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樺皮船》讀後感

觀後感1.2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樺皮船》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樺皮船》讀後感

《樺皮船》讀後感1

這是一條承載時代鉅變下人民生活變遷的文明發展之船、一條厚載中華民族歷史根脈的文化自信之船、一條叩問民族傳統對於新時代少年獨特價值的精神成長之船。《樺皮船》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一個老人與少年的故事,一個護佑、依戀和傳承的故事。這個故事感人、溫暖、柔軟又堅硬,尤其是城市和農村的連接,增加了故事的廣度和豐富性。

《樺皮船》中爺爺託布對樺皮船與對遠去的漁獵生活的情感,更是在講述孫子烏日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歸屬與繼承。迴歸“撮羅子”之旅,讓烏日明確了自己名字的含義,不是“黑太陽”,而是“山”,神聖的、安穩的、堅毅的民族之魂,被寄託在這個被誤解多年的名字裏。迴歸瀋陽後,烏日在學校裏被稱爲“小山子”,新名字似乎暗示了這段迴歸之旅已經令他脫胎換骨,成長成熟。

《樺皮船》以一唱三嘆的方式反覆言說了“迴歸”。老人託布的返鄉之旅,是他自身的迴歸——迴歸到老林子、呼瑪河回顧一生的生活;烏日追隨託布返鄉,是他對民族文化的皈依,迴歸到家族的起點,串聯起血脈親情的故事;黑狗阿哈的“迴歸”則是老人託布對過往生活中陪伴自己出生入死的夥伴的深情,託布帶着阿哈的屍體一路重走往昔的山林河流,最後把阿哈安葬在山頂,讓它獲得最終的安寧,也是老人對過往一切的深情告別。“截火車”的小狍子“古然”的'迴歸把敘事引向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潛移默化的轉變。古然被巨獸般的火車驚嚇,停在鐵軌上逼停火車,是祖孫提前下車、在沼澤重遇的導火線。受傷的小狍子被祖孫二人照顧,一路與他們通行。託布一直自稱爲“好獵人”,卻在遇到小狍子後更加明確了自己“護林員”的身份,在風雨交加的夜裏引導林中的狍羣躲避風雨,並且帶領它們走向新的棲息地,已經痊癒的小狍子也被安全送回到狍羣中,一起完成了族羣的大遷徙。送歸黑狗阿哈和小狍子古然的過程,也是託布逐漸重新審視山林、與林中萬物以及漁獵生活和解的過程。這一次迴歸之旅,是爺爺託布對過去生活的回顧與反思,也是對未來之路的探尋與選擇。

《樺皮船》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樺皮船》,我看到書名時就莫名喜歡上了它。

這本書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樺皮船技藝傳承人的真實生活經歷爲原型,以純正的兒童視角講述一位老獵人、一個男孩,攜一條樺皮船、一隻小狍子,一路北上,奔赴大興安嶺,共同追尋精神故鄉的心靈旅程,探祕祖國邊疆“最後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的傳奇故事。

當你打開書本時,你就開始了一趟淨化心靈的族程。你會跟着小男孩烏日一起回到鄂倫春的原始深林。開始,你會感受到託布的所做所爲顯出格格不入的滑稽,因爲爺爺希望學校別留太多作業,孩子別把眼睛累壞;爺爺將孩子帶到公園的湖邊,在沒有救生衣的情況下讓他下水學劃樺皮船。爺爺也從守着孫子打盹,到心中空虛,牽掛家鄉睡不着。烏日倒是在爺爺的故鄉講述與語言學習中萌發了回到老家塔河十八站的渴望。終於,烏日有了機會,家鄉突發的`洪水,託布帶不走的老夥計黑狗阿哈與紅馬紅9的失蹤,觸發了老人的堅決返鄉。但他擔心託布在城裏方向感不好,於是帶着樺皮船去追爺爺,共同登上了回鄉的K38列車。由此,“小孩”迅速地迎來了自己獨立面對的歸鄉旅程。

然後,你就會跟隨烏日走上回鄉之旅,你也會認識李阿哈、胖劉等不同的人物。當然,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小孢子古然,它因傷被救,一路伴隨回鄉之路。還有各種無生命的物,也靈動地參與故事交流。比如爺孫倆路上攔車,堅持帶狍子、樺皮船上車,司機“故作冷靜”,小客車“慌慌張張出了小鎮”,讓故事沉浸於一個處處都在眨眼睛的、萬物靈動的世界。

最後,書本回到了夢境般的開篇,在鄂倫春老人託布靜默的注視下,小孩兒將“不太安全”的顧慮拋開,勇敢面對挑戰,獨自划着樺皮船到達對岸,躍身紅馬背,穿過白樺林,向山頂飛奔。他沒有被未知嚇退,沒有被危險嚇倒,始終沒有失去心中的愛、善良與正義。

好了,這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它寫出了心靈悸動與萬物之美。

《樺皮船》讀後感3

他們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是我們,折了他們的翅膀。

跟隨着烏日與託布,我見證了親情與友誼,而在這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友誼。在《樺皮船》一文中,烏日是一名煩惱的,生活在大城市的國小生,也是全文的主人公,而託布,則是他的爺爺,與此同時,託布也是一名守護塔河森林的護林員,他的前身是資深獵人,會觀天象,會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樺皮船。二人生活在大城市裏,後來因十八站水災沖走了託布的夥伴——阿哈與紅9,因而開啓了一段從瀋陽回鄉下的旅程。

在這長達一個星期的路途裏,我驚歎於烏日一個人坐車去尋爺爺的大膽,也奇異於火車沿途美麗的風景。在這期間,烏日遇見了亦好亦壞的失敗的玩家李阿哈,碰見了受傷攔路的狍子古然,看見了販賣狗肉的老闆胖劉,望見了夢幻般的景色,他們歸程的經歷激動人心,可最令我感動的莫過於烏日與狍子古藍,託布與阿哈之間的羈絆了。

火車的突然剎車,成就了烏日與古然的友誼。《樺皮船》中寫到:“在其中一方落難時,結交成的友誼纔是最牢固的。”不僅僅是烏日與古然,拖布與阿哈也是如此。在託布還爲獵人的時候,託布與他的夥伴阿哈分工合作,共同捕捉獵物時的老練令我驚歎,同時,阿哈爲了保護託布數次深受重傷,一人一狗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這也是後來託布因阿哈的丟失突然回家的理由,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得知狗販子胖劉拐走了阿哈,拖布不惜與老闆胖劉比賽喝酒進了醫院,也要將阿哈的屍體帶回十八站。他們之間深深的羈絆,令我羨慕,讓我向往。

在今日,人類所佔用的生態空間越來越大,生態足跡範圍越來越廣,很多動物喪失了家園,也對人類產生出深深的恐懼。依稀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個視頻,一隻被小轎車撞到的熊,寧願跌跌撞撞的回家,也不願意接受人類的幫助。近親繁衍與食物的缺乏導致流浪狗的體積越來越小,這也導致中華田園狗逐漸走向消失。流浪貓藏匿於黑暗之中,無辜的雙眼閃着委屈的光芒……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學習烏日、託布對待動物的精神,在當今我們也應該拒絕購買,去進行無償領養以及對流浪動物資助,讓流落街頭的生命也擁有一個溫馨的家。

他們,曾經也是天使。

《樺皮船》讀後感4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倫春族樺皮船製作技藝爲切入點,一位老獵人、一個男孩、一條樺皮船,串聯起少年一次出門遠行、追尋精神故鄉的心靈旅程。《樺皮船》以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講述了鄂倫春人的民族變遷與文化傳承,以日常瑣事替代了宏大敘事,以兒童視角消解了時代洪流,卻令人有種初見馴鹿回首的感動。

爺爺託布從黑龍江十八站來,他曾經是一位鄂倫春的獵人,帶來了一條樺皮船,爲生長在瀋陽城的男孩烏日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呼瑪河漲水,沖壞了馬圈和狗舍,爺爺的馬和狗丟了,爺爺走了。烏日決心帶上樺皮船,陪託布一起渡過難關,不告而別的男孩獨自踏上了奔赴大興安嶺腹地的列車。

老人託布和衆多普通的中國爺爺一樣,在父母忙於工作的時候,從鄉來到大城市下承擔起照看孫子的責任。有了爺爺的陪伴,烏日的生活變得與衆不同。因爲有了會做樺皮船、會劃樺皮船的爺爺,平凡的烏日成爲了同學們中的焦點人物。託布爺爺卻並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對故鄉的惦念中時常在夢話裏說起鄂倫春語,激起了烏日學習民族語言的興趣。烏日對本民族的認識,正是由樺皮船的實物到樺皮船相關的民族語言,再到追隨樺皮船迴歸呼瑪河,最終架起樺皮船回到爺爺的山頂勝地——代表家族與民族之根的“撮羅子”,一路有關樺皮船和祖孫二人的`故事,彷彿成就了一段平凡卻充滿靈性的“呼瑪河傳”。

這是一本能讓小讀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書,也是一本能讓小讀者在精神世界得到鍛鍊的書。書中的少年在遠行,他們的目光往往越過日常生活的籬牆,追求的是一個充盈着詩性與哲思的精神棲息之所。書中的每個人物都不是臉譜化的人,而是生存、生活在社會中實實在在的人,無論是堅韌質樸的鄂倫春族老人,迸發出驚人的成長力量的少年烏日,還是完成心靈救贖的李阿哈,都讓讀者倍感真實和親切。

《樺皮船》讀後感5

幾天前,媽媽遞給我一本名叫《樺皮船》的書後,對我說:“多讀幾遍,細細品味。”向來聽話的我,逐字逐句地讀了起來……

《樺皮船》講述的是爺爺託布從大興安嶺來到瀋陽,帶來了一艘他親手製作的樺皮船,勾起了主人公烏日的'好奇心,對世外桃源般的鄂倫春族棲息地無比嚮往,渴望成長爲在山林中自由行走的鄂倫春少年。誰知暴雨來襲,呼瑪河決堤,託布牽掛忠誠的夥伴獵犬和棗紅馬,爺孫二人攜樺皮船匆忙返鄉,他們乘火車、搭汽車、騎行、駕船,一路上感動與歡喜交織。

男孩烏日一次又一次的成長,使我不禁聯想到我經歷的一個事情:烈日當空,大地瀰漫着水氣,馬路都熱得快要融化了。我一路小跑,腦海中浮現出媽媽早上臨出門前的囑咐:“寶貝,我中午儘量在放學前去接你,可是如果你放學沒有看到我的身影就自己先回家,幫忙把飯煮好,之前都教過你,這下可以實踐了。”因爲老師講解試卷,放學時間延遲了。不知道媽媽有沒有到家?我能煮好飯嘛?如果媽媽回來沒有看到我,怎麼辦?各種各樣的想法不斷地從我的小腦袋瓜子裏蹦了出來,不管了,先跑到家裏再說!我下意識地加快了腳步,好似一匹脫繮的野馬。

到家後,我喊了幾聲無人應答,便放下書包,暗自給自己鼓了鼓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之後便鑽進廚房,慢慢地從米桶中舀了2杯米到淘米籃中,打開水龍頭,讓水沒過米,用雙手不停地舀起米,搓動起來,籃中的水從清澈變爲渾濁,如此反覆操作,米就淘洗完畢。將米放入電飯鍋中,插上電源,按下開關,就自動開始煮飯。就在這時,我聽到門口傳來一陣響聲:“寶貝,你在家嘛?”“媽媽,你快看,我剛把飯煮好了,完美地完成了你交給我的任務了哦。”“你真棒,媽媽一路上還擔心着呢,怕你不能安全到家,說不定又被什麼有趣的玩具吸引駐留了。”媽媽顯然鬆了一口氣,爲我的成長感到欣慰,和我開起了玩笑。

大人們總是對小孩們說:“太不安全了,太不安全了!”給孩子的“規矩”太多,他們就會束手束腳,書中的爺爺託布從來不限制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讀了這本書後,我相信我的心中也會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