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通用15篇

觀後感5.28K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通用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春天,多麼美好的一個季節,沒有了冬天的嚴寒,沒有了夏天的炎熱,也沒有了秋天的繁忙,萬物復甦,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然而,我們是去享受這快樂的一刻還是去悲嘆四季交替使得春天的短暫呢?“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喳喳叫着夏天”,隨着美好的歌聲我們來到了梧桐叢中的池塘畔底,本該是良好的現狀與美景相配,事實卻大相徑庭,在這裏有60個靈魂被嚴酷高壓的體罰制度禁錮,越是壓制越是叛逆,他們所需要的不是非人性化的棍棒管理,而是需要人文化的感化,他們需要關愛來撫慰受傷的心靈,此時有着慈父般感覺的克萊蒙馬修老師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他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也給晦暗的池塘底帶來了陽光,照亮了孩子們的天空,即使那份愛轉瞬即逝,但爲孩子們的人生路指明瞭方向。

再次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那美妙的歌聲始終無法揮去,那純淨的音樂告訴我,愛就在眼前。整個劇中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壯觀的背景,和一個學校的結構一樣,池塘畔底的輔育院也是由一個校長,一些老師,一羣學生組成,只是校長過於殘暴,孩子過於頑劣罷了。曾經也看過一些關於師生關係的影片,比如《一個也不能少》讓我感動了好久,但當我看完這部劇時,才體會到它對我產生更遠的影響。棍棒下面出來的並不一定都是孝子,十二三歲的孩子正處於叛逆心理較強的時期,尤其心裏有着陰影的孩子會表現得更爲強烈,他們需要愛來感化他們因受傷而漸變冷的心。假如沒有馬修老師的到來,是否會有一個偉大的指揮家存在?小貝比諾的執着等待是否也會是值得的?

看完整個影片,感覺到貝比諾等待爸爸到來的眼神,莫翰奇被老師原諒後那專注的表情,孟丹看着濃濃白煙後的詭祕一笑,以及馬修老師離開時那一轉身的蒼涼可以稱得上整個影片中的經典鏡頭,通過表情來凸顯出他們的內心活動,有渴盼,有驕傲以及一種新的感覺,有報復成功後的得意,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一張黑白照片,一本日記帶我們走進了影片的主題,從泛黃的日記扉頁中我們讀到了1949年春天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點滴。失業的馬修老師經別人介紹來到這所男子寄宿學校,在校門口碰到執着等待爸爸來接他回家的貝比諾,一個讓人看一眼都覺得心酸的戰爭孤兒,或許他的等待是值得的,最後慈愛的馬修老師扮演了父親的角色。匆匆離開的何老師提醒馬修老師,你的歸宿不該是這裏。帶着不解與好奇開始了他戲劇化的教師生涯。剛進教室就被學生的惡作劇滑倒在講臺上,學生們習慣性的鬨堂大笑,回憶一下小的時候,身邊也有此類的事情發生,在校長的眼裏,這是多麼惡劣的行爲,以他的原則就是“犯規—處罰”,然而,馬修老師還是用善良的謊言,寬容了這羣孩子,確切的說是庇護了這些可憐的學生。當馬修準備把那個真正傷了麥神父的葛賀克送往校長室時,聽到校長室傳來聲嘶力竭的哭喊聲,他意識到一個孱弱幼稚的心靈不能就這樣被無情的殘殺了,他以人性化的方式來處理犯錯誤的孩子,派賀克去照顧麥神父,讓他去感受人間有溫情,感受生命的脆弱,我們可以看得出這個方法的確起到了預期的效果,麥神父由於病情突然加重,醫生要求必須去住院治療,賀克的臉上一片茫然,問馬修老師“他會死嗎?”可見他並不是那麼的無可救藥,之所以逃避責任,一是實屬惡作劇,根本不會想到會傷到麥神父,二是孩子們一見到校長就噤若寒蟬,更別提那陣陣的悽苦慘叫。馬修老師的關愛,溫暖了這些孤獨寂寞的心靈,給他們斑白的生命底片塗上亮麗的色彩。

這羣早已放任自流的孩子,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靈魂,或許他們有過夢想,可那都是多麼遙遠的事情了,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在冷酷的鐵門內能看到陽光就不不錯了,那些孩子怎敢奢求父愛?母愛?馬修老師給孩子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正視自己,他讓孩子們在紙片上寫下自己的姓名、年齡、夢想,教室裏出奇的安靜,我想正是從這裏開始,受傷的心靈感受到了生命的光芒,也感覺到在生存的空間裏他們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有着被重視的價值。每個人都很用心的寫,除了貝比諾。我不知道一個從未見過父母的孩子一直期待父母來接他回家需要多少的執着與毅力,但看完整個劇我知道貝比諾的執着不無道理。馬修老師蹲下身體,如父親的大手輕輕搭在他的肩頭,耐心地詢問,如此尋常的動作,我不知道會有多少觀衆感動,至少我的心靈被深深的觸動了,它給予我無限的智慧與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放牛班的春天》講的是一個失意的音樂家來到問題少年集中的學校當學監,通過自己的溫暖、關懷、寬容和音樂誘發了每一個孩子善的一面,嚮往美好的一面。這部電影,幾乎每個鏡頭,每個橋段都在講述着兒童世界和關於教育的深刻的道理。所以,我想截取幾個橋段進行描述和感悟,來分析這部電影。

孩子都是調皮的,孩子都是單純的,也許會因爲想法的稚嫩而做出很多在成人眼裏錯誤的事情,但是孩子們都是善良的,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沒有善心和憐憫心。樂格克,前學監哈讓先生眼裏的混世魔王,因爲馬桑大叔對他的懲罰心懷不滿,做了機關使馬桑大叔受了重傷。但是當老師馬修和他說,馬桑大叔真的傷的很重的時候,樂格克的眼裏出現了難過、愧疚和急於補救並求得原諒等等情緒。孩子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是非觀念和規則意識,在他們的腦海裏只有你讓我不高興,那我也讓你不高興之類的比較單純的想法,所以會做出有些幼稚的卻破壞力巨大的錯事。但是,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有一顆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心,希望每個人,包括自己都能快樂幸福的心。沒有孩子生來就以傷害人爲樂趣的,他們更多的是因爲一些幼稚的想法而造成了自己不可控的後果,樂格克也說:“我沒想傷害他”。孩子需要因爲自己所作出的錯事收到懲戒,但更需要有人挖掘出他們的善良,並將之擴大,纔可以讓孩子真正的擁有善心,做出善行。馬修讓樂格克去照顧馬桑大叔,作爲懲罰,實則更是一種善心和有錯要贖罪這樣一種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馬桑大叔受了感動,說了一句話:“這些是小可憐,只是需要人理解罷了。”

這突然觸動了我,我突然想到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會被大人判定爲問題少年,背後都是有各種充滿痛楚的原因。這裏面最爲明顯的,就是蒙丹。他在和莫杭治(我們的主角)對話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身世。蒙丹認爲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父母完全不愛他只是想把他扔進寄宿學校等地方不管,自己去快活。蒙丹對自己的父母充滿了仇恨,這樣的仇恨只可能是一天天積累起來的。完全可以想見,年幼的蒙丹有哭了多少次,心痛了多少次,挽留了多少次。如果當初,蒙丹的父母能讓蒙丹感受到自己被愛被需要,沒有被拋棄,那麼蒙丹又怎麼可能會自暴自棄,對世界充滿仇恨,最終成爲一個縱火犯。孩子也是有一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洋娃娃。孩子很脆弱也很敏感,周圍人一個小小的舉動,對於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傷害。孩子的世界很小,孩子的心靈會變成什麼樣,全來自那個世界是 什麼樣。所以,孩子需要呵護,需要愛,需要照顧。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照顧,讓他敏感的小身軀放大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讓他的小世界充滿樂觀和陽光,那麼這也將是一個樂觀陽光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幾乎無覺的人,任意的對他展示着人性的陰暗,世界的陰暗。孩子太小,無法表達自己,但當孩子長大了,當初灌輸給他的陰暗,他將會統統展示給這個世界。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會變得光彩照人,還是陰暗不堪,全看他接觸了什麼,接受了什麼,那張白紙上或主動或被動的畫了些什麼。

這個時候,教育者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家長,老師更是重中之重。開始的時候,所有的老師對這些學生都很絕望,認爲這些學生就是壞孩子沒有救了。孩子們還不會判斷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是建立在他人和成人對自己認知的基礎上的。那麼這些孩子當然會覺得自己是壞孩子沒救了,那就繼續壞下去。開始的時候,莫杭治的母親認爲兒子只有做蠢事的天賦,那麼莫杭治就真的認爲自己不能做什麼好事。在那個環境下,一切惡習都被放大,一切美德都被淹沒,所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變好的可能,於是在惡習中進一步墮落。但是,當馬修出現,頌揚他們的美德,正確懲罰他們的惡習,讓孩子們感受到被讚揚的感覺,感受到自己能變好的可能,事情就又完全不一樣了。老師們聯合起來幫助孩子們,媽媽又對兒子重拾信心,孩子們生活的越來越幸福,做的錯事也越來越少。人都是一樣的,當孩子們感覺到被信任,被激勵,相信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他們就會變得更好。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信任他們、激勵他們、守護他們、通過恰當的技巧教會他們道理和知識,讓他們相信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個世界起初並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之分,只有單純善良懵懂的孩子。教育者該做的,就是給孩子們塑造一個美好且自信的世界,讓孩子們慢慢地在之中成長,慢慢的學會責任、感恩等等、慢慢的接觸這個社會的陰暗面,慢慢的接受並融入整個社會,成爲一個即使在陰暗的道路上,心中仍有太陽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今天看了一部好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怎麼好的電影了。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裏面的情景讓你感動,看完之後很久你還是會在那個餘波中,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讓你想哭卻也想微笑。

《放牛班的春天》是用回憶過去的方式進入影片的,很容易就能吸引觀衆的興趣,不過一開始不覺得怎麼吸引人,越往下看越發現它的精彩。《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羣住在池塘底教養所的問題兒童的故事,講述他們從問題兒童到在音樂代課老師馬修的引導下,組成了一個合唱團,使心靈得到淨化,從黑暗走向光明,未來充滿希望的這樣一個故事。慢慢看下來,你會發現裏面的每個小孩都是讓人心疼並感動的,你會爲他們的改變而感到喜悅和感動。這些被仍進教養院的兒童,他們孤僻、撒謊、惡作劇、搗亂,有的小孩是孤兒,有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的是被不負責任的父母仍下不管的小孩,只因爲曾犯過錯誤。這些可憐的小孩,他們本該在父母的懷裏,在溫暖的家中,享受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他們進了教養所後,面對的卻是脾氣暴躁,武斷,喜歡使用暴力和體罰解決問題,把他們當成晉升手段的魔鬼校長,他們一犯錯就會被關禁閉,長期做勞動以彌補過錯。孩子們過着如地獄般黑暗的生活。幸而在這時,他們迎來了生命中的春天——音樂老師馬修的到來,他爲他們帶來了陽光和歡樂!

馬修老師也許不夠有耐心,他也會對他們發脾氣,呵斥他們,可是那是在他的學生們搗蛋的時候。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和寬廣的胸懷教育並愛護着他的學生們。在他進入池塘底教養所的第一天,他目睹了學校醫護人員馬桑在學生的惡作劇下差點弄瞎雙眼的事件,但在面對他的學生時,他還是深具愛心的。一開始馬修的生活也不好過,學生們牴觸並作弄他,不配合他的教學,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可他還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保護並感化他的學生。在離職的老師提示下,他知道了惡作劇的學生,馬修私下跟他協議,讓他在每天放學後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痊癒,免除了那位學生被校長體罰的危險。另一位很有名的學生是皮埃爾,在其他老師的眼中他是有着天使臉孔魔鬼心腸的壞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可是媽媽很忙,爲了賺錢養活家庭沒空經常去看望皮埃爾。媽媽的漂亮很別人的流言讓皮埃爾很痛苦,所以經常犯錯搗亂而被關禁閉,媽媽爲了他的生活很辛苦的在餐廳打工,可是兒子的叛逆使她很失望,所以兩人的相處和溝通很有困難。在馬修老師的調解下,他們慢慢的理解了對方並解開了心結,最後媽媽把他從教養院接了出來,他們幸福地生活了在一起。

在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學生們合唱時的歌聲,雖然是聽不懂的外語,可是會使在聽着的人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來,用天籟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那是震動靈魂的聲音!除了感動和讚歎之外,還是感動和讚歎!特別是聽主角皮埃爾主唱的時候,整個階梯教授都沸騰了。

在池塘底教養所裏,課餘時間是枯燥乏味,沒有任何娛樂節目的,最寶貴的便是自由活動時間,可是這個經常因爲校長的不高興而被取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馬修發現了學生多唱歌的興趣和天賦,在與學生不斷的接觸中,這些孩子給了他靈感和激情,於是他便抓住這個機會,團結全班同學組成了合唱團,也使學生慢慢的接受並敬愛起他來。馬修創建合唱團的事受到了校長的阻止,但是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伯爵夫人的支持並前來觀聽合唱團。皮埃爾是合唱團的主唱,可是那時候他犯了錯,馬修先生想讓他受點教訓,一開始他沒讓皮埃爾上場。不過合唱團沒有皮埃爾的主唱有點發揮失常,皮埃爾最後在馬修的允許下唱出了自己的懺悔和被寬恕的感激,在他動人心魄的演唱和配合中,合唱團完美的演唱給了每個人心靈的平靜和感動,那是來自天上的天使的祝福,每個人都彷彿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影片的最後,教養院受到了曾轉學到教養院受管教的處於危險邊緣的學生蒙丹的報復,他縱火燒了教養所,幸而當天馬修帶領所有學生去外遊玩而因此化解了危機。可是馬修卻因爲被院長遷怒而被開除了。馬修離開了教養所,可是爲了讓孩子們洗上熱水澡而去偷院長私藏木材、替他們向院長求情的他卻已經深深的留在了孩子們的心裏,讓他們溫暖並快樂。影片的最後,院長在其他老師和學生的告發下被革了職,而馬修就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默默無聞堅持着自己的事業。

《放牛班的春天》真的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有令你開心大笑的片斷,也有讓你心情沉重的情節,更有讓你一直縈繞於心的天籟之音。是讓你看了還想再看一偏,久久也忘不掉的讓你感動和充實的電影。它還告訴你,要珍惜兒童、愛護兒童,給他們溫暖快樂的童年,讓他們成長爲健康而向上的人,讓他們一直懷抱着善良、愛心和寬容。這樣的電影,還等什麼呢?趕快去看吧!!!

好像寫了很長,也許詳細有餘,卻不夠清楚全面,希望多多包涵了,很久沒寫這麼長的文章了。想知道是什麼樣的電影,不如自己去親身感受一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終於完整地觀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這要感謝暑期師德學習活動。之前很早就知道了這部電影,但一直沒有心思去看,原因簡單地可笑——影片名稱太土,以爲又是以中國農村教育爲題材的電影,諸如《鳳凰琴》之類。爲什麼對此類電影有牴觸?倒不是電影不感人,而是太感人,感人得沒法學,離自己的工作生活太遙遠,看後除了感動,沒留下多少東西。但《放牛班的春天》不是這樣,影片中沒有哪個老師帶病堅持上課,直至倒在講臺上;沒有哪個紮根山區數十年,誓志把青春和生命灑在大山深處。就是這麼一部情節簡單、事蹟平常的電影,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引發了對教育的遐思。

影片主人公馬修是一個失意的音樂家,爲了謀生,他來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學校擔任學監,同時任音樂教師。這所學校的學生是一羣問題兒童,撒謊、打架、偷竊、抽菸、粗口、捉弄老師、欺壓同學,種種劣行,不一而足,就如校名所示,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頑石。在絕大多數人眼中,甚至是家長眼中,這是一羣不可救藥的兒童。因此,學校盛行的教育方法是“行動——反應”。這是一種以懲罰爲唯一手段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似乎是建立在某種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通過對學生的錯誤行爲採用外部強制的懲罰制裁,讓學生產生痛苦的、恐懼的感受和記憶,從而遏制自身錯誤行爲的發生。表面看來這種理論很有道理,但實踐證明效果很差,學生並未由於受到懲罰而變得文明,“以暴制暴”演變成了“軍備競賽”,學生受到的懲罰越重,行爲變得越惡劣,行爲越惡劣,受到的懲罰就更重。這簡直不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家勞改所,學生被任意地打耳光、揪耳朵、關禁閉、連坐受罰,任意地剝奪娛樂、休息的權利。而學生同時也竭盡所能反抗這一切:咒罵、撕咬、刺傷老師、漫畫醜化校長、……。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懲罰教育的失敗。這時,馬修來了,他用一個教育實驗以及與校長的約法三章,居然使奇蹟產生了:這羣頑劣的兒童逐漸變得溫和、謙遜,甚至感恩。馬修的實驗很簡單,他利用自己的特長把這羣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同時向校長哈珊要求:他的學生如果犯事由他來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

馬修成功了。在感動之餘,我不由地想:懲罰教育爲什麼會失敗,馬修的教育爲什麼會成功?懲罰雖然有威懾力,但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的行爲受到遏制不是出於內心意願而是迫於外部的威脅。學生的內心是牴觸的,隨着年齡的增強,逆反心理越來越強,其報復式的破壞行爲也越來越激烈。蒙丹的縱火惡行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蒙丹被懷疑偷竊了校長的公款,遭到了極不人道的虐待:被校長狂抽耳光,並在無證據情況下鋃鐺入獄。事後雖然無罪釋放,但仇恨之火已被點燃,終於演成一場熊熊大火,把學校宿舍燒成灰燼。

而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馬修會“包庇”自己的學生。學生犯錯他會替爲掩飾,這讓習慣了“一有錯就受罰”的學生在驚訝之餘充滿感激。別的老師懲罰手段不是打就是關,而馬修的“懲罰”別出心裁:由於一個學生的惡作劇,一位老師的眼角被刺傷了,馬修讓這個學生去照料這位老師直到痊癒以示懲治,學生被受傷老師的仁慈、寬容感動了,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慚愧。在校長哈珊眼裏,這羣學生不是人,至少不是正常的人、平等的人,懲罰過程類似於馴獸;在馬修眼裏,每個學生的錯都是可以原諒的,不應該受到冷酷無情的肉體虐待、精神摧殘。在哈珊眼裏,這羣學生是社會的殘渣、垃圾,未來的罪犯,這就是明知證據不足還要把蒙丹送進的原因;而在馬修眼裏,這羣孩子雖然素質差些,但每個人都有用,個別甚至是天才。在他的合唱團裏,人人都有分工,一句都不會唱的佩皮諾做了他的“指揮助理”,五音不全的被光榮地任命爲“樂譜架”,而莫杭奇,擁有天使臉蛋、魔鬼心腸的莫杭奇,在馬修這位伯樂的栽培下,日後成了法國著名音樂家。我在馬修與學生的相處中,讀到了慈愛、尊重、寬恕和堅持。我想,這就是馬修成功的原因吧。

在馬修的教育中,合唱團是不可缺少的載體或紐帶。音樂本身具有震撼心靈、盪滌靈魂的作用,在音樂的薰陶下,這羣頑劣學生變得安靜、平和,開始憧憬、嚮往自由的生活、美好的事物。有的影評說音樂在馬修的教育中起了決定作用,我不敢盲從這個觀點。我看過其他一些教育勵志片,影片也講述一些教育成功的故事,但所使用的教育載體不一定是音樂,可以是足球、籃球、朗誦,或別的什麼。給我的啓示是:要想使散沙一盤的玩劣學生積極向上,必須開展某項集體活動,諸如合唱團、樂隊、球隊,等等。

以上的遐想都是在觀後完成的,而在觀看過程中則完全被貫穿始終的優美旋律陶醉了。主題曲《哦,黑夜》被孩子們甜美的嗓音演繹得如同天籟之音,不禁令人泫然欲淚、蕩氣迴腸。這是這部電影比較成功的藝術特色之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快樂,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美麗:只要你心中有春天。不管被什麼壓制着,也同意擁有春天般的種子在慢慢發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所以每個人都有發光的一面,就因爲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特點,是無法代替的。

教師可以造就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我們在心理課上觀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讓我感觸很深。因爲電影特性把故事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放牛班"孩子們的無法無天但又被這種教育制度壓迫得可憐無助。孩子們是有愛玩的天性,但是教育制度不向着他們趨勢發展,而“春天”他們有得到了怎樣的希望呢?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位富有才華卻失敗的音樂家作爲代課老師到去教書,其中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管理制度。讓馬修產生了一種想改變學校的管教。反對用強權制度壓迫學生的校長,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爲孩子們譜寫的歌曲,試着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讓他們的心重新換回希望。

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他非常叛逆但從不失去去音樂的愛好,他調皮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校長善於用強權制度壓迫他,被關禁閉最長時間至少爲15天,還要幹活。壓制了孩子的一切。這對學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他開始壓制自己,這類教師體罰學生不是爲了達到某個教育的目的,他們在主觀意念上是沒有目的性的,純粹是因爲情緒波動,行爲衝動的自然結果。這往往遏制了學生的成長。

影片是把這位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別,馬修利用了孩子的天性,他們的愛好,用另一種方式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真正學到很多,從心靈上去了解。 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在於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可。最後校長一敗塗地。這也無不體現着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頌的。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爲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爲他愛好音樂,可以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他們便成了有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有了希望如春天般。而叫自己最感動的是在快結尾處,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他的這種用心教育造化了這羣放牛班學生的心靈,拯救了放牛班學生也擁有美好的春天。

他的教育還是不能被校長認可,在他被校長解僱時,害怕被關禁閉而不敢出來送行的孩子們在窗口揮動着小手,帶着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不斷地飛出來,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爲他送別。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有着父愛般的老師。至少在這個時間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接受的馬修老師這種教育方式。

學生的心理雖在發展,但畢竟很不成熟,其承受力遠遠不及成人,長期的緊張和焦慮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調。學生的喜怒哀樂影響着其成長,雖說要培養其受挫能力,但大多時應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中,以利於思考和發揮。學生倔強、逆反心理時常發生,教師若是把控不好,隨意無原則的處理,會有悖於學生的健康發展。我的母校前不久就有一個學生因爲考試沒有考好就跳河自殺,這就體現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致命點,人的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學習,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們不能發現自己。

教師教育學生是一門極其複雜的藝術。教育可以改變學生的人生,它可以拯救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有的放矢的教育可以盪滌學生的心靈,使其內心總能健康、明理;挖苦侮辱的教育言辭將使其內心時常籠罩陰影,長此以往會變得怪癖、叛逆。教師要把握好教育語言的溫度,批評也好、鼓勵也好,總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思想上有飛躍,行爲上有指南。

《放牛班的春天》不是刻意地去詮釋故事的情感,而是故事裸露地擺在我們面前,顯得那麼真實,那麼親切。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衆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我起初被學校的教育方式所震驚,後來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方式的萌生又讓我看到了希望。可是,我們又能做什麼呢,現實的殘酷永遠不會徹底泯滅。

人活着的理由太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爲,因爲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信念,擁有春天般的陽光,教育制度跟着時代發展,但是我們可以前進,當人的教育被權利制約着那我們就可以試着從心理去改造他,或許會重見另一種光明。人的一生不僅僅只有學習書本,當他有另外一種愛好時千萬別錯過抓住它就會有另一種途徑去造化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在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爲爲數不多的影視製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它。

後來隨着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己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曾經年代的懷念,電影採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老師與一羣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羣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麼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老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並大聲質問時,馬修老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着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對象,但並非不可救藥。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裏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老師則試着走入他們的內心,於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儘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師的與衆不同之處。

馬修老師與院長不同,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場合維護着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接受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對一羣桀驁不馴的學生,馬修老師也明白簡單的體罰並不能在孩子們中間樹立起真正的權威,所以在他與孩子們的較量中,他也針鋒相對,讓孩子們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給莫杭治畫畫像一樣。馬修老師的做法讓他感到無奈,同樣增加的還有心中對老師的服氣。

電影的經典部分自然是馬修老師將孩子們組建成一隻合唱團,充分的給與他們才能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建立自信,贏得尊重。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後來進入到音樂學院學習,使他的將來也逐漸清晰。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助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記得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個人最難辦到的就是沒有私心。”但在馬修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與之相對比的是院長的行爲,院長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後院長在回答是自己創建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老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因爲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一個是熱衷官職,一個淡泊名利,關心的只是孩子們得學習與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馬修老師因得罪院長最後得到的是被解僱的命運,這也讓我們不由想起了電影開始時馬修老師的自敘:當自己在一系列領域受挫之後纔來到的這所學校——。也許以前也正因爲馬修老師的正直行爲纔不斷被人排擠。這也無疑是對社會某種現象的的諷刺!雖然馬修老師走了,但他卻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們中間。於是在最後的電影畫面中,

在馬修老師站在樓下面,頭頂不斷有紙飛機飄落,在身邊慢慢盤旋。馬修老師的臉上不再有被解僱的失落,帶有的是會心的笑容。

在最後馬修老師蹬車離去時,佩皮諾主動要求與他一起走,當我們聽到電影中的一個聲音告訴大家那一天是週六時,我們也豁然想到在電影開始時的哪一個小小的伏筆,告訴我們佩皮諾每週六就會到校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同時我們心中也涌起了一陣感動,馬修老師被解僱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局也在這時變得圓滿。

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今天,我又打開了一部看過多次的老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乘着孩子們天籟一般聲音的音樂翅膀,徜徉在克萊蒙·馬修老師春風化雨般的教誨海洋,彷彿沐浴着春日煦暖的陽光,思緒隨着優美的旋律,穿越時空,飄落到法國郊外的那所學校——池塘底教養院,和那些曾經被生活拋棄的孩子們一起,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優秀的、經典的東西,總能那麼執着地觸碰到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故事的開端是一場音樂會開幕前,著名的音樂家皮埃爾正在做上臺表演前的小憩,一通來自巴黎的長途電話驚醒了他……

當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皮埃爾眼角滑下的淚珠以及他強忍的悲慟,我感受到了老音樂家的悲傷。但當他站到指揮席上,一個小細節又震撼了我:他強壓下內心的傷痛,漸漸地沉浸到音樂中,嘴角輕輕上浮起來的微笑,讓我感受到他對音樂的執着——音樂是如他生命一樣的東西。

是什麼給了他如此執着的力量?

是馬修老師!

是才華橫溢、博愛寬容、仁慈大度、天使般的馬修老師。

馬修老師第一天走進教養院,第一次進課堂的情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陰晦絕望的孩子們的世界:被世界拋棄的孩子們經受着忽視、岐視、誤解、冷漠,以及動輒得咎的處罰,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們彷彿是警察與犯人。純真可愛的孩子們被當成流氓、無賴、混蛋一樣被管教,孩子們稚嫩的世界被推向了愛的邊緣,絕望的深淵。

我們可以猜想:如果沒有馬修老師,對這個世界充滿敵對眼神的孩子們長大後會是什麼樣?

可是,馬修老師來了,放牛班的春天來臨了!

馬修老師用他的博愛包容着孩子們,用他的智慧教導着孩子們:

㈠第一天,孩子們的淘氣讓馬桑斯大叔受了傷,無情的哈沙校長用一慣的懲罰手段來處理這起事件:關禁閉,無休止的勞動改造。

瞭解了真相的馬修老師選擇了隱瞞,他向馬桑斯大叔撒謊說樂赫克自願到醫院照顧他。善良的馬桑斯大叔對孩子們給予他的傷害沒有抱怨,卻一直地表揚樂赫克,這既讓樂赫克親眼目睹着自己的行爲給馬桑斯大叔造成的傷害,又聯想着因自己而受牽連在關禁閉勞動改造的小夥伴,另一方面又要裝作無事般的承領着馬桑斯大叔的表揚誇獎,這真是一次心靈的洗煉、煎熬啊!

馬修老師撒的謊還有很多:

第一次進課堂,皮包被調皮的孩子們拋來拋去,但在校長的責問下,他選擇了撒謊,庇護了孩子們。

皮埃爾因關禁閉,沒能見到來探訪的媽媽,他撒謊說皮埃爾去看牙醫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維護了孩子。

馬修老師的撒謊不是軟弱,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愛。

愛是會傳染的,馬修老師的博愛給孩子們的心裏種下了感恩的種子。

當馬桑斯大叔回來的時候,孩子們雀躍着迎上去,孩子們開始慢慢學會表達自己的愛了。

㈡馬修老師的教誨除了愛,還有很多的智慧

比如:組建合唱團時,不會唱歌的佩比諾被任命爲合唱團團長助理,在練唱時,給馬修老師遞指揮棒,遞樂譜……唱歌走調的郭邦被任命爲當樂譜夾,每個孩子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個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視。

再如:皮埃爾犯錯後,馬修老師的故意冷落,並且故意地對他置之不理,一個有着天籟般聲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獨唱的資格,這種冷落打擊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驕傲。

但在教養院的女董事——伯爵夫人來視察時,馬修老師又重新給了皮埃爾展示自己的機會。

那一刻——

“在皮埃爾專注的眼神裏,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悅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馬修老師在孩子們心理種下的愛發芽了,萌發了。

當馬修老師被開除時,他播種的愛成熟了,收穫了。

當馬修老師在寂靜的校園,落寞的一個人離開時,他這樣想着:

“多麼希望學生們能違規前來告別”

“可是沒有任何動靜,孩子們的謹慎在我看來是冷漠,還有皮埃爾,啊!算了……”

馬修老師帶着許許多多的遺憾,還有好多心願未達成的遺憾,可以說有些傷心、失落地離開時,一張張如蝴蝶飛舞般的紙飛機從高牆上的窗口悠悠飛落,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努力地從窗口伸出來,揮舞着……

正如影片中的插曲——《夜晚的愛》中所唱道:

哦!夜晚

剛剛降臨大地

你那神奇隱祕的寧靜的魔力

簇擁着的影子如此溫柔甜蜜

如此溫柔

是你歌頌希望的音樂寄語

如此宏偉

你的神奇將一切化成了美夢奇蹟

哦!夜晚

仍然籠罩在大地

你那神奇隱祕的寧靜的魔力

簇擁着的影子如此溫柔甜蜜

難道它不比夢想更加美麗

難道它不比希望更值得期冀

這不正是馬修老師在孩子們心中播種的愛的萌發和收穫嗎?

馬修老師並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爲只有他知道,但就象另一部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所說的“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來”。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播種的愛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吃完晚飯後,爸爸總要和我聊上幾句,每每聽到他那番富有哲理的話語,我總能收穫到許多東西。我很享受那段汲取知識見解的時光,這不,今天爸爸又在和我探討着一個深奧的話題,其中還提到了一部有名的電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爸爸描述得很仔細,我被劇中的人物及情節所深深吸引,讓我不得靜靜欣賞了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開始講述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帶着他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一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這裏大多是一些有障礙和問題的兒童,他們性格孤僻,極端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着一顆邪惡的心,我想這應該和校長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關係吧。每到學生犯錯,校長就會用及其殘暴的方式懲罰學生,壓制學生,並且要關禁閉15小時,這一條條殘酷的校規,無不使孩子們原本純真的心靈,濺上了不可抹去的污點。電影的開始,使我感到了一股悲傷的氣息。而之後馬修老師的到來,徹徹底底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他教會了這些不懂音律,甚至唱歌會跑調的孩子們美好的音樂,有那麼多孩子一起,與馬修老師相互協作,只要老師輕輕一揚手中的指揮棒,優美的歌聲便傾瀉出來,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合唱團的歌聲變得很優美,動聽。是的,馬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教授孩子,同時也感化了孩子。他教育孩子時,沒有打罵,沒有責備,有的只是理解與寬容,更多是去鼓勵孩子,如何做到更好。莫翰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個頑皮的學生,時常犯錯,不知被校長責罰了多少次,而他依然屢教不改,馬修老師對此沒有多說什麼,他留給了莫翰奇反思的空間,讓他自己思考,認識到事情的錯誤之處,叫他立即改正,並和他的母親進行了多次交流。這顯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莫翰奇有了明顯的改觀,但由於校長對馬修老師的不滿,馬修老師不得不離開學校,雖然他離開了,但孩子們對他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走時,孩子們在窗口揮動着小手,寫滿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飛出來。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不點,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巴車時,跟着來了,乞求馬修老師帶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了。結局是美好的,孩子們和馬修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們也從這部樸實的影片中懂得了愛與尊重。

從這部片子當中,我領悟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道德:師德。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切勿動不動就責罵學生,要和學生講道理多溝通,用一顆寬容大度的心對待學生,要學會理解他們,有一個老師應具備的道德與《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吃完晚飯後,爸爸總要和我聊上幾句,每每聽到他那番富有哲理的話語,我總能收穫到許多東西。我很享受那段汲取知識見解的時光,這不,今天爸爸又在和我探討着一個深奧的話題,其中還提到了一部有名的電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爸爸描述得很仔細,我被劇中的人物及情節所深深吸引,讓我不得靜靜欣賞了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開始講述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帶着他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一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這裏大多是一些有障礙和問題的兒童,他們性格孤僻,極端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着一顆邪惡的心,我想這應該和校長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關係吧。每到學生犯錯,校長就會用及其殘暴的方式懲罰學生,壓制學生,並且要關禁閉15小時,這一條條殘酷的校規,無不使孩子們原本純真的心靈,濺上了不可抹去的污點。電影的開始,使我感到了一股悲傷的氣息。而之後馬修老師的到來,徹徹底底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他教會了這些不懂音律,甚至唱歌會跑調的孩子們美好的音樂,有那麼多孩子一起,與馬修老師相互協作,只要老師輕輕一揚手中的指揮棒,優美的歌聲便傾瀉出來,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合唱團的歌聲變得很優美,動聽。是的,馬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教授孩子,同時也感化了孩子。他教育孩子時,沒有打罵,沒有責備,有的只是理解與寬容,更多是去鼓勵孩子,如何做到更好。莫翰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個頑皮的學生,時常犯錯,不知被校長責罰了多少次,而他依然屢教不改,馬修老師對此沒有多說什麼,他留給了莫翰奇反思的空間,讓他自己思考,認識到事情的錯誤之處,叫他立即改正,並和他的母親進行了多次交流。這顯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莫翰奇有了明顯的改觀,但由於校長對馬修老師的不滿,馬修老師不得不離開學校,雖然他離開了,但孩子們對他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走時,孩子們在窗口揮動着小手,寫滿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飛出來。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不點,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巴車時,跟着來了,乞求馬修老師帶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了。結局是美好的,孩子們和馬修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們也從這部樸實的影片中懂得了愛與尊重。

從這部片子當中,我領悟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道德:師德。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切勿動不動就責罵學生,要和學生講道理多溝通,用一顆寬容大度的心對待學生,要學會理解他們,有一個老師應具備的道德與責任。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爲這樣的好老師!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難得週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擋了一切外出的腳步,臨窗聽雨?終究是達不到那個境界吧!打開電腦,又一次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記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確實都有新的體驗新的感觸,猶記得第一次觀看時,學生們一個個“凶神惡煞”,讓我這個局外人都爲馬修捏一把汗,情緒隨着劇情進展忽上忽下。最難忘的是劇中的音樂,皮埃爾·莫昂克獨唱的聲音,乾淨純粹,舒緩情緒,沁人心扉……

克萊蒙·馬修本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經二戰摧殘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被迫來到了“池塘畔底輔育院”成爲了這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爲在這所寄宿學校裏,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劣的孩子,有問題少年有孤兒。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來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園時,發誓說永遠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遠不能說永遠。

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但新老師總是對學生期望值過高,這一點我這個新老師也是頗有體會。想當初剛接10班,當陳老師鄭重向學生介紹我、當我滿心歡喜的等着認識我的新學生時,我就聽見學生在下面以我能聽到的聲音說:怎麼又換老師了?一副不耐煩的面孔……說心裏話,很受傷,但看到第一堂課的馬修遭到了學生們的戲弄,才發現我們學生的問題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馬修對學生們的寬容與理解,確實讓我欽佩,值得我去學習。每個學生在老師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師就猶如你們的父母,會吵會罵,但出發點終究都是好的,都是爲了讓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除了一些個別的猥瑣大叔們,我還是堅信大部分老師的素質與修養的。但就如老話說的“不養兒不知報娘恩”,學生跟老師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爾開始不明白馬修的苦心一樣吧。

隨着鏡頭的推進,他漸漸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他們在這所近乎與世隔絕的學校裏不僅沒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療,反而在校長“高壓”政策下變得更加叛逆和玩世不恭。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但是孩子們卻對馬修“五線譜”有着濃郁的興趣,所以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音樂本就有強大的感染力,馬修的合唱團更是意義重大,合唱團裏沒有“我”,只有“我們”,它把一個個孤立的孩子串起來,給予他們新生。但音樂終究只是一方面,我覺得馬修改變學生心靈的支點還是馬修對學生的悲憫、尊重和理解。馬修的那顆悲憫心,使得他愛每一個“壞”學生,他的大愛使他不忍體罰一個無辜的孩子;他的寬容使他“包庇”了打傷馬桑大叔的學生蓋賀克,給他機會將功補過,讓他課後去照顧受傷的馬桑大叔。而在照料別人的過程中,蓋賀克與馬桑大叔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對傷害了他人十分愧疚、後悔不已,從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的善良使他不僅原諒孟丹當初的惡言惡行還勸阻校長公平對待孟丹……這樣的情景式怎麼樣也說不完的……

馬修雖是被迫來到“水池底部”的這所學校教書,並最終被氣急敗壞的校長趕出了學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所謂“失敗”的教師。但自始至終,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其貌不揚的普通人,渾身上下體現的是人的尊嚴與自由,他作爲一名教師教給學生的是尊嚴與自由。在馬修的努力下,大多數教師放棄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開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義;學校的教室、走道和操場上,曾一度瀰漫着、飄揚着體現人的尊嚴與自由的空氣,連校長哈珊也曾被這種氛圍所感染,快樂地加入到學生活動的行列。在這個小小的時空裏,這個不懂教育的音樂家卻把教育的真諦展示的淋漓盡致,他的很多做法都呼應了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人性化教育。譬如,就算是面對再頑皮的學生、最惡劣的行徑,在馬修的主觀意願裏他都是不願體罰學生的,他只是在校長的高壓下才把學生關禁閉的;馬修在挑選學生組成合唱團時,他能拋卻“世俗”只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學生的音質是高音還是低音,我相信這一點有很多老師都不一定能做到,當我們面對一些惡俗語言是估計怒火早就衝腦門了,值得學習;在馬修的合唱團裏,每個學生都有一席之地,包括譜架,並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給他們存在感價值感,這一點對學生的心裏發展很重要;馬修所有的好並不是毫無原則,在學生犯錯時他還是會以他獨特的方式懲罰的,就如學生皮埃爾看到馬修老師在與他媽媽交談,心生惡意,從樓上倒下一瓶墨水澆在馬修老師身上,馬修老師停止了他在合唱團中的領唱,明確告訴他合唱團不缺少任何人:你的嗓音不錯,但並非不可替代!然而在公爵夫人蔘觀合唱團表演的過程中,馬修又出乎意料地招手讓他回到合唱團隊伍中領唱,使莫航治受到了巨大震動。馬修老師達到了懲罰的目的。因爲他通過懲罰讓學生體驗到了羞恥和後悔,體驗到了責任與擔當,重新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並試圖努力調整和校正自己的行爲。懲罰由此從被動的承受傷害轉變爲積極的行動。其實老師都知道體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會讓學生的不良情緒蔓延,等等。馬修有很多做法都是跟人性化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異曲同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感謝神墨教育給我們這次機會,讓我第二遍看這部影片,看第一遍的時候還在大學的時候,當時也很有感觸,但是再看一次的時候,發現關注點跟當初又更加不一樣了。整個影片是以兩個老人和一篇日記來進行回憶當初發生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了,這位失意的音樂家和這羣“沒救的孩子”,從陌生到熟悉,從對抗到信任依賴的轉變。

影片開始,一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這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學校,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這裏的老師用“行動——反應”制度來進行管理這裏的孩子。其他老師用“行動——反應”制度的“效果”告訴馬修老師,但是馬修老師並沒有像其他老師用這種制度進對待這些孩子,他堅持以自己的真心去對待這羣與衆不同的孩子們。接下來說說幾個讓我覺得特別感動細節。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考教師資格證面試的時候,當時是進行結構化面試,面試老師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學生在黑板上畫上你的畫像,當你走進教室的時候看到了這一幕,你會如何做?我記得當時自己的回答是,我會說哇塞,畫的真好,這是誰畫的?沒準以後能成爲一個畫家,優秀。然後再若無其事的繼續上課。看到馬修老師的反應,我覺得他也是在進行幽默化處理,馬修老師很淡定,他說:“畫得非常好,我也會畫。”,讓莫航冶轉過臉,畫了一個誇張的的側面,還畫了一個小丑的鼻子在上面,然後在孩子們的一片笑聲中,幽默的化解了這個事件,這是讓我覺得比較佩服的一點。

馬修對莫航冶母親說,他有60個孩子,他真心的把這60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這讓人佩服。他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夢想,孩子們當中有4個想當亡命徒,4個消防員,一個海盜船船長,一個將軍等等,但是呢?沒有一個想要成爲學監。這讓馬修覺得非常的疑惑,他想爲此做些什麼。有一次睡覺前,在孩子們用跑調的音唱着難聽的話時,馬修沒有生氣的對他說你跑調了,他發現孩子們雖然跑調,但是他們喜歡唱,作爲老師,他在思考,他能爲此做些什麼,之後馬修決定組建一隻合唱團,將他們分爲男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一個五音不全的孩子讓他做“支架”,一個不太會的孩子讓他做指揮助理,讓每個人都參與,他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優勢,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這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神墨的“繁星閃亮”,也是讓每個孩子通過各種活動或者平臺去展示自己,綻放自己,發光發熱,照亮別人。而剛來神墨的時候就是這個項目正在推進,我們的校長人不斷的給我機會,讓我閃亮自己,綻放自己,找回自己的自信,讓我覺得什麼是真正的在做教育,成己育人。爲自己在神墨而感到幸福,彷彿在這裏遇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馬修”老師。

馬修老師職業道德也值得我們學習,影片中莫航冶因爲在上課的時候畫了一幅哈珊老師的畫,那幅畫畫着哈珊校長蹲在廁所前,還配上文字“哈珊在吃shi”,因此他被關禁閉,丟失了媽媽的探望權,但是馬修老師告訴他母親說,孩子去醫生那裏拔牙去了。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去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最後莫航冶改邪歸正,並且還成了一位卓越的音樂家。影片中最小的一個小男孩佩皮諾的父母都戰死了,老師們告訴他下個週六會來,但是孩子沒等到,告訴他父母死了,孩子不相信,每個週六仍然去門口等待父母。但是因爲合唱團,因爲馬修對他們的真心與耐心和關心,佩皮諾選擇在星期六跟着離職的馬修走了,他每個星期六都在等他的父母,可他明知道他父母已經死了,說明他覺得馬修就像他的父母一樣,他從心裏覺得馬修就像他的父親,所以他願意跟着他走,說明馬修是所有的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的樣子,老師的樣子。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影片中的蒙丹,他雖然頑劣,但是他也有委屈,校長老師對他的不信任,對他的懷疑,對他的鞭打,並且委屈他,把他送進監獄,讓他最終真正地走上了絕路。所以最後他點了那把火,因爲失望與報復。這個角色,就像一面鏡子去告訴我們每個老師,要去反思自己,作爲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一個眼神,一句話,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行動反映的制度的後果,對蒙丹的影響就是被送進監獄,讓他殺人放火,真正的走上絕路。當藏於地板縫中的錢和口琴被發現時,馬修老師在氣憤中找到孩子時,得到的答案出乎每個人的意料,也讓老師感到心如針扎。“我想買一個熱氣球!”望着如此真摯的目光,我們的心靈都被震撼了。我們需要像影片中的馬修一樣,以自己的真心,耐心,關心,對待每個孩子,我們影響着他們的未來。馬修老師對孩子們充滿了希望,這份希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

影片從一開始孩子們惡意的搗亂、抗拒,到那一隻只紙飛機從天而降,一個個孩子揮手道別,我想馬修老師得到了一種真正的認同。當你向孩子們伸出那溫暖而誠摯的手,得到的也將是一隻只充滿愛的小手的回握,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當初想當一名老師的初心,不要成爲自己討厭的老師的樣子。我們的工作簡單而平凡,但是對於孩子們而言,那是不平凡,那是一輩子,在教師這條修行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繼續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幫助更多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好的電影總會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震撼,給人非同一般啓發。讓人久久不能忘記,他會在人的心飄蕩,如同放牛班在馬修的帶領下唱的那首《夜晚》,讓人陶醉其中。

故事的開頭是描寫著名音樂指揮家皮埃爾在一個夜晚,打開了自己小時候的音樂老師馬修教他所在的放牛班時所寫的日記。並回憶當時的故事,馬修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在失職後被轉到一個叫“池塘底部”的輔育院當代課老師,那是一個設備特別爛的房子,怎麼看都像是監獄一般,不光外表像,連裏邊的孩子們和老師都像是囚犯和看守監獄的人。裏邊全都是一些問題兒童,面對馬修的是悲傷難過的命運。孩子們的一個惡作劇就讓教師麥神父出了意外,頭部受了大創傷,這事件讓馬修決定,要在這些孩子們心中樹立威嚴,但他不想像其他教師一樣,孩子一犯錯就處罰,他認爲應該給他機會,讓他們在愛中悔改,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而不是恨。所以他覺得這些孩子們不是無藥可救,而是缺少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大多數孩子被馬修老師用音樂感化,在音樂的作用下,孩子們的行爲問題逐漸減少,他們開始變得熱愛生活,熱愛歌唱。然後這一切在校長眼中卻是“巧合”,認爲不能對這些孩子們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這就說到了要看到孩子行爲問題背後的原因。孩子會出現行爲問題的原因是不同的,可能是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有可能的,當我們去探究到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幫助。

比如當孩子有打人的行爲出現時,我們要觀察並確定孩子是爲何有這樣的行爲,是因爲想要吸引成人的注意,還是多媒體(電視、手機等)的影響,又或是沒有掌握正確的社交能力等等。一個行爲,出現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原因,我們要因果施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在被馬修“救贖”的孩子中,我覺得最讓人欣慰的孩子就是莫瀚奇了吧。從剛開始他和班上孩子一起與校長對立,在本子上寫下“校長吃下十斤狗屎”這樣的話,到後面馬修慢慢培養並發現了他在音樂上的潛能。

馬修老師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但是莫瀚奇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集體中,所以後來馬修老師也在引導他慢慢回到孩子們中間,與大家一起合唱。我們也看到了通過這樣的合唱,也讓孩子明白,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在合唱中還是離不開同伴,有了同伴的共同努力,合唱作本站會更完美、更動聽。也讓這羣孩子在音樂中尋找到了積極向上的凝聚力。看到每一位孩子都在音樂中展露開心的笑容,我也不免的爲他們感到開心。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親愛的馬修老師,正是有這樣有愛的、和藹的馬修老師,才救贖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在爲公爵夫人表演時,公爵夫人問成立合唱團是誰的主意,校長毫不羞恥地說是他自己。

面對孩子,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肯定與鼓勵(不是獎勵),讓孩子有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哦!

看完電影才明白,愛是救贖一切的根源。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2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後,我的感觸很大。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爲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爲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知道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他爲了他們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線,又一次,馬修突然發現怎羣孩子很喜歡唱歌,馬修爲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其中馬修發現莫翰奇對音樂很有天賦,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己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着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爲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爲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爲面對一羣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老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後,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爲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爲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發自內心的一種想法,那就是這話太絕對了。說這話的人要麼沒有教過學,思想太趨於理想化;要麼教過學,所遇到的可能就是理想的學生。在現實中摸爬滾打的我們,總是勞心於各種紛雜的事務,總是讓這些紛雜的事務攪得身心俱疲;身心俱疲的人,情緒總是有種衝動或易發泄的傾向。於是乎,工作中遭遇了學生的違紀,更多的不是想着去分析孩子的爲什麼犯錯?可不可以不犯錯?有沒有更好的解決孩子犯錯的辦法……而是想着,不要受學校的批評,更不要被扣發獎金。當人們工作的出發點變得功利以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具有了現代社會的特徵——快。

今天,難得寧靜了心情,坐在電腦邊,搜出來《放牛班的春天》,凝神屏氣地看了一遍,頓覺有很大收穫與震撼。

獨斷專行、殘忍冷酷的院長——哈善

哈善,池塘畔底輔育院的院長。先說其獨斷專行,馬修老師初到輔育院,就撞上了一個孩子在用碩大的刷子,跪在地上刷地板。用麻神父的話來講,那是院長在罰他。一個院長事必躬親的這種地步,尚未出場,已經在我心裏奠定了一個基礎,那就是,這個輔育管理孩子的方式肯定是高壓政策,簡單粗暴。而這個院長在這院裏邊肯定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老師與學生的面前,讓人感到他就是制度,他就是這個院裏的一切。

不錯,當他的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馬修在與麻神父正在開教室的門卻又開不開的時候,他悄然地出現了,並且攝影師也給了他一個能夠表現其高高在上、凜然不可侵犯形象的鏡頭:他站在樓梯的拐角處,俯視着初來乍到的馬修,並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用馬修的遲到作爲見面禮送了過去。這種作法,使他的不近人情、冷酷無情初顯端倪。接下來,麻神父因中了葛賀克的圈套被擊中了眼部的情節,再次讓我對他有了更深的認識。請看他的作法:1。立刻命令馬修去拉鈴,集合學生,他要“違紀,處罰”。違紀了接受處罰,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處罰到了這位院長的手中,卻讓人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按照本院的規定,一犯規就處罰。”“三秒時間主動站出來,否則就學生就輪流關禁閉”“只要有一天找不到兇手,取消課外活動,禁止親友探視”……這樣的規定出自一個主宰學生將來命運的院長之口,真是不可思議。而馬修老師在背後的一句疑問“這不是在鼓勵相互告密嗎”,竟遭到了院長的呵斥。

我們不防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這些孩子都是些問題孩子,但他們是不是生下來就是有問題的呢?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成爲了問題學生呢?對待問題學生,不用說是問題學生,當一個正常人遭遇院長這種處事方法的時候,你又該作何想法呢?我想起來了張校長的一句話“一個人有病,大家吃藥”,當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曾經用“殺雞駭猴”、“殺一儆百”這樣的言詞爲自己註解理由,現在作爲一個旁觀者去看待這種作法,真是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啊。

所以,獨斷專行,只會滋生漫長出學生的牴觸情緒;殘忍冷酷只會讓學生“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中國的一句俗話道出了真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對於教育,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只能滿懷愛心去在孩子心中播種“希望”。

善體人意、媚上欺下的院長——哈善

如果哈善是一個長時間從事教育工作,並且一直從事這樣的教化問題學生教育,隨着時間的長久,滋生出一種職業倦怠,或者是職業給他的精神帶來的很大的精神刺激,以致於讓他對待問題學生簡單粗暴、息事寧人,我們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抑或可以給予一點同情,因爲畢竟年紀那樣大了,不容易,因爲那些學生也確實是問題學生。可是,隨着劇情的推進,情節的鋪展,哈善院長,卻暴露出了善體人意、媚上欺下的行爲,讓人不禁對他的厭惡更增長几分。

公爵夫人前來視察學校,哈善院長在回答公爵夫人的問話“我們十分注意院長人性化教學……成立合唱團是誰的主意?”時,他非常肯定的搶了過去,將成立合唱團的功勞攬在了自己名下。也許,在當今社會上,下屬做了成績,一般都會感謝領導,那是對領導的一種客套,如果領導真是支持了,表達出對領導的感謝,這都無可厚非,可在這部電影裏,自始至終,院長對合唱團都沒表現出應有的關心與支持,可在功利面前,我竟然泯滅了羞恥,當着衆多學生與老師的面,做出如此令人作嘔的回答,真可謂“善體人意”了。

因此,有了這樣的院長,急功近利,當然要不擇手段;不擇手段,當然要厚顏無恥;厚顏無恥,當然要媚上欺下。有這樣的人當領導,學校的制度還不往死裏整,對待學生還不往死裏整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影片,講述感化院中的孩子們,就像一羣散養的牛兒,無紀律無組織。一位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馬修,來到這個感化院,通過音樂,通過成立合唱團給這些放牛班的孩子們帶來的春天,帶來了溫暖,也帶來了人生旅途上的美景。

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時,我喜歡、欣賞劇中的男主人公馬修,不是因爲他的高超演技,不是因爲他在音樂上的才華,我欣賞、喜歡他是因爲面對這羣放牛班的孩子們,他一視同仁,讓每一個放牛班的孩子都得到了關注,得到了認可,得到了重視,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

一、能力不足者——貝比諾

貝比諾是一位父母雙亡的孤兒,但感化院卻沒有告訴他實情,仍讓他每週六在院門口,期盼期待自己父母的到來。當馬修在聆聽每一位孩子的聲音時,讓每一位孩子隨便唱一首自己能唱的歌曲時,貝比諾卻說,自己什麼歌也不會唱。對於整個合唱團來說,這樣的孩子應該是一無用處,只能在旁邊“坐壁上觀”了。但馬修卻對貝比諾說:“那你做我的助理吧。”

“助理”一詞不是空話,馬修“說到做到”了。當馬修給合唱團培訓時,貝比諾就坐在馬修身後的桌子上,隨時聽命於馬修,“幫我拿根指揮棒。”“幫我遞一下樂譜。”貝比諾願意做這些,也做得很樂意。因爲這些他都力所能及,也挺符合“助理”一職。

合唱團中還有一位孩子,會唱歌,但五音不全。在合唱團中,總能聽到他異樣的聲音。對這個孩子,馬修也同樣給與“合適”的位置——做樂譜架子。每當其他孩子在合唱訓練時,這個孩子也同樣在做着自己做,也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雙手拿到樂譜,讓馬修進行指揮,充分發揮自己樂譜架子的功能,樂此不疲。

給孩子一個職位,讓他做這個職位應該做的事,讓他體會自己也在努力,也在付出,同樣也在收穫快樂與成功。馬修做到了。

二、能力適中者——合唱團成員

放牛班的這些孩子,本來都是一羣個性迥異,我形我素之人,但他們中有些人喜歡唱歌。馬修聽到了他們的歌聲,也抓住了這個契機,利用自己的長處——能創作音樂,能組織合唱團——通過音樂,讓這些放牛班的孩子們找到了交流、抒發、提升情感的平臺,通過音樂,通過歌聲,讓這些孩子心靈得到昇華。

聆聽每一位孩子的歌聲,細緻瞭解這些孩子的音區,給這些孩子劃分區域:高音、中音、低音。然後利用平時的時間,給這些孩子們練唱歌,學合作,讓他們有一個精神的支柱,也讓這些孩子體會到,他們不是一羣被拋棄的人,他們同樣能像普通人一樣,唱歌,組團,並得到老師的認可。

理解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真正得到愛的溫暖。馬修就是這樣做的。

三、能力超強者——莫翰奇

莫翰奇,一位從來沒有學過音樂,卻在音樂方面有着天賦的男孩。從最初的叛逆,不承認自己喜歡唱歌,卻獨自一人躲在教室裏練習唱歌,到後來成爲了合唱團的獨唱者,長大後成爲樂團的指揮。一路的成長,離不開馬修老師對他的關注及教導。

因爲莫翰奇在音樂方面有着天賦,所以有時候不免也有些驕傲,有些自負。對莫翰奇,馬修沒有一貫的表揚,沒有一貫的寵愛,當莫翰奇出現自負時,馬修讓莫翰奇不用獨唱,可到一邊休息,並告訴他,沒有他,合唱團一樣可以唱歌,一樣可以排練。馬修讓莫翰奇知道,他不是唯一,他一樣很普通。

馬修“打壓”莫翰奇,讓莫翰奇知道自己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馬修在“打壓”之後還是給與莫翰奇機會,讓他的才能得到賞識:當公爵夫人來觀看合唱團的演出時,馬修還是讓莫翰奇擔任獨唱,讓他的才能得到了發揮。從中,莫翰奇會更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機會,人不再那麼浮躁,他會變得很踏實,很穩重。

放牛班的孩子中還有一孩子,名叫孟丹,他是個被社會拋棄的孩子,最終因爲諸多原因,沒有得到感化,走向了“深淵”。馬修也曾想努力,也許通過努力,孟丹也能得到感化,但最終,馬修放手了,也許這也將成爲馬修心中的一絲遺憾。

喜歡《放牛班的春天》,喜歡其中的男主角馬修,更喜歡馬修對於孩子們付出的努力。馬修也疲憊過,也無力過,但他堅持下來,終於感化了這羣放牛班的孩子。

喜歡《放牛班的春天》,喜歡那個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馬修,雖然他所的付出,他的收穫不能讓這個世界改變多少,但因爲他的努力,他改變了這羣放牛班孩子的心靈,讓這羣放牛班的孩子得到了溫暖。他沒有改變世界,但他改變了孩子們的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昨天音樂老師又放了一遍《放牛班的春天》給我們看,要求寫觀後感,然而觀後感沒寫完,寫着寫着就有感而發坐在電腦前寫起了日誌```

《放牛班的春天》我一共看過四次,第一次是高中時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第二次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第三次是前段時間音樂老師放的,第四次也就是昨天,那些終被我理解的“淡漠”-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我以爲看了那麼多次已經沒什麼感覺了,然而再看時卻還是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又多生髮了些感觸。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有很多讓人動容令人感慨的地方,其中有一個地方令我感觸頗多。影片開頭有一段鏡頭是50年後的皮諾爾和莫昂奇老友相聚,兩人在莫昂奇家裏看皮諾爾帶來的50年前在“池塘之底”的師生合影,然而莫昂奇卻對一個對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甚至改變了他命運的恩人馬修老師印象是如此的淡漠、感情是如此的生疏。記得幾年前和朋友一起看時我們都對此訝異不已,很不能理解,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莫昂奇怎麼會這樣子?怎麼能這樣子?對於一個可以說是給了他新生的人,他居然記不起來了。然而,現在思想比以前成熟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理解了,而且覺得這纔是最正常且最真實的人生```

試想,人的一生中有多少發生在我們身上而自己卻不知道的事情,可能有很多在背後默默關懷着你的人,可能有些人在背後默默爲你付出了很多幫助了很多,而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不說遠的,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吧。高三補習時,我一度陷入很頹靡放縱的狀態,從一個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女孩變成了一個讓家長、老師、朋友、同學擔心的問題女孩。逃學更是成了家常便飯的事,並且從這種自我放縱中得到了莫名的快感。有一次我又逃學了,整個晚自修都沒去,我知道那天是班主任下班很有可能被發現,後果可能很嚴重,但還是不管不顧地逃了。那晚我在外面待到晚自修放學的時間纔回家,回到家時一進門見媽媽剛好放下電話,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遭了,剛纔那個電話一定是班主任打來的"。可是隨即卻又平靜了下來,也罷,發現就發現吧,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我也不想念書了,這樣一想反而釋然了,不但一點也不害怕了而且還做了迎接一切來自家裏來自學校的“暴風雨”的準備,觀後感《那些終被我理解的“淡漠”-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然而事情卻不像我想的那樣,媽媽見我回來了並沒有任何異樣的反應,而是像以往一樣叫我早點休息。第二天去學校也沒見班主任有什麼反應,我懸着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暗自慶幸又逃過了一劫,可能班主任昨晚沒下班又或者沒注意到我不在吧,管她呢,反正沒被發現就是。可是,在很久之後和媽媽的一次聊天中我才得知,原來那晚那個電話確實是班主任打來的,她很擔心我的狀態,和媽媽聊了很多,直到我開門進家的那一刻,班主任對媽媽說:孩子安全回到家就好,先不要責怪她了,也不要讓她知道我們通話這事,我們就當做什麼也不知道,孩子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我們再慢慢去開導她···”

再說一個默默關注我關心我的人。也是在補習時,那段日子我情緒很消沉,沉默寡言,不是一個人安靜地呆着就是靜靜地看課外書。那時曼儂時常拿雜誌之類的書籍給我看,我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會去想她哪弄來的這些書,因爲曼儂是個酷愛閱讀的女孩,所以她的書無論是買的還是借的都很正常,我一點也不奇怪。然而,畢業後曼儂卻告訴我,不少雜誌都是班裏一個喜歡我的男生特地買來給我看的,但他不想讓我知道,所以就借曼儂之手拿給我看,他對曼儂說看到我這麼消沉心裏很難過,寧願我呆在書的世界裏,也不願我悶着。還有我生日時他偷偷讓曼儂拿給我的精緻巧克力,還有很多事情,都是事後曼儂告訴我的。曼儂說還有一些事情她沒有告訴我,她說她太感動了,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孩子對一個女孩子那麼用情,她捨不得一下子全講完,她說等若干年後再告訴我。而我也好想知道在我背後還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已知道的那些已經夠讓我感動了,但願曼儂不要忘記了。

班主任對我默默的關懷,男生對我默默的關心,如果這一切不被告知,我或許一輩子也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那樣一些讓我甚至讓旁人感動不已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所以,我現在特別特別能夠理解莫昂奇對馬修老師的淡漠生疏,如果不是那本充滿愛的日記,他永遠也不知道原來馬修老師在背後給了他那麼多的幫助和愛護。

我們應該時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因爲這一路走來,或許有很多人在背後默默地幫助過你關心着你,我們的生命一直被各種默默的愛潤澤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我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老師早點要我們寫觀後感,如果我早點對這部影片進行思考,或許我和某個親戚的一些不愉快就不會發生。可是這世上沒有如果的事···

(後記:放牛班的春天確實是部好電影,有許多讓人感觸的東西在裏面。比如馬修老師對學生心靈的呵護,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溫厚卻不失嚴肅的教育等等這都是日後可能成爲老師的我很受用的,還有音樂強大的感染力甚至起到了救贖的力量,還有影片最後馬修領走了六歲的佩皮諾(那一幕我感動得哭了,因爲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配皮諾執着的等待終於等來了自己的“親人”),還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東西···)

影片主題曲之一《別忘了追念》裏有這樣一句歌詞:風中飛舞的風 請你別停下 別忘了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