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鋼鐵中綻放的花朵

讀後感2.76W

童年》不僅是一部充滿着崇高思想的現實主義鉅著,同時也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經典之作,它更是19世紀末俄羅斯底層民衆生活的縮影。

《童年》讀後感—鋼鐵中綻放的花朵

童年本應該是快樂的,五彩繽紛的。可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卻無比黑暗,在本應該受到無數寵愛的時候,他的親人卻離去了,卻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周圍有永不停息的紛爭。是的,還好有外祖母,一位愛的化身的使者,照亮了他黑暗的世界。我或許不能體會作者的困境,那種過早就看遍人間醜惡的心靈。但是我能在主人公的經歷中學到勇敢,勇敢地去愛去恨。懂得了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要保持一顆對生活熱愛的心。

正所謂愛與恨是相輔相成的,真正的愛才會產生真正的恨。阿廖沙對於他愛的人,都報以相同的愛,儘管這種愛是孩童似的,不是超越階級,抹去界限不分彼此的泛愛,他的愛始終飽含感情,發自內心。他把愛獻給外祖母,獻給大自然美好的風景。他對被十字架砸死的小茨岡感到極度悲傷,在街上看到外祖父家的老師傅討飯吃時,他感到難過,壓抑。但是他同樣對壓迫與剝削感到厭惡。他不會曲意去迎合奉承並不喜歡他的'兩個舅舅們,甚至於本能的厭惡他們。在接受平生的第一次“棍棒洗禮時”他表現出的是“對外祖父又蹬又踹,就他的紅鬍子,並在手腕上咬了一口……”因爲外祖父打外祖母,他把“外祖父珍藏的聖徒像腦袋剪下來”,以示報復。尤其是當他看見繼父在毆打母親時,它“抓起一把刀子,用盡全力,朝繼父的腰部刺去。”對暴虐的外祖父,兇惡的繼父,阿廖沙不顧自己還只是個孩子,勇敢的反抗。正是這樣敢愛敢恨的性格,才使這個角色如此耐人尋味。而我們新一代的孩子,溫室中的花朵正是缺少這種勇敢表現自己情緒的性格,都如此千篇一律,盲目追求的不過是自以爲與衆不同的愚蠢性格。

幼年喪父、寄人籬下、母親改嫁,不久也逝去,這些災難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雖然小阿廖沙也抑鬱過,害怕過,但是他沒有失去那可愛的童心,仍然保留了對生活的熱愛,他也會想去看一看白色桌布在藍色的染缸裏會變成什麼顏色,他也會和撿破爛的孩子成爲知心朋友,這應該就是文章的難能可貴之處吧!

我們難道不應該如此嗎?無論在多惡劣的環境下,始終保持着一顆可愛的童心,敢愛敢恨,永遠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雖然小說的主人公天真、單純的目光也曾黯淡下來,也曾感到人世的悲涼與荒唐,但我想以他這種對生活的熱情和敢愛敢恨的性格一定會創造美好的“人間”擺脫陰暗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