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鏡花緣》讀書有感

觀後感8.95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鏡花緣》讀書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鏡花緣》讀書有感

《鏡花緣》讀書有感1

在寒冷的冬天,沏一壺暖茶,靠在窗邊,讀上幾頁書,擡眼就能望見湛藍的天空,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清澈透亮,無疑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今日我依舊翻開《鏡花緣》,悄悄地走進故事。《鏡花緣》是由清代李汝珍所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本書精華部分在前半部,講述唐代秀才唐敖因徐敬業造反而受牽連被貶落第,憤然與友人遊歷海外各國,見證各地奇聞異事。作者借幻想社會中的美好事物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期望。其中黑齒國的故事讓我深有所思。黑齒國人人如其名,個個身黑如墨,包括牙齒,但同樣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引得唐敖等人驚歎不已。他們的風俗是無論貧富,都以才學高爲貴,不讀書爲賤。在他們眼中,書要比什麼寶物都更加寶貴。讀到此處,書中黑齒國人似乎不再那般醜陋,而是讓我若有所思。

回想起爸爸常對我說的話:“我少時的閱讀量可是你的十倍以上,我現在依然後悔當時沒多讀些書!”正是應了“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這句古話。

讀書的樂趣就好比躲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幻想着各種美好的事物,當得到新知識時又像已將美好事物收入囊中,變成了自己的.東西。當陽光灑在書頁上,灑在字裏行間,彷彿它也好奇你學到什麼,你便會迫不及待地想與它分享、暢談。

只要體會到這些,黑齒國人對於書的貪婪便都可理解。牛角掛書、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也不足爲奇。不爲別的,只爲在書中得到知識時的樂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延續,不論是對黑齒國人還是任何人,書都是比金銀更加珍貴的寶物。有句老話: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鏡花緣》讀書有感2

《鏡花緣》這部小說一共有一百回,主人公們到訪的國家一共有四十多個,其中涉及到博物知識更是難以細數——它爲我們塑造了光怪陸離的海外世界,同時也講述了主人公們腦洞大開的海外奇遇。

本文藉由女兒國、君子國、大人國等著名故事片段與讀者共同探討小說中提出的三個話題:第一個是“女性問題”,第二個是“社會理想”,第三個關於“博學知識”。帶着這三個話題來一起閱讀這部妙趣橫生的小說,在獲得閱讀樂趣的同時,理解作者在文字背後的深層次思考。

《鏡花緣》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說,命名取意於“鏡花水月”一詞,蘊涵着對於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運的意識。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通過誇大和變形的手法寫出了社會的醜惡和可笑,也寫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在藝術風格上,作品的奇思異想體現了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以及思想的機警和語言的幽默風趣。

千奇百樣的國家,千奇百態的風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場夢。故事中的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作者獨具匠心對虛幻世界的描寫,無情諷刺現實社會的黑暗虛僞,寄寓了作者的社會理想。

《鏡花緣》一書的思想意義十分突出,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一些社會觀點。其中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鮮明的主題,就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促使婦女揚眉吐氣。雖然現在人們的觀念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封建殘餘思想依然存在,像男尊女卑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位生活在兩百多年前封建社會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見,控訴封建禮制,主張男女平等,這是否能引起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當代人深思呢?

《鏡花緣》讀書有感3

鏡花緣以百花仙子被貶下凡開頭,由官場屢屢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點,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尋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奇異國家,但是路上並未找到名花,卻是各個名字中帶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來到了仙山蓬萊,唐敖一登上蓬萊山,便不想再次墮入紅塵,只想在蓬萊山上修仙養道。

裏面有幾個國家讓我印象深刻,首先的就是君子國。這裏的人們個個講禮儀,平易近人。商家和買家不是互相要價,而是互相加價。特別是唐敖一行人和兩個老人講中原的事情,離開後才得知,這兩個老人原來是君子國的宰相!連一個國家的宰相都這麼平易近人,那麼這個國家的人民又有多麼講禮儀?

黑齒國,這裏的人不愧爲黑齒國,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這還不怎麼奇怪,畢竟人有黑的,白的,黃的。特別是他們的牙齒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認爲這裏的人這麼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進學堂講課。但是那幾個學生的問題,問得多九公啞口無言,唐敖也得對書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國,這裏的人比黑齒國跟進一步,連身邊的一切都是白的。頭戴儒巾,手拿摺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氣派。唐敖和多九公也進到了這裏的學堂,認爲這裏的人應該學識很高。結果那裏的學堂老師簡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氣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還不可斗量。黑齒國雖然長得黑,但博覽羣書,學富五車。白民國雖然頭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氣派,卻胡亂翻譯論語。

鏡花緣最後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迴歸天庭結尾,這裏表現了作者認爲女人並不比男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