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4篇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

這個暑假,我又讀了幾遍《三國演義》,對其中的三位主人公劉備、曹操、孫權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劉備是一個穩重的人,很有愛心,關愛百姓。劉備爲人以大局爲重,就像三顧茅廬,爲了統一亂世,犧牲了很多時間,三次才請到諸葛亮。他還十分重視兄弟之情,對關羽、張飛關愛有加,雖然不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可卻走到了一起,結爲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爲天下百姓做事,一生無怨無悔。雖然劉備優點很多,但還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受到巨大打擊就不能維持平時的情緒,就像關羽張飛被殺害後,劉備就變的性情急躁,也不聽諸葛亮的話,執意伐吳,導致陸遜火燒連營,死在白帝城。如果那時他能以平時對待事情的情緒來對待,那麼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國的大業。

接着是曹操,曹操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統治魏國時,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強大的兵力,厲害的.大將,還有他的軍略,如果他能夠更加的合理運用,絕對能讓魏國稱霸天下。雖然曹操有着這麼多的好處,可是一點對它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就是多疑。在赤壁大戰,因爲周瑜的一點小計策,就讓他殺掉了能爲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張允,導致魏軍沒有好的水軍將領,沒能識破龐統爲他提供的連環舟戰術,結果被孫劉聯盟打敗,幾乎是全軍覆沒。

最後是孫權,孫權有十分厲害的大將,呂蒙、魯肅、陸遜、周泰、淩統。將士可是數不勝數,還可以合理運用將士的才能、敵人的弱點來贏得戰爭,可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君主,把吳國治理的很好。雖然看起來是三國演義裏的配角,可他也爲政治作出了貢獻,曾經派魯肅去海上巡遊,找尋新大陸。他也是以大局爲重,與蜀國絕交後,還可以很快的和好,同意共同抗擊魏國,從這位君王的身上,實在找不出什麼缺點,可說是一個十分完美的君主了。

在三國裏的三位君王身上,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比如劉備教育我們的:急躁必定壞事,冷靜對待纔可以成功。曹操教育我們的:不要多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纔可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孫權教育我們的:只有合理運用條件,纔可以做到上下連心,互相幫助,取得勝利。在這些事情裏,告訴了我們很多,同時我也知道,只有注意了細節,全面看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推斷。我們只要做到這些,就可以戰勝一切,一起努力吧。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2

曹操奉命前去保護獻帝,戰中遇到了徐晃,惜才之心難以掩蓋,遇人才不願放過一個這或許是曹操後來能成功的原因之一。良木擇禽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徐晃在滿寵的勸說下投靠了曹操。

曹操雖在保護獻帝,但恐劉、呂結合起來打他個措手不及,荀彧就出計欲讓劉備,呂布反目成仇,曹操好坐收漁翁之利。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不走理想軌道的,劉備不願做不義之士,欺呂布勢窮。張飛直來直去,只想殺了呂布,被備攔下,此次未絕後患,呂布就趁劉備不在城中,守城的張飛大醉之時奪了徐州。張飛悔恨不已,欲拔劍自刎,玄德將其攔下,此時後悔也晚了,本來喝酒是爲了壯壯士氣,誰也不會想到呂布會趁機反客爲主。

待劉備回來之時,前去探望家眷,呂布還假惺惺地說要將徐州還於劉備,若劉備應下了,恐怕又是一場惡戰,不過劉備力辭了,反去居於小沛。曹操的`計劃徹底落空。

呂布確實不義,但亂世中,戰場上,能贏的就是好兵,哪管他義不義。戰場上哪有敵人會真正變爲朋友,就連談話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說錯一句,便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所走的每一步棋都得謹慎再謹慎,下錯一步便可能萬劫不復。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3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講述的是蜀魏吳三國的形成及因爭奪權利,土地而互相爭鬥,最後三國歸晉天下統一的歷史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想吞併吳,諸葛亮舌戰羣儒,至今周瑜抗曹,孫曹對峙,如赤壁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的幾十萬大軍被孫劉聯盟的十幾萬大軍擊敗,周瑜,諸葛亮用火攻之計,周瑜,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老天都幫助孫劉,原本刮西風的天氣,突然颳起了東風,使得諸葛亮,周瑜的火攻之計成功,曹操兵大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曹操元氣大傷,從此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的淋漓盡致,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曹操的陰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雲長的忠義。

讀完全書,殺聲陣陣的戰場,各個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彷彿就在眼前,有時我在想曹操一生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放走了一個該殺的人,殺了一個有用的人,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話是這麼說,但有的.時候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假如當年曹操殺了劉備,當時最有優勢和實力統一天下的人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戰,劉備受曹操的邀請,入許昌做事,曹操,劉備飲酒時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耳。”嚇得劉備手中的筷子都掉了,幸好此時雷聲大作才化解了劉備的尷尬,曹操的謀臣說,劉備志向不凡,再加上身邊有張飛和關羽,這等虎將,勸曹操殺了劉備,曹操知道劉備有野心,但他認爲劉備在他的掌握之中,劉備逃過了一劫,以後成爲了曹操最大的威脅。

曹操生性多疑,殺了爲他治病的華佗,不久頭風發作而亡。

曹操能從亂世中成就一番霸業,必定有着超人的能耐,也有許多讓人欣賞的優點,讀完《三國演義》這部書,我認爲曹操有兩個優點值得我學習。

1、愛才求賢若渴,推出“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

2、樂觀,我十分欣賞他面對挫折和失敗時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敗後,他人樂觀地說:“北方仍有我所據。”他先後三次大笑表現了他樂觀的態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曹操的所作所爲,充分展現了他作爲一個成大事者,所應具有的氣概。

讀完《三國演義》,我掌握了很多歇後語。

曹操下江南――來的兇,敗的慘。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蔣幹盜書――上了大當。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4

1、爲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劉備、關羽、張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後的桃園飲酒。最後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爲弟兄,一道去投了劉焉。

2、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身長七尺五寸,以販麻鞋、織蓆爲業,不失龍子龍孫的風采。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一身英氣,因殺死富豪流浪江湖。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以賣酒殺豬爲業。

3、劉關張與朱儁、孫堅進攻黃巾大勝。劉備被封爲安喜縣尉。到任四月,督郵來巡視,見劉備無禮物奉送,捏造“縣尉害民”之罪陷害。張飛大怒,騎馬來到館驛,將督郵頭髮揪住,扯到縣衙門前馬樁上拴住,扯下柳條往督郵兩腿上狠力鞭打,一連打斷了十幾根柳條。

4、十七路諸侯推袁紹爲盟主討伐董卓。諸侯聯軍與呂布對峙於汜水關,呂布部將華雄殺得聯軍損兵折將。關羽請求上陣,曹操令人斟一杯熱酒爲關羽壯行。關羽說:“酒且斟下,我去便來!”不一會,關羽已躍馬歸來,提華雄頭顱擲於地上,而酒還是熱的。

5、劉備依附曹操,爲防曹操謀害,於後園種菜爲計。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請劉備對飲,論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倆人。劉備聽聞一驚,將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雷聲乍起,劉備急中生智,沉着俯身拾筷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掩飾了過去。

6、劉備駐守徐州時,曹操率大軍進攻。張飛獻計劫寨,曹操早有準備,張飛敗逃芒碭山,劉備隻身逃往青州投靠袁紹。關羽被困於下邳,爲保護劉備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爲條件投了曹操。

8、曹操讓關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處,關羽則秉燭於門外,通宵佇立,待二位夫人甚爲恭敬。曹操極欲招降關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賜金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關羽拒絕了美女和金銀,只受了所賜赤兔馬。

9、劉備去往青州後,勸袁紹出兵攻打許都。袁紹派顏良出兵,連折曹操兩員大將。曹操令關羽出陣,關羽一刀將顏良砍於馬下,害劉備險些被袁紹殺掉。文丑爲顏良報仇,也被關羽斬於馬下。曹操表奏朝廷封關羽爲漢壽亭侯。

10、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帶甘、糜二夫人去尋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到了袁紹地盤,劉備卻又去汝南投了劉闢。關羽在臥牛山收了關西大漢周倉,往古城與張飛、劉備相會。三人計議結連荊州劉表以脫離袁紹。

11、劉備率兵進攻許都,曹操回師對敵劉備。劉備敗逃於漢江,投荊州劉表,駐守新野。劉表染病,劉備赴荊州代爲主持豐收祭典,蔡瑁因劉備反對劉表廢長立幼欲藉機殺之,劉備逃席而出,騎的盧馬越過檀溪,躲過一劫。

12、劉備逃離荊州後,遇見水鏡先生,向他舉薦伏龍、鳳雛。劉備訪伏龍、鳳雛未果,卻得徐庶,幫助他大敗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爲要挾將徐庶逼至許都。徐庶辭別之前向劉備保證覺不向曹操獻一計,並且舉薦了伏龍——諸葛亮。

13、劉備與關、張前往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都撲了空。第三次去時正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張飛怒氣大發,要放火燒房,被關羽勸阻。劉備等了一個時辰,誠心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爲劉備禮賢下士之舉感動,教以據蜀、聯吳抗曹三分天下之策,出山輔佐劉備。

14、劉表死後,曹操南征荊州,劉表次子劉琮降了曹操。曹操攻劉備,劉備不願誘殺劉琮以奪取荊州,棄新野而移兵樊城。後又棄樊城往襄陽撤退,百姓隨其同行。衆人勸劉備棄民先行,劉備不肯。

15、劉備往江陵途中,被曹軍衝散隊伍,趙雲七進七出救下阿斗,張飛在長阪橋斷後,叫隨從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往來奔跑衝起塵霧,使曹軍莫知虛實而不敢輕進。張飛立馬橋頭,面對曹軍發出三聲巨雷般大吼,嚇死夏侯傑,曹操急令退兵,劉備在關羽、諸葛亮接應下退入江夏。

16、爲聯吳抗曹,諸葛亮往柴桑遊說孫權,舌戰羣儒,終於促成孫劉聯盟。周瑜嫉恨諸葛亮才華不能爲吳所用,派諸葛瑾勸說諸葛亮事吳不成,即起心暗害。諸葛亮以大局爲重請魯肅勸告周瑜共同對付曹操,不要相互謀害。

17、東吳火燒赤壁,曹操被張遼救上小船,先後被趙雲、張飛衝殺。望華容道逃奔,見無伏兵,大笑道:“人人都說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依我看來,到底是無能之輩。如在此處埋伏軍隊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話未說完,一聲炮響,關羽跨赤兔馬,提青龍刀,攔住去路。關羽聽了曹操哀告,心中不忍,放曹操一條生路。

18、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乘勝追擊,孔明用計派趙子龍乘曹洪敗退智取南郡、趙子龍智取襄陽、關羽智取荊州,一氣周瑜箭傷迸裂。後趙雲取桂陽、張飛取零陵、關羽取長沙魏延殺主投降,招降黃忠。孔明認爲魏延有反骨要殺之,劉備求情。劉備佔據荊州。孫權派魯肅來討荊州。劉備、諸葛亮假意答應取得西川后歸還,魯肅回東吳受到周瑜責備。

19、趙雲陪同劉備往南徐同孫權之妹成親,由於喬國老與吳國太的庇護,東吳不敢動劉備一根汗毛。又依諸葛亮之計,讓孫夫人陪同劉備去江邊祭祀,趁機逃回荊州。周瑜率兵追至江邊,劉備與趙雲已被被諸葛亮接應走了,周瑜第二次箭傷復發。

20周瑜派魯肅去討荊州,孔明獻計讓劉備哭訴求暫住荊州,周瑜識破孔明的緩兵之計,決定用“假途滅虢”之計奪回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埋伏圍捕周瑜,孔明又寫信羞辱周瑜,周瑜被三氣箭傷復發吐血而死。

21、魯肅舉薦龐統輔佐東吳,孫權嫌龐統醜陋無禮誓不起用。龐統帶着魯肅的舉薦信投劉備。劉備也嫌惡他醜陋無禮,派他任耒陽縣令,龐統終日酗酒不理政務。劉備派張飛巡察,發現龐統非同尋常的治事才能。劉備自責道歉,任命龐統爲副軍師中郎將。

22、劉備帶龐統、黃忠、魏延等人入川,劉璋要出城迎接,黃權苦諫,叩首流血,口銜劉璋衣袂,劉璋大怒,扯衣而起,黃權門牙掉落兩個。李恢苦諫,也被推出。第二天,劉璋出城,王累倒吊在城門上,以死相諫,劉璋大罵,王累自割繩索墜地而死。劉備與劉璋在涪關會面。

23、張鬆與法正密謀,要劉備在涪關相會時殺了劉璋,奪取西川。法正與龐統勸劉備在酒席上下手,劉備不從。龐統讓魏延舞劍,張任挺身對舞;又叫劉封舞劍,劉璋部下紛紛上場,場面大亂。劉備與劉璋呵斥衆人。劉備私下怪龐統陷他於不義。

24、孫權想趁劉備入川時奪荊州,遭吳國太斥罵。聽張昭之計派周善騙孫夫人過江。孫夫人聽說吳國太病危,來不及與劉備告辭就帶阿斗上船而去。趙雲駕小船隻身追上大船,奪回阿斗。張飛趕到,殺了周善,放了孫夫人,兩人護送阿斗回營。

25、 劉備進攻雒城,派黃忠打頭陣,魏延相爭。劉備勸說黃忠打泠苞,魏延打鄧賢,先得營寨者爲頭功。魏延想先打泠苞,搶了黃忠的功勞,卻被泠苞包圍,差點被捕,幸虧黃忠救了他。後來他埋伏捉了敗走的泠苞,將功補過。

26、孔明派馬良給劉備送信,預言龐統有難,讓他作防備。龐統不聽勸告,執意進取雒城,行前龐統馬失前蹄,被掀翻在地,劉備把自己的'白馬與之換乘。張任帶兵在小路設伏,看到白馬以爲是劉備,命將士亂箭射死龐統。

27、龐統死後,魏延陷入重圍,黃忠趕來相救。劉備派關平到荊州請孔明。孔明把荊州交給關羽。關羽稱“既領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聽到死字心中不悅。交代他危急時“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羽允諾遵命。

28、孔明派張飛領精兵從小路殺奔巴郡。嚴顏把守巴郡,拒不出城。張飛讓軍士四散打柴尋覓小路,揚言要連夜從小路進軍。嚴顏想偷襲張飛,卻被生擒。後被張飛感動而降服。

29、張飛取了巴郡,嚴顏相助,沿路關隘皆被勸降。劉備連夜帶兵偷襲張任營寨。張任退守雒城。劉備攻打四天,兵力漸乏。張任趁劉備退兵時出城追殺,張飛與嚴顏大軍來救。張任退回雒城。

30、孔明帶大軍與劉備會合,定計活捉張任。張任出城交戰,被黃忠、魏延、嚴顏、張飛合圍,趙雲又堵住其退路。張任逃跑途中被張飛軍士活捉,至死不降。劉備不忍殺之,孔明殺他成全其名節,劉備厚葬了他。

31、馬超帶兵打葭萌關要生擒劉備,逼劉璋割二十州。張魯派楊柏監軍。孔明用激將法迫張飛立下軍令狀,讓張飛打先鋒,張飛與馬超從午後殺到天黑,又點燈火夜戰,難分勝負。劉備擔心傷了二人,下令罷兵。

32、孔明設計收復馬超。先派孫乾賄賂楊松,讓他送信給張魯,答應退兵便保他爲漢寧王。張魯聽楊松之言令馬超罷兵,馬超不從。楊松便散佈流言說馬超想背叛,迫使馬超同意退兵,又命守關將士不準馬超入漢中,馬超進退兩難。

33、孔明用計離間馬超與張魯,使得馬超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恰好李恢來降,主動請求前去勸降馬超。馬超埋伏兵士想殺李恢,卻被李恢曉以利害所勸服,最終殺了監軍楊柏,投降劉備。

34、馬超自告奮勇去勸降劉璋,劉璋決定投降。劉備聽孔明建議,封劉璋爲振威將軍,遣送其全家到南郡公安。劉備自領益州牧,分封百官。要把有名田宅分給諸官。趙雲勸阻,認爲應歸還百姓,令其安居樂業,劉備聽從。

35、劉備爲保西川出兵攻打漢中。老將黃忠聽從法正之計在定軍山斬夏侯淵。劉備自立爲漢中王,諸葛亮爲軍師,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爲五虎大將。

36、孫權以呂蒙爲大都督,同曹軍合擊關羽,關羽被射傷。華佗爲關羽刮骨療毒。治傷之後,關羽水淹七軍攻取樊城,不料呂蒙卻乘虛白衣渡江夜襲荊州。

37、關羽率軍往奪荊州,但士卒皆無戰心,關羽大敗退守麥城。孫權派諸葛瑾勸降,關羽不從,棄麥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關羽被擒。孫權斬了關羽首級,派人送與曹操。曹操厚葬關羽於洛陽,追封荊王。

38、劉備稱帝於成都。爲報關羽被害之仇率兵七十萬攻東吳。張飛因鞭打部將,被部將殺死,割首級獻東吳。劉備葬過張飛,駐軍白帝城督戰。孫權派諸葛瑾勸說劉備,重結吳蜀聯盟,共同對付曹丕,劉備不允。

39、蜀軍從巫峽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餘里結連四十餘寨,進攻東吳。黃忠中箭身亡。劉備攻猇亭。孫權任陸遜爲大都督拒劉備。陸遜堅守等待時機。劉備移寨于山谷樹林中避暑。陸遜趁蜀軍疲睏之時,夜裏借東南風放火,盡燒連營七百里蜀軍。劉備敗走,被趙雲救入白帝城。

40、劉備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諸葛亮趕來,劉備託以後事,並作出諸葛亮可取劉禪而代之的遺囑。劉備病逝,諸葛亮立劉禪爲帝,爲後主,感念劉備知遇之恩全力輔佐幼主。

41、劉備死後,諸葛亮率軍50萬南征孟獲,採納馬謖心戰爲上、兵戰爲下的建議,七擒七縱孟獲,以德服人,使蜀漢後方得以穩定。

42、曹丕病死,兒子曹睿即位,任司馬懿爲驃騎大將軍。諸葛亮用馬謖之離間計,散佈司馬懿謀反的流言,司馬懿被削職回鄉。諸葛亮乘機發兵漢中。蜀軍出祁山直抵渭水,長安告急。曹睿啓用司馬懿任平西都督,拒守長安。

43、司馬懿老謀深算,上任後奪新城,斬了私通蜀漢的孟達,直逼漢中咽喉的街亭和列柳城。馬謖自告奮勇守街亭,不聽王平勸告,執意在山上林木深處下寨。司馬懿率兵圍山,斷其水源,蜀兵大敗,街亭失守,司馬懿攻下列柳城。

44、失街亭後,諸葛亮迅速安排退兵之計。司馬懿逼近諸葛亮所駐西城。城中僅二千五百名老弱殘兵,諸葛亮料司馬懿會認爲自己平生謹慎,不會冒險,大開城門,讓老軍扮作老百姓灑掃街道,自己則在城樓上憑欄而坐,焚香彈琴。司馬懿趕來,懼有伏兵急令撤退。撤到武功山小路時,又遇諸葛亮事先佈置的兵士大喊大叫,魏軍不敢久停,盡棄輜重而逃。

45、諸葛亮退回漢中,爲正軍法,揮淚斬馬謖,並向後主上表自貶職務三級,以右將軍行丞相事。此後,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進展。

46、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兵屯渭水相拒。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司馬懿依樣仿造中計,被蜀軍劫去。諸葛亮以木牛流馬誘司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燒曹軍。突遇大雨,火滅雷啞,司馬懿父子死裏逃生。

47、司馬懿受堅守不戰,諸葛亮派使者送去巾幗、婦人縞素之服及書信,激他出戰。司馬懿裝出笑臉說:“孔明看我像婦人吧!”向使者打聽諸葛亮的飲食起居。司馬懿盤算:諸葛亮食少事煩,活的日子不會長久。越加堅守不出,靜觀事態發展。

48、諸葛亮強支病體處理軍務,積勞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長,就授兵書給姜維。八月,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年54歲。臨終時暗中安排楊儀和姜維,在魏延謀反時,乘其不意殺了他。最後魏延死在馬岱刀下。

49、姜維遵照諸葛亮遺囑,以木雕爲諸葛亮像坐於車中,從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馬懿追兵至,姜維推出諸葛亮木像,司馬懿嚇得急令後退,被蜀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司馬懿退兵。蜀漢全國舉哀,葬諸葛亮於定軍山。

50、鄧艾進軍成都,劉禪出降。其子劉諶不降,割妻並三子頭哭祭祖廟,眼出血而自刎。姜維爲復興漢室,假意投降鍾會。司馬昭中了姜維的離間計,令鍾會收服鄧艾。姜維與鍾會商議謀反,因部下告發,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自刎身亡。蜀後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封他爲安樂公。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5

這天,我讀了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這本書資料豐富,人物個性鮮明,然後故事鮮活形象,令我百看不厭。在這書中,鮮明刻畫了孫權的以貌取人,劉備的仁慈與敬才,曹操的奸詐與自負,孔明的足智多謀,周瑜的君子之言,小人之腹等等,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比如,第一章,豪傑聚首桃園結義,讓我懂了幹什麼事,都要重情重義,遇事要有情有義,待人要情義相融。第十五章,劉玄德三顧茅廬,以禮求賢,禮待賢達的故事,讓我慬得了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律己,待人以禮,處事以理;同時也感到,如果四(6)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很好地輔佐班幹部工作,這樣我們班的羣衆就會更加有魅力。

這篇小說,不只是教給了我們如何待人處事,也教給了我們自身要有寬闊的胸懷,遇事不能斤斤計較,如孔明施計三氣周瑜,原因在於周瑜氣量狹小造成其悲慘結局,這讓我體會到,看到一個比你強的人,就應當虛心地向他學習,而不能用一種嫉妒的眼光來看待他,否則就會越來越來恨他,最後自己氣死了自己,所以我們要放開胸懷,如大海納百川的容量,纔會有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6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一長篇鉅著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桃園結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打聽到劉備的消息後,決定去河北尋找劉備,他帶上嫂嫂,殺死了東嶺關的孔秀、洛陽的韓福、泥水關的卞喜、滎陽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將蔡陽。

上面這一則故事寫出了關羽重情重義,不論曹操對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記劉備的恩情,決心找劉備。是啊,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義,畢竟重情義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衆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黃蓋巧使苦肉計。曹操打到江東後,連吃敗仗,便想出讓蔡氏兄弟當間諜,結果,黃蓋使用苦肉計,讓曹操83萬大軍,全軍覆沒。

上面這一則故事,主要寫了黃蓋不顧個人的安危,爲了擊退曹操,捨棄自己的身體,來打退曹操,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課本《天鵝的故事》,其中天鵝也是不顧自己的安危,爲了破冰讓自己和其他天鵝吃上食物-魚兒,讓自己的`身體受傷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要向他們學習,做事一定要爲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則你的路會越走越窄的。

上面這兩則故事是我在三國裏最喜歡的,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相信只要經過我們後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最後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遠會被一片爛燦的陽光所照亮。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7

《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的人物暴露無遺,栩栩如生,也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是埋不住的,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好每一件事

“不歸之河,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因此,在基地的西邊,人類就是周郎的赤壁,三國……”這個第一個字是三國時期寫的。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黃巾起義、董卓奪權、爭割羣雄、三分治國、三國歸晉五個時期。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的張角,因不喜政務腐敗而發動。劉、關、張在桃園結義,爲朝廷效力。很快就消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實力日益強大。皇后的弟弟何進,叫董卓,長期叛逆,因誤信他人而入京。結果,何進被史昌殺死後,董卓上臺。曹操試圖殺死董卓,但失敗了。董卓爲了籠絡人心,封袁紹爲渤海太守,將赤兔馬賣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攻打董。雖然被打敗了,但最後還是被呂布殺死了。張飛、關羽、劉備參觀山寨後,諸葛亮“臥龍”受邀。諸葛亮提出聯合吳抗曹的方案,爲劉備的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曹操滅袁紹、呂布,吳、蜀也打回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有各的陣營,曹操佔領強大的北方,劉備佔領川西、荊州,孫權佔領江東。於是,吳、魏、蜀崛起稱霸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逐漸死去。蜀國和吳國都投降了魏國的司馬燕,三國在西晉統一了。這本書描繪了許多生動的人物:諸葛亮,誰是巧妙的`,關羽,張飛,誰是衝動和魯莽,劉禪,誰是無能的,曹操,誰是謹慎和可疑的。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爲他懂天文地理,給劉備出謀劃策,有所貢獻,才使他獨立,不愧爲“臥龍”。不幸的是,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鳳雛”龐統不幸在落鳳坡被殺。

《三國演義》的“毛三訪”給我的印象最深。劉備、張飛、關羽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不怕吃苦,最後成功邀到“臥龍”。從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一個道理:只要一個人想學會做一件事,就不要害怕挫折。他們要注意毛,只要他們用你的誠意打動對方,他們一定能做到。還有一個故事:劉備爲了替關羽報仇,帶着七十萬水陸大軍攻打武威的時候,張飛衝動地抽打了兩個部。當晚,兩個心懷怨恨的部委殺了醉而不醒的張飛,一代猛虎死去。還警告我不要魯莽行事,不要衝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本書裏的人物完全暴露無遺,栩栩如生,也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是埋不住的,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好每一件事。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8

關羽前往古城聚義,遭張飛懷疑,幸虧甘、糜兩位夫人在旁解釋,再加上關羽斬了蔡陽,張飛怒氣才平。孫策被刺客刺殺,但動怒斬了于吉後身亡,把位傳給了孫權。袁紹和曹操官渡做戰,因糧食不足,曹軍本沒有勝算,但因袁紹不採納賢臣建議,且懷疑許攸。許攸憤怒投曹,曹操採納了許攸的建議,攻打袁紹屯糧重地。最後曹操大勝。劉備本想攻擊曹操,但在汝南被曹操用計取勝,後劉備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袁紹死後,其兒子袁譚和袁尚原本想二人聯合攻擊曹操,但後因鬧矛盾。曹操,掘開漳河,水淹冀州,徹底打敗袁氏兄弟。

袁紹自視高傲,掉以輕心,且不聽旁人勸言才落得了如此下場。這就告誡了我們,凡事要虛心,傾聽旁人的建議,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走的更遠。袁氏兄弟爲何戰敗?因爲二人沒有齊心協力。俗話說的好“一雙筷子折得斷,一把筷子折不斷。”在集體中,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只有我們團結一志,齊心協力,緊緊的抱在一起形成一個“拳頭”,再難的問題也可以解決。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9

父母說:“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個完整途徑。你應該去讀一讀。”

老師說:“四大名著它告訴我們過得去情天恨海,參得透世間爭鬥,斬得斷利慾薰心,越得過慾望執念,才抵達得了人生光明通達、自在寧靜的終處。你應該去賞一賞。”

而眼前這本《三國演義》正熠熠生輝的擺在我的眼前,我的眼裏是那貪婪的.目光,恨不得一口氣把它“吞下”,但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我得慢慢的品嚐,讀出它的鮮美之處。

《三國演義》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作者爲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的歷史風雲。書中塑造了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孫權、周瑜、呂布等一大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劉備,他的寬厚仁義,公正真誠,而曹操則殘忍奸詐,諸葛亮忠心耿耿……但在我心裏,《桃園英雄三結義》中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劉、關、張,讓我感受到了友誼的可貴。劉、關、張身爲小販的他們憑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愛國精神,結成了生死之交。誰又會想到,正是他們之間深厚的手足情,纔有了那一個個英勇殺敵的表現,纔有了那一個個忠君愛國的行爲,才實現了劉關張三人的雄心壯志,才完成了興國大業。

張輔曾言:“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是的,如何才能做一個像劉備這般有情有義,有才有德的人,是我追求的目標。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0

曹操覺得呂布有勇無謀,不足爲懼,可這勇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讓他狠狠地輸了一陣。而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輕敵,可雙方都犯了這個錯。

既然呂布打了曹操個出其不意,曹操就來了個將計就計,誘敵深入。他謊稱自己被火燒死了,果不其然呂布那邊的探子聽到這個消息,想也沒想,就衝入城中。驕兵必敗,埋伏早就設好了,就等着呂布這個表演人入場,呂布拼死抵抗才留得一命。這年,蝗蟲忽起,糧食都沒有了,曹操只能回鄄城暫住。

勝敗乃兵家常事,兩人打得不可開交,但終究還是曹操贏得上籌。呂布還是輸在了無謀上,有一陳宮,他卻不用,實是令人惋惜。

曹軍勢力過大,呂布決定先避其鋒芒,與劉、關、張三兄弟交好,想得一容身之所,與劉備套近乎,稱兄道弟,又令妻女出拜劉備,劉備再三推阻。張飛是個暴脾氣,容不得他人對自己大哥有一絲不敬,大喝要和呂布大戰三百回合。劉備到底是心善,讓呂布去了小沛安身。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1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感受良深。

《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根據魏晉時代的史書與宋代的三分、元代的三國戲和羅貫中自己的思想合併在一起的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記敘了三國時代的羣雄爭霸的故事。在這個羣雄爭霸的時代有許多英雄豪傑。例如:德才兼備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勇有謀的關羽,直爽豪邁的'張飛,老當益壯的黃忠,老奸巨猾的曹操等。

對於《三國演義》我還有別的看法。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劉備寫得十分仁義,還攜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攜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義君子,只是爲了取得民心,這樣他就好不到哪裏去。而且,劉備太喜歡哭了,簡直是“哭神”。在《三國演義》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喪氣事就哭,這樣他也好不到那裏去。最重要的是,劉備太依靠諸葛亮了,什麼事情都交給諸葛亮。人們說劉備“三顧茅廬”是重視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個依靠,找個有才能的人幫自己管理而已。

《三國演義》說曹操是奸雄,可我認爲他才應該是大英雄。他很重視人才,許攸來投靠他,他連鞋子都沒穿就去接待他。劉備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聽取人才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才智來管理軍隊,他纔是真正的大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漢族,現山東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小說富有傳統意義,描繪了古代戰爭時期你爭我奪的場面。主要寫了(神機妙算)諸葛亮,(心地善良)劉備,(高大威猛)張飛,(有情有義)關羽等人打天下,攻打曹操(心狠手辣)的全部過程還有許多像,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等故事。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講了劉備,張飛,關羽在一個桃園結拜。有一天劉備聽說:“曹操要發軍了。”就像組織一個自己的軍隊,去打敗曹操,偶然遇見了張飛。張飛加入劉備攻打曹操,還請劉備吃飯,在吃飯時一個叫關羽的人衝了進來,說小二拿酒來。劉備又邀請他加入了我們一起戰鬥。他們打造兵器。劉備是雙劍,張飛是大刀,關羽是大刀。他們在桃園裏結拜。

三顧茅廬:一天劉備聽說在深山裏住着一位臥龍先生(諸葛亮,字孔明)學問淵博就想請他出山幫忙助他一臂之力,可第一齣去沒在家去桃園了,第二次去還是沒在家,第三次去在睡覺,到下午兩點才起牀,可劉備還在等最後臥龍先生出來了,隨劉備下山。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2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而在正文的開頭,就有一首短短的詞,讀了這首詞,讓我感到光陰似箭。

古今有多少的事,一個國滅了,一個國打了勝仗,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可青山依舊聳立,太陽依舊夕陽西下。

老漁翁看慣了秋天的圓月,春天的微風,喝酒談笑之間,古至今的所有事,都在笑談中度過了。

讀了這些,我突然感到時間過得飛快。小時候牙牙學語,好像還是昨天的.事一樣;剛剛纔放假,轉眼間,又準備是開學的日子了!

我應該珍惜眼前的時間,多看點兒書,多記點兒筆記,增長知識,以免以後後悔。我也準備上六年級了,已經快是一個國中的學生了,更應該好好地學習,利用課餘時間多看點書,收穫更多知識,將來有出息,不讓父母和老師失望!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3

好詞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爲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爲?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

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好句

1、夫爲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孫策)

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爲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4、賠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7、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8、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馬謖)

9、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於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讚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後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徐庶之母)鼎鑊,古代烹飪器,此指鼎鑊烹人們酷刑。伏劍同流,指劉邦時期王陵之母,與徐母是一類人。斷機堪伍,孟母曾把布機上的線剪斷,以“廢學如同斷線一樣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學的孟子。

10、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爲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孔明對孫權(魯縞,魯國的絲織品,據說是最薄的。強力的弩劍到了射程終了時,已經沒有力量了,即使是魯縞也不能穿破。)

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1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14、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1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7、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23、韓盧,東郭自困於前,而遺田交之獲也。——韓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於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25、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

27、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評張飛)

28、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29、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袁紹)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31、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3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34、馬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36、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雲)

37、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雖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總覺得惜。)

38、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劉備對劉禪)

39、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劉備

41、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呂布(李肅說呂布反叛丁原後)

4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語出《論語》儘管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講忠信的人)

4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45、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4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7、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關羽

48、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49、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50、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讀書筆記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開始就是膾炙人口的詞句。沒錯,這首詞句就是出自我國古代一部歷史小說的開篇詞,它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人物的歷史舞臺,把許多人物刻刻畫的淋漓盡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長思……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斷代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里人物衆多,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確的。這部書主要塑造了三個典型: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說曹操,太多數人都說他奸詐,也有人總結說他“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他做事周到。“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總說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還是爲人熟知的傑出詩人、文學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廣,方面廣,腦子複雜,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說關羽,他比較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青棗,青龍偃月刀,後加上赤兔馬’關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歷代加封,直封到:‘蓋天古佛’成爲人神的'極致,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做人有忠有義。但到了三國時期,封建道德的頭一個字忠就很難完成,對忠的要求也很嚴格,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了來,這樣不但算忠,還是難得可貴的忠。

一個國君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帝國就必須有一個爲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忠臣,而諸葛亮諸軍士就是這麼一個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事實證明,諸葛亮也不是一個草包,他顯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計……’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則‘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看出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義、識’還不夠,還需要‘膽’就像趙雲一樣,幾乎百戰百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實爲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順了劉。

我們少年就應該從小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但關羽的‘忠、義’我們似乎就不必太難爲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國演義》裏還有義絕、奸絕、智絕。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4

讀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後,關羽讓我印象深刻。書中是這樣描寫關羽的:“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可是看完書後,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一件件事情都讓我深深地爲其大義所震撼。此外,他還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雖說此前關羽雖然降了敵,但其不忘故主的.衷心依舊讓我佩服。

再說說曹操。曹操是“奸絕”的代表人物,他甚至被稱之爲奸雄。此外,他的大度與極度愛才之心都讓我佩服。在曹操眼裏,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所以即便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他依舊不忍心殺害,此舉讓周瑜十分意外。而在周瑜眼裏只有堪稱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但周瑜卻與其誓不兩立,天真的以爲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卻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