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從0到1讀後感

讀後感1.4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從0到1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從0到1讀後感

從0到1讀後感1

去年非常火的一本書《從0到1》終於有機會拜讀,書中討論了很多問題,幾乎涵蓋了一個初創企業要面對的方方面面。書的一開頭就引來了一羣牛人的名言:Facebook 創始人、特斯拉創始人、GE CEO、網景聯合創始人等等,還有《經濟學人》、《財富》、《科克斯書評》的大力推薦。這樣的開篇令人覺得這是一種普通的成功學書。鑑於自己知識基礎有限,以下部分會引用一些高手們的觀點。

書中指出初創公司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新思維,敢於創新,能有共同夢想的人一起規劃並鑄就新的未來。在創新的路上要獲得成功,不僅僅需要紮實的知識基礎,更需要有質疑的膽量和勇氣,從0開始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他們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在技術上,無法替代、無法複製的核心競爭力,他們創造更好的新事物,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豐富了社會、世界的需求,成爲讓社會更美好的推動力。 粗粗讀來也不覺有新意。但書中對“壟斷企業”的描述令人很感興趣。彼得。蒂爾給出了壟斷企業的四大特徵:專利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和品牌優勢。專利技術:公司最實質性的核心優勢,很難被其他公司複製,最好領先行業平均水平10倍以上,實質上是全新的產品。 網絡效應:使用的人多,產品更有用。產品更有用,使用的人就會越多。形成網絡效應的企業,必須從非常小的市場做起,比如Facebook。規模經濟:服務性企業難成壟斷企業,單純擴大規模,如開多家瑜伽館,只能獲取有限的利益。產品不需要重複投入,以更高的銷量來分攤,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樣纔是真正的規模經濟。品牌優勢:打造強勢品牌是形成壟斷的有力方式。品牌經營靠的不是理念,不是明星,而是實力。他覺得沒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來發展。理論上大談特談,甚至在其中他對谷歌、Facebook、亞馬遜、蘋果等讚譽有加,而對微軟平板、Xanadu、雅虎等頗有微詞,這方面我覺得不是太讓人信服。萬能的蘋果幾乎壟斷了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是彼得。蒂爾很喜歡引用的成功典範。但對照上述四大特徵來看,並不完全符合,蘋果是智能手機行業的後來者,從專利技術方面並沒什麼優勢;另外三個特徵,換成誰成功都一樣,與其說是形成壟斷的原因,不如說是成功之後壟斷的結果。九十年代的諾基亞,如今的三星,也擁有上述四個特徵,但是無法和蘋果相披靡。 不管是哪種創新模式,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纔是鑄就壟斷的王道;品牌和規模經濟才能助推壟斷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壟斷企業之所以壟斷,最核心的特徵,在於這些企業做到了“與衆不同”。當然,與衆不同關鍵在於技術創新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以此來不斷贏取顧客的“忠誠度”。如iPhone的成功,在於iPhone時尚、可愛、易用,讓人一見傾心,加上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如果有一天,某公司生產出一款手機,讓顧客覺得比iPhone更加動人,商業模式更加獨特,iPhone不再“與衆不同”,那就只能重複諾基亞的覆轍了。 毫無疑問,企業能壟斷絕對能夠取得最大利潤值,這對企業的發展也更爲有利。那怎樣才能壟斷呢?彼得。蒂爾給出了建立壟斷企業的方法:佔領小市場:從小市場起步,寧可做小也不能做大,目的是先立足。然後,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壟斷某個行業或品類。因爲壟斷,才能獲取鉅額利潤。因爲利潤,纔有能力攻城略地,構建帝國。擴大規模:由利基市場逐步擴大,培養和迎合顧客“滿意度”。循序漸進、有紀律發展壯大市場。由核心事業逐漸向外擴張。破壞性創新:用科技創新低價推出一種低端產品,然後改進,使產品升級換代。且掃除一切障礙,不破不立。同時,爲獲得創新優勢,專利技術在某些方面必須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擁有真正的壟斷優勢。公司必須力爭做到10倍的改進,稍有改進對終端用戶來說就是毫無改進。假設你開發了新的空氣淨化器,比現有技術的效率高20%——這是實驗室數據,但實驗數據還要扣除新產品在實際市場中面臨的.生產成本以及風險。而且即使你的產品確實給顧客帶來20% 的改進,由於人們習慣了誇大其詞的廣告宣傳,銷售該產品時,你也一定會受到質疑。只有10倍的改進,你的產本站能給客戶帶來明顯的優勢。

在第六章節有個四象限的分類,我對這四象限的分類很感興趣。他把象限分爲未來是否明確和態度是悲觀還是樂觀。並且用1950-1970年的美國(明確樂觀) 現在的美國(不明確樂觀) 現在的中國(明確悲觀) 和現在的歐洲(不明確悲觀) 來說明這四個象限的狀態。同時把哲學家的對未來的看法也按這四個象限劃分。彼得蒂爾認爲對未來明確樂觀是最佳狀態,會極大的促進社會的發展。 明確悲觀則人們會傾向於保守和儲蓄。不明確樂觀很可能造成虛假繁榮,最終導致崩潰。不明確悲觀則可能造成享樂主義和破罐破摔。其實對一個人

從0到1讀後感2

“全體奮鬥在國際業務戰線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以青春的激情、創業的姿態、培植差異化優勢,共同推進八局國際的創新型發展!”

恰逢國際公司團委開展“書香國際,愛上閱讀”的活動,國際公司黨委書記鍾玉平爲大家推薦了暢銷書籍《從0到1》,並寫下了上述寄語鼓勵全體青年員工。

作爲20xx年最暢銷的商業書籍,幾乎每間書店都有上架這本書,說洛陽紙貴興許誇張了些,家喻戶曉實不爲過。本書作者彼得?蒂爾是硅谷公認的創業教父,社會地位類似中國的馬雲。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爲雖然作者着重講的是商業和創業,但這本書對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足以產生深刻的共鳴,刷新現有的觀念。

書中一個核心點在於,創新的本質就是與衆不同,找出差異化。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競爭。這裏作者提出了從“0到1”和從“1到n”的區別:簡單講,從“0到1”是從無到有,是垂直升級,是創新和質變,需要的是發現和嘗試;而從“1到n”是從有到無窮,是水平普及,是複製和量變,需要的是協調和耐力。

從“0到1”卻很艱難。但是有了“從0到1”,最後卻不一定能成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從“0到1”和從“1到n”各佔一半功勞。

今天的最佳方法可能把我們引入死衚衕,而最佳途徑就是未經嘗試的新路徑。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既需要發現和嘗試,也需要耐力和普及。

公司走在轉型升級的`大路上,爲了更好地激發員工活力,實現項目更好的履約和更多的創收,公司在內部創新型開展了“全生命週期考覈”。公司各個項目積極推進“全生命週期考覈”並根據項目跨行跨業的不同情況,以及形式各異的項目現實制定個性化考覈方案。激勵每一位員工將責任扛在肩頭,以主人翁的形象參與項目建設。

爲弘揚員工創新精神,發揮優秀技術骨幹、高技能人才在推動公司創新發展中的帶頭引領作用,公司鼓勵成立“員工創新工作室”,進一步宣傳和激勵創新,隨及帶動各項目紛紛成立自己的“員工創新工作室”。

我認爲公司不斷提出新概念和新名詞就是公司內部的從“0到1”,而各下屬單位的積極推廣則是從“1到n”的過程。有了公司的牽頭創新,纔會有更多項目的創新遞延和普及,從而使公司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實現做大做強。

書中還提到“先發優勢”和“後來者居上”。同樣,我認爲創造先發優勢是從“0到1” ,而注重長遠發展則是從“1到n”的過程。

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有先發優勢。要學會識別市場和佔領市場。最初的市場很小,小到看上去根本不是一次商機。Facebook的創造者馬克扎克伯格只是爲了讓同班同學註冊,而不是吸引全地球人。有了先發優勢,更重要的是靠實力正確經營。一個公司想要有價值,不但必須成長,還必須能持續發展;不僅要注重短期增長,更要注重長遠的發展,形成品牌優勢。書中舉例了亞馬遜一開始先花長時間大精力壟斷賣書市場,然後到書籍的其他垂直市場如光盤,軟件,影像銷售等,最後擴張成無所不賣的現在的亞馬遜。

因此創造先發優勢和靠實力正確經營同樣重要。

公司從單一的國內水電業務逐漸發展爲國內國際多元化業務,實行業務重組,分公司合併等各種手段削減生產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靠的就是佔領市場,靠實力正確經營。國內的鐵路市場更是如此,正是憑藉參建京滬高鐵的機遇,公司在一片紅海中國成功殺入鐵路、地鐵市場,並站穩腳跟,擴大規模,逐漸改革形成了鐵路公司。

公司在印尼片區也是如此。印尼區域公司由一個火電項目,循序漸進發展市場,先後中標並承建了亞齊、東加、蘇蘇、明古魯多個火電站,培植了品牌優勢,爲公司翱翔的火鳳凰增添了羽翼。公司成功參與建設雅萬高鐵,就是憑着豐富的海外經驗和在印尼的比較優勢,通過前提緊盯項目,頻頻主動出擊,提供大量資訊和服務,積極配合中國鐵路團隊拿下了這中國高鐵出海第一單,從而成功進入印尼高鐵市場。

1912年,羅爾德阿蒙森成爲第一個探索南極的人,他說:“勝利只等待那些有準備的人,也許這就是人們說的運氣吧。”這裏作者想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道理:成功不是中彩-票,不要被成功有如中彩-票的天命論所迷惑。機會青睞的是有準備的人。長期規劃很重要,規劃優先於機遇。

因此我們不能坐等機會的到來,要有長期的規劃和設計。

欲圖發展,先定戰略。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公司近期召開的“水電八局戰略研討會”。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爲進一步完善公司戰略規劃,描繪公司發展新藍圖奠定了基調。會上分“總體戰略表述”、“四年規劃目標”、“內部環境分析”、“核心戰略”、“行動計劃”五大部分闡述了公司20xx-20xx年戰略規劃建議。力求在國家戰略中發現機會,在行業變遷中發現趨勢,在與先進企業的對比中尋找經驗,在自我剖析中發現問題,進而通過一系列的戰略調整與行動,爲公司未來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從“0到1”很艱難,變革需要的是創造力;從“1到n”也不易,發展需要的是執行力。成功=從“0到1”+從“1到n”。我相信在各級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下,公司一定會緊跟時代腳步:從“0到1”,實現一次次變革;從“1到n”,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0到1讀後感3

一打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個耳熟能詳的商業大佬爲這本書的作者彼得·蒂爾寫推薦語,比如:馬克·扎克伯格、埃隆·馬斯克、傑夫·伊梅爾特、《財富》雜誌等。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這本書撲面而來的分量和作者的舉足輕重。我懷着膜拜的心情開始了《從0到1》的閱讀。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這本書更適合想要創業與正在創業的人去閱讀,否則很難引起你的共鳴和興趣。其次,一本號稱商業著作的書,裏面的觀點或許有很洞見,但不代表你讀完本書後,就可以瞬間領悟商業的核心祕密。畢竟創業所要面臨的問題之複雜程度,不可能是一本書就能揭示的淋漓盡致。

何謂從0到1?

書中給出的答案是:從0到1,或者說從無到有,意味着企業要善於創造和創新,通過技術專利、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品牌等形成壁壘,從而實現質的垂直性層級跨越,由此開闢一個只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而成爲這個市場的唯一,這樣的壟斷足可讓企業安享豐厚的利潤。

即便對整個商業社會而言,這樣的模式也開闢了非零和遊戲的疆域,着眼創造新價值,把市場的餅做大,這纔是最終商業社會乃至人類社會的救贖之道。而與之相對,從1到n只是複製,創造不了新價值,甚至可能淪爲遍地抄襲的山寨模式。

在這兩大概念的基礎上,作者把企業的經營境界分爲三層。

第一層境界:企業只是製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只要有原型,工業流水線可以讓產品大量地複製生產出來。但產品有生命週期,市場有飽和度,利潤空間也有限,這就是典型的從1到n的過程,只是一個量變的過程,只是企業追求贏利的'過程。

第二層境界: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組織基因,因而可以與時俱進地不斷進化,實現縱向的傳承,企業最好的產品就是企業自身。比如IBM公司,早期創立時主要業務是商用打字機,昔日和今日的產品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但創建百餘年來,IBM建立的文化和制度基因是不斷傳承的,這推動IBM不斷進化,持續創造商業的輝煌。不過這樣的縱向傳承仍然還是在企業內部,仍然屬於從1到n的過程。

第三層境界:企業創造了社會基因或者思想基因,這可以跨越企業的邊界,影響到整個行業乃至社會,實現橫向的傳承。比如蘋果,它的成功遠遠超過了電腦或者手機單純產品的範疇,影響也絕不僅限於蘋果公司內部。甚至可以說,我們這個時代深深打上了蘋果的格印,這就是從0到1,企業創造的基因影響了社會文化和觀念,乃至改變社會進程,這就是質變。

基本上你讀完這部分,本書的精華你已經看到了。大部分現存的商業模式都是從1到n:複製、改良、量產、價格優勢,不得不承認我國是這種模式下的高手,打敗了無數的競爭對手,也將無數的創新企業扼殺在搖籃裏。任何創新的產品一旦問世,可以立馬被破解核心技術,山寨之後,還可以不斷的升級改良,往往最後的山寨產品比原產品還要好用,功能還要強大,而價格通常只是原創的n分之1。作爲消費者,從短期來看,我們都是既得利益者;但從長期來看,越來越少的人會選擇創新,我們又失去了許多新產品、高科技帶來的全新體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會在不知不覺中放緩。同時,核心技術的缺失和創新的乏力帶來的致命缺陷,想必關注時事新聞的各位已經領略到了。中興通信和華爲公司正在遭遇的困局,牽動着無數華人的心。

作爲一位姑娘,雖然我完全不懂技術,但是我很喜歡不斷更新換代的電子產品。我的願望清單上除了Kindle、無線藍牙防水耳機,蘋果產品可能是除此之外最吸引我的科技產品。因爲我是外行,真的不懂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科技產品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選擇。而蘋果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具有藝術感的外觀,簡單明瞭的新產品選擇,高質量保障,良好的售後服務,以致於我成了蘋果產品忠實的粉絲。MacBook Pro、iPad、iPhone、iWatch基本上只要是蘋果新產品面世,我都躍躍欲試。不得不和作者發出同樣的感慨,我們這個時代,早已深深劃下了蘋果的烙印。對蘋果的忠誠度保持了多年,直到iPhone的創新乏力,價格越來越高,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越來越少。最終,在一年又一年的失望裏,我放棄了iPhone選擇了華爲。

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放棄了多年延用的IOS系統轉投Android。但用久了也漸漸感受到了Android系統的親民和各種實用的小功能。但是,號稱前後2400萬像素的華爲手機,讓我十分失望,拍出來的照片十次有九次都是模糊的,看到書中好的片段想拍照保存,工作中想拍憑證留檔都成了一大難題。想想口袋裏的收入和華爲親民的價格,那種想砸爛手機的衝動,瞬間消失殆盡。原諒我這段文字,這個問題困擾我太久了,實在是不吐不快。

以上個人經歷想表達的是:即使是曾經這樣稱霸全球的蘋果產品,如今也會被後起之秀挑戰其霸主地位和創新領域的權威。核心原因還是新任的CEO Tim Cook太重視市場營銷,而輕視了蘋果崛起的源頭——創新。讓忠實的粉絲也會做出叛變的行爲,可見創新對於企業佔據市場和長遠的發展有多麼重要,這也是本書的作者反覆強調的從0到1。

所以,如果開始有想創業的朋友和正在創業的朋友請你問問自己,你的創業是從0到1還是從1到n?你的經營境界是第幾層?因爲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概念就是“完全競爭”和“壟斷”,這和你的經營利潤息息相關。

從0到1讀後感4

讀完《從0到1》,像是一本哲學導論,過去現在未來的關係,爲什麼“我”要創造,人與人、與命運、與科技的關係。書中很多是沒有所謂正確答案的提問,只是告訴我有哪些可能。《藍海戰略》更像是一本36計的工具書,如何避免競爭,尋找外部存在卻沒被他人發現的需求,如何從戰略戰術上佔領它。兩本書一個聚焦於自身、科技創新,一個更多聚焦於外部市場的擴展;一個是爲什麼,一個是怎麼做。內容上各有千秋,但更喜歡《從0到1》,只是這本邏輯上有點跳躍,像散文隨筆,晦澀難讀,知識總結也毫無頭緒,就從最有感觸的幾點寫開吧。

書中第一章提出一個讓我腦洞打開新觀念,對於未來的定義。未來之所以是未來,不只是還沒有到來的時刻集合,更是因爲未來的世界與此刻不同。假如空間狀態定格,時間還在走,1年,100年都不是未來,因爲世界沒有改變。如果平行空間真的存在,那麼我在平行空間中的跳躍,時間沒變化,但空間變化了,我的思想行爲變化了,那我應該算去到了過去或是未來吧。扯遠了。我們期待進步的未來,所以才促使我們不斷科技創新,產生0-1的發展,而不只是在1的基礎上覆制。創業公司往往是科技創新的誕生地,推動未來進步的更多在這類企業裏面。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看好未來,前提是要知道過去。作者回顧了1999那場互聯網泡沫以及帶給人們的經驗教訓,可惜的是很多人因爲過去而全盤否定了那些年人們創業的熱情。他認爲未來創造應該是:1、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

2、壞計劃好過沒計劃。

3、競爭性市場很難賺錢。

4、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

以上四點同樣適用於我的生活:既然未來除了要死,其他都不能預測,何不有計劃性嘗試多種生活。如果想更成功就要選擇做小池塘的大魚,減少競爭。

三四五章提到了競爭和壟斷的關係,如果沒有快速達成成功的競爭,只是內耗了價值,作者不支持。應該用創新性來實現壟斷才能實現進步。開創創新性壟斷企業方法(終於有了方法論):先在小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擴大壟斷,同時不要主動破壞毀滅原有產業,增加與原有產業的競爭。另外先發優勢並不一定是好的,也可以等別人開創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後一擊。想到蘋果公司,貌似是用ipod如此發家的吧,幹掉了索尼一衆賣卡機、CD播放器的。

“成功不是中彩票”這章像是人生觀的論述,成功來源於能力與計劃,不是運氣。我想追求自己定義的成功是每個人畢生的夢想。爲此我們不斷的學習、進步,規劃着自己的明天。但結果是怎麼樣,我們很難去控制,所以把成功因素更多歸因於運氣,來抵消自己未盡全力的愧疚。

可是追求成功是方向,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追求的過程相對於結果對我來說更重要。

《從0到1》讀後感3

最近都在拜讀來自PayPal創始人Peter Thiel的《Zero to One》,中文名《從0到1》。這本書被譽爲“可能是迄今爲止最好的一本商業書”雖還沒有看完,但還是想分享下自己的些許感悟。

作者彼得?蒂爾認爲,進步有兩種形式(原文):

第一,水平進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經驗,直接從1跨越到n。

第二,垂直進步,也稱深入進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從0到1的進步。水平進步的.最大紅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進步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科技,就是互聯網。

其實從0到1,個人理解就是從無到有,是從未知到極限的突破。07年的世錦賽上,劉翔輕鬆一跨,勝過小將羅勃斯。跨欄項目,一直是美洲、非洲人的囊中物,劉翔是第一位在奧運會田徑項目上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然而這個不到30的小夥子,卻用自己零的突破向世人宣告:亞洲人也可以有同樣的成就。劉翔憑藉着他的堅韌讓我們清晰地明白了從0到1的可能,這就是從0到1。

但是現在的中國人大多是羊羣思維,擅長從1到n,嚴重不擅長從0到1。爲什麼呢?

因爲每一個從0到1的突破必定先經歷從0到1的失敗。現在很多人害怕失敗,所以才埋沒了自己從0到1的思維。古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我們看到了因爲堅持不懈而取得的突破,更不能忘卻在每一個突破背後的無數失敗。沒有失敗,何談成功;沒有跌倒,何來爬起;沒有沉淪,何來覺醒;沒有挫折,何來突破。而每一次從0到1的失敗才鑄就了每一次從0到1的突破。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要敢於突破。從0到1,勇於創新,才能使你立於不敗,至少不會被社會淘汰。

從0到1讀後感5

21世紀,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是一個風雲激盪的時代。而就在這場席捲全球的浪潮中,商業經濟對全球未來的發展又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商業如何喚醒未來呢?

其實,任何個人或企業的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因而我們不能只是永遠停留在模仿的層面,不斷的累積着從1到n的過程,我們必須要創造,才能實現從0到1得突破。

其次,我們又該如何創造,創造什麼呢?

找到自己的獨特所在加以利用,並動用大腦的智慧創造一個全新的事物,方法甚至價值。然而要想創造全新的事物或徹底改進一種已經存在的事物,一個企業在運行時就必然要經過佔領小市場、擴大規模、破壞性創新(避免不了惡性競爭)、後來者居上(一開始的市場份額只會讓你略顯身手,一定要形成現金流)的過程。而由於競爭的存在,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須知在商界,平衡態即靜態,靜態就是死亡,企業失敗更多是由於無法逃脫競爭,這時聰明的投資者企業家更善於運用規避競爭的方法,藉此來保證自己企業的生命力。

所以,在這場全球化浪潮中,重點就在於怎樣纔能有效的規避競爭。而規避競爭的的核心就在於創新。上文提到的破壞性創新本質上不能等同於創新,凡創新必然帶有可操作性的屬性。千禧年的一場金融危機,讓全球萬千互聯網公司都化爲泡沫,本書中所講的硅谷公司自也不能倖免,可最終硅谷創始人還是憑藉強大的融資戰略挺了過來。一場金融危機讓好多企業家開始追求精簡保守的發展理念,然而大膽有謀識的企業家卻更要嘗試探索,結合營銷策略和產品內核,打造開拓自己的優勢市場,這樣才能形成市場支配力,纔有更大得自主權去運營自己的公司,關心自己的員工。正如書中所述,如今社會生存本身是一件低成本的事情,可誰又甘於只是生存着,不甘心就要去創造,去打造獨特,最反主流的行動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丟棄自己的獨立思考。

矛盾的是,在我們所處的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我們宣揚競爭,好像競爭是一種生存觀念:通過在競爭中站到最高位才能證明自己是強者。事實卻不然,競爭不能帶來價值的提升,而是充滿破壞力。商界的機會成本向來很高,商界即戰場,戰場上尤其當今時代,能和平處事就絕不打仗流血。爲什麼?因爲只要開戰,必要犧牲,對雙方都必然要帶來損失。戰場如此,商界尚同。我們需要有價值的創新,則初創的競爭壓力少,阻力也就少,更容易形成壟斷企業,而壟斷企業的特徵就是專利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及品牌優勢,因此壟斷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商界的成功。當然了,畢竟很多時候規避競爭只是一時的,一個企業今天的價值是它以後創造利潤的總和,要長久發展就必然面對競爭,實在免不了競爭,還不能把對手打敗,那就和對手聯合。

最後,未來不是自行發生的,那又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這是一個全球化時代,新科技飛速發展,各種清潔能源迅速崛起,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未來的任何時刻都是不明確的'。面對不明確的未來,我們是該悲觀還是樂觀呢?不應該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金融是多樣的不確定的,但也正因此,才意味着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世界不停變化,我們就更要努力適應這種變化,使得規劃始終優先於機遇。

這就不得不提到冪次法則了,冪次法則不僅對投資者有價值所在,而對每個人都很重要。那麼什麼是冪次法則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指數方程,就好比花園裏20%的豌豆莢產出了佔總量80%的豌豆,是一種異乎尋常的以少勝多的模型。藉助冪次法則的力量,我們可以挑戰世界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我們要以敏銳的目光注意到別人不曾關注的角落,並抓住良機,持續健康生長。

未來說到底是由人民的創造力推動而發生的。因而對一個初創公司而言,領導者萬不能出現重大錯誤決策,因爲在以後的發展中這些大框架基本不會再變,而只考慮細節修改。比如美國憲法只修改了17次,在以後的發展中並不會大修憲法,而只是在細節上變化或者補充。特立獨行的個性是驅動公司進步的引擎,然而這種獨特需要勇氣。lady gaga服裝怪異,若是走在街上,怕是會被當成瘋子一樣的看待,可誰能說她不成功呢。喬布斯時而嚴肅的可怕,時而瘋子一般張狂,他同時將兩種對立的,矛盾的特質結合起來,既是局內人又是局外人,普通民衆做不到,也難怪他是天才,才一個蘋果轉動了世界。

科技發展,於是開始有人擔心人工智能終究會取代人類。而在本書中,作者認爲計算機和人類之間在需求判斷和數據處理方面有本質區別。某種意義上來說,科技是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逃避競爭的唯一方式。它們再強大,可就是取代不了人類,而只能起補充作用。它們不會提出需求,所有價值流向人類。因而,對於不明確的未來,我們依然可以樂觀。

那在我看來,未來不是自行發生的,它是由創造性需求推動的。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