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鬼谷子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鬼谷子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鬼谷子讀書筆記

鬼谷子讀書筆記1

鬼谷子,是我從小就深深崇拜的一個人,從聽收音機中懂得,又從書中懂得,越瞭解越覺得思想精彩!

《鬼谷子》堪稱“中國一奇書”,思想深邃,內容極爲豐富。該書是運籌帷幄的智慧寶典、決勝千里的實用指南,是職場、商場智慧修煉的必讀書。

而《鬼谷子全評》這本書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了精細的註釋譯文,闡述其微言大義,便於我們閱讀和透徹的理解;還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對原著箴言進行深度解讀的同時聯繫當下,意在揚棄封建糟粕,賦予時代新義,爲我們處理社會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我很喜歡春秋戰國那個時代,在戰亂頻繁的年代,言論也自由,思想也開放,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華文化盛景,也是一個智慧繁衍不斷的時代,在這些諸子百家之中,鬼谷子是最爲稱奇的一個。鬼谷子是縱橫家的鼻祖,道家之代表。核心思想是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

鬼谷子的智慧流傳千年,鬼谷子本人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具神祕色彩的人物,被譽爲千古奇人。

而《鬼谷子》作爲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隋書》中說:“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爲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歷史雖然對縱橫學存在諸多的偏見和歧義,但是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否認它自身有利的.價值。

這本書中一共有十二篇,捭闔是全書的開篇。“捭”的意思是開啓,“闔”的意思是閉藏,捭闔具體來講其實是一種談判術,是縱橫家遊說活動的根本方法。鬼谷子深知語言在人類社會的重大作用,所以他提出“捭闔之道”,旨在提醒遊說者要根據各人的特點採取相應的對策,以此來達到遊說的目的。

之後還有反應第二,內揵第三……一直到符言第十二,在最後這一篇中,鬼谷子闡述了做事公平公正的原則。符言指言辭與事實像符契一樣吻合,引申爲爲政者明察秋毫、獎懲分明必須奉行的準則。爲政者只有做到坦然無私,才能讓天下歸服,這樣也就順應了自然之道,如此國家必能長治久安,自己也可以不受侵害。

這本書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讓我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法則,加上作者對每一篇的解析,讓我們更加透徹深刻的理解,讀起來也會更加的通俗易懂,真的是我們生活的智慧錦囊。

鬼谷子讀書筆記2

近年來對鬼谷子的研究有三個明顯特點:

1、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借鬼谷子之名發展當地旅遊業;

2、應用性強;

3、可信的歷史資料普遍較少,且缺乏說服力。

簡言概括原著,《鬼谷子》的核心是“縱橫”理論,此理論總結道家思想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設計總結而出:

1、把遊說之術納入“道”,尋找縱橫學說的理論依託;

2、利用老子“崇陰尚柔”的思想,揭示謀略的本質和計謀所需的精神狀態;

3、對老子“自然無爲”思想襲用,設計縱橫學說的總原則;

4、利用道家的辯證觀念,總結縱橫之術的方法;

5、提出“縱橫”術語,構建縱橫學派的價值觀。

“縱橫”,反映了鬼谷子學說的價值觀,人與擇主是一個雙向選擇問題。

在擇主共事上,擇主可以“因事爲制”,一切皆隨自己的願望而行。蘇秦說秦,後爲燕趙所用;張儀先赴楚,後說秦成功。

在價值觀上,以我爲主,以是否取得成功爲主,體現靈活性,沒有儒家“忠君”觀念,更沒有“舍利而取義、殺身以成仁”的“殉道”精神。而這一點成爲後世攻擊縱橫家的焦點。

正是因爲《鬼谷子》是這樣確立“縱橫”理論的,所以在儒學取得統治地位後,縱橫之學即被排斥。

“捭闔”原理:

捭闔即陰陽開合,一陽一陰,或開或合,變化無窮。

捭就是開,主要是讓對方開,暴露出真實意圖,從而被我利用;闔是針對自己而言,自己要合,要密而自保;這是捭闔之術的總原則。

掌握了陰陽兩種樞紐,就能審查萬事萬物的先後,度量事物的才能,比較各自的長處和短處。

人的稟性是有區別的,有的人德才兼備,有的人無德無才,有的人有智慧,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根據每個人的稟性,分別採用捭或闔、進或退、貴或賤的方法或手段,順應每個人的特點來駕馭它。

弄清每個人是有還是無,搞清對方的實際情況。

一般情況下,是順着對方的愛好闔慾望來推測出對方心裏的真實意圖。也可以安安排查對方的言辭,然後依據已知的'情況反問過去,獲取到實際情況,瞭解到他想要什麼;先“闔”後“捭”,從中得到利益。

也可以公開自己的真實情況,或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況,不讓對方知道。當對方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完全相同的時候,就可以公開給對方看了,當對方合自己的目的不同,就不能公開。

上述方法是否可用,首先是要搞清楚對方的考慮合謀劃,是離是合都要等待時機,先從對方的意願來儘量滿足他,然後適時而動。

如果要用捭的方式,就一定要做的周全,如果要用闔的方式,就一定要做的嚴密。周到、嚴密還要注意隱蔽,隱蔽的最佳效果就是微而不顯。

當用捭讓對方開放的時候,要辨別虛實,辨別清楚之後,再用闔,確定對方的實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輕重緩急來揣度對方所想,然後順應他的想法做出規劃,如果不合對方的心意或實際需要,就替自己做好規劃,留好退路。

嘴巴是心意出入的地方,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產生的意志、喜欲、思慮、智謀等,都是由嘴巴說出來的。所以用捭闔來控制講話,控制言語的出入。

捭闔之道,就是反覆地使用陰陽進行試探,無論內部有多小,也不論外部有多大,均不能侷限於本身,而是需要辯證的對待,益損、去就、背反,都是用陰陽開合之道來駕馭。

“反應”:

所謂反應,就是反覆迴應,反覆的目的就是爲了弄清真相。所以反應術就是打探到對方實情的方法。

反:反觀對方,反過來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覆:審查自己現在的做法。

先秦時期,講道理說服人往往重視所說的話要通俗形象,這樣對方聽起來也比較容易懂,也容易接受,最常見的案例是寓言。

過去的注家把“大化”解釋爲聖人。

所謂大化,即混沌初開,陰陽變化以生天地、化育萬物的自然界生成與變化的過程。戰國時期處於社會大變革,戰爭連年,禮崩樂壞。

面對複雜的天下與國內的局勢,只有具有足夠高的智慧才能應付,於是出現崇拜智慧的社會風氣。那些掌握土地人口、軍隊的諸侯國君,他們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已經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局勢。

各諸侯國內原有的思想與社會制度也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各諸侯國爲了生存,都不拘一格的選用人才、使用人才。過去的按血統、出身授官的用人制度逐漸被唯才能智力而取士的新制度代替。

在此背景下,政治舞臺上出現了一批士子,這些士子沒有高貴的出身,沒有豐厚的資產,有的只是知識和智能謀略。而要在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爲,就必須依附諸侯國的國君或者實際掌權的人。

在擇主的問題上,鬼谷子提出“反以知古”。

即通過考察歷史預知將來,因爲在相似的社會背景和相近的環境條件下,社會事件往往具有一致性和類同性,以古推今,對自然食物或社會事件加以認知。

鬼谷子讀書筆記3

《鬼谷子》作爲一部謀略學的鉅著,一直爲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讀,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廣泛應用於內政,外交、軍事、商務及公關等領域,爲當代政界、商界等領域人士所必讀之智慧法寶。

《鬼谷子》 “忤合”一篇,感覺多處難以解讀,雖然按照解釋來說,並不不妥,難在自己心中並不想接受這種說法,或許僅僅是自己的問題吧。從這篇我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那就是如何跳出自身認知的桎梏。

傳播心理學有一種名爲框架理論的知識,其主要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研究框架,他們認爲框架是記憶中的認知結構,人們據此瞭解外界事物的心智代表,若經啓用可影響其後續詮釋或判斷。從這個理論出發,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其實並不單純,在很多方面總以先入爲主爲強行把世界劃分彼此,進而滿足自身對這個社會的解讀。

工作生活的實踐讓我明白,與人打交道、處關係、做工作中,往往這種“代入感”會直接影響自己對人對物的觀察分析與判斷,進而影響目標的達成和事情的推動。《鬼谷子》“忤合”篇中明確提出“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我們在現實中往往偏重於“度人”,而忽略“知己”,此方面值得自己深刻反思。

《道德經》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己度人固然極其重要,何以知人?唯有自知。何以自知,首當“純樸歸真”。《鬼谷子》指出“情變於內,形見於外”,而我們要想對此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必須善於做一個“共情者”,僅僅一味地煽情怕再工作生活中只會舉步維艱。

“忤合之道,已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進、乃可退;乃可以從、乃可以橫。”《忤合》篇雖然與自己接受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理解起來也多有偏差,但此句話讓我明白,一個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明確自己,只有如此才能對內外大環境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深入的把握,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決斷自己的方向與目標。

一、滌除玄覽,復歸於嬰兒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提高個人修養的基本原則:形神合一、尚柔、靜心、無爲、守雌與棄智。“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嬰兒作爲最純潔、純淨之物,必然是認識自我的最好參照。人從呱呱墜地開始便處於人世的教化之中,形形色色的知識、防不勝防的.潛移默化早已讓我們這張白紙所剩無幾,雖然我們無法修改成形的現在,但是我們可以靜下心神,在絲絲縷縷的線條中解構自己的框架,從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佛家《般若心經》雲“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義。世間諸法皆因緣所生,無獨立的自體,故曰是“空”。同樣,我們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承認“空”,認可自身的“虛無”,唯有如此,才能將錯綜複雜的自身簡單化之,而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重新認清自身、發展自身、建設自身,以“空”爲“刃”,劈開加諸自身的條條框框,以“無色”眼光觀察世事、觀察人間。

《鬼谷子》“反應”篇明確指出“只知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如果按謀略而論,人貴有自知之明,識人雖然重要,但識己更有甚之,知人先知己才能在謀略之時佔據主動權。但要明白,認識自己,絕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生去踐行其中真諦,讀一本書易,讀一個人難,讀懂自己更是難上加難。

二、善居下流、只做天下谿

《鬼谷子》“忤合”篇言“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爲無不爲,無所聽無不聽。”世事變遷、瞬息萬變,相較於這朗朗乾坤,自己利於天地之間,如一頁扁舟,識己度人之法,便是永居幕後觀賞這花花世界,能夠做到“無我”。

自古人世多詭譎,即使覽萬篇萬人也難抵一二,唯有亦不變應萬變,尋求“天下式”,《商君書》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但縱觀商鞅言說也不立“農”與“戰”的強國之本質所在。同樣,我們時時刻刻穿梭於這繽紛繁雜的現實之中、處處地地留戀於形形色色的人際之內,縱然自己再多的經驗教訓、血淚實踐,奈何“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求無涯,怠矣”,最好的方式便是“以無爲而無不爲”,善居下流之內,洞察人世滄桑。

《道德經》有言“大國者下流”,於個人而言,在認清自我之後釐清世事艱辛過後便是“處下之地”爲人爲事,《鬼谷子》中有一句話表示症兆的話“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曲解而合《道德經》中一句“江河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而善居下、甘居下才能助力奔跑,才能“人所不知”,才能“省己”,才能“識人”。

三、知白守黑,節度於自我

《鬼谷子》“飛箝”中一句“雖覆,能復,不失其度”,此句一如既往地展現了鬼谷子小心謹慎但又佔據主動權主導權的處世前提,同樣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必須做到對自我的節度、控制,《詩》中有云“白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爲也。”做到抱朴歸真的真正體現就是能夠冷靜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即使與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相沖突,也能夠保持冷靜客觀,甚至能夠以一個嬰兒的態度來細究其間。

《鬼谷子》中以“欲”爲謀之先,那麼反推自我便是“衡量自己之慾”,爭取做到“寵辱不驚”,終達“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老子以“深不可識”形容“道”,而世事亦是如此,識己的目的爲從事、爲人,面對複雜時間和萬物維艱,我們要小心謹慎、步步爲營,要“守司好自己門戶,把守好自己內情,保持好自己心態”,以“若冬涉川,若畏四鄰”的態度過好每一天、省悟每一夜。

另外,識己之時還需要擺正“起伏觀”“升降路”,《鬼谷子》《道德經》都認爲“曲亦直”,說之易,聽之難,要明白,人不可能總是處於風光無限之中,再輝煌的時代都會有過去的一天,人生總是要面對風平浪靜、塵埃落定的結局,盛衰本是再自然不過的規律,不自然的是人們的心態。《道德經》有一句話對此解釋很到位“爲者常失,執者常敗”。

“不蒙你眼你看什麼,不蒙你耳你聽什麼”,佛家認爲“自我”不存在於任何地方,心不是“自我”,身不是“自我”;“自我”只是一些事物,如形狀、知覺、感情、衝動和意識等集聚的代名詞。因此,在實相上,當你檢視什麼是所謂的“自我”時,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是,“自我”不過是聚合某些事物所給予的名稱,借用《道德經》雲“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放下所有執着信念,抱朴歸真、識己度人、爲人處世。

鬼谷子讀書筆記4

《鬼谷子》是一部集縱橫家、兵家、道家、陰陽家等思想於一體的理論著作。從古至今,他深謀遠慮的思想和言論深受人們的肯定,許多商人、政治家也精通《鬼谷子》,把它用在商道、官場上,被譽爲“中國第一奇書”。它是一位名叫“王詡”的人所創作的。

王詡,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因爲住在鬼谷這個地方,所以被稱爲“鬼谷子”,孫臏、張儀、蘇秦、龐涓都是他的徒弟。他以謀略爲主,探索着人的心理特徵和心理活動。

《鬼谷子》(夢華主編)中有許多拓展出來的小故事,給原本滿是文言文的書增添了趣味。但是一開始我看不下去,因爲對我來說,《鬼谷子》好“壞”啊哈哈......

塔裏蘭深知拿破崙是個暴脾氣,便牢牢抓住他這一點。一次會議,塔裏蘭不小心惹惱了拿破崙,拿破崙暴跳如雷,不顧形象對他罵道:“我給你最高的榮譽,而你竟然如此傷害我,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你什麼都不是,只不過是穿着絲襪的一隻狗。”說完他轉身離去。其他大臣面面相覷,塔裏蘭卻還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他慢慢站起來說:“真遺憾,各位紳士,如此偉大的人物竟然這樣沒禮貌。”於是拿破崙的失態讓他自己的威望降低了許多,塔裏蘭的目的達成了。

以上材料來自原文中的“故事模塊”,這篇文章叫“三思而行——別讓憤怒之火毀了自己”。生活中不能因爲困難而產生急躁,越急躁思緒會越亂。動畫片《果寶特攻》裏有句臺詞:“衝動就是魔鬼。”也是這個道理。《彈珠傳說》中的雷火被格裂激怒,輸了比賽,也是這個道理。於是我對“衝動是魔鬼”這句話又加深了印象。

英國前首相威爾森在競選時,演說到一半,突然有人故意大聲吼叫打斷他:“狗屎!垃圾!”威爾森卻並不理會其本意,只是報以容忍的一笑,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您提出的髒亂問題了。”搗亂者一下子啞口無言。

或者還有人嘲笑你污衊你挖苦你說你是個憨憨,對你惡語相向:“你這兩面三刀的東西,專門告我陰狀!”你可以解嘲道:“哦?是嗎?我倒要洗耳恭聽。”然後對方就會繼續說,之後你再“鳴金收兵”。

這些小故事都直觀地告訴你面對流言,保持修養和冷靜也能在外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這下我懂了,假如真的有人利用自身優勢來暗示我不優秀,還因爲我不優秀不停笑話我和我媽媽,我也可以很冷靜地問她:“你眼中的優秀是什麼樣的?”這樣我就會從中瞭解到她

的想法,或許她的`想法中有漏洞,有消極的地方,我也可以準確地、有目標性的、禮貌地懟回去了誒~如果我因爲生氣,一下子站起來,握緊拳頭、咬牙切齒,那樣絕不會讓問題解決,還會讓周圍人都感到爲難。那要是嘲諷我的是位長輩,我那樣衝動的對她,即便我有理,也會被外人(沒素質的那種)扣上“沒禮貌”的帽子。俗話說的好:“不要和他一般見識嘛。”

一開始因爲這本書名叫《鬼谷子》,我就非常害怕它,都說鬼谷子善於實行詭詐之術。看着看着才發現,其實人家就是希望大家情商高點,被欺負的時候硬氣點,遇到麻煩理智點......我猜他應該和孔子一樣,都是爲後代着想的好老師吧。

鬼谷子讀書筆記5

《鬼谷子》是先秦時期留下來的一本探討語言藝術、語言智慧、語言策略的經典,是我國第一部口語修辭著作,開啓了中國修辭辯論的先河。它系統地糅入和整合了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等人的語言藝術,極大地擴充了語言學的內涵與外延。仔細讀之,我們會深深感嘆語言的深奧、精準與玄妙,堪稱一部教人做思想工作的經典著述。

知己知彼,因人施策

做羣衆思想工作,必須要深入羣衆,瞭解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樣做羣衆工作纔能有的放矢,馬到成功。要做到熟悉對方,就要“審定有無與其虛實”,即考察對方纔乾的有無和思想的虛實;“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工作舉措的可行與不可行,必須先分析對方的思路,才能比較彼此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具體工作中,要像鬼谷子所講的,善於把握事情的關鍵,對工作對象要察言觀色,洞察其心理,瞭解對方的特點及優劣勢所在,把握對方言行的宗旨,找準突破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打開對方心扉,解開其思想上的“疙瘩”。要處事靈活,善於變通,注重協調,確保言出必成、成必有果。

善於傾聽,適時反應

善於傾聽他人說話,不只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工作方法。鬼谷子教導我們,“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即要根據別人的言談,來了解他的辭意內涵。如果發現對方言辭有矛盾,不合乎實情,要反覆地追問他,從對方的答辭中進一步瞭解他。因此,要耐心聽取對方的意見和建議,如果對方話裏有話,要搞清楚隱含的意思,同時要抓住機會提問,從對方的回答中瞭解實情。輪到自己說話的時候,要儘量做到簡潔有力,善說通俗易懂的“羣衆話”。當然,對於不善表達的人,要聲情並茂,注重細節,循循善誘,必要時反彈琵琶,激發對方吐露心聲。要有自知之明,不該說的不說,講話講究技巧,切不可“忘情失道”,以致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既講原則,又要靈活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鬼谷子告訴我們,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有的看似很遠卻很親近,有的看似很近卻很疏遠;有的天天在身邊卻不相知,有的雖只是聞其名聲,偶爾一見卻相見恨晚,引爲知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肯定事出有因,“平常的東西都與本源相結合”,雙方互不瞭解、互不信任或感覺言語行“合不來”都是其中的原因。在做羣衆思想工作時,要先摸清楚對方的想法,在恪守原則的前提下,仔細揣摩,精心謀劃,“方來應時,以合其謀”,即方法策略應適應時勢的變化,靈活應對,以便與對方的想法相契合,只有這樣,才能在解決複雜的難題時,“先知而楗萬物”,即有先見之明,能夠駕馭萬物。

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古語云:“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事情的發展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微到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對羣衆思想上存在的任何細小的矛頭性問題都能做到見微知著,就像鬼谷子所說的“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其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即當危機徵兆出現時,聖人就敏銳地察覺到了,他們總是密切注意危機的徵兆,利用事物變化的原理進行具體分析,提出計謀,進一步認識徵兆的細微變化。萬事萬物在開始時就像秋毫之末一樣微小,一旦發展起來,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樣宏大,這就需要我們防微杜漸,堵塞漏洞、縫隙,防止小事釀成大患。

事事洞察,善“箝”其心

在基層,諸多信訪問題其實就是利益之爭。要解決這些事關利益平衡的問題時,需做到恩威並舉,善“箝”其心,讓矛盾的雙方“各退一步”,從而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如何做到這一點,鬼谷子告訴我們,要考察“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即考察誰與誰親密、誰與誰疏遠,誰與誰友好、誰與誰相惡。在這一基礎上,“察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以箝求之”,詳細考察和分析對方的想法,審察其意向,瞭解其好惡,然後抓住對方最關注的問題遊說他,使他信任你、倚重你。

善抓機遇,順勢而爲

在做羣衆思想工作時,往往會有一些化解難題的最佳“窗口期”,它們倏然而來、瞬時即逝。因此,必須善抓機遇,善於統籌,協和八方,一舉解決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按照鬼谷子所言“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即必須看清事物的發展變化,抓住有利時機,知道哪些方面有餘、哪些方面不足,由此做到先知其情,然後運用方法、措施,促進事態向有利的方面轉化。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善背向者”,即做一個深知人心向背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把握大局、大勢,“乃協四海”。

揣情度勢,量體裁衣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鬼谷子告誡我們,在做羣衆思想工作時,要審時度勢、權衡利害,善於觀察、揣度情理,並告訴我們,“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即那些感情從內部發生變化的人,必然要通過形態顯現於外表,所以我們要根據對方顯露出來的表面現象來了解那些隱藏在內部的真情,這就是所說的“測深揣情”。只要抓住對方“甚喜”、“甚懼”兩個時機,以此爲突破口,就能獲得更快速、更完美的成功。

深藏不露,行事有道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認真籌劃,講究方式方法,該保密的一定要保密,只有如此,才能“主事日成”、“主兵日勝”。做羣衆思想工作同樣需要如此。鬼谷子指出,“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就是說籌劃謀略,最難的就是周到縝密;說服他人,最難的就是使其言聽計從;主持事務,最難的就是確保成功。要__這三個“難於”,就要採取諸多有效的.措施,如以對方爲中心,針對對方需求,有的放矢,方法恰當,合情合理,而箇中關鍵,就是要隱蔽周密,低調內斂,謹言慎行,不事張揚,“用之有道,其道必隱。”

控制情緒,善於言談

在與羣衆打交道時,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口無遮攔、言語失當,這樣可能導致問題複雜化。尤其要注意避免鬼谷子列舉的“病”、“怨”、“憂”、“怒”、“喜”5種語言形態,即不能有病態之言、幽怨之言、憂鬱之言、憤怒之言、宣泄之言。當然,要做到這些並非易事,既要能夠聽出說話人的動機所在,善於辨別真誠抑或奉承、諂媚、欺詐等語言,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又要思維敏捷,注重修辭,沉着冷靜,尤其要注意看對象說話,如“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

把握規律,進退有據

鬼谷子說,“故萬事一道,而百度一數也”,即萬事的變化都有一個規律,而各種方法謀略也有一定的法則。他指出,“故爲強者積於弱也;爲直者積於曲;有餘者積於不足也”,即強者是由不斷髮展的弱者形成的;直線是由許多微小的曲線形成的;富裕是由長期的節儉形成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做羣衆思想工作時,要研究和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依照規律辦事,推動問題解決。鬼谷子還指出,“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即有了良好的說服力,就可以進;在進的過程中要謀取退路,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就可以徹底解決難題。

既重平衡,又善決斷

在基層,有的問題錯綜複雜,涉及多種利益關係,處理起來必須要做到合情合理。鬼谷子指出,“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託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即在處理問題做決斷時,如果只對一方有利,那麼沒有利的一方就不會接受,這是因爲依託的基礎不平衡。任何決斷本來都有利於決斷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隱含着不利的因素,那麼決斷者就不會接受,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疏遠。所以,在決策方面,如果使對方失掉某種利益,或者使對方遭受禍害,這種決斷是失誤的。當然,平衡利益也不能作繭自縛,要認識到“決情定疑,萬事之機”,決疑斷難,是辦理各種事物的關鍵,要按照鬼谷子所言“度以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的原則,該決斷的立即決斷。

集思廣益,從善如流

做羣衆思想工作,必須善於發動羣衆、動員羣衆、組織羣衆、依靠羣衆,正如鬼谷子所言,“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

鬼谷子讀書筆記6

善於觀察別人,也能清楚知道自己。藉助歷史和經驗反覆探索人情世故總有規律可循。反應篇就是告訴,想要得到什麼答案,就要深入瞭解對方,有些答案是寫在對方臉上的。如果他不肯流露,那就用些手段,刺激他煽動他,只要對症下藥就不怕他不招。

1.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若想更好了解事物本質,就不能總用一般方式去做。通過別人的成功的經驗或者失敗的教訓就能窺知一二。那是前人鋪路最好的解釋,我們不必再去觸碰雷區,更能避免彎路。以史爲鏡,可知興替。以人爲鏡,可知得失。人若茫然迷失方向還有老馬識途助你一臂之力不是?!紙上談兵的誇誇其談全比不上過來人的智慧所得和實踐得出的真理。

2.因其言,聽其辭

善於傾聽,並且善於誘導對方發言。通過他的發言反覆推敲把握對方內心真實的'想法。俗話說,聽話不能只聽他說了那些還要聽他還沒說的那些,弄清話裏隱藏的深意。聰明的人是不會被別人的大話就給愚弄的。“鑼鼓聽聲,說話聽音”就是這個意思。交談的技巧離不開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

3.張置網而取獸,多張其會而司之

捕捉野獸,不妨多佈置一些網,確保成功率的同時,還可能有意外收穫。與人交流也是如此,適合的網網住合適的人。言語肢體互動若是聊的投機,一番推心置腹對方就把什麼都合盤托出了。還怕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嗎!鬼谷子提出“釣語”就像是釣魚投餌般,引誘刺激對方。當然這些都需要實戰練習,熟練掌握才能收到效果。

4.欲聞其聲,反默

欲擒故縱,欲揚先抑,欲得先與。轉換思路,迷惑對方。表面上看起來,這件事出力不討好,可是後來的發展變化也是在他的掌控中的。不得不按照他的方式進行着,產生信任和依賴後也就乖乖就範了。

5.雖非其時,見微知類

見微知類,觸類旁通。從細微的跡象就可以預測到發展趨勢。就像是一些自然災害的預測,我們可以通過身邊小動物和天氣變化的異常狀態就能得知一二。注重大的方面,又不忽略小的方面,最終才能在鬥爭中取得勝利。

鬼谷子讀書筆記7

與《鬼谷子》結緣是在20xx年。20xx年春,某天在京東上用19塊錢秒殺了十本書。其中一本就是《鬼谷子》。秒殺書本當時我並沒有注意到此書,直到收到書本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一本被人們稱之爲奇書的《鬼谷子》。

初讀印象。初讀《鬼谷子》時,總覺得太過重視謀略。有同事大概瞄了幾眼之後甚至跟我說《鬼谷子》有些陰毒。然而,那時的我們忘記了《鬼谷子》的成書年代。《鬼谷子》由鬼谷子著。鬼谷子生卒年不詳,據說大概生活於戰國時期。戰國時代當是盡顯謀略的.時代,這樣的書本應運而生也不足爲奇。傳說戰國幾大名人:蘇秦、張儀、孫臏和龐涓都曾師從鬼谷子。

《鬼谷子》對於我來說有些深奧。文言部分雖有註釋也無法理解。看過之後只對《鬼谷子》中的本經陰符七術有些印象。七術即七種養煉自己內在神氣、意志、智識的方法包括:盛神法五龍、養志法靈龜、實意法滕蛇、分威法伏熊、散勢法鷙鳥、轉圓法猛獸等七術。

盛神即畜養神氣。《鬼谷子》認爲五臟主宰着人的精神活動,其中神氣最重要。神氣居於心,主宰人的思維。神氣旺盛,反應就會靈敏。“人應該使自己的神氣與大道的元氣合一,成爲體道的真人,神氣才能居於心中,使人精神旺盛,才能夠應付外界瞬息萬變的形式。

盛神法五龍這一術中講心、肝、脾、肺、腎等五臟中藏着神、魂、魄、精、志等五氣。養神的辦法就是讓心與大道合一。首先,人要通過感官來感覺道的存在,通過心來思考事物,通過學習修德煉氣來體會道。

寧靜平和才能養氣,五氣融合爲一,則志、思、神、德四者才能旺盛。此四者旺盛才能導致威勢散發,威勢散發便可無所不爲。要懷抱上天的意志,即大道,施行道德恩惠。以無爲來指導人的思想。總之,就是說精神旺盛才能長養意志。

此術告訴我,人應當善養神氣。養神氣當使自己的心符合大道,也就是說心中所思所慮皆要遵循世間規律。其次,寧心靜氣才能平和,平和才能養氣。所養之氣合二爲一才能散發威勢。所以早睡吧,這樣才符合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