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三顧茅廬》有感

觀後感1.3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三顧茅廬》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顧茅廬》有感

讀《三顧茅廬》有感1

我讀了《三顧茅廬》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故事是這樣的,曹操佔領了北方,劉備求賢若渴,不知怎麼辦,想到了諸葛亮,他說他很有才能,隱居南陽,就帶着關羽和張飛三人一起去拜訪,想讓他來成就大業。

第一次去請諸葛亮,可是他並不在家,劉備只好帶着他們兩人失望地離開了。第二次,劉備、關羽、張飛又冒着大雪來到了隆中,想和他來成就大業,沒想到,諸葛亮又外出閒遊去了。第二次又沒有請到,劉備只好留下自己寫的一份信,表示對他的敬佩和自己的誠意。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劉備三人又去看一看他。過了一會兒,他們三人到了草廬,諸葛亮正在睡覺,關羽說:“咱們去兩趟都落空了,這次又在睡覺,我用繩子把他捆起來”。劉備阻止說:“不行,諸葛亮是位大賢人。”張飛說:“諸葛亮不就是個種地的`,算什麼大賢人。”劉備接着說:“小聲點,別把他給吵醒了。”直到諸葛亮起來,他們纔開始談話。劉備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了,就和劉備分析了形勢和力量對比的關係,爲劉備提出了一個好辦法:首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爲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兵分兩路進攻曹操,成就大業,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通過閱讀《三顧茅廬》的故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劉備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每當我們認定了目標以後,就要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持再堅持,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們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就像劉備一樣,謙虛謹慎,尊重他人,我們是學生,就更應該尊重老師、家長,向優秀的同學學習,認真刻苦地學習,遇到了學習中的困難,多請教他人,長大後才能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

讀《三顧茅廬》有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談談我讀《三國演義》第37回——“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有感。

三國時期,劉備因想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兩次親自前往隆中拜訪臥龍先生——諸葛亮,可卻全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天,他第三次前去拜訪,在離目的.地還有半里多路時,他下馬步行;在諸葛亮還在草堂裏午睡時,他恭敬等候。功夫不負有心人,諸葛亮終於被劉備那顆堅定不移、真誠尊才的誠意所感動,幫他分析策略,還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劉備高興地稱自己得到諸葛先生,真是如魚得水呀!

讀完故事,我深有感觸,似乎還在回味着劉備那份誠心誠意,那份求賢若渴,讓我明白:我們無論是交朋還是結友,都要以誠相待,特別是對那些人才和長輩,更要誠心誠意,不能存有任何私心去邀請、去請教,只有這樣,別人也纔會以誠待你。故事中的劉備持之以恆、赤誠相待、禮賢下士,既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體現了三國英雄的偉大胸襟!

這就是我讀《三顧茅廬》有感,同學們,讓我們以劉備爲學習榜樣,學習他那種不居高自傲,足智多謀,尊才愛才的精神吧!

讀《三顧茅廬》有感3

今天,我開始閱讀《三國演義》,它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也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東漢末年,劉備多方蒐羅人才,他聽徐庶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於是,他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來到諸葛亮的住處。恰巧諸葛亮出門了。不久,劉備他們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門了。劉備又和他倆第三次去諸葛亮家裏。到了他家,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便在臺階下等着。等到諸葛亮醒來,請他們進去,才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劉備有志爲國效力,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讀完了這個故事後,讓我想起了一個歇後語叫:三顧茅廬——好難請。

我最喜歡劉備他們,因爲劉備他們去請兩次,可諸葛亮都不在家。但劉備決心一定要請出諸葛亮,第三次諸葛亮被他的誠心打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輔佐劉備成就了霸業。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大事不但要有決心,還要慧眼識英才,依靠團結合作,就一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讀《三顧茅廬》有感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劉玄德三顧茅廬》。

故事講了,劉備見到徐庶,看他十分聰明,讓徐庶當上了軍師。有一次曹軍來了,因徐庶調遣得當,讓劉備的軍隊大獲全勝,得到劉備的`信任。但後來因爲徐庶要照顧母親辭去軍師的職位,在臨走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來當軍師。於是劉備和張飛、關羽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當軍師。第一次因正好趕上諸葛亮出門在外,他們只好返還。第二次,他們三人冒着風雪前去拜見,仍然沒有見到諸葛亮,於是劉備寫下書信,交給了諸葛亮的弟弟,以表誠意。數日以後,劉備、張飛、關羽再次拜見諸葛亮,這次諸葛亮在睡覺,於是他們三人一直在一旁等着。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懇,終於答應了劉備的要求。

讀完這篇文章,我領悟了:事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時只要肯付出肯定就會有回報的。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程門立雪。故事講了有一個叫楊時的書生去拜見程頤,可程頤在睡覺,於是他一直站在大雪中,等老師醒來,程頤看到他這樣好學,終於收下他做弟子。所以只要我們有誠心、有誠意再加上堅持,做任何事都會得到成功的。

讀《三顧茅廬》有感5

這個典故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經過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時聽說人稱臥龍的諸葛先生就住在此地的山中,劉備就前去請他出山。可第一去因諸葛老師不在家而回,第二去冒着大雪又因已外出而回,第三去終因劉備的`真誠打動了諸葛老師,請除了這位隱居山林的臥龍先生。如果我們大膽想像,如果劉備只去了一次就沒再去了,就請不出則爲臥龍先生,也就不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大事業。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就是劉備這真誠的力量讓僅是一般的諸葛先生所被打動,助劉備一臂之力,興復漢室。

諸葛老師咋北伐魏國時在給後主劉禪的信中說:臣雖布衣,卻被先帝三顧於茅廬之中,甚是感動,願孝臣子之忠,今日北伐,興復漢室天下。是什麼讓一代臥龍如此忠誠於蜀國呢?是劉備的真誠。真誠?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劉備的真誠怎能讓一代臥龍如此忠心?這還要從頭說起。三顧茅廬之時,第一去時就讓張飛十分不快,心想:小小諸葛村夫何必要大哥親自來請,由我帶幾人將他幫來即可;第二去時是大雪封山,馬都走不了了,而劉備卻執意要去,最後還生病了。第三去時正是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結拜紀念日。正是這些事,才讓我龍先生諸葛老師出了山,稱了臣。劉備不光對諸葛老師真誠,還對別的人真誠,張飛.關羽.趙雲.諸葛老師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嗎?

如果你真誠,身邊總會有俠肝義膽的好朋友,如果你可以爲朋友兩肋插刀,朋友也後對你真誠。所以我們應該對人.對朋友真誠,做人就做真誠的人。

讀《三顧茅廬》有感6

《三顧茅廬》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三顧茅廬》主要講了劉備三訪諸葛亮,爲了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劉備放下將軍的架子,親自冒着寒風三訪諸葛亮。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被劉備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品質所感動,劉備當時雖然是一個將軍,但他爲了求得諸葛亮這個大賢,不顧將軍的.身份,親自到諸葛亮的草屋裏進行拜訪。正是憑着這種品質,劉備才感動了諸葛亮,纔在三國鼎立的這個亂世中,佔領了三分之一天下,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現在回想起來也只有像劉備這樣敬重有賢之士,不擺架子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纔會有賢能相助,最後,才能在人流複雜的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會被社會排斥。

其實劉備之所以能感動諸葛亮,還因爲他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正是這種“三訪”的毅力,才使劉備成爲“斯人”!

讀完文章後,我感到自己應該學習劉備的毅力,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

讀《三顧茅廬》有感7

《三國演義》這本古典名著是元未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作。讀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令我記憶猶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講述的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爲首的蜀,魏,吳三方xxx勢力爭霸天下的歷史事件。書中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描寫栩栩如生。“空城記”、“草船借箭”、“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等,這些精彩的章節令我百看不厭。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顧茅廬”。

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因爲缺少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於是便帶上張飛、關羽三次到南陽郡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故事中劉備第一次去時,諸葛亮出門了;第二次冒着大雪去時諸葛亮又外出閒遊了;第三次再去請諸葛亮的`時候,劉備首先是擇個吉日、齋戒、沐浴更衣,走到臥龍崗時下馬步行到諸葛亮的家門前,小門童說:“先生正在午睡。”於是他便站在諸葛亮家門前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直到諸葛亮醒來……

故事中,我學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以前生活中的我,遇到難題就逃避,媽媽買的奧數練習題難度有點大,我不愛開動腦筋又不願意請教老師和家長,練習題一週都沒做幾道;學鋼琴時也怕手指累,怕久坐,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數學思維沒有提升,鋼琴也學得不好。但讀過這個故事之後,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堅持,不要逃避,遇到問題要虛心請教。於是我重新端正了學習的態度,至今,我越來越喜歡做奧數題了,鋼琴也越練越好了。

最後,我要告訴大家:想要成功,必須堅持不懈!遇到問題多請教,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絆倒。讀三國,品人生,明事理!

讀《三顧茅廬》有感8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其間,記載了許多廣爲流傳的故事,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氣周瑜、空城計……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三顧茅廬"了。

"三顧茅廬"主要講了徐庶爲了探望老母,臨走前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先生。司馬微再次推薦諸葛亮後,劉、關、張三兄弟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將諸葛亮請出山,重扶漢室的`故事。

故事中,關羽說:"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張飛說:"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爲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從這二人話中,可以看出關、張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禮賢下士。相反,劉備反對這種心態。他叱責關、張二人,用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誨他們要對人才求賢若渴。

在劉玄德三次誠心誠意的拜見下,終於見到了孔明,並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爲重扶漢室打下了堅固的根基。

我一直在想,當初劉備如果聽了關、張的建議,放棄了諸葛亮,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還會這樣發展嗎?劉備還會成爲西蜀皇帝嗎?還會有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局嗎?

凡成大事者,不一定要精通天文地理,不一定要滿腹經綸,也不一定要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一定要善用人才,要讓人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有枝可依"。

讀《三顧茅廬》有感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漢朝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最後被司馬炎統一,建立了晉朝。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屬三顧茅廬了,因爲它讓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當年,劉備因爲沒有一個好謀士而愁眉不展,他聽說諸葛亮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賢人,便帶上了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前兩次去時,書童都告訴劉備,諸葛亮有事去了;劉備第三次前去拜訪,張飛說:“如果他再不在,我就用繩子把它捆起過來!”劉備聽了狠狠地訓斥了他。諸葛亮醒來後看到劉備十分真誠,便答應了他。

三顧茅廬,體現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態,也體現了他的誠意。尤其是最後一次,劉備三訪諸葛亮,當時他得知諸葛亮正在午休的'時候,儘管自己心急,但還是不敢驚動他,耐心地在門外等諸葛亮醒了才進去拜訪,我覺得這是對諸葛亮尊敬有加,作爲一個古代帝王,有誰能這樣屈尊下士呢?諸葛亮能不感動嗎?縱然,諸葛亮知道天命難違,但他最終還是被諸葛亮的真誠打動,用超常的才幹和謀略輔佐劉備,爲建立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備用誠心打動了賢士諸葛亮,成就了了自己的大業。生活中,我也用真誠換來了友情。

有一次,我的同桌忘帶作業本了,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心想,我也只有一本,也得用,不能借給他,怎麼辦呢?突然,我靈機一動,將本子一撕兩半遞給她,說:“我倆一人一半,先把作業寫好,下課再向老師解釋。”她聽了我的話,感動得不知說什麼纔好,接過本子專心地寫起作業來。老師知道情況後,不但沒有批評我倆,反而表揚我們互幫互助呢。從那以後,我們就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當然,當我遇到困難時,她也會鼎力幫我度過難關。

讀了《三顧茅廬》,我明白了人們常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道理。人人都想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助,只要你真誠對待他人,別人也會真心實意地回報你,因爲真誠是開啓人心的鑰匙。

讀《三顧茅廬》有感10

今天語文課上,老師講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第二喜歡的故事是諸葛亮草船借箭。什麼?你問我第一喜歡什麼故事?那就要屬劉備的三顧茅廬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自從徐庶推薦諸葛亮之後,劉備一直想請諸葛亮出山。頭兩次,他和關羽、張飛去南陽請諸葛亮都無功而返,第三次他特意戒齋三日才請到諸葛亮出山。

首先,我認爲劉備是一位做人處事十分有誠意的人。前兩次去請諸葛亮出山,都無功而返。這時,張飛已經急躁的想帶個麻繩把諸葛亮捆起來,關羽也不耐煩了。而劉備並沒有像關、張那樣粗暴,依然要親自去山中請諸葛亮,並訓斥關、張二人一點兒都不尊重人才。劉備也是十分懂禮貌之人,第三次前去諸葛亮在睡覺,劉備並無叫醒他。只是恭恭敬敬在屋裏等他醒來。同時我也覺得劉備是一名心懷蒼生、憂國憂民的.君主,因爲它想請諸葛亮輔佐自己,是因爲戰爭中,老百姓最吃苦,想盡快統一中原,讓老百姓過上安定幸福日子。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胸懷天下的誠意所打動,便出山輔佐劉備。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劉備一樣,遇到困難,不氣餒,不放棄,有耐心,心誠待人,用真心換友誼,這樣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友情越來越堅固。

讀《三顧茅廬》有感11

讀了課文<三顧茅廬>,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謙恭好學方能成就大器。這篇文章講的是劉備屈尊三顧尋訪臥龍,孔明隆中對策縱談天下。此後劉備從亡命將軍變爲一方嫋雄,諸葛亮也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從佔據荊州到白帝託孤,肝膽相照,心神無二,被後世視爲君臣信賴的典範。

然而,時至今日,每每讀到<三國演義>中那段精彩的三顧茅廬,在慨嘆的同時,又想到了另外一點;求賢之道。求賢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廣羅賢士,借的是物質條件,曹孟德召納能臣,憑的是三次頒佈<求賢令>,這些雖然都是求賢,但三顧茅廬卻技高一籌。劉備三顧,獲得了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後主劉禪如何昏庸,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與其讓大德大賢之士懷着試一試的心理主動上門,不如像劉備,深謀遠鷺慮的選擇親自拜訪,求賢。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千里馬總是將自己的能隱蔽起來,而不去被賞識與重用的地方,也是枉費了日行千里的本領,與衆馬有何不同?而有謀之士,總是善於憑藉外物成就自己的偉業。周文王爲了消滅殘暴的商紂王,到處訪賢求能,最終遇見了姜尚,聽了他對治國安邦的一番見解,心悅誠服,請他到王宮,在文王死後輔佐武王伐紂,一舉滅商,姜太公用智慧成就了自己平凡的一生。

任何時代。任何範圍內,總會有一些賢能的人,這些賢才如果能擁有合適的舞臺,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一定會爲國家和人民多做事情,生活在技術發達,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擁有一份善於求賢的心,無論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是比自己強的人哪怕是路邊的乞丐,垃圾邊的撿菜人,都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一般人所沒有的優點,正如師說所云:“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只有擁有一個謙恭好學的心,才能成就人生的春天!

讀《三顧茅廬》有感12

《劉備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人人皆知,個個都曉,劉備禮賢下士,廣行仁義,經徐庶介紹,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爲軍師,從此運籌帷幄,巧用智謀,大展輝煌。劉備三次去請孔明,不怕辛苦,真心實意,才使得孔明願出山相助。第一次,小童告訴劉備,先生出門去了,他沒有失興,勒馬而回。第二次,時值深冬、天寒地凍、陰雲密佈、大雪紛飛,諸葛均告知劉備,孔明已被朋友約出去遊玩了。此時劉備也沒有泄氣,留下一封信離去。第三次,轉眼又到了冬天,劉備三兄弟再次前往,不巧孔明正在睡覺,而劉備並沒有將孔明叫醒,門外站一個多時辰。孔明才醒來,劉備大禮相拜,傾訴衷腸,孔明深感熱忱仁義,願與相助,劉備如魚得水,爲歷史留下了風光的一頁。劉備心胸寬闊,彬彬有禮,不像張飛性子急,動作粗魯,沒有忍耐性。劉備凡事都是先思考,不急燥、很理智。他覺得想見賢士而不用正確的'方法,是不行的。孔明是當代聖賢,不能隨意召來。

讀完本文後,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像劉備一樣,遇事冷靜,再困難的“敵人”也要將它降服,不要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對自己要有信心,對事情要有把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讀《三顧茅廬》有感13

在假期中,我閱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雖然此篇小說比較短暫,但是含義深刻。

《三顧茅廬》主要講劉備駐紮新野之後,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於是劉備、關羽、張飛一行人帶着禮物去拜訪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有事出去了。第二次諸葛亮與朋友外出閒遊去了。第三次總算在家,可又在睡覺。劉備一行人在門外足足等了兩個時辰,諸葛亮才從睡夢中醒來迎接劉備。後經劉備的誠心讓諸葛亮出山相助。

《三顧茅廬》中劉備第二次、第三次本可以放棄去拜訪諸葛亮,可是他堅持着,最終與諸葛亮相見。告訴我們當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放棄,要去堅持,這樣你就會成功。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做人要有恆心,不能半途而廢、有始無終,否則將難成大業。再者做人要謙虛,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應該儘量改正,不要盲目的'去遮蔽自己的過失,否則會有意想不到的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愛戴和尊敬。

在學習上每當我遇到困難時,就會想起《三顧茅廬》這本書,它告訴我遇到困難時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縮。於是我便全力以赴的面對困難,致使我攻克了它。

《三顧茅廬》告訴了我許多道理,使我終身難忘。

讀《三顧茅廬》有感14

這篇文章選自《三國演義》。主要是進了劉備兄弟三人請諸葛亮出山打理天下的事。劉備兄弟三次到諸葛亮住處,可是前兩次諸葛亮都叫自己的家人說自己外出了。到了第三次,因爲諸葛亮在大堂睡覺了,劉備兄弟便在堂下等候,他的三弟張飛等不耐煩了,想衝進去,也劉備攔住了。諸葛亮醒了後,被劉備這種求人做事的`誠心誠意打動了,同意出山爲劉備打天下,成就了劉備的大業。

劉備求人做事誠心誠意,不怕山高路遠,多次前去拜訪,最終一償所願。這點是讓我最敬佩的。

有時我也會遇到這種事情。比如說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送貨,早上那一次人家還沒有醒來。到了中午我們再去一次,誰知看門的人卻生病上醫院了。到了第三次手推銷,門是開了,可是收貨的人去買飯了,過了一會兒,我等不耐煩了,玩東西去了,可是爸爸還在那裏耐心地等待着。看到爸爸的誠心誠意,我腦海裏閃現出劉備三顧茅廬的場面,我馬上放棄了玩樂,重新回到客戶大門外繼續等着等着……。最後,收貨的人終於把貨收了。

到了現在,《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我巳經有點不記得了,可是劉備那種誠心誠意而不怕煩的精神,永遠在我的心裏。

讀《三顧茅廬》有感15

在爸爸的指導下,我學習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但是沒有出謀劃策的謀士。他打聽到諸葛亮非常有才幹,就想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第一次,他和關羽、張飛來到隆中草屋拜訪諸葛亮,只見到諸葛亮的小童,而未見其本人。過了幾天,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立即叫人備馬,第二次到了草屋,諸葛亮還是不在, 劉備無奈,寫下一封誠懇的信,依依而回。春天來了,劉備打算三訪諸葛亮,三人第三次到隆中來到草屋,知道諸葛亮在睡覺,劉備便在屋外靜靜等候。 精誠所致,金石爲開,茅屋的門終於開了,諸葛亮迎接了劉備三人進屋,便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又誠心誠意,便答應了劉備,以後幫助劉備成就了一番大業。

讀了這個小故事,我懂得了兩個道理,一是對人要誠懇禮貌;二是做事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成功。

標籤:三顧茅廬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