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精選15篇)

觀後感2.7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昆蟲記有感(精選15篇)

讀昆蟲記有感1

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書,它帶給了我們無盡的美好。田野裏的一朵小花,沙漠裏的一株小苗,夜空的一顆星星……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只要細細去觀察,我們就會獲得意外的驚喜與快樂。

這個暑假裏,我捧起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編寫的《昆蟲記》。當我翻開它的扉頁時,就被它精美的畫面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繼續往下讀,裏面有充滿活力的“音樂家”蟋蟀,勤勞的“清潔工”蜣螂,天才的“建築師”蜘蛛……我被這些小傢伙的堅韌所震撼,也爲他們的團結互助所感動,更爲他們的不凡絕技而喝彩。

在作家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小昆蟲的世界生動有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蠶寶寶也是一種非常招人喜愛的小昆蟲,它是同學們的“小寵物”,它的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蠶寶寶的一生分爲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它一共要經歷六次蛻皮。春天,科學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五顆蠶卵,我帶回家後,按照要求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新鮮桑葉上。過了幾天,隨着氣溫的升高,卵由飽滿的黑色變得空空的了,原來一條條蟻蠶孵化出來了,它們比芝麻還小,看上去只是一個個小黑點,仔細看它們吃過的桑葉,全是零零星星的小孔,一片小小的桑葉放下去,一天都吃不完。

過了些日子,蟻蠶在經過蛻皮後,頭部和身體逐漸變成白色,它們的食量也越來越大。晚上,四處安靜了下來,我還聽見了蠶吃桑葉的“沙沙”聲呢。

又過了兩個星期,我發現蠶不怎麼吃桑葉了,身體變得晶瑩剔透,有時揚起頭左右晃着,原來它們準備吐絲結繭啦!結繭可是個大工程:蠶先用開頭一些絲試探性定點,這樣便於固定蠶繭,待整體穩定後,蠶開始努力吐絲,逐漸把自己包裹起來,一層、兩層……經過一天一夜的不辭辛勞,終於,形成了硬硬的蠶繭,就像是蠶的盔甲一般,後來,裏面的蠶慢慢變成蛹,然後變成蛾,破繭而出。

小小的昆蟲具有無窮的力量,它們靠着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創造了自己的美妙世界。小小的昆蟲,裝點了我們多彩的生活,爲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讀昆蟲記有感2

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麼出那麼準確的網;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這是第一次接觸《昆蟲記》,是老師佈置的寒假任務,一提到《昆蟲記》我就想起了那種平淡無趣的說明文,讓我頓時沒了興趣,但是纔讀了一點,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那些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存在。在這之前,昆蟲的世界幾乎是我想象的,想象着他們十分和睦美好,不會有一地爭吵或是鬥毆,但是自從看了《昆蟲記》,昆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顛覆了,原來昆蟲跟我們人類一樣有生與死,有勞動與掠奪等許多活動,這都與人有着驚人的相似。他跟我們人類一樣,又善良的食草性昆蟲,又殘酷的食肉性昆蟲,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好像他們就在我眼前進行着一切活動,把我帶到了一個真實的昆蟲世界。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情,而且做事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

讀昆蟲記有感3

今天,我讀了一本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本書介紹的是蜜蜂、紅螞蟻、天牛、蟋蟀、蝗蟲等各種不同的昆蟲,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性,還有它們的自衛方法。讓我看得一篇比一篇更精彩。自從讀了這本書,我也掌握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比如:有些昆蟲受到其它強壯的昆蟲攻擊時,會裝死,以此來躲過一截;還有的受到攻擊時會用自己的毒液反攻過去;還有一些昆蟲會對毒液有一定免疫力,真是讓我驚歎不已。我還知道了紅螞蟻的認路方法是,靠領頭的幾隻紅螞蟻的記憶力來找到回家的路,不管遇到怎樣的障礙,不管這條路再怎麼遠,它們還是走這條它們最熟悉的路線。昆蟲記真是一本好書,讓我學到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讓我親近了大自然,領略了昆蟲世界豐富多彩的生活,讓我受益匪淺。

讀昆蟲記有感4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着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讀昆蟲記有感5

看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奧祕:蟬在地下待四年才能鑽出地面,蟋蟀善於建窩、管理窩巢;蜘蛛很會織網、捉蟲子;螳螂用心理戰術讓對方害怕&&這本書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般,足不出戶就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當我看《昆蟲記》時,一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他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檢查。有一次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了10點鐘才寫完,我剛準備上牀睡覺,但是被媽媽叫我背課文。我根本不會背,媽媽就讓我重新背。我認爲差不多就可以了,就去睡覺,結果第二天起來就只記得幾個字,被老師批評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爾學習,要有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我佩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細微觀察。我覺得無論是誰,閱讀一下《昆蟲記》,一定會喜歡上它的。七年級:楊牧雲《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爲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爲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讀昆蟲記有感6

暑假裏,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書中的內容令我十分着迷。我看到了爲快樂而放聲歌唱、永遠不知疲倦的歌唱家蟋蟀;我瞭解了因爲本能而遭到嘲笑、頭腦簡單的黃蜂;我見識了外表美麗而天性兇狠的冷酷殺手螳螂。其中,一隻腰肢纖細,身材玲瓏,黑色肚皮上還繫着一根紅絲腰帶的小蟲子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就是赤條蜂。

赤條蜂雖然小巧玲瓏,在昆蟲界算是渺小的,但它小小的身軀裏卻有着巨大的能量,它那不達目的就決不罷休的精神讓我們每個人刮目相看。赤條蜂辛辛苦苦找來的食物被螞蟻搶走,它再次去尋找,它甚至搬開杏核般大的泥塊,卻還是一無所獲。法布爾爲了幫赤條蜂找到食物,動員全家人一起找了三個小時,沒有找到,最後全家人都放棄了。而弱小的赤條蜂呢?仍在烈日下尋找着……經過赤條蜂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後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戰果。它的這種精神令法布爾都十分欽佩。

後來,我在學騎自行車的時候,小小的赤條蜂鼓勵了我。小時候,我只會騎有輔助輪的自行車,那一次,爸爸偷偷把兩個輔助輪卸了下來。結果我一上車,就摔了下來,摔得好疼好疼。這導致我對騎自行車產生了恐懼。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想學騎車了,直到,我看了赤條蜂的故事……我的眼前浮現出赤條蜂連續幾個小時在太陽下忙碌的身影,我默默地想:我難道還不如一隻昆蟲嗎?我放下書,立刻推出自行車,大聲叫喚:“爸爸,爸爸,我要學騎車,快陪我練習。”

就這樣,在赤條蜂的激勵下,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每天堅持練習。沒過多久,我就學會了。

現在,每次騎着自行車,在美麗的小路上前進,涼爽的風兒迎面吹來,我總忍不住要大聲喊:“赤條蜂,謝謝你!”

讀昆蟲記有感7

這個寒假我一直在看《昆蟲記》這本書,它是一本專門記錄昆蟲生活習性的書。裏面有著名歌唱家蟬、著名音樂家蟋蟀、勤勞的舍腰峯、美麗的大孔雀蛾,會預測天氣鬆蛾蟲,我從中瞭解了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聰明的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 屎殼郎成天和一些屎尿屎尿打交道,揉成團佔爲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實的大天然的'清潔工。螳螂長着苗條的身材,淡綠色的皮膚和紗一樣的翅膀,顯得特別優雅。農夫們看見螳螂總是仰望着天空,兩隻手也高高舉起,就像是在祈禱一般,因此都稱它爲“祈禱的女神”。可是這個外表看上去像是女神一樣的昆蟲,竟然是一個兇狠手辣的殺手。只要有蟲子飛過,它頓時就揮動起大刀,迅速獵殺。它不僅僅吃其它的昆蟲,還會吃自己的親朋好友。還有更驚人的,那就是雌螳螂會把自己的丈夫給吃了!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昆蟲記》非常好看是因爲作者法布爾善於觀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體會到的。

讀昆蟲記有感8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自己仔細觀察,經過反反覆覆的實驗,細緻生動地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讓我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至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比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3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猜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而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學的出來。光是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纔會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帶一點紅,小筒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思維方式比人還高明一些,列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彈,失去知覺,而不是直接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保鮮;舍腰蜂給它的卵捕抓蜘蛛時,爲了確保它們都能吃到新鮮的,所以每次都只會捕抓小蜘蛛,讓它們一次就吃完,怎麼樣?聰明吧!

我把書中所寫的一些觀察方法,運用到了現實中。

一次放學的路上,我發現了一對螞蟻在搬運食物,經過我一陣觀察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返回,再搬。

這次我的觀察結果讓我十分滿意。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而去學習,應該對周圍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仔細的觀察,你也會被感染,就不會覺得無聊了。瞧,小小的昆蟲世界中,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卻不是在你眼前,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讀昆蟲記有感9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 《昆蟲記》使我時分着迷,讓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

原來,昆蟲的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麼脫殼的;蜣螂是如何把另一隻蜣螂的糞球搶走的;恐怖的狼蛛是如何養育子女的——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種昆蟲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蟬了。在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上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爲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輕輕地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小東西給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無情的,它會把它的親人吞食掉,而且它產下卵後,便頭也不回地走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它可真是一個無情的傢伙!

此外,還有小甲蟲,它爲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螢火蟲打了毒針,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蝸牛,幾天後也能恢復常態——這些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法布爾的《昆蟲記》引領我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那樸素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我覺得自己彷彿就在現場一樣。被我忽略了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喧鬧的鳴叫,一下都聚攏過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好像是在聽故事,毫不費力地就把知識給記住了。我挺佩服法布爾的,因爲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堅持對昆蟲進行觀察研究。他還將自己的家變成昆蟲實驗室,在這裏爲昆蟲搭建起它們喜歡的巢穴,好方便自己進行觀察研究。法布爾這種對科學的嚮往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像法布爾這樣不怕困難,努力不懈的話,那我們一定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讀昆蟲記有感10

我也有一片小小的園子,就像法布爾的荒石園一樣。我的那個院子裏瓜果飄香,但是我最痛恨的就是那與我瓜分我勞動果實的蟲子們。

在我讀完昆蟲記後,法布爾理所應當地成爲了我的偶像。法布爾早年與自己貧苦的命運搏鬥,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通過讀書成爲了中學教師,但最終未能實現當上大學教師的心願。年老後,他在一個偏僻的小村子裏找了一個荒草萋萋的園子。他在那裏與他一生所愛的各種各樣的昆蟲一起度過了晚年,並寫成了一本現在還耳熟能詳的《昆蟲學回憶錄》(昆蟲記)。他詩人般的語言讓讀書的人耳目一新;對昆蟲的熱愛讓他還原到書本上的昆蟲世界更加真實。

法布爾在他的那個“伊甸園”裏觀察各種各樣的昆蟲。有時,在野外觀察不方便,他便把小蟲子抓起來養在鐘形罩中觀察。烈日下,貼在被太陽烤的滾燙的地面上觀察蟬幼蟲在地底的洞穴。洞穴太“龐大”了,填平洞穴至少要一立方米的土。他怎麼也想不通這一立方米的浮土去了哪裏。可是他並沒有放棄,通過對蟬幼蟲身體結構的研究,他發現了蟬把乾燥洞穴裏的浮土變得潮溼,使土的體積縮小,也更易於出入。

法布爾這樣認真的觀察不正是因爲熱愛嗎?他對一件事物的熱愛給了我很好的啓示:平常的工作生活無趣乏味,那是因爲我們沒有一件可以讓我們廢寢忘食的熱愛的事。我想,一個人要是沒有了一件熱愛的,只是每天重複着爲了生計的工作,那他與那些爲大自然“打工”的低等動物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中學生不也應該找到一件熱愛的事情嗎?

一早上起牀,在睡眼朦朧中勉強吃下早飯,有時還要更早起來補作業。一吃完飯就立刻趕着去學校,到學校立刻又要上令人壓抑的早自習,早自習與第一節課連着上,下課還要問老師題,一直問到上課。太陽終於升到了天空正中,吃完飯的時間也還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的。日落西山,大家各回各家。一到家就要寫作業寫到睡覺(說不定老師還會說是速度問題)。等再到天亮,又是一模一樣的一天。

我們與那些低等動物有什們區別?老虎(老師)來了就跑(安安靜靜),一沒有危險(老師走了)就要撒一下歡(班裏鬧起來),但仍提心吊膽(老師的眼隨時在門口出現)。如果中學生註定要被扼殺所有熱愛的(除了學習),那每天所做的簡單反射會一點一點的失去高等的智慧,失去人的靈性,變成隨遇而安的行屍走肉。

然而學習還是陶冶心靈的方法,雖然現在的教學模式實在是有待改善,但作爲中學生理應適應環境。我們應該有我們所愛的,做手工、美術、讀書、音樂和在科學與真理的海洋裏遨遊,就像法布爾一樣,都可以讓我們擺脫一潭死水的心情,讓情緒之海再起波瀾。這樣既擺脫了無味的平靜如死水的學習生活,又可以把知識學的真起來,而不僅爲了考試。

熱愛可以在一成不變中改變,可以讓死水重冒清泉。熱愛是這乏味的制度下的調節劑,讓學生可以專心求知。但熱愛更是讓每一個人擺脫庸俗的必經之路。

讀昆蟲記有感11

19世紀末,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下了一本生物學鉅著——《昆蟲記》。它文字清新,引人入勝,我們能從中讀出作者對生命和大自然的熱愛。

在作者的筆下,昆蟲世界裏也有家庭的溫馨,有父母的疼愛,有熱情的陌生人。有些父母爲孩子的未來漚心瀝血,絞盡腦汁,但也有個別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顧,漠不關心。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勤勞的螞蟻其實也是一個膽大妄爲的強盜,蟬要在地下生活幾年才能破土而出,祈禱者螳螂也有一個霸氣的武器,對待獵物從來不手下留情。雌螳螂對付自己的伴侶也一樣冷酷無情,綠蚱蜢愛吃甜食,孔雀蝶是靠氣味找到愛人的,蟋蟀酷愛在田野唱歌……這些昆蟲的習慣早已牢牢刻進我們心裏。

在法布爾那個時代,一般的昆蟲學家是把昆蟲裝在木盒裏,浸在酒精裏去觀察他們的器官,卻不去思考這些器官的功能,不去研究昆蟲的習性和本能。而法布爾卻在野外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研究昆蟲的習性和本能。

他曾經說過一段話:“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屍場裏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從這裏的美好美字都能體現出他對生命的尊重。

法布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的,他對昆蟲的好奇,使這本昆蟲鉅著誕生。

讀昆蟲記有感12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讀《昆蟲記》有感:在九月至十月間,我在《新華書店》購買了一本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傑作《昆蟲記》。剛開始讀的時候,我覺得法布爾把昆蟲世界、整個大自然都描繪的栩栩如生,讓人恍如身臨其境,讓人人覺得,大自然充滿着奧妙,而世間萬物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包括昆蟲,有大自然,他們才能夠得到生存的機會,。真的!我覺得法布爾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去敬佩的人物,他用自己本該用來享盡榮華富貴的一生去研究完全不引人注意的小蟲子,他還仍覺得自己是史上最快樂的人,因爲他在做自己愛做的、喜歡的一切事情,昆蟲是他最喜歡的東西,昆蟲讓他的生活具有很多的趣味、令他的生活富有美麗的色彩。我們從《潘帕斯草原的食糞蟲》中,我們看到那個對昆蟲執着喜愛的法布爾,在《幼蟲的二胎現象》中,我們看到那認真研究昆蟲的法布爾。不論在哪一篇文章中,我們都能看到法布爾認真的專注的模樣,這種精神渲染着每位讀者的心靈。

就讓我們帶着對法布爾的敬佩之情去閱讀《昆蟲記》吧!

讀昆蟲記有感13

披着月光漫步,偶爾仰頭看看那昏暗的路燈,身後的影子被留戀的燈光拉長,和四周的景物述說着對家的思念。”通過這次募捐活動,我清晰地認識到了愛心的偉大,愛心的力量是永恆的。行人在我身邊來去匆匆,雖然很少,但也在這兒異常的寂靜中平添了些生氣;

讀着,讀着,書中的描述似乎並不象我期待的那樣......

當我皺着眉頭,讀完了有關於“屎殼郞”的最後一個字時,卻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衝動——我要穿越回古代,使勁地爲蜣螂們敲一敲衙門前那面鳴冤的大鼓!

屎殼郞?與“屎”無緣!從土面上收集污物是“屎殼郞”的工作。被誤解的“屎”球,只是表面有層它“滾”來的垃圾而已,這個蘋果般大小的垃圾球是它用來存放食物的“罐子”。

屎殼郞並不把卵產在“屎”球裏!其實,它把卵產在了用食物搓成形似“梨”的“自制巢穴”中。爲了不讓“梨”中的食物變幹,它還將“梨”的底部抹上一層硬殼。這樣,小寶寶們就能吃上新鮮的食物。

屎殼郞不笨,它的“行騙”手段很高明。狡猾的它先假裝幫別的屎殼郞運球,但很少用力。時機一到,它就抱球裝死,乘其不備,偷偷將球推走。要是被發現,這賊立即變換位置,像是要阻止球向下滾,於是兩個“夥伴”再次“合作”,似乎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屎殼郞不退縮,是意志堅定,屢敗屢戰的勇士。它們成日推動着巨大的垃圾球,攀登那些不可能上去的地方。球很重,它一步步地推着,萬分當心。這是一條崎嶇的小路,草根能把它絆倒,滑石會使它失足......一點兒小小阻礙,都足以讓它連球一起滾落下去......在這條路上,它一遍又一遍地推着,終於將球推到了目的地。

讀了《昆蟲記》後,屎殼郞不再是“屎殼郞”。堅定,精明,護犢的小小清潔員,它的名字叫——蜣螂!

讀昆蟲記有感14

帶着一種激動又愉快的心情,我慢慢讀完了這本有趣的《昆蟲記》。他彷彿有魔力,讓我在書中感受到身臨在大自然中的感覺。

小的時候,我是那麼的無知,總用外表來分辨益蟲與害蟲。美的留着,把它當做寶貝一樣護着,醜的殺掉,毫不留情的從它旁邊走過。那些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害死了多少隻益蟲。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昆蟲的興趣越來越小,反而不管是益蟲還是害蟲,我都害怕,再也沒有出現一見昆蟲就產生興奮和喜悅。然而,我今天看了一本書,這本書讓我對昆蟲重新產生了興趣,它讓我分清益蟲和害蟲。書的作者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觀察、研究昆蟲世界,並且爲此他寫了有關蟲的書,而這本書先後被翻譯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在閱讀界引起一次次的轟動,爲人們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他享有“科學界詩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世界的荷馬”……想必大家都知道,沒錯,他就是——法布爾老先生。《昆蟲記》這本佳作,就是出自法布爾手。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眼光,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書寫” 。

在《昆蟲記》中,他將專業知識與感悟融合一起,對每一種昆蟲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徵描述中,體現出自己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充滿着對生命的讚美和熱愛。

《昆蟲記》中,對昆蟲的細節描寫,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爾超出常人的觀察力。如,蟬向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景象:“冷啊,這寒風刺骨的冬天,把你這山一樣的食物,借我一點點。行行好!天暖後還你,決不食言。”這段乞討的描寫,真的是惟妙惟肖。

蟬,是大自然中的歌手。在炎炎夏日裏,爲我們帶來了高昂而又美妙的歌聲,可人們好似並不很喜歡這大自然的歌手。而法布爾拋開世人對蟬的看法,對蟬進行研究。很快,他發現蟬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反而,被人們授予極高榮譽的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財”者,它們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這是我懂的,看待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對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找答案,並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鑽研。

法布爾先生,讓我瞭解了昆蟲世界。《昆蟲記》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那些充滿人性的昆蟲,在向我們展現了美麗的大自然。

讀昆蟲記有感15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法布爾用了人生大部分的時間來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這書體現了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於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學到很多。我知道昆蟲世界的奇妙,管蟲會穿衣服,鬆娥蟲會預測天氣,小蜘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要高: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會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可以給食物“免費的昆蟲。

在《昆蟲記》中《螳螂》這篇我最感興趣。螳螂不但不醜陋,而且還算是個漂亮的昆蟲。它有纖細而優雅的姿態,淡綠的體色,輕薄如紗的長翼。它的頸部是柔軟的,頭可以向任何角度扭轉,真可謂是眼觀六路。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獨特的武器,它長在前足上,極具殺傷力,並且極富進攻性的衝殺,防禦武器。它小腿上長有許多鋸齒,像是兩排刀口的鋸子,所以又是一種異常兇猛的,又是兇狠惡毒的小動物。雌螳螂甚至還具有食用它丈夫的習性,這讓我很吃驚,原來昆蟲有這麼多的祕密呀!

在《昆蟲記》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誇張,使文章更加生動豐富。昆蟲們彷彿充滿了活力,好像過着人類的生活,作者又添加了自己的動作,心裏等,使它們更加鮮明有趣,讓讀者沉浸在輕鬆詼諧,充滿了動人的情趣。字裏行間裏,不斷地寫出大自然的變幻無窮,同時有讓我們意識到人類破壞大自然,會毀滅它們的家園。動物也是我們美好家園裏的一份子,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