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18篇

觀後感1.93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傅雷家書有感18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兒子老師的書信給傅在演奏姿態方面,傅先生曾經把兒子老師的書信寫給兒子看,信上這樣說道:“倘若他的演奏能更加樸素更加純真的話……”鋼琴演奏如此,寫作亦如此。與其對其一些華麗的詞句不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書中最大動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而是那些獨一無二的情懷。

若是說僅僅有名師似的指點,那這本書僅有肉體而缺少貫穿於中的靈魂。而那靈魂就是傅雷平於常人的深深父愛。

在書中我常常看到傅雷夫妻噓寒問暖,“天冷時加衣”“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類似於這樣的話常常出現。也許這樣纔是爲人父母最普通的關懷。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離家前的陣陣叮囑和關懷,飯桌上的送菜,家門口的一盞燈……在我的心裏留下久久的痕跡。回報父母的方法不是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甜言蜜語,而是在勞累之時,送上一杯熱茶。我要把諾言付諸在行動上,表明自己的心跡。

捧着《傅雷家書》,我站在窗口久久張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等待着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不爲別的,我只想爲他們沏杯茶,捶捶肩……

讀傅雷家書有感2

當我最初翻開《傅雷家書》時,草草掃閱幾眼,只覺枯燥無趣,乏味不堪,一時大失所望——它不具有同爲八大推薦書目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情節起伏,扣人心絃,甚至觸目皆是夾雜着洋文的絮叨,皆是近代的知識分子們讓人覺得一時晦澀難懂的思想。

哪知一行行啃下去,竟愈品愈清香。它看似難懂,難懂是因字裏行間藏真理;它看似囉嗦,囉嗦是因事無鉅細含濃情。一開始,我被其諸事俱涉的特點所吸引,本以爲只會是些知識分子間學術交流雲雲,不想他們會在書信中談及音樂——談莫扎特,談李斯特,論詩詞,談李太白談蘇東坡。甚至於貴妃雞之類菜式的做法、講究、均有提及。而國家形勢之類的大事,亦可在書信中見得他們對其上心。世事如珠,被筆墨作線一串,便串着了滿腔細膩的關切與溫暖。這樣不論事涉哪一方面,都繞之暢談,難道不恰似一家人用罷晚餐後一齊談天論地、無所不言麼?哪怕十幾年的分隔,使一切只得寄於家書,但那親情的味道,若細細品味,卻是一分不減的。甚至乎含於字裏行間,令無數讀者爲之動容。

作爲心靈溝通的橋樑的家書,幾時不抵萬金。而漸讀漸深,讓我流連於書中間,更是無處不在的哲思—傅雷先生留給孩子的如斯豐富的精神財富,我竟可稍得一二,此乃何等的幸事吶!尤其是書中對理性和感性的看法,實在頗爲高明。一個有才的人也有另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以爲是地鑽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正是如此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的深,沉浸得久,而只有通過人的頭腦運用分析,綜合,對比等等的方法,把感受到的現象加以研究,拋開事物的虛假現象及其他種種非本質現象纔可以找出事物的來龍去脈。由此可見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過多的感性會矇蔽萬物的真面目,過多的理性卻又會叫生活少了幾分味道,只有用理性過濾了感性,亦或在理性的棱角上包上感性,讓兩者得以平衡,才能瞭解萬事本質,才能溯至上千個念頭的根源,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自知自強。一封封尚含溫暖的家書,藏了萬千的關切,含了由衷的教導,忽而間,自雲中,錦書來。

讀傅雷家書有感3

“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

從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段文字深深打動。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無言的,是深沉的,是質樸的。可轉念一想,天下哪位父親對子女的愛不是這樣的呢?

沉默,我想起了我的“傅雷”。不知爲何,我與父親之間好像總有一層隔閡。或許,是他工作太忙,陪伴我的時間太少。也或許,是我們都過於沉默。

“別總是給我打電話,也多打打電話給父親,他總是念叨你不給他打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母親不知講過多少遍的話語。

思緒回到兒時,我想起了父親那嚴厲的面孔。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點,一進屋就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黑着臉一聲不吭,像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空氣似乎凝固了。“怎麼這麼晚纔回來?”父親終於開口了,我默不作聲,“下次再這麼晚回來就別回來了。”聽完,我低着頭,灰溜溜地回到房間。從此,每當我犯了點錯誤,腦海中便浮現父親那嚴肅的面孔,畏懼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母親卻說父親老是念叨我,不禁感到一絲驚訝。我思忖許久,重新撥打電話,緩緩按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電話號碼。

“喂?”電話那頭傳來一聲低沉的男聲,顯得有絲疲倦。“父親。”我輕聲呼喚。“哎!我寶貝女兒終於給我打電話了!怎麼樣?最近在學校過得開心嗎?生活還適應嗎?身體還好吧”一連串的問題撲頭蓋臉而來,問得我措手不及,我疑惑之下竟一時語塞,這還是那個不苟言笑的父親嗎?

電話內容早已忘卻,只是記得父親說的最後一句話:“多給父親打電話!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就跟父親媽媽說”聽完,內心泛起絲絲酸意,原來父親也在默默關懷着我,他不善言語,他和傅雷一樣,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

月假回家,晚上十一點,我肚子突然餓了,“咕嚕”地放出信號。父親突然衝我笑笑,便走進廚房,做起了麪條。

“來咯!天下第一美味!”父親端來麪條,放在我面前。我一刻也等不了了,狼吞虎嚥起來。父親也在一旁享用着,時不時往我碗裏添加幾塊肉,我邊吃邊和父親分享着學校裏的趣事。客廳裏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不知不覺間,我與父親之間那層隔閡正在悄悄消失。

在燈光的照耀下,突然我看見一絲細微的白髮赫然飄在父親的頭頂上,晃得我有些恍惚,我這才意識到這個男人,在我成長過程中他正在老去。

猛然想起,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仗劍執筆走天涯,利落的黑髮襯着他的英氣,他曾有着“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倜儻,他曾有着“手可摘星辰”的豪氣。可是他有了我後,便不再羨慕江湖,毅然隱退。從此,爲四方食事而忙碌,爲前途理想而奔波。他的青絲終是抵不過歲月的侵擾,白了,疏了。

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波瀾,電話裏頭“有事就打電話給我”的那聲叮囑又響在耳畔,原來,每一位父親都如“傅雷”一樣,牽掛着孩子。朝如青絲暮成雪,我不禁潸然淚下。

讀傅雷家書有感4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在傅雷眼裏:家書抵萬金!

一個是翻譯家父親傅雷,一個是音樂家兒子傅聰,同樣是嚴厲出身,後成爲傑出的人物。

那年,二十歲的傅聰赴波蘭留學。在這一走,時光大鐘就幽遠了,就像信裏所說的那樣“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等到冗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讓身爲父親的傅雷似乎覺醒了在兒子童年時自爲嚴父的形象,也開始了念寫家書的漫漫長途。因爲父子遠隔,他最想對聰說:“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與熱愛呢!”

讀了幾頁父與子的深情,我總覺得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像傅雷先生那樣嚴格、那樣細緻、那樣富有原則性,傾注那麼多教育子女的父親,卻是世上不常有的,也不多見的。--“音樂會成績未能完全滿意,還是因爲根基問題。”“你進來忙得如何?樂理開始沒有?希望你把練琴時間抽一部分出來研究理論。”“另一點我要告訴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爲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這本書裏蘊含了滿滿的親情,鑽研的藝術,以及隨處可見的真真教誨。其實,自家的生活也是如此,在嚴父慈母的傳教下,乖乖女的我有時也很倔強。

譬如這個暑假,暑假班父母早早的去報了名,東跑西跑,還不是讓我在九年級的起跑線上不落跑嗎?他們的嘮嘮叨叨“學習要上心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切記戒驕戒躁,自信自強,堅持纔是勝利!”或許已成耳旁風,或許確實牢記心頭,因爲每次自己聽到這些,真是又害怕又警醒啊!但是,爸爸卻巧妙地換了另一方式,把這些名言以及他的學習感受寫在了我一張張剩餘的草稿紙上。放學回家,總看到有張紙整整齊齊地擱在書桌上,上面的字羣蟻排衙,真是令我佩服之極。樁樁事件,學習上的粗枝大葉,可讓我碰了許多釘子,生活上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老爸總在我“落魄時”就提點而感慨,有些哭笑的風趣。

確實,傅雷先生教子做人都非常嚴格,不落半點馬虎,其實也是令人尊敬的那份懇誠,與學識的比重。

--“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經歷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後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這樣纔不冤枉。一個人吃苦碰釘子都不要緊,只要吸取教訓,所謂人生或社會的教育就是這麼回事。”

如此一比較,現代父母的溺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時不時還有家庭中的口角爭紛。雖然傅聰那時還有一定的封建傳統性的教育,但傅雷夫婦的出發點是好的,傳承了教育之本。兩者即本質一樣,成果卻天差地別。可能前者是懶惰的,而後者是勤奮的,是成功的。正如傅聰所說“那時我和父親之間已經像朋友一樣了!後來出國幾年,自信心也多一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自信是火,點燃熄滅的燈。這是從中我學到的: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傅雷,我讀到了他的懇誠;傅聰,我讀到了勤奮;朱梅馥,我讀到了善良;而我的父親,我讀到了用心良苦。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在上世紀,通訊不方便,人與人之間通過書信來傳情達意,即便遠隔千里,信的傳達時間再長,也割不斷親情與人性的真美。

《傅雷家書》向我們呈現了一篇篇父母與兒子親情流露,感人肺腑的家書。不僅有濃濃的親情,更有高尚的哲理供我們回味領悟。可謂中國書信的兩大境界,至深,至純,久久不能自拔……

在書中,分別爲我們呈出了嚴父傅雷的諄諄教導和慈母朱梅馥的誠懇叮嚀。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的日常生活,更有對兒子爲人處世的叮囑,句句話語都在提醒兒子自已的一言一行都象徵着國家的形象,要有深厚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讓他注意自已的語言,禍從口出,要謹言慎行,三思而後行。

同時,依憑着自已幾十年的寶貴經驗,爲他的物質生活保障和婚姻關係都提出了建議和忠告,讓人不禁感嘆這是一個多麼有責任心的父親。母親同樣無微不至,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方式,站在兒媳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一位開明、慈愛、賢良的母親。

《傅雷家書》也上演了一場時代的悲劇,許許多多有才德的藝術家被迫害至死。這是可悲的,無知的,不公的,是思想的矇昧,是時代的落後,也是人生的湮滅!

作爲有知識的現代青年,勇挑時代思想的大旗,揹負上時代人的遺憾,共創中國文化的新輝煌!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剛開始,老媽給我買回來了學校要求看的書,我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書》看到題目就想:“家書?是家訓,還是傅雷家的人寫的信?”帶着這種好奇心開始了我的書海旅程…

打開書來,看到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覺得,挺無聊的。便開始發起了牢騷,這老師是神經病啊,幹嗎讓我們看別人寫的信,這是隱私誒,老媽就說:“讓你看,絕對是對你有好處的啊”“哦”不情願的我嗯了一聲

看了幾頁,感覺還不錯啊,雖說是一些信,可裏邊訴說的是父母對兒子的關愛與思念“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雖說這裏邊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關心的話,但讓我感到了父母那偉大的愛!這本書裏的每一封信都記載了孩子的努力與汗水,父母的思念與關愛!想想,自己也是一個這麼幸福的孩子啊,不是麼!爸爸媽媽每天叮囑我這些那些,跑的遠了,一天打10幾個電話!父母每天對我們的嘮叨就是愛啊,那是關心!不然,一個陌生人,又怎麼會對你這麼關心,這麼着急呢?

朋友們,不要在怪媽媽嘮叨了,因爲,那是媽媽對你的愛啊!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那些故事,一個孩子能有父母的愛,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傅雷家書有感7

“我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我時時刻刻,隨處給你敲響警鐘,做一面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

這是傅雷曾在信中深情的話,傅雷確實做到了這些。讀《傅雷家書》,我們不難發現,傅雷對兒子傅聰幾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無論傅聰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只要兒子不在身邊,他便把給兒子寫信和讀兒子的信當作很重要的事。他不顧工作勞累和身體的病痛,不間斷地把自己對藝術、對人生的理解寫給兒子,更從兒子的來信中捕捉他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在藝術生活中的心路歷程。然後再將自己的感受寫給兒子。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每次她來接我的時候,總會把最近看到的一些值得從中吸取教訓的新聞告訴我,還談談她的看法,再問問學校生活“課程跟得上嗎?”“要多問問題哦!”“班上有沒有什麼趣事啊?”諸如此類。有時我嫌她煩,就有一句沒一句的敷衍着,可我哪知道這是媽媽熱切的關心啊!

我喜歡這段話“人越有名,即使不驕傲,別人也會有驕傲之感,這也是常情,故我們自己更要謙和有禮。一個人有才也有另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以爲是的鑽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藝術家特別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

這個嚴厲的父親以極溫柔體貼的話語告訴兒子,以不斷提醒和要求兒子總結演奏中的得失成敗,猶如在與知己談心。今天,我們讀傅雷家書仍有必要,因爲傅雷對於我們如同一面鏡子。在他面前,我們不僅可以學到怎樣去做父親,怎樣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也教會我們怎樣做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8

在一節應用文寫作的課上,老師在講“書信”這種文體的時候帶我們賞析了《傅雷家書》中的一篇,傅雷對兒子地諄諄教誨打動了當時正處於迷茫狀態的我,於是在假期,我選擇了這本書來讀,的確受益匪淺。

或許是每個人成長的歷程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處,所以《傅雷家書》讓我感到十分親切。衆所周知傅雷是位嚴父,可是從那一封封跨越千山萬水的信中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父愛,是無盡的思念和牽掛,是父母對子女的包容和理解。從學術到生活,傅雷都在一點一滴指導孩子去學習和成長。

當傅聰情緒消沉時,他們沒有埋怨沒有責備,有的只是一句句耐心地勸導與安慰,傅雷夫婦從不以一種俯視的姿態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與他們平等的對話、交流,我覺得這是最難得的教育方式,他們用一顆包容的心得到了孩子的坦誠。很多人都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教育自己的子女,從不與他們平等坦誠地對話,這也不免讓很多人關上了對父母敞開的大門。

其實理解和包容是一種最爲溫柔的相處方式,在成長的這條路上,我們會遇見友情,遇見愛情,或者遇見其他的感情,我們爲愛而喜,爲愛而憂;爲友誼歌頌,爲友誼落淚;我們遇見,轉身告別,再遇見;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物,匪夷所思的事,我們不妨給這個世界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包容,或許你就會發現,陽光格外燦爛,雨也下的溫柔。

這個世界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因爲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成長無經驗可以模仿,無地圖可循,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存在,所以成長的路上總會迷茫,總會無助,總會不知所措,很慶幸我遇見了這本書,能夠在我不知所措時給我一個方向。我知道,一本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我也知道,一本書能爲我過濾掉噪音,讓我聽見自己心底的聲音。

讀傅雷家書有感9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古至今書信成了遊子與親人的聯繫方式,一封出自父親筆下的書信不知蘊含了多少思念和擔心。甚至一封封書信比萬兩黃金更重要。

讀了傅雷給兒子傅聰明書信我感慨萬千,在《傅雷家書》中記錄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期間的數百封書信。它不僅刻畫了溫馨和諧的家庭也描寫了傅雷以嚴父的口吻教導兒子的畫面,傅雷告訴兒子首先要做人,其次是藝術家鋼琴家。

在書中傅雷對兒子的關心無微不至,吃喝住行、言談舉止都細細打點。傅雷在與兒子交談的過程中不僅善於傾聽傅聰的想法也給傅聰充分的選擇的權利,教導傅聰時並沒有替他選擇,而是尊重他的選擇。這樣不僅有益於傅聰更好的走自己選擇的路也有益於給傅聰自由的空間。

《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充滿了深沉的愛,但是他不想全部表現出來只能以另一種方式表達愛意。幾乎沒一封書信傅雷都在爲傅聰的行程、身體、藝術、未來而操心,其中蘊含了一個偉大父愛。

在生活中也許會以爲自己的父親並不在乎自己,其實不是,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而已另一種方式體現出來,每一位父親都是偉大的他們的愛如同傅雷一樣,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擔負了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導師。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是傅雷的墓誌銘。

“赤子之心”指內心純潔,心無雜念,執着於藝術的追求之心。傅雷正是一位懷有赤子之心的偉大父親。

傅雷在一封封家書中教導兒子做人的道理,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正是這樣的一位父親,教出了兩位國家棟梁,教出了兩位將做“人”道理熟記於心的人。

傅雷執着於“禮”。“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擱在腿上或膝蓋上。”這是傅雷教育兒子在飯桌上的“禮”。這也教導我們,作爲一名“教養的青年”,哪怕是一些小事也要用心對待。

傅雷十分關心兒子的音樂之路,他與兒子之間甚至有過藝術間的激烈爭論。他告誡兒子過多的音樂會麻痹人的感覺,長此以往,有成爲鋼琴匠、奏琴機器的風險。傅雷雖並不專攻音樂,但能根據經驗作出推斷,並與兒子平等地交流,恰恰印實了傅雷對兒子的關心。同時,這種主動了解各行各業且略知一二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

傅雷總能用寥寥數語,道出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語句。這不僅源於他個人豐富的人生閱歷與感悟理解,更源於一位父親爲兒子竭盡全力的愛護之心。而這種信念貫徹了全書,雖然一些敘述看似是在與兒子平平淡淡地談着過去的事,但這些事卻能讓人從中學到些許道理。傅雷對兒子的關心,細微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見其關心之細,與此同時,一個偉岸的父親形象便屹立在我的眼前。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悟到了父母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愛,這愛是濃烈且深切的,讓人不禁感嘆:“我能有這樣一個父親就好了。”但羨慕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嘗試着去交流、去改變,向傅雷學習,讓愛被理解。這也告訴我們,不要隨意抱怨,要行動起來,去改變不完美的過去,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傅雷家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傅雷也是一位好父親。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在生活中我也要做一位懂得禮儀、孝敬父母的兒子,在將來也更要做一位像傅雷一樣的好父親。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但是夫婦間總有着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或許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爲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爲父母,當然是希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卻有這麼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希望多考慮。”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着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這父愛是要有多強,才能到這種不顧自己,只顧外界和兒子的境界啊!

聰的音樂天賦一點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會往往很成功。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寄來這麼一句:“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己的缺陷。”,以此來澆滅聰驕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希望,可成功卻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對於聰刻苦的練習,傅雷卻又常常勸說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需要讓自己太辛苦了。”只是不知道,聰有沒有把這句忠言聽進耳朵裏呢?

母親卻又與父親截然不同。“究竟派你在哪個團體裏學習?與夏部長見過面了嗎?樓伯伯那裏去了沒有?”母親的信裏,出現最多的就是問號了。既然傅雷承擔了一個嚴師、嚴父的形象,那麼母親就當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襖”,不斷的溫暖着在異國的兒子。時不時穿插的幾句告誡,讓聰心裏的警鐘又一次被敲響。

後來聰結婚之後,母親又更加展現出了她的母愛:“記得有時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對於父親的嚴厲來說,母親的溫暖能撫平聰心中因嚴厲而起的不滿。也就是因傅雷夫婦的相輔相成,才讓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幾分煩惱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沉的愛。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有傅雷先生寫於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這就如細雨款款相待;還有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和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這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

在書中收錄的第一封家信中,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爲人極爲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梅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說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信裏,傅雷表達了一個父親真誠的愧疚之情。

在整本書中,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體會、文化的感悟,都毫無保留地貢獻了出來。他以親身經歷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種達觀的心態坦然面對人生的諸多痛苦。這或許就是傅雷想告訴大家的,生活再苦,也要笑對。

把自己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自己理想的人物的家庭教育相當危險,可傅雷成功了。

跟樓適夷說的一樣:“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我們能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與藝術修養。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傅雷家書》是傅雷的偉大成績之一,它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輯印在這本集子裏的,不是普通的家書。正如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說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可見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和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與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諄諄教誨。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扇明窗,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讀一本好書,讀《傅雷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我們只求心裏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這是我在讀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第一則家信中最有感觸的話。之前,爸爸也有給我講過着重大的人生哲理,也告訴過我中庸之道,也許是之前有過一些知識的鋪墊,也許是之前經歷過很多的事情,再讓我拿起這篇文章時頗有體會,在當讀完時,更是感慨萬分。

也許現在沒有機會再回頭感悟回憶,但我還有機會去修改我的未來。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這則日記,讓我體會到了父愛有多麼濃厚,讓我瞭解了真正去正視一個問題一個錯誤有多麼的重要,就像課文中提到的一樣“一個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纔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跨越它,纔不會被“回憶侵蝕”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了一步”“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這是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第二則家信,我讀出了喜悅、讚美、這裏與人生。可能是我太小吧,有些句子只有字面的意思,之前感覺所有的矛盾都會來找我,很不想去解決它,更不知如何去處理它。在生活中我有事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負,又有時會覺得心裏卑微,總是走人生的極端,但是看到傅雷先生寫的家信時,對,人生事事順利啊!也許逃避的並不是問題而是時間,但是矛盾與問題是並存的,正如同信中說的“有矛盾是生機蓬勃的明證”是啊,人一生都是活在矛盾中的,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纔會有另一個矛盾是你前進,纔會勇敢的邁出一步,有一個很好的未來,邁出矛盾便是成長。

《傅雷家書兩則》總結起來教會我了四個字:榮辱不驚!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傅雷先生,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一個教子有方的人,雖然他與兒子相隔甚遠,但是他卻不忘記勸告兒子,告誡兒子,勉勵兒子,用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兒子,說的話也是句句在理。

父親的信中沒有寵溺的意味,只要對兒子的嚴格,時不時透露着一絲關心,但更多的是“心靈雞湯”,他告訴兒子要堅強,要細心,要努力,要樂觀,總是會對自己的兒子講很多道理,就是讓兒子不要輕言放棄任何事情。然而這一切都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與關懷,以及作爲一個有學問的人對孩子的教育。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一個嚴格的父親,他雖然沒有母親那般溫柔,但卻給我們永恆的記憶,給我們知識與“力量,”讓我們勇敢地面對生活當中的種種不快,堅強地生活下去,永不放棄,他就像一座大山,高傲不羈,是我們堅硬的後盾,在背後默默的支持着我們,我們應該感謝自己的父親。而且,在人生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磨難與挫折,但是,我們絕不能畏懼他們,而是要勇敢的面對它們,縱使它們有多麼厲害,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應對,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所以,我們要堅強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從而超越自己,跟那個懦弱的自己說再見。

人生的路蜿蜒曲折,努力走下去,奇蹟必將出現。

讀傅雷家書有感16

“十月七日…………可知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我現在順便告訴你,就是要你以後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萬和氣,也不要亂批評人家,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幾句話要牢牢記住。

因爲不瞭解你的人,常常會誤會你驕傲自大,無緣無故的招來了敵人。……”載自《傅雷家書》裏的“1957年”。從這段話裏,讀出了一絲絲父愛。那是略帶擔憂的語氣,也附有嚴厲。從中我好像看到了父母的影子。爸爸常常是用這樣的語氣和我說起學業的事。諸如“要好好學習啊,將來社會上,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門面上的。”“現在,外面有很多競爭對手的,你要懂得如何去應付。”“將來,未必有父母在後面作鋪墊的。”等。這些話,以前在我的耳裏,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嘮叨話,總覺得那一天太遙遠了,這種事,不需要我去擔心。現在,也許是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聽這些文字,竟從中聽到了無數的父愛和憂心。慚愧!心裏悠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一直以來的關心,我卻當作是一種麻煩,當一切都好像體會到了的時候,很討厭。

就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壓着自己,很討厭,就像無法呼吸似的。懲罰吧!感覺到種種的情感冒了出來,討厭、後悔、厭惡……只知道書中的文字因爲顫抖而搖晃不定,大力呼吸着空氣中快要消失的氧氣,像一個無法從吸毒中抽離的吸毒犯似的貪婪的想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冷靜下來的時候,臉上已經佈滿了不明出處的水分,那水分模糊了視線,奪出眼眶,正緊貼着臉龐一直往下流淌。

本來只是很簡單、很普通的一段吩咐,那是父母在兒女出遊時通常都會說的一段話,但卻勾起了我無數的愧責。

讀傅雷家書有感17

一代藝術巨匠,付諸一生的光陰,用高尚的靈魂爲子女鋪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犢情深,爲如何培養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舐犢情深,用無私的愛塑造國家棟梁。傅雷用嚴格的標準去培養傅聰,在信中,無處不滲透出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傅聰遠赴波蘭留學,父親化作一面“忠實的鏡子”,給予兒子生活上、學習上真摯的忠告。他用另一種更加偉大的方式詮釋了父愛,事無鉅細的叮囑後隱藏着不可抑制的思念。當兒子的生活趨於穩定時,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對兒子事業上的勉勵及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力爭做到最好,這就是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當兒子遠在英國成家立業後,儘管思念之情未曾斷過,儘管自己的身體日趨衰老,但一切都無法阻擋對於遊子諄諄不倦的教誨。

舐犢情深,知識的傳遞遙隔千里。讀完書發覺,這對父子更多時候是一對無話不談的知己。“知子莫若父”,兩人對於藝術、文學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即使相隔遙遠,心卻緊緊相貼。在信中討論音樂,交流旅遊心得,郵寄書籍唱片……在這個過程中,父子倆的心靈得到了充實,精神得到了昇華。傅雷對於知識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無形中影響着傅聰,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樂家。

舐犢情深,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殘酷的遭遇,但他的愛國之心不會改變。在給傅聰的信中,傅雷爲了讓他不要忘記祖國,常會提及國內的社會形勢。即使在病魔纏身的時候,傅雷也不忘告誡孩子,要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爲國家作出貢獻。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也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海外遊子生活的艱辛無法想象,不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父親對國家的貢獻,同時也激勵了兒子,爲了回報國家,爲了回報社會,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培養堅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設祖國。

輕輕合上書頁,傅雷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子倆的確是這樣做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18

樓適夷評價它爲“這是-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紙家書百鎰輕,傅雷先生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其愛子傅聰的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對於他對其愛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讚歎一聲,太偉大了。施蟄存先生曾說過“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格,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於我而言,我對書中的先生認爲如何做人的問題和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感觸較深。

傅雷先生認爲,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書中第一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我十分贊成先生的這個觀點。正是如此,不論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頭等大事。

如果一個人他連最基本的禮義廉恥,尊重,道德都沒有的話,那麼我想這樣的人還不具備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謙虛,做人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民族和國家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等觀點,這對於我們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教育。我們現在的缺少的或者說是正在流失的寶貴品質,正是先生口中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現在的素質化教育也正是提倡這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單單隻在看中成績這一-小方面了。

先生還在一段家信中說道“人--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們的這一輩子殊不知會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會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無所適從的時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時,我們仍不氣餒,不放棄自我救贖,相信否極泰來,相信只要再堅持一點點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不被現實擊垮,那麼這樣一個人纔是強大的。苦難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們唯一需要記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這些苦難。在哪裏存在,就在哪裏綻放。不要因爲難過,就忘了散發芳香。辛夷塢曾說過“日出之美便在於它脫胎於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嘗試在泥濘中擡腳,總好過深陷此中不願自拔。我認爲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真正能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傅雷夫婦與愛子間的真誠情感流露的載體,它更是-部富有藝術性的作品。傅雷雖已去,但家書仍在,思想仍在,它帶給我們的愛與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標籤:傅雷 有感 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