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綻放》讀後感

觀後感9.93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綻放》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綻放》讀後感

《綻放》讀後感1

《等待綻放》是我在暑假去北京旅行時候看的,但有些斷斷續續,還有半本最近才抽空讀完。整本書是作者以一個母親的視角介紹了自己兒子高三時期的一些瑣事,可能是生活的,可能是學習的。雖然字裏行間滿滿的愛,但我不知道爲什麼我在閱讀的時候是特別揪心的。

作者的兒子就像許許多多的高三學子一樣,有些叛逆,有些不愛學習,而作爲老師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學生,甚至無奈之時,稍有放鬆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爲母親,面對孩子的小情緒時,更多的是擔心,她的每一個動作都變得小心翼翼,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九年級、高三家庭正在面臨或可能面臨的吧!

我特別喜歡作者說的“長別小聚,將成爲我們之間的常態”。那爲什麼這不能成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那種狀態呢?可能還未做父母,所以我一直不能理解爲人父母的這份牽掛與羈絆,我喜歡龍應臺在《目送》裏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但再看看自己的生活,我的父母,無論我多晚下班都會等我一起吃晚飯,吃完總會貼心的爲我準備水果,無論我多晚回家,那盞燈總會替我留着,照亮我回家的路。孩子,永遠是父母的牽掛,無論孩子飛得多高,走得多遠,風箏的線永遠在父母手裏牽着,所有父母,概莫能外。當兩種情思在我的內心碰撞時,我才發現我爲什麼讀着這些文字如此揪心。

現在的小孩都很有個性,有自己的想法,不願讓大人左右自己的生活,更不能接受大人的嘮叨。這也是爲什麼越來越多的父母會覺得力不從心。愛他就要給他足夠的尊重,但我想這份尊重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這份尊重更應該是在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情感的基礎上。我一直堅信,在孩子規則意識養成時期,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長幼尊卑,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責任……這些看似微小的東西,我們必須從小根植在孩子的心裏,讓孩子知道,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讓孩子懂得,那麼再有愛的浸潤,是不是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呢?

作爲一個還未做父母的人來說,無論什麼觀點、立場自然都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但讀着丁立梅老師的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普通的高三家庭的生活瑣屑,流露出濃濃的親情,溫暖着每一個讀者。希望自己能將這份心平氣和、不急不躁放到現在帶的三年級孩子身上,和孩子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奮鬥的過程纔是最美麗的……

《綻放》讀後感2

艾爾莎。夏帕瑞麗創立的服裝品牌夏帕瑞麗曾經是香奈兒最大的競爭對手。服裝設計師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的職業,但是童年的艾爾莎在父母眼裏卻和美毫不沾邊。她的臉上有七顆痣,是父母口中的醜丫頭。她並不美,但是她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並且想象力無邊。她把種子種進自己的耳朵、鼻子和嘴巴,幻想着在臉

艾爾莎。夏帕瑞麗創立的服裝品牌夏帕瑞麗曾經是香奈兒最大的競爭對手。服裝設計師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的職業,但是童年的艾爾莎在父母眼裏卻和美毫不沾邊。她的臉上有七顆痣,是父母口中的醜丫頭。她並不美,但是她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並且想象力無邊。她把種子種進自己的耳朵、鼻子和嘴巴,幻想着在臉上長出一個花園來;她舉着雨傘從三樓跳下來,想象着自己能夠像達芬奇的飛行器一樣飛。

這本書的封面就是一張長着痣的小女孩的臉,臉不夠美但是開滿了鮮花。艾爾莎雖然沒有在臉上種出花朵,但在她心中卻種下了無邊的想象力的種子,並最終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她設計的衣服風格獨特,收穫了大量好評,因爲她敢於表達自己的想象力,龍蝦、昆蟲、高跟鞋等都可以成爲她設計的衣服上的圖案。

艾爾莎的事業最終得以成功綻放,她的叔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的叔叔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他認爲艾爾莎臉上的七顆痣就像北斗七星一樣美麗,並在艾爾莎努力成爲一名服裝設計師的道路上一直爲她打氣加油。相比艾爾莎媽媽給她的.刻薄的話語和爸爸的批判,叔叔的鼓勵纔是一個長輩應該做的。希望爲人父母的我們都可以看到孩子的獨特之處,並鼓勵他們綻放出自己獨特的美麗。

艾爾莎的故事告訴孩子們,不要畏懼世俗的眼光,什麼是美由我們自己來定義,大膽地逐夢,美麗地綻放吧。艾爾莎本是個對藝術有天賦的孩子,但是如果她從小就認同了父母對她的評價,認爲臉上有痣、長得不符合大衆審美就是醜丫頭;認爲女性的服裝就應該只有那些傳統的固有的花紋;認爲好看的服裝的顏色只有循規蹈矩的那幾種的話,那就沒有後來成爲時尚界經典的龍蝦裙,沒有震撼粉,也沒有夏帕瑞麗這個能與香奈兒比肩的服裝品牌了。當她不再認爲自己是那個醜丫頭,不再感到自卑時,堅定地爲自己的夢想努力時,才華就無邊無際,不可阻擋地綻放了。這世上有多少被固有思維和傳統觀念埋沒的種子,不得破土而出,希望每一個孩子的想象力都被完美呵護,並最終美麗綻放。

《綻放》讀後感3

假期是用來放鬆和休閒的好時機,閒暇之餘捧本書,沏杯茶,沐着午後暖暖的陽光,懶散的在書頁中找尋能讓自己驀然清醒的文字,確是一件馨香無比之事。手中的書《最好的教育在哪裏》是去年元旦在省教育資源交流平臺上聊天時無聊寫的新年賀詞,被羣友們評了三等獎,羣主的獎勵方式就是一人兩本書。我有些受寵若驚,因爲不經意的文字豆腐塊居然還獲獎了,實是意外。也因了這點我偶爾還是會去翻閱書本,找尋慰藉。

此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全國模範教師於潔的教育敘事。她和她的同伴們以及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所有點滴經歷,被她娓娓道來,幕幕真情,篇篇感人。結合我們的學前教育,我最受啓發的就是其中一篇文章。文章敘述了她所帶的的一個非常頑劣男生,在她的悉心關愛和諄諄教導之下之下,蛻變成優秀生的真實案例,讓我感慨萬千。幼兒和國小生雖有本質的差別,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其閃光的一面,我們只需將孩子優秀的一面放大,讓他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那麼他就有信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才。幼兒雖然說你沒有那麼強的可塑性,但是作爲幼兒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能將有色眼光存於孩子的表面,有的孩子不夠活潑,有的不夠聰明,有的不是很聽話,有的很內向…….,幼兒園的孩子都是天性使然的時期,我們要用愛心和耐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慢慢等待它的成長。而不是看不到成績和進步就非常急躁,有的就任之隨之,有的則實施高壓約束或管教之法。這樣孩子的天性純真和懵懂的探索慾望都可能被遏制。

幼兒具有極強的探究慾望,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覺得做什麼都很好玩,都可以專注地投入進去。所以我們一定要耐心,切莫以磨蹭來定義孩子的專注。如一粒種子,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合適的季節裏循序漸進,不急不躁的成長。守候孩子的成長就像守候花兒開放一樣,你有你的生長規律,他有他的綻放時機,我們沒有理由去打亂孩子的'生長規律。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與恆心,靜靜的守候,終究會聽到花開的聲音。

借用一首詩來結束此次閱讀後感想:我站在這個春天的邊沿/默默地站成一株樹/守護着每一個含苞的蕾/靜候着一朵花開的時間/欣賞每一朵孕育的過程/是怎樣穿越唐風宋雨/在朝露和夕陽中婉約風情/又如何舒展花瓣芳顏/在北國和江南里輕舞翩躚/然後將每一絲馨香注入風雨兼程的人生畫卷/好在黑暗的夜裏溫暖跋涉者的眼//我站在這個春天的邊沿/默默地站成一株樹/守護着每一顆含苞的蕾/靜候一朵花開的時間/輕觸靈魂深處的每一根神經/喚醒一季昏睡的冬眠/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萬花竟豔/迎接一個奼紫嫣紅的春天//你若綻放,我會品鑑/你若不開,我待來年......

《綻放》讀後感4

《等待綻放》是一位母親記錄了孩子在高中期間的日記,記錄了作者的孩子在高中時期心態、學習上的變化,體現了父母的耐心和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作爲一名教師,我也從中學習到了許多。

“成長的印證,卻讓我的憧憬如落花,一瓣一瓣飄落。我的小孩,他只是一個尋常的小孩,理想極少崇高,不過是將來能進一家小公司,做個小職員,與世無爭地過一輩子。讀國中時,他迷上玄幻小說。即使會考當頭,他也能逃過我的眼睛,在作業本下,攤一本小說看。結果是,他與重點中學擦肩而過,只能進一所普通高中。”這是丁立梅在《等待綻放》中對其兒子的交待,就是這樣一個學生一直自暴自棄到高中二年級,如何轉化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爲母親的作家和普通家長也樣面臨着愛恨交加的心路歷程。獨生子女漸漸成長起來,不缺物質的一代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言行。理解也好不理解亦罷,他們的一舉一動往往會成爲左右家長情緒變化的風向標。爲了改變孩子的頑世不恭,爲了讓孩子順利通過大學聯考,作家採取了一以貫之的賞識教育。不管孩子迷惘也好、失落也好、還是彷徨也好,作者始終沒有放棄對自己孩子考取大學的信心。作家不斷利用自己是語文老師的優勢向孩子推薦勵志類文章,終於一個臺灣作者回顧少年時代頑劣的文章打動了青春懵懂的心智,讓兒子突然醒悟起來,明白一個人終究要靠成就才能贏得世人的尊重。讀到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震撼和希望。在前不久的家訪中,有一位家長說她的孩子回家後,滿懷欣喜的告訴她老師上課時表揚他了,他本來不喜歡學習這一個科目的,但是因爲老師的這一句表揚,他覺得他學習起來有勁了,喜歡學習了。從這一點點小事中可以看出鼓勵對學生尤爲重要。

教育要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和教育的規律。生命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因此我們要學會等待。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很多教師和家長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有時是我們親手殺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一個好的品質的形成,一個不良品質的矯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需要家長耐心等待。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只要還留有希望的種子,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遲早都會生根發芽。用我們的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靈,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一起收穫成功的欣喜與激動!

《綻放》讀後感5

《等待綻放》是一位高三考生母親的陪考筆記,書中非常細膩地記錄了其子在大學聯考面前的點點滴滴。作者的語言散文般優美,情感真摯,將這一年的時光娓娓道來。讀完之後只覺口齒含香,恍惚間幾隻蝴蝶翩躚落在我肩上。

書的男主角自然就是作者的兒子,他在高一高二的時候因爲武俠小說荒廢時光,功課都落下了,基礎相當薄弱。高三伊始,他讀到了一篇大學聯考經驗帖,受到文字的鼓舞,於是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最終決勝大學聯考,考取了理想的學府。

一個看似老套的故事,我卻從中明白了外因依靠內因起作用。最初在孩子沉迷於仙劍奇俠小說、心思不放在學習的時候,饒是老師苦口婆心、父母深夜流淚,也不能改變孩子的行爲;但是當孩子燃起求知的願望時,他就會積極主動去探索學習的方法,進步的門道,而老師與父母只是他前進路上的幫手,助他更有成效地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孩子主動早起讀英語、央求父親幫他找輔導老師、週末在家做題、甚至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方法後請假在家自習等等做法,都必須有一顆“我想學、我要學”的心。這一點就類似王維審主任說的“覺者爲師”,就是隻有喚起自我成長的願望才能做一名好老師;學生何嘗不是如此?只有覺知到學習是自己此階段最重要最該做的事情,才能成爲一名上進的好學生。

一個看似輕巧的故事,我卻從中領悟了事物的發展絕非一帆風順。在孩子下定決心要考班級第一、年級第一後,他還是每一兩個月忍不住“後退”一次,“開倒車”一次,“自我放棄”一次。我們要正確看待這種現象。學習的確是和人原始的好逸惡勞的天性相違背,萬不能苛求一個人醒悟之後就只進不退,我們只需在他思想鬆動的'時候及時鼓勵,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式的前進,足矣。

一個看似不經意的故事,我卻從中讀出了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我們當老師的,面對着班裏將近50個孩子,千萬不能覺得這就是一個學生羣體,要把他們看成一個一個父母寵愛着的個體啊!要對每一個孩子給予耐心關懷,悉心制定不同的成長方案。我爲文中那一篇《紫莢茄子》而深深動容——做了父母,飲食完全以孩子的口味爲主,每當孩子說“隨便”,父母就要煞費苦心,畢竟超市沒有賣“隨便”的。孩子若指了名點一樣做法麻煩的菜,父母反而覺得更容易,花費一個上午,細細調陷兒,揉了那麼多的愛,就爲了孩子囫圇的那幾口。

當然這本書也是有缺點的,我認爲可以在此引用作者的一個章節名,“閒話一籮筐”,也就是文章過於瑣碎了。總之,瑕不掩瑜,如果細心閱讀,的確能從本書中學到一些東西。人生在世,其實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東西,以平和的心,追求自己的那一份絢爛,就夠了。(杜一梅)

《綻放》讀後感6

“等待着你的綻放,或許你只是尋常的一朵小花,將掩沒於紅塵阡陌中,可是,對我來說,你是唯一的,你的絢爛將無可替代。”

——題記綿綿的細雨,像恬靜的母親,悄悄地用手撫摸着你的臉頰,輕柔而溫暖。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作者,那就是“獨特”,作者用獨特的手筆向我們介紹了自己的兒子高三時期的一些瑣事。

曾經對兒子,作者也跟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一樣充滿了希望和期許,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應該是最優秀的。可是兒子的表現卻屢屢讓自己看不到光明的未來,雖然對他的愛依然不減。文中的小孩曾經是那樣地抽打着父母的心,生痛生痛的:國中畢業進的是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又用來荒廢了,高二期末聯考排在年級二百多名,這樣的將來能看得到多少耀眼的光芒呢?

兒子不愛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一種無所謂的得過且過,這樣一直到高三,兒子的變化源於他在無意中讀到了臺灣某作者的一篇回顧少年時代的文章,突然清醒了。在作者的.陪伴下,成績直線上升,最終,坐上了年級第一的寶座,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正是文中的小孩所說的那樣:人的成長是一個過程,當他不肯努力的時候,外界再強迫也不行。當他自己知道要努力的時候,那是誰也攔不住的。一面勵志牆就是一場意志的長跑,“意志的力量,決定成敗的力量。”於是,這小孩開起了直升飛機,最後,坐上了年級第一的寶座,收到來他心儀的大學通知書,真正成了父母的驕傲!

文中,作者和兒子的關係似乎很微妙,像戀人又像閨蜜,總是親密無間,搞的兒子的老爸都要吃上好幾罈子醋。每天早晨,兒子都會把自己每天寶貴的第一吻送給自己媽媽,而媽媽總是用自己不同於常人的方式來傾訴自己對兒子的愛,不,也許不能算是傾訴,因爲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最讓我回味的是這一幕,晚上某小孩被蚊子叮了個大包,十分癢癢,作者就關起房間的門,在裏面找那隻可惡的蚊子。尋到後,頓時殺心起,“啪”的一聲,結束了它的生命。

呵呵,這就是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愛吧,連一個蚊子的傷害都不行,像極了護雛的老母雞。有人把愛比作地廣,比作山高,比作水深,用來描述它的偉大、無私,而作者把愛比作成了一朵小花的綻放,仔細想一想,難道不是嗎?愛,總是微不足道卻難以忘懷,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渺小,而一朵小花的綻放,在它含苞待蕾前,不知道又要接受多少愛的陽光,才能換回那萬千矚目的一放。人的一生,不就是愛的循環嗎?

窗外,冷風與落葉相伴;窗縫之間,雨後的冷風一絲絲地吹進來,不經意間,被風吹來了一張紙:“我輕輕地撫摸着你輕輕地撫摸生怕我的手掌觸痛你的身體小小的你很嬌弱吸引着我萬般的愛和憐惜我正等待着你那未開的蓓。”

《綻放》讀後感7

我讀了一篇文章《綻放兩天的生命花》。它寫了在非洲戈壁灘上叫伊米的四色小花,紮根需要五年,花期卻只有兩天。它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義。

文中說道在隔壁上,生長着一種叫伊米的四色小花。那裏只適合根鬚巨大的植物生長,伊米卻只有一條根,把根扎進土裏就需要五年,而花卻只能綻放兩天。它的 根在土裏避開演示,鑽開硬土,堅忍不拔。它努力了五年,積蓄了五年。不爲別的,只爲它那綻放的兩天,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天,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它至少燦爛過。

伊米小花教會了我們人生的道理:生命的燦爛在於積蓄力量。

文中介紹道伊米小花有四片花瓣,每一片就是一種顏色:紅、白、黃、藍4種顏色。是多麼奇特呀!如果它沒有追求渴望光明的那種勇氣,它怎能熬過那漫長的五 年,它怎能開出那無菜品分、美麗奇特的花朵呢?這讓我想起了世界偉大的各學家愛迪生,他堅持不懈,爲了發明電燈泡,他做過成百上千個試驗,卻從未想過放 棄。是他的堅持創新爲人類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啊!

伊米小花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奇特在於堅持創新。

啊,伊米花是多麼的偉大。是它的堅持無悔早就了茫茫戈壁上一道綺麗的風景啊。它燦爛了自己生命同事也有所作爲,而那些碌碌無爲的人,你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嗎?你們的存在是否爲人類做出了貢獻呢?你們的生命甚至還不如這小小的伊米花嗎?

有人說:伊米小花花五年時間去紮根,可只能綻放兩天。這五年和兩天相比實在是不值得,21世紀的新人類就應該多娛樂。如果依照這種說法去生活,對於社 會來講,人們每天每時每刻鬥都在休閒娛樂,沒有人去搞研究,沒有人再去經營公司,這日漸強盛的中國社會是必定會崩潰的。而對於我們個人來講:我們玩樂一 生,沒有付出任何辛苦和努力,我們的人生就在這無限的享受中喪失了意義,時間就在這無盡的玩樂中慢慢的'消磨。當我們滿頭白髮時才發現,我們的一生無所作 爲。因爲享樂而碌碌無爲的生活是多姿多彩,還是索然無味呢?如果我們的祖先也這樣不知拼搏不知努力,我們現在是否還過着那種飲血如毛的生活呢?對於未來來 講,休閒是應該多多,而爲了我們的將來,唯一的出路就是奮鬥!

伊米小花告訴了我們生命的含義:生命的意義因爲有所作爲。

伊米告訴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了,我一定會向它學習,堅持創新、有所作爲,爲我的生命增光添彩!

標籤:讀後感 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