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合集15篇)

觀後感2.38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合集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可以通過想象,這兩個哲學社會問題會成爲縈繞全書甚至需要我們自己人生的疑問,因爲他們這是對終極的拷問,對本源的發問。

——你是誰?

當14歲的索菲收到這封信時,她一定很開心。 但她第二次想的時候,她很困惑。 我是誰? 她走到鏡子前,想象自己不是蘇菲,叫莉莉。 試着把自己叫到鏡子前眨眼,但不起作用。 所以在哲學課上,問題就像影子一樣,纏着她。 最後,她發現事情比她想象的還要奇怪。 她,蘇菲,是少校爲慶祝希德十五歲生日而虛構的人物,少校控制着她的思想和行動。 但更諷刺的是,少校,他創造了蘇菲的世界,但他是由我們創造的。

這故事就像個無底洞。很神奇,但也讓我們思考。我們也是被創造出來,住在另一個生物的腦子裏的.嗎?那我們是什麼?單純的人?還是作家小說裏的人物?還是一場夢?我們有自我意識嗎?還是有人在控制局面?這個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命運嗎?這本書給出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是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在哲學史上,成千上萬的大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爲最有洞察力的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思想: 我思故我在。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一輩子都在問問題,弄清楚我們到底是誰。

——世界從哪裏來?

信光我的立場,有五六百的書,這些圖書的圖書世界。試想一下,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力作,作者創建一個虛擬地球,數十億的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你是爲您量身定製每個項目的作者,你的生活是有點思維下的情況下,你最終會由筆者主導。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你只要打開門的小運動,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我想想你是否感到毛骨悚然。

在科學與哲學上,這都造成社會恐慌。科學上意味着企業所有學生科學發展定律都具有不確定性。哲學上意味着探尋的本源可能影響並不是一種客觀方面存在。我們的世界成爲了自己一個非常脆弱而不穩定的肥皂泡。而這種精神世界,正是蘇菲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蘇菲並沒有放棄。結束這本書的,她拿起扳手敲了敲Sid的額頭,和喜德齊駱駝跟蹤的感覺。這真像一個福音!也許我們做什麼,它可以帶來影響到了另一個世界。

人生是星塵,我們是星塵,世界發展也是星塵。

我們都很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蘇菲的世界,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神祕的哲學導師向一個名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

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她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這個少女也在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新的疑團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我們。作者化身爲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爲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爲哲學家?在此,作者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爲什麼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卻反而失去了這種本領呢?!是我們受到的束縛太多了嗎?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問題嗎?還是……我沒有答案,我只是開始在反思了。

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有先哲的教誨,黑暗向光明的衍化,還有豐富的自然科學,反差強烈的巴洛克藝術氛圍…讀此書猶如品嚐哲學盛宴,回味無窮。《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爲每一個人的成長——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進入覺悟,點燃了一盞盞明亮的航燈……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14歲小女孩的視角,帶我們瞭解哲學。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蘇菲的世界》裏面的極其巧妙的一個比喻——這世界是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兔子的細毛頂端,剛開始,所有人都對這場戲法感到驚異,但年紀愈長,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溫暖舒適,再不願爬出來看看這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深以爲然。起初,每個嬰幼兒都是在細毛頂端的,他們對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從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創造出來。但魔術師的手太過巧妙,何況當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這巧妙的戲法後,多數人選擇了忽視,他們鑽入溫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適的環境度過餘生,再也不對一切習以爲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懷疑。唯有極少數人,一生站在危險的細毛頂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們只是保持了對未知的敬畏與好奇,就站在了讓絕大多數人仰望的高度。醫生李文亮的離去,讓我再次對這個哲學上的問題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數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處的人,失去了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們習慣了固定的`思維,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現在網絡上一些所謂的“科普”,讓人更加喜歡“拿來主義”,缺乏了自身獨立思考和做出判斷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認並努力學習,一點點讓自己的無知變爲有知,從皮毛的深處向上攀爬,他們努力地攀爬着,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人要有主見,要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纔不會被別人的聲音所左右。願我們都保持着一顆警惕的心,不喪失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靠自己的腳走路,靠自己的腦袋思考。

文以治疾,書以療心。正如馮亦代先生言:“識得書報可以解無名之憂,治療心疾。”對於我個人而言,讀書思考是能夠提升個人品質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時可從多個角度看待進展,讓人變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樣,我們要積極調整心態,不恐慌,獨立思考眼前發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時光,讀書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這顯然是一部哲學的入門級作品,雖然女主角只是個15歲的小姑娘,但我相信這本書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受益頗豐。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這個經過喬斯坦·賈德巧妙編排的主線把歷史上重要哲學家及重要時期裏那些相對晦澀難懂的思想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足見其造詣之深厚。

縱觀人類的哲學史,感覺就如同印歐文化中強調的輪迴一樣,從研究自然到個人,又從研究個人到精神,然後又開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迴歸自我的探尋······雖然反反覆覆,但每次都能帶來新的觀念和新的進步,引導着人類社會的進步,正如黑格爾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的進步,使得人類朝着越來越瞭解自己的方向發展。

人的大腦纔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種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覺中誕生,然後通過實踐把這些想法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類一直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是想知道爲什麼,所以不斷的探索這個世界,不斷的發現新的知識,但是,隨着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們發現相對於已掌握的知識來說,竟然還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的。難怪蘇格拉底說: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驅使去探索世界,以至於我懷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類滅亡的開始。而這也在提醒我們每個人不要過於習慣身邊的一切,不要沉溺於以往的經驗之中,用一種好奇的喜歡發問的態度去看待我們所在的世界,這也是《蘇菲的世界》要讓我們每個讀者認識的道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其實《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早買了,可由於種種原因,我讓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裏,把它忘的找八國去了。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說除了必讀書籍還要閱讀其它任選的書目,我纔在書櫃裏翻箱倒櫃,把這本被我遺忘了很久的《蘇菲的世界》拿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聞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的發現信箱裏放着神祕的一封信。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上面僅僅寫着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蘇菲在一位不曾謀過面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學的大門。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平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

可以說,《蘇菲的世界》完全可以當作哲學啓蒙書來閱讀,絕對能使你受益匪淺。另外,本書的小說部分,蘇菲所經歷的一系列怪異的事情頗像偵察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盟友仙境》,讓我們沉迷其中。

對於這本書,我感慨最深的,莫過於蘇菲的導師給蘇菲的名爲希奇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講到的關於兔子的比喻,我感覺實在再恰當不過了,非常適用於我們現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個嚎啕大哭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異的眼光面對着這個世界。那麼他們就好比生長在兔子細毛的頂端,他們驚奇於種種事物。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的打拼,不斷的前進,也就越來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層最舒適的毛皮走區,於是,他們就在那兒安居樂業,感覺非常束縛,不員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纔會踏上這危險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來失敗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卻依然在討論他們一成不變的話題:今天股價漲了多少?某某蔬菜現在是什麼價錢?%26…%26…一系列家庭的瑣事,放在他們的嘴裏,就等同於嚼一塊泡泡糖那麼有勁兒。

所以說,我們要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不要只滿足與此時此刻的舒適暖和,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會漸漸磨掉你的意志。我們不如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頂端,再度以彷彿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啓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爲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衆出醜,併成爲衆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爲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爲了真理。他那種爲了真理而戰,爲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含義。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窗外,雨淅瀝瀝,正是讀書的意境。我坐在窗前,細細琢磨着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感受着蘇菲的神奇經歷,品味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書中語言幽默,卻將深奧的哲理闡述得淋漓盡致。認真品讀,只覺收益頗深。

“你是誰?”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蘇菲迷惑了,我也不禁啞然失笑。蘇菲就是蘇菲,我就是我,我就是孔韞秋呀!一頁頁往下翻閱,跟隨着蘇菲哲學性的思考,我也漸漸開始思考:那個叫孔韞秋的人又是誰呢?如果我換了一個名字,那麼我是否變成另一個人了呢?

就在我爲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世界從何而來”?不用說,沒有人真正知道。不過我也覺得這個問題的確是應該問的。在我的認識裏,世界只不過是太空中一個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我站起身來,在屋裏來回地踱着步,望着屋外細密的雨霧,在腦海裏搜尋着。也許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可現存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個開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由另外一個物質造成的。那另一種物質又是什麼呢?

望着窗外的雨,心久久沉浸在書中,我琢磨着好奇心、生命的意義等哲學話題,和笛卡爾、蘇格拉底等哲學家對話,感覺自己和先前的自己好像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我關心的只是吃飯睡覺、考試分數等等,就如同寄生在魔術師帽子裏變出來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墜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習慣了便無心再往上爬,它自然到不了頂尖,看不見另一片更爲廣闊的世界。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習慣了這一切的我們並未察覺這份悲哀。哲學也就這樣遠離着我們。

閱讀良久,輕輕將書合上,思緒萬千。此刻,我坐在書桌前,竟然會時不時地回頭看自己的身後,試圖搜尋蘇菲的.身影。蘇菲會不會正站在我的身旁,手舉扳鉗,準備敲我的頭,以便顯示她的存在?但即使她確實存在,真的從少校的故事中逃脫了出來,我卻無論如何看不到她。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靜靜地站在窗前,琢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一部哲學啓蒙書,但並不僅僅是哲學而已,除此之外,還有思考。對人生,對世界,對社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正本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敘述哲學的一起,運用了生動的言語來描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覽時發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描寫了一個英勇,聰穎的少女——蘇菲。由於尋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色,所以我覺得作者描寫這個人物的意圖就在於此。

爲了向大家解開國際歷史之謎,書中觸及的內容許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一起期,有哪些爲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評論的標題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爲大家做了解說,似乎整部國際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紅許多章節,每節標題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間,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論述幾個疑問。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簡單消化,也更簡單瞭解。

書中敘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敘述的有關哲學的常識,開闊了我的'視野。本來傍邊的道理許多疑問我也曾想過,但這些疑問都在腦筋中一閃而過,由於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生疏。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計在國際上的人,連國際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不免有些天真。

其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擺佈,呈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超之處在於人說話能夠不斷揭穿大家思想上的缺點,令人能夠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說話無疑是當衆出醜,並變成世人的笑柄,關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承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墮落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能夠央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由於他注重良知與真理,到生命完畢也是爲了真理。他那種爲了真理而戰,爲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值得咱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領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國際上還有許多工作等着咱們去探究,大天然的祕密使永久也揭不完的,早年的哲學家爲咱們解開了不少國際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咱們不也大概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念掀開天然與人類社會的奧妙,也爲咱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響,《蘇菲的世界》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世界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發現了一封寫着兩個哲學問題的神祕來信,她在一位哲學老師用一封封信的指導下,開始思索與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所有哲學大師所思考各類問題與學說,最後塑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我,之後,作者化身爲艾伯特,爲蘇菲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爲哲學家?在此做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從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現實生活中,我們缺的就是那一顆好奇心,但好奇心太大也不好,可是如果人沒有好奇心,就會失去動力,失去了可以發掘的智慧。沒有天生的概念,而我們也應當相信,無論事情對於自己來說是好是壞,都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如果是好事,當然很好,那麼如果是壞事,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教訓,所以無論事情好壞,我們都應當笑着接受做事也要考慮後果。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探索需要經受種種的挫折,一個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漸漸成長,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曾經經歷過兩次對自己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連續兩年大學聯考失敗,另一次是出國留學夢的破滅,不過正是這些磨難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於是他抓住了生命中的一次機會,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練人們的意志。

頁頁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閒來常作伴,意蘊可滌心。我原本以爲哲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學問,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就明白了,哲學到底是什麼,哲學也可以證明許多:美與醜,善與惡,生與死,以及一些科學給予我們的知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看到《蘇菲的世界》最後一行字時,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還想知道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接下來的生活會怎樣,他們能否適應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像空氣一樣存在的日子。

隨着故事情節的一點點發展,一個個謎團漸漸的清晰,才知原來這是一個故事中還有另外一個故事的小說,這讓我想起卞之琳寫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通過哲學老師艾伯特的講解,蘇菲一點點了解了哲學史的.發展演變,而讀者像我這種初學者也會不由自主的和蘇菲一樣跟着艾伯特的步伐,對哲學產生好奇,想去探究它的足跡。

這本書有500多頁,講述了一些西方哲學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果之前對西方文化沒有太多瞭解,對其中描述的歷史人物從未聽聞,讀起來也許會覺得些許陌生,甚至是枯燥。讀前面幾個章節時我就覺得有些陌生也不是特別感興趣,從講述蘇格拉底開始我才漸入佳境,因爲以前聽聞過這些歷史人物,也就能耐心讀下去。每一個歷史時期提出的哲學觀點各不相同,越接近現代越會覺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不禁佩服黑格爾、馬克思等近現代哲學家的偉大,然而書中借艾伯特觀點提到“現代科學有一大部分源自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的努力,例如尋找組成所有物質的不可見的‘基礎分子’”這樣讓我想起牛頓說過“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說我們在敬佩今人的同時不能忘記古人的開拓之功。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圍繞着這兩個哲學問題,一部漫長的哲學史從無到有蔓延開來,書中艾伯特告訴蘇菲我們開始這門課程時所提出的問題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回答。薩特對此給出了很好的解釋,他說“關於存在的問題是無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謂哲學問題的定義就是每一個時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地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作爲個體,我想不明白世界從何而來,我只能從現有的大家所共知的信息中對地球的產生有一個大體上的瞭解,而對我個人來講,我卻可以實實在在地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我想要怎樣的存在。我想:這就是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對自己人生的思考,這就是讀這本書給我的益處吧!面對生活、工作中的紛紛擾擾,靜下心來去思考它們對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義,那麼一些名利就會放下,一些苦惱就可以淡然處之,我的存在也就更加直接地奔向它應有的價值。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很久以前,人們就對月亮有着無限的遐想。好奇心,驅使人類踏上了探索月亮的征途。《蘇菲的世界》向我敞開了哲學的大門,也讓我知道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蘇菲的世界》是一場對自己心底的直視,也是一場哲學思想的火花碰撞。14歲的少女蘇菲,一封神祕信件改變了她的生活:“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她從未想過這些問題,而在那天之後,蘇菲不斷的接收到類似於這樣的信,好奇心也驅使她打開一封又一封。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一場關於哲理的頭腦風暴,蘇菲逐漸也意識到了自己是個書中的虛構人物,關於哲理的思考,使她有了自己的意識。最後,這個故事以一個開放的結局告終,蘇菲莫名逃出了書中世界,給讀者留下無限的遐想。

《蘇菲的世界》中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好奇心是上天賜予人最寶貴的財富,它引領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優秀的哲學家,對世上的種種都充滿了好奇,從來不會過分習慣於這個世界。就像是太陽,月亮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很正常,而有好奇心的哲學家,只是會想到,他們爲何會存在?人類歷史的進步,天生的好奇心驅使着我們去探索更多的奧祕。

蘇菲是個有好奇心的女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令她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因爲這,她才能探索出更多的不爲人知的祕密,獲取比常人更多的`知識。

培根曾說:“一看見汪洋就認定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如果我們認爲月亮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或許永遠不會邁出探索宇宙的那一步。如果我們認爲海洋是理所當然的,又怎麼會發現深海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如果我們認爲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人類文明又怎麼會生生不息地繁衍出燦爛的文明,又怎麼會繁衍到現在?好奇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滿趣味,充滿新鮮感。我們要始終以好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去熱愛生活吧,那需要我們去發現,生活的“爲什麼”,就是生活的意義。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寶貴的,法布爾小時候喜歡觀察,愛看那些各種各樣的小昆蟲,在小法布爾看來,他們是有靈性的。這種好奇心,對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終陪伴着他,從未放棄。這才造就了一個科學家,造就了《昆蟲記》這本科學著作。

我們需要保持一個好奇心,去擁抱世界,而不是讓世界圍着我們。我們要銘記,青春的朝氣和前進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終將失去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可是“我思故我在”是真的嗎?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它讓我感到恐懼。或許作者就是想讓我們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吧。

有時候我會想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爲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我原本以爲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我認爲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纔給予我們智慧。

沒有多少人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活着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纔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着,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在這麼大的世界中,我無法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有人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意義頗深的人類哲學發展史,它延伸出了人們對哲學世界的嚮往與渴望,對人類自身問題的好奇與不解,它見證了每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無知轉變爲智慧,由困惑到了解自身哲學,本書爲我們開啓了哲學之門與致知之門。在茫茫大千世界給予人們前進的期望。

《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智慧的世界,亦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召喚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禮讚,這種讚歎不是虛無的,它本身就是一種靈魂的至高寄託,人們在這種思索方式下總能找到睿智的縮影。使人們不只滿足於當下所知,賈德這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超乎前人的,他用事實驗證了哲學不只是誇誇其談,而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究,是人們的必備飲食、精神營養。

在宇宙的世界裏,我們的星球似乎是一個想象力被束縛的存在。認爲所有的事物均有其出現的理由,卻並未進行仔細地思考。例如:“人是從何而來?”,“生物是如何進化而來?”。就這樣,很久以後開始有人從哲學的角度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哲學有時更像一架天平,無論何物放上去,立刻顯而易見,無可否認。

誠然,哲學家並不深究“萬物從何而來?”這類問題,他們更多思考的是一種東西爲什麼存在而自然的形貌又不斷改變,他們從事物的機理出發,研究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爲何會有某一種事物的存在,再上升到哲學的層面上。對自然的很多疑慮做出哲學方面的思索,將人們從“人從何而來?”的圈子中釋放出來,進一步研究其具體的構造。從而使人們更好的瞭解自我與社會。當今中國社會被實物主義佔領,對於人們來講哲學顯得太過於飄渺。可是,從某種意義來講,哲學是我們的一劑良藥,它以某物的本質爲藥理,對症下藥,就好像魯迅的筆桿子,很深刻的揭露這個世界的假象,讓更多的人看清這個世界的美醜。

許多人在迷茫的生存中失去自我,宇宙的意義在他們看來是無稽之談,每個人都是自顧自地活着,用肉體的富足掩飾精神的頹敗。從本書的故事來講,不僅僅使我們提升對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對自我的認知。此書能夠提高人心靈的層次,將人們的細末神經經過放大鏡無限的放大,最終數清命運的紋理。大多數人僅有在自我的生命即將結束時才了悟人生的哲學,後悔終生晚矣。我們要儘早探求生命的哲學,充分考量人生的價值,不可惶惶終日,最終無法挽回。

《蘇菲的世界》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探索,自然的祕密是說不完的。我們總是在認識自我以後開始關注整個世界,在世界中尋覓新的人生哲學,去用智慧的眼睛觀察,用心體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這本書的結構真的非常妙,大局觀表現得淋漓盡致!先用蘇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製造懸疑,引人入勝,使讀者自動代入蘇菲的角色接受哲學課程,完全不像純粹的哲學課本讓人昏昏欲睡。而隨着席德生日的臨近,謎團漸漸浮出水面(爲了不劇透,以免影響其他讀者閱讀,具體內容不提),正好完美地表達了前面所有章節都談論到的某個哲學問題。

以前對哲學有一些偏見,總覺得哲學是類似神學或者研究一些永遠沒有答案問題的學說,後來瞭解了辯證法,看法有了一些改觀,但還是難以理解。有認識的哲學系的同學,會很好奇他們都學些什麼,作業和考試是什麼樣兒的,今後做什麼工作等等。看完這本書發現,哲學並不是純粹的思想層面的學說,它和科學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哲學家大多數也是科學家,他們也會通過實驗來驗證他們提出的理論,甚至可以說很多科學理論都是哲學家在解決哲學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總結出來的。

我們從出生就被教授許許多多的知識和所謂正確或者說主流的世界觀,當我們看待某些事物時會產生一些“理所當然”的看法,而且大多數人都會持這種看法,這就是大家從小被授予相同世界觀的結果。然而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這些所謂正確的世界觀是從何而來的,甚至在閱讀這本書的開始階段,讀到一些可能被現在世界擯棄的哲學思想時,不由自主地鄙視並否定它們,但越往後讀,我發現有一些思想超出了我現有知識水平的判斷能力之外了,這時我才發現我的傾向性變得很弱,再也不能那麼毫不猶豫地否定或者肯定什麼了,我需要利用我現有的能夠被證實的思想觀念來推理這個新出現的思想是否在合理的框架內,進而決定自己是否接受它,這可能就是主流世界觀形成的大致過程吧,被大多數人或者能引領世界的少數人認同的思想便被寫進教科書。但是,後來黑格爾出現了,他明確地告訴了我歷史的發展規則——辯證法。辯證法又告訴我,我們現在認爲理所當然的事物可能會在若干年後會變得非常不可思議,所以我也不知道哪些東西是絕對正確的,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永恆正確的觀念,因爲它們跟所處的歷史環境有關,可能類似於邊界條件對結果的影響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在我看完《蘇菲的世界》後,心中有感而發,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歷程。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時時在我心中索繞,排解不開。我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的信件帶領下開始思索哲學的'問題。世界起源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魔鏡”……每件事情都是線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面前。卻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界,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哲學缺乏的時代,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他兩者之間最美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爲孩子都沒有失去對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爲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將會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初的意義。可是,我想身爲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爲自己的生活負責。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斷定這麼浩瀚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標籤:讀後感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