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我的大學》有感

觀後感1.9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我的大學》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我的大學》有感

讀《我的大學》有感1

讀書是改造靈魂的重要工具。人類缺少具有啓發性的營養,而唯一能彌補這個缺陷的便是閱讀。

——題記

這本書主要是寫主人公阿廖沙從童年時期到青年時期經歷過的種種事情,深刻描繪了阿廖沙用苦難的一生和敢於拼搏、敢於對抗的精神去面對困難!

阿廖沙自幼沒有了父親,跟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本以爲來到了外祖父家生活環境可以改善一些,也不會再有殘暴和痛苦,可沒想到的是,來到了這是另一個艱苦命運的開端!本以爲在外祖父家可以收穫人間溫暖,得到人間真情,卻不知道這是另一個人間地獄!阿廖沙的外祖父掌管着家中的一切,他不知道他的外祖父不僅脾氣火爆,而且視金錢如命!家中的一切也是不堪入目。由於阿廖沙經常犯錯,所以發就成了脾氣不好的外祖父的出氣筒,常常打得半死不活;家中的兩個舅舅常因爲分家產的事情而吵鬧,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地位什麼卑微,甚至到了根本沒有地位所言之勢,任憑丈夫的責罵、毆打,甘願成爲他們的出氣筒、他們的發泄對象!這些慘不忍睹的畫面,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內留下了抹不盡的害怕和陰音!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名家庭:貪婪、吝嗇、殘暴、愚蠢;父子、兄弟、夫妻之間的勾心鬥角、爭鋒相對。互不相讓;還有人人都爲這財產而爭吵、打架……這種事情簡直稱得上是不稀奇的平常事!

而有一個人卻是阿廖沙心中唯一可以稱得上天使的人,他那和藹可親的外祖母!她從來不貪圖錢財,從來不打人和罵人。每每阿廖沙受傷害勢,她都用愛來溫暖、來感化他!

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年幼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和支持了阿廖沙……它向我們展示了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這些使阿廖沙過早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難歷程。我看了這本書後,我開始愛惜時間,我認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所以,我要開始認認真真地學好每一門課。俗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積累而來的。都是要一點一點地克服困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和人生的燦爛。我不能再這樣浪費時間、浪費光陰的學習和生存下去,我要奮發圖強、努力拼搏!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所以,我們要明白:在任何不滿的現實面前,要相信眼前的困難和黑暗都會過去,要保持一顆充滿信心、樂觀的心!

讀《我的大學》有感2

這本書是寫主人公阿廖沙從童年至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及其心路歷程,深刻描繪了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的歷史畫卷。

這本書我以讀過倆遍了,而對我而言,這本書裏最吸引我的不是那曲折的故事情節,不是那優美的語句,而是主人公在愛上書之後的一發不可收拾、在艱苦的勞動之餘仍閱讀大量的書籍,他對書愛的程度只能用一個詞,那就是癡迷。

其實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高爾基本人。他幼時父親去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在這期間,他當過麪包工、守夜人等。十六歲進入社會大學,在於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俄國最底層。

他曾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書是奇蹟,它鎖住了作者的靈魂我打開書本,就是解救了這個靈魂。於是,他和我神祕地交談起來。’

是啊,書有一種力量,讓人着迷。高爾基說的.沒錯;‘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沒有書,就好比鳥兒沒有翅膀;生活沒有書,就好比花兒沒有陽光;生活沒有書,就好比汽車沒有汽油。所以書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沒有書如何豐富課餘生活;如何鍛鍊文字駕馭能力;如何陶冶情操。

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就有如此輝煌的成績,而有的人上的學都有他的五倍甚至六倍,但是他們得到了什麼。有的人就這樣在學校你虛度光陰不認真學習。所以從這一刻起,我們要向高爾基這樣熱愛讀書,讓我們好好學習,以後的路還很長,讓書加強我們的修養。書註定是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陽光滋潤我們心靈的雨露。

要牢記知識改變命運,讀書美麗人生!!

讀《我的大學》有感3

《我的大學》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的他滿懷希望的來到喀山想進大學讀書,但他的大學夢很快就破滅了。他開始爲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兒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着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着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着,奮鬥着;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學”裏學到了許多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纔會得到成功的喜悅。是啊,司馬遷就是憑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爲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讀《我的大學》有感4

在一次舉行的“讀好書 好讀書”活動中,老師向我們推薦了《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這本世界經典名著。於是,我帶着好奇心迫不急待地向人借來這本書並開始細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爾基。書中主要講他童年時期,雙親去世,生活困難,寄住在外祖父家,在那裏留下了“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童年時光。沒有快樂,爲了生活,作者不得不很早就走向人間,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學徒,做過雜工、洗碗工。在那段時間開始接觸書藉並從此沉浸其中,書中的知識開拓了他的視野。懷着對理想的追求,作者隻身來到喀山求學。在一羣進步人士的薰陶下,他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

讀完這本書,我臉紅了。爲何?看看自已現在的童年生活,想想書中的作者生活,深知我們這代人是多麼的幸福啊!看!許多同學在家裏習慣了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但是,就是有這樣好的條件,我仍沒有好好地讀書,坐在那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上課有時不認真聽課,有時還開起了小差,不珍惜老師的辛勤勞動。書本不好好愛惜,到處亂塗亂畫。下課後不是記住玩就是想買東西吃。如果我也面對書中作者那樣的生活條件,我真的`不知道怎樣渡過。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良多:《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是一本啓迪人們智慧的好書。生活中,只有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才能散發出人生迷人的芳香。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仰,是因爲他們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對照自己現在的優越的生活環境,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以高爾基爲榜樣,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用心生活,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讀《我的大學》有感5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完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從這本書裏,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主要記敘了主人公阿遼什卡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遼什卡的外祖母很慈祥善良,爲人誠實,對人忍讓。她讓阿遼什卡有了在黑暗的社會上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讓它成爲一個有愛心、正直的人。

《在人間》主要說了阿遼什卡四處打工,也有時揀寫東西賣錢、捕鳥、摘野果,並在打工中學習。生活中的閱讀擴展了阿遼什卡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不爲環境所屈服的人。他是懷着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去喀山讀書。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說了阿遼什卡到了喀山,帶着去大學讀書的願望去了大學,可那時的大學是不爲窮人開啓的。阿遼什卡只能流浪,和小偷、乞丐在一起。社會上的腐朽是他自殺,可是沒有成功又受了傷。傷好以後,他離開喀山,重新走向回鄉流浪的道路。

主人公阿遼什卡飽經了人間的辛酸,而我們大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掌上明珠”。 阿遼什卡曾多次打工,而我們卻過着幸福的生活。阿遼什卡在打工中也抽時間看書,而我們一聽到學習就頭疼。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像孤立的指路牌,指引我踏向正確的道路。像明媚的陽光,伴我走向繁花似錦的征程。

讀《我的大學》有感6

往者不可諫,來着猶可追這是我讀完蔡元培先生的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後所發的第一感慨。我第一聯想到的是現在的教育,而非過去。

這往者是所謂的過去的大學教育,但我並不想去深究它的種種弊端,只希望從中借鑑些什麼,受用於現在的教育。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張東蓀說過這樣的話:中國接受西方文化雖只有短短近五十年,然而卻居然在思想文化界養成了一種所謂Liberal Mind(自由胸懷的素養)。這種氛圍在一些外國名校仍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國卻已經是慢慢地消失了。還記得央視做過一期名爲以求是知名的'節目,求是是浙大的校訓,然而浙大的某一位教授居然假造論文以求取名譽,其中涉及很多潛規則,多是放之任之。求是也就成了對現在大學最犀利的諷刺。

這些現實讓我們更有感於蔡元培的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爲天職,不當以大學爲升官發財之階梯的格言。

我覺得,這也同樣受用於高中教育。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總是這樣覺得。而這個感受也只限於某些短暫的沒有壓力地讀書的時候,讀自己想讀的,沒有重點考點,而現在的高中,總是片面追求幾個率。在拼命灌輸知識點的同時要求想深、想透,在將學習等同於每一次劃分三六九等的考試時要求我們熱愛它,這不是很可笑嗎?看看那些所謂的名校吧!還有幾個人會爲了真理爭個面紅耳赤?考一所大學,是學習教育的終點,而讀一所大學,只是找工作,滿足物質需求的保障,有多少人在大學四年裏毫無長進。大學的意義何在?大學不該只是這樣的淺薄,高中教育也不該只是這樣急功近利。

面對分數,我們無力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只有匆匆適應,忙個暈頭轉向。一圈下來,少了一顆孜孜不倦的心,不懂得欣賞,感知。只知模式,只知公式,感覺什麼都像被套上了枷鎖,囫圇吞棗,味同嚼蠟。那些整天鑽進書海的人,多數是愛的分數而不是書。

我們沒有時間,也早已沒有興趣去探究那些不在考綱之中的問題,早早地結束課程,日復一日地做着模擬試卷,除了應付大學聯考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目標。找每一個得分點,學會規矩呆板的答題步驟,我沒有任何思維火花,我沒有能力去創新。我知道,生活並不需要這些,它要的是一個自由,理性爭鳴的人。我知道,這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應該是爲了培養人才。人才不等於文憑,而是一個懂得學習,熱愛學習的人。這就是教育的良心,教育的歸宿。它應幫助我們開拓心胸,而不是囿於模式;它應幫助我們完善人格,而不是更加自私;它應幫助我們懂得熱愛,而不是變得麻木。

讀《我的大學》有感7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裏,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麪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羣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裏,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裏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xx。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xx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爲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xx,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爲經常在這裏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 “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裏面……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讀《我的大學》有感8

最近,我在課外閱讀了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我的大學》,這本書令我深有感悟。

小說敘述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着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過了不久就參加了祕密的革命活動。貧苦的生活伏爾加河畔流浪,和搬運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在麪包店找到了工作,藉此機會向工人們傳播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鼓勵工人罷工。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後,他帶着新生力量,離開喀山,重新走上新生活的道路。

在書中,我看到青少年時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醜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經想過做一個強盜劫富濟貧,或用祈禱上帝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但是這只是他天真幼稚的幻想。他的想法雖然很幼稚,但是這說明高爾基是個善良、爲他人着想的'人,這是我們現在的青少年應當學習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心地善良,爲他人着想,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

在這本書中,高爾基接觸了許多知識分子,想從他們那裏找到新的生活道路,從而改變國家醜惡的社會現實。他的這種愛國思想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爲有了和諧、富強的祖國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了大家纔有小家。

《我的大學》這本書,在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

讀《我的大學》有感9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着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着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着,奮鬥着;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

學”裏學到了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纔會得到成功的喜悅。是啊,司馬遷就是憑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爲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讀《我的大學》有感10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裏,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麪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羣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

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裏,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裏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x書。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x書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爲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x書,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爲經常在這裏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 “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裏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讀《我的大學》有感11

上週,我們把高爾基的著作《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其中的第三部曲讀完了!第三部曲主要講了阿廖沙的大學生活。你想知道他是怎麼艱難地生活的嗎?你想知道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嗎?快來翻開書吧,讓我來給你講一講,揭開這些謎團,尋求謎底吧!

這部曲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十六歲那年,他背井離鄉,懷着理想隻身去喀山求學。但現實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以他的條件要上大學只是一個夢想。希望破滅後,他不得不爲生存而奔波。最後,他跟古裏·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他投身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裏,他經歷了精神發展的複雜道路,經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的意義、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夢想,就像一條馬路,只有一步步去追求,才能走向成功的盡頭;夢想,就像一座高山,只有一次次攀登,纔可以到達成功的山頂;夢想,就像一個天空,只有在裏面盡情地揮灑汗水,才能找到成功的白鴿。

讀完這篇課文,我十分敬佩阿廖沙。他他並沒有因爲社會有這麼多的打工頭而被衝昏了頭腦,就去打工;可他卻沒有,而是一心求學,不管多麼艱難,他也要到喀山求學。他很吃苦耐勞。因爲剛剛來到這裏,沒有錢,只好打工。儘管他在碼頭要當一個十分費力的搬運工,可是他並沒有打退堂鼓,回到家鄉。而是毅然當搬運工。當搬運工手上終於轉到一點錢了,可是還是不能滿足所需的費用。於是,他認識了霍霍爾,當上了麪包店的.師傅。最後,他在這個麪包店裏實在呆不下去了,就跟着“霍霍爾”來到了鄉下。雖然還是不滿足生活環境的需求,他們在貝依漁場的一個漁民合作社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像阿廖沙這麼勤於學習的人。就拿我認識的黃胡寶來說吧,他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家裏,他勤於幫助媽媽打掃衛生,打掃完後又幫媽媽捶背,給媽媽按摩;在學校,他勤於向老師提問題,認真上課,絕對不會有半點分心,還會把今天學到的知識總結在他的記錄本上,考試以便作爲複習資料。考試時他總能拿高分,可是他們班永垂不朽的“天才”。就拿一次課來說吧,我和他一起上奧數課。老師一邊讓我們做,一邊在黑板上作圖,以便給我們講題。可是他卻又將老師作的圖記在了他的“寶貝”上。我問他:“你怎麼現在記啊?”他胸有成竹地說:“我要把老師的每一筆記下來。這是老師的第一次作圖,我當然要把他的第一次作圖記下來啦!”看着他,我嘆了一口氣。是啊,怪不得他的成績這麼好呢!原來他平時多做筆記,認真聽講而積累成的。能做到他這點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啊!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這些人,要學習他們這些優良的品質!

讀《我的大學》有感12

黑夜緊貼在玻璃窗上。

喧鬧了一天的世界漸漸變得靜謐。茫茫大地上,似乎只有奔騰歡唱的澗水和低吟慢嘯的松濤仍在不知疲倦地訴說着戀情。月亮高掛在空中,斑斑影影如一幅出現在慘淡白紙上的波墨山水,這位文人雅士是在其中寄託了對人間醜惡的感慨,還是對古代政治生活的批判?還是……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似乎在讀完我手中捧着的這本書後,我就變得敏感起來。

這是一本出自高爾基之手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童年至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深刻而生動在描繪了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的歷史畫卷。

童年生活

讀完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爲阿廖沙童年生活之路的崎嶇而潸然淚下。阿廖沙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和外祖母帶他到了外祖父家。他每天看到的是兩個舅舅爲了家產而爭得死去活來,外祖父毒打兒童等一系列的醜惡之事,這個家到處瀰漫着仇恨之霧。他的母親也因此離他遠去。但與此同時他得到外祖母天使般溫柔的愛,外祖母經常給他講故事,鼓勵他將來多寫文章,他也因爲這些娓娓動聽的故事而對文學產生了較大興趣。

對比阿廖沙噩夢般的童年生活,想想自己,在家裏,父母寵愛着、關心着、保護着。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真正可以說是每天生活在蜜罐裏。

人間記錄

《在人間》中我又爲舊俄國的黑暗制度而氣憤。由於外祖父家的破產,阿廖沙被迫到“人間”謀生。他曾經在鞋店、輪船和聖像作坊等地方做學徒,認識了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這期間,他受盡了老闆和人們的奚落和斥罵,看夠了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的陷害,過着非常沉重而苦悶的生活。在這些歷程中,他對書本達到了狂熱的程度,而且也讀到了不少好書,受益匪淺。於是,他想去探索文學,探索新道路。在他鄰居的鼓舞下,阿廖沙終於決定去喀山大學讀書。

這些故事在作者筆下寫得深刻細膩,感人至深。儘管我們不用像阿廖沙11歲就走向“人間”,難道我們就應該一無所求,以麪包和遊戲陪伴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嗎?

大學時光

回憶起第三部分《我的大學》,我被阿廖沙在社會大學鍛鍊的精神深深打動。16歲的他夢想進大學讀書,最終通過努力只能進入社會大學學習。在那裏,嚐到了貧苦的`滋味,體驗過了無依無靠,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變成了黑暗制度的“犧牲品”,但他也受到了各種思想的啓迪和教育,因爲社會這所大學爲他展現了一個色彩斑瀾的廣闊世界,使他的思想越來越成熟。

到此,阿廖沙的生活告一段落。我想,我不光是爲作者高爾基“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文筆歎服,深深映刻地我腦海的是阿廖沙蕩氣迴腸的經歷——一個失去雙親的少年獨自闖蕩這個沒一處被陽光眷戀的社會,使我震驚,也讓我震撼,更令我震憤!那麼,是什麼給了他動力,是什麼給了他信心,又是什麼支持他走過了心灰意冷的時光?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書籍,是他在社會上結交的志趣投合的好朋友?還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外祖母?這些都是,但其中之精髓還是數阿廖沙身上的堅強善良、勇敢自信、不屈不撓、不向醜惡勢力屈膝的品質和打不垮的精神,他堅信“風雨過後見彩虹”的真理。阿廖沙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定地面對人生的挑戰,今後不會爲生活中遇到的芝麻小事而哭鼻子,也不再爲學習上遇到的一點困難就氣餒、退縮,更不會爲做某件事失敗了而萎靡不振,因爲阿廖沙始終不動搖的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告訴我:天堂與人間只有一線之隔,只要肯幹,腳踏實地,堅持不懈,那麼這層透明牆是毫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被撞破的!

讀完整篇文章,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現在漆黑的天空中的一輪明月,明淨、安詳,一片靜謐。

讀《我的大學》有感13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裏,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麪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羣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裏,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裏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禁止看的書。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禁止看的書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爲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禁止看的書,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爲經常在這裏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 “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裏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讀《我的大學》有感14

如果,你隻身一人深陷沼澤泥潭而不能自拔時,你會選擇坐以待斃,還是奮力自救?似乎很難做出選擇。那麼,讓我們來領略一下高爾基的生活吧!

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合上書,我卻思緒萬千。說不清是悲傷呢,還是欣喜。

這本書是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最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幼年時父親去世,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做過許多工作,十六歲時,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的最底層,和各個階級、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阿廖沙童年的生活是無比痛苦的,能擺脫外祖父的毒打就很不錯了,更別提有現在我們這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有一個很兇的外祖父,還有兩個品性很壞的舅舅,但幸運的是他有一個慈祥善良的外祖母。阿廖沙的媽媽跟人跑了,而他的舅舅們卻整天不是毆打,就是咒罵。在這種粗俗骯髒的日子裏生活,小小年紀就看到了這麼醜惡。

童年是單純快樂的,童年充滿了希望與憧憬;對我來說童年是一個七彩的夢,是一個在指尖慢慢放飛的泡泡,是一株在心裏永駐紮根的小苗。但是,阿廖沙的這個“夢”卻是黑色的,這段“夢”也許比一般的“夢”更刻骨銘心,但正是這段“夢”,激勵阿廖沙慢慢長大成才,直到有今天的成就。

那些經歷磨難的成功人士,很多,像張海迪,海倫·凱勒,貝多芬……不足爲奇。當我抱着這樣的心理去讀這本書時,我還是震驚了,真正的震驚了。高爾基的生活原來是這樣的,那個站在鏡頭前,頗負盛名的高爾基背後的'經歷是充滿辛酸與汗水的。

高爾基生活的環境像不像一個“泥潭”呢?甚至說比沼澤泥潭更可怕。可是,高爾基屈服了嗎?沒有,高爾基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很自信,很堅強,在這麼一個“泥潭”裏,他的字典裏從來沒有“退縮”二字,沒有“屈服”只有“進步”,纔會有現在這個高爾基。現實也是可以打破的,只要你心中充滿希望,樹立正確的目標,就可以改變未來。當然,如果只說說而不做,那是途勞的,高爾基的生活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們都要應該去學習他。

讀了這本書後,再問我開頭的問題,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正確的方法奮力自救,只要心存力量,就會發生奇蹟。有時間,我希望同學們也去找這本書讀一讀,和我一起充滿信心地去學習,迎接新一天的朝陽!

讀《我的大學》有感15

每每看到這部書,我不經意的感慨萬分,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的,他出生在俄國伏爾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市,父母早亡,所以住在外祖父家裏,外祖父對他不是打就是罵,幸好有一個慈善的外祖母對他很好,十多歲就獨自謀生,他所寫的《我的大學》不是真正我們所想的大學而是“社會大學”,什麼是社會大學,不過我的理解是這樣,是指出社會去獨自打工。

《我的大學》是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三部,描繪了高爾基在喀山上的`生活,不過這種日子十分難,他剛開始懷着上大學的希望,而很快意識到窮人上學是種幻想,他爲了生存下去只能去當碼頭工人,然後又在麪包店幹活等等,這個世界殘忍的磨練他的意志,還使他最爲深切地體會到人性被壓抑,直至滅亡的苦痛,他寫這個故事是爲了能夠使人們知道沙俄統治的危害。

我每次着見這本書,我是如此幸福與快樂,高爾基生活在當時是如此艱苦,但他並沒有被生活所屈服,他是如此頑強,他是如此樂觀,而我卻是既不珍惜眼前的幸福,我如此地放蕩不羈,自從我看了這個書以後我改變了,我感謝這本書,這個書使我改變了自己的一些壞毛病,這本書就是我的良師益友。

我是幸福的,之前我不珍惜,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快樂還要好,所以我們珍惜眼前,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了,如果高爾基,不是生活在那裏,而是在這裏該多開心。

標籤:有感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