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5篇)

觀後感1.36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14歲小女孩的視角,帶我們瞭解哲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蘇菲的世界》裏面的極其巧妙的一個比喻——這世界是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兔子的細毛頂端,剛開始,所有人都對這場戲法感到驚異,但年紀愈長,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溫暖舒適,再不願爬出來看看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深以爲然。起初,每個嬰幼兒都是在細毛頂端的,他們對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從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創造出來。但魔術師的手太過巧妙,何況當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這巧妙的戲法後,多數人選擇了忽視,他們鑽入溫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適的環境度過餘生,再也不對一切習以爲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懷疑。唯有極少數人,一生站在危險的細毛頂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們只是保持了對未知的敬畏與好奇,就站在了讓絕大多數人仰望的高度。醫生李文亮的離去,讓我再次對這個哲學上的問題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數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處的人,失去了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們習慣了固定的思維,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現在網絡上一些所謂的“科普”,讓人更加喜歡“拿來主義”,缺乏了自身獨立思考和做出判斷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認並努力學習,一點點讓自己的無知變爲有知,從皮毛的深處向上攀爬,他們努力地攀爬着,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人要有主見,要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纔不會被別人的聲音所左右。願我們都保持着一顆警惕的心,不喪失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靠自己的腳走路,靠自己的腦袋思考。

文以治疾,書以療心。正如馮亦代先生言:“識得書報可以解無名之憂,治療心疾。”對於我個人而言,讀書思考是能夠提升個人品質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時可從多個角度看待進展,讓人變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樣,我們要積極調整心態,不恐慌,獨立思考眼前發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時光,讀書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我好奇,14歲的蘇菲怎麼能消化巜命運》這樣的主題,至少我已經歷了歡樂和挫折,體會過命運的變奏,稍有感悟,翻閱此書還是需要時間的,蘇菲怎能塞的進這說不清道不明的幽幽?

冷靜回憶逝去的半生,猶如上溯一條綿長的河流,半百的我仍然對《蘇菲的世界》這本充滿好奇與驚喜。不是經常聽到“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不是都認同“性格決定命運”之類?不是經常有人去“算命”,更有“宿命論”的命中註定等等。被命運捉弄時的我,基本的選擇是小喜愛地退縮與逃避,不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嗎”?畢竟“不能拿雞蛋碰石頭”;滿足安樂時的我,又相信感恩帶來的好運 ,更加篤信命運的好壞與自身的努力有着莫大的關聯。不長的生命過程,演繹粉無非悲喜兩劇,一片喧譁,終歸淡然。如何經營盈虧得失,需要知識、技術、手段,每個人都是親自操盤着。我悟性晚開了,認爲:生命不過是上蒼借你一用的資本,不在於長而在於精。碌碌無爲肯定不行,積極進取彰顯自我價值的人生纔算精彩。可是馬上發現,那些沒有精彩人生的一樣走過來,現在又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健康的賽事,這又怎麼解釋呢?前面已經清零了(積分有的),到底誰是人生贏家還真不知道,沒有答案!

一盤棋,下錯了,至誠的悔意還可以重下一盤。人生短短几十年,誰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這盤棋選擇認真下還是隨遇而安?估計口是心非的答案一籮筐吧!那麼命運又是什麼?是我的追求?我追求過什麼?一份彼此相愛的家庭結構?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一份難忘的經歷?有不追求金錢和名利的人嗎?沒有權力,又怎能爲理想奮鬥?是什麼,才能讓我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在心中對自己說:我追求過,我沒有後悔過我的追求,這就是人生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又是萬萬不能的。這是什麼話在激勵我走向終點?權利的誘惑在人之初性本善面前是那麼的不堪一擊,那顆鮮紅地心悄然與不經意之間,被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 這是錯?什麼纔是正確的?至少,蘇菲的腦海塞不進這些!如果蘇菲到中國來生活會有怎樣的結果,這位單純的14歲女孩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很久以前,人們就對月亮有着無限的遐想。好奇心,驅使人類踏上了探索月亮的征途。《蘇菲的世界》向我敞開了哲學的大門,也讓我知道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蘇菲的世界》是一場對自己心底的直視,也是一場哲學思想的火花碰撞。14歲的少女蘇菲,一封神祕信件改變了她的生活:“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她從未想過這些問題,而在那天之後,蘇菲不斷的接收到類似於這樣的信,好奇心也驅使她打開一封又一封。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一場關於哲理的頭腦風暴,蘇菲逐漸也意識到了自己是個書中的虛構人物,關於哲理的思考,使她有了自己的意識。最後,這個故事以一個開放的結局告終,蘇菲莫名逃出了書中世界,給讀者留下無限的遐想。

《蘇菲的世界》中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好奇心是上天賜予人最寶貴的財富,它引領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優秀的哲學家,對世上的種種都充滿了好奇,從來不會過分習慣於這個世界。就像是太陽,月亮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很正常,而有好奇心的哲學家,只是會想到,他們爲何會存在?人類歷史的進步,天生的好奇心驅使着我們去探索更多的奧祕。

蘇菲是個有好奇心的女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令她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因爲這,她才能探索出更多的不爲人知的祕密,獲取比常人更多的知識。

培根曾說:“一看見汪洋就認定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如果我們認爲月亮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或許永遠不會邁出探索宇宙的那一步。如果我們認爲海洋是理所當然的,又怎麼會發現深海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如果我們認爲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人類文明又怎麼會生生不息地繁衍出燦爛的文明,又怎麼會繁衍到現在?好奇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滿趣味,充滿新鮮感。我們要始終以好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去熱愛生活吧,那需要我們去發現,生活的“爲什麼”,就是生活的意義。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寶貴的,法布爾小時候喜歡觀察,愛看那些各種各樣的小昆蟲,在小法布爾看來,他們是有靈性的。這種好奇心,對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終陪伴着他,從未放棄。這才造就了一個科學家,造就了《昆蟲記》這本科學著作。

我們需要保持一個好奇心,去擁抱世界,而不是讓世界圍着我們。我們要銘記,青春的朝氣和前進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終將失去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正本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敘述哲學的一起,運用了生動的言語來描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覽時發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描寫了一個英勇,聰穎的少女——蘇菲。由於尋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色,所以我覺得作者描寫這個人物的意圖就在於此。

爲了向大家解開國際歷史之謎,書中觸及的內容許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一起期,有哪些爲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評論的標題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爲大家做了解說,似乎整部國際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紅許多章節,每節標題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間,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論述幾個疑問。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簡單消化,也更簡單瞭解。

書中敘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敘述的有關哲學的常識,開闊了我的視野。本來傍邊的道理許多疑問我也曾想過,但這些疑問都在腦筋中一閃而過,由於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生疏。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計在國際上的人,連國際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不免有些天真。

其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擺佈,呈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超之處在於人說話能夠不斷揭穿大家思想上的缺點,令人能夠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說話無疑是當衆出醜,並變成世人的笑柄,關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承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墮落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能夠央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由於他注重良知與真理,到生命完畢也是爲了真理。他那種爲了真理而戰,爲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值得咱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領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國際上還有許多工作等着咱們去探究,大天然的祕密使永久也揭不完的,早年的哲學家爲咱們解開了不少國際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咱們不也大概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念掀開天然與人類社會的奧妙,也爲咱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五天輪迴,哈哈,終於又盼到了週末。

總算可以愜意地躺在牀上,把都市的喧鬧,繁忙的功課,紛亂的心緒統統拋到腦後,在這夜幕漸合的黃昏中好好享受夜的靜。

隨手從枕下抽出綠封面的暢銷書《蘇菲的世界》,再瀏覽一逾那使人心動的章節:14歲的少女蘇菲放學回家,在郵筒裏連續發現神祕的信件:。一州爾是誰?—世界從哪裏來?

靜,是多麼迷人而神祕。傳說釋迎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靜靜思索而大徹大悟成佛的。靜,可是智慧之源?

蘇菲在神祕導師引導下,開始思索這兩個困惑哲學大師的人類難題。她生平第一次開始覺得自己因思索這樣偉大的問題而變得偉大,無論在學校其他地方,人們關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

擁有靜是何等的舒適啊!當目膜不受任何聲波的刺激,心靈也不激起任何波紋。我舒適地輾轉着,彷彿已置身在浩森無垠的星海,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任思緒紛飛浮想,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都可以不想……

而蘇菲做不到。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奇怪了嗎?蘇菲實在想不通,她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卻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長相,也不能選擇自己要成爲什。麼人。她甚至不曾選擇要成爲人。

不用聽,一輛載重汽車從樓前公路上奔馳而過,那麼急捉和匆忙。飛馳而過的聲響,在我心中掠起一路塵土:蘇菲世界中的伊甸園、小木屋、花園宴會以及那魔術師的禮帽……這些在腦海裏浮現得越來越清晰,變得觸手可及。

又有一種奇怪的聲響觸動了我的耳膜,那是不遠處建築工地上攪拌機的聲音:我能想像得出那機器的轟鳴聲。哲學不一定是那些與現實脫離的學院人士躲在象牙塔裏寫出來的東西。那麼哲學是工地上的攪伴棚馬?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世上謎團,然而真實的世界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咦,哪來的老外在說話?凝神細聽,原來隔壁有人在聽英語磁帶。紛至沓來的聲波打碎了我所期望的靜,也撞擊着我的心。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記得國中時即在河南路科技書店買了《蘇菲的世界》,那時貝塔斯曼剛推出,自己完全是被那些嶄新的封面和包裝所吸引,興沖沖買了兩三本書,回家還寫了篇“買書,是因爲封面精緻緣故”的“感悟”。小時候看書慢,一字字啃到23頁便覺費神看不下去,於是乎扔進書櫥,一擺十年之久。現在整書櫥,太多兒時買來未讀之書了。雖有仰望星空般看幾百年前過去的感覺,實則嘆息自己在青春年少時失卻了多少啓蒙良機,懵懵懂懂。蘇菲亦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如果當時能有幸讀完,想必那種親臨故事情節,所受震撼之感要比現在強上千百倍。可又會有所質疑,如果當時讀它,自己又能讀懂多少呢?因爲專業之故,自己是帶着淺薄的西方文化背景來讀的,書中的涉獵,有些使我溫故知新,有些解答我的疑問,有些開啓了新的觀點和視角,纔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可是小時候沒頭沒腦,嚼起來會否覺得生硬呢?未知。哲學是博大而深奧的,只怕此刻的我,也未能將這本啓蒙書如數讀懂吧?成長和讀書就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相輔相成,在矛盾中取進呢。

Sophie是智慧的意思,書名取《蘇菲的世界》,將讀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質疑這個世界,質疑自身,開始了一程奇幻之旅。作者巧妙的情節構思,使讀者不禁對自己的存在也產生了疑惑,彷彿我自己就是蘇菲,或蘇菲確實存活在我們的意念裏。每一個哲學派別的講述,我們都似親身活在那些哲學家眼中的世界裏,不能自拔。思索將我們帶入不同的宇宙觀中。智慧,源自於我們本身,發人深省。

文史哲不分家,《蘇》將哲學概況的通俗演繹,解答了我許多以前唐唐課上似懂非懂的內容。從自然派,古典派,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啓蒙運動,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到現代的存在哲學,不僅僅是文學常識,歷史背景,藝術形式的介紹,還有自然科學,政治經濟等。其實,世界百科不分家,而哲學,就像百科的起源和索引,於是《蘇》能像行雲流水般在各個領域中自由過渡。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哲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前因後果,稟性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也都能從中找到對應。找到了原因,我們往往就能知道下一步如何走,如何保持和諧,如何追尋適合自己的生活。哲學將我們從兔毛深處中沉睡麻木的我們拉出來,試圖看清我們自身,看清這個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斷斷續續的20個小時,我試圖將自己洗白,置身於每個時代,他們各自的思想體系中,去了解,去理解。有衝突,很艱難,卻總有那麼幾秒,讓我豁然開朗。而後,那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大概就去了我的潛意識裏。我,又混沌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哲學的發展史,不,它本身就是。只是用了小說的形式,讓我們在學習哲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哲學的思考方式,來一層一層剝開真相,發現故事。這點很贊,我們從未置身事外,我們是參與者。

艾伯特和蘇菲,原來他們不過是書中的人物,一舉一動都是別人的寫作,而這個別人,正是席德的父親,一個存在於作者筆下,剛被我讀完的人物。(而作者是誰,我又是誰,是否存在於某個錄像帶中,又被別人觀看着呢?)我們存在於不同時空中,互不聯繫,卻又互相影響着。

我思故我在。用一顆好奇的心去發現世界,用批判的思考去看待所有看起來正確的事物,保持思維的敏銳性,像個孩子般敏感,從此創造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理應有意義。

我是誰?

我們是誰?

是幾十億年前宇宙爆出來的一點火花。

也是星塵。

很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我從哪裏來,我是誰,有時候我會莫名的去想這些問題,有一天我走進書店,看到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我希望從中能夠找到一點答案。

《蘇菲的世界》講述一位叫蘇非的14歲少女,在某一天放學回家,接到一封神祕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按時間順序學習並瞭解了人類從古到今的思想歷程,從康德,弗洛伊德等等幾位大師思考的根本問題。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的人物!

生命本來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裏,彼此問候,並結伴同遊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的消失。在《蘇菲的世界》中,“巴洛克時期”這一章裏,有一首詩“世界是一座舞臺,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有上場的時候,也有下場的時候;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扮演者好幾種角色。”那我們的人生是一部已經寫好的劇本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麼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麼人生就意味着虛無縹緲。”他認爲,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

中國古代的聖人莊周在夢裏遇到了一隻蝴蝶,他在想究竟是蝴蝶在他的夢裏,還是他自己就是蝴蝶的一個夢呢。《蘇菲的世界》讓我瞭解了渣學家的思想,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裏面的小白兔,所有人都生活在安逸的毛皮底部,只有哲學家纔會踏上危險的旅程,努力地回到毛皮頂端,探索世界的奧祕。還沒開始讀這本書時,“無聊,枯燥,難以理解”這些詞不斷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裏,哲學是個十分枯燥的學問,在哲學的世界裏,每天只會被無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環繞。

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大錯特錯。這本書,拋去了傳統哲學的枯燥與無味,將難以理解的哲學問題分化成一個個易於理解,貼近生活的例子,將哲學簡單化,實際化,碎片化。

從自然哲學家到理性哲學家;從希臘到羅馬;從文藝復興到啓蒙運動;這本僅僅厚達2cm的蘇菲的世界竟然濃縮了西方近幾千年的哲學歷史,並且還吸收了來自各個時期的著名哲學家的理念。

但是在這浩如煙海的哲學家中,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最受益匪淺的是他,將整個世界分爲理性世界合感官世界的獨具一格的柏拉圖。

只有它將紛繁複雜的世界簡化成薑餅人和模具的關係。即使用一個模具做出的薑餅人也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但是他們均有一個共同點能讓他人一眼便能認出他是薑餅人。這邊是理性世界合感官世界界的區別。讀後感·在物質世界的背後,必須有一個“真實”的存在,這便是“理型的世界”,而這其中包含存在於自然界各種和現象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而感官世界則是理性世界不斷演變形成的擁有具體特徵的世界。

其次,他亦是哲學與人體的器官聯繫在一起的第一人。人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頭、胸、腹。人的靈魂亦是如此。“理性”屬於頭部的能力,“意識”屬於胸部的能力。“慾望”屬於腹部的能力。柏拉圖認爲理性追求智慧,一直追求勇氣,慾望必須加強阻遏。對於當時的時代而言,這真的是一個首創性的'思想,真的是令我十分的欽佩,這不用的加深了我對哲學的愛與追求。

但是,最令我佩服的是柏拉圖對女性的認知。他認爲國家若不教育並訓練其女性國民,就好像一個人只會鍛鍊右臂,不鍛鍊左臂一般。他把女性比作是一個人的左臂,這正間接地肯定了女性在社會中該有的地位,暗藏着早期的“男女平等”的意味可見,在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紀歐州,擁有這樣先進的思想是多麼的不易啊?

蘇菲的世界,亦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他會喚醒每個人你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他會帶領芸芸衆生走向哲學的殿堂,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在我看完《蘇菲的世界》後,心中有感而發,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歷程。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時時在我心中索繞,排解不開。我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的信件帶領下開始思索哲學的問題。世界起源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魔鏡”……每件事情都是線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面前。卻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界,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哲學缺乏的時代,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他兩者之間最美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爲孩子都沒有失去對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爲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將會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初的意義。可是,我想身爲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爲自己的生活負責。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斷定這麼浩瀚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看到《蘇菲的世界》最後一行字時,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還想知道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接下來的生活會怎樣,他們能否適應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像空氣一樣存在的日子。

隨着故事情節的一點點發展,一個個謎團漸漸的清晰,才知原來這是一個故事中還有另外一個故事的小說,這讓我想起卞之琳寫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通過哲學老師艾伯特的講解,蘇菲一點點了解了哲學史的發展演變,而讀者像我這種初學者也會不由自主的和蘇菲一樣跟着艾伯特的步伐,對哲學產生好奇,想去探究它的足跡。

這本書有500多頁,講述了一些西方哲學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果之前對西方文化沒有太多瞭解,對其中描述的歷史人物從未聽聞,讀起來也許會覺得些許陌生,甚至是枯燥。讀前面幾個章節時我就覺得有些陌生也不是特別感興趣,從講述蘇格拉底開始我才漸入佳境,因爲以前聽聞過這些歷史人物,也就能耐心讀下去。每一個歷史時期提出的哲學觀點各不相同,越接近現代越會覺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不禁佩服黑格爾、馬克思等近現代哲學家的偉大,然而書中借艾伯特觀點提到“現代科學有一大部分源自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的努力,例如尋找組成所有物質的不可見的‘基礎分子’”這樣讓我想起牛頓說過“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說我們在敬佩今人的同時不能忘記古人的開拓之功。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圍繞着這兩個哲學問題,一部漫長的哲學史從無到有蔓延開來,書中艾伯特告訴蘇菲我們開始這門課程時所提出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回答。薩特對此給出了很好的解釋,他說“關於存在的問題是無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謂哲學問題的定義就是每一個時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地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作爲個體,我想不明白世界從何而來,我只能從現有的大家所共知的信息中對地球的產生有一個大體上的瞭解,而對我個人來講,我卻可以實實在在地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我想要怎樣的存在。我想:這就是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對自己人生的思考,這就是讀這本書給我的益處吧!面對生活、工作中的紛紛擾擾,靜下心來去思考它們對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義,那麼一些名利就會放下,一些苦惱就可以淡然處之,我的存在也就更加直接地奔向它應有的價值。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世界從何而來?

這些看上去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是最難回答的問題。“世界像魔術師從宇宙的禮帽中拉出的一隻大白兔。我們像是白兔皮一毛一上的微生物。”雖然把人類說成是微生物 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事實呢?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還不及一粒芝麻大,而人類則是更加渺小。在宇宙的外面,誰也無法否認那個魔術師的存在, “哲學家是那些站在兔一毛一頂端,俯視世界的人。”他們提出一些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他們總是在思考着整個宇宙。

《蘇菲的世界》通過一個小女孩蘇菲和哲學教授艾伯特之間的故事,向我們鋪開了一幅神奇的畫卷,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講到馬克思、黑格爾、達爾 文……這本書爲我們推開了一扇通往哲學的大門,門外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我們還沒有看到的世界,這本書牽動着我們的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碰撞出智慧的 火花,這本書帶領着我們向兔一毛一的頂端攀爬。上帝是否存在?人類有沒有靈魂?人類的意識是怎樣形成的?理性和感性哪個更可靠?人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並試圖解 決這些問題,科學研究的成果動搖了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結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又否認了世間萬物都有固定不變的形式的看法。

到底有沒有上帝的存在?我們到底有沒有靈魂?隨着情節的推進,謎一團一逐漸被揭開的同時,顯現在我們眼前的真相總是讓人戰慄。蘇菲和艾伯特原來只是艾勃特少校 寫給女兒席德的書中的人物,而少校和席德也是我正在看的《蘇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他們都只是虛構的,不是真正的存在的,他們沒有靈魂,那我們呢?我們也是 真正的存在嗎?我們有自己的靈魂嗎?或者我們也是某個書中的人物,別人透過我們說話、行動、思考?我們只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企圖看清整個白兔和魔術師。

哲學教你質疑一切,哲學教你用辯證的方法思考,不要妄下定論,哲學教你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世界,發掘出那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無比的問題。當你在世界上生活了 十幾年,對周圍的一切都已經習以爲常時,突然有人告訴你,你不過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你並不是真正的存在,你很可能只是別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只是別人一大 腦中的腦電波,你周圍的一切都可能是虛無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十分殘酷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發現了一封寫着兩個哲學問題的神祕來信。於是,在一位哲學老師用一封封信的引導下,開始思索與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學大師所思考各類問題與學說,最後塑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哲學的意義、人的生命和各種哲學學說: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隻用於變魔術的兔子的話,我們就是居住在兔子絨毛深處的細胞。我們出生於細毛頂上,剛開始我們對這場魔術十分好奇,而人們慢慢長大了,對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處,並喜歡上了皮毛深處的生活,就不再過問世事了。哲學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並把別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爲哲學家。

在我們的心靈,四周都有“濾網”,由於“道德”已經步入了我們的意識裏了,所以他不斷在約束我們的一舉一動,這就是著名哲學家佛洛伊德所稱的“超我”,也就是“良心”。直到有一天,這個人忽然出現了一種強烈的不好的慾望。這時,“超我”開始履行責任,把這個不懷好意的慾望,五花大綁,架出了我們美麗、脆弱的心靈,並把圍牆加固。這個慾望非要闖進,就走進了潛意識,於是這個慾望就開始不斷出現,心靈開始有了壓力。最終心靈崩潰了。這個人得上了抑鬱症。在醫師的引導下,這個人又把慾望請出了潛意識,與其正面交鋒,最後慾望被消滅了,心靈恢復了。這告訴我們要正面對待自己的慾望,及時與家人溝通,不要埋在心裏。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纔不會衝動,做錯事!

還有,一個人,不一定能肉體長壽,但理性(作爲人的靈魂)是永恆的。“靈魂渴望乘着愛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們渴望從肉體的枷鎖中掙脫。”大多數人都緊抱着理性的肉體不放,他們從不去想他們擁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從不去認清世界。不知道靈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靈魂,也從未成功。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的人,她雖然眼瞎、耳聾、口啞,卻從不自暴自棄,還用自己的毅力與決心,考上了哈佛大學,爲自己贏得了一條寬敞的人生大道。生命與靈魂是要用心塑造的,你走的路是你自己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爲,一定要把命運踩在腳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這顯然是一部哲學的入門級作品,雖然女主角只是個15歲的小姑娘,但我相信這本書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受益頗豐。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這個經過喬斯坦·賈德巧妙編排的主線把歷史上重要哲學家及重要時期裏那些相對晦澀難懂的思想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足見其造詣之深厚。

縱觀人類的哲學史,感覺就如同印歐文化中強調的輪迴一樣,從研究自然到個人,又從研究個人到精神,然後又開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迴歸自我的探尋······雖然反反覆覆,但每次都能帶來新的觀念和新的進步,引導着人類社會的進步,正如黑格爾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的進步,使得人類朝着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方向發展。

人的大腦纔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種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覺中誕生,然後通過實踐把這些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類一直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是想知道爲什麼,所以不斷的探索這個世界,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但是,隨着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們發現相對於已掌握的知識來說,竟然還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的。難怪蘇格拉底說: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驅使去探索世界,以至於我懷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類滅亡的開始。而這也在提醒我們每個人不要過於習慣身邊的一切,不要沉溺於以往的經驗之中,用一種好奇的喜歡發問的態度去看待我們所在的世界,這也是《蘇菲的世界》要讓我們每個讀者認識的道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這是很厚的一本書,幾乎不能單手把玩着看。只能坐在書桌前,按住書角一頁頁地讀。素雅的文風構造出淡而幸福的鄉間生活,書中的小女孩蘇菲會偶爾跳出來,彷彿厚厚的窗簾外是一片春光美景。

故事以某神祕人士給蘇菲的書信式哲學課開頭。曾經在新概念作文上看到一篇名爲《少女七格》的文章,也是類似情節。只不過那是短篇,僅有春夏秋冬四章。而《蘇菲的世界》則是從人類探索哲學的起源開始講起:哲學是什麼,世界從何而來……還有人類歷史上的哲學家及各自理論:從德謨克利特斯、古希臘三賢,到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追隨者小女孩蘇菲的視角,在神祕導師艾伯特的帶領下走進各個時代的思想演變。自然派哲學家對於物質組成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雖然依據不足,但是敢於想象、敢於表達;凡人眼裏的小丑、神明嚴眼中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卻認爲自己對世界一無所知。這樣一個被後世認作偉大哲學家的賢人,卻還孜孜不倦地向過路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討教,因爲他深知個人的思想敵不過衆人的思想。他是不被理解的聖人,卻不孤芳自賞,絕不向世俗妥協,這樣的堅定與百年前的孔子、四百年後的耶穌不謀而合。所謂聖人與凡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承受了更多痛苦吧。

全書的第二條主線,是蘇菲對神祕女孩希德的探索。所有寄予蘇菲的生日禮物、卡片,全部都寫着希德的名字。越到故事的結尾,生活中離奇的事情就越多。原來蘇菲只是書中的人物,是希德爸爸給希德寫的哲學書中的人物。蘇菲是,艾伯特也是,蘇菲生活中的一切都不過是被人創造出來的。可是他們不甘心,想要反抗。書中的人物該如何反抗創造他們的作者?就好像人類如何違抗上帝一樣。世界就像一個同心圓,層層疊疊。我們被創造於此,也可以創造世界。被我們創造的世界中的人們也可以創造屬於他們的世界。蘇菲和艾伯特,他們最終引開了作者的注意力,逃到了永恆之鄉。對於這一段我並不十分理解,或者說,無法用我現有的知識作出合理解釋。真的有永恆之鄉嗎?誰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命運的反抗真是無處不在。

作爲對父親戲弄書中人物的小小懲罰,希德埋下各種線人,假裝父親正在被監視。父親“監視”着書中人物,希德“監視”着父親,層層疊疊。

即使蘇菲只是書中的人物,但在學習哲學的過程中已經漸漸獨立出自己的人格,甚至逃離出來。那麼彷彿是真實存在於世界的我們,是否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

書中有幾個句子,我很喜歡。

“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辰。”

看的時候覺得這句話真美。這是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了。大概是說,我們和星辰一樣在曠遠的宇宙中孤獨而不可重現地存在,既讓人驕傲,因爲我們和星辰一樣可貴又優美,又讓人悲傷,因爲星辰也是終將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在我看不到的滿天星火裏,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終於到達地球,而發出光芒的星辰,或許已經湮滅無存。我們,也是星辰。

“事實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缺少光線的照射罷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雙不同的眼裏,亦會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裏,黑暗,只不過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過是,太陽有點遲到。

哲學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麼哲學是什麼?《蘇菲的世界》裏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個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不可思議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裏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纔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和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因此,我認爲,哲學的本質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讓人們思考,爲什麼世界是這樣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認爲世界本該是這樣。這樣的一些人,就是哲學家。

說不定,讀完這本書,你就會開始思考。翻開《蘇菲的世界》,它會帶你走進一個智慧的哲學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