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15篇

觀後感4.88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悲慘世界》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15篇

讀《悲慘世界》有感1

是啊,一個人無論犯下多大的過錯,只要有一顆悔改的心,那無論你的身份多麼卑微,你的靈魂已經得到了昇華。在暑假裏的一天,妹妹把一件褲子放在我頭上甩了之後,我和她大吵了一架,之後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妹妹想和我和好的念頭越來越強。我在看了《悲慘世界》後,我一下子明白:只要有一顆悔改的心,過去的事又何必去斤斤計較呢!於是我主動向妹妹提出和好,妹妹大吃一驚,接着,她很真誠的向我道了歉。

請你記住,高尚一詞是不會挑人的,即使你的身份再卑微,就算你做出了多麼低賤的事,只要你心地善良,或有一顆悔恨之心,靈魂纔會得到昇華,才能讓人對你豎起大拇指,你才配把高尚這個詞戴在身上。讓善良與悔恨在你心中有一席之地吧,只有這樣高尚纔會一直陪伴着你,無論你原來是卑微、貧窮,還是低賤。

讀《悲慘世界》有感2

學習了維克多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後,我感受到雨果正義的精神和他溫暖善良的心,今年暑假,我閱讀了他的一本著作《悲慘的世界》,讀完全書,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更讓我感受到溫暖人性的偉大力量。

文章的主人公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出獄後處處碰壁,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被人們誤解……正當冷酷一點點吞噬這個孤獨的靈魂時,一道光亮照到了他的身上,主教慈愛的語言和“不可思議”的舉動驚醒了冉阿讓這個充滿惱恨的靈魂,從此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爲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冉阿讓沒有遇到主教,如果主教沒有仁慈的對待他的偷竊行爲,也許冉阿讓會一輩子仇視社會,一輩子孤獨冷漠,一輩子窮困潦倒,但是,冉阿讓是幸運的,人性之光照耀到他的心間,他感受到了人性的偉大與溫暖。那溫暖的人性,喚醒了主人公冷漠孤獨的內心,開啓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中國是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一直推崇用仁愛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似乎漸漸丟掉了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怪現象”。老人跌倒了沒人敢扶,醫生給病人做手術得先收“安全費”,教師伸手向學生要紅包,稍微的一個小摩擦可能就會引發一場“血案”......看到一個個這樣的新聞報道,我不禁問自己,社會怎麼了?我們怎麼了?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質都是善良純真的,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我想只要我們用溫暖與愛對待我們周圍的人,我們也會收穫溫暖。守住內心這顆溫暖的人性種子,讓它生根發芽開花,讓溫暖的人性常駐我們心間。

讀《悲慘世界》有感3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故事主要講述了冉阿讓從被釋放的苦刑返到去世之間所發生的事。在這期間,冉阿讓做過市長,幫助人們改造小鎮;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無畏地救助,幫助別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冉阿讓做市長時救助街頭女子芳汀的事。冉阿讓對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的態度是一樣的。他很公平,很公正,是一個知錯能改、心地善良、無私奉獻、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人。這也體現出了法國當時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和法國F不公平不公正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冉阿讓仍然能夠無私地奉獻着,關心着其他比自己更困難,更可憐的人,並且在艱難困苦中活了下來,還從一個苦刑犯變成了一個品質高尚的紳士,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比起冉阿讓,我自愧不如。有一次,我在小區內散步。突然,有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小孩子摔倒了,他“哇哇”地哭着,許多人都被他吸引過來,可有些人在一旁靜靜地看着,沉默不語;有些人不僅露出誇張的表情,還對着那個小孩子指指點點;還有些人在提醒自己的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向他那樣······沒有一個人過來幫助他!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因爲怕惹是生非,所以也沒有過去。我們放任這個小孩子在那邊肆意的哭着。過了一會兒,孩子的媽媽來了,她一邊安慰自己的孩子,一邊看着我們,那憤怒的眼神似乎在說:“你們爲什麼不肯過來幫忙??他只是一個孩子啊!!!”我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感覺心裏很不是滋味。想起冉阿讓,他關愛他人,不管是誰,不管是身份高貴的領導者還是身份低微的街頭人,他都同等對待,就算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無所畏懼。他英勇無畏面對密集的槍林彈雨,他毫不退縮,抗戰到底。我真是不如他。

“人人爲我,我爲人人”,冉阿讓是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無私奉獻、心地善良、英勇無畏、公平公正、知恩圖報的精神!

讀《悲慘世界》有感4

七月末,我攻習了《悲慘世界》一書,書中冉阿讓的衆多優秀品質令我敬佩。

《悲慘世界》的作者是雨果,他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的大文豪,前期浪漫主義文學的典型代表,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爲代表。《悲慘世界》動筆與一八四五年,直至一八六二年纔在布魯塞爾出版,其耗之心血可想而知。作者以充滿人道主義的筆觸,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貧苦階層的悲慘命運,對不幸的人們深表同情,主張以仁慈、博愛來杜絕罪惡,改革社會、拯救人類,揭露社會的黑暗,並且譴責法魯的不公正。

貫穿全書的主人公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樂於助人、以德報怨、品格高尚,是受苦難、遭迫害、被歧視的受壓迫任命的形象。儘管如此,我還是十分敬佩他:瞧,他有那麼多優點,對人親切而又和善,又怎能叫人不喜歡呢?

這部作品閃耀着現實主義的光輝,並且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其語言高昂激越,熱情洋溢;情節跌宕曲折、扣人心絃;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又有細緻入微的描寫、豐富精當的歷史考證和分析透徹的議論,令人愛不釋手。

讀《悲慘世界》有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雨果的《悲慘世界》。它講述的是一個囚犯冉阿讓在結束了19年的牢獄生活後悲慘而幸福的一生。他誠實、正直、仁慈、博愛,當他成爲市長時,他把錢財幾乎都捐給了窮苦的百姓;在他看到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時,他冒着可能會被認出的危險救下了老人;在他知道有人被冤枉頂替他被捕時,他毅然站了出來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當他有機會親手殺了一直追蹤他的沙威,他卻爲他鬆了綁。他是多麼的偉大啊!最後連那個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也被冉阿讓的寬大與善良所感動,這就是愛的力量。冉阿讓剛出獄時,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他。

當人們知道他是冉阿讓,都對他避而遠之。當想用多做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時,人們都不接受他的好意,甚至還會誤解他的好意,在人們的眼中冉阿讓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可想想,世人哪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人啊!又有誰沒有犯過錯呢?錯是人生道路上必須經歷的波折,改正了同樣可以重新開始。我們爲什麼總要死死地抓住別人的過去,而不用平靜的目光去關注他現在的努力,其實寬恕別人也是一種美德。書中有一位這樣的人物,他就是那位善良的神父。

他收留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冉阿讓。用豐盛的晚餐和高貴的銀器來招待他,並讓他住在自己的隔壁,自己卻在自己的房間裏酣然大睡。當晚上冉阿讓想打死神父時,看到神父安詳的睡顏,他手裏握着鐵釺慢慢地放了下來,但偷走了銀器。當冉阿讓被抓時,神父並沒有指證他,也沒有責罵他,反而寬恕了他,並又給了他兩支銀燭臺,並對他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拿了這些銀子是爲了做一個誠實的人用的。”這就是冉阿讓的轉折點。正是因爲神父的寬恕和教導,使冉阿讓走上了正軌,成爲了一個誠實、正直、博愛的人。如果我們也能寬恕身邊犯過錯的人,用善與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讓我們感受着陽光的溫暖!寬恕別人是一種美德,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讀《悲慘世界》有感6

在假期中我讀了雨過寫的《悲慘世界》,令我很有感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失業的短工由於偷了一塊麪包就被判進監獄,做了十九年苦役生活。出獄後,所有人都討厭他,於是,他不再相信任何人,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之後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定重新做人,一心爲善。其間,還與警員沙威發生數次衝突。因爲一個毫無血緣,不相干的老人而再一次宣佈自己是冉阿讓,又進入監獄。爲了窮人芳汀和她的女兒,他以終身苦役來做賭,又越獄了。爲了照顧珂賽特,就過上了四處逃亡的日子。最後,珂賽特獲得了幸福,而冉阿讓也在孤獨中死去。

讀完這本書,使我明白;在生活中一定要真誠待人,即使以前有過不足之處,也要努力改正,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爲樂趣,要熱情待人。給身邊那些貧苦困難的人,給予溫暖。如過你是那種心存惡意的人終究會受到報應的。而善良的,爲人民服務的人終會感化世界任何一個人。而且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虛僞的。

在生活中同樣也有一些樂於助人的好人。在網上我就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

胡立唐是東陽人,曾入過獄,一直找不到工作,家人也不知去了何處.後來在鄉校食堂工作的王荷花收留了他,對他格外照顧.就像一家人一樣.又在鄉校裏教書.時間過得很快,王荷花夫婦年紀大了,膝下有沒有兒女,胡立唐就像兒子一樣照顧他們.胡立唐退休後,待在大嶺村,一直照顧王荷花,無怨無悔。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讀《悲慘世界》有感7

自讀完這部《悲慘世界》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爲這悲慘世界中的小人物,所有墮落、作惡的人,爲主人公悲慘遭遇和坎坷的經歷,也爲我自己……

這是我閱的唯一一部國外長篇小說。

所有人的身上都會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哪怕他曾經是一個囚犯,而且還在躲避法律的追究。有人曾經說過,當社會把你逼到走投無路時,不要忘記你身後還一條路,那就是犯罪,記住這並不可恥。是的,當自身的努力和價值不足以換來一塊麪包而選擇偷竊,這不是他的過錯。因偷竊罪在苦役場中度過四分之一的人生,而在刑滿釋放才發現他爲之努力的家早已經不復存在了,這何等的悲哀,更可悲的是他永遠也擺脫不了他曾是一名苦役犯的身份。他就是貫穿全文的主角——冉·阿讓

文中涵蓋的方面很廣,幾乎從九三年到拿破崙稱帝,再從滑鐵盧到七月革命,上層建築是換了一波又一波,可平民似乎還是那個樣子。在某個黑暗的角落裏苟且偷生,精明算計,有些甚至做着見不得光的勾當。阿讓呢,從囚犯到墨玉廠老闆,從老闆到市長大人,又從市長到階下囚。後來這個“階下囚”成爲了一個深居簡出的慈善家。他每變化一次身份都是精神和靈魂的昇華,奈何他就是逃脫不了法律的追究,儘管他做的很好。可法律好像並不打算原諒他。

讀《悲慘世界》有感8

這本書講述了冉阿讓一生的悲慘遭遇。貧窮的冉阿讓爲了讓九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吃上東西,就偷了一塊麪包,結果被判了五年苦役。他四次逃跑又被加重處罰,致使在監獄中度過了十九年。

冉阿讓獲釋後受到主教的影響,心靈被感化,他憑着聰明和才智致富,他樂善好施和傑出的貢獻被推選爲市長,他從店主那用重金把受盡折磨的珂賽特救了出來。幾年後,冉阿讓在一次起義中,瑪留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着生命危險救了他,沙威被他多年行善,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他的信念也動搖了,放走了他們,最後,自盡了。

一本好書,收穫百味人生,這部書使我們得到了一個啓示:人人都是平等的,有時你也應該爲周圍的人奉獻,就像冉阿讓一樣,不論什麼都寬容大度。無私地爲社會貢獻。

書中的沙威因爲感於冉阿讓的品格,所以深受良心譴責,知錯就改。而在看看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向冉阿讓那樣廣施仁愛,有時別人給我們開個玩笑我們都會當真,和他們大吵一架,如果我們與冉阿讓一樣寬容,那該多好,整個世界將充滿愛!

讀《悲慘世界》有感9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出生在一個窮苦的農家。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所以冉阿讓已經徹底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善良的米里艾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他決心重新做人。但他爲救一個可憐的小女孩逃過警方的層層追緝,代她尋回了終身的幸福。而沙威探長,一個典型的“法律看門狗”。不相信一個罪犯會洗心改過,窮追冉阿讓一輩子。然而,在即將槍決沙威的一剎那,冉阿讓使他死裏逃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經過他的努力,不久後,他竟成爲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可他還是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纔是一個真正的好官,纔是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人!讓我們向他致敬!但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我們的社會上,也是非常需要這種文學理想的。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爲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纔會受歡迎。因爲,這也是人們所想看到的。但是,現今社會上,還有許多悲慘的人們,許多不平等的現象。而愛,便足以抵抗它們,消滅它們。例如,這個故事中的米里艾主教不是一位平等與博愛的`嗎?再說,那個接受主教的教誨而決心悔改的冉阿讓,也不例外。在這個故事中,最終得到幸福的只有珂賽特與馬留斯兩個人。

而使這兩個人得到幸福的卻是冉阿讓自我犧牲換來的。反思,在當今社會上有沒有像冉阿讓這種犧牲自己而使別人得到幸福的人?恐怕等於零吧!有一次在大街上我看見有一個老乞丐沿街乞討,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年輕人,連聲道歉而年輕人卻不依不饒,惡狠狠地把老乞丐身上的錢全部搶走。而周圍的人卻視而不見,沒有一個人爲老乞丐打抱不平,甚至還有人爲年輕人叫好!這是什麼社會啊!這足以證明現今社會像雨果這樣“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並不廣泛!而雨果在這個故事裏想告訴我們的是:

“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不幸的另一面,有許多人爲了愛而犧牲。”

讀《悲慘世界》有感10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文學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向人們展現出法國社會的生活形象,這是一本擺出了令人可怕甚至令人悲傷的社會複雜問題的書。

冉阿讓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原本只是一個淳樸善良的工人,但生存的壓力不得不使他鋌而走險,淪落爲苦役犯,社會的冷漠無情再次顯現。神甫的寬容大度感化了冉阿讓。當它成爲富翁時卻也不忘爲社會做些什麼回報些什麼,似乎已將之前的一切都淡忘了。他將一座城市改變,給人們烙上了“時代的烙印”……

一心爲善的他爲了救助和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兒”——珂賽特,從此開始逃亡生活……充分解釋了法國下層人民的苦難深重,貧窮和富有的巨大懸殊!

冉阿讓,珂賽特……這些苦難的下層人民,卻始終都在努力、奮鬥,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擁有勞動着品質的人。在這部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冉阿讓的心情,儘管歷經磨難卻都始終保持着一個善良慈愛的心。

讀《悲慘世界》有感11

我覺得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每個人都可能會被當時的社會所感染,而迷失自己的道路。但人生的成長不是體格上的發育,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審視。我曾經認爲,每個人的獨一無二是肉體上行爲活動的表現,但實際上是人們大腦中精神層面上成熟程度的表現。冉阿讓在不斷的磨練中,不斷成熟。雖然也曾有過迷失,但最終走向了成熟。

我也堅信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我,不管面前的道路是何種迷茫,我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並頑強的走下去。人生可能就是在不斷是挫折和迷茫中成長的。我不奢求自己能夠達到冉阿讓那樣功成名就慷慨解囊,但我會在社會中勇當衝鋒者,而不是拖累社會進步的蛀米蟲,不管未來有多麼險惡,我都會帶着美好的信念頑強的走下去。

同時,我也認爲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總有迷失和犯錯的時候,而我們應當積極的給予鼓勵,而不是落井下石的用有色的眼鏡去對待。每個人生存在世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以及能爲社會所做出的貢獻。

而我們作爲旁觀者就應該用寬容的心接納和引導他們以幫助其擺脫迷茫,實現自身的價值。媽媽曾說過“錯過不重要,改過纔是金”我想這句話和“浪子回頭金不換”有異曲同工之意。只要我們用真心去引導和幫助別人,我相信一定能幫助很多人。同時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努力向米埃爾主教看齊爭做像他那樣的拯救者,努力的爲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悲慘世界》有感12

在人的一生當中總會有那麼幾個人成爲自己的人生導師,很幸運的是阿讓遇到了,不然也就沒有以後的故事了。比安弗尼主教就彷彿是上帝的化身,周旋於窮人和富人之間,用富人的錢來救助窮人,他總爲別人想多,爲自己想得少。他文中爲數不多依然擁有自己靈魂的人。阿讓就是他拯救的,主教拯救了一條即將墮入深淵的靈魂,改變了阿讓的命運。或者說,阿讓的心中還有一絲良知沒有被泯滅,被敬愛的主教喚醒了已被塵封多年的人性、良知。本書在我看來突出的是“人性”,各個階層的人性和生活方式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揭露了不同的嘴臉。那麼我就不由的想到:人是不是在貧窮落魄、潦倒無以爲生的時候就沒有了尊嚴。我在心中答到:當然不是,即使落魄尊嚴和人格不可棄。如果失去了那纔是真可悲。即便阿讓後來已經很有錢了,可是他依然如苦行僧一般,也許是他的身份使他一直難安,也許是他覺醒的良知告訴他還有許多人在受苦受難,也許是比安弗尼主教的精神感染着了他,並把這種精神烙印在了他的內心深處,哪怕已經多年過去了。

每當阿讓面臨抉擇時,他總是站在人性光輝的那一面。當他得知尚馬蒂厄即將代替他被判終身監時,他猶豫不決,他知道尚馬蒂厄是無辜的。如果他能夠狠心一點,讓尚馬蒂厄成爲冉·阿讓進入監獄服刑,而他以馬德蘭的身份繼續“苟且偷生”,造福當地,繼續當他的市長,可是他沒有。他還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明知道此後將有無窮的苦難,可他依然奮不顧身的自首了,在法庭上揭露了自己的“罪惡”。

“做個聖賢,是特例,做個正直的人,是人生正軌。可排行,可失足,可犯錯,但終要做個正直的人”。

冉·阿讓在用餘生闡釋這句話。

讓我們來看看冉·阿讓“不可饒恕”的“罪行”:

1、偷竊麪包(飢餓)

2、越獄(養活一家人)

3、偷竊主教家的銀餐具(只有主教願意留他吃晚飯、過夜)

4、搶劫(精神不清)

每一樁罪行背後的真相都令人發省,可惜當時的法律是無情的,嚴酷的,更沒有正視此種社會現象的人,他人的死活更是與己無關。

“只要依仗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爲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給人類的神聖命運製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貧窮使男人沉淪,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愚蒙——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有些地區,社會窒息的現象依然存在,換言之,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存在愚昧和貧窮,那麼像本書《悲慘世界》這一類的作品就不會無益的”。

以上是本書的作者對本書作的序,其中所述的問題也在文中一一展現出來了:

“貧窮使男人沉淪”——泰迪納,一副小人嘴臉,爲了錢不顧尊嚴四處欺詐;

“飢餓使女人墮落”——方蒂娜,失業後爲了生存和養活幼女不得不出賣肉體;

“黑暗使兒童愚蒙”——加夫羅什,泰迪納夫婦之子,被父母不容,浪跡街頭。

讀《悲慘世界》有感13

《悲慘世界》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雨果著名的作品之一。當我讀完這本書時,主人公冉阿讓的形象在腦海中久久地揮之不去,強烈的感動和崇敬在心中油然而生。

故事講的是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裏,處在社會最底層的貧苦階級冉阿讓過着艱辛的生活,時常捱餓被欺負,就是因爲一次爲了不讓姐姐的孩子們因爲捱餓而哭泣而去偷了一塊麪包,被罰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後來出獄後,收到了汴福汝主教的感化,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主人公冉阿讓從一個罪惡黑暗的人變成了善良正義的人,從一個對社會充滿仇恨的人變成了心懷愛心善於關心下層窮苦人民的人。他用自己力量無私的幫助別人,興辦工廠,救濟窮人,救助孤兒珂賽特,釋放折磨自己的沙威,勇敢的從戰場上就出了重傷的馬呂斯······這種毫無保留幫助別人,原諒傷害自己的惡人,表現了他寬大的胸懷,真摯而感恩的心靈。

是呀!正是他懂得感恩,懂得將愛和溫暖傳遞下去,他才真正的變成了一個崇高而偉大的人。我深深的感動於到他用自己的力量傳遞了溫暖,給了整個世界最美的祝福,點亮了自己人生。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一帆風順,如果遇到困難、挫折就畏懼退縮的話,那等待自己的只會是失敗。我不願做生活的弱者,我要向冉阿讓學習,擁有一顆勇敢而又善良的心,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力量和光彩。

讀《悲慘世界》有感14

讀完這本書後,合上書,文章中描繪的悲慘世界依然還浮現在我的眼前,而文章中的愛與善卻把書中的黑暗世界照亮,讓流浪在黑暗世界的人走向光明。

這個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圍繞冉阿讓描繪了拿破崙戰爭之後的十幾年時間的故事。文中冉阿讓因爲太貧苦偷了一個麪包而坐牢,又因爲不信任法律屢次越獄以致罪行加重,在暗無天日的大牢中整整待十九年後才越獄,出獄時他已沒有了年輕時的光輝,因爲一個老主教的無比寬容而感悟,爲人漸漸慈悲,做了無數善事,他好心地收留了女工芳汀女兒珂賽特並當上了她的教父,改了名之後還當上了市長並深受市民的愛戴,就連曾經瘋狂逮捕他的頑固主義者沙威警探在知道這位“市長”曾經的真面目後已無法面對自己所堅持的觀點和現實而自殺。說道沙威,這個典型的人物,這個正義的堅持者,也是正義的固執者,他永遠相信慈悲是罪犯的苗根,他一直不相信做過壞事的人終究一天會洗心革面,特別是像冉阿讓這樣的人,所以堅持要將冉阿讓捉回牢獄,可卻漸漸發現冉阿讓本性居然那麼善良,他再也無法面對自己堅持一生的信念和這個出乎自己意料的現實,所以選擇跳河結束自己的性命。書中的各種人物,各種故事都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其中卻都有隱隱閃爍着善良之光。

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多麼的坎坷,他的精神又是多麼可歌可泣,他是在黑暗不公的世界裏與醜惡鬥爭的人,他用本性的善,內心的美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就如同正義的化身,爲社會底層的人架起了一把傘。他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榮華去救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他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名利去幫助一位受困的老人,他甚至不惜自己的錢財把它們幾乎全部捐獻給了窮人,他的靈魂永遠都那麼偉大。

讀《悲慘世界》有感15

這本書的每一幅畫面都是那麼栩栩如生,讓我們感受到在當時發夠社會的陰暗貧窮的底層法國人民窮困、苦難和不平等的悲慘生活。

雨果說:人心是廣漠寥廓的天地。人在面對良心,省察胸中抱負和行動時往往黯然神傷!良心的覺醒就是靈魂的偉大!這本《悲慘世界》就是這句話做好的解說。

冉阿讓因爲飢餓過度偷了一塊麪包,而被警察抓了起來;芳汀因被德納第所騙,痛苦了一生,連死也沒能見到自己的女兒一面;珂賽特也因被德納第所騙,沒有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難麼悲慘,催人淚下。

但是在整個《悲慘世界》裏又處處透露出人性的光輝。冉阿讓的覺醒、沙威的覺醒、馬留斯的覺醒成爲了人物精神發展的起點,促進他們的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在現實裏,可能這的會有這樣命運十分悲慘的人,而這些全是由黑暗的社會造成的。黑暗的社會總是對社會底層的人更加不公,可想而知,社會底層人民生活是多麼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