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

觀後感2.4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

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1

摘錄:“他早知道長安城這頭怪獸的秉性,可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他無時無刻不在試圖掙扎,想着不被吞噬,卻總是會被撕扯得遍體鱗傷。”

《長安十二時辰》是馬伯庸的反恐題材新作,故事結構類似美劇《24小時》,全書24章,每章寫半個時辰,兩位男主一路燒腦一路捱打KO了終極BOSS ,化解了皇城危機,拯救了長安百姓。

人物刻畫的非常出彩,連小配角都性格各異,情節曲折反轉,連環局中局。畢竟是權謀,故事走向總體是灰暗的,最終的結局雖然暫時解除了危機,但長安城的繁華之下的污穢已無法清除,安史之亂,唐由盛轉衰已不可避免。

在時代的巨潮面前,個體的渺小與無助就像一個個被撕裂的.傷口展示的他人面前。聰慧如李泌,勇猛如張小敬,天才少年與五尊閻羅,其實都是一類人吧!努力不被這瑰麗的世界所吞噬的一類人,也就難免被撕扯得遍體鱗傷。

張小敬,“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五尊閻羅,其勇、其狠與其溫情 ,都足夠鮮明,他的無賴與不擇手段,作爲故事的主角,張小敬承擔了大部分的矛盾衝突,讓情節得以順利展開。24小時展開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必須有一個足夠鮮明的主線人物來承擔主線任務,更通過聞染這個與張小敬非親非故的女子,把看樣子最狠的漢子最難的兄弟情誼和謀略展現出來,馬親王不愧是文字鬼才,張小敬這個人物夠勁兒。

李泌,少年天才,年少成名,居於皇城之內,與太子爲伴,本應前程似錦,卻在成年之後手持拂塵,一邊求道問仙,一邊爲太子謀事。故事開篇時,我對於這種一邊權術詭詐一邊不問塵世的人物設置,我甚爲困惑,但隨着故事的深入,這種設置變得合理了,這位七歲說出“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的俊朗少年,雖然認同爲大局可犧牲個人,但是對於這吞噬人心人命的權術怪獸,骨子是厭惡的,但對於世事,他又無法做到超脫,隱遁山林又心繫人間,這樣的人物設置合情合理又絕妙,也爲其後來數度出山又數次歸隱埋下了伏筆。其他人物,如反派蕭規、比反派更讓人噁心的元載,也都活靈活現。

長安城就是一個慾望的城市。惡,太多了,人,太容易被吞噬,不是被仇恨吞噬就是被慾望吞噬,掙扎着不被吞噬的人,能活下來已經是不易。張小敬、李泌、徐賓、姚汝能,甚至反派蕭規,誰不是懷着一顆濟世之心投身這宏圖大業,卻落得心灰意冷,道心破碎。張小敬眼角的那滴淚,落在了高高的樂遊原的官門大戶的廢墟上,悲傷在喧囂過後的長安城腐敗的心裏。熠熠生輝的城市,陽光照不進的地方太多太多。

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七十萬字,描寫了一段地獄邊緣的不爲人知的拯救。平靜之下,有多少鮮活的生命被埋沒,有多少殘酷的真相被抹去。歷史,就是帝王將相傳記,這高貴壯麗的城市之下,埋葬了多少血淚生命,見證了多少濟世夢想的破滅。

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2

看完電視劇就看書,越發覺得這是本好書,拍電視劇,導演編劇也非常給力。

書非常細緻的寫了大唐一百零八坊的情況,在後記裏面,作者也說,故事有模仿美劇《24小時》的地方,而且故事情節他很有信心,倒是在思考唐朝人怎麼吃飯怎麼花錢上花了很多心思。確實如此,我們有時候對歷史的瞭解,往往停留在大事件上,而忽略了歷史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部小說,從小說到電視劇都非常細膩的滲透了對細節、對歷史上鮮活生活的還原。

人物更是如此,我很好奇爲什麼寫張小敬,作者在後記給了答案。在歷史上,馬嵬坡斬殺楊國忠的人叫張小敬,這一筆帶過的人物,作者給他追溯了。在作者編的這個故事裏,張小敬鮮活了,未必是殺楊國忠的那個,卻是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

我其實不認爲作者在寫唐朝,更像是寫當下。甚至誇張一點說,可以放在唐宋元明清任何朝代,畢竟每個朝代都有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放在那個轉折點略靠盛世一點的前方就行。

之所以覺得像是當下,來源於小說裏的一句話,特別像是在寫眼下的'京城:如果你不變成和它一樣的怪物,就會被它吞噬。

京城真是怪物,看着很繁華,車水馬龍、高樓大廈、貨物琳琅滿目、大咖雲集、各種企業遍地開花……又很自由,誰的事情都不跟誰相關,你只要不違法想幹什麼幹什麼……但是,這繁華是誰的?普通百姓,要默默忍受繁華後的高房價,每天打扮得衣着鮮麗的去擠地鐵,負責着上億資金的項目,開口要開會做negotiations,閉上眼就是房貸、小升中、找病房……

社會階層的撕裂,看上去有錢人看不起沒錢的,可國家卻號稱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也在告訴我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新聞聯播說的沒幾個人信,到了單位仍然要寫沒人信的報告。閱兵時,我們很驕傲,香港有人蒙面遊行時,我們很擔憂,但是到了過日子,我們還是小老百姓。房貸這麼貴,到底該不該,孩子讀個書怎麼就這麼難,這些問題要到哪天能解決?在政策層面解決不了的時候,老百姓只能偷奸耍滑,卻不知道此舉客觀縱容了事情越發難以解決。

最繁華的城市,住着最尊貴人的城市,有着最熱鬧盛典的城市,有時候又是那麼陌生的城市,即使你住在這兒,仍然感覺看不透。有時候,熱血澎湃、淚流滿面,城市仍然冰冷如鐵、堅實如鋼。

人潮洶涌,還有許多心懷不平事的人來訪。高樓大廈,也有許多螻蟻人生默默生存。

遭遇不平事,究竟幾人會成爲蚍蜉,有沒有人能分得清愛國和愛朝廷,堅定的選擇做張小敬。究竟張小敬救了皇上、救了長安,可該來的還會來,還有安史之亂、馬嵬坡的別離,這些背後多少百姓的妻離子散,多少生靈塗炭,朝廷的動盪引發百姓的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就算“國破山河在”,又該如何“天旋時異,藉何人、雪當年恥”?

歲月悠悠,歷史彷彿就在昨日,可昨日的盛衰榮辱,讓我們如何避免明日的跌宕起伏呢?

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3

長安,是大唐的都城,大明宮的所在地;也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城市,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方。但不管那裏有多昌盛,有多繁榮,有人的地方就終究會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也就會有江湖。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一個個的陰謀,在一張張假笑的臉下施展着,而那一系列驚天動地的計劃,也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步展現在李泌和張小敬面前。時間有限,十二個時辰內,他們若是成功了,則長安平安無事,若是失敗了,則一切都會萬劫不復,長安會在霎那間灰飛煙滅,上至天子、文武百官,下至黎明百姓,一切都在劫難逃……

《長安十二時辰》的整篇文章構造很精細,長安人的生活被作者穿插在故事情節中,既不顯得繁瑣,也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張小敬了。他是一場戰鬥中第八團300多個人裏倖存的三個人之一,是在長安萬年縣當了9年不良帥的五尊閻羅,是爲了給老戰友聞無忌報仇雪恨而殺死上司、被捕入獄的囚犯,也是靖安司的都尉張都尉。多年的經驗將他磨練的剛毅果決、是非分明。他在得知這個計劃時,想救的',並非天子和高官,而是那些普通平凡、卻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的百姓們。張小敬知道,要完成這項不可能的計劃,就得狠下心做任何事,譬如爲了計劃,他出賣了官府在黑道中的暗樁小乙,甚至爲了博取以前的老戰友、現在想滅亡長安的敵人蕭規的信任,殺了李泌。要不是蕭規只是存了試探之意,並未讓張小敬真正殺死李泌,後面的計劃可能就完不成了!

李泌是一個修道之人,但爲了幫助幼年的好友太子李亨,出山成爲了靖安司丞。他也同樣是一個聰慧之人,不惜用張小敬這樣囚犯出身的人來保住長安城。他曾說過,他和張小敬的規矩,就是不講一切規矩。他還因此"氣病"了自己的上司賀知章,只爲了保住張小敬。可以說,要是沒有李泌與張小敬的默契合作,就沒有長安能一直維持住的繁榮富強。

張小敬和李泌曾經討論過,要是有一艘船即將沉入海中,需殺一個無辜之人來拯救整艘船,那麼你會殺嗎?兩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會。雖然這是一個不道德的選擇,但生活本就沒有那麼多對錯、善惡、好壞之分。張小敬和李泌也正是因爲有這樣的性格和理性的頭腦,才能在最後時刻轉危爲安,救出所有人。

事情最後的真相其實並不盡如人意,但有了一個倒黴鬼做替罪羊,誰又會理會那些所謂的真相呢?就像張小敬曾對姚汝能說過的,你若是不變成和長安一樣的怪物,就會被它吞噬掉。還記得看到所有事情都結束的時候,書中說:"一滴晶瑩的淚水,從張小敬乾涸已久的眼窩裏流淌而出,這還是他來長安九年以來的第一次。"他流淚,或許是爲百姓而流,或許是爲老戰友蕭規的作爲而感慨,或許是對那些爲了權勢的爭鬥而不擇一切手段的位高權重者而感到憤怒。張小敬作爲做過九年不良帥的閻王,他流的第一滴淚,是對這個真實的長安最好的展現!

長安十二時辰讀後感4

“長安”這個名字,總是承載了許多的歷史韻味和奇巧故事。關於長安,心中總有一段豪氣干雲的俠夢,而《長安十二時辰》,恰是對長安俠夢的最佳詮釋。

初時知道《長安十二時辰》,還是電視劇版的火爆,人人都在討論這電視劇劇情緊湊,細節到位,良心好劇,與國外的危情24小時有幾分相似之處。出於對長安的喜愛,我也看了這部電視劇,又在等待更新的百無聊賴中打開了《長安十二時辰》的原書,然後就是一口氣看到了末尾。

與電視劇直觀的視覺體驗不同,文字給人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那些歷史長河裏只附着於冰冷刻板的史料記載中日漸蒼白的長安百態,在馬伯庸的這個故事中逐漸明朗生動,有血有肉。從雕胡飯、薄荷葉、油縋子,到上元節的賞燈等衆多傳統,再到行走在坊間形形色色的人物衣衫、髮飾、語言,那極盡繁華厚重的大唐一百零八坊裏的煙火氣,隨之躍然紙上。

我曾看過陳凱哥導演的《妖貓傳》,那是盛唐貴族的寫照,而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則是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長安普通人的衆生相。有喜有樂,有順有難,也有平康坊這樣魚龍混雜的地方,還有黑暗殘酷的地下長安。

刺激緊張的反恐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這是大唐長安一個反恐的故事,狼衛潛入長安,要在上元節這一天圖謀不軌,然而從潛入的那一刻,狼衛們就已被靖安司監視,可是因爲多種原因,狡猾的狼衛從嚴密的包圍圈中逃脫,一場請君入甕的好戲變成了引狼入室,長安一百零八坊,如一個精密的棋局,該如何抓捕逃竄其中的狼衛成了一個難題,靖安司司丞李必啓用死囚張小敬,也就是男主角來解決這個難題。而隨着劇情的深入,張小敬的堅持調查,越來越多的問題和陰謀被發現了。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故事,而男主角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是一個死囚,曾經做過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被稱爲五尊閻羅,因爲殺了自己的上司而入獄。他瞎了一隻眼,做事果斷兇狠,人人聞之色變,可他也是悉心守護戰友女兒,爲救百姓隻身涉險的孤膽英雄。“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所爲的.不過兩個字:平安”,當閻羅講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我的心中就是一陣震顫,這個人物,一下子鮮活了起來!張小敬,是個心裏時刻想着百姓的閻羅,這樣的反差,讓這個人物身上的矛盾點和人性的光輝一下子閃耀了起來。

馬伯庸對每一個人物的刻畫,都非常的得心應手,也順利將人們帶入到了他所描繪出的這個危機四伏的長安世界,這樣的一個故事,讓人們在閱讀小說的時候,隨着張小敬的舉動而跟着劇情的進展起伏,也讓讀者在腦中勾勒出了張小敬這樣的一個“俠者”拯救長安的故事。讀完全文,長舒一口氣,你會發現這與你心中的俠夢相同,帶着這一個俠夢,與張小敬一起走入馬伯庸筆下的長安世界,你會發現,這長安繁盛,正是俠者夢中救世救民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