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茶館》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茶館》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館》讀書筆記

《茶館》讀書筆記1

茶館,一個拉家常的地方,卻折射出一個社會的縮影,茶館真是一句臺詞,一個人物,一個茶館,一個社會,雖已讀完,耐人尋味。

茶館這部書與北京城的語態茶館爲背景,講述在這個時期裏的人和事,表現了社會下層人民苦不言堪的生活和當官只顧享樂的風氣。

讀完這本書暫不提感受,我最佩服的就是老舍先生的寫法,它能讓茶館成爲一個社會的縮影,他沒有直接寫當時的龍爭虎鬥,而是以普通民衆的生活爲落腳點,側面來突出,來反襯這種寫法,更能讓人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因爲讀者走進了裏面的人物。

前清、民國,朝代在更迭,角色在更替,但不變的是社會現象和風氣,人民在戰爭和高官的壓迫中苦苦掙扎,王利發,一個隨機應變的人物,我覺得他的茶館裏賣兩種茶,一種是爲討好高官而準備的茶,另一杯是同情民衆而送的茶,王利發,他的內心也一樣清澈明淨,同情窮人,對戰爭很反感,但是當時的時局不得不讓他對高官諂顏獻媚,想在這個動盪的社會中有一席生存之地,但是社會的動盪只能把他一步步逼向絕路,最後上吊而亡。

在第一幕中“將,你完了”,讓我覺得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人人都如棋,都有着自己的使命,但又不得不如傀儡般受制於人,一顆又一顆棋子被粉碎,而在中國這張棋盤上留下來的只有哀鴻遍野,血染千里的殘局景象。

《茶館》讀書筆記2

《茶館》這篇話劇是當代作家舒慶春老先生的話劇傑作,初讀《茶館》,雙眸便煥然一新了。與其他的話劇不同,老舍巧妙地僅用了兩三萬字描繪出了了中華民族古典的象徵——茶館,同時也用精緻的語言,在字裏行間,送走了3個時代。

老舍的《茶館》使我對舊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前的我,說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時,總覺得是一句表面上的話, 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但自從我看完了,《茶館》 對這一句話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從抽象的概念便成了深有體會的畫面。面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我的心緊張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依依不捨 ,我的眼睛模糊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無奈 ,我深表同情, 這一切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這位“語言大師”帶給我們不僅僅是一部話劇,他帶給我們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爲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

《茶館》讀書筆記3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裏。茶館裏人來人往,會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社會,《茶館》的成功首先在於他的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全劇人物多,時間跨度大,沒有中心故事,老舍採用了四種手法構造該劇:

一、主要人物父子貫穿全劇,使不會說來說去,離題太遠,不知所云.

二、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助於故事連貫。

三、每個人物都扮演着他們自己的角色,同時又與各自所處的時代緊密關聯。

四、無關緊要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絕無贅筆。

由於《茶館》是老舍寫的,所以始終有點散文的味道。同時《茶館》內發生的故事所處的年代是戰亂時期,所以對我的吸引不大,但是我可以讀出作者的宗旨。

整個故事反映就是當時的社會炎涼,慘無人道欺壓百姓,人們素質低,沒有人權……整個封建年代的情況,將在這一個茶館裏全部折射出來,這也能說明老舍寫作技術的高超,尤其是語言描寫,寫得十分真實,能一針見血。

從話劇結局:王利發老實厚道,卻落個自殺,連家都沒有了,而那些天天做傷天害理,害人利己的事的人卻過上好日子,穿洋人衣服就能說明當時的社會不公平,無人道,充滿權勢欺壓人民,沒法律,沒人權,沒真理,整個社會是那悲涼.

《茶館》讀書筆記4

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茶館》,真不愧是“東方舞臺上的奇蹟!”

全劇人物複雜多樣,但從單純的展示到新的展示,再到最後的卑微,都是簡單的變化,表現出各個特定歷史時期茶館的文化特徵和時代特徵。

晚清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無望,是整部戲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想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徵。爲此,老舍精心刻畫了各種人物。從舊社會小資產階級產品和小商人的典型任務出發,王利發轉變經營方式,充滿愛國熱情,最後淪落爲賣菜的常.他們都在一步一步地不斷深化文章的主旨。從這個老茶館的精彩表演中可以看出,體制必然滅亡。

老舍流暢的筆觸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京味”的強勢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藝術劇本。簡潔而個性化的語言可以用幾句話勾勒出人物的走廊,突出老舍的戲劇特色。當然還有一個類似“威爾,你完了”的雙關潛臺詞,很有意思讓人讀。語言中蘊含着老舍高超的寫作技巧。

茶館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富裕的典範。

《茶館》讀書筆記5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爲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爲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當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爲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鉅作。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鬆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鬆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衆,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衛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爲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爲“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爲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茶館》讀書筆記6

老舍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紹了。倒是寫作背景得說說:話劇《寫於1956至1957年間,它是老舍一生中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說,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老舍寫小說很少,卻寫了不少的戲。在寫《茶館》之前,他寫了話劇《春華秋實》、《西望長安》,在《茶館》之後寫了《紅大院》、《女店員》和《全家福》等。《茶館》跟這些配合時事政治的作品,在題材、風格以及創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樣,他重新寫起了解放前寫慣了的“陳年往事”。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爲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爲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茶館》讓我們看清了那三個黑暗時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民,一個個破落、衰敗。《茶館》不愧爲“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茶館》讀書筆記7

初秋,葉離樹下,鋪滿了那條彎曲的小徑。

裕泰茶館裏,一個個蒼涼的故事悄然縮放,有夢想破碎的無奈,有骨肉分離的痛楚,有欺軟怕硬黑白顛倒的腐朽,混雜於茶客們喧囂的冷談聲和嘆息聲中,化成一片嘈雜。

而我,靜坐於茶館內,輕飲一口清茶,留下了滿腔的苦澀…常四爺的鳥籠老舍是睿智的。在他的筆下,每個人的出場都暗示着他不可逆轉的命運。他們都在等待着黑暗的源泉張開血盆大口緩緩地將他們吞噬。

常四爺一出場,便提着一隻被幽囚的鳥兒,殊不知,他亦是一隻心高氣傲的鳥兒呀!世事滄桑,社會腐朽,他用明銳的雙眼看到了罪惡的本質。他憤世嫉俗,他正直無畏,於是他像畫眉般高聲吟唱,抑或抨擊着奢靡的貴族和不公的世道,抑或預言着帝國悲愴的命運。

“二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一聲清脆的啼鳴,輕易地打碎了人們精心呵護的幻境。然而,這隻正直而又善良的鳥兒也難逃被囚禁的厄運。

他被關入了冷冰冰的鳥籠中,於是所有悅耳的啼鳴都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化成一片徒勞的虛嘆。鳥籠外,是人們悲憫的目光和無盡的沉默,而鳥籠內,只有一陣陣的嘆息。王利發的茶王利發準備了兩杯茶,一杯奉送給窮人,另一杯爲達官貴人而溫。

在他的心中總是盪漾着一泓同情的湖水。他可憐那些淪落的人們,卻感到無能爲力,只能奉上一杯清茶。炙熱的茶水裏,翻滾的是掌櫃的悲憫。

然而,在動盪不安的局勢裏,他又不得不戴上世俗的面具,對於上層階級,他諂顏獻媚,吮癰舐痔,他希望能用一杯暖暖的好茶來換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時代的悲哀將他一步步逼入絕地。

無奈,王利發手中的茶壺摔碎在地,滾滾燙的茶水四濺,留下滿地晶瑩的碎片。

秦仲義的刀和龐總管的劍秦仲義手持鋼刀,他滿腔豪情,期盼着能用鋼刃斬斷纏繞於神州大地的荊棘,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龐太監身藏利刃,陰險狡詐,他的劍尖直指着那些真正救國存亡的義士。

兩人相遇了,表面上一陣寒喧,實際上早已刀光劍影,維新派與頑固派的針鋒相對一觸即發,令人不由爲此驚歎。

舞刀弄劍間,他們劃開了時代的傷口,涌出汩汩的鮮血。

茶館的棋“將,你完了”!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中,人人如棋,每個人都肩負着不可下的使命,卻又不得不如同傀儡般受制於人,尖銳的`矛盾造就了均可逆轉的悲劇,一枚又一枚的棋子被粉碎。棋盤上,只留下一片殘局。

《茶館》讀書筆記8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館》看似聚焦於一個小茶館裏,但這個人來人往的茶館裏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簡言之,是一個小社會的濃縮。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刻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說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那裏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裏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着淺綠色桌布。牆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傢俱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那裏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着裕泰一齊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着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夥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後。“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臺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着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後面還跟着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說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徵之一。

沈處長但是是這戲中的跑龍套,而王利發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闆,爲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因此茶館不僅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期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苟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我堅守茶館,最後用上吊來結束性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麼多,可見他潛質的強大。一張張醜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

《茶館》讀書筆記9

一直以來,我都對共和國文學避之不及,老舍的《茶館》自然也成了“政治的犧牲品”,多少次過其門而刻意不入。若不是於是之等北京人藝的老一輩藝術家出神入化的表演詮釋使之成爲話劇經典,《茶館》恐怕早就淹沒在共和國文學連篇累牘的文字垃圾中了。我之所以看《茶館》其實也是衝着北京人藝爐火純青的表演去的。漸漸入戲之後,才恍然覺得,老舍的劇本雖然寫於讚歌大躍進的1956年,系奉命而作,但是那顆體恤下層人民的心,卻衝破了政治外殼的包圍,就像雲雀衝破了寂靜黎明的禁錮,婉轉而悠揚,直擊人心。

《茶館》裏有的對白能引人一笑,但是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無奈的自嘲。這些發笑的對白,要麼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人無奈之下說出的無奈之話,要麼就是那些令人厭惡的角色的溜鬚拍馬。笑過之後,不禁感到一絲悲涼——“人活着總得有條路走啊,可是哪有路可走啊!”願爲國家排憂解難的人們飄零四方,一輩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櫃被逼上吊自殺,見風使舵溜鬚拍馬毫無良心的人卻有錢有勢,不惜讓別人用命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打學生的老師追殺愛學生的老師,給官差兩個洋錢就能免去殺身之禍,官差指誰就殺誰——“這什麼世道啊?”

《茶館》最後的一部分,三位氣數將盡的老人碰在一起,回顧自己的一輩子,讓人頗感心酸:心懷浩然正氣的常四爺幹了一輩子的活卻“一事無成”,心懷實業救國理想的秦二爺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廠“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櫃“做了一輩子順民”,到了讓人趕出自己開了50年的茶館。這就是“愛國”“順民”的“下場”……“我愛咱們的國啊,可是誰愛我啊?”常四爺在同一地點時隔五十年兩出此話,着實讓人嗟嘆不已……

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這大概是中國人對於革命的一貫態度,幾千年來未有改變。但是,越是苟且躲避以求自保,就越是被各色無賴欺壓魚肉,一輪輪地盤剝搜刮,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說到茶館,多數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北京人藝一幫老藝術家入木三分、形神兼備的表演。但我剛開始看時,還是不大習慣,總覺程式化痕跡太濃,一舉一動一板一眼,每一個動作的精心雕琢。後來看衆人的評論,才知道這其中透出的老北京人生活的尊嚴和做人的溫良恭儉讓,那時的人們就是這樣見面作揖,硬骨朗朗,言行舉止中千年文化的修養一覽無遺。中國戲劇唱唸做打凌然不亂的套路原來就是那個禮教中國的生動顯現。現在這樣的就中國人怕是無處可尋了。

舊時的茶館是市民們幾乎僅有的公共空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混雜其中,上層人物與平民百姓一桌喝茶聊天,倒恍然間讓人忘記了階級差別的存在。但是再仔細琢磨茶館中活躍的都是些什麼人,就能看出平頭百姓是坐不起茶館的,在茶館裏悠閒品茗,提籠架鳥的幾乎都是吃份額的旗人,前清遺老;吃洋人軟飯的買辦和“誰有錢就爲誰賣命、充當打手”的地痞流氓;專心向佛不問政事的參議員……至於底層人民,這裏則是他們賣命、乞討的傷心之地。

作爲公共空間的茶館很容易使人聯想起西方大革命時期的咖啡館。但是二者的意義卻更好相反。本雅明說,巴黎的咖啡館裏經常擠進一些付不起80法郎高價訂閱報紙的人,圍在一起搶讀一張報紙,議論國事,密謀革命。西人後來把這造反的發源地(包括小酒館和街壘)冠上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公共領域”。但是《茶館》裏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貼了幾十年的“莫談國事”也沒聽說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是幾個愛耍嘴皮子的茶客硬給喝下臺的。重農抑商,皇權浩蕩的封建社會中誕生不了法國那樣的穿着燈芯褲的中產階級,《茶館》中實業救國的那位民族資本家最後落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境地。中國的“公共領域”只是言論無路的上層精英們過過嘴癮、發發牢騷的地方罷了,不是民主的醞釀所,而是民意的疏散地。後來北京的茶館漸漸式微了,成都等地的茶館依然花開遍地,不過依然是“莫談國事”。至於傳說中的“中產階級”,咖啡館可是彰顯高雅品位,爲權錢交易去臭的好地方。

《茶館》讀書筆記10

人民藝術家老舍筆下的《茶館》真不愧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全劇的人物複雜多樣,卻簡單到從陳設的古樸變爲新式,最後淪爲簡陋,昭示出茶館在各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徵、時代特徵。

清末整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藥是全劇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要反映的現實社會的特點。爲此,老舍先生精心刻畫了各色人物。從舊社會小資產物、小商人的典型任務王利發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充滿愛國熱情、最後淪落爲賣菜的常四爺……無不時刻在步步深入文章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這家老茶館中的精彩演出,看出就制度的必然滅亡。

老舍行雲流水的筆法在語言特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濃烈的“京味”語言籠罩了整個劇本,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劇本。精練而又個性的語言,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廊來更能突顯老舍的戲劇特點。當然少不了像“將,你完啦”這樣一語雙關的潛臺詞,讓人讀了很有味道。語言中蘊藏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寫作手法。

茶館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茶館的興衰,更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濃縮的典範。

《茶館》讀書筆記11

在我國五十年代的首都話劇舞臺上,老舍先生是一位十分活躍的戲劇家。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寫出了半個多世紀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這些作品,是勞動人民翻身解放的歡樂之歌,也是作者對黨和新中國的讚美之歌。在這些頌歌裏,有一曲悠遠低沉的帶笑的舊社會的葬歌,恰似華美樂章的主旋律的一段變奏,它從另一個角度和側面,深摯含蓄地抒發了作者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它就是老舍先生於一九五七年創作的三幕話劇《茶館》。

《茶館》通過對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近五十年的舊中國風雲變幻的描繪,埋葬了三個可詛咒的時代:戊戌政變失敗後的晚清末年;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爆發前夕的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這縱貫半個世紀的三個舊時代,是舊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漸加劇、中國由封建的老大帝國日益淪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覺醒抗爭、掀起了反封建的革命怒濤的時代。老舍先生用三幕戲、三萬字,深刻地描繪出這樣一副廣闊的時代畫卷,出色地完成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任務。

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通過茶館這個窗口,在三幕戲中分別截取了三個時代的橫斷面,廣泛地展現了整個社會面貌。“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等,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這個典型環境,通過茶館裏出現的稀奇古怪、荒唐可笑的人和事,讓觀衆去認識那個不復存在的時代。同時,《茶館》對時代的反映,都不是正面描寫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如作者所說:“側面地透露一些政治消息。”作者通過各種貫穿人物生活上的變遷,表現了社會的發展演變。

如,對於依附於帝國主義、滿清、軍閥和國民黨的鷹犬爪牙與社會渣滓,如西太后的龐奴龐太監、說媒拉縴的人口販子劉麻子、特務打手之類的壓迫者吃人者,作者用“子承父業”的辦法,讓他們的反動職業“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他們越變越無恥、越變越反動的歷史,深刻地揭示:“五十年來中國的統治階級雖然幾經變換,但反動派吃人的本質卻是一脈相承的。三次換湯不換藥的改朝換代的結果,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越來越腐敗、越來越黑暗;對於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壓迫受損害者,如膽小怕事的茶館掌櫃王利發、主張實業救國的秦仲義、剛正不阿並由旗人淪爲普通勞動者的常四爺、破產的農民康順子等,作者寫出了他們越變越窮苦,越變越醒悟的悲慘歷史,特別是茶館的被霸佔、王利發的自殺、秦仲義的破產和他們的悲憤控訴,表現了國民黨的罪惡統治是多麼不得人心。而康順子的最後走上了去西山追尋兒子的革命道路,更是說明了勞動人民的覺醒反抗和舊時代的必將滅亡。

《茶館》採用了特殊的戲劇結構,作者擺脫開劇作法中的“老套子”,甘願冒着事件不集中,故事性不強的“危險”去進行“新的嘗試”,這些“嘗試”表現在:

第一,作品不拘泥於一人一事爲主線的傳統結構法,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用無數張人物速寫組成的幾十副時代的剪影,形成一個個戲劇片斷,把它們巧妙地編織起來,從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風貌,表現了時代特徵和社會心理。這裏有太監買老婆之類的血腥買賣;有退隱的國會議員萬念俱灰的懺悔和哀嘆;也有流氓打手的尋釁敲詐、特務暗探的搜捕無辜….一幅幅生活畫面,呈現出舊時代

病態的社會橫斷面。這些都是由一張張絕妙的人物速寫組成的。

第二,作品結構戲劇衝突的方法和一般的戲劇不同。爲了表現人民與舊時代的矛盾,它以茶館爲統一的地點,集中了三個社會中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這些人物和王利發茶館的興衰不一定都有直接的關係,他們相互之間也並非存在着你死我活的具體矛盾和衝突,但是作爲階級社會中的一員,必然分別隸屬於社會矛盾的某一方,所以他們的言談舉止又無不反映着社會的矛盾。它用一連串特寫場面,把許多場面、片斷結合在一起,展覽各個時代的人物,揭露了人民和舊時代的尖銳對立和矛盾。

第三,歸根結底,作品用的是一種典型的人物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它展覽了七十多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風貌和性格特點,揭示了社會一角。它沒有突出的主人公,也沒有共同一致的行動,每個人都帶着自己的過去,成爲一條獨立的故事線。即使是稍縱即逝的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全部生活和思想。鮮明的主題思想把它們穿在一起,組成一臺統一的戲。

另外,《茶館》的語言藝術也是極具特色的,它具體表現在:

第一,極具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古往今來,一切成功的戲劇作品中,凡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必然有着性格化的語言。老舍自己也認爲,劇中人物的對話“應該是人物自己應該說的話。”即“甲說甲的話,乙說乙的話。”如《茶館》開幕後王利發和唐鐵嘴的兩句對話就非常自然地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典型環境,與此同時也生動地介紹了唐鐵嘴江湖騙子的身份及其鴉片鬼的品性,和王利發作爲茶館掌櫃圓熟世故,善於應酬的生意人面貌。這些話,看似平常,卻都有着深刻的性格烙印。王利發一輩子謹小慎微,巴結認真,滿以爲按照父輩留下的方法就不會出錯,可是,茶館卻每況愈下,最終被人霸佔。王利發也只有懸樑自盡,與茶館共存亡。“爲什麼就不叫我活着呢?”就表現了他死前的痛苦心情;秦仲義原北京城有名的大地主,從二十多歲起,就主張實業救國。想不到五十年的心血,非但沒能“富國裕民”,自己反而成了窮光蛋。所以,他感嘆“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爲……”這當然是反話,是一種對舊社會強烈不滿的激憤之詞。

第二,濃厚的“北京味兒”。老舍的話劇,和他的小說一樣,是非常富有“北京味兒”的,用北京的話,寫北京的人,北京的事,稱得上是中國話劇史上的“京味兒”作品的典範。比如,《茶館》開幕時,茶客鬆二爺正和常四爺議論着打架的事,打手二德子恰好進來聽見: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閒話呢?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着嗎?鬆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裏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鬆二爺稱他頭次相識的二德子也用“您”。這是講究禮儀的北京人一般對人的尊稱。常四爺和二德子雖是初次見面,卻不客氣地互稱“你”,這表明,他們正處在劍拔弩張的鬥爭局面之中,互稱“你”,以示對於對方的輕蔑不敬;這裏也有北京的方言土語,如“當差的”(做小官吏或僕人)、“外場人”(舊指善於交際,好面子的人)等,這些語言有助於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二德子仗勢欺人,無理挑釁,常四爺剛直強硬不服軟,鬆二爺則軟弱膽小,息事寧人。在許多場合,老舍常用俗語表現各個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要體面的鬆二爺則愛說“外場人不做老孃們的事!”王利發精明圓滑,八面玲瓏,牢記着“街面兒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的處世哲學。

《茶館》是老舍最優秀的戲劇創作,他的的幽默詼諧飽含着對人民的摯受,閃耀着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彩。諷刺的力量是真實,絕不能爲追求藝術效果而背離真實、丟掉現實主義傳統。由子作者將幽漱和諷刺圍綁主題進行,而且善於擅長此道,所以既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內容,又加粥了藝術效果,從而使優茶館琪實深刻地

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冷酷、且筆力雄健,氣魄宏大,冷嘲熱諷之中包含着深瓤的批判力量,以及富有幽默而嚴峻的藝術風格,被外國文藝界人士譽爲是“東方的奇蹟”。一部《茶館》,以其內涵之寬廣,窩愈之深邃,構思之梢巧,語言功力之深厚等,征服了中外觀衆,爲我國話劇直得了世界性聲譽。而且《茶館》的影響不是短時期的,它對當代話劇的影晌已延伸到新時期,遵從藝術創作規律的《茶館》成爲了中國當代話劇史上一順粗眼的明珠,至今光芒不減。

《茶館》讀書筆記12

我們學中文的學生們讀了很多文學作品。但是,我覺得老舍的《茶館》是很特別的,讀者可以把《茶館》作爲歷史材料,就能更深的瞭解從清朝到國民黨時代人民生活上的問題。雖然這個時代不算長,只是一個人的一輩子。這段期間中國經過了好多的改變,這時候,中國是災難深重的。《茶館》裏,讀者不但瞭解到那時候的政治,而且也可以看到人民生活的方式。老舍先生的話劇包括了各種各樣的中國人,從有權有勢的龐太監到最可憐的康六。我想每一個讀者一定會找到一個你同情的人物。

因爲我在大學上了中國歷史課,所以我覺得《茶館》特別有意思。我們大學生唸了好多政治家的書,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學中國歷史,尤其是從老百姓的觀點。爲了徹底地瞭解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學文學作品,雖然我念了好多歷史書,但是沒有一本象《茶館》那樣,給我那麼深的印象。我以前唸了一些有關中國政府貪污的情形。但是到我看王掌櫃被壓迫,我才明白政府的貪污到那麼厲害的程度。美國人不容易承認共產主義有好處,現代的中國跟舊時代的中國無可比擬。在老舍先生的《舊時代的畫卷》裏,捱餓的人很普遍;賣女兒的人多,雖然我沒有看見過很富有的現代中國人,但是我也沒看到很貧窮的中國人。我覺得現在的中國是值得讚許的。

除了學中國立時以外,我也享受了學老舍的文學作品,他寫得太好了,而且真有地道的北京味兒。我真羨慕他的寫作技巧和才能。他能包括那麼多人物在一個短話劇裏。每一個人的性格分別的很清楚,他們說的話也明顯地表示他的社會地位。

因爲我是個女人,我特別對女性人物有興趣。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康順子,所以我很高興地演那個角色。從康順子的性格,讀者可以看出中國女人的能力,他受了一輩子的苦,但是他的精神還很堅強,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快樂。舊時代的女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但是《茶館》的故事也暗示這個情況會慢慢兒地改善。小花代表下一代人;雖然她是個女孩,她的父親,爺爺,和康婆婆都鼓勵她要好好唸書,我看了這些女人的情況之後,我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有一次,一個人問:“如果你可以見到任何一個人,你想選擇誰?”我回答說,“我的曾祖母。”因爲我很想了解我家的歷史,我不知道《茶館》裏哪一個女性人物象我的曾祖母。

《茶館》裏有些語言我特別喜歡。大傻楊的話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開幕辦法。我從來沒聽過數來寶。(我也覺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觀衆一看大傻楊的樣子就馬上知道當時人民的情況,在第一幕時,他說得很活潑,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樣子是“半死半活”的。我發覺了中國人跟美國人說話的法子很不一樣,差別相當大!中國人是比較含蓄;他們常用客氣話和婉轉的話,這是中文最難學的地方!在《茶館》我們學了地道的中國人的說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兩個拜把子兄弟想娶一個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訴劉麻子他們的奇怪要求,他們當然不直說出來,反而他們說,“這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沒人笑話俺們的交情。”劉麻子同意,“沒人恥笑。”他們又說,“那你說這三個人的交情也沒人恥笑吧?”我也很喜歡劉麻子的反應。“平常都說這小兩口兒,小兩口兒,誰聽說過小三口兒的呢?”中文裏真有微妙的意義!從王掌櫃的臺詞裏,我學了一些客氣話,他專門說客氣話;他自己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見着誰我都鞠躬,請安,作揖,”所以,我現在知道一些話;比方“我的臉上有光”或者“那兒的話”,我聽到新加坡人用這兩句話,所以我學到的東西真有用!老舍先生寫的對白也包括了面譽背譭的話,比方秦二爺跟龐太監似乎彼此標榜,但是秦二爺一走後,龐太監馬上很兇地說他的壞話,顯示他看不起秦二爺。還有一些說法我以前沒聽過的,比方說人人常稱呼“某某人的媽”,當然也表現出大家對女人的看法:中國女人最重要的任務是生孩子!我想如果人叫我媽媽“禾火、王利 的媽”她一定會生氣。我們現代的中國女人堅持我們有自己的名字!

《茶館》讀書筆記13

而《茶館》則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劇本之一,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語言都爲人們津津樂道。

讀過《茶館》的人都知道,這個劇本是通過對一個小茶館,名曰裕泰茶館的地方所發生的故事進行描寫,從而表現出中國從清末到民國的變遷。《茶館》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生存狀況,不論是他們的掙扎,抑或是他們的無奈,都被拉入故事中進行生動的展示。這部戲劇彷彿是一幅萬生相,將我們完全帶入了那個年代。在這部戲劇中並沒有絕對的主人公,各個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交織成一張人物網,共同推進着這個故事前進。老舍先生好似一個可親的老者,臉上帶着淺淺的憂傷,向我們講述着那個時代的悲與喜。我想他生活在那個年代,他了解那個年代。

在小時候,我初次閱讀《茶館》時,並不能理解這其中蘊含着的深刻的哀傷。但當我長大後,再次閱讀這部戲劇的時候,卻生動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創作《茶館》時,心中既憤怒而又無奈的悲傷。

在整部戲劇中,有兩個場景是我始終都不能釋懷的。我不能理解,我不能釋懷,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中國人。

其一就是龐太監在買媳婦的時候,中間人剋扣了人家賣女兒的銀子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一絲一毫的羞愧。最終老人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我不知道十兩銀子夠不夠養活一家人,但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爲了讓家裏人活下去。這到底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被賣的姑娘昏了過去,龐太監卻依舊在旁邊大聲叫囂着,“我要活的。”在姑娘醒過來的時候,龐太監大笑着說:“她又活了。”我不禁要問,這樣的姑娘,到底是人還是個玩物?既是這樣的玩物,那姑娘以後過什麼樣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個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貧苦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富貴人家裏的一隻狗。就像是杜甫曾經說過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人活着,竟然不如一隻狗。我又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貧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試問誰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懷胎呢?誰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養大的呢?

其二便是小花與爺爺告別的那一幕,我讀到了老掌櫃的無奈,也讀到了老掌櫃的不捨。可他爲了讓孫女活下去,卻也只能與她告別。這一幕與前一段寫老人賣女兒的那一幕又異曲同工之處,離別皆是爲了過活。每每讀到這裏,我都忍不住眼眶溼潤,但正當這時小唐鐵嘴便出現了,恰如其分的搞笑將氣氛重新調動起來。我想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但在笑過之後,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澀。不知道到底是該笑還是該哭。正是因爲這樣見風使舵的人太多,也正是因爲這樣欺軟怕硬的人太多,才使得中國久久不能振興,甚至險些亡國。想到這些,在看到這個本應搞笑的人物,又怎能笑得起來?

當然,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同樣還有劇中充滿京味的語言,每次讀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我都忍不住嘴角牽動。因爲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早已沉睡多年的北京土話又變得活靈活現起來。兒化音加的恰到好處,老北京人的幽默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總是在腦海裏想象着一個慈祥老者的形象,將聽過的故事用口語化到極點的北京土話一一娓娓道來。

在《茶館》中,大力媽向老掌櫃道別的時候說的“硬硬朗朗兒”,老掌櫃在請客人落座時說的“您請着”都蘊含着濃郁的老北京特色。就像飄香的炸醬麪,就像濃郁的豆汁,就像蜿蜒曲折的衚衕,這都是屬於老北京獨一無二的味道。老舍先生作爲一位地道的京城作家,作爲一位血統純正的旗人作家,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最地道、最純正的北京。

也許有的人會說老舍先生的《茶館》沒有革命意識,沒有向人們展示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我認爲在那個腐朽的時代,改革的志士都被殺頭,搞實業的商人都被欺壓,在這樣一個時代又如何看得到光明的未來?我記得劇中有一位曾經搞過實業、進過國會的知識分子到寺中念起了經文,不問世事。面對政治家的邀請,固執的堅持自己除了唸經什麼也不會。因爲他已經對那個時代失望了,他已經對那時的政治失望了。我願意相信這是真實出現在那個時代的場景。面對這樣的黑暗,該到哪裏尋找光明?我相信從始至終老舍先生鬥不過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北京,也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實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爲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阿妹第二次認識茶館還是因爲賣青菜。在縣城工作負責單位採購的表姐說:“她們單位除正常需要菜配送,百號員工食堂吃飯每天還是需要額外青菜、蘿蔔、辣椒不少”要表叔和表妹每天早晨九點送青菜到她們單位,免得一大早五點鐘冷風襲襲,去做一口口生意。“鄰親之間嘛能照顧則照顧,前提是新鮮,生產質量一定要好。” 大人們和阿妹高興非凡,天底下任何小生意、大生意人都喜歡做不費多大週摺,或者不費多大精力生意,一次性成交。不要眼珠翻來翻去,唾沫腥子快蹦到肚臍眼,才見到成交盈利。

到地裏取些青菜、蘿蔔、辣椒,對他們菜農來說是件容易事情,三五十多畝地裏有的是。第二天大人們便按表姐要求送去。

表姐工作單位很大,總共三層樓,一樓是茶館,二百平米左右。阿妹萬萬沒想到自已十年後再次接觸到茶館。茶館正前方是個投影大屏電視,中間空出走道二米之寬,左右牆壁米黃色沙發各四座,須序排放一直快到吧檯面前。沙發很寬,每座旁邊有一個小小長方型茶桌,每茶桌有兩個瓷茶杯,杯上竹葉染畫清秀可人。若不是靠牆一邊有六扇大大落地窗迎街照見裏面,真以爲這豪華茶館是個漂亮影院。

表姐下樓來,原先隨和臉上多了幾分欣喜,大人們稀里嘩啦急急站起來。表姐看到大人們右手一人手拎一個小鋁壺,並且怕弄髒黑綠色地毯左手還拎着棉靴,“憨呢”表姐咯咯咯笑起來:“咋,你們要喝水?那不是喝水的,媽呀,那是給客人喝茶時用來沏水的,趕緊放下,不要給經理們看見笑咱們沒見識”“我們也納悶,現在城裏人喝水怎麼用壺喝,不用茶杯?壺裏也沒有水正等水喝呢?”“噢,吧檯上茶杯裏有茶葉,飲水機有現成溫水,燙水,按下需要泡茶溫度按鈕,水出來,即可泡茶喝”“嘿,這玩意取代了過去大壺泡茶,好快。”“阿妹和寶妞呢?還有小弟,妮兒……”“在那邊看畫玩”“這樣,過年我們單位不放假,可能附近城市、農村員工要有不少回家過年,期間酒店人手少,很難應付節假日來縣城遊玩古蹟的人,看看那家高中娃兒還沒有工作,可以到這裏幫忙,如果表現好還能留下成爲正式員工。”“我要…我家娃兒…我家娃兒…” 大人們跳起屁股就涌向表姐。“別急,別急,明天送青菜來再報名不遲,只是別忘記把娃兒在學校建康證、畢業證帶來。”

吃公家飯,穿公家衣在農村來說是件光榮而辛運事情,大人們高興得比生意成交還高興,呱唧呱唧相互逗着:“錢是一張漂亮印畫紙兒,前途可是娃兒一輩子印章。”

往往這世界上前途第一印章也不是那麼好印,那兒,那兒都是憑考官和老總對畢業萌娃外表,畢業文憑有瞬間好感感觀而決定,阿妹看樣子獨獨被分配到三樓舞廳吧檯,表姐急得直搖手:“不行不行,這娃兒好生文靜,膽子小,況且正在發育期,屁股拖拖的,還在腿肚子上,還未夠到腰肢,形象不好會破壞客人喝茶、跳舞心情?再說全天八小時上班,她就沒功夫照顧地裏農活……”“可是那裏工資高!” 阿妹拼命掙脫被表姐夾得快喘不上氣脖頸。表姐立即擰起充滿殺機眼睛:“上什麼樓?你那天會把自己象賣青菜一樣賣掉自己!”女考官從一圈又一圈煙霧看去表姐,笑了,迅速在招工表格寫上:屁股拖,身材不夠,建議安排一樓茶館。表姐拎着阿妹就往一樓跑,生怕別人搶了這一樓茶館乾淨、安全工作。出門時,阿妹才發現老總辦公室一副模仿意大利安格爾佛羅倫《泉》油畫,不過已經穿上斜半截透明薄裙。在一次和同學去藝校參觀美術畫展,偶聽老師說:非高雅之人總有藝術混淆不清,拿藝術充當自己高尚高雅,如果手法上刻意亂點渲染,往往是玷污偉人原先藝術創作高雅、高尚思想。茶館辦公室怎麼會掛這副畫?“ 唉……中國一些國人啊,胡採亂點高雅文化,不知引導表達何意識,何思想?……唉……”背後女考官象是解釋自已所處天時地理難看和無奈,一聲聲嘆息,一聲聲惋惜迴盪在幽深走廊和阿妹表姐耳邊…… “有誰能聽得見呢?有誰敢舉旗反抗?!”表姐搖搖頭。

一樓已經沒有先前明亮,六扇落地窗已被厚厚窗布拉上,只有大大屏幕光亮照見牆上達芬奇線條人物油畫,線條描述表達,世上從來沒有人說得清楚。不論怎麼說,達芬奇人物油畫掛在牆上,也的確點綴環境一定美麗和高雅。莫奈曚曚曨曨荷池睡蓮、湖邊蔥林、玫瑰田園,石路日出油畫居多,花紅鮮綠鮮豔。大概匠工想用這些複製畫來營造、渲染茶館一種喜慶、寧靜環境。

屏幕開始有了舒緩悠閒音樂,一會襯托岀如何泡茶,一會托出如何選擇茶葉畫面,跟着一個軟綿綿聲音,嗲聲嗲氣象斷了氣似從屏幕裏岀來:好雅茶館歡迎你,十點一樓澡池將有熱水供應。十二點二樓有各地時令誘人菜餚和更好茶等候着您。下午休息三樓將有您喜愛的活動,如果需要請到三樓吧檯,那裏會有服務員告訴你具體項目。馬上就播出影片香港影片《大冒險家》美國影片《龍捲風》如果需要好茶請到一樓茶館吧檯。吧檯服務員請沏水時帶上電筒,注意安全。

不夠明亮大廳頓時咋咋呼呼掀開寧靜:“要茶,什麼好茶?多少錢一盒……好茶?……拿來先嚐嘗,我們和你們老總是朋友……不給嘗,澡資不給。”“服務員,茶要加水……怎麼搞的茶水都快結冰!““這茶葉末真難喝……”“不要忘記帶上電筒,要不然我們非禮了……哈哈哈……”大大屏幕好象聽到大廳裏笑聲,很快跳出來字幕:“請不要大聲喧譁 !”

“那兒來的這般四腳大開的人?”“噢,這是早上九點就來等洗澡”“洗澡?茶館還設澡池?大廳怎麼不開燈?”“啍,開放年代生意新理念。”“不用開燈,電筒會幫你照明看清一切。”

一個個細皮白肉爺們來喝茶了,浴衣也不扣,進門就大刀闊步直奔自己休息茶座,結果一二個撞倒在水泥柱,也不知從那兒飛過來拖鞋,把眼睛也砸掉,爺們趕緊抓住阿妹伸過來電筒如是救命稻草,跪下肥胖腰肚尋找地下散落辦公室文件,氣極了,歪頭依稀看到掛在水泥柱木框裏的行楷: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氣消了……再摸摸鼻子沒有跌進肉裏,不氣了……坐在走廊地毯,也不知難堪悔改,四處打量沏茶阿妹,甚至定晴不動,阿妹用電筒照去:“今天二樓餐廳有時令菜”“什麼時令菜?”“梅乾菜燒五花肉?四十八元。”“太便宜不好吃,我們們要吃貴的,四五百一千無所謂,反正有人報銷……嘻嘻……” 轉過頭還是不知悔改:“服務員,三樓有按摩腳巴嗎?怎麼按?嘻嘻……”“喝茶吧,看看你懷裏文件和你說這話協調嗎?”

“服務員,加水”“來了!” 中間爺們頭和身子幾乎攏靠在一起。“有什麼好茶?中華,玉溪香菸有麼?”其中一個挪開身子。阿妹:“有鐵觀音、普洱、谷花茶” “好,價格中等就行。” 回身:“老王等他們洗完澡喝完茶,我們還是到外面酒店請他們吃飯這裏太貴,一二三樓消費完起碼二千以上……你回廠翻倍報……?” 聲音很低。“廠領導一旦看到我購買合同成交,你說?”聲音更低。“哎……小妺你怎麼不加水?爺們故意擋去話題。“你們還沒有說要什麼茶?”“你看着辦,貴也無所謂……”

阿妹怎麼覺得這地位與百姓掙錢有着天壤之別。這百姓掙來的錢用唾沫沾平每張存起來,不敢輕易用,心疼之極。這些爺們掙的錢,吃飯、洗澡消費幾百元至幾千元,唾沫沾都不沾,數都不數就摔出去,一點也不覺得心疼。阿妹百思不解。

“服務員,加水”“噢,來了” 後坐爺們浴衣緊扣,嘴巴似乎還含着吧檯免費奶糖,“哼,放二袋茶葉未就有茶的香味,服務員待會兒再送給我二袋” “幹嘛,拿到三樓泡茶?”“瞎說,我和你們一樣有老婆沒多少錢……有錢也不能,那是個無限極……頭腦殘廢呢” “找個情人解解不惑之年的悶,那泣涕漣漣象個貓兒偎在你懷裏多可憐,多可愛……” “頭腦進水,受過孔子訓導教育的老婆知道不要扛着大刀劈成我成五頭六臂!呵呵呵……

阿妹工作還不到十天,前途上印章跟孫悟空翻筋斗似的,十天一變化。一會二樓吧檯,一會總吧檯收銀,一會部門經理,表姐冷笑:“這個老總就是通過這種手法,一步步把涉世不深,虛榮心很強的女孩往他房間拉,上次有一個十七歲女孩己報過警,他也給派出所警告過。真不明白,誰給他這豹子膽?你幹完二十五天就提出辭工,多一天也不能幹,我也不幹了,不要那天查封,連我小小採購員也連鍋端去……”

掛牆上木框裏的行楷: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 佳茗宜對飲,情景映杯生。茶館和茶味沒有變,茶館是個說天道地,談論國事、古書經文,家長裏短地方。可是現在茶館味道怎麼和兒時茶館味道不一樣?阿妺糊里糊塗。大人們說:“這好端端的一個酒店茶館,給這些居心不良人糟蹋了,唉……時代變化使得人心動亂、糊塗、複雜……娃兒前途也成了時代變化最可憐的奢飾品,犧牲品……唉……我們從小就進茶館,茶館裏北京大鼓、蘇州評彈、說書……都沒有了,這中國茶館文化不知什麼時候能救起?不過,小時候教堂教書先生就涗過:“世界萬物不可能一成不變,醜陋期望定格不變,然而太陽每天照常升起,醜陋總會被太陽裏許多新鮮美好擠兌淹沒。阿妹看到大人們臉上一天天刻寫岀擔憂、鬱悶、渴望的線條,想起達芬奇那充滿線條人物手工刻寫,雖然人文、心靈、思想表現線條刻寫是兩個不同時代歷史社會,之間也存在着很大距離,但是他們擔憂、鬱悶、渴望,對時代需要。

《茶館》讀書筆記14

《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的作品,是一部話劇。全書共分爲三幕,分別描寫了戊戌變法,民國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三個時間,通過老北京的一個茶館,揭示了這半個世紀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態。

第一幕:王利發從他的父親手中繼承了茶館,茶館中各處都貼着“莫談國事”的字條,可是常四爺卻要偏偏要談國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爲滿清旗人,卻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被偵緝宋恩子與吳祥子抓了入獄。劉麻子,專門倒賣人囗爲生,要將康六的女兒康順子賣給龐總管(太監)做老婆。秦仲義,二十多歲,是一個闊少,主張實業救國,說要開工廠,要搞維新。

第二幕: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民不聊生,裕泰茶館也逐漸衰敗。常四爺出獄了,卻沒了旗人的身份;康順子母子逃出宮;劉麻子被砍了頭;兩個逃兵想娶一個媳婦,結果媳婦沒娶到,錢還被宋恩子、吳祥子搶了去;宋恩子、吳祥子成了成爲了軍閥的走狗,就連繼承了其父的處世哲學的王利發也只能苦苦支撐茶館。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大兵在北京城橫行,裕泰茶館更破了,只有“莫談國事”的紙條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車橫衝直撞,愛國人士也接連遭受鎮壓。流氓特務要霸佔王利發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而在這時,茶館中來了兩個五十年前的朋友,一個是常四爺,一個是工廠被沒收,一輩子的成果徹底垮臺的秦仲義。三個老人在茶館中悽慘的撒着紙錢,常四爺、秦仲義走後,王利發也上吊自殺了。

在這三幕話劇中共出現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們的身份也差異巨大,正好代表了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茶館》通過裕泰茶館的興衰歷程作爲線索,寫出了在每個時期的時代特徵以及不同的文化風俗,其雖沒有較爲完整的情節,卻只用三言兩語就將某些人物的特徵描繪了出來。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層次的社會現象。

《茶館》將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社會矛盾共同構成一個巨大的社會背景。在運用了多種幽默的情節後,對那三個時代的黑暗的社會進行了批判。其實,《茶館》不僅僅需要我們在閱讀時思考,更需要我們不斷去尋找其內部更深層的含義,細細品味其描繪出的社會現象……

《茶館》讀書筆記15

在這個月裏,我讀了《月亮茶館裏的童年》這本書。這本書上精美的插圖深深地吸引了我,書的封面上那些真實、含蓄、透徹的話語被我記錄了下來。

這本書中講述着女孩天米一些刻骨銘心的童年片段,有天米與她的同學、老師、鄰居相處的故事。這些故事中透露着兒時幼稚而無邪的小矛盾;有天性善良的同情心;有一絲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小憂傷,透出一些人生奧義。

邂逅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要步入六年級了,這就意味着我馬上就要畢業了。畢業了,就會和同窗六年的同學分開,我難免有些不捨,但偏偏讓我遇上了這本書,它讓我明白即使分開也能重逢,就像這本書中的天米和麥穗一樣,我堅信這本書說的:"也許童年在每個人身上都留下烙印,等待若干年後的重逢。"也許這段重逢隔得時間很長也許很短,我都會期待着與同學的再一次見面。相信以後這本書會勾起我對童年的無限回憶。它讓我得到啓發,讓我在這個冬日裏感到溫暖!

標籤:讀書筆記 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