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範例14篇】

讀後感4.47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樓夢讀後感【範例14篇】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看完紅樓,心裏酸酸的。我不知道爲什麼。是爲了摧毀榮寧·貳負的家庭嗎?美女的香味是不是消失了?還是騙世界的投機者的名字?好像每一種都有一點點。但我總覺得還不止這些。從一個男人的角度,我突然明白了,那是嫉妒。我隱隱的開始嫉妒寶玉。說來慚愧,但是看到無數美女無緣無故的纏着一個紈絝子弟,又有幾個男人不難過呢?

說起來,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數不勝數。首先是寶黛的紅粉迷戀。在紅樓夢中,這兩個人的愛情是最純粹的。從兩個小猜測,青梅竹馬,到長大後談戀愛。曹公簡直是推波助瀾,讓讀者覺得世界上又誕生了一個愛情故事。它的`出現如此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外表是那麼純潔無瑕。但是不合時宜的愛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獨特的叛逆孤僻的性格和對世俗的鄙夷,使她處處脫穎而出。花前讀西廂記,沒有任何忌諱;不喜歡花言巧語,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崇尚真情,淡泊名利& hellip& hellip這一切都讓她像一朵蓮花,永遠執着於她那份純潔,那份像碧玉一樣純潔。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看她,我最欣賞的是黛玉的詩意和藝術特色。黛玉一向反對姐姐們飲酒賞花吟詩,總是才華橫溢,很有意境。無論是少年聽雨歌的詩詞,我都想長生不老;或者落雁歸南的蒼涼,花的溫柔可以解決語言的幽感;都體現出她優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的是黛玉的感傷和孤注一擲。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性格註定了她的孤獨和憂傷。即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紅顏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心裏暗暗答應,但總是得不償失。於是她無奈到了天盡頭,那裏有一座小山,哀嘆香巢已築於三月,樑間燕子無情,哀嘆花滿天飛,紅香殘破,誰有憐惜,終有一縷香魂隨風散,哀嘆夜不夢的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懦弱是悲劇的原因,不如說是封建社會中以袁春爲首的封建集團用罪惡的責任軌跡無情地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寫,那麼我就能感受到一個失去心愛之人的痛苦。地獄之火在我身邊燃燒,讓我的心靈停滯不前。不是痛苦,是愛。當血淚四濺的曹公轉身面對可怕的歷史時,他怎能不發出荒誕的話語,含着苦澀的淚水嘆息?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看到黛玉死於抑鬱症還是那麼難過。但讀完之後,就聽甄印石說起桂蘭·齊放。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秋風秋意吹起落葉片片,這樣的時節最適合看紅樓夢了,一瓶王熙鳳的油嘴滑舌,直率毒辣,體驗林黛玉的少女純真誘惑視頻爲賈寶玉的不目光明和自由不羈。

生而有幸能一品中國名著紅樓夢裏的愛恨之巔,縱觀林黛玉初進賈府時,處處小心翼翼,也處處惹人憐愛,被質問及學業時答四書的她發現園中的姐妹皆不曾深讀過學,在陌生的地方無依無靠,無讀書無知己,他只能隱去光輝做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姐。

然而賈寶玉是一個厭惡官場的男孩,同樣闖入了林黛玉的'世界裏,從此也闖入了林黛玉的心裏,因爲她們有共同的賞讀的書,共同喜歡的詩句,詩人共同在桃花林下吟誦詩句,不管世間道俗禮儀,他們超越了世間固化的觀念,那也是因爲如此,所以便一眼可望見他們的愛情故事,不能善始善終,終歸是被固化的傳統文化觀念給拆散了。

襲人曾勸賈寶玉說,放着奶奶的賈寶釵不理不要搭理不搭理的林黛玉姑娘自己尋找不快樂嗎?的確在溫柔賢淑的賈寶釵面前,林黛玉不僅顯得不夠大方,而且還有些刻薄無理取鬧,但正是林黛玉如此敢愛敢恨才令賈寶玉迎難而上,也令我由衷的佩服,這位女子,在世俗禮儀當前的那個時代,許多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的去做,然而林黛玉卻做到了超脫的境界,這樣的女子怎麼能不讓別人心生憐愛呢?

但是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癡情更是令人驚歎,在聽到林黛玉丫頭,紫雀謊稱林黛玉妹妹要離開賈府時,賈寶玉便發了一次狂,直到的確確認林黛玉不會離開後才漸漸緩了過來,賈寶玉究竟是對林黛玉有多歡喜呢,一生做了兩次狂,兩次都是爲了林黛玉而狂,寶玉的喜與悲都來自林黛玉,林黛玉的悲與喜也都是來自賈寶玉。

兩個敢於挑戰世俗與世俗追求不同的兩個人卻不能夠走在一起,這樣的悲劇是觀衆所不喜歡也不願意接受的,但在追求名利以利益爲上,近親相結親上加親的時代,這樣的愛情是註定的悲劇,但他們有追求的精神卻是永存的,從他們的語言文字從他們的吟詩作對,從他們的詩情畫意中皆可體現出的淋漓盡致。

紅樓夢教會我的是人生道路上直面自我的道理,更是勇於追求探索自我的精神,幸好在最好的年華里,看到過了,品嚐過了紅樓夢的愛恨癡情。在爲人處事上,我們不能過多的學習王熙鳳,但是也要懂得變通,善於見風使舵。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打開中國文學瑰麗的寶庫,尋求古典小說璀璨的明珠,我們找到的最奪目的一顆依然是《紅樓夢》。輕輕地走進大觀園,靜靜地聆聽那曠遠的“紅樓”之聲,在一個封建大家族崩潰的坍塌聲中,我分明聽到了一曲悽美的女性讚歌。

閱讀《紅樓夢》,置身於一大羣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中,我體味着她們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悲哀,更歎服於她們的多才和美貌。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亮相之後,黛玉就成爲整個紅樓夢中最耀眼的角色,她雖然不像以往才子佳人中的“佳人”那樣完美無缺,但在她纖弱的外表下,在她盈盈的淚光中,在她謹慎的舉止間,我看到的是不甘於命運,不屈於家族權勢,努力爭取幸福的剛強靈魂。“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是那樣的嬌弱,更是那樣的多才多藝。言談顧盼之間流露着一個女子的聰慧,她仔細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彬彬有禮地周旋於外祖母、舅媽、哥嫂、姊妹們中間。“多愁善感”卻反抗堅決,寄人籬下而又不卑不亢,她的敏感不正體現着她的聰穎嗎?吟詩、作畫、繡荷包,無一樣滯於人後,如此多才的女子,怎能不引人讚歎?

“山中高土晶瑩雪”的薛寶釵一走近我們的視線,我們就被她舉手投足之間的氣質所震撼,她骨子裏閃爍着高出流俗的光輝和大家閨秀的氣度與風範。雖封建正統思想嚴重,然而依然掩蓋不住她超出男性的精明和睿智。她沒有身爲小姐的蠻橫,對下人向來體貼,她雖不能說是八面玲瓏,卻是左右逢源,頗得親人喜愛。賢淑美好的她又怎能不讓人由衷讚美?

說到王熙鳳,“唯權是逐”、“唯利是圖”、“兇狠機詐”是我們對她的印象。她行兇作惡時,自然引起人們憤恨、憎惡。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這位貴族家庭中的內管家,她的才能、機智、詼諧和歡聲笑語以及對寶玉及諸姊妹的關心卻並不讓人反感。我們很難想象,紅樓夢缺少了“鳳姐”,大觀園裏有多少笑聲不再盪漾。

還有善良的平兒,溫順的襲人,豪爽的史湘雲,剛烈的尤三姐,嚴正的探春,冷譎的惜春,柔順的迎春,孤高的妙玉,俊俏的晴雯……這衆多的體現着“人”的`閃光,輝煌着人的價值的青春女子,用她們的淚水釀成芳醇甘冽的藝術美酒,奉獻於封建統治的祭壇。即使是悲劇,卻也多了幾分壯美。於是,在“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的廢墟上,崛起了一枝美豔的女性奇葩。

合上《紅樓夢》書卷,我依然沉浸在這部鉅著營造的藝術氛圍中,聆聽着一曲女性華美的讚歌,耳邊依然回想着寶玉誠懇的話語:“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有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國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

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

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這就是我對這本名著的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世上再無任何一部小說能夠和《紅樓夢》一樣爲衆多的讀者癡迷,爲衆多的專家所研究。一座大觀園,讓人引發了多少聯想、多少渴望。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是這部書的主線索,而《紅樓夢》不僅僅限於此,而是更多地描繪了世間百態、風俗人情和衆多小人物的辛酸。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句詩來描繪林黛玉的性格是再貼近不過的了。對於黛玉而言,寶玉是她唯一喜愛的人。黛玉雖然生活得錦衣玉食,卻深受寄人籬下之苦。讀罷全文,就會發現黛玉對寶玉的愛是專一的,是不允許任何人插手的。

而寶玉,作爲怡紅公子的他,是一個“年少不知愁滋味”的貴族公子,他天資聰穎,但卻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是一個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但作者在他的身上寄託了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對理想生活的美好追求。賈寶玉身上還存在着另一個人性的閃光點;那就是對下層貧苦人們的同情,寶玉對待他的丫鬟們也沒有盛氣凌人的態度,而是一種平等真誠的態度。這也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此外,《紅樓夢》中也有其他的一些人物。比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還有精明能幹、處事圓滑的薛寶釵,還有純樸善良、幽默滑稽的劉姥姥。人間百態,各種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紅樓夢》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真正的壞人,這是不同與中國古代其他小說的特點。讀《紅樓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人物的肖像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但看黛玉的眉和眼,就生動形象地勾勒出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情。

《紅樓夢》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詩詞。那首《葬花吟》中的句子“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多美的意境啊!《紅樓夢》中黛玉寫的詩像她自己一樣委婉含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而寶釵的詩中更多的是大氣,“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令人不禁惋惜的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並沒有完成全書,而僅僅完成了前八十回。“殘缺是種美”,衆多的紅學家們研究揭祕《紅樓夢》,而我也爲這本書感到驚歎。

說不盡講不完的紅樓,裏面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每一句話都值得去仔細揣摩。然而這次匆匆讀完,已經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經典之所以稱爲經典,就在於它永恆的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大概七八歲時,愛讀一些淺顯易懂的童話。對於名著,卻沒有一絲一號的興趣。偶然間,翻開了這本《紅樓夢》,纔看了幾頁,就愛不釋手了。

那是一本青少年版的,當時還不能完全讀下來所有字,查查字典,連猜帶看的就過去了。雖還讀不懂細緻雋永的文字中博大精深的含義,但還是被那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從此,我開始了文學的征程,頂點是勝利的輝煌。

書中人物可謂是變化多端。癡情不悔的賈寶玉,城府頗深的薛寶釵,心狠手辣的鳳姐,卑躬屈膝的襲人,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奴才丫頭,無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腦海中。而我最愛的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她對愛情的悽婉歌頌。一曲《葬花吟》,又唱出了她對愛情多少的執着。從最初的進賈府,直到中間元妃省親,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到最後的家道中落。從繁華到衰敗,一次次對寶釵的猜疑佈滿了她一顆敏感而又多疑的心,直到聽到一句“我爲姑娘病了”,便大可以去了。寶黛新婚之夜,坐在牀上的卻是寶釵,而瀟湘館的黛玉,卻已魂歸西天。我也入了情,竟嘩嘩落了淚。愛她,她的'文采,她的多愁善感,她對愛情的執着,一切她的經歷,都深深印在心中。看完後,竟覺得有絲許慶幸。慶幸黛玉未曾經歷到賈府查封,更慶幸我結識了《紅樓夢》,步入了文學的殿堂。

處在封建社會,賈府的一切都令人悲嘆,令人歌諷。現在我已經不是那個七八歲的,不諳世事的孩子,也讀懂了一些,看透了一些。而看懂了一部分,才知,這本書,可真是高深莫測啊!

直到現在,我才懂得,襲人實則寶釵的小照。而晴雯抱屈亡,更暗示了黛玉的命運。是啊,“西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寫給晴雯的悼詞,卻年年想不到竟成爲了對黛玉命運的批判!

從第一次看這本書,直到現在,多多少少也看了好幾遍。但總忘不掉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感覺。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對文學最基本的渴求與吸吮。如干旱的海綿盡情吮吸着知識的甘露。從那時起,從那本《紅樓夢》起,我成長了,不再拘泥於淺顯易懂的童話,踏上了文學之旅。一開始,我如一葉小舟,在黑暗無邊的大海上航行,總感覺光明正要到來,卻又無從尋找。突然出現的漁火點燃了,望向四周城市,正在遠方的天際。而《紅樓夢》便是那漁火,點燃我人生的道路,讓我有了對文字的渴望。人總有那麼一本啓蒙書,如果我有,那便是它了。

一本《紅樓夢》,牽引着我在知識的海洋遨遊。一本書,開啓了成長的大門,受益終生。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紅樓夢》前六回中,林黛玉初入賈府這一段印象很深。

剛剛失去母親的林黛玉,離開父親,隻身北上,投靠外祖母。雖說外祖母是因爲心疼黛玉,才執意接她入賈府照顧,但對當時的黛玉而言,外祖母是陌生的親人,從未謀面,只在母親口中聽到些隻言片語,心中自然十分忐忑,謹小慎微。

“這林黛玉常聽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她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小心謹慎地打量着一路所見,後與外祖母及舅母、衆姐妹、嫂子相見,“衆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

“寂然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身,雲飯後務待飯粒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裏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因而接了茶。”也體現了黛玉的謹慎。

後與寶玉相見時,寶玉見黛玉也沒有玉,只自己有,生氣要摔玉,衆人忙哄勸住,讀到這裏,我就在想,一路小心謹慎的黛玉該有多自責啊。

果然下文寫道“林姑娘正在這裏傷心,自己淌眼抹淚的說:‘今兒纔來,就惹出你家哥的`狂病,倘或摔壞了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

聽蔣勳老師講解才知道,林黛玉那時只有十二三歲,就又佩服起她來。

到賈家這樣規矩森嚴的大家族,禮儀、言談沒出半點錯,着實厲害。

十二三歲的我還是抗拒走親戚,不知道要說什麼,老是躲在媽媽身後的扭捏害羞的小孩子,對比之下實在佩服黛玉。

後文中講林姑娘經常暗自落淚,自己看時覺得確實讓人覺得厭煩,但想到她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又不免心疼。

記得我上高一時住校,一個月回家一次,開學前兩週特別興奮,新環境,新朋友,到第三週開始瘋狂想家,白天上課,同學說說笑笑,不覺得。到晚上睡覺時,就從枕頭底下拿出全家福,默默流淚。

想黛玉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到全然陌生的環境,着實令人心疼。再看黛玉常常暗自落淚就多了些理解。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我經常聽到這句話,隨着慢慢長大,我也逐漸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越來越喜歡讀書。

曾經的一位語文老師,在畢業時,對我說:“以後,要做一個書香飄逸的女孩子。”當時的自己並不太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但還是堅持讀書,希望在某一天自己的身上會有書香散發。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最名的,可是,文縐縐的篇章一大堆,自己總是不能堅持讀下去,唯有《紅樓夢》,從最初的插圖拼音版到現在帶有註釋的珍藏版,說起來也算讀過一本名著了。

自己與紅樓夢的接觸是由一張圖畫開始的。

在漫長的時間河裏的某一個支流裏,自己偶然看到了一張紅樓夢的海報,那是一張黛玉葬花的插圖。

黛玉飄逸的長髮,白嫩的臉龐,古代女子特有的柔情,隨風飄散的花瓣,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畫卷。畫中黛玉微垂的眼眸,流露出悲哀與憂愁,那雙眸子,至今我都還記得,憂傷之中包含着許多的故事,使人憐惜,更使人想了解她眼裏的故事。

於是自己開始了“紅樓之旅”。

一開始讀紅樓夢,只覺得人物很多,是一本記錄家族裏的事情的書。

再一次讀時,便有些思路。書中以賈,史,王,寧四個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爲主線,描寫了榮府與寧府逐漸衰敗的'過程。

瞭解故事的大概後,自己又被曹雪芹老師的文字魅力所吸引。書中的人物外貌描寫,十分的華麗。

比如書中最初對賈寶玉的描寫:

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氣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臉似桃瓣,睛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絡,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着一塊美玉。

對人物的外貌描寫的十分精緻,似乎都可以想象出他的樣子。

我覺得,不管自己讀多少遍,都不能揭開這本書神祕的面紗,書中的很多地方都是相連的,或是有暗示,有玄機的,這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

我想,當一個人讀了很多的書,明白了很多道理,學習了很多知識後,便能散發出書香,成爲一個書香飄逸的人!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總有一段記憶值得細細回味,總有一些臉龐值得一生銘記,總有一本好書值得再三品讀。

——題記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是《紅樓夢》結篇時作者留下的一首感慨詩作。五讀《紅樓夢》,四次在書尾或讀或背出這首詩,給我的感受像是成長,從懵懂到衝動,再到沉重,最終剩下釋然與希冀。我不敢談論《紅樓夢》,僅僅懷着一種懷念的心境述說我與她的五次觸碰。

初讀《紅樓》:混亂

國中二年級第一次讀《紅樓夢》。我還記得那時只是因爲某次考卷上一題“試寫出《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中的八位”難倒了全班幾乎全部同學,班主任所以提議大家讀讀這本“中國古典小說巔峯之作”。在“學習是天,分數是地”的年齡裏,教師的話便是聖旨。不久我便從書店搬回了《紅樓夢》。應對着眼前蝌蚪般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唯一的感受就是這要讀到何年何月!慶幸的是我從小就不是輕諾寡信的人,承諾媽媽買回來後必須讀完讓我硬着頭皮讀了下去。其間,但凡遇到詩詞便自動跳躍,看見閒話家常就統統屏蔽,涉及縱古論今就置之不理,每個週末抱着這本鉅著真正專注的只是那些對不上身份的名字。

以錯過《紅樓夢》精髓爲代價,我僅僅用了不到一學期的週末部分時間就完結了這部讓無數紅學學者窮盡一生也研究不透的大部頭。收穫是,明白了書的作者是清朝曹雪芹,寫的'是某朝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教師說過)及寶、黛、釵的三角戀情(老實說應當屏蔽),雖然基本對不上號,但卻背熟了“元迎探惜四春、寶釵、黛玉、李紈、秦可卿、王熙鳳、史湘雲、妙玉、巧姐”這十二冠首金陵女子。不明白“奴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花知是誰”的是黛玉,不明白“金玉良緣”“木石前盟”指的分別是寶玉寶釵、寶玉黛玉,不明白“海棠詩社”因何而結,又爲何無果而終,甚至不明白紛繁的寧榮二府裏誰主誰僕,誰是誰的妻子,誰與誰是父子。與《紅樓夢》的初次觸碰在一片混亂中結束,那時,我當真以爲她就是“滿紙荒唐言”!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林黛玉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因母親早亡,便被接到賈府撫養教育。後來她又死了父親,從此過上雖無父母卻嬌生慣養的生活,因不願與人交流而養成了孤傲的性格。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裏別號瀟湘妃子,才華橫溢。林黛玉與賈寶玉因從小結緣,從相識、相知慢慢發展成愛情。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兩人奇幻浪漫的色彩,並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從小就飽受寄人籬下的辛酸,懂得謹言慎行,察言觀色。況且賈府家大業大,勢利之人與羨慕嫉妒者比比皆是,黛玉自己亦深深地瞭解這點,因而即使自己多病,也不敢向賈母多提要求,所以寶釵一段話、幾兩燕窩就讓黛玉感恩在心,卻又不免傷心自己沒有雙親撐腰,亦無兄弟姊妹可以仰仗。置身於人影婆娑的大觀園,她卻是隻身一人,能當做知己的`也不過寶玉一人而已。但自從寶釵來到賈府之後,金玉之說讓黛玉心裏多感不忿,所以她只能冷言冷語地對待寶玉,無非是想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這樣的黛玉讓人心疼。

黛玉感花傷己,吟唱《葬花詞》:“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寶玉聽之不覺慟倒于山坡之上。黛玉之死不僅是因爲寶玉娶了寶釵,也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無奈和失望。她註定是不幸的,是封建社會的犧牲者。

喜歡她的孤傲冷豔,清高脫俗,才情滿溢;喜歡她的一塵不染,率真純淨,多情婉轉。一個款款而來的女子,爲芸芸衆生步入凡塵。她的清淚都源自那份純淨,所以喜歡她所有的嬌嗔怒笑。

我們一直全力以赴追逐着現實的理想抱負,眼前有太多燈紅酒綠,耳旁有太多喧囂嘈雜,心裏有太多浮躁不平。轉過身去,總希望有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寧靜致遠的世外桃源,沒有名利的追逐;總希望有一張張笑靨如花,細語如絲的真摯面孔,真誠透徹。於是將心中那些隱着的但是蔓延靈魂深處的期望精彩地編織起來。因爲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因爲許多丟失了純真的靈魂,也因爲還有一個夢想的堅持。

所以說曹雪芹用黛玉那一雙純粹微蹙的眼睛,冷冷地看着這茫茫世界中的世事變遷。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又是一秋窗風雨夕,煙雨迷濛,轉瞬,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解蹤跡。只朦朦朧朧間,似聽見:

“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寶玉悄問。

“誰知她竟是個好人,我素日只當她藏奸“黛玉低眉言道。

這個“她”又是誰呢?原是那大觀園中豔冠羣芳的寶釵。自黛玉同寶玉捧讀了《西廂記》後,有感而發,於行酒令時,無意說出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心知肚明,卻不告破,只私下裏教導了一番。又於一日,陪黛玉解解悶,問問病情,同剖金蘭,令其極爲感動。

早先日子,釵黛兩人嫌隙極大。一是瑰麗大方的牡丹,一是清秀靈逸的蓮荷。四時如畫的大觀園,因她們的存在而春風洋溢。單論才思,各有所長;可若論性理,同言黛玉孤傲自許,寶釵則知書達理。況木石前盟終不比金玉良緣,自是形同陌路。

黛玉一夢只盼寶玉同己心,衆人明己意,無數個不眠之夜,總難自遣。寶釵則盼“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一入深宮,寵愛一身,可奈何夢難做主,亦隨緣一生。兩人雖詩詞同心,卻終隔一程山水。

秋,是萬物更生的季節,是時候一語真情了。“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裏藏奸。……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黛玉率性直腸,足以打破多年隔閡,惺惺相惜。寶釵亦是感動,說道:“我在這一日,我就與你消遣一日。”應了黛玉之約,晚些再來。

只苦於天公不作美,負了二人的約定。夜雨昏昏,瀟湘無力,黛玉情知寶釵不來,取了本秋怨之詞,感其悲涼,故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風雨夕》,讀之令人潸然淚下。不料寶釵又差人送黛玉些小東西補補身,黛玉又爲極善感之人,心漸漸回暖,忙令丫鬟給蘅蕪苑的婆子賞錢打酒。

可再暖的茶終會變涼,再深的情也隨光陰失了味,這一切終是苦短的夢。人生無常,寶釵是第一個不辭而別的人。黛玉雖是明白人,知“無立足境,方是乾淨”,知一切如浮雲過耳,可總難免悲切善感,不知所措。此一生便隨賈府共浮沉,“留得殘荷聽雨聲”罷!

黛玉不怨誰,她這一生愛恨分明,也不過煙雨迷濛,夢醒,了無牽掛。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入夏的夜,迎着暖暖的風,靜靜讀着這喧譁之後的寧靜。想寫些什麼度過這漫漫長夜,在落筆的一剎那,發現紙是如此的潔白,純潔得讓我想到她。又一次,我捧起了這千年不朽的鉅著——《紅樓夢》。夢中,我邁着緩慢但不輕盈的步伐,踱在大觀園。

一身素服,一抹淡妝,一條絲帕,僅此而已。亭亭玉立,一個水做的.女人。“儂今葬花人癡笑,他年葬花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你默默吟着,伴着淌不完的淚水和淌不完的心事。黛玉,你爲何而愁,是寄人離下的無奈使你彷徨麼?你冷眼看着身前的千百人,卻感受不到寶玉在背後看你。

在紅樓,醉一場,夢一場,痛一場。黛玉,你把淚水熬成刻骨銘心的海,最後把自己淹沒。多少次,我爲你而痛心,但是我願意讀你,讀懂你。獨自一人,身衣曳地,低迴,在幽靜深長的小路,隨你的,只有過季的花瓣,你的心事,只有塘裏的魚能懂。無數次,你用花鋤掩埋幽怨,心卻一沉再沉,用落葉堆葬你失落的靈魂,杜宇聲斷千里之外。狠下心來,焚燒千篇詩稿,有個人是否淚眼無處。黛玉,我好想告訴你,你是多麼的才華橫溢,可你總是孤獨無助,無奈的淚水時常把我融化。

“都道是金玉良緣,我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一首悽悽慘慘的愛情詩,寫盡了辛酸,寫盡了無奈,這對有情人,或許,註定無法常相廝守;或許,註定無法成爲眷屬。紅樓上聲蕭依舊,卻事散繽紛,終歸一杯丘土。我嘆,世上海誓山盟的多,天荒地老的少;我哀,天下情緣未了的多,生生世世的少;我吟,紅樓夢裏夢紅樓,千古情結幾時解。

昌盛一時的賈家,最後化爲一片廢墟,只有陣陣嘆息。爲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是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人去樓空,時過境遷,奈何,怎一個“愁”字了得。

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往事回憶心頭,今晨醒來夢已遠,留下滿杯紅樓夢。

紅樓啊紅樓,爲何濃妝掩不住你的輕愁;紅樓啊紅樓,你的輕愁是否因爲人們將你遺漏。

擁着讓我憂讓我喜的紅樓一夢,我將滿腔熱血與狂躁的情感靜靜流瀉,涌透到每一頁之中,讀她的一夜潔白。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讀後感 篇14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這取自於《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葬花吟》,這首詩歷來被世人所稱頌,既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也是其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既有抒情,又何嘗不是隱示其命運的讖語,“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如一朵馨香嬌嫩的花朵,悄悄地開放,又在狂風驟雨中被折磨得枝枯葉敗,從世界上悄悄消逝。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不禁感嘆這本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黛玉真情被扼,淚盡而逝;寶釵獨守空房,寂寞終老;寶玉看破紅塵,循入空門;元春芳隕寂寞深宮中;迎春所嫁非人,折磨而死;鳳姐被休,一卷草蓆捲走一生榮華......這些人物的`命運都讓人感到惋惜,更是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她自尊又自卑,多疑而純真,孤高也謙和,尖刻卻寬厚,如此複雜而多面的性格特徵組成了這朵大觀園中的閬苑仙葩。幼小失怙,寄人籬下,黛玉沒有真正貼心依靠的人,同時孱弱的身體加劇了她對生命的挫敗感,縹渺無望的愛情也在煎熬着她敏感多思的心。在物慾橫流的賈府,她是個弱者,是個無關緊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無法承受這樣的事實,只有用清高來防衛,表現得日益尖刻與小心眼。她,像一朵帶刺的玫瑰,越努力用硬刺武裝,越發掩蓋不住內心深深的自卑情結。

雖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可她也只對那多情的賈寶玉許下了芳心。但世人只言金玉姻緣,又何曾記得木石前盟?黛玉的自卑感使她總是疑心重重,對寶玉的愛沒有信心,以至於不斷地消磨與寶玉的感情作爲慰藉,看寶玉傷了、哭了、病了、表白了,她才放心了、笑了、憐惜了、後悔了。頑固的封建禮教允許寶黛的愛情存在,卻嫌棄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兒,一次次對他們的感情發出警告,司琪、芳官等先後做了犧牲品,美好的愛情終究無所附麗,“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黛玉美好、柔弱、勇敢,她用淚水釀出一曲芳醇的悲劇,叫人如何不愛她?