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5篇)

觀後感1.6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短信息、E-mail、電話等都已成爲了人與人之間聯絡溝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通訊工具,不論近在咫尺或遠在天涯,皆是如此。

也許,家信——這一傳遞親情的古老方式,己被人們遺忘,但家信的作用卻不容我們忽視。前人傳下的東西總有它存在的自身價值,以給人帶來寶貴的精神財富。

《傅雷家書》這一中華文典寶庫優秀著作之一,也正印證了這一點。然而《傅雷家書》絕非普通的家信,它所蘊含的深厚父愛,諄諄教子的感人心情,使每一個《傅雷家書》的讀者都受益匪淺,從中獲得補益。

傅雷不僅是一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一位不平凡的父親。

傅雷寫家信的目的在於與兒子討論藝術,激發兒子這一代青年人的思想並傳佈給別的青年,通過家信訓練兒子的文筆,引導他的思想,時刻給兒子敲響警鐘,走在正軌上。因此,這的的確確是一封不平凡的家書,它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全篇家書給我印象最爲深刻之一的是傅雷在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給兒子傅聰所寫的一封家信:

那時傅聰從國外回來在家住上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段時期被

先生形容爲一生最愉快的時期“這幸福不知應當向誰感謝,即便我沒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謝謝上帝了”是什麼讓父親如此歡欣呢?——兒子變成了朋友,成了他最好的朋友,這使

先生變得快樂。在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精神裏,父子之間的界線像國界線那麼分明。父子間的文化差異、心理差異像鴻溝一樣不可填平。可在傅雷與傅聰這對父子之間,這道歷史性的鴻溝己經消失了。這完全都來自於傅雷長期的家書、來自於理解、來自於父親那顆真摯的心。

從作爲父親的傅雷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情中,我們不難發現傅雷是怎樣一個嚴厲的父親。鐵面無情、不通情理也許能形容其中的一部分吧。但是,在兒子與自己離別之後,字句中那無限的父愛更是無法遮掩的。

是啊,這就是父親與母親的差別。在子女的眼中看不到他一絲的溫柔,有的只是不留情面,像對待“敵人”般苛刻。可是,作爲子女卻無法否認父親對自己付出過愛。如果父親不愛你,他爲何要束縛你的行爲;如果父親不愛你,他爲何那樣介意你的好與壞、優與劣;如果父親不愛你,他爲何要教你這個或那個。是的,每個父親都是深愛着他們自己的孩子。如果父親不愛你,他就不會做那麼多讓你覺得那麼討厭的事,就不會在家中扮演“壞人”的角色。而做這一切,就只有一個原因——爲你好。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着許許多多父親付出的辛勞。

而對於傅聰來說,在異國漂流,讀着父親的書信,便可以從中吸取豐富的精神養料,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與阻力,踏上自己的成長之路。

雖然,傅雷是一位藝術家,但是他有着一般藝術家所稀缺的嚴謹的治學作風。家信中提到,傅雷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嚴格安排好的。在每一封給兒子的家信上都有編號並多抄一份留底。這一切的一切都顯示了傅雷做事的認真,做學問的嚴謹。因此,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都源自於這些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做人始終有他的準則,教導兒子也是一樣的。在家信中,傅雷時刻提醒兒子要始終將祖國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爲他希望自己對藝術、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可以在兒子傅聰的身上得以延續。這是極其可貴的品質啊!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敞開心靈,向兒子傅聰傳授爲人的道理和生活準則。因爲是家書的形式,所以嬉笑怒罵毫不掩藏。傅雷那清澈的心靈,彷彿如同一個天真的大孩子一樣。

在這些家書中有的不只是父親對孩子的愛,還有更多的人生領悟。這些語句同樣鼓舞了我要求真、求誠,激勵我向上、向善。

傅雷的持誠求真的秉性,高尚的情操,純樸的心靈,正直的靈魂以及始終將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優秀品質都是我們青年一代值得學習的地方。

《傅雷家書》,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2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爲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爲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3

傅雷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在讀《傅雷家書》這本書之前,我從網上了解到傅雷的一個兒子傅聰是鋼琴大師,另一個兒子傅敏是英語特級教師。我不禁感嘆:兩個如此厲害的人那麼他們的家長一定也很厲害。但是,厲害的家長不一定教育出厲害的兒子,而需要很多品質才行。例如要負責,有耐心,而且在教育的同時還要付出很多,比如說時間,體力,腦力等等,而傅雷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

事實上,不僅僅是傅雷,所有的父親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也許一些人會常常被父母嘮叨,自己非常非常的煩躁,還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嘮叨該多好。那你就錯了。父母做的一切還不是爲了我們自己嗎?人生是我們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們爲什麼還要費時間費力的幫你管你教導你,你還不一定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麼利益?他們爲什麼要做這種費力卻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難道他們還不是爲了我們自己嗎?爲了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只要看着這些,就足夠了。他們並不期望你長大後報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個地方默默地看着你發展的更好就足夠了,甚至他們都擔心老了以後會成爲你的累贅。如果說孩子是爲父母活着,那說明孩子錯了,如果說父母是爲孩子活着,我想這句話一定是對的。

我們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撐。就算你做了什麼錯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拋棄你,父母永遠都會等着你,等你轉身,等你回頭。

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要做了錯事責怪父母,不要讓父母爲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頂嘴,不要大聲對父母說話,父母的年紀大了,不要在他說話時提出他的錯誤,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給你好的一切,因爲父母給你的一切就已經是他們的一切。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好孩子。還不晚。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4

尊敬的各位前輩、親愛的書友們,大家好!首先祝各位中秋節快樂!闔家幸福!

在這個家人團圓的日子裏,跟各位分享一本充滿着父親對兒子苦心孤詣的《傅雷家書》。20xx年離家到成都讀大學,第一次主題班會,輔導員讓我們每人給父母寫封信,那算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家書,開始只是當作作業來完成,寫着寫着,回憶起昔日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情景,不禁落淚,平日羞於用語言表達的對父母的感恩和愛,都藉助信紙上的文字盡情傾吐,這可能也是書信被稱作"最溫柔的藝術"的魅力所在吧。

該書是由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及其妻子寫給兒子的信編成的一本書信集,摘編了傅雷自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書信的內容,除了一般生活瑣事外,較多篇幅都是在和兒子研究藝術,討論人生,傅雷年輕時留學法國,面對同樣年紀輕輕就孤身在波蘭求學的兒子傅聰,他用自己的經驗閱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直立。";點評兒子傅聰演奏"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纔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峯頂。"在肯定兒子鋼琴演奏水平的同時,他還教育兒子道"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最要緊的是‘人’。在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同時,對兒子的社交禮儀、作息習慣、理財技巧,戀愛婚姻等問題也進行了指導,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曾經說過他寫信給兒子一是爲了討論藝術;爲了激發青年人的感想;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傅雷作爲一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不僅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還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音樂、繪畫,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上星期我替恩德講《長恨歌》與《琵琶行》,覺得大有妙處。白居易對音節與情緒的關係悟得很深。凡是轉到傷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聲韻。《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 ,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pause "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 ,聲勢雄壯。至於《長很歌》,那氣息的超脫,寫情的不落凡俗,處處不脫帝王的nobleness ,更是千古奇筆。……" 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傅雷也通過書信培養留學波蘭的兒子建立起對國家的熱愛,有別於口號式、圖景式地說教,傅雷告誡兒子從一個樂段的處理着眼,從對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做起,具體而細微地構建對國家的情感:"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父親細心呵護兒子的成長,但同時我對傅雷式的教育也略有些質疑:他教導傅聰要有計劃地工作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時光消磨,要有"安排的技術",爲孩子親自編制教材,制定課程,嚴格督促,完全執行,反覆地灌輸家庭經濟計劃的經驗和心得,他在國內爲兒子準備好他認爲的正經書郵寄到波蘭,讓兒子不要光把時間用於消遣讀物,他會一一地指出兒子的書信中的錯誤,甚至是教兒子該如何用豐富的詞語表達感情。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有網友把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培養和郎朗父親朗國任對郎朗的培養概括爲"中國式天才教育".傅雷信中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兒子的愛,但這種愛在我看來也略顯緊繃:傅聰沒有及時回信,他上升到品格高度進行解讀,並且在每封信中都要督促傅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注重樂理的學習,不要有太多的交際以免佔用學習的時間,樹立"科學的"生活論……

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兒女們青出於藍。走過青春期的孩子們或許會慢慢卸下逆反心理,逐漸地聽從父母的教訓,那也是孩子們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對生活有所體驗感悟後對父母苦心的理解吧。紀伯倫有詩: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對生命本身充滿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但不是出自於你。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但他們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他們的身體居住在你的屋子裏,但是他們的靈魂卻不是。

因爲他們的靈魂居住在明日之屋,甚至在夢中你也無法前去那兒探訪。

你可以盡力使自己變得像他們,但是盡力不要使他們像你。

因爲生命不會倒流,也不會駐足在昨日。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5

一封家書,飽含着異地親人之間那濃濃的親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能體現出家書的可貴之處。在《傅雷家書》中,不僅僅只有讓他人動容的親情,還有那字裏行間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

我想,在這本書的背後,作者不僅僅是想讓我們體會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更是要藉助傅雷夫婦對孩子的“嘮叨”,來教育我們,傳遞他們信中所寫的做人的道理,在靜默中展示着父母的關愛,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傳授生存的知識,分享藝術的美。

在一封封信中,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在嘮家常,這也表示了在他們心中,親情要高於一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父母的嘮叨中漸漸成長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們也在不勝其煩的重複一遍又一遍,我們可能會覺得煩心,畢竟忠言逆耳利於行。而我們有未嘗不知道這是父母的關心,即使許多人有時會剋制不住自己,做出什麼與父母對立的事。所以以後,我們更應該要知道回報父母,他們對於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自出生以來,對我們成長最好的養料。

承載在這一張小小的紙上的東西,可以說很輕,輕如鴻毛;也可以說很重,重若泰山。它不只是一紙家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傅雷通過家書,傳達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同時也帶着對傅聰一次次成功的欣慰和鼓勵。傅雷教育孩子以“先做人”爲底線,由此可見,他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極爲嚴格的,但在嚴格中又透露出隱隱的關愛,指導他做一個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人。

在濃郁的親情中,縱有千言萬語,都將只傳達出對親人的問候。哪怕身隔千里,也斬不斷血濃於水的親情。身爲一名學子,我們應謹記,百善孝爲先,做人不能忘本,讓“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6

這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這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這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它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從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於字裏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裏的聯繫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比賽後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爲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

我終於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說;“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者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爲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爲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尋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7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8

幾個老師都推薦讀《傅雷家書》,空閒時,我也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

《傅雷家書》是兒子傅聰留學波蘭時,傅雷夫婦因想念關愛孩子而給其寫的家信。傅雷,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這本書中摘錄的信件時間爲1954年至1961年期間。

《傅雷家書》是一本嘔心瀝血的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信中,凝聚着傅雷夫婦對兒子濃濃的愛。傅雷不僅僅是普通的父親,還是孩子的知己、朋友、長者。他在信中不僅關心兒子的生活瑣事,而且還與之談人生,談藝術,內容涉及面很多。

在傅聰很小時候的傅雷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堅信給孩子壓力讓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效果會好,卻使傅聰的童年黯然失色。傅聰到波蘭留學後,傅雷已過45歲,這時他才真正覺醒,改善父子關係及做法。在這麼多封信中,傅雷夫婦始終堅持,不能忘記初心,要始終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說對不起國家的話,不做對不起國家的事,不入他國國籍,體現出傅雷夫婦滿腔的愛國熱情。

正如傅雷所言,他給兒子的書信有多種用途:討論藝術,激發青年人的感想,訓練服從思想的文筆,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書信中有多處傅雷催促傅聰回信,期盼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能和他們說說話,哪怕只是隻言片語,舐犢之情由此可見一斑。我們作學生的都是晚輩,要理解父輩們的濃濃愛意,多向父母彙報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用青春的激情奉獻展示美好的未來人生,讓他們爲我們的健康成長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這是我讀《傅雷家書》的一點感悟。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9

這個寒假,我再次重溫了《傅雷家書》,對於傅雷對傅聰深沉的愛,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可謂是衆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覆強調着做人總是排在首位的,學會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腳跟;若是不會做人,那麼人就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財”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他對待生活的嚴謹。他對兒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會去改正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從傅雷的身上,足以見得他對“言傳身教”四個字的完美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千千萬萬的父親也和傅雷一樣,伴隨着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便會越發顯得焦急。傅雷對大兒子傅聰傾注了畢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對傅聰的管教也是極爲嚴苛,不過這對傅聰以後走上的音樂之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家長也開始步人後塵,在孩子不乖的時候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這隻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畢竟有些家長並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這種做法只會加重父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當下這個衣食無憂的社會,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開始無節制地溺愛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給孩子。這不僅僅是在無形中毀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間使孩子有了“父母對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想法,到頭來,這種孩子以後所碰見的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最終成爲一輩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終兩名兒子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這就告訴我們:只有經大自然磨礪過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綻放,成爲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0

一開始我對於這本書可謂是全無瞭解。第一次接觸是緣於老師的要求,以及八年級必讀書目榜單上大大的四個字。說實話,我原來對於這本書沒提起什麼興趣,覺得這對於我來講是一本晦澀無趣的書。不過,在與這本書慢慢的深入接觸後,我越發認爲當初的想法多少有帶點兒偏見。尤其在瞭解到傅雷夫婦的遭遇時,蒸騰的熱血在我心中燃燒:好一個傲骨人!這便進一步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

傅雷作爲一名翻譯家,不僅文采了得,在藝術方面也頗有造詣。文中有一段傅雷談論川戲的片段令我很感興趣:“川戲中的《秋江》,艄公是做得好,可惜戲本身沒有把陳妙常急於追趕的心理同時並重。其餘則以《五臺會兄》中的楊五郎爲最妙,有聲有色,有感情,唱做俱好。因爲川戲中的‘生’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無嗓子,又乏訓練。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

傅雷對於川戲中的大段描寫、評價,都令我嘖嘖稱讚。他運用大量筆墨在這封書信中描寫了這部戲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他沒有因爲專業不在此處就隨意評價略過,而是認真分析,一絲不苟。

這就好比我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不是聽老師講一遍就懂了,而是應該聽後能做到複述一遍給他人聽,並自己獨立寫出解題過程纔算真懂。否則不用多久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像沒學過一樣的空白。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時常缺少的就是像傅雷這樣認真鑽研的精神。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用心去學,去做,不馬虎,不敷衍,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認認真真鑽研,全心全意的爲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做一個有始有終,勤奮刻苦的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從古至今,天底下流傳了多少父母對子女的文章、圖片、事物。父母不論何形式,對孩子的愛一直在他們的心中。今天讓我們一起閱讀一個書香世家,與在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封封書信往來吧,讓我們一起感悟信中父母用千言萬語表達的關心和掛念,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尊敬和體貼吧!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在外他是聲名遠揚文學家,在家他卻是個節儉嚴肅又慈祥和智慧的父親,俗話說得好“望子成龍”。而他的大兒子則真的是人中龍鳳,是世界樂壇中活躍的音樂家。這樣的家庭怎會不談論藝術呢?在來來往往的幾百封信中有大量的信都在談論藝術。每一句都把美學詮釋的一清二楚,並進行了深度的見解,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智慧和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在大兒子傅聰結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任何不滿和勸阻之情,也顯現出了傅雷一家的清高和不攀炎附勢,也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有信心,對孩子的做法都持有認同,也說明孩子的選擇是正確的,說明“名師出高徒”,一個好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是體貼人意,優秀的。

在傅雷的最後一封信中,傅雷本人面對年幼的孫子流露出了喜愛之情,看着兒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當父母的怎麼不會開心呢?雖未見到遠在異國他鄉的孫子,但對於家人的關愛絲毫不減,這纔是一個稱職的家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年未見遠方的骨肉,但對家人的愛是永恆不變的。父母永遠是我們孩子堅實的後盾,讓我們對父母心存感激,過好每一天,讓我們無愧父母。

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2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我很嚮往這種感覺,因此我拜讀了這本《傅雷家書》。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爲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而着稱,我以爲他們父子的關係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繫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

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着較高研究。

也許便是因爲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雷家書》全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着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有時候我還會想,要是我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該是什麼有滋味呢!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3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爲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爲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總的來說,《傅雷家書》主要寫了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上疑問的解答。在生活方面來說,傅雷不僅是拉家常,噓寒問暖,而是與兒子談怎樣做人,修養,戀愛,甚至於兒子長期在國外而偶爾寫錯的漢字。諸多方面,都寫得讓人心悅誠服,入情入理。這也表現了傅雷淵博的學識,而更重要的,一個多年與兒子分離的人,竟能一投筆即寫出兒子的心聲,排驅兒子的煩惱,並在生活中處處細節中給以指導,不能不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優秀的父母,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4

什麼叫愛?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當你翻開《傅雷家書》,聽着書頁翻過的刷刷聲,聽着窗外的鳥叫蟲鳴,你就會從字裏行間發現什麼是真正的愛。

文章從不斷的書信中講述着傅聰的海外留學的成長之路,父母通過書信告誡傅聰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論獲得了多大的榮譽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謙卑,在傅聰失戀時,傅雷鼓勵傅聰應該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於面對,並且吸取教訓,而在傅聰得獎時從信中表達出了一種激動與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了傅聰如何理財,把全身心投入藝術,正因有了這位嚴厲與溫和的父親理解他,教導他,他才能在國外取得成功,在藝術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聰失戀時,借太陽過於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過猛,也會淹死莊稼,告誡他要愛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憶而痛苦,

借這種心態才能茁壯成長,在不爲人知的塵世中才能變得堅強,又在信後告訴他倘若認爲這些話是正確的,有作用,當再次遇到痛苦與困難時,拿出信來讀幾遍,每當寫信之時,傅雷都苦心孤詣地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只爲兒子能夠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愛父母,理解父母的愛,將父母的愛傳達到心靈深處,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他們的教誨,同時在傅聰獲獎後,傅雷與的母親都爲此十分激動,但是誰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爲傅雷不斷地教育他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心懷祖國,因爲祖國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正因爲心懷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聰在外國不斷奮鬥之餘依然想着祖國,在他寄給父親信中,他總向父親訴說他十分喜愛讀詩,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詩,這些短短小詩隨無多大用處但是這正能體現傅聰熱愛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是否有真正理解愛呢?如今的人們只是懂得情侶之間的一種愛,卻很少有過真正的對祖國,父母,民族文化的愛,似乎他們也不曾理解愛,正因此所以在中國的樂壇中沒有再出現任何名人,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就是行屍走肉,在肉體上沒有靈魂。

用愛來溫暖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與靈魂變得更加充實,用自己的溫暖傳達愛,溫暖這個世界。

讀傅雷家書有感範文15

教育分爲很多種,有如狂風暴雨一般把你淹沒地,有如小雞啄食一般靈動而有趣的,也有如傅雷對傅聰所做的一般。

讀傅雷寄給傅聰的家書,我們讀到了許多,有他對傅聰的思念,有他對傅聰的期望,更多的則是經驗,人生的經驗。他就如一本書,總能給傅聰許許多多的幫助,當然這不是本絕對的書,它又留給傅聰無數的空隙,讓他在生活中能將這本書完善,讓他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面臨的問題最終的答案。

這本書也是有原則,有堅持的。比如它所承載的人生信條,最基本的原則,等等。他在告訴傅聰,有些事要由你判斷,但有些卻不得改變。當然這不是沒道理的堅守,因爲這本書早已替他承受了後果。

他同時承載這一個精神——平等與獨立。從這本書的正文開始是,這兩種精神就在文字間開花,何處不平等,何處不獨立。傅聰的遠行,家書中僅僅是勸誡的勸誡,無疑都在體現傅雷對傅聰的態度——他是一個完全獨立,與他平等的態度去與他交談。雖然他是傅聰的父親,但他深知兒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人,自己不能以自己的要求去規範他。

但這也不意味着放手。在他的影響下,傅聰獨立而全面的成長着。他有着自己的見解與父輩的經驗,所以他不僅沒在任何方面有重大的缺失,反而是健全的。但現在呢?那無數的熊孩子不就是一些對人生認知有缺的孩子嗎?那些迂腐不求改變的人不是從小缺失自由與獨立的後果嗎?

有人會把這推給教育。應試教育固然有一些錯誤,但你們身爲家長,而且已經知道應試教育的不足,爲什麼不如傅雷一般的教育傅聰呢?

也許他們差的只是一份重視,一份時間,一封信。信作爲中華民族最傳統的交流方式,必然有其優點。也許傅雷的信中便體現了一種或更多種優點,而且有一點是再明顯不過的,那就是適宜交談。在信中,人們往往能真正的交談,透過層層面具的交流,心對心的交流。傅雷無疑在有意無意之間完美的利用了優點。當然不只信信有這點優點,許多的文體都有這種優點。

那也就是說,做家長的,對於孩子精神方面教育的缺失,其實是可以做到的?

教育有許多種,能讓人們所堅持的,大概就只有潛移默化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