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8篇

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8篇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1

本日記,掀開了白話小說運動的序幕;一個病人,抖出了前人不敢想更不敢說的狂言;一位作家,宕開筆鋒,芒刺直向守舊者、僞善者。所以魯迅的《狂人日記》①從開拓文學新領域的角度來說,確是一座豐碑。

《日記》是一部意欲在混沌時代撥雲見日,意欲擺脫封建枷鎖及形式桎梏的小說。內容上它是以瘋人之瘋語抨擊舊社會;形式上它開創了現代白話小說先例——這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塊文壇奇石從天而降,不僅空前震動了中華大地,還震撼了大地上的人們,因爲讀《日記》的人隨魯迅的筆或多或少地觸見自己一些不潔的本質。

魯迅在序中寫道:“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記中語誤,一字不易。”,似有推卸責任、明哲保身之感。在這兩句的護衛下,作者利用狂人指出社會內質上恐怖的一面。而狂人本身也是魯迅要諷刺的對象,在狂人身上,我們看到病態心理和懷疑主義的根植與氾濫,看到一個小國民醒而不悟的可憐,察覺一個弱國民反而不抗的可悲。然則如何悟,怎樣抗,作者並未多言。且魯迅確實現實了點兒,退了一步:“狂人”的結局並非死,卻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日記》形式上文白兼有。正文采用白話,序是文言形式。在當時確實掀起驚濤駭浪,有裂雲穿石的效果。與以往小說相比,《日記》是心理獨白而非有情節的故事:全篇都是昆仲之弟心中所想,只兩字“日記”纔將十三部分串接起來,這種成篇方法稍顯單調。總體看來,《日記》在魯迅所有作品裏屬於較簡單的一類。

《日記》的一、二部分歸結起來就一個“怕”字。“狂人”“怕”的緣由,無非是趙家的狗“看我兩眼”、“趙貴翁的眼色便怪”、街頭的人在議論、小孩子在議論——“狂人”就多情地將這些活動都解釋爲“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的信條在腦海中不斷暗示自己。別人最平常不過的動作在他看來便是針對自己的。用現代的話來講,“狂人”太self-consciousness。“狂人”是如何找尋“怕”的根源的?他的答案就是一個“仇”字。“仇”來自何處?也就是“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然而“狂人”自己也不知道應如何把古久先生與趙貴翁及路人、小孩聯繫起來,於是就自作孽地假想了一段關係,還把孩子們對他的“仇”歸結成“是他們孃老子教的”。總之,他感到自己“怕”,就認定別人和自己有“仇”;認定別人和自己有“仇”,就認定“別人睜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可以得出結論:“狂人”的邏輯就是反邏輯;“狂人”的主義便是極端個人主義;“狂人”的心態就是極端自私的心態。是什麼造成“狂人”這般的扭曲呢?;作者還有下文。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終於通過“狂人”之口說出了“吃人”二字。該部分大體與第二部分一致,更進一層就是講出了“人要吃人,歷史吃人”的驚世之語。魯迅在這兒似乎想將中國歷史社會全面否定,再來個重生。這個有如霹靂的“吃人”的確是給人們的當頭一棒。即便如今,只要聽見“吃人”一詞,我們便會耳鳴,意識到民族的某些劣根性在自己身上仍根存。

四、五部分告知讀者“吃人的是我哥哥”、“醫生是吃人的人”,不論是治病時、議論時、講書講道理時都想着“吃人”。至親的人要吃“我”,每時每刻都想吃“我”,甚至野獸,也要“吃人”(第六部分)。七、八、九部分便談了“他們”“吃人”的辦法:不是“直截殺了”,而是“逼我自戕”;不是一問一答就能揭穿“吃人”之人的真面目,而是多次相逼他們纔會露出狐狸尾巴。

十至十二部分,魯迅終於說了讓我們永遠忘不了的話:“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狂人”竟是位思想者: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認爲社會的本源仍是善的;“將來”“容不得”既是對現在的失望,又是對未來人不再“吃人”、社會不再“吃人”的憧憬。可見“狂人”背後的魯迅不僅是剛烈冷峻的批判者,也是位充滿希望、信念堅定的先覺者。至少我們在《日記》的結尾可以看出,“狂人”意識到孩子也許還並未陷入(自己已深陷的)成年人間的利益爭奪、勾心鬥角、勢利拍馬、自私自賤的泥潭中——這泥潭是被守舊頑固、自命清高、虛僞做作的封建勢力保護着的,二者同流,便媾生了《日記》絕對批判的封建“吃人”觀念。具有“吃人”本質的封建主義嚴重禁錮了新世紀(20世紀)人的心靈,毒害了青年,令青年遭受挫折後處處懷疑自己、懷疑他人、懷疑社會、懷疑真摯善良的存在與否及其正確性,使他們最終相信唯有虛僞這副面具才能保護自己,只有渾渾噩噩這外套才能保暖,不受外界寒風侵襲——《日記》要批判的正是這種觀念。魯迅宣揚的是光明磊落、真誠豁達的處世態度,批駁的是矯情自閉、外熱內冷的處世態度。然而那一套封建處世套路已部分根植於全社會的基礎上,有人說,那是民族劣根性。

不過“狂人”也有小人物無奈的一面,反抗不成只得自甘墮落;也有愚昧自私的一面,吃人不成便恐懼被吃。他是偏激的,也是被矇蔽的,突出體現在他“無知者無畏”的心理獨白中。在一個矇昧將開而未開的時代,現出這麼個異類是可能的——他是舊體系與新體系衝突的產物,可能象徵曙光將至前的混沌狀態。

魯迅對“狂人”也許又愛又恨又憫。愛他是源自同袍之情;恨他緣於他的猥瑣自利;憐憫只因在整個大社會下,“狂人”也無奈。

筆者第一次讀《日記》,記了句:我看着他的自白苦笑,如同對着哈哈鏡苦笑一般。我們心中何嘗沒有閃現過“狂人”所說的懼怕呢?

也是初讀《日記》時,筆者就想起卡夫卡的《變形記》——一個保險公司小職員看自身、他人、社會時那種莫名的不安,被卡夫卡自己運用表現主義手法繪成人變甲蟲的荒誕畫。魯迅同卡夫卡一樣,向內挖掘的力度和深度驚人。不同的是卡夫卡寫自己卻充當了旁觀者,魯迅寫別人卻站在了自白者的角度。性格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問題不同,所以作品角度不同,這無可厚非。

上文提到:《日記》是魯迅較爲簡單直白的作品,雖然比後起之秀冰心的問題小說深刻,卻比不上他後來的諸如《阿Q正傳》等頗圓熟的作品。所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筆者認爲,這勇士(《日記》)不一定是強者。

可不管姜子牙的漁具有否魚鉤,總歸他是釣到了周文王。即使《狂人日記》不那麼成熟,魯迅也以大無畏的開山精神,爲後來者闢出一片新天地。他是鬥士,也是旗手,還是守護者。

當代青年,尤其是文藝工作者,具備了這種開山精神麼?當代人擺脫了僞裝自閉、唯求自保的處世態度了麼?是不是封建社會消亡,封建愚昧落後的觀念就真正消失於當代人的心中了呢?當代人能否變“吃人”贏利爲協作贏利呢?能否建起一個富有民主、法治精神的自由國度呢?但願“狂人”形象能給當代人以啓示,讓當代人以健康向上的態度去看世界,而非如“狂人”一般病態扭曲。希望“吃人”的社會已遠去,我們將迎來和諧美好的未來。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2

《狂人日記》是一篇象徵性和寓意很強的小說,當時,魯迅對中國國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頗感痛切。

對現實的失望是魯迅感到了喚醒人民覺醒的困難,他經常在紹興會館裏以抄古碑來打發無聊的時光。魯迅對中國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着急,這就是他的這篇小說體現出深厚的憂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密切相關。

這篇小說也採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過一個患有“迫害狂症”的人內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對人的迫害。正是由於“狂人”對外界的極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夠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狀態下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在這些看似可笑的言語中,隱含着小說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禮教對中國的長期統治,這句話也暗示了封建禮教的腐朽和對人們反抗的壓制。再如:“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表現了封建禮教強大凶惡的形式下其內在虛弱的本質。

總之魯迅的每一句話都耐人尋味,需要讀者用心細細地品讀其中的深意。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3

初讀《狂人日記》,覺得作者魯迅先生似乎在說夢話,內容凌亂近似無邏輯,於是,寫這篇讀後感,也從“夢”開始。

“狂人”近於“瘋”,在做着“惡夢”,在境象中充滿了青面獠牙的傢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藉着“瘋”,把帶着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着眼睛說謊話,互相深疑,都想控制別人,卻都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着。“狂人”被道得“瘋狂”了,從而說出一堆真話。

《狂人日記》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見什麼人都以爲是要吃他:他看見鄰居交頭接耳地議論,就覺得是在密謀害他;醫生給他診脈,他也覺得那人不過是劊子手假扮,是來“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讓他靜養着,他卻懷疑是想養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還聽說鄰村狼子村有個“大惡人”,被佃戶打死,連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聯想起小時候大哥講書時說的“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事,就越發相信了自己的判斷。最後他終於鼓足勇氣,發出:“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憤怒的吶喊。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4

初讀狂人日記,沒有完全看懂,再次閱讀方纔體會到狂人之意。

狂人的狂,指的既是病理上的神經錯亂,語無倫次,措辭荒謬;還指了狂人在心態上的一種病態變化——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

《狂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傑出作品。發表於《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故事梗概: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

傳統觀念認爲,魯迅借狂人之口,抨擊吃人的社會制度,事實上,也只要狂人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語,但是,我和媽媽共同認同這部小說的是對狂人精神狀態的描繪,確實是精到、準確,媽媽說以前課本很多革命小說都如過眼煙雲一般消散在歷史塵埃中,而狂人卻不會,我是第一次讀這篇文章,而媽媽則是重讀,她認爲,因爲這篇小說和魯迅曾經學過醫有關,這篇小說準確地寫出了一種有迫害症和強迫症的精神病人的形象,這篇作品成功不是其立意多麼高,而是其形象把握之準而名流文壇。

我現在不懂不要緊,過幾年後,回過頭再看看,也許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5

魯迅,人們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爭先恐後地說,我知道,我知道。對啊,如果圍繞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爲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爲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爲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爲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爲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後,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6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麼辦?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7

魯迅的小說讀着實在是很累,《狂人日記》這部小說是魯迅借一個迫害狂的日記來批判封建禮教“吃人”的現象。這裏面的很多語句看起來都是不符合邏輯的,比如,狂人覺得街上的那個女人“咬你幾口”的話,那夥青面獠牙的人的笑還有佃戶的話都是暗號,這些都是吃人的傢伙。

他還懷疑他大哥還有那醫生都要將他吃掉。甚至在他的日記裏還有這樣一句話“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完這些語句,第一反應覺得狂人很狂,他是一個迫害狂,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些封建禮教,封建迷信作了反抗,所以他很狂,但是狂人也不狂。

文中的狂人,其實也代表了很多在那個時候思想超前的人,這些人經常被人們以爲是瘋子,他們努力去反抗封建,卻招來人們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唾棄。人們總是認爲這些人很“狂”,其實,他們有着當時正確的思想,所以他們不狂。

文中,魯迅寫了一個“迫害狂”,這個狂人用了不一樣的眼光看到人們,而看到的都是“吃人”,有時,他懷疑他自己也會被吃掉。這正是寫出了這些反封建人士不被理解,有可能他們也是會被“吃”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狂人日記》也影射了魯迅自己。我從中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一些悲哀。

文中狂人的妹妹也是因封建迷信而離開人世的,可能他妹妹是被所謂的“藥”害了或者是什麼。四千多年來,人們屢屢被封建禮教害了,卻總也不知道改變,仍然相信那些迷信的東西,這些,種種原因,可能是真正的“吃人”了。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8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裏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初次看魯迅先生的這篇《狂人日記》的時候就感覺很不解,看完後只覺得這是篇恐怖小說吧。於是,沒怎麼在意就略過了。這次《狂人日記》看了第一遍,也仍舊是這個感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擠出2個字:吃人!無奈,又認真看了6遍之後,恍然大悟,收穫一份很大的震驚,但卻不是因爲吃人。

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是通過以虛寫實,徐徐漸進,然後撥開迷霧的手法帶領讀者的醒悟。

從開始心情爽快,夜晚很好的月光,看出還未意識到所存在的危險,其中提到趙家的狗,爲後來發展做出預示的鋪墊。後是今晚沒月光,於是開始渲染陰暗的氣氛,以趙貴翁爲代表的一羣人都以仇恨的眼神看着我,連小孩子也一樣,是他們孃老子教的,與末句相呼應。表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籠罩,封建黑暗禮教已經從本質上侵蝕了整個社會從小孩到老者的思想。那樣的社會,陰冷的黑暗恐怖的氣息漂浮在空氣中,令我感受到的是毛骨悚然!

從狂人意識到封建禮教的吃人到揭露吃人的本質,他們從遮遮掩掩到赤裸裸露出兇惡的真面目,白厲厲的牙齒,可看出禮教的吃人與暴戾。

四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四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統治的社會,也就是四千年吃人的社會,封建禮教的迫害使得現在的人們變得麻木愚昧對於別人的遭遇沒有同情心,對於自己所遭受的,沒有反抗,渾渾噩噩的度過一天又一天。

"你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這句狂人的吶喊遠比不過這四千年的吃人歷史以及這段歷史造就的人們的愚昧與麻木無知。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麻木的無視和可笑的維護羣抗,激昂放大聲的疾呼換來的是無力的共鳴,以及有力的吃人。

其中3處提到趙家的狗,兇惡吃人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的狂吠。從社會的深處散發出的黑暗與陰霾。作品中狂人其實是一個敢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反封建者向世人講述這個社會的吃人本質,意欲喚醒人們,一起推翻舊的吃人的封建禮教。可是根深的蒂固的吃人禮教讓受迫害的人們依舊麻木,國民的劣根性一覽無遺。

然從第一段"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看出仍有所遺憾,狂人的最終屈服,意識到封建禮教根深蒂固,拔除非一人之力所能爲之,保持自主是多不容易,可作者仍補失憧憬未來。

文章的最後一句呼喚"救救孩子……"意欲新的希望的呼喚強調科學的啓蒙教育思想的行爲,國民性的改教。孕育新文學,倡導新的文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