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春》讀後感集錦15篇

觀後感2.7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讀後感集錦15篇

《春》讀後感1

今天,我和媽媽開始交流第二本書《西頓動物記·春田狐的愛》。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田狐的一家,慈愛的媽媽叫維克森,勇敢的爸爸叫疤臉,他們有三個可愛的孩子。爲了讓孩子們吃上可口的雞肉,滿足它們的成長需要,狐狸媽媽維克森經常冒險去農場抓雞,這一行爲惹惱了農場主,讓維克森一家遭到了無情的捕殺。頃刻間,原本幸福的狐狸一家失去了狐狸爸爸“疤臉”。很快,三隻小狐狸被人殘忍地殺害,唯一一隻倖存的小狐狸也被人們抓到農場裏,用鐵鏈子拴了起來。維克森決心要把小狐狸救出來,可是無論它怎樣努力,鐵鏈還是牢牢地套在小狐狸的脖子上。與其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人們活活地折磨死,還不如保留一份生命的尊嚴。於是,在這種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絕望的維克森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詫的決定——給小狐狸帶去有毒的雞頭。它認爲只有這樣做,纔可以讓孩子擁有一份永久的自由和尊嚴。

我的感受:以前,世界上的人和動植物都各佔半個地球,然而,人類卻加重捕殺動物、砍伐植物,使許多動植物滅絕。但是,流淌在動物之間濃濃的親情,永割不斷。這就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我爲春田狐一家的遭遇感到悲傷。爲什麼動物們都這麼慘呢?

媽媽的感受:這個故事的確很感人,以至於讓我帶着淚把它讀完。那字裏行間涌動的動物的親子溫情、生命的堅韌頑強留給我無盡的回味……“動物的愛和人類的愛一樣偉大”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特別是春田狐對生命自由和尊嚴的捍衛,更讓我猶升崇敬之情!

交流內容:針對孩子若有所思地提問——爲什麼動物們都這麼慘呢?我不知如何回答纔是最恰當的答案,在這裏我和孩子共同分析了幾點:

第一,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都有想讓自己生存得更好的動力。動物和人一樣,都有思想、有感情,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些。但因爲食物鏈,強大的總是想方設法戰勝弱小的,弱小的動物就可憐了。這就叫做生存競爭、優勝劣汰,但這是一種自然法則,誰也難以違反。

第二,我們的生態有些不平衡了。人類佔用了太多的資源,比如動物們居住的森林,可能被人類佔了,土地上建了房子、樹木砍了卻沒有及時補種,有些動物也被獵殺了,動物們生存的空間變小了,它們的食物越來越少,環境變壞了,動物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相對於其它動物,人類太強大了!

第三,生命是寶貴的。我們不僅要熱愛自己的生命,也要熱愛動物的、植物的、其它的生命。

《春》讀後感2

我手捧着朱自清爺爺的文選,讀着讀着,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副美麗的景象,我更加愛上了“春天”。

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樹,梨樹,杏樹上都開滿了一朵朵嬌豔的花,有的紅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紅粉紅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潔白的像雪花,花兒散發着迷人的香味,閉上眼睛,樹上彷彿結滿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圍着花兒翩翩起舞,野花數不勝數:雜樣兒,有名字的,無名字,都像趕集似的聚在草叢裏,像一隻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閃爍的星星,一閃一閃的調皮地眨着眼睛。在朱爺爺的筆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兒,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如果作者沒有發自內心的由衷的喜愛之情,怎能寫出這等精彩之筆!在朱爺爺筆下,春風、春雨都顯得那麼美。風中的'柳枝是多麼溫柔,風中的樂聲是多麼動聽,風中的氣息是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還有,那綿綿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像薄煙,表現了飄渺朦朧之美。我讀着讀着,彷彿正在春風中盡情地欣賞一部春天的樂章,一幅春天的寫意畫。朱爺爺對春天真摯的讚美之情,已不留痕跡地融入了景物描寫之中,讓我讀來回味無窮。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的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綠色,寓意着復甦,象徵着希望。當春風輕輕地吹過,春姑娘的腳步走遍大地,她告訴人們該翻田播種,農民們聽到春姑娘的叫聲,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歡聲笑語犁田翻地,播種插秧,田間變成了歡樂的戲院。水塘中的青蛙也奏着唱着春歌,正如杜甫詩中所說“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說豐年。”這忙碌的田間卻成一幅生機勃勃的鬧春圖。

小朋友們告別了嚴寒的冬天,春姑娘高高興興像春燕一樣飛進了學校,學校立即從冬眠中醒了過來,花開得更紅,草變得更綠,小朋友們也更加美麗,容光煥發。是春姑娘給了我們勃勃生機,一年之季在於春,我們是祖國春天的花朵,要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對我們的培育。

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纔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國小五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到了我們秋天的收穫,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我熱愛春天,歌頌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春》讀後感3

有人說,在一年四季中,哪個季節是人們喜愛的。有人說春天,有人說夏天,有人說冬天,各種各樣的喜好,那理由是什麼呢?喜歡春的理由是在春天可以播種子,好在一年四季有個收穫,喜歡夏天的時可以在夏天買到冰凍的冰棍和冰凍的西瓜,解一時之饞,喜歡冬天的是可以在冬天裏打雪仗,堆雪人等,喜歡這些季節有很多的理由。

在讀《春》的這一刻,我感受一個對春天如此喜愛的作者在寫春的這一課時,對春的觀察是如此的仔細。他在寫春天的所有景象,在如此的喜歡下寫這一篇課文。作者滿身的喜歡,作者對春天的讚美是如此之好,表達了作者對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可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以及喜悅之情。作者在描寫春的草、花、鳥兒、牧童等。在園子、田野裏到處都是小草,綠茵茵的。花兒分爲桃花兒,杏花兒,梨花兒,花裏帶着甜味。鳥兒在呼朋引伴的賣弄清脆的喉嚨,鳥兒在樹上唱起與人們伴舞的歌曲,鳥兒還將巢穴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鳥兒們在一起唱出婉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着,這時候牧童的短笛在成天地響。在一個夜晚,外面忽然下起了春雨,在這一個春雨中,萬物都在復甦,等已久的春雨總算等來了。在這個春雨的到來,可以使植物的生長可以促使植物的快速生長。到了快要對農作物施肥的階段了,人們在太陽底下對農作物進行施肥,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在農作物吸收肥料後,過了一夜後,要是下雨就更好了。因爲肥料要雨水的作用才能融化,植物才能吸收營養,這樣農作物才能一天天長大,纔能有更好的收穫,也就算這一年沒有白費,這樣心裏纔有一絲安慰,在收穫農作物的時候,人們都說的這是一件很快樂高興的事情,在春雨後,人們又開始在一天的勞動,在辛苦的勞動中得到勞動成果,在一年的勞動成果肯定很豐碩,再豐碩的勞動成果中得到快樂。

在春天裏,所有的人都在爲下一年做這準備與發現提前半年完成這一項勞動。人們都在一起勞動,共同分享着勞動成果與勞動的結晶,在人們彎下腰做工的時候沒有怕累,就是人們最喜愛的春。

《春》讀後感4

拜讀了《春深十七層》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作爲一名生活在龐莊礦多年的北煤人,從未像今天這樣自豪過、高興過。

工作面條件差、工作科技含量低、工作勞動強度大但工資水平低、危險程度高、工作就是跪着……這些幾乎是龐莊煤礦的特有標籤,每當外出與兄弟礦井的同行、朋友交流時,內心總是有種難言的苦澀感,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我也是一名兗礦職工,我也每天努力工作,爲什麼就不能像大礦那樣自豪、驕傲,爲什麼談起龐莊煤礦總有種莫名的失落感。

因爲我們的工作面沒有兄弟礦井好,普採工作面工作條件差,付出數倍的艱辛但是產量卻遠不及兄弟礦井。因爲我們工作科技含量低,作爲一個四十多年的老礦井,我們依然是靠炮採、人力來挖煤,絲毫沒有進步。因爲我們的工資水平低,我們付出的絕不少,但是我們獲得的遠遠少於兄弟礦井……每每想到此我的內心總是有種苦澀、有種莫名的感傷。

但是,今天一切都開始改變了,因爲我們有了新的領導班子,有了新的`領路人,我們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向正悄然發生着新的變化。

安全面貌在變化着。記得以前我戴好礦帽下井時,有些人笑我“帽帶繫着多難受、不熱啊?”我就迷惑了,這是基本規範啊,爲什麼會這樣說啊?幸運的是朱科長告訴我,“你這樣做是對的,在井下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謹記‘安全’二字,哪怕像戴礦燈、毛巾這樣的小事也要按照規範,絕不能盲從,改變自己的正確行爲。”在旁人的眼中這或許只是小事,但是對於一個以安全爲重的礦井來說,這都是大事。就像部隊要求每名士兵都要練隊列、站軍姿、疊“豆腐塊”一樣,礦井的安全就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任何人員、任何工作、任何時刻都要安全的理念,才能形成安全文化,確保礦井的長治久安。

精神面貌在變化着。“節約創效、責任在我”已經越來越深入每名職工的心中。正如文中所說“隨着類似機電工區‘標杆區隊’、‘明星班組’越來越多,‘人人都有事,事事有人管’已成爲全礦職工的衆心所向。”

新的變化一個接着一個,每一個變化都是那麼讓人欣喜。期待着我們龐莊礦在這一個個變化下,由量變到質變,成爲一個機械化的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礦井。就像文中所說“這一串串有力的數字和實例,爲集團公司薄煤層開採和可持續發展描繪着美好的前景。”龐莊礦,我們願意爲你而努力,我們願意奉獻自己的青春讓你變得更加美麗,我們願以你爲傲!

《春》讀後感5

我自己手捧着朱自清爺爺的文選,讀着讀着,我自己腦子裏浮現出一副美麗的景象,我自己更加愛上了“春天”。

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樹,梨樹,杏樹上都開滿了一朵朵嬌豔的花,有的紅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紅粉紅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潔白的像雪花,花兒散發着迷人的香味,閉上眼睛,樹上彷彿結滿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圍着花兒翩翩起舞,野花數不勝數:雜樣兒,有名字的,無名字,都像趕集似的聚在草叢裏,像一隻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閃爍的星星,一閃一閃的調皮地眨着眼睛。在朱爺爺的筆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兒,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如果作者沒有發自內心的由衷的喜愛之情,怎能寫出這等精彩之筆!在朱爺爺筆下,春風、春雨都顯得那麼美。風中的柳枝是多麼溫柔,風中的樂聲是多麼動聽,風中的氣息是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還有,那綿綿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像薄煙,表現了飄渺朦朧之美。我自己讀着讀着,彷彿正在春風中盡情地欣賞一部春天的樂章,一幅春天的寫意畫。朱爺爺對春天真摯的讚美之情,已不留痕跡地融入了景物描寫之中,讓我自己讀來回味無窮。

而令我自己感觸最深的還是《春》的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綠色,寓意着復甦,象徵着希望。當春風輕輕地吹過,春姑娘的腳步走遍大地,她告訴人們該翻田播種,農民們聽到春姑娘的叫聲,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歡聲笑語犁田翻地,播種插秧,田間變成了歡樂的戲院。水塘中的青蛙也奏着唱着春歌,正如杜甫詩中所說“聽取蛙聲一片,稻花香裏說豐年。”這忙碌的田間卻成一幅生機勃勃的鬧春圖。

小朋友們告別了嚴寒的冬天,春姑娘高高興興像春燕一樣飛進了學校,學校立即從冬眠中醒了過來,花開得更紅,草變得更綠,小朋友們也更加美麗,容光煥發。是春姑娘給了我們勃勃生機,一年之季在於春,我們是祖國春天的花朵,要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對我們的培育。

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纔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國小五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到了我們秋天的收穫,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我自己熱愛春天,歌頌春天,但我自己更珍惜春天!

《春》讀後感6

事實上我還在做這種蠢事,這似乎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份。我指的是花兩天的時間

看完它,然後坐下來寫讀後感這種蠢事,而不是別的。

從時間上說我接觸到這部小說已算很遲了,但感受卻從來都是很個人化的,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每讀一本好書都是一趟美妙的精神之旅。其間包括每一種場境的仿如至身其中,每一段內心獨白,精彩對白,怪異情節。雖然可以清楚意識到思想與現實中的距離。但又願意相信現實也可能如此這般。這就是小說的.魅力所在。有一些情節如果非要落於現實也並無不可的,但它最好還是存在於思想上算了。不然正如書中所說:

我們真是至身於這樣奇妙的一個星球了。

讀這本書所受到的內心觸動是有跡可尋的。是精神牽連生理上的一些返應。沒有必要讓自己誤會,我所指的生理返應除了性方面的最主要的還是另外一種。正如書中亦有提到的靈魂深處的隱隱作痛。有好多次,大概不下六次吧。

雖然並非特別強烈卻恰到好處地讓自己的內心感受到了。這個不是精神的痛,而的的確確是生理上痛,心痛。心被擠壓,喚醒般抽痛。很奇妙的一種痛楚,讓人有種不忍離開,想一直就這麼痛下去。然而它卻很短暫。這正是這種奇妙的疼痛的魅力吧。很難得有這樣的體驗,如果在現實中更難。

渡邊,綠子,直子,玲子,永澤,初美,甚至‘敢死隊’。每一個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也有着反映社會現實的功效。日本當時的社會風氣已很讓人感到有動盪出有糜爛的一面。對於生活的態度,性的開放多少有着頹廢。

這是文明的一個陰暗面。只是通過文字的描述卻有着吸引人的地方罷了。似乎所有的虛幻假設都令人嚮往。也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死去,木月,直子的姐姐,直子,初美。每一種死亡都給人們悲哀和思考。年輕的生命,年老的生命。想活下去的沒有活下去,可以活下去的卻選擇了死亡。生命本來就是脆弱的,只要我們一動念頭,它就會隨風而逝。

自殺是種自私的行爲吧,每個生命的離去都會給活着的人帶來內心的傷害。有人對死亡感到恐懼,所以他活下去了,

有人對活着感到恐懼,所以他死了。

《春》讀後感7

我參加了圖書館的讀書小組。由於新冠疫情,小組的人不能聚在一起,我就粗淺地把讀書心得寫在這裏和大家討論。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寫於37歲,是一部青春題材的小說。書中的主人公渡邊,二十歲左右的他敏感而有一些憂鬱,他彷彿一直遊離在世界的邊緣,和人羣保持着距離。他眼中的敢死隊、直子、綠子、玲子等人,在筆下都很生動、逼真。這些人物不是淺表的,他的敏感會很準確地把人物自帶的氣場和精神內核表現出來。

說實在的,不知是由於疲倦還是其他的。小說的前部分很吸引我。我不懂日文,所以無法體會原版的魅力,但林少華的翻譯是很能讓人投入的,翻譯的文字甚至好於一些當代的作家。選詞考究、感覺他已經融入了作家的精神世界裏,可以營造出一種略微陰沉、閒散、甚至迷離的基調。但小說的後部分彷彿只是在講故事,這也許是我閱讀不認真、懶惰的緣故。

小說的開頭會給人一種愛情小說的感覺,但讀到後來,你會對村上自己在原著的腰封上加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產生懷疑。(一種吸引眼球的市場行爲?)相信大多數讀者會認同這是一部記錄青春的'現實主義小說。青春中的迷茫、對世界的好奇、對性和內心的需要和探索,無處不在。

在我看來這是村上在快步入中年,想對自己頭腦裏的青春思考做一個記錄的小說。(很多東西不記錄下來,會隨着時間的沖刷,遺忘在記憶裏。)青春裏看似迷茫的散步、周圍世界裏真實存在的荒誕、內心渴望的理解和陪伴、不確定的性的衝動,以及對愛情的探索等等,在小說中都一一呈現。

我特意去聽了聽披頭士的《挪威的森林》。“我曾經擁有一個女孩,她也曾擁有我。她帶我去她的房間,讓我留下,說隨便坐在哪裏。我望了望四周卻沒有一個椅子。我坐在地毯上喝酒聊天直到兩點。她說明天她要上班然後放聲大笑。我說我不用上班然後睡在了浴缸。我醒來時孤身一人,小鳥已經飛走,所以我生起了火,這感覺是否不錯?”

無所事事的青春,似乎什麼都不在手中,衆多的不確定性,彷彿無法真正安置下什麼。青春需要些什麼呢?陪伴、理解、一起做一些無目的的瘋狂,彼此的慰籍。青春就這麼走過了吧。

青春似乎想要說的、應該記錄的還有很多的內容,讀一讀村上的這部小說,也在南歐的小雨中靜靜地隨他再走一遍青春的歲月吧。

《春》讀後感8

第一次聽說李娟和她的作品,是在好幾年以前了。當時只粗略地瞭解到她是出生、成長於新疆的四川妹子,因描寫阿勒泰地區的生活而深受讀者喜愛。心裏想,一定要讀讀她寫的書。因爲,同樣作爲四川人的我,曾對新疆有過深切的着迷。

但一直到今年9月,才入手了她的《羊道:春牧場》。喜歡。應該說是驚喜。一本書,如同一個人,冥冥之中感覺終會在某個時刻與之相遇。然後開啓一場短暫傾心的相處。再至告別,回味無窮。

《羊道》三部曲記錄了李娟進入哈薩克普通牧民家庭的紀實生活: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她跟隨他們一同生活、勞作、遷徙......她以剋制、平實的筆調,真實呈現了哈薩克牧民的日日夜夜:包括我們可以極力去想象但始終難以觸摸到的荒涼與艱辛,也有我們意料之外的趣味和人情。

城市裏生活的人,無法深度感受“廣闊”與“荒寂”的真實意境。對以遊牧爲生的民族而言,他們的生存背景就是高遠蒼茫的天空和一望無人的原野。那是怎樣的一種“荒寂”呢?——在漫無邊際的吉爾阿特牧場,“只有一家鄰居,之間還隔了一座小山。”

去山谷背冰的路上,“有時候走着走着,卡西就會撿到一枚自己去年春天遺落在路邊的塑料髮卡。”“客人散盡的吉爾阿特,寂靜得就象阿姆斯特朗到來之前的月球表面。當然,客人還在的時候也沒有掀起過什麼喧譁。”

除了荒寂之外,還有貨真價真的艱苦勞作分配給大人和孩子:去枯草叢中拾牛糞(作燃料),翻過冷清的山谷去背冰,放羊,做飯,管理馬、牛、駱駝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

冰水是當地唯一的食用水源;冰塊是孩子們爲數不多的零食;白白的肥羊肉做成的包子;懸崖上摘回的野蔥;以及只能聞其香不能食其味的新鮮的饢……

這些在讀者眼中“絕對的艱苦”,在牧民心中,只是“不好不壞”的日子而已。他們習慣了剋制,習慣了忍住誘惑而“不去透支好的日子。”

對於作者而言,最艱難和坎坷的當屬那一次次遷徙的過程。從一個牧場轉向下一個牧場,每一次出發,都要經歷繁瑣而沉重的準備,幾乎每一次漫長的征途,都是在風雨交加、冰冷崎嶇、惡劣驚險之道路上完成的動盪之旅。

在遷徙的路途之中,“只有我一個人是慌亂、驚恐的”。爲了抵禦令人心悸的寒冷,我總是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穿得極其厚實臃腫。但卡西一家的每次出發都是盛裝前行,保持着精神和體面。

《春》讀後感9

春日,打開《春之懷古》,我一口氣讀完,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新。

《春之懷古》這篇文章內容很簡約,作者運用生動、巧妙的文字描繪大自然,從“雲端”、“山麓”、“荒村”到“籬落”,筆觸所及猶如勻潤的弧線,自然、流暢而又幹淨利落,一如一絲不苟的 “工筆畫”。而到了“小鴨的黃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則忽然變成了“潑墨畫”一樣,濃濃的春意瞬間流淌於紙上,一下子將溫軟、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樣淋漓盡致地推到了我們的眼前。叫人看過以後對春天有了一種新的情感。

春來了,不僅溫柔卻更充滿生機、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蠻”。 “惹哭滿天的白雲”、“鬥急一城杜鵑花”、“揚起漫天的飛絮”這都是她的傑作。有一句話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麼?”其中充滿了對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來,人們的心情便如贏得了一場戰鬥的勝利,激動、興奮、難耐不已!作者在向我們娓娓道來的時候,充分發揮了“擬人”這一修辭的`妙用:“惹”、“鬥”、“不講理”、“不邏輯”、“苦守”、“抱着”、“攻陷”、“控制”……等等,讓春在我們的眼前宛如一個活脫脫的野蠻、霸道、俏皮、可愛的小姑娘!

寫文章,想象力是靈魂,沒有想象力或者說不能讓讀者“浮想聯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從“春”的翹舌發音聯想到了“口哨聲”,而由此展開了人們初造此字時的情景。雖然其實並非如此,但是卻讓讀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於“鳥兒”、“蝴蝶”、“蜜蜂”、“風鈴”在春天裏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靈慧心意。

我感覺作者真是很善於觀察生活,並且爲人風趣幽默,將雪融化寫成了雪撐不住了,從冷麪變成花面。在作者的筆下,似乎這平白無奇的雪而顯得有生命,似乎雪原本就是喜笑顏開的花面,只是偶爾在冬季會給人一種冷麪,到了春天以後雪又在此花姿招展起來。

讀完《春之懷古》之後,我真算是滿滿地領略了一番春天美景,我很有感觸,我覺得現如今的人們真的很少去會觀察自然的美景。而通過這樣一篇文章,可以讓我們重新燃起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季的輪迴中我們將春天作爲一年的開始,無數的生命在春天裏甦醒。在從古至今多少個春天裏,有多少相似而又不同的春天值得我們去回憶,去想象。

《春》讀後感10

《暖春》劇中的主人公叫小花,她是一個無父無母,無家可歸的孤兒,被一位善良的老人(寶柱爹)收養,寶柱媳婦——香草,過門多年未生小孩子,得知寶柱爹收養了小花時,以爲他想當衆出她的醜,就十分生氣。同時覺得小花的到來加重了家庭的負擔,多次在她孃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想送走單純的小花,但最終都沒能得逞……於是,她就處處針對小花,動輒就打小花,但小花從沒怨過她,而是處處忍讓她。

爲了有足夠的錢供小花上學,爺爺在無奈的情況下去砍柳條,編竹籃。有一天,爺爺去砍柳條,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於是爺爺只好背起籮筐,一步一步艱難地走着。由於身體懦弱,爺爺經不起狂風暴雨,跌倒在溼溼漉漉的馬路上,正好小花來接爺爺了,看見爺爺倒在地上,忙去把爺爺扶起,送回家,到了家,爺爺一直昏迷不醒,一家人都很着急。小花看到爺爺一直昏迷不醒,報着爺爺痛哭起來。因爲她擔心世唯一一個真正關愛她的.老人會撇下她去了。

隨着鏡頭的推移,觀衆越來越被小花善良純潔的心靈所深深感化了。片中演到香草喝藥的時候,因爲藥太燙了,手一時拿不穩,藥連同瓷碗一起打翻了,一些藥還倒在她的腳上,疼得她“哇哇”大叫。恰巧寶柱外出抓藥去了,老人又下田了,只有小花聽見。小花聞聲就跑去扶她。她反倒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地推開小花。這一推可厲害了,小花的手紮在碗片上,一雙小手被碗片扎得直淌鮮血,叫人看了怪可憐的。可小花忍着傷疼,跑去找胖嬸幫忙,而自己就只不過讓人上點藥就罷了。當時她可是拼了命似的去幫助那位平時處處針對她的香草。

後來,只爲聽到的嬸孃香草說的一句話,小花便在每天放學後拿着向別人討來的玻璃瓶去捉蚱蜢。以致上學路上的螞蚱被她捉光,不得不跑更遠的地方去捉,回家很晚。她這麼辛苦地去捉螞蚱,只爲一個理由:就是她認爲嬸孃吃了螞蚱,便會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後,嬸孃就會喜歡她,愛她。

看到這兒,我禁不住流下眼淚。我爲小花善良寬容的美好品德深深打動了,小

花和自己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在家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總是讓爸爸媽媽操心,看完這個電視劇我感到以後不能在做嬌嬌女,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是他們給我們生命;感恩老師,是他們傳授給我們的知識┈┈

世界上如果被感恩包圍,那麼世上永遠是春天!

《春》讀後感11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今天有幸讀了朱自清先生的《春》,讀罷,我在愈來愈冷的冬季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暖意,身心皆舒,也讓我感嘆作者清新、細膩的文筆,仔細推敲字詞句,發現這些普通字詞,熟悉到不能熟悉的修辭手法,擬人,比喻。簡潔易懂,並沒有過多的刁鑽,他那栩栩如生,獨一無二的語句,像春雨般滋潤着我的心田,不禁眼前呈現一幅鳥語花香,綠意盎然的春景圖。 整篇文章最令人讚歎的並不是那美倫美煥的語句,而是透過語句折射出人生的哲理,讓人不禁低頭重新審視自已的人生。春,生機勃勃,鶯歌燕舞是它的代名詞,是全新的.開始,“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風吹散過去一年積在心頭的陰雲,春雨洗去過去一年留在“身上”的塵埃,輕盈,暢快。悲觀者杞人憂天,樂觀者未雨綢繆;悲觀者厭惡冬天,厭惡冬天的寒冷, 樂觀者則熱愛冬天,因爲他們知道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天是最富有活力的季節,想在秋季獲得豐收,就要在春季裏辛勤地耕耘,耕耘與收穫是因果關係,天下真的沒有掉餡餅的事,千萬不能做那個守株待兔而被萬人恥笑的人,我承認,每個人都曾想到過不勞而獲,美美地想着坐以待“幣”,可是現實用事實告訴你,義正辭嚴地告訴你:“不可能!。”

現在有的孩子時興流行攀比,IPhone,觸屏手機,MP5,遊戲機......輪番上陣,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轟炸着孩子們極低的心理防線,孩子們的無理要求壓得家長們喘不過氣。看見身邊的同學一個個玩着觸屏手機心裏不是滋味,“無意”中和媽媽聊起,媽媽語重心腸的一番語讓我羞愧不已,父母的辛勤工作換來的血汗錢而我們卻肆意揮霍。我們是學生,拼的是成績,拼的是未來,而現在.......

《春》,彷彿是朱自清先生的淡淡敘說,敘說着春的豔,春的麗,春的與衆不同,春的趣意蓬勃。不僅感受到動人,活力的情感,還悟出出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擡頭望望窗外----寒風把樹吹黃,心吹藍,把大地薰得灰濛濛,把心靜潤的綠油油。

《春》讀後感12

看完催人淚下的暖春我內心被震撼了,我看到了愛,看到了寬容,看到了那份無人能體會的幸福感,我不驚在內心感嘆,感嘆自己比起那些生活在貧窮山區的人要幸福許多,那些人每天發愁的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可是我們卻在爲無聊而發愁。幸福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一位老爺爺用他一輩子的時間來撫養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孤兒。爲了他們老爺爺與愛情、親情擦身而過。這樣高尚的情操和他的背景、學歷無任何關係。成才先要成人,看着這樣的老人做出這樣的決定時,誰不被感動呢?在旁人看來也許是嘲笑,也許是譏諷,亦是挖苦,但他從來不理會,因爲他有一顆善良的心。

暖春這部影片裏,我們感受的'的愛是催人淚下的愛,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小花這位善良可愛不計前嫌永遠都抱着感恩的心愛的心去呵護身邊的小女孩,他的每一個小舉動都讓人心疼的留下了眼淚,不管自己怎麼受委屈,他的心中爺爺最重要,是爺爺給予了他一切。他會努力的去讓爺爺開心,爲了讓爺爺開心他要考第一,每一個第一都是一種信念,滿足了她自己,也讓自己最愛的爺爺得到了滿足。同時她所做的一切都感化着想趕她走的叔叔嬸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讓他們開心,不要討厭我,不要趕我走,她渴望自己有家人有幸福。皇天不負有心人,她所做的一切真的讓叔叔嬸嬸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她開心的流下眼淚叫嬸嬸孃,那一刻我看到的是幸福,是超過愛情,親情的一種感情。讓我們看到了和諧溫暖的社會,和有愛的社會。

因爲我看到的是愛,所以我被感動了,因爲感動我所以流淚了。淚水滴下的那一刻我的心甜了。我們的祖國是和諧溫暖有愛的家,我們身邊從古至今都傳遞着一種幸福那就是愛,博大精深的愛,我們在愛的呵護下我們闖過了無數關卡,我們穿越五山,踏過長征等等都證明了我們的幸福源於愛。

現在還在讀大學我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呢?我們應該學習小花知恩圖報,在生活中一點點小事吧要去計較要寬容,要博愛,要學爺爺哪種不計回報的高尚品德,永遠都懷揣這一顆善良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啓迪這我們怎樣去做人。這樣才能回報社會,建設和諧社會而付出努力。

《春》讀後感13

日前,在一本讀者雜誌裏,我讀到一篇《蔡春豬的宿命論》,心裏不由陣陣難過。

青年作家蔡春豬的兒子喜禾,在二歲時確診得了自閉症,從此他們夫妻的生活軌跡完全得以改變。

我在上幾年看過蔡春豬的《爸爸愛喜禾》的書,這種帶淚的詼諧,欲哭無淚的調侃,往往最能刺痛我們的心。自閉症的孩子也稱星星的孩子,他們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拒絕與任何人交往,不叫人卻喜歡咬人,摔得頭破血流不哭,逗他玩兒不笑。所有自閉症的父母都寧願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唐氏兒,或是個殘疾兒。後二者具備社會性還是普通人,而前者完全是個外星球的人。作父母的會吃盡苦頭而改變人生。蔡春豬說”當兒子確診自閉症後,我就清楚自己不能再爲理想去做事情了,而經濟上卻因爲這個小概率事件就將自己打回到無產階級了”!

這些無奈的小概率落在任何人頭上都象是一座大山壓頂。上幾年看過周國平《妞妞》的書,至今記憶如新。哲學家周國平的散文深得人們喜歡,但《妞妞》這本書卻叫人悲痛無比,他的女兒生下五個月得了先天性眼癌,是妻子雨兒在懷孕時不慎受X光幅射所致。

周國平夫婦爲挽救這個小生命而竭盡全力照顧,”去他的什麼哲學,什麼事業,在妞妞面前統統靠邊站”。但最終還是沒有挽回妞妞的生命。在活了十八個月後仍然痛苦地離開了人世。周國平一字一淚地記錄了這段不堪回首的求醫歷程和與妞妞一起的愛與痛的父女深情。

沒有撫養過殘疾孩子的父母,是永遠不會也不能真正感受到殘疾孩子父母需要付出的各種痛苦滋味,同樣沒有經歷過大病孩子求醫問藥過程的父母,也體會不到求醫問藥時的人情冷暖。我兒子在上海北京的漫漫尋醫過程中,這二種滋味已深入骨髓,故能對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家庭感同身受,對這些家庭產生的同情也特別強烈。這些也已經實實在在影響到我女兒的思想,她現在也正在身體力行地從事着特殊教育工作,努力帶給這些家庭儘可能多的溫暖與慰籍。

有殘疾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走向貧困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在絕望痛苦時如果沒有人來安慰和幫助,他們往往會感到世界的薄情,艱難的生活人性最容易流失。所以我們對別人的苦難不能無動於衷,憐弱恤孤助殘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起點和普通人格的自我提升。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更加關心,關注這些羣體,給他們以力所能及的幫助,使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和人情的溫暖。

《春》讀後感14

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翻開書就已經有點眷戀,希望能夠慢點看——但事實上還是忍不住一口氣翻到了最後一頁。譚端午繼承了一些譚功達的理想主義,卻只剩下了軀殼,內心的細膩與懦弱相對他老子而言有增無減。作爲八十年代的詩人,理想破滅只是一瞬,自此之後就是一輩子的流放。他遇到了李秀蓉,詩人的放蕩只持續了半夜,後半夜就變成拿了對方的錢坐火車離開了——詩人在那個年代就是到處白吃白喝白拿的,而且還有一堆妹子等着奉獻。但現實情況是,李秀蓉的高燒退卻,命運讓她蛻化成了龐家玉,再次和譚端午重逢像是另外一場夢的開始。轉入21世紀之後,強悍的龐家玉把譚端午死死地踩在腳下,而後者也一直是行屍走肉般地生存——當然,他遇到了綠珠,一個現代的理想主義女孩,令他的人生稍微有點生氣。而龐家玉在事業上的張揚也伴隨着情慾的'壓抑——結果也導致了一場純情慾的出軌。事實上,這部小說並不是在描寫一個人,譚端午的母親張金芳那些令人壓抑的碎碎念控制慾,綠珠真誠而又帶點矯情的流放,海歸自我膨脹的宋蕙蓮,龐家玉那帶點邪氣又老成穩重的前未婚夫,和譚端午調同事情的小史,甚至連衝擊合理霸佔房屋事件中的幾個配角——小鋼炮和幾個幫腔的小夥子,都描寫得栩栩如生。

看到後來,整個江南三部曲的意境開始完整地浮出水面——這就是江南的百年寫生,從民國到解放,從文到21世紀,江南的風水人情並不如北方的豪放,那種黃沙塵中飛揚起來的壯闊在這裏是找不到的,物產豐富煙雨繚繞又人聲鼎沸的江南,有的是柔情女子的肝腸寸斷,有的是癡情種子的曖昧情懷,有的是飽暖淫慾的浪蕩有羈……我們就是誕生在這片土壤之中,民風爾虞我詐,人們膽小怕事又利慾薰心,男女之間更多演繹的是自私與情慾的協奏曲。但這並不妨礙這片土壤上誕生了陸秀米這樣的奇女子,譚功達這樣的理想主義癡漢,儘管第三部已經沒有誰是很正面的角色,但龐家玉最後對命運的放手,譚端午的餘情未了,都算是一份不錯的記憶了。在現代,我們並不需要偉大的理想去解放思想,我們逐漸可以從自己的命運裏找尋自我,並解放自我——理想看起來愈發骨感,生活變得婀娜豐腴,但這不也是一種美麼?

《春》讀後感15

《朱自清散文遜裏最先看的是《憎》,看完後有很長很長的感想,也不由爲文字中所勾勒出的社會感到遺憾。我們國家有很多很多人,每天在不同的城市裏來來往往,彼此互不相識,也就牽引出一片片沉沒。往往一些意外的事情才能打破這樣的寧靜。但這些打破了寧靜的事情常常像玻璃杯,碎了,打破寧靜,也很容易劃破很多人的手,所以有很多人會痛苦。但是對於其他過路人來說,大多是抱着看熱鬧的心理,不過是在回家後跟家人說一個新鮮事:某地某時出了車禍了,真慘。另外還有的人,像文中那位驕傲的華捕一樣,看見一位跌倒的婦女都能讓他舒了冷黑色的'眼睛,痛快的叫好“哦——呵!”然後毫不吝嗇的露出他那貴重的金牙。我感到憤怒,同時也爲他感到悲哀;我從不喜歡說別人可憐也不喜歡別人說我可憐,但對那個人,我卻能狠狠的說他真可憐,因爲他已經失去了作爲一個人最基本的爲別人着想的美德。他覺得自己高貴而不可一世,但卻被朱自清先生當作一個人與人間冷漠的灰色地帶的一個負面的例子。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的國家已經充滿了溫暖的感覺。近日的四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忘不了救援的戰士們爲了拯救生命而日夜工作,忘不了自主前去災區救災民的那些好心的人們。抗震救災,衆志成城!內心有一種在沸騰的感動,讓我想落淚卻又有種強大的力量支撐着讓我更堅強,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兩個感嘆號還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

我一度覺得2008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太重要太重要的一年了,8月份奧運聖火就要抵達首都北京,掀起奧運的榮光了,在那之前卻發生了那麼多起天災,就不禁要擔憂起來。但朋友很堅定的告訴我:面臨了這樣的災禍才能向全世界證明我們民族舉辦奧運會的資格!我們要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是團結一心的,不屈不撓的!

所以我說灰色的地帶已經變的很淡很淡,因爲我們民族的團結凝聚了陽光,撒遍了中國的每一片土地。

尾聲:心情起伏不定的寫了兩個部分,總覺得一直在跟自己說話。朱自清先生筆尖的流淌帶給我的感受根本就不是三言兩語抒發得盡的。放下筆,我想我會繼續將他的文字讀下去。

標籤:讀後感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