣,在這寂寥的雨巷,彷徨……

巷的深處一把油紙傘漸漸靠近,傘下嬌匿着一個姑娘。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她便是少年心中思慕的人。她默默地走近!少年佇立在原地,歡喜卻又膽怯,欣喜卻不知所措。他的眸子深情如一潭秋水,凝視着靠近的姑娘,希望遇上姑娘的目光,傳達他的心中所想。

“她默默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少年的心暗淡了,望着遠去的.背影,在雨中,模糊……少年不禁又獨自彷徨,彷徨在這雨巷,希望逢上一個丁香一樣的,就像這愁怨的姑娘。

雨巷,悠長悠長,走不到盡頭,分不清方向。細雨,更加模糊了視線,伴着淚,飄落。

這綿長淒涼的雨巷,是戴望舒無盡的思和無限的情。或許戴望舒對生活有着無限的期望,但生活並不如自己的意願。他無法將自己的情感徹底釋放,只能訴諸筆端。

少年的期望是戴望舒的期望,丁香一樣的姑娘,則蘊示着戴望舒心中的美好生活。

儘管姑娘只留下太息般的眼光,撐着油紙傘,徑自走去,留少年在細雨中獨自惆悵,彷徨。但那少年,並不願澆滅自己心中的那縷火光,他相信,細雨朦朧中還會出現丁香一般的姑娘。戴望舒的生活儘管有着不如意,但藉着《雨巷》,他相信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也定能遇着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

一條雨巷,戴望舒的身影在雨巷中,並不彷徨……

《雨巷》讀後感4

《雨巷》一詩是詩人戴望舒的成名詩,這首詩帶給我一種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輕易的讓我們感受到它所抒發的情感——悽清,冷漠,惆悵,哀怨。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衣服雨中小巷的美麗畫面,同時又爲全文打下鋪墊,確定了全詩的背景。

詩人孤身一人獨行於雨巷之中,而他彷徨的腳步,內心對丁香姑娘的`期盼,都透露着他內心的苦悶和孤寂,更有對丁香姑娘求之而不得的焦急難過。於是詩人便寫出了“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

在我看來,詩人詩中所寫的丁香姑娘,正是施絳年,因爲施絳年是詩人戴望舒的深愛之人,但由於種種原因,詩人戴望舒與施絳年相戀8年卻毫無結果。自此戴望舒便從未走出那條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在一個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費去一生的時光。正如詩中所寫“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詩人把施絳年比爲丁香姑娘,通過丁香花給讀者描繪了一個柔弱、嬌美而又純潔的施絳年。丁香花嬌美卻容易凋謝,自古以來丁香被認爲是引愁之物,古詩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詩人巧妙的運用了丁香這一意象,既抒發了自己對丁香姑娘的嚮往,又表達了自己求而不得的惆悵與內心的悲傷。

等到詩人帶我們走過一道“頹圮的籬牆”,這“頹圮的籬牆”正是詩人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徵,“丁香姑娘”終於消失在雨巷盡頭,但這時詩人還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中,即使看不到“丁香姑娘”,他還是感受着“丁香姑娘”嬌美的背影和清冷空氣中遺留的顏色和芳香,併爲顏色和芳香的消散而傷感不已。

詩的結尾,詩人又將開頭所出現的鏡頭又重播了一遍,首尾兩節的詞句幾乎相同,只是將“我希望逢着”改爲了“我希望飄過”,僅這一處的改變,就說明詩人與丁香姑娘相聚相逢的機會和希望越來越少,越來越渺茫。

讀完全詩,我們都會感到詩人內心那種憂鬱,負重前行的壓抑。

《雨巷》讀後感5

也許課本中結合戴望舒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會比較傾向於將這首詩理解爲一首革命抒懷詩。可是我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女,哪個少女不懷春,看到這首詩我更多是想到男女之間曖昧幽怨的情感。

戴望舒是一個文學工作者,一般能夠接近並深入瞭解文學的人都是感性多情,心思細膩的人,戴望舒也不例外。他曾迷上同窗好友,也就是當時號稱“文壇三劍客”之一的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可是施絳年卻提出一個條件:戴望舒要出國留學,取得洋學位並找到體面工作後,才能與她正式結婚。建立在一系列條件基礎上的感情是十分脆弱的,沒有多久,他們破裂了。在《雨巷》中我們可以時時見到一個盛着油紙傘在雨中彳亍的丁香少女。雨巷這個地方本來就是能讓人從心底深處涌起一股寂寞淒涼的地方,耳邊頓時聽見淅淅瀝瀝的一陣雨聲。

記得從前在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的讀後感中寫道:我喜愛雨聲嘀嗒,享受細雨的觸摸。余光中的.雨也是冷的,可那是鄉情無以舒展時的失落之冷,而戴望舒的冷則是有這對愛情的渴望而無以實現的冷。看到丁香少女我眼前又浮現了婉君的影子,這個與悲劇聯繫在一起的悲情女子。當然丁香少女還沒有苦情到這個地步,她在雨中哀怨彷徨,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流露出太息般的眼光,朱脣微啓,吐出丁香般的惆悵。我喜愛有着幽怨的美麗女子,這會賦予她們神祕而淡漠的優雅氣質。也許丁香正在雨巷中無盡的回憶剛逝去的愛情,想念着愛人的面容和體溫,鼻前縈繞的是那永遠不能釋懷的氣味。 愛是空城,回憶是雙城的距離。我只想對所有丁香般的女子說,回憶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應該將回憶用水晶盒裝好,藏在心靈一角,讓它在歲月的流逝中轉化成心靈最美的一顆水晶鑽,但不要讓它變質,不要經常打開盒子,因爲那隻會讓你因上一段愛情的逝去而變成嘮叨不已的怨婦。

只有讓遺失變爲美好,才能在夢中與幸福相見。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 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 愛如果走得夠遠應該也會跟幸福相見 承諾常常很像蝴蝶 美麗的飛盤旋然後不見 但我相信你給我的誓言 就像一定會來的春天但我認爲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誓言,只有靠自己自立自強才能贏得屬於自己的真正幸福。

《雨巷》讀後感6

那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是有多麼地高潔、美麗,讓詩人可望不可即。她那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是有多麼大的光芒,讓世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以至即使是徒勞的等待,也願意在彷徨中繼續追求。也許,這首愛情失落與理想失落的協奏曲,是他在苦苦彷徨追求的時候,那顆孤苦迷茫的心所演奏的,如此哀怨,悽清,連我這個局外人,也不禁感動得心都在顫抖了!

生在俗世,沒有誰天生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所以我們只能在喧囂中沉浮,在忙碌中徘徊,在昏昏沉沉中迷失自我。可是,戴望舒卻在徘徊、昏沉中寫出瞭如此唯美的詩句,這該是經歷了多少磨難與打擊後的重生!成長,便是如此充實的一個過程。只有經歷了痛,纔會懂得苦,只有懂得苦,纔會覺得甜,便能如滿月朝陽,投射出圓潤的光芒,才能在昏昏沉沉中,()找到迷失的自我!

泰戈爾曾經說過:“只有經歷了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有位署名作家劉墉也曾說過:“人生如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我想,那些苦難與挫折,便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吧,其實痛定思痛,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挫折,愁中評愁,也沒有什麼越不過去的坎,抗中抗敗,失敗後的'陽光依舊燦爛!

感謝戴望舒,感謝<雨巷>,感謝他在挫折中的執着。他帶個我的不只是丁香般朦朧的姑娘,不只是美好高潔的理想,還有成長道路中面對艱難苦困不放棄、不退縮的勇氣!

生命就像是一個舞臺,偶爾有悲劇也是在所難免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那舞臺上的人,劇情再悲慘,也終會落幕,而那舞臺上的“演繹”,也許已成爲經典,閃閃發光,而故事的主角,卻因爲這個“悲劇”而變得更加出衆,甚至名揚四海,萬古流芳……

挫折並不可怕,它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可怕的是不敢面對挫折,那會把我們推進墮落的深淵……

《雨巷》讀後感7

讀罷《雨巷》。我掩卷深思,詩中的每一句,每一行,每一節,都給我心靈強烈的震動。我覺得詩中表達的意境並不朦脫,從詩中我窺見詩人的苦悶和追求,沉淪和探索;窺見詩人在洶涌的人生海洋中駕馭自己生命之舟,奮勇拼搏的心理軌跡。

從五光十色的幻想中回過頭來。面對變幻莫側的社會現實,詩人難免有所消沉。“撐着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大革命的失敗,使“以天下爲己任”的詩人受到巨大的`打擊,局囿在這樣一個小天地裏(雨巷),詩人滿腔的革命熱情無所依附。才能無處施展。無法爲自己的抱負而奮鬥,一時感到惆悵,感到前路茫茫。這種惆悵與茫然,實際上正是詩人熱切追求的潛在表現。

追求受挫,詩人消沉了?絕望了?對革命失去希望了?不,並不是這徉。詩人雖然感到一時的失落,但他並沒有就此一暇不振。在這個狹窄、優愁的小圈子裏。詩人還在追求。追求理想。追求與他志同道合者。“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就是詩人的追求。“在雨的哀曲裏”,“丁香姑娘”也是“獨自撐着油紙傘”,“默默行着”,行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樣優愁的姑娘”,不正是壯志未酬的詩人理想的精神化身嗎?她的前行不正代表着詩人的嚮往與追求嗎?“靜靜地/遠了,遠了”,“到了頹紀的籬牆”後,前面等待着她(他)的又將是什麼?誰也不知道,也許是另一條“悠長的雨巷”。也可能是一條直達革命勝利的康莊大道。但無論怎樣,已經看到新的希望,只有這樣勇敢地走下去,去奮鬥,才能迎來革命勝利的曙光。

從這首詩中,我感到。詩人殖含於淡淡的敘述中的。並非是理想的幻滅,而正是不滅的理想火花的進發。我隱隱感到詩人最終會在“雨的哀曲裏”重新站起來,在沉默中爆發,撕破一切黑暗的帷幕。因爲,勝利,永遠只屬於執着、不息的追求者。

《雨巷》讀後感8

是雨,腳下是古樸的青石板,纏綿的雨絲拂過臉龐,捎過一份涼意。茫然地前行着,四周是從未見過的小院,淺白石灰的牆,暗紅木頭的大門,幾點芭蕉,幾樹楊柳,還有在角落獨自妖嬈的青苔。如銅雀深鎖大小喬,秀美隱隱從莊重間透出,一片含蓄的美。

路邊是河,不寬,也不深。靜靜地流淌,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走不了多久就見小河上的石橋。手輕放在橋身上,漫長的歲月磨平了它的棱角,光滑的',隱約帶着深邃的寒意。收回手,再看那石橋,仍是那般古樸溫潤的模樣,彷彿剛纔那幽幽寒意,只不過是一個錯覺。

耳邊隱隱有溫婉的小調,如風一般,帶着些許哀愁,又細膩可人。頭腦彷彿被空氣中潮溼的水汽所浸漬,什麼也想不起,也不願多想。那些俗世間污濁的心念,此刻竟不知遠遁何方,一片清明,也一片迷茫。

走得有些乏了,在河邊坐下,將鞋脫下放在一旁,赤腳伸進河水中。沁涼的感覺包裹了整個腳步,一點一點透過血肉,直到骨髓,最後傳至全身。就連冰冷,都可以如此之溫柔。

突然間,一枝丁香被伸到面前,詫異地接過花,轉頭,是一位年邁的老婆婆。她微笑着,每一條皺紋都舒展開來,條條皺紋不是年老的象徵。微風拂過,帶來一種心境的平和與內心的安詳。脣角揚起的弧度淺淺的,彷彿要說些什麼,又什麼也沒說,只是微笑着看着我輕嗅芳香,再慢慢踱去。她的步子極慢,在濛濛細雨中,撐着把油紙傘,模糊了輪廓,消逝了影蹤。而我,手持着那枝丁香,整個世界都瀰漫着一股清幽的芬芳。

閉上眼,世界很安靜,能聽見雨絲拂過河面的細微聲響。來往的人極少,偶有人經過,卻聽水窪濺起水的脆響,腳步聲或重或輕,都是一樣的緩慢。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我用腳輕輕拍打着河水,幾條青鯉被這聲響驚動,向四周散去。一圈一圈大漣漪,和着一圈一圈小漣漪,極盡溫柔地纏綿。

童心忽起,我赤着腳,在石板路上小跑着。細雨滌盪着世界,也滌盪着我的靈魂。小跑過一個又一個小巷,巷角口偶敞開的小巷總散發出一股混着潮溼水汽的黴味兒,不難聞,反倒有一種記憶陳釀的醇香,令人心醉。

這是江南,有關江南,有關雨,有關夢,有關心裏隱藏的悲哀。無關名利,無關現實,無關那些擾人心緒的或繁重或微小的事物。

《雨巷》讀後感9

說實話,在老師爲我們講解雨巷之前,我初初讀到這首詩時,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首愛情詩。我認爲文中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作者理想的、思慕的女子,是作者理想的另一半,代表着作者對愛情美好的嚮往和期許。但在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還是太過淺顯簡單了。

按照老師在課堂上所說,文中的姑娘實際上是一種象徵,姑娘的彷徨、冷漠、悽清、惆悵、悽婉、迷茫,實際上都代表着詩人自己;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實際上就象徵着詩人對美好事物、對理想信念、對人生追求的迷罔和彷徨。我覺得這種解釋很有道理。

可是,在之後的幾天裏,閒暇之時揣摩起這首詩,我心中漸漸地冒出了一個與我最早的想法、與老師的解釋都大相徑庭的想法。

我覺得,詩人其實並不想通過這首詩來特意表達什麼,甚至,可能連詩人自己,都不太說得清楚他寫這首詩的動機爲何。自古以來,詩人寫詩,其實都很少有什麼“預謀”,多數不過是受到某人某事某物的觸動,即興而爲罷了。所以,固然每首詩的字字句句都凝注了詩人當時的'感情和思想,可是同時,也很少有詩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特殊意義和象徵性。基於以上考慮,我覺得,其實我們真的沒必要對每首詩都逐字逐句挖個清楚,一定要給它安上一串分析解釋。當然,其中有一些詩人情感表現得比較明顯的、詩人自己寫時就能夠明確自己想法的詩,如此分析,倒是一樁樂事,相當於我們後人與前人的交流對話。我們去猜測詩人的所思所想,揣測詩人的處境心情,其樂無窮。

可是,像《雨巷》這樣的詩,通讀下來,我們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詩人的迷茫。一個人在迷茫的時候寫下的詩作,我覺得很難會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和象徵。只是詩人處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路一片迷茫,偶有所感,然後將這種感覺用文字記錄下來罷了。可是無論是老師的講解、我一開始的想法、網上的種種評論,都是對這首詩有一個明確、精細的分析判斷的。可是若連詩人本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想說什麼,我們這些根本不瞭解他的旁觀者,又哪裏來的底氣下那麼武斷的定論呢?我們讀詩,固然要揣摩詩人的情感和想法,可那終究是揣摩,不是定論。另外,我希望未來的語文教育可以給我們學生更大的自由度。

《雨巷》讀後感10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首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一首朦朧的詩,訴說一個辛酸的愛情,暗示一個執着追求的精神。

在潮溼而又窄小的巷子裏,雨水滴答、滴答的落下,在這靜謐的小巷裏顯得猶爲突出。這時,一位美麗的民國姑娘撐着一把油紙傘,從這寂靜的小巷子中走過,慢慢的,默默地,眉間帶着憂愁,帶着惆悵,像夢一樣,像丁香花一樣,芬芳迷人,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給詩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詩人戀上了,也牢牢的記住了這位丁香姑娘,可這位丁香姑娘都在詩人戀上她的時候,消失在那小巷的盡頭。到了坍塌的籬牆,走盡這雨巷,遠了,遠了,留給詩人一個背影。

詩人感到冷漠,感到淒涼,他對丁香姑娘的戀戀不忘,導致了他對美事融而不得,得而復失,理想落空的痛苦,丁香的原型其實是詩人曾經的初戀施絳年,施絳年對詩人只有敬仰之情,詩人愛上了她,並向她告白,施絳年無奈也只好接受,並提出要詩人獲得學位,詩人爲了他的愛情,踏上了去法國留學的道路中,可當他滿懷希望地回到祖國,卻發現施絳年早已有了心儀之人,愛情的失利之下,詩人寫下了這首《雨巷》來訴說他的痛苦。

但這不過是詩的表層罷了,當時的詩人所生活的地方十分混亂詩人彷徨着、迷茫着,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對現實黑暗光明的渺茫,以這對美好未來的渴望之下,詩人寫下了這首詩,這首名叫《雨巷》的.優美而又傷感的詩。

“在雨的哀曲裏,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詩人以自己的經歷,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使得這首詩是這樣的淒涼這樣的哀怨,詩人多次運用象徵的手法,多次運用復沓手法以及重複的手法,表達了更爲強烈的感情,雖然現實黑暗,光明十分渺茫,但詩人對未來仍是充滿着希望,對理想更是有着執着的追求。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雙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詩人借丁香姑娘來寄託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內心的執着追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雨巷》讀後感11

在這周的學習生活中,我學習了雨巷這首詩,一說雨巷,大家都會聯想到,在一個下着雨的小巷裏,一個人孤獨的彳亍着,他也許是在思念自己的戀人,也可能在思念自己的工作,而我,在學習了雨巷這首詩後,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家鄉的雨巷,窄窄的,非常寂靜,往往除了早上買菜時聽到別人砍價的吵鬧聲後,便再也聽不到別人的交談聲了。而如今,窄窄的巷子已經被擴寬了好幾倍,每次我回老家時,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因爲,每次回家,都會爲故鄉的變化而感到吃驚,記得那一天,也是一個下雨的日子,但再也不是以前那樣悽清了,以前只要下雨,街上一個行人都沒有,而如今,人潮涌過,花花綠綠的塑料雨衣早已替代了當年油紙傘的單一色調。以前不喑世事的我到如今已轉換成了那張成熟而長大的臉。這條巷子見證了我的成長。走着,看紅燈綠酒漸漸模糊,並集成幾束光線從身邊劃過,是時光,是時光在流逝……而唯一不變的,是雨巷裏的善良。

那天,我走過,走過老人的修鞋鋪,看那個嶄新的節能燈。哦,多年前這兒掛的還是老款的白熾燈,總在悠長漆黑的夜中安靜的亮着,似乎等待着什麼,直到人流漸漸稀少,巷的.那頭才傳來“嘎吱”的蹬車聲,一個男孩騎車歸來,向修鞋的老人問聲好,“又是這麼晚了,還不回家啊?”老人總笑着應到:“快了,快了。”於是年輕人依舊愉快地蹬着車,消失在小巷盡頭,老人慢悠悠站起車,收拾東西,起身,熄燈,回家。

這是幾年前與媽媽從回家見到的,那時媽媽說:“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和諧,是愛。”當時我還疑惑,“老人到很晚收工與愛八杆子打不着邊,怎麼會扯到一塊呢?不管太多,媽媽說的,就一定對。”於是每天早晨到鞋鋪對面打豆漿買油條,都總要向老人問聲好,老人也會回敬一個微笑,直到多年後,才懂得了其中真真正正的含義。人世間的愛,多麼抽象的字樣,原來也可以言的如此形象,又如此地深刻,也許當年的那個男孩時至如今都不知道老人等待到深夜的原因,不是爲收穫利益,而是爲獻出愛心,獻出關懷。

“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和諧,是愛。”

走過,走過雨巷,走過這充滿人與人之間和諧與愛得雨巷,走過我的故鄉。

標籤:讀後感 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