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合集15篇

觀後感2.4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昆蟲記》有感合集15篇

讀《昆蟲記》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它是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一部著作,這是一部充滿生趣和無窮魅力的作品。

在這本書裏,法布爾帶我走近了奇妙的昆蟲世界,裏面講了一些昆蟲的習性、愛吃什麼東西、有什麼特點等等,我在裏面還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比如金步甲和螳螂會吃自己的同類,紅螞蟻會把黑螞蟻的卵偷來,等小螞蟻出生了,就成了它們的奴隸,天牛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很差……

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數螢火蟲了。別看它很小,但它可是食肉動物呢!主要的食物是蝸牛,螢火蟲在吃掉蝸牛之前先要給它打幾針“麻醉劑”,它的麻醉工具非常小,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等麻醉完了,就會飛來很多螢火蟲,它們向蝸牛體內注入一些液體,不一會蝸牛就變成“肉粥”了。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走進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瞭解了許多有趣的昆蟲知識,同時也懂得了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同時我也覺得,一個人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其實也來源於興趣愛好,不是嗎?正是因爲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熱愛,才誕生了《昆蟲記》這本妙趣橫生,讓很多小朋友都愛不釋手的著作。

讀《昆蟲記》有感2

我是一個喜歡看書的女孩,從小就喜歡看一些課外書。幼時看安徒生爺爺的《白雪公主》《醜小鴨》《灰姑娘》……前段時間,我又迷上了《查理九世》。從我看的這些書裏,你應該知道我是喜歡哪類書的女孩了吧!沒錯,我就是一個愛看小說和童話類書的女孩。而我最討厭看的則是科普類和歷史類的書了。可前不久,語文老師卻安排我們讀《昆蟲記》!回到家後,原本是帶着無奈的心情讀《昆蟲記》的,沒想到讀了以後,我一下子就被書中的內容給吸引了。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名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爲“昆蟲的史詩”。讀過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蠍自殺之謎”這一節。這節大意是這樣的:有人說蠍子遇到危險就會自殺。於是,作者就做了一個實驗。他用燒紅的木炭圍成一圈火牆,然後把一隻白蠍子放進火牆裏。熱浪烤在蠍子身上,它倒退着把自己身上的鉤子一會兒伸直,一會兒彎曲,動作快極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陣抽搐,接着,就一動不動了。作者用鑷子把白蠍夾到一塊涼沙土上,過了一個多小時,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蠍子竟然奇蹟般地活過來啦,和以前一樣變得生氣勃勃了!這個實驗證明,根本就沒有蠍子自殺這種事情,無非是人們亂猜測而已!

讀了這一節,我不禁思緒萬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不會自己結束生命。其實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自殺都是一種怯懦的表現。大家都認爲生命是一種很寶貴、美好的東西,既然上天賜予了我們寶貴的生命,那我們就應該勇敢地面對苦難,珍惜生命,也回報他人!由此,我還聯想到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就拿我說吧,我經常會因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就生氣、苦惱,有時候甚至乾脆不做,去問同學答案,這應該也是一種怯懦的表現吧!

啊!真沒想到,我竟然被一本科普系列的書給吸引了。讀這本《昆蟲記》遠比讀好幾本童話書和小說還要強。以後,我要多讀一些科普、歷史類的叢書,不能討厭它們。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多看課外書,這樣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給予我們快樂和感悟,還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呢!

讀《昆蟲記》有感3

最近,謝老師要求我們認認真真讀一讀整冊的《昆蟲記》。看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書的作者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1879年3月,法布爾買下了一片荒地,在這裏留心觀察昆蟲,贏得了全世界的讚歎之聲。他筆下有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有手術專家沙泥蜂,有蔬菜大食客菜粉蝶,有神奇麻醉師飛蝗泥蜂,有地下毒王狼蛛,有大自然的清道夫糞金龜,有神祕的隱士蠍子,有裝死專家步甲,有殯葬師埋葬蟲,有霸王鐮刀手螳螂,有搖籃入侵者寄生蜂,有戰爭狂紅螞蟻,有嗜屍者麻蠅,還有天才建築師圓網蛛,有夏日音樂家蟬還有許許多多昆蟲在草叢中,在田野間過着非常有趣的生活。

人們常說:“媽媽是偉大的!”其實,在昆蟲的世界裏,也有深深濃濃的母愛。蟬媽媽也很偉大,爲了繁殖下一代,等產完卵之後,蟬媽媽因疲勞過度而死。這樣的事件退很多,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天在高科技的生活裏,漸漸少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對大自然裏的昆蟲知識一無所知,讀完了《昆蟲記》後,我瞭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和本領。它們很聰明,雖然有時讓我哈哈大笑,但是有時也讓我感到很敬佩。

讓我們一起跟着法布爾先生的腳步,去多多接觸大自然,用心去跟大自然靈通吧!

讀《昆蟲記》有感4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深有體會。

昆蟲記是一部引人入目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時間寫就的十卷本科普鉅著書中,法布爾根據觀察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將昆蟲鮮爲人知的生活習性生動的描寫出來,揭開了昆蟲世界,一個又一個的奧妙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鑽出地面,卻只能在陽光下活五個星期,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切葉蜂能夠不憑藉任何工具精確的剪下大小,適當的圓葉片來做巢穴的蓋子。

爲了揭開這些奧妙法,布爾爾像偵探似的長時間追蹤觀察昆蟲不斷地假設反覆的推理,嚴密的求證,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相,每個奧祕的揭開過程都充滿了曲折和反覆。因此閱讀昆蟲記便成爲讓人驚歎不已,欲罷不能的探索與發現之旅。昆蟲記之所以引人入勝,與法布爾獨特的研究方法有關,昆蟲記的魅力還源於高超的寫作技巧。

昆蟲記看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無愧於“昆蟲的史詩”之美譽,閱讀這樣美妙的經典是一場愉快的精神盛宴。

讀《昆蟲記》有感5

我也有一片小小的園子,就像法布爾的荒石園一樣。我的那個院子裏瓜果飄香,但是我最痛恨的就是那與我瓜分我勞動果實的蟲子們。

在我讀完昆蟲記後,法布爾理所應當地成爲了我的偶像。法布爾早年與自己貧苦的命運搏鬥,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通過讀書成爲了中學教師,但最終未能實現當上大學教師的心願。年老後,他在一個偏僻的小村子裏找了一個荒草萋萋的園子。他在那裏與他一生所愛的各種各樣的昆蟲一起度過了晚年,並寫成了一本現在還耳熟能詳的《昆蟲學回憶錄》(昆蟲記)。他詩人般的語言讓讀書的人耳目一新;對昆蟲的熱愛讓他還原到書本上的昆蟲世界更加真實。

法布爾在他的那個“伊甸園”裏觀察各種各樣的昆蟲。有時,在野外觀察不方便,他便把小蟲子抓起來養在鐘形罩中觀察。烈日下,貼在被太陽烤的滾燙的地面上觀察蟬幼蟲在地底的洞穴。洞穴太“龐大”了,填平洞穴至少要一立方米的土。他怎麼也想不通這一立方米的浮土去了哪裏。可是他並沒有放棄,通過對蟬幼蟲身體結構的研究,他發現了蟬把乾燥洞穴裏的浮土變得潮溼,使土的體積縮小,也更易於出入。

法布爾這樣認真的觀察不正是因爲熱愛嗎?他對一件事物的熱愛給了我很好的啓示:平常的工作生活無趣乏味,那是因爲我們沒有一件可以讓我們廢寢忘食的熱愛的事。我想,一個人要是沒有了一件熱愛的,只是每天重複着爲了生計的工作,那他與那些爲大自然“打工”的低等動物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中學生不也應該找到一件熱愛的事情嗎?

一早上起牀,在睡眼朦朧中勉強吃下早飯,有時還要更早起來補作業。一吃完飯就立刻趕着去學校,到學校立刻又要上令人壓抑的早自習,早自習與第一節課連着上,下課還要問老師題,一直問到上課。太陽終於升到了天空正中,吃完飯的時間也還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的。日落西山,大家各回各家。一到家就要寫作業寫到睡覺(說不定老師還會說是速度問題)。等再到天亮,又是一模一樣的一天。

我們與那些低等動物有什們區別?老虎(老師)來了就跑(安安靜靜),一沒有危險(老師走了)就要撒一下歡(班裏鬧起來),但仍提心吊膽(老師的眼隨時在門口出現)。如果中學生註定要被扼殺所有熱愛的(除了學習),那每天所做的簡單反射會一點一點的失去高等的智慧,失去人的靈性,變成隨遇而安的行屍走肉。

然而學習還是陶冶心靈的方法,雖然現在的教學模式實在是有待改善,但作爲中學生理應適應環境。我們應該有我們所愛的,做手工、美術、讀書、音樂和在科學與真理的海洋裏遨遊,就像法布爾一樣,都可以讓我們擺脫一潭死水的心情,讓情緒之海再起波瀾。這樣既擺脫了無味的平靜如死水的學習生活,又可以把知識學的真起來,而不僅爲了考試。

熱愛可以在一成不變中改變,可以讓死水重冒清泉。熱愛是這乏味的制度下的調節劑,讓學生可以專心求知。但熱愛更是讓每一個人擺脫庸俗的必經之路。

讀《昆蟲記》有感6

寒假裏我讀了《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爲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它,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它,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衆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爲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啓示。《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每讀一章都會有新的感受,開始有很多東西都瞭解得不深,只有不斷重複地看以及思考,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來。我覺得,《人性的弱點》整本書的根本在於培養勇氣和自信。書看完後收益不少,然而自信心的增加則是最主要的收穫。

卡耐基說:征服畏懼以及培養儀態、勇氣和自信是教師的責任,幫助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勇氣和自信的最確實、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讓他在一組人面前大膽講話。要戰勝自我,建立自信,首先必須超越自卑。

自卑作爲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它與自信緊有一步之遙,如果我們超越了它,變之爲發奮的動力,我們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自卑的情形。自卑很明顯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是不利的,也有礙於我們與別人正常交往。我們之所以害怕在人羣面前講話,是由於我們害怕自己犯錯,也害怕自己的發音,音調或姿態被別人嘲笑,這就是自卑的表現。克服這種自卑的一個辦法是,告訴自己,這種行動讓我們只會賺而不會賠,因爲我們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我們也得到了寶貴的經驗,我們可以向自己保證下次能繼續,並做得更好直到成功。恐懼和憂慮是一種消極,失敗的心態,是自卑心理的表現,它使人盲目擔心,害怕,最終在恐懼的逃避中碌碌無爲。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這中消極的心態,以積極成功的心態作爲有用的武器,相信自己:你能戰勝它,並且毫無困難。一個人的內心的想法非常重要,好的想法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可以產生很合邏輯的,很有建設性的計劃,而壞想法通常會導致一個人的緊張和精神崩潰。

其次,積極地自我暗示,提升自己的慾望。

心態決定命運,思想極其重要。只要知道你在想什麼,就可以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在一天裏,我們腦海中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

生命並不單純,我們應該選擇正面的態度,而不是採取反面的態度,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切我們的問題,但不能憂慮。當我們被各種煩惱困擾着,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時,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意志力,改變自己的心境,我們應當記住:思想運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

要提升自己的慾望,把自己的心願和夢想一一列舉出來,然後標明每個慾望的強度,標明目前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並強化動力,告訴自己一定要實現某個目標,使這種想法深入潛意識,並不斷強化,成爲自己思想中最強烈的一部分,這樣,目標其實已經很接近了。

最後,我們必須敢於表現真實的自我,把超越自己的成果展現出來。

真實自然的自己,纔會有個性魅力。當你出現在別人面前時,首先想到的是“我應該怎樣表現,裝出什麼樣子,才能讓別人認可和滿意?”還是“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就要真實自然地表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將決定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是否自由平等,也反映出我們是否具有個性魅力。

總之,要消除自身存在的人性弱點關鍵就在於要敢於面對它,用對症下藥的策略,用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去克服和戰勝它,最終達到自身的飛越和成功。

讀《昆蟲記》有感7

夏天來了,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西瓜、雪糕、冰飲,而是每個夏天從不落伍、伴我們成長的聲聲蟬鳴。

蟬在幼時便會挖個洞,好像氣象觀測站一樣,到了好天氣時纔會出來蛻殼。炎炎夏日對蟬來說就是最好的天氣,這纔有了我們在夏日中聽到的轟轟烈烈的蟬鳴。

蟬洞是幼蟲用耐心一點點構建起來的。不知道他究竟一生中爲了蟬洞搬運東西走了多少趟。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爲了爬上枝頭蛻殼,然後在太陽的照耀下盡展歌喉。

現在我才知道,我們不以爲然的蟬鳴是蟬在地下忍受許久的孤獨寂寞才換來的。書上說它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日光中的歌唱不到五個星期(我查了相關資料,不同種類的蟬情況不一樣,有的蟬在地下潛伏期長達十年甚至更久),之後蟬便從樹枝上落下來,就像落葉般化爲樹的養分。在這轉瞬即逝的日子裏,他們用盡在黑暗中攢下的力氣,在烈日下高聲歌唱,爲酷熱的夏天添了一抹鮮活。

小時候,家門前的枇杷樹上總是有幾隻蟬站在樹枝上一唱一和的。爺爺總說這幾隻蟬叫起來,和外國佬的交響樂曲似的。蟬鳴此起彼伏,停下來時我總是對着枇杷樹大喊:這怎麼還帶偷懶的呢?繼續啊,咋停了呢?爺爺看着我哈哈大笑:你寫作業比這停的可多了去。

蟬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己,同樣的道理,我們爲什麼不可以像它一樣?青春很短,我們更應該在這有限的時間中盡情的揮灑這一腔熱血。

我們學生奮鬥12年,只爲大學聯考金榜題名。目的和蟬一樣,但是路徑似乎不同。蟬更努力,它從來沒有停止爲蛻殼做準備。我們應該像蟬學習,哪怕目標離我們很遠,也絕不放下追逐目標的腳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爲自己負責。所以中學6年,盡力積攢吧!也許會枯燥乏味,但若能在大學聯考中一鳴驚人就是最好的答卷,就像童年夏日裏那蟬鳴。

讀《昆蟲記》有感8

《昆蟲記》被譽爲昆蟲的史詩,是由法國著名作家被稱爲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布爾經歷二十餘年編制而成。全書以擬人化的手法,對自然界中多種昆蟲的生存與繁衍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述刻畫。全書蘊含着實事求是的科學嚴謹,以及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於自然界萬物的讚美之情。

我是爲了做作業而閱讀這本書,用了大概兩週的時間,粗略地通讀了整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爲它配得上昆蟲的史詩的稱號,更是感嘆於法布爾觀察的細緻入微和其語言表達的風趣張力。我在城市中長大,對於昆蟲的瞭解幾乎近乎空白。閱讀了《昆蟲記》後我意識到了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昆蟲的世界和人類的世界一樣,有善惡,有冷暖,有勤與惰。《昆蟲記》這部昆蟲的史詩給予我了一扇通往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心生嚮往。全文以交流與展示的方式,向讀者們介紹了關於一些昆蟲的特性,其語言的表達中,以提問的方式告訴讀者作者的想法,再以實驗的方式推翻舊識,證實真實。讀者的好奇隨着文章不斷起伏,有強烈的可讀性,並以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昆蟲們的形象,使其躍然紙上、活靈活現。難怪法布爾被稱爲科學界詩人。

在國小階段學習過的一篇課文《蟋蟀》,節選自《昆蟲記》,期中的描述令我記憶猶新。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它常常慎重選擇住址,一邊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他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法布爾不僅發現了蟋蟀的選址方式,還觀察了它是怎樣挖洞的,這樣的觀察力和細緻的態度令人讚歎。

人,就應該像法布爾一樣,仔細留心身邊的一切,從中發現世界的新樂趣。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啓示,種種的昆蟲也可以對應生活中的種種人。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我們有關昆蟲的科普知識,同時也包含了許多切實的人生哲理。

讀《昆蟲記》有感9

在這個極爲特別寒假時,我又看了一本名家名著《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花了三十一年寫成的,他直到最後連字都看不清了,還要堅持寫第十一章。

這本名家名篇內容多姿多彩令人心曠神怡。

整本書主要寫了,亨利·法布爾在昆蟲世界裏發現了一些有趣又奇怪的現象,比如:橫着走的蟹蛛、會裝死的甲蟲、不會迷路的蜜蜂······

朗格多克蠍子最爲奇妙,意象自然深:蠍子的毒液對一些幼蟲沒有傷害、一些有。但對每一隻成蟲都有致命的危機。金匠花金龜、天牛、豹蠹蛾、蠶、大孔雀蛾的等等等等的幼蟲和成蟲做了實驗,但是結果相同:都是成蟲死了,幼蟲還是原來一樣活蹦亂跳、精神飽滿!後來,作者又做了一個實驗:把幼蟲的血轉到成蟲中,看看成蟲有能不能抵抗朗格多克蠍子的毒素。

結局和沒有轉換一模一樣······最後,作者得出了一個道理:昆蟲不是用調製化學劑的方法配出來的。

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一個道理:結果不是光想出來的,要經過實驗做出來的!

讀《昆蟲記》有感10

著名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的《昆蟲記》是一部科學鉅作,作者把畢生研究昆蟲的結果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將平時被我們忽略的小蟲的生活習性寫得趣味無限,讀完之後,我不禁想要大抒感慨。

其實,最令我佩服的不是那些可愛的小蟲子,而是創造這本奇蹟的法布爾。182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法布爾,時年十九歲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1849年,法布爾被任命爲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他被那裏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所吸引,點燃了他研究動植物的激情。他一面努力教書,一面利用課餘時間作動植物的研究。

看到這裏,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法布爾肯定是個天才。其實,出入學堂的法布爾並不比我們普通學生強多少,他學習26個字母的時間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多幾倍。他沒有天生聰敏的頭腦,但他有格外強烈的求知慾望。還在讀國小的法布爾在那時就已顯現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小法布爾經常跑到鄉間野外,回來時蝸牛、貝殼、蘑菇或其他植物、蟲子。

10歲的法布爾隨家人移居到羅德茨市,家境貧寒的他爲了交學費,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致使中學時代無法正常讀書。勤學好問的他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努力不在班裏落下來。

法布爾他還曾經說過:“如果遇到難題,不要輕易去求人家幫助,首先自己應該堅韌地研究下去,戰勝困難。如果隨便求助人家,自己沒有鑽研精神,那麼,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你仍舊沒有解決的能力……”正是這樣的思想,帶着他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我應當學習他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多加思考,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向旁人求助。

我們將永遠記得科學鉅著《昆蟲記》,我們也將不會忘記創造這部奇蹟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

讀《昆蟲記》有感11

最近,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心中頗有感悟。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代表作。這本書是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被稱爲"昆蟲的史詩"。《昆蟲記》介紹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以及它們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它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昆蟲世界,情節引人入勝,讀來如身臨其境。

這得益於作者擁有一雙善於觀察、樂於發現的眼睛。"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形象、具體地爲我們描繪出了螳螂的外形。正是善於觀察的習慣,使作者寫出了《昆蟲記》這部舉世聞名的鉅著。

觀察,使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觀察,讓我們認識事物更全面;觀察,甚至能令我們發現一個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只要你能夠靜下心來,用心觀察,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只有學會觀察,才能像法布爾那樣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對於一個善於觀察的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勾起他的好奇心。法布爾先生就是被許多人認爲不起眼的.小昆蟲所吸引,然後用心觀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達爾文曾評價法布爾先生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我們都應該向法布爾學習,用眼觀察生活,用心體味生活。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生路上,不妨放慢腳步,欣賞欣賞路旁的小花,傾聽傾聽鳥兒的歌唱,找尋找尋曾被自己忽略過的美好或有趣的東西。

學會觀察,用心體味,才能發現生活中不平凡的美麗。

讀《昆蟲記》有感12

《昆蟲記》這本書是出自法國法布爾。其中有許多篇集,作者用具體的語言充分地表達了昆蟲的習性,的感悟、與觀察的好奇心編出了《昆蟲記》這本著作。

昆蟲記的英文學名爲“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爾更是用放鬆而又充滿的態度寫下了自己對觀察的每一隻昆蟲的觀察日誌。活靈活現地寫出了昆蟲在幹什麼的時候做了哪些動作,或者外表兇猛卻又可愛的昆蟲,也或許是其他內容。作者堅強不屈和遇到不退縮的精神使他獲得了巨大的發現或的動作。一直觀察昆蟲作者法布爾並沒有感道乏味,而覺得昆蟲是他的的一部分。觀察昆蟲是他的習慣,比如說蟹蛛,雖然外表可愛但是內心卻是個劊子手。小碧蠅雖然令人厭惡,但是卻是腐蝕或的巨大強敵。蟋蟀在草地上用帶齒條的琴弓和振動膜唱歌,甲蟲無論如何都要抱着最愛的枯露菌。菜豆象在豆子上,“腐蝕”人們的穀物與乾燥的豆子。外表兇狠的恩布沙性情卻很溫和。

上面的幾個短文重點描寫了法布爾不懈,每天都仔細觀察昆蟲的句子。《昆蟲記》有許多有趣生動的文章,真不愧於“文學之作”!

讀《昆蟲記》有感13

燈下,桌上躺着一本《昆蟲記》,伴隨着祥和的靜夜,我闖入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各自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個深入昆蟲生活的一部文學鉅著。它不僅帶有作者法布爾對自然,對昆蟲的喜愛,同時也展現出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昆蟲被法布爾披上了人的色彩,猶如每一隻昆蟲都具備人一樣的情感。如:螳螂捕蝗蟲,“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爲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被譽爲“昆蟲學的荷馬”的法布爾用一生的精力以及時間來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並最終創作出稱爲奇蹟的《昆蟲記》。他的這種對大自然執着探索,觀察的精神不值得後人傳承嗎?所以我們要對生活仔細觀察,既然,法布爾在大自然中讀出昆蟲的情感,而我們也應該對生活中的人和物感受到愛,這便是法布爾教會我們的其中之一的道理,做一個熱愛自然,仔細觀察,好奇的人。

雖然,我們這位“以昆蟲爲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也已經逝去,但每一卷《昆蟲記》卻都記錄着一個奇妙而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也留下他的一縷靈魂,一種生活的情趣。讓我們跟隨着他的足跡一起去探索那神祕、奇妙的昆蟲世界,從而獲得人生的樂趣,享受法布爾的人生價值。

讀《昆蟲記》有感14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使人身臨其境。我從小因爲不喜歡昆蟲,所以平時很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世界。《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成果。《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衆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這本書爲我們提供了更珍貴的啓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有感15

“夏天,蟬喜歡在枝頭上唱歌;而螞蟻則喜歡在辛苦準備過冬的糧食。冬天,蟬上門來乞討,螞蟻說:‘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從此蟬是一個乞討爲生的小人;螞蟻是一個勤勞吃苦的好人。可法布爾先生的《昆蟲記》中的第五卷中的一個篇文章《蟬和螞蟻的寓言》說法迥然不同。

在書中專靠趁火打劫,絲毫不講客氣的乞討者,是螞蟻;心靈手巧,樂於與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蟬。蟬,一種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氣多麼炎熱,它都會叫個不停。它渴了,就在痛飲樹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與音樂間。而螞蟻卻在趁火打劫,卻在蟬身下偷取甜汁,把偉大的鑿井者趕走,雖然甜汁很少,但螞蟻認爲喝一口足矣,因爲下次還有機會。一等到蟬死了,從樹上掉下來,搬屍者就會把它搬進洞裏。是啊,螞蟻是在準備食物,可那儘量幫助它渡過夏日的蟬!面無表情的碎屍者就是“勤勞”的螞蟻。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判斷一件事情要從多角度考慮,既要看見它的對,也要看到它的錯,說像麻雀雖然是吃莊稼的,但它也是捕蟲高手,狼雖然是吃鹿的,但是一但自然界失去平衡,狼就會消失,鹿就會太多,森林植被就會減少;貓雖然是捕鼠能手,但它也傳播疾病;毒藥雖然可以消滅老鼠,但它也會要了鷹和蛇的命……這種例子不可計數,導致這種悲劇發生的原因就是人們只看見眼前的利益,看不見日後的結果,結果不能決定一切,不能用一件事,一個結果就給一個事物定性。其實,蟬是愛賣弄喉嚨,但它也不是懶惰;螞蟻並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合理的利用。所以說,思考一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入手,不然怎麼會有“三思而後行”這個成語呢?

曾子曰的:“吾曰三省吾身。”是啊,我們只指責別人的不對,而我們自己呢!是不是多次反省自己?不僅要多次反省自己,還要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只反省不夠,還要要找到問題和原因,纔可以及時的改正。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們在幹一件事時要多思考,不僅要看眼前,還要要想日後,不僅看好處,還要看壞處。把“三思而後行”當作你和我的座右銘,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三思”的價值!

標籤:昆蟲記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